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度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尝试科学探究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南丹期末)元旦早晨,小雷在家中发现暖水瓶打开后不冒“白气”,小雷问自己为什么?他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很“烫”,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小雷倒了一碗尝尝这一行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 )
A.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B.猜想与假设
C.提出问题 D.交流与合作
2.(2021八上·丰润期中)关于科学探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B.实验室中利用器材可以重现自然界中的现象
C.实验数据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因为它包含着许多偶然因素
D.分析数据,加上集体讨论才有可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
3.(2021八上·济南期中)往保温壶灌开水时,能根据声音的变化判断水是否灌满。刚开始灌水时听到的声音比较低沉;水快灌满时声音又比较清脆。根据这一现象,大家提出下列四个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问题是( )
A.为什么灌水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B.壶发出声音的音调与水量有什么关系?
C.声音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
D.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4.(2020八上·任丘期末)小星过生日时,爸爸给他买来一辆玩具车,用了一段时间后车坏了.从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的角度来说,他应该( )
A.把车丢到一边,以免浪费学习时间
B.将车丢到垃圾桶里,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C.把车交给爸爸,请他帮忙修好
D.自己小心拆开玩具车,了解其结构,尝试修好它
5.(2020八上·覃塘期中)实验是学习物理不可缺少的部分。初中物理学生实验通常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主要步骤有①评估交流;②分析论证;③设计实验;④提出问题;⑤进行实验;⑥猜想或假设等。则按实验先后序号排列正确的是( )
A.④⑥③⑤②① B.④⑥③⑤①②
C.⑥③⑤②④① D.⑥④③⑤①②
6.(2020八上·阿城月考)小明观察到篮球落地后会被弹起,但弹起的高度不同,小明问同学们“篮球弹起的高度与那些因素有关呢”?小聪说:“可能与篮球下落时的高度有关,也可能与地面的材料有关”。小龙说:“可以用一个篮球从不同高度下落到地板上,测量反弹的高度”。小华取来一个篮球按照小龙的方法进行测试并记录每次下落的高度和反弹的高度。四名同学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属于“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这环节的是( )
A.小明 B.小聪 C.小龙 D.小华
7.关于“猜想”,下列给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猜想是对未知事物的一种猜测
B.猜想一定要是正确的,否则就是谬误
C.猜想有时会与客观事实相差很大
D.猜想是否正确,必须通过实验验证
8.(2020八上·罗湖期末)下列对科学研究的四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科学研究要注意观察,善于提出问题
B.进行科学研究要认真做实验,收集相关数据资料
C.进行科学研究要善于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问题答案
D.科学研究中进行测量时,尽可能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这样可以消除测量误差
9.(2018八上·无锡期中)王勇同学在宾馆饭店看到一种自动门,当有人靠近时,门会实现自动开闭。王勇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很想知道自动门是如何实现自动控制的。为此他反复做了几次试验:当他轻轻地靠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个足球滚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面底部装有滚珠的无色透明大玻璃板,直立着滑向自动门时,门不打开。王勇同学根据探究试验的结果,对自动门的自控原理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你认为其中最合理的猜想是( )
A.自动门“听”到来者的声音时,通过声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B.自动门探测到靠近的物体发射出的红外线,通过光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C.自动门本身能发射出一种红外线信号,当此种信号被靠近的物体反射时,就会实现自动开闭
D.靠近门的物体通过空气能产生一种压力传给自动门,实现自动开闭
10.(2018八上·临沂月考)众多科学家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知识财富,这些财富包括( )
A.科学的探究方法 B.已经得到的物理规律
C.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 D.以上三个都是
11.(2018八上·九江月考)猜想不是胡思乱想,而是在事实依据、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合理的判断和假设。我校初二(1)班的同学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很多鸡蛋摆在地上,然后放上一平板玻璃,紧接着不断有同学站在玻璃上,而玻璃下的鸡蛋却完好无损。小明同学很吃惊,他认为这一现象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你认为其中合理的是( )
A.鸡蛋的硬度 B.观众的人数
C.玻璃板与鸡蛋的接触面积 D.鸡蛋的价格
12.当一位科学家通过实验宣称在某领域获得一项重要发现时,判断这一发现是否可信的最好理由是( )
A.该科学家是否为这一领域的权威
B.该领域其他科学家的意见
C.该实验报告撰写的详细程度
D.他人能否重复其实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
13.(2017八上·启东开学考)锯子的锯齿都“东倒西歪”,不在同一平面内.小明猜想这是为了减小锯木头时的阻力,并设计实验检验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 )
A.用同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硬木头和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B.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C.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D.用同一把锯子,分别在“东倒西歪”和拨正锯齿时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14.(2017八上·浦东期中)研究摆动的周期与摆球质量的关系,应保持( )
A.摆线的长度和摆球的质量不变,改变摆动的幅度
B.摆线的长度和摆动的幅度不变,改变摆球的质量
C.摆动的幅度和摆球的质量不变,改变摆线的长度
D.摆动的幅度和摆球的质量、摆线的长度都不变,改变摆球的形状
15.(2017八上·靖江期中)一天,物理课代表王红走进教室,看到李丽和张栋正在辩论.李丽认为“磁铁隔着物体能吸引铁钉”,张栋认为“磁铁隔着物体不能吸引铁钉”.如果你是王红,你会( )
A.以物理课代表的权威身份说出自己的结论
B.叫他们停止辩论,取一块磁铁、铁钉以及一些物品来做实验,通过实验来进行判断
C.把问题搁置起来,以后再说
D.向老师汇报,请老师给出明确答案
二、填空题
16.早在18世纪,一位美国的物理学家首先捕捉到了雷电,并且发现它与实验室中摩擦得到的电是一回事,请问这位物理学家是 .
17.(2021八上·环江期中)科学探究过程一般要经历的主要环节是: 、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评估,在探究的全过程中,都要进行交流与合作。
18.物理学史上有一位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他曾在力学、光学、天文学和数学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这位科学家是 .
19.到商店买乒乓球时,小明总要将几个乒乓球从某高度处 (选填“用力扔”或“自由释放”),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从中挑选反弹较高的乒乓球,小明的行为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选填序号)。
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②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③交流与合作
20.(2017八上·延庆期中)如图所示,在201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11位执行过载人航天任务的航天英雄欢聚在一起,他们在一座星云雕塑上留下了每个人宝贵的手掌印,这一雕塑取名为“掌中苍穹”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细心的同学发现航天英雄们都在用力下按使手掌印迹更清晰。请根据这个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
三、实验探究题
21.(2021八上·亳州月考)某同学在课上听了伽利略对摆的研究故事之后,回家用支架、细绳、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A、B和停表研究摆的周期和哪些因素有关,他分别设计了4次实验,如图所示,每次实验各有不同,摆动的角度∠1小于∠2,A球的质量比B球的大。图甲、丙、丁中的摆线的长度相同,都比图乙中长。
(1)比较图甲、乙两次实验,可以研究摆的周期与 是否有关。
(2)比较图 两次实验,可以研究摆的周期与摆球质量是否有关。
(3)比较图甲、丁两次实验,可以研究摆的周期与 是否有关。
22.阅读短文,将问题答案的序号填写到对应的横线上。
A.小华和小明中午赤脚在海边玩耍,觉得沙子很烫。
B.小华和小明跳到海水里游泳,感到海水比沙子凉很多。
C.小华对小明说,为什么海水会比沙子凉很多
D.小明说,可能是海水的温度比沙子低。
E.傍晚她们又来到海边,仔细测试沙子和海水的温度,发现沙子比海水凉。
F.小明说,为什么中午海水比沙子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
G.小华说,可能是海水和沙子吸(放)热的本领不一样。
H.小华和小明取同样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用酒精灯
加热,记下相同时间内海水和沙子分别升高的温度值;移去酒精灯,再记下相同时间内降低的温度值。
I.小华和小明在笔记本上写道:实验数据表明,海水吸(放)热的本领比沙子强。
短文的叙述中,
(1)属于体验的有 ;
(2)属于提出问题的有 ;
(3)属于假设的有 ;
(4)属于描述实验过程的有 ;
(5)属于结论的有 。
23.(2017八上·城中期中)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
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布料层数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1 天蚕丝 1 12%
2 2 5%
3 化纤 1 28%
4 2 14%
5 全棉T恤(白色) 1 7%
6 全棉T恤(黑色) 1 4%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 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的.
(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 .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小雷在室内看到暖瓶打开盖后,不冒白气,小雷猜想可能是暖瓶不保温,所以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这个环节,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科学探究过程中,实际操作,是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过程。
2.【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A.科学探究一般包括以下结果环节: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收集证据→解释结论→反思评价→表达交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实验室中利用器材主要是探究自然界中的现象所蕴含的物理规律,利用实验器材可以重现自然现象,比如物质的熔化和凝固、光的色散等,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应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然后得出结论,科学结论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C错误,符合题意;
D.分析数据,加上集体讨论才有可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及每一个环节的作用分析答题。科学探究一般包括以下结果环节: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收集证据→解释结论→反思评价→表达交流;善于发现问题。
3.【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在这两次实验中,灌入水的质量不同,听到的声音的音调不同,“为什么灌水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声音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两个话题太过抽象,而这里没有涉及到响度的话题,所以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问题是壶发出声音的音调与水量有什么关系?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比较两次实验的不同条件,根据观察到的不同实验现象,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是实验探究的一般规律。
4.【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为了从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小明应自己小心拆开玩具车,了解其结构,尝试是否能修好它。
故答案为:D。
【分析】为了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小明应自己尝试修好玩具车。
5.【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科学探究过程一般要经历的主要环节是④提出问题、⑥猜想与假设、③设计实验、⑤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②分析与论证、①评估交流与合作等环节,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科学探究顺序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环节。
6.【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A.小明问同学们“篮球弹起的高度与那些因素有关呢”?,是提出问题环节,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小聪说:“可能与篮球下落时的高度有关,也可能与地面的材料有关”,是猜想与假设环节,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小龙说:“可以用一个篮球从不同高度下落到地板上,测量反弹的高度”,是设计实验环节,C选项不符合题意;
D.小华取来一个篮球按照小龙的方法进行测试并记录每次下落的高度和反弹的高度,是进行实验环节,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结合实际操作进行验证,是探究过程中的“进行实验,收集证据环节”。
7.【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猜想是根据对未知事物的观察,对未知事物的一种猜测,A正确,不符合题意;猜想不一定要是正确的,可能对也可能错,B错误,符合题意;因为是猜想,所以猜想有时会与客观事实相差很大,C正确,不符合题意;因为有了猜想,然后才去求证,最后才论证出结果,所以猜想是否正确,必须通过实验验证,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实验探究包含七个步骤,分别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讨论,其中猜想与假设既可以是正确的,也可以是错误的。
8.【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索;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科学研究要注意观察,善于提出问题,A正确,不合题意;
B.科学研究要认真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总结规律,收集相关数据资料,B正确,不合题意;
C.进行科学研究要善于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问题答案,C正确,不合题意;
D.科学研究中进行测量时,尽可能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这样可以减小测量误差,但是不能消除测量误差,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测量过程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可以通过精确的工具减小误差。
9.【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A、玻璃板滑向门时,也会有声音的发生,但门并没有打开说明不是利用声控装置.
B、玻璃板也会辐射出红外线,但门没有打开说明不是探测物体发射出的红外线,来实现自动开闭的.
C、若是自动门发射红外线,红外线经过玻璃会穿透过去,反射回来的是非常少的,但足球和人反射回来的红外线是比较多的,因为红外线是不能穿透足球和人.自动门就可以探测反射回来的红外线来实现自动开闭.
D、玻璃板也可以通过空气给自动门一个压力,但玻璃板滑向自动门时,自动门并没有打开说明不是利用空气压力来实现自动开闭的.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我们的分析能力,我们在分析要能够抓住重点:“无色透明大玻璃板直立着滑向自动门时,门不打开”,为什么门不打开?玻璃板和足球、人有什么不同?
10.【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在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之路上,科学家不仅总结、建造了知识的宫殿,还总结了有效的探究方法和为真理而奋斗的科学精神。
故答案为:D。
【分析】“科学财富”包括人们在探索的过程中既有知识结晶又有探究方法和高昂的探索精神.
11.【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索;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解析】【解答】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和接触面的大小有关,该实验中,鸡蛋没有破的原因可能与玻璃板与鸡蛋的接触面积有关,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鸡蛋越不容易破。
故答案为:C。
【分析】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12.【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正确的结论是经得住实践检验的.如何减小实验结果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控制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多次实验,重复实验,反复探索,不断改进探究方法,因此,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3.【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要探究“东倒西歪”的锯齿对锯木头时阻力的影响,应采取控制变量法,只改变锯齿的形状,控制其它的可变因素相同,如同一把锯子,同一块硬木头等,然后比较用力情况,分析比较四个选项可知:只有选项D是只改变锯齿的形状,控制其它的可变因素相同,来比较用力情况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实验方法的掌握情况。会使用控制变量法。
14.【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研究摆动的周期与摆球质量的关系,用到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即研究摆动周期与谁的关系就改变谁,而保持其他量不变,故改变质量的选项为B,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当要研究的物理量有多个影响因素时,要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只让被研究的量改变,这就是控制变量法.
15.【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对于李丽和张栋的争吵,不能漠不关心,不去理会;也不能不加辨析,随意否定;更不能简单压制,可以通过实验验证,根据实验现象对两人的说法进行评判.
故答案为:B.
【分析】一个正确的物理规律或生活规律,一定是在大量实验或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形成的.所以磁铁是否能够隔着物体吸引铁钉需要实验来判断.
16.【答案】富兰克林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1752年,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以执着的探究精神做了一次著名的风筝实验,他不仅捕捉到了雷电,而且发现它与实验室中摩擦得到的电是一回事.
【分析】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17.【答案】提出问题;分析与论证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分别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分别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
18.【答案】牛顿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英国科学家牛顿在继承伽利略等前辈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的物理概念,运用归纳和数学分析的方法,总结出物体运动的定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统一了天地间的运动,构建了经典力学的体系.
【分析】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19.【答案】自由释放;②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小明将乒乓球从某高度处自由释放,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是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使实验具有可比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环节。
【分析】实验探究包含七个步骤,分别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讨论,每一个步骤都有各自的任务和作用。
20.【答案】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吗?
【知识点】科学探索;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解析】【解答】据题目中的信息可知,即细心的同学发现航天英雄们都在用力下按使手掌印迹更清晰.即“痕迹”相当于压力的作用效果,所以我们可以提出的问题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吗?(其他答案正确均可得分)
故答案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吗?
【分析】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1.【答案】(1)摆长
(2)甲、丙
(3)摆角(或摆幅)
【知识点】科学探索;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 (1)比较图甲、乙两次实验,摆球质量和摆动幅度相同,摆长不同,可以研究摆的周期与摆长是否有关;
(2)研究摆的周期与摆球质量是否有关,除质量不同外,其他保持不变,选择甲,丙两次实验;
(3)比较图甲、丁两次实验,摆球质量和摆长相同,摆动幅度不同,可以研究摆的周期与摆角是否有关。
【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1)研究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只改变摆长,其他都不变;
(2)研究周期与摆球质量关系,只改变摆球质量,其他不变;
(3)研究周期与摆角的关系,只改变摆角,其他不变。
22.【答案】(1)A、B、E
(2)C、F
(3)D、G
(4)H
(5)I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了核心素养中对实验探究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A.小华和小明中午赤脚在海边玩耍,觉得沙子很烫,是对沙子温度的一种体验;B.小华和小明跳到海水里游泳,感到海水比沙子凉很多,是对海水和沙子的冷热程度不同的一种体验;C.小华对小明说,为什么海水会比沙子凉很多 这种说法是对海水和沙子的温度的高低作出提问,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提出问题环节;D.小明说,可能是海水的温度比沙子低,这种说法是对海水和沙子的温度作出猜测,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E.傍晚她们又来到海边,仔细测试沙子和海水的温度,发现沙子比海水凉。这是对海水和沙子温度进一步的体验;F.小明说,为什么中午海水比沙子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 这种说法是对海水和沙子不同时间的温度作出提问,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提出问题环节;G.小华说,可能是海水和沙子吸(放)热的本领不一样。这种说法是对海水和沙子的吸(放)热的本领作出猜测,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H.小华和小明取同样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记下相同时间内海水和沙子分别升高的温度值;移去酒精灯,再记下相同时间内降低的温度值,这种说法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对海水和沙子的温度随吸收(放出)热量的变化而变化做实验,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过程环节;I.小华和小明在笔记本上写道:实验数据表明,海水吸(放)热的本领比沙子强。这是通过实验后得出的结论,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环节
【分析】实验探究包含七个步骤,分别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讨论,每一个步骤都有各自的任务和作用。
23.【答案】(1)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2)其它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层数(厚度)有关
(3)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1)由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可以通过比较长波紫外线透过率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的.(2)1、2或3、4中控制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衣服布料层数,衣服布料层数越多,长波紫外线透过率越低.(3)1、3、5、6中控制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衣服材质,全棉T恤(黑色)的长波紫外线透过率最低.所以,根据测量结果可知,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是: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等(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长波紫外线透过率(2)其它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层数(厚度)有关(3)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等(合理即可)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探究性实验的掌握情况。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得出结论。实验方法有类比法,控制变量法,比较法,转换法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度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尝试科学探究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南丹期末)元旦早晨,小雷在家中发现暖水瓶打开后不冒“白气”,小雷问自己为什么?他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很“烫”,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小雷倒了一碗尝尝这一行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 )
A.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B.猜想与假设
C.提出问题 D.交流与合作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小雷在室内看到暖瓶打开盖后,不冒白气,小雷猜想可能是暖瓶不保温,所以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这个环节,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科学探究过程中,实际操作,是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过程。
2.(2021八上·丰润期中)关于科学探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B.实验室中利用器材可以重现自然界中的现象
C.实验数据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因为它包含着许多偶然因素
D.分析数据,加上集体讨论才有可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A.科学探究一般包括以下结果环节: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收集证据→解释结论→反思评价→表达交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实验室中利用器材主要是探究自然界中的现象所蕴含的物理规律,利用实验器材可以重现自然现象,比如物质的熔化和凝固、光的色散等,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应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然后得出结论,科学结论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C错误,符合题意;
D.分析数据,加上集体讨论才有可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及每一个环节的作用分析答题。科学探究一般包括以下结果环节: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收集证据→解释结论→反思评价→表达交流;善于发现问题。
3.(2021八上·济南期中)往保温壶灌开水时,能根据声音的变化判断水是否灌满。刚开始灌水时听到的声音比较低沉;水快灌满时声音又比较清脆。根据这一现象,大家提出下列四个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问题是( )
A.为什么灌水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B.壶发出声音的音调与水量有什么关系?
C.声音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
D.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在这两次实验中,灌入水的质量不同,听到的声音的音调不同,“为什么灌水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声音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两个话题太过抽象,而这里没有涉及到响度的话题,所以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问题是壶发出声音的音调与水量有什么关系?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比较两次实验的不同条件,根据观察到的不同实验现象,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是实验探究的一般规律。
4.(2020八上·任丘期末)小星过生日时,爸爸给他买来一辆玩具车,用了一段时间后车坏了.从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的角度来说,他应该( )
A.把车丢到一边,以免浪费学习时间
B.将车丢到垃圾桶里,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C.把车交给爸爸,请他帮忙修好
D.自己小心拆开玩具车,了解其结构,尝试修好它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为了从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小明应自己小心拆开玩具车,了解其结构,尝试是否能修好它。
故答案为:D。
【分析】为了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小明应自己尝试修好玩具车。
5.(2020八上·覃塘期中)实验是学习物理不可缺少的部分。初中物理学生实验通常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主要步骤有①评估交流;②分析论证;③设计实验;④提出问题;⑤进行实验;⑥猜想或假设等。则按实验先后序号排列正确的是( )
A.④⑥③⑤②① B.④⑥③⑤①②
C.⑥③⑤②④① D.⑥④③⑤①②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科学探究过程一般要经历的主要环节是④提出问题、⑥猜想与假设、③设计实验、⑤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②分析与论证、①评估交流与合作等环节,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科学探究顺序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环节。
6.(2020八上·阿城月考)小明观察到篮球落地后会被弹起,但弹起的高度不同,小明问同学们“篮球弹起的高度与那些因素有关呢”?小聪说:“可能与篮球下落时的高度有关,也可能与地面的材料有关”。小龙说:“可以用一个篮球从不同高度下落到地板上,测量反弹的高度”。小华取来一个篮球按照小龙的方法进行测试并记录每次下落的高度和反弹的高度。四名同学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属于“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这环节的是( )
A.小明 B.小聪 C.小龙 D.小华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A.小明问同学们“篮球弹起的高度与那些因素有关呢”?,是提出问题环节,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小聪说:“可能与篮球下落时的高度有关,也可能与地面的材料有关”,是猜想与假设环节,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小龙说:“可以用一个篮球从不同高度下落到地板上,测量反弹的高度”,是设计实验环节,C选项不符合题意;
D.小华取来一个篮球按照小龙的方法进行测试并记录每次下落的高度和反弹的高度,是进行实验环节,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结合实际操作进行验证,是探究过程中的“进行实验,收集证据环节”。
7.关于“猜想”,下列给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猜想是对未知事物的一种猜测
B.猜想一定要是正确的,否则就是谬误
C.猜想有时会与客观事实相差很大
D.猜想是否正确,必须通过实验验证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猜想是根据对未知事物的观察,对未知事物的一种猜测,A正确,不符合题意;猜想不一定要是正确的,可能对也可能错,B错误,符合题意;因为是猜想,所以猜想有时会与客观事实相差很大,C正确,不符合题意;因为有了猜想,然后才去求证,最后才论证出结果,所以猜想是否正确,必须通过实验验证,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实验探究包含七个步骤,分别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讨论,其中猜想与假设既可以是正确的,也可以是错误的。
8.(2020八上·罗湖期末)下列对科学研究的四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科学研究要注意观察,善于提出问题
B.进行科学研究要认真做实验,收集相关数据资料
C.进行科学研究要善于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问题答案
D.科学研究中进行测量时,尽可能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这样可以消除测量误差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索;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科学研究要注意观察,善于提出问题,A正确,不合题意;
B.科学研究要认真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总结规律,收集相关数据资料,B正确,不合题意;
C.进行科学研究要善于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问题答案,C正确,不合题意;
D.科学研究中进行测量时,尽可能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这样可以减小测量误差,但是不能消除测量误差,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测量过程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可以通过精确的工具减小误差。
9.(2018八上·无锡期中)王勇同学在宾馆饭店看到一种自动门,当有人靠近时,门会实现自动开闭。王勇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很想知道自动门是如何实现自动控制的。为此他反复做了几次试验:当他轻轻地靠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个足球滚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面底部装有滚珠的无色透明大玻璃板,直立着滑向自动门时,门不打开。王勇同学根据探究试验的结果,对自动门的自控原理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你认为其中最合理的猜想是( )
A.自动门“听”到来者的声音时,通过声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B.自动门探测到靠近的物体发射出的红外线,通过光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C.自动门本身能发射出一种红外线信号,当此种信号被靠近的物体反射时,就会实现自动开闭
D.靠近门的物体通过空气能产生一种压力传给自动门,实现自动开闭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A、玻璃板滑向门时,也会有声音的发生,但门并没有打开说明不是利用声控装置.
B、玻璃板也会辐射出红外线,但门没有打开说明不是探测物体发射出的红外线,来实现自动开闭的.
C、若是自动门发射红外线,红外线经过玻璃会穿透过去,反射回来的是非常少的,但足球和人反射回来的红外线是比较多的,因为红外线是不能穿透足球和人.自动门就可以探测反射回来的红外线来实现自动开闭.
D、玻璃板也可以通过空气给自动门一个压力,但玻璃板滑向自动门时,自动门并没有打开说明不是利用空气压力来实现自动开闭的.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我们的分析能力,我们在分析要能够抓住重点:“无色透明大玻璃板直立着滑向自动门时,门不打开”,为什么门不打开?玻璃板和足球、人有什么不同?
10.(2018八上·临沂月考)众多科学家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知识财富,这些财富包括( )
A.科学的探究方法 B.已经得到的物理规律
C.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 D.以上三个都是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在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之路上,科学家不仅总结、建造了知识的宫殿,还总结了有效的探究方法和为真理而奋斗的科学精神。
故答案为:D。
【分析】“科学财富”包括人们在探索的过程中既有知识结晶又有探究方法和高昂的探索精神.
11.(2018八上·九江月考)猜想不是胡思乱想,而是在事实依据、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合理的判断和假设。我校初二(1)班的同学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很多鸡蛋摆在地上,然后放上一平板玻璃,紧接着不断有同学站在玻璃上,而玻璃下的鸡蛋却完好无损。小明同学很吃惊,他认为这一现象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你认为其中合理的是( )
A.鸡蛋的硬度 B.观众的人数
C.玻璃板与鸡蛋的接触面积 D.鸡蛋的价格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索;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解析】【解答】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和接触面的大小有关,该实验中,鸡蛋没有破的原因可能与玻璃板与鸡蛋的接触面积有关,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鸡蛋越不容易破。
故答案为:C。
【分析】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12.当一位科学家通过实验宣称在某领域获得一项重要发现时,判断这一发现是否可信的最好理由是( )
A.该科学家是否为这一领域的权威
B.该领域其他科学家的意见
C.该实验报告撰写的详细程度
D.他人能否重复其实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正确的结论是经得住实践检验的.如何减小实验结果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控制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多次实验,重复实验,反复探索,不断改进探究方法,因此,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3.(2017八上·启东开学考)锯子的锯齿都“东倒西歪”,不在同一平面内.小明猜想这是为了减小锯木头时的阻力,并设计实验检验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 )
A.用同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硬木头和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B.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C.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D.用同一把锯子,分别在“东倒西歪”和拨正锯齿时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要探究“东倒西歪”的锯齿对锯木头时阻力的影响,应采取控制变量法,只改变锯齿的形状,控制其它的可变因素相同,如同一把锯子,同一块硬木头等,然后比较用力情况,分析比较四个选项可知:只有选项D是只改变锯齿的形状,控制其它的可变因素相同,来比较用力情况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实验方法的掌握情况。会使用控制变量法。
14.(2017八上·浦东期中)研究摆动的周期与摆球质量的关系,应保持( )
A.摆线的长度和摆球的质量不变,改变摆动的幅度
B.摆线的长度和摆动的幅度不变,改变摆球的质量
C.摆动的幅度和摆球的质量不变,改变摆线的长度
D.摆动的幅度和摆球的质量、摆线的长度都不变,改变摆球的形状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研究摆动的周期与摆球质量的关系,用到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即研究摆动周期与谁的关系就改变谁,而保持其他量不变,故改变质量的选项为B,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当要研究的物理量有多个影响因素时,要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只让被研究的量改变,这就是控制变量法.
15.(2017八上·靖江期中)一天,物理课代表王红走进教室,看到李丽和张栋正在辩论.李丽认为“磁铁隔着物体能吸引铁钉”,张栋认为“磁铁隔着物体不能吸引铁钉”.如果你是王红,你会( )
A.以物理课代表的权威身份说出自己的结论
B.叫他们停止辩论,取一块磁铁、铁钉以及一些物品来做实验,通过实验来进行判断
C.把问题搁置起来,以后再说
D.向老师汇报,请老师给出明确答案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对于李丽和张栋的争吵,不能漠不关心,不去理会;也不能不加辨析,随意否定;更不能简单压制,可以通过实验验证,根据实验现象对两人的说法进行评判.
故答案为:B.
【分析】一个正确的物理规律或生活规律,一定是在大量实验或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形成的.所以磁铁是否能够隔着物体吸引铁钉需要实验来判断.
二、填空题
16.早在18世纪,一位美国的物理学家首先捕捉到了雷电,并且发现它与实验室中摩擦得到的电是一回事,请问这位物理学家是 .
【答案】富兰克林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1752年,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以执着的探究精神做了一次著名的风筝实验,他不仅捕捉到了雷电,而且发现它与实验室中摩擦得到的电是一回事.
【分析】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17.(2021八上·环江期中)科学探究过程一般要经历的主要环节是: 、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评估,在探究的全过程中,都要进行交流与合作。
【答案】提出问题;分析与论证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分别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分别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
18.物理学史上有一位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他曾在力学、光学、天文学和数学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这位科学家是 .
【答案】牛顿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英国科学家牛顿在继承伽利略等前辈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的物理概念,运用归纳和数学分析的方法,总结出物体运动的定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统一了天地间的运动,构建了经典力学的体系.
【分析】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19.到商店买乒乓球时,小明总要将几个乒乓球从某高度处 (选填“用力扔”或“自由释放”),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从中挑选反弹较高的乒乓球,小明的行为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选填序号)。
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②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③交流与合作
【答案】自由释放;②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小明将乒乓球从某高度处自由释放,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是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使实验具有可比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环节。
【分析】实验探究包含七个步骤,分别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讨论,每一个步骤都有各自的任务和作用。
20.(2017八上·延庆期中)如图所示,在201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11位执行过载人航天任务的航天英雄欢聚在一起,他们在一座星云雕塑上留下了每个人宝贵的手掌印,这一雕塑取名为“掌中苍穹”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细心的同学发现航天英雄们都在用力下按使手掌印迹更清晰。请根据这个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
【答案】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吗?
【知识点】科学探索;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解析】【解答】据题目中的信息可知,即细心的同学发现航天英雄们都在用力下按使手掌印迹更清晰.即“痕迹”相当于压力的作用效果,所以我们可以提出的问题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吗?(其他答案正确均可得分)
故答案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吗?
【分析】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三、实验探究题
21.(2021八上·亳州月考)某同学在课上听了伽利略对摆的研究故事之后,回家用支架、细绳、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A、B和停表研究摆的周期和哪些因素有关,他分别设计了4次实验,如图所示,每次实验各有不同,摆动的角度∠1小于∠2,A球的质量比B球的大。图甲、丙、丁中的摆线的长度相同,都比图乙中长。
(1)比较图甲、乙两次实验,可以研究摆的周期与 是否有关。
(2)比较图 两次实验,可以研究摆的周期与摆球质量是否有关。
(3)比较图甲、丁两次实验,可以研究摆的周期与 是否有关。
【答案】(1)摆长
(2)甲、丙
(3)摆角(或摆幅)
【知识点】科学探索;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 (1)比较图甲、乙两次实验,摆球质量和摆动幅度相同,摆长不同,可以研究摆的周期与摆长是否有关;
(2)研究摆的周期与摆球质量是否有关,除质量不同外,其他保持不变,选择甲,丙两次实验;
(3)比较图甲、丁两次实验,摆球质量和摆长相同,摆动幅度不同,可以研究摆的周期与摆角是否有关。
【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1)研究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只改变摆长,其他都不变;
(2)研究周期与摆球质量关系,只改变摆球质量,其他不变;
(3)研究周期与摆角的关系,只改变摆角,其他不变。
22.阅读短文,将问题答案的序号填写到对应的横线上。
A.小华和小明中午赤脚在海边玩耍,觉得沙子很烫。
B.小华和小明跳到海水里游泳,感到海水比沙子凉很多。
C.小华对小明说,为什么海水会比沙子凉很多
D.小明说,可能是海水的温度比沙子低。
E.傍晚她们又来到海边,仔细测试沙子和海水的温度,发现沙子比海水凉。
F.小明说,为什么中午海水比沙子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
G.小华说,可能是海水和沙子吸(放)热的本领不一样。
H.小华和小明取同样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用酒精灯
加热,记下相同时间内海水和沙子分别升高的温度值;移去酒精灯,再记下相同时间内降低的温度值。
I.小华和小明在笔记本上写道:实验数据表明,海水吸(放)热的本领比沙子强。
短文的叙述中,
(1)属于体验的有 ;
(2)属于提出问题的有 ;
(3)属于假设的有 ;
(4)属于描述实验过程的有 ;
(5)属于结论的有 。
【答案】(1)A、B、E
(2)C、F
(3)D、G
(4)H
(5)I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了核心素养中对实验探究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A.小华和小明中午赤脚在海边玩耍,觉得沙子很烫,是对沙子温度的一种体验;B.小华和小明跳到海水里游泳,感到海水比沙子凉很多,是对海水和沙子的冷热程度不同的一种体验;C.小华对小明说,为什么海水会比沙子凉很多 这种说法是对海水和沙子的温度的高低作出提问,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提出问题环节;D.小明说,可能是海水的温度比沙子低,这种说法是对海水和沙子的温度作出猜测,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E.傍晚她们又来到海边,仔细测试沙子和海水的温度,发现沙子比海水凉。这是对海水和沙子温度进一步的体验;F.小明说,为什么中午海水比沙子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 这种说法是对海水和沙子不同时间的温度作出提问,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提出问题环节;G.小华说,可能是海水和沙子吸(放)热的本领不一样。这种说法是对海水和沙子的吸(放)热的本领作出猜测,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H.小华和小明取同样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记下相同时间内海水和沙子分别升高的温度值;移去酒精灯,再记下相同时间内降低的温度值,这种说法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对海水和沙子的温度随吸收(放出)热量的变化而变化做实验,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过程环节;I.小华和小明在笔记本上写道:实验数据表明,海水吸(放)热的本领比沙子强。这是通过实验后得出的结论,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环节
【分析】实验探究包含七个步骤,分别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讨论,每一个步骤都有各自的任务和作用。
23.(2017八上·城中期中)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
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布料层数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1 天蚕丝 1 12%
2 2 5%
3 化纤 1 28%
4 2 14%
5 全棉T恤(白色) 1 7%
6 全棉T恤(黑色) 1 4%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 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的.
(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 .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 .
【答案】(1)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2)其它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层数(厚度)有关
(3)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1)由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可以通过比较长波紫外线透过率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的.(2)1、2或3、4中控制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衣服布料层数,衣服布料层数越多,长波紫外线透过率越低.(3)1、3、5、6中控制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衣服材质,全棉T恤(黑色)的长波紫外线透过率最低.所以,根据测量结果可知,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是: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等(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长波紫外线透过率(2)其它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层数(厚度)有关(3)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等(合理即可)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探究性实验的掌握情况。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得出结论。实验方法有类比法,控制变量法,比较法,转换法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