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课件5

文档属性

名称 《风筝》课件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8-23 13:5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
有一首老歌这样唱到:“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提到风筝,我们总会想起那天真烂漫的童年,相反,说到童年,我们的脑海同样会浮现满天风筝的画面。其实,我们每个人也象飞在空中 的风筝,无论我们走得多远,总有一根绳线牵系着你,那就是割不断的亲情。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讲述的便是与风筝有关的在误解与冲突中也有亲情的故事。导入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02年赴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想以此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他20年代陆续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篇》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杰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作者简介 他以最大的力量,把感情、思想、文字,容纳在一两千字里,像块玲珑的瘦石,而有手榴弹的作用。 ——老舍 一个伟大的精神,一个以笔为刀而不知何谓恐惧的人物,与世长辞了。我以曾经做他的朋友为荣誉。 ——史沫特莱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才气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毛泽东背景知识: 《风筝》选自散文诗集《野草》。该集收录了鲁迅1924—1926年所作的23篇散文诗,主要是用曲折幽暗的象征手法表达20年代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恰逢农历正月初一,发表后因其对传统的封建的儿童教育思想的强烈抨击,深受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和喜爱。一、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二、听读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感知一、总写风筝,奠定基调,引起下文(第1、2节)二、回忆“我”毁坏小兄弟风筝的前后情景(第3—11节)三、结束回忆,描写环境,衬托“我”悲哀沉重的心情(第12节)惊异 悲哀 总 分 总研读合作探究——质疑、讨论、答疑第一组问题:1,这篇散文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应该怎样理解?
3,“我”懂得了游戏的意义后,心情沉重,总想补过,这说明了什么?
4,“我”讨弟弟的宽恕,弟弟全然忘却了,为什么“我”的心情反而沉重?1,这篇散文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鲁迅不是天生的智者,也受过传统观念的影响,但当他接受了新思想后是知错能改的,文中充满了自省的精神,同时他也感叹了被虐杀者的健忘和毫不抗争,剖析了虐杀者之所以能够肆虐的原因。2,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应该怎
样理解?
从这一幕看出鲁迅童年时代长幼之间不平等的封建秩序,“论长幼,论力气,他是敌不过我的”可见,兄长权力是以暴力为基础的,鲁迅把自己写得很粗鲁,字里行间透露着自责之情。而弟弟呢,兄长不许放就不放,只得偷偷做,一旦被发现惊慌失措毫不抗争,风筝被毁坏,觉得理所应当,除了绝望,毫无辩言。3,“我”懂得了游戏的意义后,心
情沉重,总想补过,这说明了
什么?

一旦接受了新思想,就认识了错误,设法补过。不因为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也不因为当初是受了旧思想的影响而宽恕自己,更不因为时间久远了而不了了之。心情的沉重说明是在严厉的解剖自己,说明他的为人严肃认真。4,“我”讨弟弟的宽恕,弟弟全然
忘却了,为什么“我”的心情反
而沉重?
这是又一层意思,被虐杀者并不认为是被虐杀,对兄长的行为感到合情合理。偷偷的做风筝说明自己也认为游戏是“不正当的行为”,被发现后自认该罚。他的麻木令虐杀者更加的肆虐,这令作者觉得“悲哀”。所以鲁迅觉得世界一片”肃杀和寒威”。第二组问题: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2,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
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
空中荡漾了”前后是否矛盾?
3,“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
的书。”为什么说“不幸”?
4,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
又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
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
天气外,有没有别的含义? 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温和的春二月,杨柳发芽,山桃吐蕾,而北京却是肃杀的严冬,“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所以惊异于北京竟然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我”看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了小时侯“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说“惊异和悲哀” ,从结构上说是为了引起下文。2,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
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
在这天空中荡漾了”前后是否矛盾?
不矛盾。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
义,是小时侯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的气息,所以又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3,“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
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
说“不幸”?
跟“惩罚”一词联系起来就明白了,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弟弟管的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了精神的惩罚,良心的谴责,可谓“不幸”。4,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
又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
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
天气外,有没有别的含义?
“我”要讨弟弟的宽恕,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为无法补过而一直沉重下去,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是“无可把握的悲哀” ,想摆脱也不可能了。5、“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
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当年大家都不认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觉悟者永远无法弥补,这是尤其悲哀的,使人不寒而栗。6、本文是一篇散文,它是从哪些角度来表达感情的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从手足之情上看。
2,从游戏的意义上看。
3,从鲁迅的自省精神上看。
4,从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毫无怨恨这种现象看。 小结:
《风筝》是一篇表现鲁迅严于自责和反省的优美散文,也是一曲人情美的温馨之歌。这支人情美的颂歌荡漾在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情态里,风筝被我毁坏的“惊惶”、“绝望”的痛苦里,对我的“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的心灵里,也回响在“我”“不爱”放风筝、“嫌恶”风筝、“不许”放风筝、毁坏风筝并“傲然离去”、认为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的玩意”而“我”急于补过终于无可救药的“无可把握的悲哀”中。文中的至爱真情抒发得真切感人,使我们得到高尚情操的感染和熏陶。说话训练:
课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很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选一个你最难忘的说给同学听听。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