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0.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26 08:31:38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二道期末)小明在写作业时,楼下传来广场舞的音乐声,以下措施中不能减弱这种噪声的是(  )
A.戴上耳机 B.打开窗户
C.拉上厚窗帘 D.与播放者协商后减小音量
2.(2021八上·宜州期末)以下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要限时 B.市区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禁鸣喇叭
3.(2021八上·勃利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4.(2021八上·吉林期末)为缓解交通压力,许多大中城市都修建了轻轨。我们看到,紧邻居民区的地方大都安装了封闭的玻璃屏,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减小声音传播速度
5.(2021八上·香坊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B.声音只能传递信息
C.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D.城市高架桥公路两旁修建隔音板的作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6.(2021八上·番禺期末)学习物理之后,小华对身边的物理量进行了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
B.正常人的脉搏约每 跳动1次
C.普通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
D.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强级为
7.(2021八上·番禺期末)图的四个情景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B. 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阻断噪声的传播
C.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 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玻璃瓶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8.(2021八上·通州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们给门窗安装上玻璃,是因为玻璃不能传播声音
B.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这几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C.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不同
D.种草种树是在声的传播途径中减小噪声
9.(2021八上·天河期末)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
A.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B.城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C.在城市街道两旁多种植树木花草
D.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10.(2021八上·路北期末)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宇航员在月球上无需借助其他设备可以直接对话交流信息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用收音机听歌,能分辨歌曲的演唱者,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
二、填空题
11.(2021八上·麦积期末)据《天水日报》报道,我市有的地方广场舞扰民现象非常严重,如图所示,在某广场的一个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   利用噪声监测仪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有关人士建议调小音量,这种方法是在   处减弱噪声。
12.(2021八上·新会期末)人们在不同场合使用手机时需要选择不同的音量,从声音的特征来看,改变音量是改变了声音的   ;当你接听电话时,一般能够知道对方是熟人还是陌生人,这是根据声音的   进行判断的。在课室自习时,如果你用手机跟别人讲话,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你的声音属于   声,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这时使用手机。
13.(2021八上·坡头期末)如图甲所示,用大小相同的力从左向右敲击水瓶琴,可发出不同   (选填:“音调”或“响度”)的声音。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音叉产生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如图丙、丁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是噪声的波形。
14.(2021八上·金凤期末)小强酷爱音乐,在音乐课上他自弹自唱不断移动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这是改变吉他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他“美妙”的歌声和吉他声是通过   传到同学们的耳朵中;自习课上他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此时他“动听”的歌声属于   (选填“乐音”或“噪音”)。
15.(2021八上·伊通满族自治期末)人长期生活在高分贝的噪声环境下会使耳膜受损,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
   ,为此工厂里的工人带防噪声耳罩,是在
   控制噪声的传播。
16.(2021八上·金牛期末)通常,优美的轻音乐属于   (选填“乐音”或“噪声”);声音在介质中是以   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17.(2021八上·三台期中)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每次出海总有鲨鱼群尾随,专家发现原因之一是航母战斗群的军舰行驶过程中,为了工作安全和高效都会打开声呐,而军舰发出的声呐可以引起鲨鱼的共鸣,因为它们把军舰当成了同类。军舰的声呐使用的是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甲板上的工作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   防治噪声。
18.(2021八上·普宁期中)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   (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   (填“好”或“差”),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   (选填“强”或“弱”);
(3)如果在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   (填“海绵”或“报纸”)隔声性能好一点;
(4)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是有效的降噪方法之一、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   减弱噪声。
19.(2021八上·永吉期中)中国特种兵穿着消音靴,消音靴能够在   处减弱噪声,这样做主要是防止   (填 “音调”或“响度”)过大而暴露目标。
20.(2021八上·江油期中)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可以判定是手机上下载的一款测量环境   的工具,你可以给它取个名字叫   仪,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可知此时的环境   休息(填“适合”或“不适合”)。
三、实验探究题
21.(2021八上·贵州期中)小明在修理桌椅时有敲击声,为了使邻居小宇免受干扰,请你帮小明想出三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方法一:   理由是:   ;
方法二:   理由是:   ;
方法三:   理由是:   。
22.(2021八上·滦南期中)学习“声现象”的知识时有以下几个实验:如图甲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会看到“水花四溅”;如图乙,拨动同一把钢尺,在保证其振幅相同的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的变化。
(1)图甲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水花的作用是   ;
(2)图乙实验是在探究声音的音调跟   的关系;当钢尺伸出桌边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度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钢尺振动   ;
(3)图丙中   (选填“a”或“b”)显示的声音属于噪声,可以看出噪声发声体的振动是   (选填“规则的”“无规则的”)。
23.(2021八上·孝义期中)小明和小红想比较棉布、锡箔纸、泡沫塑料这三种材料的隔声性能.
材料 棉布 锡箔纸 泡沫塑料
距离/m 1.5 2.0 1.0
(1)小明将机械闹钟放入鞋盒内,分别盖上(不同/相同)   厚度的不同隔声材料.接着他一边听秒针走动的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小明在远离声源的过程中,他所听到声音的   (响度/音调)发生改变,然后分别测量并记录此处到鞋盒的距离(如上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待测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可能是   。
(2)为了进一步验证,小红认为还可以保持   相同,分别改变不同隔声材料的厚度,直到测试者听不见声音为止,然后通过比较材料的厚度来确定材料的隔声性能.若材料越厚,则说明其隔声性能越   (好/差)
24.(2021八上·安顺期中)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   (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   (填“好”或“差”),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强。
(3)如果再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   隔声性能好一点。
(4)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是有效的降噪方法之一、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   减弱噪声。
25.(2021八上·如皋期中)
(1)为了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华同学进行了实验研究:
a.在玻璃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个小闹钟,耳朵靠近玻璃筒口正上方10cm处,能清晰地听见闹钟声,闹钟声是通过   传播的。
b.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闹钟声。
c.在玻璃筒口正上方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小闹钟,如图乙所示,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闹钟声了,说明声音   (选填“能”或“不能”)像光一样反射。
d.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   (选填“强”或“弱”)于玻璃板。
(2)同组的小明和小红想不同物体吸收声音的能力不同,那我们也应该好比较不同物体隔声的能力,于是他们比较了棉布、锡箔纸、泡沫塑料这三种材料的隔声性能。
材料 棉布 锡箔纸 泡沫塑料
距离/m 1.5 2.0 1.0
a.小明将机械闹钟放入鞋盒内,分别盖上   (不同/相同)厚度的不同隔声材料。接着他一边听秒针走动的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小明在远离声源的过程中,他所听到声音的   (响度/音调)发生改变.然后分别测量并记录此处到鞋盒的距离(如上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待测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可能是   。
b.为了进一步验证,小红认为还可以保持   相同,分别改变不同隔声材料的厚度,直到测试者听不见声音为止。然后通过比较材料的厚度来确定材料的隔声性能。若材料越厚,则说明其隔声性能越   (好/差)。
四、计算题
26.(2020八上·秭归期末)元旦放假期间,小红一家自驾小轿车回乡下老家看望年迈的爷爷奶奶。他们从县城出发,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0km/h,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0km/h。求:
(1)小轿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若他们全程共用时2小时30分钟,县城到爷爷家的路程是多少km?
(3)酷爱音乐的小红拿着妈妈的手机听歌,怕影响爸爸开车,她把耳机线插到手机上听歌,她这样做是采用什么措施来控制噪声的?
27.(2019八上·利辛月考)夜间,同学们已经进入梦乡,可宿舍附近的歌厅又响起一阵阵优美的流行音乐声,几个同学被吵醒后,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用被子蒙住头,丙同学起身到舞厅交涉,要求将音量放小,这三位同学听到的是乐音还是噪音 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28.(2018八上·汉滨期中)节庆燃放烟花爆竹是咱恒口人的习俗,但最近几年来,过度的燃放有时严重干扰了人们生活,甚至影响同学们课堂上无法听讲,请你就你校实际,谈谈如何减小这种干扰?若小华同学在看到一次烟花后1.5秒才听到爆炸声,请你估算一下放烟花地距小华有多远?
五、简答题
29.(2021八上·吉林期末)在家中学习时,邻居播放音乐的声音过大,干扰了你的学习,请你想出一种减小干扰的办法,并说明其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
30.(2020八上·江西月考)春秋时期,有个小偷想偷范氏家门口的青铜大钟,可是钟又大又重,不好带走,小偷就想敲碎了带回去。可是一锤下去,只听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心想:钟声一响,不就告诉别人有人在偷钟吗?他灵机一动,找来两个棉花团,把耳朵塞住就听不到声音了,放心地砸起钟来。才敲了几下,人们就纷纷赶来把小偷团团围住。小偷惊讶地问:“你们是怎么听到钟声的呢?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为避免干扰,小超戴上了耳罩,这是从声音的接收处控制噪声的,即在人耳处减弱噪声,A不符合题意;
B.打开窗户,有利于声音的传播,不能减弱噪声,B符合题意;
C.拉上厚窗帘,可以从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
D.与播放者协商后减小音量,可以从声源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阻止声音的产生,阻断声音的传播、控制声音进入人耳,可以减弱噪声对人的影响。
2.【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建筑工地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属于在声源处减弱,A不符合题意;
B.市区内种草植树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B符合题意;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属于在人耳处减弱,C不符合题意;
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3.【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通过音色来辨别的,A不符合题意;
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墙和道路两旁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不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C符合题意;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振幅不同,所以音叉发声的响度会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不同的物体发出的音色一般是不同的;(2)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中,在人耳处;(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4)力度大小决定振幅大小,振幅大小决定响度大小。
4.【答案】C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安装了封闭的玻璃屏,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减弱噪声,它并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也不能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声音的传播速度只和介质种类、温度有关,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防止噪声的途径是: 在声源处减弱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
5.【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A不符合题意;
B.声音即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B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也是声波,真空不能传声,不能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C不符合题意;
D.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减弱,公路两旁修建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340m/s;声音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真空不能传声;阻断声音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6.【答案】A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解析】【解答】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A符合题意;
B.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B不符合题意;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普通中学生步行速度不可能到达8m/s,C不符合题意;
D.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级在30dB-40dB之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时间、速度和声音强弱的等级,结合数据解答。
7.【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扬声器发声时,放在旁边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并且能够传递能量,A不符合题意;
B.摩托车的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是阻断噪声传播,B不符合题意;
C.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可以推理得出,当罩内空气被完全抽出,形成真空时,将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C不符合题意;
D.八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瓶中的水质量不同,敲击时瓶子的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不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波可以传递能量;阻止声音的产生,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真空罩实验,可以验证真空不能传声;发声体的长度不同,音调不同。
8.【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人们给门窗安装上玻璃,是为了在声的传播途径中减小噪声,A不符合题意;
B.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所决定的,所以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相同的,B不符合题意;
C.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与用力大小无关,C不符合题意;
D.减小噪声有三种方式: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种草种树是在声的传播途径中减小噪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窗玻璃可以减小噪声;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振动的幅度越大, 响度越大;阻断声音的传播,可以减弱噪声。
9.【答案】A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A.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不能减弱噪声,A符合题意;
B.城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噪源处减弱噪声,B不符合题意;
C.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植树木花草,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
D.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0.【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月球上是真空,声音不能传播,宇航员在月球上需借助其他设备才能对话交流信息,A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高,B符合题意;
C.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
D.用收音机听歌,能分辨歌曲的演唱者,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1.【答案】dB;不能;声源
【知识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由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的数字是54.4知道,此时的噪声是54.4分贝(dB)。
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不能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
防治噪声的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所以调小音量,这种方法是在声源处减弱。
【分析】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噪声检测仪不能减弱噪声;阻止声音的产生,可以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12.【答案】响度;音色;噪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又叫音量,改变音量就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闻其声知其人”,这是因为不同的人说话时发声的音色不同。
从环保角度来说,凡是干扰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在教室自习时,接打手机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属于噪声。
【分析】声音的大小指响度;声音的特色指音色;干扰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3.【答案】音调;响度;丁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 用大小相同的力从左向右敲击水瓶琴,由于水瓶琴中水的多少不同,由水振动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音叉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就越大,这是转换法的运用。
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观察丙、丁可知,图丁的振动波形杂乱无章,因此图丁是噪声的波形。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噪声是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其波形杂乱无章,乐音的波形有规律。
14.【答案】音调;空气;噪音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在音乐课上他自弹自唱不断移动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他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的观众的耳中的。
从环保角度来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由于在自习课上唱歌,具有干扰作用,所以,属于噪音。
【分析】改变发声体的长度,可以改变音调的高低;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干扰人们工作、生活、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15.【答案】能量;人耳处
【知识点】声与能量;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 人长期生活在高分贝的噪声环境下会使耳膜受损,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能量;为此工厂里的工人带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分析】响度越大,声音的能量越大;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噪声。
16.【答案】乐音;声波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通常,优美的轻音乐让人心情愉快,属于乐音。
声音的传播类似于水波,声音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分析】声音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17.【答案】超声波;人耳处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由于超声波的方向性强,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军舰的声呐就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甲板上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它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18.【答案】(1)小
(2)好;强
(3)海绵
(4)响度;传播过程中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1)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到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近;则说明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好。
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强。
(3)海绵材料隔声性能与报纸好,因为海绵表面粗糙多孔,吸收声音的性能好。
(4)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减小噪声的强弱,即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隔音”是在传播过程中将声音隔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分析】(1)距离发声体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小;
(2)粗糙的物体吸音效果好,隔声效果好;
(3)蓬松的海绵隔声效果好;
(4)隔音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19.【答案】声源;响度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 中国特种兵穿着消音靴是用很软的鞋底材料,走路的时候振动幅度很小,即响度很小,一般人不容易听到。故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主要是防止噪声的响度过大。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20.【答案】响度;分贝;不适合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手机显示的80dB是表示声音的强弱,即声音的响度,所以手机上下载的是一款测量环境响度的工具;图中的单位是分贝,可以给它取个名字叫做分贝仪。
由此可知此时环境声音的响度是80dB,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所以80dB不适合休息。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21.【答案】在被敲击的地方垫一块厚布;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把自己家的门窗关得很严实;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告诉小宇,暂时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或塞团棉;人耳处减弱噪声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
22.【答案】(1)振动;放大音叉的振动
(2)频率;频率小于20赫兹
(3)b;无规则的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1)图甲中,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会看到“水花四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水花可以起到放大振动的作用。
(2)由图乙可知,拨动同一把钢尺,在保证其振幅相同的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探究的是声音的音调跟频率的关系;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时,钢尺就越不容易振动,其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钢尺伸出桌边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度拨动钢尺振动,但频率较小,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故人听不到声音。
(3)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对比丁图中的ab两图,不难看出:a波形很有规律,属于乐音;b杂乱无章属于噪声。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水花可以反应发声体的振动;
(2)音调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低于20Hz,是次声波;
(3)物体杂乱无章的振动产生噪声。
23.【答案】(1)相同;响度;泡沫塑料
(2)人到声源的距离;差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1)根据控制变量法,比较棉布、锡箔纸、泡沫塑料这三种材料的隔声性能,要控制不同隔声材料厚度的相同。
音调大小由振动的频率决定,发出的声音音调不会改变,听到响度与听者与声源的距离有关,故小明在远离声源的过程中,他所听到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
由表可知,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泡沫塑料听不见声音的距离最小,故待测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可能是泡沫塑料。
(2)根据控制变量法,为了进一步验证,小红认为还可以保持人到声源的距离相同,分别改变不同隔声材料的厚度,直到测试者听不见声音为止,然后通过比较材料的厚度来确定材料的隔声性能,若材料越厚,则说明其隔声性能越差。
【分析】(1)探究不同物质的隔声效果时,需要保持不同材料的厚度相同;人距离发声体距离越远,声音的响度越小;
(2)隔声材料的作用,使人到声源的距离越远听到声音,隔声性能差。
24.【答案】(1)小
(2)好
(3)海绵
(4)响度;传播过程中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1)声音的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距离决定,声源不变,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小。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好,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强。
(3)已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好,报纸的材料比海绵光滑,则海绵的隔声性能好一点。
(4)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分析】(1)此题运用了转换法的研究思想,将隔音性能的优劣转化为距离的远近;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2)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3)根据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强分析。
(4)减弱噪声,就是减小声音的大小即响度;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根据隔音的特点进行分析。
25.【答案】(1)空气;能;强
(2)相同;响度;泡沫塑料;人到声源的距离;差
【知识点】回声及其产生;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1) a.耳朵在玻璃圆筒口上方清晰地听到闹钟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人看见闹钟,是闹钟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形成的,所以光线AO是入射光,参照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声音也可以发生反射。
d.因为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后,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所以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强于玻璃板。
(2) a.根据控制变量法,将机械闹钟放入鞋盒内,分别盖上相同厚度的不同隔声材料。接着他一边听秒针走动的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根据控制变量法,比较棉布、锡箔纸、泡沫塑料这三种材料的隔声性能,要控制不同隔声材料厚度的相同,听到响度与听者与声源的距离有关,故小明在远离声源的过程中,他所听到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由表可知,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泡沫塑料听不见声音的距离最小,故待测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可能是泡沫塑料。
b.根据控制变量法,为了进一步验证,小红认为还可以保持人到声源的距离相同,分别改变不同隔声材料的厚度,直到测试者听不见声音为止。然后通过比较材料的厚度来确定材料的隔声性能。若材料越厚,则说明其隔声性能越差。
【分析】(1)人听到声音多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不同物体吸收声音的能力不同;
(2)探究不同物质的隔声能力时,实验中物体的厚度相同;人到发声体的距离不同,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隔声性能越强,人听到声音的距离近。
26.【答案】(1)解:小轿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答:小轿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48km/h;
(2)解:县城到爷爷家的路程是
答:县城到爷爷家的路程是120km;
(3)答:噪声可以从人耳处、传播过程中、声源处来减弱;她把耳机线插到手机上听歌,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1)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求得小轿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2)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求得县城到爷爷家的路程。
(3)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27.【答案】解:歌厅的流行音乐声已经影响到同学们的正常休息,因此属于噪声。
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乙同学用被子蒙住头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丙同学起身到舞厅交涉,要求将音量放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歌厅的流行音乐声已经影响到同学们的正常休息,因此属于噪声。
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乙同学用被子蒙住头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丙同学起身到舞厅交涉,要求将音量放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分析】噪声的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控制噪声可以从声源处、传播途径处和人耳处。
28.【答案】(1)为了不影响学习,可以禁止燃放烟花;这是声源处直接避免噪声的产生;可以关闭门窗,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2)根据 可得放烟花的地方与他的距离:s=vt=340m/s×1.5s=510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1)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利用速度公式变形可求得放烟花的地方与他的距离。
29.【答案】解:在我学习时,邻居播放的音乐干扰了我的学习,对于我来说属于噪声,可以通过戴耳塞来减小邻居播放音乐产生的噪声干扰。减弱噪声可以从声源处减弱,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还可以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噪声。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一切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阻止声音的产生、阻断声音的传播或阻止声音进入人耳,可以减弱噪声的影响。
30.【答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是从声源处向外传播的,而不仅仅只传到小偷的耳朵里,还可以传到距声源一定距离内其他人的耳朵里。小偷把耳朵塞住自己听不见,但别人可以听见的。“掩耳”既不能阻止大钟发声,也不能阻止钟声的传播。只有不让物体振动,声音才不会产生。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阻止声音的传播可以减弱噪声;堵住耳朵,只能使个别人听不到声音。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二道期末)小明在写作业时,楼下传来广场舞的音乐声,以下措施中不能减弱这种噪声的是(  )
A.戴上耳机 B.打开窗户
C.拉上厚窗帘 D.与播放者协商后减小音量
【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为避免干扰,小超戴上了耳罩,这是从声音的接收处控制噪声的,即在人耳处减弱噪声,A不符合题意;
B.打开窗户,有利于声音的传播,不能减弱噪声,B符合题意;
C.拉上厚窗帘,可以从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
D.与播放者协商后减小音量,可以从声源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阻止声音的产生,阻断声音的传播、控制声音进入人耳,可以减弱噪声对人的影响。
2.(2021八上·宜州期末)以下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要限时 B.市区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禁鸣喇叭
【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建筑工地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属于在声源处减弱,A不符合题意;
B.市区内种草植树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B符合题意;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属于在人耳处减弱,C不符合题意;
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3.(2021八上·勃利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通过音色来辨别的,A不符合题意;
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墙和道路两旁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不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C符合题意;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振幅不同,所以音叉发声的响度会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不同的物体发出的音色一般是不同的;(2)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中,在人耳处;(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4)力度大小决定振幅大小,振幅大小决定响度大小。
4.(2021八上·吉林期末)为缓解交通压力,许多大中城市都修建了轻轨。我们看到,紧邻居民区的地方大都安装了封闭的玻璃屏,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减小声音传播速度
【答案】C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安装了封闭的玻璃屏,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减弱噪声,它并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也不能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声音的传播速度只和介质种类、温度有关,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防止噪声的途径是: 在声源处减弱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
5.(2021八上·香坊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B.声音只能传递信息
C.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D.城市高架桥公路两旁修建隔音板的作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A不符合题意;
B.声音即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B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也是声波,真空不能传声,不能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C不符合题意;
D.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减弱,公路两旁修建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340m/s;声音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真空不能传声;阻断声音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6.(2021八上·番禺期末)学习物理之后,小华对身边的物理量进行了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
B.正常人的脉搏约每 跳动1次
C.普通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
D.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强级为
【答案】A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解析】【解答】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A符合题意;
B.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B不符合题意;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普通中学生步行速度不可能到达8m/s,C不符合题意;
D.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级在30dB-40dB之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时间、速度和声音强弱的等级,结合数据解答。
7.(2021八上·番禺期末)图的四个情景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B. 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阻断噪声的传播
C.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 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玻璃瓶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扬声器发声时,放在旁边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并且能够传递能量,A不符合题意;
B.摩托车的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是阻断噪声传播,B不符合题意;
C.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可以推理得出,当罩内空气被完全抽出,形成真空时,将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C不符合题意;
D.八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瓶中的水质量不同,敲击时瓶子的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不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波可以传递能量;阻止声音的产生,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真空罩实验,可以验证真空不能传声;发声体的长度不同,音调不同。
8.(2021八上·通州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们给门窗安装上玻璃,是因为玻璃不能传播声音
B.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这几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C.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不同
D.种草种树是在声的传播途径中减小噪声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人们给门窗安装上玻璃,是为了在声的传播途径中减小噪声,A不符合题意;
B.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所决定的,所以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相同的,B不符合题意;
C.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与用力大小无关,C不符合题意;
D.减小噪声有三种方式: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种草种树是在声的传播途径中减小噪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窗玻璃可以减小噪声;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振动的幅度越大, 响度越大;阻断声音的传播,可以减弱噪声。
9.(2021八上·天河期末)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
A.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B.城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C.在城市街道两旁多种植树木花草
D.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答案】A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A.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不能减弱噪声,A符合题意;
B.城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噪源处减弱噪声,B不符合题意;
C.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植树木花草,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
D.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0.(2021八上·路北期末)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宇航员在月球上无需借助其他设备可以直接对话交流信息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用收音机听歌,能分辨歌曲的演唱者,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月球上是真空,声音不能传播,宇航员在月球上需借助其他设备才能对话交流信息,A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高,B符合题意;
C.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
D.用收音机听歌,能分辨歌曲的演唱者,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二、填空题
11.(2021八上·麦积期末)据《天水日报》报道,我市有的地方广场舞扰民现象非常严重,如图所示,在某广场的一个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   利用噪声监测仪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有关人士建议调小音量,这种方法是在   处减弱噪声。
【答案】dB;不能;声源
【知识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由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的数字是54.4知道,此时的噪声是54.4分贝(dB)。
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不能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
防治噪声的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所以调小音量,这种方法是在声源处减弱。
【分析】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噪声检测仪不能减弱噪声;阻止声音的产生,可以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12.(2021八上·新会期末)人们在不同场合使用手机时需要选择不同的音量,从声音的特征来看,改变音量是改变了声音的   ;当你接听电话时,一般能够知道对方是熟人还是陌生人,这是根据声音的   进行判断的。在课室自习时,如果你用手机跟别人讲话,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你的声音属于   声,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这时使用手机。
【答案】响度;音色;噪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又叫音量,改变音量就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闻其声知其人”,这是因为不同的人说话时发声的音色不同。
从环保角度来说,凡是干扰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在教室自习时,接打手机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属于噪声。
【分析】声音的大小指响度;声音的特色指音色;干扰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3.(2021八上·坡头期末)如图甲所示,用大小相同的力从左向右敲击水瓶琴,可发出不同   (选填:“音调”或“响度”)的声音。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音叉产生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如图丙、丁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是噪声的波形。
【答案】音调;响度;丁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 用大小相同的力从左向右敲击水瓶琴,由于水瓶琴中水的多少不同,由水振动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音叉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就越大,这是转换法的运用。
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观察丙、丁可知,图丁的振动波形杂乱无章,因此图丁是噪声的波形。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噪声是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其波形杂乱无章,乐音的波形有规律。
14.(2021八上·金凤期末)小强酷爱音乐,在音乐课上他自弹自唱不断移动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这是改变吉他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他“美妙”的歌声和吉他声是通过   传到同学们的耳朵中;自习课上他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此时他“动听”的歌声属于   (选填“乐音”或“噪音”)。
【答案】音调;空气;噪音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在音乐课上他自弹自唱不断移动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他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的观众的耳中的。
从环保角度来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由于在自习课上唱歌,具有干扰作用,所以,属于噪音。
【分析】改变发声体的长度,可以改变音调的高低;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干扰人们工作、生活、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15.(2021八上·伊通满族自治期末)人长期生活在高分贝的噪声环境下会使耳膜受损,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
   ,为此工厂里的工人带防噪声耳罩,是在
   控制噪声的传播。
【答案】能量;人耳处
【知识点】声与能量;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 人长期生活在高分贝的噪声环境下会使耳膜受损,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能量;为此工厂里的工人带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分析】响度越大,声音的能量越大;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噪声。
16.(2021八上·金牛期末)通常,优美的轻音乐属于   (选填“乐音”或“噪声”);声音在介质中是以   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答案】乐音;声波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通常,优美的轻音乐让人心情愉快,属于乐音。
声音的传播类似于水波,声音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分析】声音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17.(2021八上·三台期中)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每次出海总有鲨鱼群尾随,专家发现原因之一是航母战斗群的军舰行驶过程中,为了工作安全和高效都会打开声呐,而军舰发出的声呐可以引起鲨鱼的共鸣,因为它们把军舰当成了同类。军舰的声呐使用的是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甲板上的工作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   防治噪声。
【答案】超声波;人耳处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由于超声波的方向性强,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军舰的声呐就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甲板上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它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18.(2021八上·普宁期中)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   (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   (填“好”或“差”),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   (选填“强”或“弱”);
(3)如果在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   (填“海绵”或“报纸”)隔声性能好一点;
(4)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是有效的降噪方法之一、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   减弱噪声。
【答案】(1)小
(2)好;强
(3)海绵
(4)响度;传播过程中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1)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到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近;则说明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好。
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强。
(3)海绵材料隔声性能与报纸好,因为海绵表面粗糙多孔,吸收声音的性能好。
(4)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减小噪声的强弱,即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隔音”是在传播过程中将声音隔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分析】(1)距离发声体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小;
(2)粗糙的物体吸音效果好,隔声效果好;
(3)蓬松的海绵隔声效果好;
(4)隔音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19.(2021八上·永吉期中)中国特种兵穿着消音靴,消音靴能够在   处减弱噪声,这样做主要是防止   (填 “音调”或“响度”)过大而暴露目标。
【答案】声源;响度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 中国特种兵穿着消音靴是用很软的鞋底材料,走路的时候振动幅度很小,即响度很小,一般人不容易听到。故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主要是防止噪声的响度过大。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20.(2021八上·江油期中)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可以判定是手机上下载的一款测量环境   的工具,你可以给它取个名字叫   仪,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可知此时的环境   休息(填“适合”或“不适合”)。
【答案】响度;分贝;不适合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手机显示的80dB是表示声音的强弱,即声音的响度,所以手机上下载的是一款测量环境响度的工具;图中的单位是分贝,可以给它取个名字叫做分贝仪。
由此可知此时环境声音的响度是80dB,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所以80dB不适合休息。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三、实验探究题
21.(2021八上·贵州期中)小明在修理桌椅时有敲击声,为了使邻居小宇免受干扰,请你帮小明想出三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方法一:   理由是:   ;
方法二:   理由是:   ;
方法三:   理由是:   。
【答案】在被敲击的地方垫一块厚布;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把自己家的门窗关得很严实;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告诉小宇,暂时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或塞团棉;人耳处减弱噪声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
22.(2021八上·滦南期中)学习“声现象”的知识时有以下几个实验:如图甲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会看到“水花四溅”;如图乙,拨动同一把钢尺,在保证其振幅相同的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的变化。
(1)图甲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水花的作用是   ;
(2)图乙实验是在探究声音的音调跟   的关系;当钢尺伸出桌边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度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钢尺振动   ;
(3)图丙中   (选填“a”或“b”)显示的声音属于噪声,可以看出噪声发声体的振动是   (选填“规则的”“无规则的”)。
【答案】(1)振动;放大音叉的振动
(2)频率;频率小于20赫兹
(3)b;无规则的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1)图甲中,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会看到“水花四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水花可以起到放大振动的作用。
(2)由图乙可知,拨动同一把钢尺,在保证其振幅相同的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探究的是声音的音调跟频率的关系;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时,钢尺就越不容易振动,其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钢尺伸出桌边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度拨动钢尺振动,但频率较小,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故人听不到声音。
(3)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对比丁图中的ab两图,不难看出:a波形很有规律,属于乐音;b杂乱无章属于噪声。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水花可以反应发声体的振动;
(2)音调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低于20Hz,是次声波;
(3)物体杂乱无章的振动产生噪声。
23.(2021八上·孝义期中)小明和小红想比较棉布、锡箔纸、泡沫塑料这三种材料的隔声性能.
材料 棉布 锡箔纸 泡沫塑料
距离/m 1.5 2.0 1.0
(1)小明将机械闹钟放入鞋盒内,分别盖上(不同/相同)   厚度的不同隔声材料.接着他一边听秒针走动的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小明在远离声源的过程中,他所听到声音的   (响度/音调)发生改变,然后分别测量并记录此处到鞋盒的距离(如上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待测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可能是   。
(2)为了进一步验证,小红认为还可以保持   相同,分别改变不同隔声材料的厚度,直到测试者听不见声音为止,然后通过比较材料的厚度来确定材料的隔声性能.若材料越厚,则说明其隔声性能越   (好/差)
【答案】(1)相同;响度;泡沫塑料
(2)人到声源的距离;差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1)根据控制变量法,比较棉布、锡箔纸、泡沫塑料这三种材料的隔声性能,要控制不同隔声材料厚度的相同。
音调大小由振动的频率决定,发出的声音音调不会改变,听到响度与听者与声源的距离有关,故小明在远离声源的过程中,他所听到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
由表可知,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泡沫塑料听不见声音的距离最小,故待测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可能是泡沫塑料。
(2)根据控制变量法,为了进一步验证,小红认为还可以保持人到声源的距离相同,分别改变不同隔声材料的厚度,直到测试者听不见声音为止,然后通过比较材料的厚度来确定材料的隔声性能,若材料越厚,则说明其隔声性能越差。
【分析】(1)探究不同物质的隔声效果时,需要保持不同材料的厚度相同;人距离发声体距离越远,声音的响度越小;
(2)隔声材料的作用,使人到声源的距离越远听到声音,隔声性能差。
24.(2021八上·安顺期中)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   (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   (填“好”或“差”),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强。
(3)如果再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   隔声性能好一点。
(4)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是有效的降噪方法之一、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   减弱噪声。
【答案】(1)小
(2)好
(3)海绵
(4)响度;传播过程中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1)声音的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距离决定,声源不变,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小。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好,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强。
(3)已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好,报纸的材料比海绵光滑,则海绵的隔声性能好一点。
(4)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分析】(1)此题运用了转换法的研究思想,将隔音性能的优劣转化为距离的远近;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2)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3)根据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强分析。
(4)减弱噪声,就是减小声音的大小即响度;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根据隔音的特点进行分析。
25.(2021八上·如皋期中)
(1)为了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华同学进行了实验研究:
a.在玻璃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个小闹钟,耳朵靠近玻璃筒口正上方10cm处,能清晰地听见闹钟声,闹钟声是通过   传播的。
b.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闹钟声。
c.在玻璃筒口正上方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小闹钟,如图乙所示,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闹钟声了,说明声音   (选填“能”或“不能”)像光一样反射。
d.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   (选填“强”或“弱”)于玻璃板。
(2)同组的小明和小红想不同物体吸收声音的能力不同,那我们也应该好比较不同物体隔声的能力,于是他们比较了棉布、锡箔纸、泡沫塑料这三种材料的隔声性能。
材料 棉布 锡箔纸 泡沫塑料
距离/m 1.5 2.0 1.0
a.小明将机械闹钟放入鞋盒内,分别盖上   (不同/相同)厚度的不同隔声材料。接着他一边听秒针走动的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小明在远离声源的过程中,他所听到声音的   (响度/音调)发生改变.然后分别测量并记录此处到鞋盒的距离(如上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待测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可能是   。
b.为了进一步验证,小红认为还可以保持   相同,分别改变不同隔声材料的厚度,直到测试者听不见声音为止。然后通过比较材料的厚度来确定材料的隔声性能。若材料越厚,则说明其隔声性能越   (好/差)。
【答案】(1)空气;能;强
(2)相同;响度;泡沫塑料;人到声源的距离;差
【知识点】回声及其产生;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1) a.耳朵在玻璃圆筒口上方清晰地听到闹钟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人看见闹钟,是闹钟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形成的,所以光线AO是入射光,参照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声音也可以发生反射。
d.因为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后,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所以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强于玻璃板。
(2) a.根据控制变量法,将机械闹钟放入鞋盒内,分别盖上相同厚度的不同隔声材料。接着他一边听秒针走动的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根据控制变量法,比较棉布、锡箔纸、泡沫塑料这三种材料的隔声性能,要控制不同隔声材料厚度的相同,听到响度与听者与声源的距离有关,故小明在远离声源的过程中,他所听到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由表可知,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泡沫塑料听不见声音的距离最小,故待测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可能是泡沫塑料。
b.根据控制变量法,为了进一步验证,小红认为还可以保持人到声源的距离相同,分别改变不同隔声材料的厚度,直到测试者听不见声音为止。然后通过比较材料的厚度来确定材料的隔声性能。若材料越厚,则说明其隔声性能越差。
【分析】(1)人听到声音多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不同物体吸收声音的能力不同;
(2)探究不同物质的隔声能力时,实验中物体的厚度相同;人到发声体的距离不同,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隔声性能越强,人听到声音的距离近。
四、计算题
26.(2020八上·秭归期末)元旦放假期间,小红一家自驾小轿车回乡下老家看望年迈的爷爷奶奶。他们从县城出发,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0km/h,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0km/h。求:
(1)小轿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若他们全程共用时2小时30分钟,县城到爷爷家的路程是多少km?
(3)酷爱音乐的小红拿着妈妈的手机听歌,怕影响爸爸开车,她把耳机线插到手机上听歌,她这样做是采用什么措施来控制噪声的?
【答案】(1)解:小轿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答:小轿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48km/h;
(2)解:县城到爷爷家的路程是
答:县城到爷爷家的路程是120km;
(3)答:噪声可以从人耳处、传播过程中、声源处来减弱;她把耳机线插到手机上听歌,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1)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求得小轿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2)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求得县城到爷爷家的路程。
(3)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27.(2019八上·利辛月考)夜间,同学们已经进入梦乡,可宿舍附近的歌厅又响起一阵阵优美的流行音乐声,几个同学被吵醒后,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用被子蒙住头,丙同学起身到舞厅交涉,要求将音量放小,这三位同学听到的是乐音还是噪音 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答案】解:歌厅的流行音乐声已经影响到同学们的正常休息,因此属于噪声。
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乙同学用被子蒙住头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丙同学起身到舞厅交涉,要求将音量放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歌厅的流行音乐声已经影响到同学们的正常休息,因此属于噪声。
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乙同学用被子蒙住头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丙同学起身到舞厅交涉,要求将音量放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分析】噪声的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控制噪声可以从声源处、传播途径处和人耳处。
28.(2018八上·汉滨期中)节庆燃放烟花爆竹是咱恒口人的习俗,但最近几年来,过度的燃放有时严重干扰了人们生活,甚至影响同学们课堂上无法听讲,请你就你校实际,谈谈如何减小这种干扰?若小华同学在看到一次烟花后1.5秒才听到爆炸声,请你估算一下放烟花地距小华有多远?
【答案】(1)为了不影响学习,可以禁止燃放烟花;这是声源处直接避免噪声的产生;可以关闭门窗,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2)根据 可得放烟花的地方与他的距离:s=vt=340m/s×1.5s=510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1)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利用速度公式变形可求得放烟花的地方与他的距离。
五、简答题
29.(2021八上·吉林期末)在家中学习时,邻居播放音乐的声音过大,干扰了你的学习,请你想出一种减小干扰的办法,并说明其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
【答案】解:在我学习时,邻居播放的音乐干扰了我的学习,对于我来说属于噪声,可以通过戴耳塞来减小邻居播放音乐产生的噪声干扰。减弱噪声可以从声源处减弱,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还可以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噪声。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一切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阻止声音的产生、阻断声音的传播或阻止声音进入人耳,可以减弱噪声的影响。
30.(2020八上·江西月考)春秋时期,有个小偷想偷范氏家门口的青铜大钟,可是钟又大又重,不好带走,小偷就想敲碎了带回去。可是一锤下去,只听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心想:钟声一响,不就告诉别人有人在偷钟吗?他灵机一动,找来两个棉花团,把耳朵塞住就听不到声音了,放心地砸起钟来。才敲了几下,人们就纷纷赶来把小偷团团围住。小偷惊讶地问:“你们是怎么听到钟声的呢?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答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是从声源处向外传播的,而不仅仅只传到小偷的耳朵里,还可以传到距声源一定距离内其他人的耳朵里。小偷把耳朵塞住自己听不见,但别人可以听见的。“掩耳”既不能阻止大钟发声,也不能阻止钟声的传播。只有不让物体振动,声音才不会产生。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阻止声音的传播可以减弱噪声;堵住耳朵,只能使个别人听不到声音。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