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26 07:14:29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绥滨期末)如图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耳朵,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不影响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以上听到的声音,传播介质分别是 (  )
A.固体 固体 B.固体 气体
C.气体 固体 D.气体 气体
2.(2021八上·香坊期末)如图所示的四个事例中能说明固体可以传声的是(  )
A. 能听出声音是鼓声
B. 暖气管能把声音传遍楼内各处
C. 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D. 对着山峰大喊能听到回声
3.(2021八上·麦积期末)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是(  )
A.甲图中小“人”随着音乐起舞
B.乙图中拨动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动
C.丙图中不断抽出密封玻璃罩内的空气
D.丁图中用乒乓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
4.(2021八上·龙华期末)能说明“液体可以传声”的事例是(  )
A.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B.上学路上,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课堂上同学们听到老师的讲课声
D.将耳朵紧贴桌面,轻敲桌子,听到清晰的敲桌声
5.(2021八上·坡头期末)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了(  )
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
6.(2021八上·成华期末)如图所示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 用大小不同的力打鼓
B. 将响铃闹钟置于密闭玻璃罩中并抽气
C. 边说话边摸喉头部分
D. 改变钢尺伸出来的长度,分别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
7.(2021八上·肇源期末)2025年我国有望实现宇航员登月。在月球上的宇航员不能像在地球表面那样直接面对面交谈,而需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其原因是,在月球上(  )
A.宇航员的声带无法振动 B.是真空环境,真空不能传声
C.只能传递次声波 D.只能传递超声波
8.(2021八上·谢家集期中)历史上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有很多传统的民族乐器,如琴、筝、箫、笛、二胡、琵琶、唢呐、鼓等,代表了中国民族乐器文化。下列几组民族乐器中,发声原理不同的是(  )
A.二胡与古筝 B.古筝与琵琶 C.二胡与唢呐 D.箫与笛子
9.(2021八上·遵化期中)学习科学知识的价值之一,是主动将所学知识创造性地服务于社会,“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一物理规律就有许多实际应用。如图所示的发明或设计中应用了这一知识的是(  )
A. 倒车雷达
B. 声控开关
C. 中空玻璃
D. 音乐厅的多孔墙壁
10.(2021八上·遵化期中)在复习声现象时,同学们举出了一些实例: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里,看到水花四溅③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④吹笛子时,手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其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①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二、填空题
11.(2021八上·钦北期末)雨天,我们听到轰隆隆的雷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m/s,小明看到闪电后约10s听到雷声,小明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   m(不计光的传播时间)。
12.(2021八上·吉林期末)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座位,铃声是由物体    产生的;铃声是通过    传入同学们耳中的。
13.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深处多次成功潜入底部,标志着我国在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在大洋万米深处的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40m/s。
14.(2021八上·会宁期末)龙舟比赛上发出的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产生的,鼓声通过   传到观众的耳中。
15.(2021八上·肃州期末)①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②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③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   。
16.(2021八上·云浮期末)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声音靠   传播,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m/s。
17.(2021八上·长宁期末)刺耳难听、影响人们工作休息的声音称为   ;声音是由发声体的   而产生的,声音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是以   的形式进行传播。
18.(2021八上·襄汾期末)如图所示,小刚家新买的城市越野车安装了倒车防撞超声波雷达。小刚说:“只要在车内听到超声波发出的警报声越急促,说明车的尾部离障碍物就越近”。你认为小刚的说法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你的依据是   。
19.(2021八上·德惠期末)悠扬的笛声是    振动产生的;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0.(2021八上·永吉期末)敲击鼓面,人们可以听到鼓声,鼓声是由鼓面     产生的,然后通过     传播到人的耳朵。
三、实验探究题
21.(2021八上·大化期末)
(1)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可以传声。
22.(2021八上·南丹期末)为了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老师和同学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索。把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1)抽气一段时间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____。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
(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变少,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   (选填“响度”或“音调”或“音色”)变小,这个现象说明声音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   (填写答案字母)。
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
B.用实验直接证实的
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
23.(2021八上·越秀期末)在温度恒定、均匀的水中测量声速实验,如图所示,在水中位置A放置声音发生器M,在位置B放置声音接收装置N,专业的仪器能记录下M发出声音到N接收到声音的时间t,不改变声音发生装置M和接收装置N的位置,不同频率的声从A传播到B所需要的时间如表所示:
声音频率f/Hz 传播时间t/s
100 0.523
350 0.523
700 0.523
2300 0.523
35000 0.523
(1)从表中的数据初步可以得出在温度恒定、均匀的水中,声速与频率的关系,请写出你的结论:   ;
(2)从表中的数据,是否可以研究“在均匀的水中,温度不同时,声速与频率的关系”?   (选填“是”或“否”)
四、计算题
24.(2021八上·侯马期末)为了探测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向月球发射激光束,经反射后被接收,激光束从发出到接收共需,求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光的速度为3×108 m/s)能不能用超声波测量地球和月球的距离?为什么?
25.(2021八上·江油期中)如图,列车以72km/h的速度前行,在它的正前方B处有一个隧道,列车驶入隧道前,A处必须鸣笛,司机鸣笛1.2s后,在C处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峭壁反射的回声。
(1)列车听到回声行驶的路程s1是多少m?
(2)鸣笛声从A处,经过隧道峭壁反射后,回到C处共经过的路程s声是多少m?(v空气=340m/s)
(3)列车司机听到回声时,他离隧道口的距离s2还有多少m?
26.(2021八上·长汀期中)我国东海舰队在一次实兵、实弹军演当中,一艘海军登陆舰发射的火箭弹经过2.4s命中目标,命中目标后经过了7.2s听到了爆炸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40m/s)求:
(1)登陆舰距离目标多远;
(2)火箭弹发射后到命中目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7.(2021八上·长汀期中)一辆汽车在运动过程中发现正前方是峭壁,于是汽车匀速后退;在距离峭壁670m处时鸣笛并继续后退,经过4.0s听到从峭壁反射回来的汽笛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取340m/s);
(1)此时间内笛声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为多少?
(2)此时间内汽车后退的距离为多少?
(3)汽车后退的速度为多少?
五、简答题
28.(2021八上·大安月考)人在屋子里说话比在旷野中说话听起来响亮,这是为什么
29.(2020八上·东辽期末)用声呐能否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请说明原因。
30.(2020八上·南昌月考)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中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当路人问路时,学钓鱼的小儿为何要远远地摆手,不答应呢?请联系所学的声学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声音即能在固体中传播,也能在液体、气体中传播,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这是通过固体传声,不堵塞住耳朵,这是利用空气传声,也能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2.【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A图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去辨别是鼓声,不能说明固体传声,A不合题意;B图中敲击暖气管道,声音能传到楼内各处,说明固体能够传声,故符合题意;C图中利用声呐探测鱼群利用了声波能在水中传播的特性,说明液体能够传声,故不合题意;D图中是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形成回声,故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固体可以传播声音;利用声音可以传递现象;根据音色可以辨别发声体。
3.【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A.小“人”随着音乐起舞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
B.拨动伸出桌边的钢尺,钢尺发出声音,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B不符合题意;
C.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空气越来越少,声音越来越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符合题意;
D.用乒乓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将要上钩的鱼在水中,岸边的说话声从空气中传入水中,水中在传递到鱼的耳朵中,鱼儿被吓走了,说明液体能够传声,A符合题意;
B.上学路上,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B不符合题意;
C.课堂上同学们听到老师的讲课声也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不符合题意;
D.将耳朵紧贴桌面,轻敲桌子,听到清晰的敲桌声,是固体能够传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5.【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
【解析】【解答】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6.【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的是响度跟振幅的关系,A不符合题意;
B.将响铃闹钟置于密闭玻璃罩中并抽气,闹钟铃声明显减小,可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B不符合题意;
C.边说话边摸喉头部分,说明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C符合题意;
D.改变钢尺伸出来的长度,分别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快慢不同,听到的声音音调不同,所以可以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7.【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宇航员的声带可以振动发声,但声音不能传播,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的交谈也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8.【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A.二胡和古筝都是靠弦振动发声,发声原理相同,A不符合题意;
B.古筝和琵琶都是靠弦振动发声,发声原理相同,B不符合题意;
C.二胡靠弦振动发声,唢呐靠空气柱振动发声,二者发声原理不同,C符合题意;
D.箫与笛子都是靠空气柱振动发声,发声原理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不同乐器的发声原因有不同,其中包括吹奏、弹奏、打击等方式。
9.【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反射测距原理工作,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无关,A不符合题意;
B.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响度来间接控制电路通断的,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无关,B不符合题意;
C.中空玻璃的中间是空气,声音传播和热传导效果降低,可以起到隔音和隔热的效果,所以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有关,C符合题意;
D.音乐厅的多孔墙壁可以降低声音的反射效果,有效的吸收声音,减少回声对原声的干扰,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倒车雷达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控开关利用了声音的响度大小;中空玻璃不能传声,可以减弱噪声。
10.【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减小,铃声减弱;
②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里,看到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明振动产生声音,故②符合题意;
③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振动停止,声音停止,说明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故③符合题意;
④吹笛子时,手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②③符合题意,即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发声体在振动,通过音叉激起水花可以反应;物体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11.【答案】空气;340;3400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
【解析】【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我们听到雷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状态、温度等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小明距雷电产生的地方的距离大约为
【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利用速度计算公式求得小明距雷电产生的地方的距离。
12.【答案】振动;空气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铃声也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课堂上同学们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3.【答案】振动;大于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速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在大洋万米深处的声音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340m/s。
【分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水中的声速比空气中的声速大。
14.【答案】振动;空气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声,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观众耳中的。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声。
15.【答案】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空气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①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因为物体振动产生的。
②敲击右边的音叉,音叉振动发出声音,两个音叉之间有空气,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左边音叉振动发声,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③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传播声音的介质越来越少,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推理如果全部抽空后听不到声音,说明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6.【答案】振动;介质;340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15℃时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m/s。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17.【答案】噪声;振动;波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噪声听起来令人烦躁。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
【分析】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18.【答案】错误;人耳听不到超声波发出的警报声
【知识点】回声及其产生;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解析】【解答】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为20~20000Hz之间,而超声波为大于20000Hz的声波,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所以人耳是听不到超声波发出的警报声,我们在车内听到的警报声不是超声波,故小刚的说法错误。
【分析】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为20~20000Hz,人不能听到超声波。
19.【答案】空气柱;大于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速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悠扬的笛声是由笛子里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中声速最慢;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速度大。
20.【答案】振动;空气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敲击鼓面时,鼓面因为振动而发出声音;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到人的耳朵里,引起耳膜的振动,刺激人的听觉神经,使人听到鼓声。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1.【答案】(1)振动
(2)空气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1)用细线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现象。
(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声。同时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分析】(1)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22.【答案】(1)C
(2)响度;不能;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1)抽气一段时间后,听到的声音没有明显减小,说明广口瓶中的气体没有减少,因此导致这种情况的现象为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故答案为:C。
(2)声音的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与传播的介质多少无关;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变少,听到的声音变小,也就是响度变小,进行推理:空气全部抽走变成真空环境,不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结论,故答案为:D。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减小介质,声音减小;
(2)声音的大小指响度,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探究声音的传播利用了科学推理法。
23.【答案】(1)温度恒定、均匀的水中,声速的大小与频率的高低无关
(2)否
【知识点】声速
【解析】【解答】(1)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知道,不管声音的频率为多少赫兹时,声音从A点传播到B点所用的时间均是0.523s,由此可以得出:温度恒定、均匀的水中,声速的大小与频率的高低无关。
(2)从表中的数据,不可以研究“在均匀的水中,温度不同时,声速与频率的关系”,因为表中的数据是在温度恒定、均匀的水中进行的测量声速实验,要想研究“在均匀的水中,温度不同时,声速与频率的关系”,需要改变水温,重新进行实验,测量数据。
【分析】(1)声音的速度和介质种类、温度有关,和频率无关;
(2)探究声速和频率的关系时,需要保持介质种类和温度相同。
24.【答案】解:由题知,激光从月球传到地球所用的时间: ,
由 得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是真空,不能用超声波测量地球和月球的距离.
答: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为:;不能,月球上是真空.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分析】根据光速和接受反射光线的时间,可以计算路程,计算距离;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5.【答案】(1)解:火车的速度v1=72km/h=20m/s
听到回声时列车行驶的路s1=v1t=20m/s×1.2s=24m
答:列车听到回声行驶的路程s1是24m;
(2)列车鸣笛后1.2s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路程为s声=v空气t=340m/s×1.2s=408m
答:鸣笛声从A处,经过隧道峭壁反射后,回到C处共经过的路程s声是408m;
(3)如图所示
根据图示可得2s2=s声﹣s1
司机听到回声时,距隧道口距离为s2===192m
答:列车司机听到回声时,他离隧道口s2还有192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回声及其产生
【解析】【分析】用公式s=vt分别算出1.2s时间内列车前进的距离s1和声音传播的路程s声,司机听到回声时,他离隧道口距离为s2,则有2s2=s声-s1,据此求出s2。
26.【答案】(1)解:声音传播用时7.2s,由 得,登陆舰距离目标的距离为
答:登陆舰距离目标2448m;
(2)因为距离为2448m,火箭弹用时2.4s,则速度为
答:火箭弹发射后到命中目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1020m/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
【解析】【分析】(1)利用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
(2)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27.【答案】(1)解:根据 得此时间内笛声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为
答:此时间内笛声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为1360m;
(2)因为鸣笛点到峭壁的往返距离是
所以汽车后退的路程为
答:此时间内汽车后退的距离为20m;
(3)汽车后退的速度为
答:汽车后退的速度为5m/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
(2)利用路程差,计算距离;
(3)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28.【答案】在屋子里说话,声音传到墙壁上又反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合,我们听到的声音更响亮;在旷野中说话,声音传播出去,没有回声,我们听到的只是原声。
【知识点】回声及其产生
【解析】【解答】 在屋子里说话,声音传到墙壁上又反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合,我们听到的声音更响亮;在旷野中说话,声音传播出去,没有回声,我们听到的只是原声。
【分析】根据区分回声的条件,回声和原声间隔0.1s以上,才能听到回声,小于0.1s,回声与原声混合,使原声变响。
29.【答案】用声呐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因为地球和月球之间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分析】真空不能传声。
30.【答案】解:人们发出的声音可以通过空气和水传播被鱼听到;声音能够传递信息,鱼听到人的说话声会被吓跑。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分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绥滨期末)如图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耳朵,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不影响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以上听到的声音,传播介质分别是 (  )
A.固体 固体 B.固体 气体
C.气体 固体 D.气体 气体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声音即能在固体中传播,也能在液体、气体中传播,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这是通过固体传声,不堵塞住耳朵,这是利用空气传声,也能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2.(2021八上·香坊期末)如图所示的四个事例中能说明固体可以传声的是(  )
A. 能听出声音是鼓声
B. 暖气管能把声音传遍楼内各处
C. 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D. 对着山峰大喊能听到回声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A图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去辨别是鼓声,不能说明固体传声,A不合题意;B图中敲击暖气管道,声音能传到楼内各处,说明固体能够传声,故符合题意;C图中利用声呐探测鱼群利用了声波能在水中传播的特性,说明液体能够传声,故不合题意;D图中是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形成回声,故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固体可以传播声音;利用声音可以传递现象;根据音色可以辨别发声体。
3.(2021八上·麦积期末)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是(  )
A.甲图中小“人”随着音乐起舞
B.乙图中拨动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动
C.丙图中不断抽出密封玻璃罩内的空气
D.丁图中用乒乓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A.小“人”随着音乐起舞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
B.拨动伸出桌边的钢尺,钢尺发出声音,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B不符合题意;
C.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空气越来越少,声音越来越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符合题意;
D.用乒乓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2021八上·龙华期末)能说明“液体可以传声”的事例是(  )
A.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B.上学路上,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课堂上同学们听到老师的讲课声
D.将耳朵紧贴桌面,轻敲桌子,听到清晰的敲桌声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将要上钩的鱼在水中,岸边的说话声从空气中传入水中,水中在传递到鱼的耳朵中,鱼儿被吓走了,说明液体能够传声,A符合题意;
B.上学路上,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B不符合题意;
C.课堂上同学们听到老师的讲课声也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不符合题意;
D.将耳朵紧贴桌面,轻敲桌子,听到清晰的敲桌声,是固体能够传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5.(2021八上·坡头期末)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了(  )
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
【解析】【解答】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6.(2021八上·成华期末)如图所示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 用大小不同的力打鼓
B. 将响铃闹钟置于密闭玻璃罩中并抽气
C. 边说话边摸喉头部分
D. 改变钢尺伸出来的长度,分别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的是响度跟振幅的关系,A不符合题意;
B.将响铃闹钟置于密闭玻璃罩中并抽气,闹钟铃声明显减小,可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B不符合题意;
C.边说话边摸喉头部分,说明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C符合题意;
D.改变钢尺伸出来的长度,分别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快慢不同,听到的声音音调不同,所以可以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7.(2021八上·肇源期末)2025年我国有望实现宇航员登月。在月球上的宇航员不能像在地球表面那样直接面对面交谈,而需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其原因是,在月球上(  )
A.宇航员的声带无法振动 B.是真空环境,真空不能传声
C.只能传递次声波 D.只能传递超声波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宇航员的声带可以振动发声,但声音不能传播,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的交谈也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8.(2021八上·谢家集期中)历史上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有很多传统的民族乐器,如琴、筝、箫、笛、二胡、琵琶、唢呐、鼓等,代表了中国民族乐器文化。下列几组民族乐器中,发声原理不同的是(  )
A.二胡与古筝 B.古筝与琵琶 C.二胡与唢呐 D.箫与笛子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A.二胡和古筝都是靠弦振动发声,发声原理相同,A不符合题意;
B.古筝和琵琶都是靠弦振动发声,发声原理相同,B不符合题意;
C.二胡靠弦振动发声,唢呐靠空气柱振动发声,二者发声原理不同,C符合题意;
D.箫与笛子都是靠空气柱振动发声,发声原理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不同乐器的发声原因有不同,其中包括吹奏、弹奏、打击等方式。
9.(2021八上·遵化期中)学习科学知识的价值之一,是主动将所学知识创造性地服务于社会,“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一物理规律就有许多实际应用。如图所示的发明或设计中应用了这一知识的是(  )
A. 倒车雷达
B. 声控开关
C. 中空玻璃
D. 音乐厅的多孔墙壁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反射测距原理工作,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无关,A不符合题意;
B.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响度来间接控制电路通断的,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无关,B不符合题意;
C.中空玻璃的中间是空气,声音传播和热传导效果降低,可以起到隔音和隔热的效果,所以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有关,C符合题意;
D.音乐厅的多孔墙壁可以降低声音的反射效果,有效的吸收声音,减少回声对原声的干扰,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倒车雷达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控开关利用了声音的响度大小;中空玻璃不能传声,可以减弱噪声。
10.(2021八上·遵化期中)在复习声现象时,同学们举出了一些实例: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里,看到水花四溅③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④吹笛子时,手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其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①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减小,铃声减弱;
②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里,看到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明振动产生声音,故②符合题意;
③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振动停止,声音停止,说明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故③符合题意;
④吹笛子时,手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②③符合题意,即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发声体在振动,通过音叉激起水花可以反应;物体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二、填空题
11.(2021八上·钦北期末)雨天,我们听到轰隆隆的雷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m/s,小明看到闪电后约10s听到雷声,小明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   m(不计光的传播时间)。
【答案】空气;340;3400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
【解析】【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我们听到雷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状态、温度等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小明距雷电产生的地方的距离大约为
【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利用速度计算公式求得小明距雷电产生的地方的距离。
12.(2021八上·吉林期末)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座位,铃声是由物体    产生的;铃声是通过    传入同学们耳中的。
【答案】振动;空气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铃声也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课堂上同学们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3.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深处多次成功潜入底部,标志着我国在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在大洋万米深处的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40m/s。
【答案】振动;大于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速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在大洋万米深处的声音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340m/s。
【分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水中的声速比空气中的声速大。
14.(2021八上·会宁期末)龙舟比赛上发出的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产生的,鼓声通过   传到观众的耳中。
【答案】振动;空气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声,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观众耳中的。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声。
15.(2021八上·肃州期末)①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②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③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   。
【答案】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空气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①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因为物体振动产生的。
②敲击右边的音叉,音叉振动发出声音,两个音叉之间有空气,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左边音叉振动发声,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③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传播声音的介质越来越少,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推理如果全部抽空后听不到声音,说明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6.(2021八上·云浮期末)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声音靠   传播,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m/s。
【答案】振动;介质;340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15℃时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m/s。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17.(2021八上·长宁期末)刺耳难听、影响人们工作休息的声音称为   ;声音是由发声体的   而产生的,声音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是以   的形式进行传播。
【答案】噪声;振动;波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噪声听起来令人烦躁。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
【分析】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18.(2021八上·襄汾期末)如图所示,小刚家新买的城市越野车安装了倒车防撞超声波雷达。小刚说:“只要在车内听到超声波发出的警报声越急促,说明车的尾部离障碍物就越近”。你认为小刚的说法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你的依据是   。
【答案】错误;人耳听不到超声波发出的警报声
【知识点】回声及其产生;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解析】【解答】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为20~20000Hz之间,而超声波为大于20000Hz的声波,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所以人耳是听不到超声波发出的警报声,我们在车内听到的警报声不是超声波,故小刚的说法错误。
【分析】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为20~20000Hz,人不能听到超声波。
19.(2021八上·德惠期末)悠扬的笛声是    振动产生的;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空气柱;大于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速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悠扬的笛声是由笛子里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中声速最慢;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速度大。
20.(2021八上·永吉期末)敲击鼓面,人们可以听到鼓声,鼓声是由鼓面     产生的,然后通过     传播到人的耳朵。
【答案】振动;空气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敲击鼓面时,鼓面因为振动而发出声音;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到人的耳朵里,引起耳膜的振动,刺激人的听觉神经,使人听到鼓声。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三、实验探究题
21.(2021八上·大化期末)
(1)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可以传声。
【答案】(1)振动
(2)空气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1)用细线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现象。
(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声。同时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分析】(1)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22.(2021八上·南丹期末)为了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老师和同学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索。把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1)抽气一段时间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____。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
(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变少,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   (选填“响度”或“音调”或“音色”)变小,这个现象说明声音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   (填写答案字母)。
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
B.用实验直接证实的
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
【答案】(1)C
(2)响度;不能;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1)抽气一段时间后,听到的声音没有明显减小,说明广口瓶中的气体没有减少,因此导致这种情况的现象为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故答案为:C。
(2)声音的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与传播的介质多少无关;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变少,听到的声音变小,也就是响度变小,进行推理:空气全部抽走变成真空环境,不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结论,故答案为:D。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减小介质,声音减小;
(2)声音的大小指响度,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探究声音的传播利用了科学推理法。
23.(2021八上·越秀期末)在温度恒定、均匀的水中测量声速实验,如图所示,在水中位置A放置声音发生器M,在位置B放置声音接收装置N,专业的仪器能记录下M发出声音到N接收到声音的时间t,不改变声音发生装置M和接收装置N的位置,不同频率的声从A传播到B所需要的时间如表所示:
声音频率f/Hz 传播时间t/s
100 0.523
350 0.523
700 0.523
2300 0.523
35000 0.523
(1)从表中的数据初步可以得出在温度恒定、均匀的水中,声速与频率的关系,请写出你的结论:   ;
(2)从表中的数据,是否可以研究“在均匀的水中,温度不同时,声速与频率的关系”?   (选填“是”或“否”)
【答案】(1)温度恒定、均匀的水中,声速的大小与频率的高低无关
(2)否
【知识点】声速
【解析】【解答】(1)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知道,不管声音的频率为多少赫兹时,声音从A点传播到B点所用的时间均是0.523s,由此可以得出:温度恒定、均匀的水中,声速的大小与频率的高低无关。
(2)从表中的数据,不可以研究“在均匀的水中,温度不同时,声速与频率的关系”,因为表中的数据是在温度恒定、均匀的水中进行的测量声速实验,要想研究“在均匀的水中,温度不同时,声速与频率的关系”,需要改变水温,重新进行实验,测量数据。
【分析】(1)声音的速度和介质种类、温度有关,和频率无关;
(2)探究声速和频率的关系时,需要保持介质种类和温度相同。
四、计算题
24.(2021八上·侯马期末)为了探测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向月球发射激光束,经反射后被接收,激光束从发出到接收共需,求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光的速度为3×108 m/s)能不能用超声波测量地球和月球的距离?为什么?
【答案】解:由题知,激光从月球传到地球所用的时间: ,
由 得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是真空,不能用超声波测量地球和月球的距离.
答: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为:;不能,月球上是真空.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分析】根据光速和接受反射光线的时间,可以计算路程,计算距离;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5.(2021八上·江油期中)如图,列车以72km/h的速度前行,在它的正前方B处有一个隧道,列车驶入隧道前,A处必须鸣笛,司机鸣笛1.2s后,在C处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峭壁反射的回声。
(1)列车听到回声行驶的路程s1是多少m?
(2)鸣笛声从A处,经过隧道峭壁反射后,回到C处共经过的路程s声是多少m?(v空气=340m/s)
(3)列车司机听到回声时,他离隧道口的距离s2还有多少m?
【答案】(1)解:火车的速度v1=72km/h=20m/s
听到回声时列车行驶的路s1=v1t=20m/s×1.2s=24m
答:列车听到回声行驶的路程s1是24m;
(2)列车鸣笛后1.2s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路程为s声=v空气t=340m/s×1.2s=408m
答:鸣笛声从A处,经过隧道峭壁反射后,回到C处共经过的路程s声是408m;
(3)如图所示
根据图示可得2s2=s声﹣s1
司机听到回声时,距隧道口距离为s2===192m
答:列车司机听到回声时,他离隧道口s2还有192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回声及其产生
【解析】【分析】用公式s=vt分别算出1.2s时间内列车前进的距离s1和声音传播的路程s声,司机听到回声时,他离隧道口距离为s2,则有2s2=s声-s1,据此求出s2。
26.(2021八上·长汀期中)我国东海舰队在一次实兵、实弹军演当中,一艘海军登陆舰发射的火箭弹经过2.4s命中目标,命中目标后经过了7.2s听到了爆炸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40m/s)求:
(1)登陆舰距离目标多远;
(2)火箭弹发射后到命中目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答案】(1)解:声音传播用时7.2s,由 得,登陆舰距离目标的距离为
答:登陆舰距离目标2448m;
(2)因为距离为2448m,火箭弹用时2.4s,则速度为
答:火箭弹发射后到命中目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1020m/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
【解析】【分析】(1)利用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
(2)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27.(2021八上·长汀期中)一辆汽车在运动过程中发现正前方是峭壁,于是汽车匀速后退;在距离峭壁670m处时鸣笛并继续后退,经过4.0s听到从峭壁反射回来的汽笛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取340m/s);
(1)此时间内笛声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为多少?
(2)此时间内汽车后退的距离为多少?
(3)汽车后退的速度为多少?
【答案】(1)解:根据 得此时间内笛声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为
答:此时间内笛声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为1360m;
(2)因为鸣笛点到峭壁的往返距离是
所以汽车后退的路程为
答:此时间内汽车后退的距离为20m;
(3)汽车后退的速度为
答:汽车后退的速度为5m/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
(2)利用路程差,计算距离;
(3)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五、简答题
28.(2021八上·大安月考)人在屋子里说话比在旷野中说话听起来响亮,这是为什么
【答案】在屋子里说话,声音传到墙壁上又反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合,我们听到的声音更响亮;在旷野中说话,声音传播出去,没有回声,我们听到的只是原声。
【知识点】回声及其产生
【解析】【解答】 在屋子里说话,声音传到墙壁上又反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合,我们听到的声音更响亮;在旷野中说话,声音传播出去,没有回声,我们听到的只是原声。
【分析】根据区分回声的条件,回声和原声间隔0.1s以上,才能听到回声,小于0.1s,回声与原声混合,使原声变响。
29.(2020八上·东辽期末)用声呐能否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请说明原因。
【答案】用声呐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因为地球和月球之间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分析】真空不能传声。
30.(2020八上·南昌月考)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中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当路人问路时,学钓鱼的小儿为何要远远地摆手,不答应呢?请联系所学的声学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答案】解:人们发出的声音可以通过空气和水传播被鱼听到;声音能够传递信息,鱼听到人的说话声会被吓跑。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分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