6 将相和 同步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 将相和 同步练习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7 06:1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 将相和(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一.汉字书写(共1小题)
1.读一读,写一写。
和氏璧 左右为难 机智勇敢 理直气壮 无价之宝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同心协力
   。
二.填空题(共4小题)
2.仔细观察下面的生字,并认真书写。
召     臣     议     缺     宫     献     诺    
典     抄     怯     拒     荆     罪    
3.按查字典知识填空。
(1)“瑟”按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组词   、   、   。
(2)“怯”按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再查音节   ,“胆怯”的意思是   。
4.将成语中的错别字用横线标出来,在横线上改正,再根据意思选择成语。
完壁归赵    理直气状    攻无不刻   
同心胁力    决口不提    战无不盛   
(1)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2)比喻物归原主。   
(3)攻城打仗没有不胜利的,形容百战百胜。   
(4)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5.读拼音写汉字。
wú rǔ    zhàn páo    dǐ yù   
dà chén    yǔn nuò    fù jīng qǐng zuì   
wán bì guī zhào   
三.选择题(共8小题)
6.词语感彩相同的一组是(  )
A.气急败坏 举世闻名 诡计多端
B.足智多谋 得意忘形 处心积虑
C.深谋远虑 壮志豪情 兴高采烈
7.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理直气壮(  )
A.使笔直 B.公正、正义的
C.直爽,直接 D.简直
8.以下哪句话是反问句?(  )
A.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
B.诸位请想一想,廉颇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
C.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击队想出各种巧妙的办法来对付足智多谋的日本鬼子。
B.陆游处心积虑地想收复失地。
C.兵不厌诈,战场上一定要前怕狼后怕虎。
D.小强把自己犯错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师。
10.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身材消瘦的弟弟正在削铅笔。
B.不要强求她,也不要勉强她去做这件事。
C.我们今天的计划是到公园里去划船。
1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负荆请罪(  )
A.依仗 B.背 C.享有 D.遭受
1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完璧归赵(  )
A.全,完整 B.完结 C.完成 D.消耗尽
13.你认为蔺相如和廉颇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
A.蔺相如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人;廉颇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B.蔺相如是一个只顾个人利益的人;廉颇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C.蔺相如是一个有智谋、重私利的人;廉颇是一个只顾个人利益的人。
四.语言表达(共2小题)
14.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①文段中画“ ”的句子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②用“ ”画出描写廉颇心理活动的句子。
15.照样子写句子,用上带点词语。
(1)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2)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五.连线题(共1小题)
16.连 连 看
请为下面的历史典故与主要人物配对,并去找到这些故事读一读,理解成语的意思。
六.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17.课内阅读练习。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选文中有3个问句,第1、2个是   问句,第3个是   问句。请将第3个问句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2)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的原因是什么?用“ ”画出来。
(3)读了这两个选段,你认为廉颇和蔺相如各是什么样的人?
   
18.读《将相和》,回答下面的问题。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我们俩闹不和,   削弱赵国的力量。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是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诸”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    “荆”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并用这个关联词写一句话。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削弱﹣﹣    进攻﹣﹣    同心协力﹣﹣   
(4)不改变句子的意思,请将文中划线的句子改写第三人称转述句。
(5)从文中选一个词语作为这个小故事的标题:   
(6)你认为蔺相如处处避让廉颇做法对吗?说说你的看法。
   
(7)结合本文段,说说你最喜欢的人物,为什么?
   
19.阅读提升。
请罪为何要负荆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犯了错,你会如何向别人认错呢?我想方式方法很多,但最常用的莫过于说声“对不起”。而我们课文中的大将军廉颇却袒露上身、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这种方式你见过吗?你知道廉颇请罪为何要负荆吗?
荆条是一种带刺的灌木。中国古代曾有一种刑法叫作杖刑,就是用荆条、大竹板或棍棒抽击人的背部、臀部或腿部。特别是用荆条抽打,因其上面有尖刺,所以用来鞭打受刑的人会刺破他的身体,使得受刑者血肉模糊,痛不欲生。杖刑是一种残酷的刑法,曾有许多人死在杖刑之下。
廉颇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时跪下,要蔺相如用背上的荆条狠狠地抽打自己袒露的脊背。他这样做,是因为对自己以前的居功自傲深深地后悔以及被蔺相如深明大义、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所感动。作为赵国身居要职的大将军能够跪下,并要求别人给予杖刑,其勇气令人钦佩,其谢罪的诚意令人感动。
廉颇自缚荆条向蔺相如请罪,这个历史故事流传千古,教育后人要心胸宽广、以大局为重,同时也让人懂得一个人犯错误不要紧,贵在知错就改。
(1)阅读中,哪些词语不太懂,但并没有停留、回读,请在文中圈出来。
(2)第一段只是引起注意,提供的信息量不大,因此在阅读时可采用(猜读 细读 跳读)    的方式。
(3)读这篇文章我用了    秒,我了解了以下这些内容:   
(4)请罪为何要负荆?写出你的理解。
6 将相和(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汉字书写(共1小题)
1.【解答】答案为:
和氏璧 左右为难 机智勇敢 理直气壮 无价之宝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同心协力
二.填空题(共4小题)
2.【解答】故答案为:
召 臣 议 缺 宫 献 诺
典 抄 怯 拒 荆 罪
3.【解答】(1)“瑟”是上下结构,按部首查字法,应查王部,“瑟”笔顺是横,横,竖,横,横,横,竖,横,点,斜钩,点,撇,点,再查9画,组词:鼓瑟 琴瑟 萧瑟。
(2)“怯”按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Q”,再查音节qiè,“胆怯”的意思是害怕,畏缩。
故答案为:
(1)王 9 鼓瑟 琴瑟 萧瑟
(2)Q qiè 害怕,畏缩。
4.【解答】完璧归赵:意思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后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给物品的主人。故“壁”错误,应为“璧”。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故“状”错误,应为“壮”。
攻无不克:形容力量无比强大。故“刻”错误,应为“克”。
同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故“胁”错误,应为“协”。
绝口不提:这件事情绝对不和别人说。故“决”错误,应为“绝”。
战无不胜: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故“盛”错误,应为“胜”。
故答案为:
壁﹣﹣璧 状﹣﹣壮 刻﹣﹣克
胁﹣﹣协 决﹣﹣绝 盛﹣﹣胜
(1)理直气壮;
(2)完璧归赵;
(3)攻无不克;
(4)同心协力。
5.【解答】故答案为:
侮辱 战袍 抵御 大臣 允诺 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
三.选择题(共8小题)
6.【解答】A.“气急败坏”“诡计多端”是贬义词,“举世闻名”是褒义词。
B.“足智多谋”是褒义词,“得意忘形””处心积虑”是贬义词。
C.“深谋远虑”“壮志豪情”“兴高采烈”都是褒义词。
故选:C。
7.【解答】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直”公正、正义的。
故选:B。
8.【解答】A.这是一个疑问句,不知道怕的原因是什么,需要回答。
B.这是一个疑问句,问题是“谁更厉害”,需要回答。
C这是一个反问句,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我不怕廉将军。
故选:C。
9.【解答】A.足智多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不符合语境,故错误。
B.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不符合语境,故错误。
C.前怕狼后怕虎: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不符合语境,故错误。
D.正确。
故选:D。
10.【解答】A.相同。
B.不同,强:[qiáng]使用强力。[qiǎng]勉强。故“强求”“勉强”的“强”依次应读“qiáng、qiǎng”。
C.不同,划:[huá]拨水前进。[huà]计划。故“计划”“划船”的“划”依次应读“huà、huá”。
故选:A。
11.【解答】负荆请罪: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负,背着;荆,荆条。
故选:B。
12.【解答】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完:全,完整的意思。
故选:A。
13.【解答】《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通过阅读与查阅资料可知,蔺相如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人;廉颇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故选:A。
四.语言表达(共2小题)
14.【解答】①负荆请罪:这个成语本义是背着荆杖,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故文段中画“ ”的句子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负荆请罪。
②“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描写了廉颇的心理活动。
故答案为:
①负荆请罪;
②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
15.【解答】(1)所以:表示结果的词语。
(2)只好:只有,只能。
故答案为:
(1)我所以不把这件事情说出来,为的是不伤到这个孩子的自尊。
(2)我们班本来计划今天去春游的,结果早上就下大雨了,我们只好改变了计划。
五.连线题(共1小题)
16.【解答】注意积累成语,多听多记多写,熟读成诵,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进行运用。
卧薪尝胆:讲的越王勾践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三顾茅庐: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望梅止渴:曹操为了鼓舞士兵的士气,说梅子酸,当说到梅子的时候,就会想到梅子酸而产生流涎,因而止渴。
退避三舍:讲重耳的故事,是指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毛遂自荐:毛遂自我推荐。意思是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纸上谈兵:讲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暗度陈仓: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破釜沉舟:项羽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单刀赴会: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
乐不思蜀: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故答案为:
卧薪尝胆﹣﹣勾践 三顾茅庐﹣﹣刘备 望梅止渴﹣﹣曹操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纸上谈兵﹣﹣赵括 暗度陈仓﹣﹣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 单刀赴会﹣﹣关羽 乐不思蜀﹣﹣刘禅
六.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17.【解答】(1)考查了学生对于句式的辨析及改写句子的能力。通过阅读可知,“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这两个句子是有疑而问,为疑问句。“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是无疑而问,通过反问增强否定的语气,是一个反问句。可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将“还会”改为“不会”,删去“吗”,“?”改为“。”。
(2)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可知,“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说明了蔺相如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的原因。
(3)考查了对人物形象的辨析。通过阅读第一自然段可和,蔺相如为了赵国的利益主动避让前来挑衅的廉颇,他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通过阅读第二自然段可知,当廉颇知道自己的错误后,主动负荆请罪。由此可知,他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故答案为:
(1)疑 反 秦王我都不怕,不会怕廉将军。
(2)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3)蔺相如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廉颇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18.【解答】(1)考查了音序和部首,“诸”音节是zhū,音序就是这个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为:Z.“荆”的部首是:刂。
(2)考查了关联词语的运用,注意结合句子: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削弱赵国的力量。句子间具有假设关系,表示假如“我们俩闹不和”,结果“削弱赵国的力量”,可用“如果……就……”。
(3)考查了写反义词,注意理解词义,“削弱”减弱,不减弱,反义词“增强”;“进攻”向前攻击,反义词“后退”;“同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反义词“明争暗斗”。
(4)考查了句子的改写,将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冒号改为逗号,引号去掉,“我”改“他”。“会怕廉将军”前加“不”。去掉“吗”和问号。
(5)考查了加标题,注意用词语,概括主要意思,这段话先写蔺相如躲避廉颇的原因,再写廉颇前去认错,故为“负荆请罪。”
(6)考查了课文的理解,结合句子: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削弱赵国的力量。
(7)考查了句子意思的理解。从“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我体会到廉颇的自责、愧疚、后悔。在这个故事中我喜欢廉颇,因为他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
故答案为:
(1)Z 刂;
(2)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削弱赵国的力量。
(3)增强 后退 明争暗斗。
(4)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不会怕廉将军。
(5)负荆请罪。
(6)对,因为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削弱赵国的力量。
(7)我喜欢廉颇,因为他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
19.【解答】(1)考查了对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的理解。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在阅读中如果有词语不太懂,可以不去过于关注。在阅读过程中不停留,不回读。本文中我有几个词语不太懂,如“灌木”“杖刑”。
(2)考查了对提高阅读速度方法的理解。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对于一些提供信息量不大的段落,比如选文中第一段内容,可以采取跳读的方式来读。
(3)考查阅读速度。为了提高阅读速度,要集中注意力,一边读,一边想,抓住关键句子理解内容;同时在阅读时不回读,不停留。所以我读这篇文章用了68妙的时间,了解了以下内容:荆条是什么?廉颇为什么要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4)考查了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荆条是一种带刺的灌木。中国古代曾有一种刑法叫作杖刑,就是用荆条、大竹板或棍棒抽击人的背部、臀部或腿部。这是一种很残酷的刑罚,曾有许多人死在杖刑之下。当向别人认错时,背上荆条,更加体现认错者的诚意。
故答案为:
(1)灌木 杖刑;
(2)跳读;
(3)67 荆条是什么?廉颇为什么要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4)因为中国古代曾有一种刑法叫作杖刑,就是用荆条、大竹板或棍棒抽击人的背部、臀部或腿部。这是一种很残酷的刑罚,曾有许多人死在杖刑之下。所以当向别人认错时,背上荆条,更加体现认错者的诚意。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