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2-2023学年度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2测量长度和时间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2-2023学年度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2测量长度和时间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26 15:21:52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2测量长度和时间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浈江期末)下列数字中,单位应该是cm的是(  )
A.手掌的宽度约为10 B.课桌的高度约为0.8
C.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70 D.小明身高约为1.68
2.(2021八上·宜州期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
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只写数字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的
C.在记录测量结果时,估读的位数越多越精确
D.在记录测量结果时,一般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2021八上·尚志期末)如图所示,小明利用学生刻度尺测量了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A.2.15cm B.1.15cm C. D.
4.(2021八上·绥滨期末)图为试卷示意图,你正在使用的物理试卷宽约为(  )
A.27m B.27nm C.270cm D.270mm
5.(2021八上·越秀期末)下图为广州市的地标工程——广州塔,你认为它的总高度(塔身+天线桅杆)是(  )
A.600km B.600m C.600cm D.600mm
6.(2021八上·荔湾期末)长度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之一,如图中的四种工具不是用来测量长度的是(  )
A.刻度尺
B.螺旋测微器
C. 游标卡尺
D.日晷
7.(2021八上·宝安期末)本学期,你平均每天完成物理书面作业的时长是(  )
A.1小时以上 B.30-60分钟 C.20-30分钟 D.20分钟以下
8.(2021八上·宽城期末)如图是袁隆平院士蹲在水稻基地中做调研的情景,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可估测出成熟的水稻高度约为(  )
A.0.1m B.0.5m C.1.6m D.2m
9.(2021八上·瑶海期中)单位换算常采用“等量代换”,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25cm=25cm×0.01=0.25m B.25cm=25cm×0.01m=0.25m
C.25cm=25×0.01m=0.25m D.25cm=25×0.01=0.25m
10.(2021八上·营山期中)下面是用分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去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4次记录,其中记录结果正确的是(  )
A.17.5cm B.17.5 C.17.52cm D.175.10mm
11.(2021八上·宝安期中)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零刻度线量起
B.记录时,只需记下测量的数值,单位可以不写
C.读数时,只需读到分度值就行,不需估读
D.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且要正对刻度线
12.(2021八上·高州月考)虽然美国反华势力对我国科技发展进行疯狂打压,但我国5G技术依然踏步向前。5G芯片被称为芯片产业“皇冠上的明珠”,它是在指甲盖大小的尺寸上塞进几十亿个电子元件。这些电子元件长度、高度等尺寸的单位应该是(  )
A.mm B.nm C.μm D.cm
13.(2021八上·茂名期中)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14.(2021八上·丰润期中)2.小明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四次测得的结果分别为:15.26cm、15.28cm、15.27cm、14.79cm,那么物体的长度为(  )
A.15.28cm B.15.26cm C.15.27cm D.15.15cm
15.(2021八上·深圳期中)如果利用受潮膨胀的木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将(  )
A.比真实值偏大 B.和真实值一样
C.比真实值偏小 D.无法判断
16.(2021八上·泰安期中)小明为了给窗户配上一块玻璃,在以下的测量工具中,你认为选用哪种工具来测量窗框的尺寸最合理(  )
A.分度值是1mm,长度是20cm的学生用尺
B.分度值是1cm,长度是15m的皮卷尺
C.分度值是1mm,长度是2m的钢卷尺
D.游标卡尺
17.(2021八上·亳州月考)物理学中“质量、长度、时间”是基本物理量,即将初中毕业的同学们应该对常见物品的质量、长度,常见运动的时间能作出大致的估计。在教室里学习是我们最熟悉的生活内容,胳膊肘不小心将文具从课桌上挤落到地上是常有的事。文具从桌面落到地面的时间最接近下列选项中的 (  )
A.1min B.4s C.2s D.0.5s
18.(2021八上·宁远期中)如图所示,测量玻璃球的直径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9.(2020八上·武昌期末)2020年是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60周年,2020年12月8日,中国、尼泊尔两国互致信函,向全世界共同宣布最新的基于全球高程基准的珠穆朗玛峰雪面高程,这是中尼两国团队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开展扎实工作最终确定的,这个最新高程是(  )
A.8848.86km B.8848.86m C.8848.86dm D.8848.86cm
20.(2020八上·深圳期中)如图是运动场上计时员记录的时间,则运动员的成绩是(  )
A.1分39.8秒 B.1分9.8秒 C.69.8秒 D.39.80秒
二、填空题
21.(2021八上·浈江期末)图中,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是    cm;秒表的读数为    s。
22.(2021八上·密山期末)小丽在测量一个物体长度时记录的数据为14.51dm、14.50dm、14.53dm,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记   dm。
23.(2021八上·普宁期末)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木块长度,就分度值而言,   (填“a”或“b”)刻度尺更精确,木块的长度为   cm。
24.(2021八上·电白期末)小明用塑料卷尺测一张桌子的长度,他不怕麻烦测了五次,这是为了   。五次测量记录分别是:75.1cm、75.2cm、75.1cm、77.2cm、75.3cm,但以上测量记录有一次记错了,是第   次。剔除错误数据后,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
25.(2021八上·昆明期末)如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cm;
26.(2021八上·潮安期中)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或“b”),铅笔的长度为   cm。图乙中秒表的读数为   s。
27.(2021八上·环江期中)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精密定量的科学,常需要进行测量。
(1)如图所示,是常用机械手表的表盘,这种手表的分度值是   ,某次物理实验从9点整开始,结束实验时小明看到手表的指针指在如图位置,则实验进行了   s;
(2)如图所示小军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正确放置的是   ,物体的长度为   cm。
28.(2021八上·普宁期中)请你应用所学的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为了使读数更精确,应选择    (填“甲”或“乙”)刻度尺,所测物块的长度为    cm;
(2)清晨,王爷爷绕小区花园步行锻炼身体,如图b所示,他用秒表测量了自己步行一圈的时间为    s,该秒表的分度值为    s。
29.(2021八上·东台月考)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   (选填“A”或“B”)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刻度尺   (选填“A”或“B”)的使用不正确。坐在物理考场里,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40   ,上体育课时你跑100m所需时间约为16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30.(2021八上·东台月考)一只小蚂蚁沿一根粗细均匀的细木棒匀速直线爬行,小明用秒表和刻度尺分别测出蚂蚁爬行的时间和距离,如图甲、乙所示,则蚂蚊爬行的时间为   s,爬行的距离为   cm。
三、计算题
31.(2021八上·新余月考)小丽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一支笔的长度,六次测量记录分别是17.28cm、17.29cm、16.90cm、17.30cm、17.27cm、17.25cm,则这支笔的长度是多少?
32.(2018八上·九江月考)
(1)很多同学都有佩戴电子手表的经历,当我们第一次看电子手表时,其表盘表示为10:00:01,隔了一段时间后,再观察该电子手表,此时表盘的示数为11:01:02,则两次时间差异为多少秒?
(2)小新五次测量课桌的宽度,结果分别为48.42cm、48.426cm、48.43cm、48.34cm、48.44cm,则测量结果应为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A.手掌的宽度约为10cm,A符合题意;
B.课桌的高度约为0.8m,B不符合题意;
C.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70μm,C不符合题意;
D.小明身高约为1.68m,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结合数据,填写合理单位。
2.【答案】C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A.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比如1m=100cm,同一个结果,数值越大,单位越小,A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需要同时写数字和单位,只写数字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B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在记录测量结果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不是估读的位数越多越精确,C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在记录测量结果时,一般是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D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记录测量结果时,需要同时写数字和单位,只写数字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刻度尺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答案】B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物体一端和1.00cm刻度线对齐,一端的读数为2.15cm,测量结果为2.15cm-1.00cm=1.15cm
记录的测量结果应为1.15cm,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结合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即可,注意刻度尺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我们使用的物理试卷的宽度在27cm左右,合270mm,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结合生活实际及数值大小进行判断。
5.【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广州塔的高度比十层楼要高,一层楼的高度大概3m,故广州塔一定大于30m,并且其高度绝对小于两个市区的距离,故只有600m符合实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结合数据和单位,结合实际情况解答。
6.【答案】D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BC.刻度尺、螺旋测微仪和游标卡尺均是常见的测量长度的仪器,ABC不符合题意;
D.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来测定时间的仪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是测量长度的器材;日晷可以测量时间。
7.【答案】C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
【解析】【解答】物理书面作业总量控制在每天20~30分钟内可完成。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结合生活实际及数据大小进行估测。
8.【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正常人的身高在1.7m左右,当人蹲下时,高度约降低一半,由图知道,袁隆平院士蹲下时,略高于水稻的高度,所以水稻的高度约0.5m,B较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对比估测相近物体的长度。
9.【答案】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因为1cm=0.01cm
故25cm=25×1cm=25×0.01m=0.25m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长度的单位换算解答。
10.【答案】C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测量长度使用的是分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A.17.5cm其最后一位的单位是毫米,没有估读,A不符合题意;
B.17.5其结果后面没有单位,记录结果错误,B不符合题意;
C.17.52cm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记录正确,C符合题意;
D.175.10mm,估读到毫米的下两位,记录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测量长度使用的是分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11.【答案】D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A.放置刻度尺时,零刻度线对准被物体的一端,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但如果零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他整刻度线对齐,A不符合题意;
B.记录测量结果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B不符合题意;
C.读数时,要根据所测长度末端刻度靠近的刻度线读取数据,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C不符合题意;
D.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不能歪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可以从某一整刻度开始;记录结果时,必须写单位;长度测量必须有估计值;读数示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
12.【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人的指甲盖的长度在左右,由“在指甲盖大小的尺寸上塞进几十亿个电子元件”可知:这些电子元件的尺寸比1nm还要小得多,所以这些电子元件长度、高度等尺寸的单位应该是nm。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结合“ 指甲盖大小的尺寸上塞进几十亿个电子元件 ”可知元件的长度单位大小。
13.【答案】C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A.铅笔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A不符合题意;
B.铅笔没有与刻度尺水平对齐,B不符合题意;
C.铅笔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C符合题意;
D.铅笔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结合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分析判断。
14.【答案】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从四个测量结果看,14.79cm的数据是错误的数据,应去掉;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即物体的长度为
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去掉偏差较大的数据,求平均值即可。
15.【答案】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受潮膨胀的木质尺子它的刻度间隔变大,每一等分变长,故用这样的木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将比真实值偏小,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受潮膨胀的木质尺子它的刻度间隔变大,用这样的木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将比真实值偏小。
16.【答案】C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A.学生尺分度值大小可以,但量程偏小,A不符合题意;
B.皮卷尺的分度值和量程明显偏大,不合适用来测量玻璃的长,B不符合题意;
C.分度值是1毫米,量程是2m的钢卷尺用来测玻璃合适,C符合题意;
D.游标卡尺不适合用来测量玻璃的长,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是初中阶段学生需掌握的基本技能,而使用刻度尺测量前一定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这样才能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17.【答案】D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时间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 课桌高度大约高70cm,文具从桌面落到地面的时间大概就是一眨眼的时间,即约1s.
故选D。
【分析】对一些不太熟悉的物理量估算,可以根据一些我们比较熟悉的物理量对比进行估算。
18.【答案】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磨损,一般从零刻度线开始测量。图中刻度尺未从零刻度线开始,所测长度会偏小,A不符合题意;
B.刻度尺未从零刻度线开始,所测长度会偏小,且被测物体没有靠近刻度,测量不准确,B不符合题意;
C.此方法中的三角板和地面均与刻度尺垂直,这就确保了刻度尺所测长度等于圆柱体的直径大小,且刻度尺是从零刻度线开始的,C符合题意;
D.此方法不能确定三角板的长直角边与刻度尺垂直,故刻度尺对应的长度不一定等于圆柱体的直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测量圆的直径时,根据根据直角将圆的直径平移到刻度尺上;刻度尺使用时从某一整刻度开始。
19.【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根据地理知识可知,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8848.86m,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结合生活常识解答即可。
20.【答案】A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根据停表的分钟指针图像,在1后超半格位置,秒钟指针要读取超过30s的示数,为39.8s,所以总时间为1min39.8s,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停表读取示数时,根据分钟指针位置和秒钟指针位置读取时间。
21.【答案】1mm;2.90;229.2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A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3.9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90cm﹣1.00cm=2.90cm
由图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180s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49.2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49.2s,即秒表的读数为180s+49.2s=229.2s
【分析】刻度尺上最小的单位是分度值;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根据秒表的分钟盘和秒钟盘的指针,测量时间。
22.【答案】14.51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得到了3个数据,那么这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该取它们的平均值,即
物体长度测量值应约为14.51dm。
【分析】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该取它们的平均值。
23.【答案】b;2.80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a刻度尺1cm又分为2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5mm,b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mm;所以b刻度尺更精确些;b刻度尺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对应2.80cm,所以物体长度为2.80cm。
【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即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分度值越小刻度尺越精确;刻度尺读数时,从零刻线开始读,注意要有估读值。
24.【答案】减小误差;四;75.2cm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小明用塑料卷尺测一张桌子的长度,他不怕麻烦测了五次,这是为了减小误差;
77.2cm与其它四个测量结果比较,差别最大,所以此数值是错误的,应该舍去;
物体的长度为 。
【分析】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平均值并保留到与测量数值位数一样,这样更接近物体长度真实值。注意区分分度值的拉长变大后,但分度值的读数没有变化,其结果比真实值偏小。
25.【答案】1.40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是刻度尺,分度值为1mm,刻度尺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故物体长度为1.40cm。
【分析】结合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即可,注意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6.【答案】b;5.60;95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所以图中的b是正确的。
由图知,所用刻度尺一个大格是1cm,一个大格里面有10个小格,所以分度值是1mm,铅笔起始位置对应0刻度线,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5.60cm,铅笔的长度l=5.60cm。
由图知,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1min和2min之间,偏向2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1s,由于分针靠近2min,故秒针示数为35s,因此秒表读数为t=1min35s=95s
【分析】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读取示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根据物体对应刻度线的位置,测量长度;根据秒表的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的位置,测量时间。
27.【答案】(1)1s;280
(2)B;3.40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1)机械手表的表盘,一圈60s,平均分成了60格,故一格为1s;某次物理实验从9点整开始,结束实验时小明看到手表的指针指在如图位置,一共经过4min40s,故为280s。
(2)刻度尺的刻度线应该紧贴被测物体,B刻度尺正确;如图,分度值为0.1cm,需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故读数为3.40cm。
【分析】(1)两相邻刻度线之间的最小值,即为手表的分度值;读出结束实验时,手表的时刻,与实验开始时时刻差即为实验进行的时间。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的刻度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值读数时,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注意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数字。
28.【答案】(1)乙;2.90
(2)95.1;0.1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1)由图a可知,甲刻度尺刻度尺上1cm之间有2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5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5cm,乙刻度尺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为了使读数更精确,应选择乙刻度尺,所测物块的长度为2.90cm。
(2)图b中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1”和“2”之间,偏向“2”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1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5.1s处,即停表的读数为1min35.1s,即95.1s。
【分析】(1)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刻度线尽力接近被测物体;根据物体对应刻度线的位置,测量长度;
(2)根据秒表的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的位置,测量时间。
29.【答案】A;B;cm;s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1m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2mm;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的精确度越高,因此刻度尺A的精确程度高。
刻度尺B的刻度面没有和被测物体紧贴,所以是错误的。
中学生的步幅都差不多,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40cm左右。
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跑百米的时间在16s左右。
【分析】结合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注意分度值越小越精确。
30.【答案】247.5;99.00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图中停表的分针指示的示数为4min,分针没有过半,因此秒针指示的示数为7.5s,故停表的示数为
则蚂蚊爬行的时间为247.5s。
图示刻度尺1cm分为10个小格,分度值为1mm,故蜗牛爬行的距离为99.00cm。
【分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起始端从0开始,直接读出长度。
停表的秒针转动一圈,分针转动一个小格,故停表的读数=分针所指示的示数×60s+秒针所指示的读数。
蜗牛爬行的速度根据公式v=可以计算出。
31.【答案】解:由六次记录数据知,16.90cm应是错误数据,因为与其它数据相差太远。所以这支笔的长度
答:这支笔的长度是17.28cm。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分析】去掉偏差较大的数值,求平均值即可。
32.【答案】(1)解:第一次看电子手表时,其表盘表示为10:00:01,第二次观察电子手表,表盘的示数为11:01:02,则两次时间差异为
(2)解:用此刻度尺测量的数据的倒数第二位对应的长度单位是mm,所以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即分度值是1mm;比较测量结果知,“48.34cm”和与其它三个测量结果比较,准确值不同,所以是错误的,应该舍去;“48.426cm”估计值多一位,应记为“48.43cm”,课桌的宽度为
故答案为:1h1min1s;48.43cm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分析】(1)已知两个具体的时刻,两者之差就是经历的时间.
(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测量误差;多次测量时,每次的测量值相差不大,如果所测某一数据与其它数据偏差较大,则该数据是错误的,应舍去;然后求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所测物体的长度,与平均值相差最小的测量值误差最小.
1 / 12022-2023学年度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2测量长度和时间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浈江期末)下列数字中,单位应该是cm的是(  )
A.手掌的宽度约为10 B.课桌的高度约为0.8
C.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70 D.小明身高约为1.68
【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A.手掌的宽度约为10cm,A符合题意;
B.课桌的高度约为0.8m,B不符合题意;
C.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70μm,C不符合题意;
D.小明身高约为1.68m,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结合数据,填写合理单位。
2.(2021八上·宜州期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
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只写数字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的
C.在记录测量结果时,估读的位数越多越精确
D.在记录测量结果时,一般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答案】C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A.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比如1m=100cm,同一个结果,数值越大,单位越小,A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需要同时写数字和单位,只写数字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B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在记录测量结果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不是估读的位数越多越精确,C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在记录测量结果时,一般是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D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记录测量结果时,需要同时写数字和单位,只写数字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刻度尺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2021八上·尚志期末)如图所示,小明利用学生刻度尺测量了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A.2.15cm B.1.15cm C. D.
【答案】B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物体一端和1.00cm刻度线对齐,一端的读数为2.15cm,测量结果为2.15cm-1.00cm=1.15cm
记录的测量结果应为1.15cm,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结合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即可,注意刻度尺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2021八上·绥滨期末)图为试卷示意图,你正在使用的物理试卷宽约为(  )
A.27m B.27nm C.270cm D.270mm
【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我们使用的物理试卷的宽度在27cm左右,合270mm,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结合生活实际及数值大小进行判断。
5.(2021八上·越秀期末)下图为广州市的地标工程——广州塔,你认为它的总高度(塔身+天线桅杆)是(  )
A.600km B.600m C.600cm D.600mm
【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广州塔的高度比十层楼要高,一层楼的高度大概3m,故广州塔一定大于30m,并且其高度绝对小于两个市区的距离,故只有600m符合实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结合数据和单位,结合实际情况解答。
6.(2021八上·荔湾期末)长度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之一,如图中的四种工具不是用来测量长度的是(  )
A.刻度尺
B.螺旋测微器
C. 游标卡尺
D.日晷
【答案】D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BC.刻度尺、螺旋测微仪和游标卡尺均是常见的测量长度的仪器,ABC不符合题意;
D.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来测定时间的仪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是测量长度的器材;日晷可以测量时间。
7.(2021八上·宝安期末)本学期,你平均每天完成物理书面作业的时长是(  )
A.1小时以上 B.30-60分钟 C.20-30分钟 D.20分钟以下
【答案】C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
【解析】【解答】物理书面作业总量控制在每天20~30分钟内可完成。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结合生活实际及数据大小进行估测。
8.(2021八上·宽城期末)如图是袁隆平院士蹲在水稻基地中做调研的情景,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可估测出成熟的水稻高度约为(  )
A.0.1m B.0.5m C.1.6m D.2m
【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正常人的身高在1.7m左右,当人蹲下时,高度约降低一半,由图知道,袁隆平院士蹲下时,略高于水稻的高度,所以水稻的高度约0.5m,B较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对比估测相近物体的长度。
9.(2021八上·瑶海期中)单位换算常采用“等量代换”,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25cm=25cm×0.01=0.25m B.25cm=25cm×0.01m=0.25m
C.25cm=25×0.01m=0.25m D.25cm=25×0.01=0.25m
【答案】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因为1cm=0.01cm
故25cm=25×1cm=25×0.01m=0.25m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长度的单位换算解答。
10.(2021八上·营山期中)下面是用分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去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4次记录,其中记录结果正确的是(  )
A.17.5cm B.17.5 C.17.52cm D.175.10mm
【答案】C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测量长度使用的是分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A.17.5cm其最后一位的单位是毫米,没有估读,A不符合题意;
B.17.5其结果后面没有单位,记录结果错误,B不符合题意;
C.17.52cm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记录正确,C符合题意;
D.175.10mm,估读到毫米的下两位,记录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测量长度使用的是分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11.(2021八上·宝安期中)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零刻度线量起
B.记录时,只需记下测量的数值,单位可以不写
C.读数时,只需读到分度值就行,不需估读
D.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且要正对刻度线
【答案】D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A.放置刻度尺时,零刻度线对准被物体的一端,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但如果零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他整刻度线对齐,A不符合题意;
B.记录测量结果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B不符合题意;
C.读数时,要根据所测长度末端刻度靠近的刻度线读取数据,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C不符合题意;
D.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不能歪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可以从某一整刻度开始;记录结果时,必须写单位;长度测量必须有估计值;读数示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
12.(2021八上·高州月考)虽然美国反华势力对我国科技发展进行疯狂打压,但我国5G技术依然踏步向前。5G芯片被称为芯片产业“皇冠上的明珠”,它是在指甲盖大小的尺寸上塞进几十亿个电子元件。这些电子元件长度、高度等尺寸的单位应该是(  )
A.mm B.nm C.μm D.cm
【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人的指甲盖的长度在左右,由“在指甲盖大小的尺寸上塞进几十亿个电子元件”可知:这些电子元件的尺寸比1nm还要小得多,所以这些电子元件长度、高度等尺寸的单位应该是nm。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结合“ 指甲盖大小的尺寸上塞进几十亿个电子元件 ”可知元件的长度单位大小。
13.(2021八上·茂名期中)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A.铅笔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A不符合题意;
B.铅笔没有与刻度尺水平对齐,B不符合题意;
C.铅笔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C符合题意;
D.铅笔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结合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分析判断。
14.(2021八上·丰润期中)2.小明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四次测得的结果分别为:15.26cm、15.28cm、15.27cm、14.79cm,那么物体的长度为(  )
A.15.28cm B.15.26cm C.15.27cm D.15.15cm
【答案】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从四个测量结果看,14.79cm的数据是错误的数据,应去掉;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即物体的长度为
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去掉偏差较大的数据,求平均值即可。
15.(2021八上·深圳期中)如果利用受潮膨胀的木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将(  )
A.比真实值偏大 B.和真实值一样
C.比真实值偏小 D.无法判断
【答案】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受潮膨胀的木质尺子它的刻度间隔变大,每一等分变长,故用这样的木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将比真实值偏小,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受潮膨胀的木质尺子它的刻度间隔变大,用这样的木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将比真实值偏小。
16.(2021八上·泰安期中)小明为了给窗户配上一块玻璃,在以下的测量工具中,你认为选用哪种工具来测量窗框的尺寸最合理(  )
A.分度值是1mm,长度是20cm的学生用尺
B.分度值是1cm,长度是15m的皮卷尺
C.分度值是1mm,长度是2m的钢卷尺
D.游标卡尺
【答案】C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A.学生尺分度值大小可以,但量程偏小,A不符合题意;
B.皮卷尺的分度值和量程明显偏大,不合适用来测量玻璃的长,B不符合题意;
C.分度值是1毫米,量程是2m的钢卷尺用来测玻璃合适,C符合题意;
D.游标卡尺不适合用来测量玻璃的长,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是初中阶段学生需掌握的基本技能,而使用刻度尺测量前一定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这样才能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17.(2021八上·亳州月考)物理学中“质量、长度、时间”是基本物理量,即将初中毕业的同学们应该对常见物品的质量、长度,常见运动的时间能作出大致的估计。在教室里学习是我们最熟悉的生活内容,胳膊肘不小心将文具从课桌上挤落到地上是常有的事。文具从桌面落到地面的时间最接近下列选项中的 (  )
A.1min B.4s C.2s D.0.5s
【答案】D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时间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 课桌高度大约高70cm,文具从桌面落到地面的时间大概就是一眨眼的时间,即约1s.
故选D。
【分析】对一些不太熟悉的物理量估算,可以根据一些我们比较熟悉的物理量对比进行估算。
18.(2021八上·宁远期中)如图所示,测量玻璃球的直径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磨损,一般从零刻度线开始测量。图中刻度尺未从零刻度线开始,所测长度会偏小,A不符合题意;
B.刻度尺未从零刻度线开始,所测长度会偏小,且被测物体没有靠近刻度,测量不准确,B不符合题意;
C.此方法中的三角板和地面均与刻度尺垂直,这就确保了刻度尺所测长度等于圆柱体的直径大小,且刻度尺是从零刻度线开始的,C符合题意;
D.此方法不能确定三角板的长直角边与刻度尺垂直,故刻度尺对应的长度不一定等于圆柱体的直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测量圆的直径时,根据根据直角将圆的直径平移到刻度尺上;刻度尺使用时从某一整刻度开始。
19.(2020八上·武昌期末)2020年是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60周年,2020年12月8日,中国、尼泊尔两国互致信函,向全世界共同宣布最新的基于全球高程基准的珠穆朗玛峰雪面高程,这是中尼两国团队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开展扎实工作最终确定的,这个最新高程是(  )
A.8848.86km B.8848.86m C.8848.86dm D.8848.86cm
【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根据地理知识可知,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8848.86m,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结合生活常识解答即可。
20.(2020八上·深圳期中)如图是运动场上计时员记录的时间,则运动员的成绩是(  )
A.1分39.8秒 B.1分9.8秒 C.69.8秒 D.39.80秒
【答案】A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根据停表的分钟指针图像,在1后超半格位置,秒钟指针要读取超过30s的示数,为39.8s,所以总时间为1min39.8s,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停表读取示数时,根据分钟指针位置和秒钟指针位置读取时间。
二、填空题
21.(2021八上·浈江期末)图中,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是    cm;秒表的读数为    s。
【答案】1mm;2.90;229.2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A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3.9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90cm﹣1.00cm=2.90cm
由图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180s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49.2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49.2s,即秒表的读数为180s+49.2s=229.2s
【分析】刻度尺上最小的单位是分度值;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根据秒表的分钟盘和秒钟盘的指针,测量时间。
22.(2021八上·密山期末)小丽在测量一个物体长度时记录的数据为14.51dm、14.50dm、14.53dm,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记   dm。
【答案】14.51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得到了3个数据,那么这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该取它们的平均值,即
物体长度测量值应约为14.51dm。
【分析】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该取它们的平均值。
23.(2021八上·普宁期末)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木块长度,就分度值而言,   (填“a”或“b”)刻度尺更精确,木块的长度为   cm。
【答案】b;2.80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a刻度尺1cm又分为2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5mm,b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mm;所以b刻度尺更精确些;b刻度尺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对应2.80cm,所以物体长度为2.80cm。
【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即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分度值越小刻度尺越精确;刻度尺读数时,从零刻线开始读,注意要有估读值。
24.(2021八上·电白期末)小明用塑料卷尺测一张桌子的长度,他不怕麻烦测了五次,这是为了   。五次测量记录分别是:75.1cm、75.2cm、75.1cm、77.2cm、75.3cm,但以上测量记录有一次记错了,是第   次。剔除错误数据后,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
【答案】减小误差;四;75.2cm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小明用塑料卷尺测一张桌子的长度,他不怕麻烦测了五次,这是为了减小误差;
77.2cm与其它四个测量结果比较,差别最大,所以此数值是错误的,应该舍去;
物体的长度为 。
【分析】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平均值并保留到与测量数值位数一样,这样更接近物体长度真实值。注意区分分度值的拉长变大后,但分度值的读数没有变化,其结果比真实值偏小。
25.(2021八上·昆明期末)如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cm;
【答案】1.40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是刻度尺,分度值为1mm,刻度尺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故物体长度为1.40cm。
【分析】结合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即可,注意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6.(2021八上·潮安期中)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或“b”),铅笔的长度为   cm。图乙中秒表的读数为   s。
【答案】b;5.60;95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所以图中的b是正确的。
由图知,所用刻度尺一个大格是1cm,一个大格里面有10个小格,所以分度值是1mm,铅笔起始位置对应0刻度线,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5.60cm,铅笔的长度l=5.60cm。
由图知,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1min和2min之间,偏向2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1s,由于分针靠近2min,故秒针示数为35s,因此秒表读数为t=1min35s=95s
【分析】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读取示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根据物体对应刻度线的位置,测量长度;根据秒表的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的位置,测量时间。
27.(2021八上·环江期中)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精密定量的科学,常需要进行测量。
(1)如图所示,是常用机械手表的表盘,这种手表的分度值是   ,某次物理实验从9点整开始,结束实验时小明看到手表的指针指在如图位置,则实验进行了   s;
(2)如图所示小军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正确放置的是   ,物体的长度为   cm。
【答案】(1)1s;280
(2)B;3.40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1)机械手表的表盘,一圈60s,平均分成了60格,故一格为1s;某次物理实验从9点整开始,结束实验时小明看到手表的指针指在如图位置,一共经过4min40s,故为280s。
(2)刻度尺的刻度线应该紧贴被测物体,B刻度尺正确;如图,分度值为0.1cm,需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故读数为3.40cm。
【分析】(1)两相邻刻度线之间的最小值,即为手表的分度值;读出结束实验时,手表的时刻,与实验开始时时刻差即为实验进行的时间。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的刻度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值读数时,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注意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数字。
28.(2021八上·普宁期中)请你应用所学的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为了使读数更精确,应选择    (填“甲”或“乙”)刻度尺,所测物块的长度为    cm;
(2)清晨,王爷爷绕小区花园步行锻炼身体,如图b所示,他用秒表测量了自己步行一圈的时间为    s,该秒表的分度值为    s。
【答案】(1)乙;2.90
(2)95.1;0.1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1)由图a可知,甲刻度尺刻度尺上1cm之间有2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5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5cm,乙刻度尺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为了使读数更精确,应选择乙刻度尺,所测物块的长度为2.90cm。
(2)图b中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1”和“2”之间,偏向“2”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1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5.1s处,即停表的读数为1min35.1s,即95.1s。
【分析】(1)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刻度线尽力接近被测物体;根据物体对应刻度线的位置,测量长度;
(2)根据秒表的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的位置,测量时间。
29.(2021八上·东台月考)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   (选填“A”或“B”)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刻度尺   (选填“A”或“B”)的使用不正确。坐在物理考场里,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40   ,上体育课时你跑100m所需时间约为16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答案】A;B;cm;s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1m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2mm;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的精确度越高,因此刻度尺A的精确程度高。
刻度尺B的刻度面没有和被测物体紧贴,所以是错误的。
中学生的步幅都差不多,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40cm左右。
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跑百米的时间在16s左右。
【分析】结合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注意分度值越小越精确。
30.(2021八上·东台月考)一只小蚂蚁沿一根粗细均匀的细木棒匀速直线爬行,小明用秒表和刻度尺分别测出蚂蚁爬行的时间和距离,如图甲、乙所示,则蚂蚊爬行的时间为   s,爬行的距离为   cm。
【答案】247.5;99.00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图中停表的分针指示的示数为4min,分针没有过半,因此秒针指示的示数为7.5s,故停表的示数为
则蚂蚊爬行的时间为247.5s。
图示刻度尺1cm分为10个小格,分度值为1mm,故蜗牛爬行的距离为99.00cm。
【分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起始端从0开始,直接读出长度。
停表的秒针转动一圈,分针转动一个小格,故停表的读数=分针所指示的示数×60s+秒针所指示的读数。
蜗牛爬行的速度根据公式v=可以计算出。
三、计算题
31.(2021八上·新余月考)小丽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一支笔的长度,六次测量记录分别是17.28cm、17.29cm、16.90cm、17.30cm、17.27cm、17.25cm,则这支笔的长度是多少?
【答案】解:由六次记录数据知,16.90cm应是错误数据,因为与其它数据相差太远。所以这支笔的长度
答:这支笔的长度是17.28cm。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分析】去掉偏差较大的数值,求平均值即可。
32.(2018八上·九江月考)
(1)很多同学都有佩戴电子手表的经历,当我们第一次看电子手表时,其表盘表示为10:00:01,隔了一段时间后,再观察该电子手表,此时表盘的示数为11:01:02,则两次时间差异为多少秒?
(2)小新五次测量课桌的宽度,结果分别为48.42cm、48.426cm、48.43cm、48.34cm、48.44cm,则测量结果应为多少?
【答案】(1)解:第一次看电子手表时,其表盘表示为10:00:01,第二次观察电子手表,表盘的示数为11:01:02,则两次时间差异为
(2)解:用此刻度尺测量的数据的倒数第二位对应的长度单位是mm,所以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即分度值是1mm;比较测量结果知,“48.34cm”和与其它三个测量结果比较,准确值不同,所以是错误的,应该舍去;“48.426cm”估计值多一位,应记为“48.43cm”,课桌的宽度为
故答案为:1h1min1s;48.43cm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分析】(1)已知两个具体的时刻,两者之差就是经历的时间.
(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测量误差;多次测量时,每次的测量值相差不大,如果所测某一数据与其它数据偏差较大,则该数据是错误的,应舍去;然后求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所测物体的长度,与平均值相差最小的测量值误差最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