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1.1科学并不神秘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1.1科学并不神秘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7-26 16:16:18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1.1科学并不神秘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七上·长兴期中)科学技术在改变我们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下列实例中属于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不利影响的是(  )
A.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
B.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
C.利用超级计算机预测台风的移动路径
D.核电站废水直接排人海洋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
【解答】A.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有利影响。
B.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有利影响。
C.利用超级计算机预测台风的移动路径,有利影响。
D.核电站废水直接排人海洋,污染环境,不利影响。
故选D。
2.(2021七上·温州期中)如图所示,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雨后彩虹
B.“嫦娥"飞天
C.大雁南飞
D.流星划破夜空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自然现象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影响。如月有阴晴圆缺,四季变化,气候的冷暖,刮风下雨,白天黑夜等。
【解答】A.雨后彩虹,不受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是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属自然现象,A错误;
B.“嫦娥"飞天,是指运载火箭升空是人的创造,不属于自然现象,B正确;
C.大雁南飞,是鸟类的迁徙,不受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属自然现象,D错误。
D.流星划破夜空,是大自然运作规律自发现成的属自然现象,C错误;
故选B。
3.(2021七上·龙港月考)下列现象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蛟龙号”潜水 B.“神舟十一号”飞天
C.沙漠干旱少雨 D.夜晚闪烁的霓虹灯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自然现象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影响。
【解答】ABD、蛟龙号潜水、神舟十一号飞天、夜晚闪烁的霓虹灯都是人为制造物体产生的现象;故ABD错误;
C、沙漠干旱少雨是自然形成的沙漠性气候,属于自然现象;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4.(2020七上·江北期末)2016年4月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制定了《浙江省海洋禁渔休渔管理工作手册》,旨在促进渔业的科学发展。下列措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  )
A. 为了确保海洋环境的洁净,禁止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海洋
B.为了避免捕鱼速度大于鱼类繁殖的速度,在海洋渔场进行禁渔休渔
C.为了提高禁渔休渔效果,禁止菜场、饭店在禁渔休渔期出售保护的鱼种
D.为了保护海洋动物,全面禁止捕捞所有海鲜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构造人类美好的家园。
【解答】若将垃圾倒入海洋,垃圾中的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的生物体内,通过食物链最终危害人类自身,保护鱼类不可滥捕滥杀,禁止捕捞所有海鲜不可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2020七上·普陀期中)入冬之后,温州各处的银杏树叶逐渐变黄,吸引大量游客。肖明在欣赏美景时提出了很多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入冬之后银杏叶为什么会变黄
B.入冬之后银杏为什么会落叶
C.不同地点的银杏叶变黄的时间为何不同
D.哪个季节的银杏叶更具有观赏价值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从了解自然现象这些方面提出的问题属于科学问题。
【解答】A:入冬之后银杏叶为什么会变黄。研究植物叶的变化,属于科学问题,A错误;
B:入冬之后银杏为什么会落叶。研究自然现象,属于科学问题,B错误;
C:不同地点的银杏叶变黄的时间为何不同。属于科学问题,C错误;
D:哪个季节的银杏叶更具有观赏价值。观赏价值没有一定的规律,不属于科学问题,D正确。
故选D
6.(2020七上·新昌期中)下列不属于科学研究的是(  )
A.苹果落在牛顿头上,发现万有引力
B.小明到杭州旅游,发现西湖十大美景
C.瓦特好奇水沸腾,发明蒸汽机
D.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研究,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
【解答】A:苹果落在牛顿头上,发现万有引力。是牛顿发现的自然规律,属于科学研究,A错误;
B:小明到杭州旅游,发现西湖十大美景。不属于科学规律,不是科学研究,B正确;
C:瓦特好奇水沸腾,发明蒸汽机。是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属于科学研究,C错误;
D: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是对自然的探索了解,是科学研究,D错误。
故选B
7.(2020七上·温州期中)走进科学,关注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要进入科学世界,下列说法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重要的方法。
B.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提问着手
C.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D.学习科学就是要认真学好书本上的知识。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4、科学是无止境的,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推进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解答】A: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重要的方法。认识正确,A错误;
B: 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提问着手。认识正确,B错误;
C: 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认识正确,C错误;
D: 学习科学就是要认真学好书本上的知识。认识不正确,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是基础,D正确。
故选D
8.(2020七上·余姚期中)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描述从天圆地方到地球是个球体,而后证明地球是个椭球体,到近代人们对地球精确测量后发现地球是个“梨形体”。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 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B.科学可以改变人们的观念
C.“梨形体” 一定是人类对地球的最终认知
D.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是在不断提高的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解答】ACD、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会不断的提高,随之带动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已有知识的改变;故ACD正确;
B、科学的发现是不断进步,因此梨形体不会是人类对地球的最终认知;故B错误;
故答案为:C。
9.(2020七上·海曙月考)有一种会跳舞的玩具,只要对它不停的拍手或唱歌,它就会跳个不停,这种玩具工作时需要依靠的能量是(  )
A.太阳能 B.化学能 C.声能 D.电能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能量转化和转移的知识分析。
【解答】拍手或唱歌时,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空气将声能传递给玩具,转化为机械能,所以它会跳个不停,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0.(2020七上·海曙月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切物质都有能量 B.信息高速公路是一条公路
C.自然界由各种物质组成 D.物质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中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分子又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因此物体本身就具有内能.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有内能。在自然界中物质的任何一种形式的能量,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够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在转化中,总能量保持不变。
【解答】信息高速公路就是把信息的快速传输比喻为“高速公路”。所谓“信息高速公路”,就是一个高速度、大容量、多媒体的信息传输网络,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2020七上·余杭月考)小明同学很喜欢《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请告诉他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重要的方法
B.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C.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D.只要认真学好书本上的知识,就能领略到科学的奥妙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要从身边的问题着手、在各种自然现象中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解答】只掌握课本知识对于积累科学经验是不够的,与实际生活也要相连,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2020七上·余杭月考)下列观察“鸡蛋的沉浮实验”中的现象不正确的是(  )
A.食盐能溶解于水中
B.用玻璃棒搅拌能加速食盐溶解
C.对鸡蛋沉浮的观察必须借助工具
D.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药匙取用食盐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对溶解现象的理解分析判断。
【解答】A.食盐能溶解于水中,从而形成盐水,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用玻璃棒搅拌能加速食盐溶解,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对鸡蛋沉浮可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不必借助工具,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药匙取用食盐,不能用手直接取用,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3.(2020七上·金华月考)小明对比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2001年版和2013版的世界地图,发现:原先作为独立国家的锡金被归入印度的一个邦和原来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8米,现改为8844米。由此他产生两个问题,一是我国政府为什么要承认锡金是印度的一个邦呢?二是为什么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下降了呢?通过学习,你认为《科学》科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应该是(  )
A.第一个问题 B.第二个问题
C.两个问题都是 D.两个问题都不是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科学研究的对象;
【解答】 我国政府为什么要承认锡金是印度的一个邦呢?,是政治问题不是自然现象,不属于科学研究的对象;
为什么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下降了呢? 是自然现象,是科学探究的对象;
故答案为:B。
14.现在科技发明的一种锁不用钥匙,而是用本人的手指才能打开,这是利用了(  )
A.每个人的温度不同
B.每个人手指分泌的汗液气味不同
C.每个人手指散发的气味不同
D.每个人的指纹不同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解答】每个人手指独一无二的地方是指纹不同;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5.(2020七上·新昌月考)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   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   和规律的学科。字习科学的最基本方法是   、   和思考。
【答案】自然现象;原因;观察;实验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字习科学的最基本方法是观察、实验和思考。
故答案为:自然现象;原因;观察;实验
16.(2020七上·海曙月考)探索自然的奥秘,我们常要用到   、   等重要方法。
【答案】观察;实验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实验法的一般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8)表达与交流等。
【解答】探索自然的奥秘,我们常要用到观察、实验等重要方法。
故答案为:观察;实验
17.科学研究是从   开始的。只要留心   ,从发现周围的   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答案】疑问;观察;问题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发现。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是在整理器材时偶然发现电流使磁针发生偏转的现象,从而进行持续研究,最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因此,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熟记课本内容可回答此题。
【解答】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故答案为:疑问;观察;问题
18.动手做一个实验:在一个塑料饮料瓶内倒入少量热水,摇晃后倒出热水并立即拧紧瓶盖。过了一会儿,你看到的现象是   。请你查阅资料,并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
【答案】塑料瓶变瘪了瓶内气体;温度降低,气压变小,大气压将瓶压瘪了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气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当瓶内温度较高的气体温度降低时,气体会收缩,瓶内气压减小,大气压会将塑料瓶压瘪。
【解答】动手做一个实验:在一个塑料饮料瓶内倒入少量热水,摇晃后倒出热水并立即拧紧瓶盖。过了一会儿,你看到的现象是塑料瓶变瘪了。做出的解释是:温度降低,瓶内气体收缩,气压变小,大气压将瓶压瘪了。
故答案为:塑料瓶变瘪了;温度降低,瓶内气体收缩,气压变小,大气压将瓶压瘪了
19.在装有一只略有凹陷的乒乓球的杯中倒入热水,乒乓球的凹陷部分会   ,这是因为   。
【答案】鼓起来(复原);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将瘪进去的部分复原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物体的热胀冷缩,当气体温度升高时气体会膨胀,使里面的气压增大,而使瘪进去的物体重新复原。
【解答】 在装有一只略有凹陷的乒乓球的杯中倒入热水,乒乓球的凹陷部分会 鼓起来(复原),这是因为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将瘪进去的部分复原。
故答案为:鼓起来(复原); 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将瘪进去的部分复原
20.植物园中生长者各种各样的植物。春天来了,三角枫.柳树长出了绿叶;夏季各种树木都生长得十分茂盛;随着秋季的降临,有的树木叶子开始变黄,三角枫的叶子却逐渐变红,而松柏却四季常青植物园显得绚丽多彩。观察自然界中的这些平常现象,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两个你感兴趣的问题:
问题1:    。
问题2:   。
【答案】为什么植物夏季比冬季茂盛 ;三枫的叶子为什么秋天会变红 (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来源于生活,学习科学是对生活现象的解释,通过掌握原理再用于生活。科学的问题要与生活中的现象有联系,要可进行探究的问题。
【解答】由题中信息“ 春天来了,三角枫.柳树长出了绿叶;夏季各种树木都生长得十分茂盛;随着秋季的降临,有的树木叶子开始变黄,三角枫的叶子却逐渐变红,而松柏却四季常青植物园显得绚丽多彩 ”,可提出的科学问题是很多的,可通过比较夏季与冬季植物的生长情况提出: 为什么植物夏季比冬季茂盛 可通过观察枫树叶子在不同季节颜色的变化提出问题: 三角枫的叶子为什么秋天会变红?
故答案为:为什么植物夏季比冬季茂盛 ; 三枫的叶子为什么秋天会变红
21.科学技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请说说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至少写两点)。   
【答案】利用互联网学习、通信、导航、购物、听音乐、玩游戏等(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已经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吃、穿、住、行、学习、工作,只要想的到的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
【解答】由分析可知, 科学技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利用互联网学习、通信、导航、购物、听音乐、玩游戏等 。
故答案为: 利用互联网学习、通信、导航、购物、听音乐、玩游戏等
22.科学技术在改变我们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如汽车的大量使用会造成   。所以,在利用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必须尽可能地减少   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答案】大气污染;滥用科技发明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工业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引起了环境污染。汽车使我们出行方便,汽车尾气会造成大气污染。科学用得好可以造福人类,用的不好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
【解答】科学技术在改变我们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如汽车的大量使用会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在利用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必须尽可能地减少滥用科技发明。
故答案为:大气污染;滥用科技发明
23.在加工食物的过程中,适当加入一些调味品可使之色香味俱全。如食盐、醋就是生活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请你再说出两种食品添加剂的名称:.   。说说你对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看法:    。
【答案】酱油、味精;要合理使用食品添力剂,使用时要符合食品安全的法规(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很多,在一些实品的标签上都会有详细的说明。食品添加剂可以使食品色香味俱全,滥用食品添加剂也可对我们人体的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对于食品添加剂应该进行检测,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确保生活的安全与健康。
【解答】在加工食物的过程中,适当加入一些调味品可使之色香味俱全。如食盐、醋就是生活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请你再说出两种食品添加剂的名称:酱油、味精; 要合理使用食品添力剂,使用时要符合食品安全的法规
24.
(1)鸡蛋的形状呈   ,内部有一个空气囊,气囊在鸡蛋   (选填“大头”或“小头”)端。
(2)将鸡蛋放入清水中,鸡蛋会   ,若在清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并搅拌使之溶解,鸡蛋会慢慢   。
【答案】(1)椭球形;大头
(2)沉下去;浮上来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实验,是指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等物质手段,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的社会实践形式。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它作为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
【解答】(1)直接观察可知,鸡蛋呈椭球形;气囊位于大头的一端;
(2)由实验可知,鸡蛋放入清水中,会沉在水底;而不断的加入食盐后,可以发现鸡蛋会慢慢浮上来;
故答案为:(1)椭球形;大头;(2)沉下去;浮上来。
25.   和   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通过   能使人们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的信息,通过   可使自然现象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再现。
【答案】观察;实验;观察;实验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实验,是指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等物质手段,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的社会实践形式。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它作为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
【解答】探索自然的两种重要方法是观察和实验;通过观察可以获得自然现象的直观信息,然后在实验室中实验来人为的实现自然现象的再现;
故答案为:观察;实验;观察;实验。
三、实验探究题
26.如图所示,先在杯子中装满水(如图甲),再盖上硬纸板(如图乙),然后用手压着硬纸板将它倒置过来,放手后(如图丙),你猜测将会发生什么现象?经过操作后,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对此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将它记录在下面横线上。
(1)你的猜想:   。
(2)亲自动手实验后,你看到的现象是:   。
(3)你的问题是:   
【答案】(1)硬纸板掉下,水流出(或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
(2)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
(3)硬纸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此探究题主要包含了大气压的知识,七年级学生未学过大气压,学生在作出猜测时会以瓶子与瓶盖的模型来思考这个探究题。
【解答】小题1:大部分学生认为瓶盖与瓶子之间有螺纹能拧紧,而纸板与杯子间没有所以会猜测:硬纸板掉下,水流出;猜测不一定与实验结果一致,也有部分学生会猜测: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两种猜测都是可以的。
小题2:通过操作实验后可以看到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
小题3:实验的现象与绝大部分学生的猜测不一致,将引起这部分学生的思考并提出”硬纸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的疑问。
故答案为:小题1:硬纸板掉下,水流出(或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小题2: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小题3:硬纸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四、解答题
27.请两手各拿一张白纸,相隔一段不大的距离竖直悬挂,然后用嘴向两纸中间吹气。
首先你猜想将会发生的现象是什么 动手做一做。实际的现象是什么
【答案】猜想:两张纸被气流吹开。
实际现象:两纸互相靠拢。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两纸之间的空气在流动,空气流速越大,气体的压强越小,外界气压大于纸间气压,故两纸互相靠拢。
【解答】两纸互相靠拢
1 / 1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1.1科学并不神秘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七上·长兴期中)科学技术在改变我们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下列实例中属于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不利影响的是(  )
A.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
B.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
C.利用超级计算机预测台风的移动路径
D.核电站废水直接排人海洋
2.(2021七上·温州期中)如图所示,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雨后彩虹
B.“嫦娥"飞天
C.大雁南飞
D.流星划破夜空
3.(2021七上·龙港月考)下列现象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蛟龙号”潜水 B.“神舟十一号”飞天
C.沙漠干旱少雨 D.夜晚闪烁的霓虹灯
4.(2020七上·江北期末)2016年4月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制定了《浙江省海洋禁渔休渔管理工作手册》,旨在促进渔业的科学发展。下列措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  )
A. 为了确保海洋环境的洁净,禁止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海洋
B.为了避免捕鱼速度大于鱼类繁殖的速度,在海洋渔场进行禁渔休渔
C.为了提高禁渔休渔效果,禁止菜场、饭店在禁渔休渔期出售保护的鱼种
D.为了保护海洋动物,全面禁止捕捞所有海鲜
5.(2020七上·普陀期中)入冬之后,温州各处的银杏树叶逐渐变黄,吸引大量游客。肖明在欣赏美景时提出了很多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入冬之后银杏叶为什么会变黄
B.入冬之后银杏为什么会落叶
C.不同地点的银杏叶变黄的时间为何不同
D.哪个季节的银杏叶更具有观赏价值
6.(2020七上·新昌期中)下列不属于科学研究的是(  )
A.苹果落在牛顿头上,发现万有引力
B.小明到杭州旅游,发现西湖十大美景
C.瓦特好奇水沸腾,发明蒸汽机
D.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
7.(2020七上·温州期中)走进科学,关注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要进入科学世界,下列说法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重要的方法。
B.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提问着手
C.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D.学习科学就是要认真学好书本上的知识。
8.(2020七上·余姚期中)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描述从天圆地方到地球是个球体,而后证明地球是个椭球体,到近代人们对地球精确测量后发现地球是个“梨形体”。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 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B.科学可以改变人们的观念
C.“梨形体” 一定是人类对地球的最终认知
D.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是在不断提高的
9.(2020七上·海曙月考)有一种会跳舞的玩具,只要对它不停的拍手或唱歌,它就会跳个不停,这种玩具工作时需要依靠的能量是(  )
A.太阳能 B.化学能 C.声能 D.电能
10.(2020七上·海曙月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切物质都有能量 B.信息高速公路是一条公路
C.自然界由各种物质组成 D.物质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中
11.(2020七上·余杭月考)小明同学很喜欢《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请告诉他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重要的方法
B.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C.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D.只要认真学好书本上的知识,就能领略到科学的奥妙
12.(2020七上·余杭月考)下列观察“鸡蛋的沉浮实验”中的现象不正确的是(  )
A.食盐能溶解于水中
B.用玻璃棒搅拌能加速食盐溶解
C.对鸡蛋沉浮的观察必须借助工具
D.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药匙取用食盐
13.(2020七上·金华月考)小明对比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2001年版和2013版的世界地图,发现:原先作为独立国家的锡金被归入印度的一个邦和原来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8米,现改为8844米。由此他产生两个问题,一是我国政府为什么要承认锡金是印度的一个邦呢?二是为什么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下降了呢?通过学习,你认为《科学》科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应该是(  )
A.第一个问题 B.第二个问题
C.两个问题都是 D.两个问题都不是
14.现在科技发明的一种锁不用钥匙,而是用本人的手指才能打开,这是利用了(  )
A.每个人的温度不同
B.每个人手指分泌的汗液气味不同
C.每个人手指散发的气味不同
D.每个人的指纹不同
二、填空题
15.(2020七上·新昌月考)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   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   和规律的学科。字习科学的最基本方法是   、   和思考。
16.(2020七上·海曙月考)探索自然的奥秘,我们常要用到   、   等重要方法。
17.科学研究是从   开始的。只要留心   ,从发现周围的   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18.动手做一个实验:在一个塑料饮料瓶内倒入少量热水,摇晃后倒出热水并立即拧紧瓶盖。过了一会儿,你看到的现象是   。请你查阅资料,并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
19.在装有一只略有凹陷的乒乓球的杯中倒入热水,乒乓球的凹陷部分会   ,这是因为   。
20.植物园中生长者各种各样的植物。春天来了,三角枫.柳树长出了绿叶;夏季各种树木都生长得十分茂盛;随着秋季的降临,有的树木叶子开始变黄,三角枫的叶子却逐渐变红,而松柏却四季常青植物园显得绚丽多彩。观察自然界中的这些平常现象,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两个你感兴趣的问题:
问题1:    。
问题2:   。
21.科学技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请说说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至少写两点)。   
22.科学技术在改变我们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如汽车的大量使用会造成   。所以,在利用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必须尽可能地减少   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23.在加工食物的过程中,适当加入一些调味品可使之色香味俱全。如食盐、醋就是生活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请你再说出两种食品添加剂的名称:.   。说说你对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看法:    。
24.
(1)鸡蛋的形状呈   ,内部有一个空气囊,气囊在鸡蛋   (选填“大头”或“小头”)端。
(2)将鸡蛋放入清水中,鸡蛋会   ,若在清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并搅拌使之溶解,鸡蛋会慢慢   。
25.   和   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通过   能使人们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的信息,通过   可使自然现象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再现。
三、实验探究题
26.如图所示,先在杯子中装满水(如图甲),再盖上硬纸板(如图乙),然后用手压着硬纸板将它倒置过来,放手后(如图丙),你猜测将会发生什么现象?经过操作后,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对此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将它记录在下面横线上。
(1)你的猜想:   。
(2)亲自动手实验后,你看到的现象是:   。
(3)你的问题是:   
四、解答题
27.请两手各拿一张白纸,相隔一段不大的距离竖直悬挂,然后用嘴向两纸中间吹气。
首先你猜想将会发生的现象是什么 动手做一做。实际的现象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
【解答】A.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有利影响。
B.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有利影响。
C.利用超级计算机预测台风的移动路径,有利影响。
D.核电站废水直接排人海洋,污染环境,不利影响。
故选D。
2.【答案】B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自然现象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影响。如月有阴晴圆缺,四季变化,气候的冷暖,刮风下雨,白天黑夜等。
【解答】A.雨后彩虹,不受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是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属自然现象,A错误;
B.“嫦娥"飞天,是指运载火箭升空是人的创造,不属于自然现象,B正确;
C.大雁南飞,是鸟类的迁徙,不受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属自然现象,D错误。
D.流星划破夜空,是大自然运作规律自发现成的属自然现象,C错误;
故选B。
3.【答案】C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自然现象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影响。
【解答】ABD、蛟龙号潜水、神舟十一号飞天、夜晚闪烁的霓虹灯都是人为制造物体产生的现象;故ABD错误;
C、沙漠干旱少雨是自然形成的沙漠性气候,属于自然现象;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4.【答案】D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构造人类美好的家园。
【解答】若将垃圾倒入海洋,垃圾中的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的生物体内,通过食物链最终危害人类自身,保护鱼类不可滥捕滥杀,禁止捕捞所有海鲜不可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答案】D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从了解自然现象这些方面提出的问题属于科学问题。
【解答】A:入冬之后银杏叶为什么会变黄。研究植物叶的变化,属于科学问题,A错误;
B:入冬之后银杏为什么会落叶。研究自然现象,属于科学问题,B错误;
C:不同地点的银杏叶变黄的时间为何不同。属于科学问题,C错误;
D:哪个季节的银杏叶更具有观赏价值。观赏价值没有一定的规律,不属于科学问题,D正确。
故选D
6.【答案】B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研究,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
【解答】A:苹果落在牛顿头上,发现万有引力。是牛顿发现的自然规律,属于科学研究,A错误;
B:小明到杭州旅游,发现西湖十大美景。不属于科学规律,不是科学研究,B正确;
C:瓦特好奇水沸腾,发明蒸汽机。是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属于科学研究,C错误;
D: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是对自然的探索了解,是科学研究,D错误。
故选B
7.【答案】D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4、科学是无止境的,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推进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解答】A: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重要的方法。认识正确,A错误;
B: 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提问着手。认识正确,B错误;
C: 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认识正确,C错误;
D: 学习科学就是要认真学好书本上的知识。认识不正确,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是基础,D正确。
故选D
8.【答案】C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解答】ACD、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会不断的提高,随之带动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已有知识的改变;故ACD正确;
B、科学的发现是不断进步,因此梨形体不会是人类对地球的最终认知;故B错误;
故答案为:C。
9.【答案】C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能量转化和转移的知识分析。
【解答】拍手或唱歌时,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空气将声能传递给玩具,转化为机械能,所以它会跳个不停,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0.【答案】B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分子又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因此物体本身就具有内能.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有内能。在自然界中物质的任何一种形式的能量,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够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在转化中,总能量保持不变。
【解答】信息高速公路就是把信息的快速传输比喻为“高速公路”。所谓“信息高速公路”,就是一个高速度、大容量、多媒体的信息传输网络,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答案】D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要从身边的问题着手、在各种自然现象中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解答】只掌握课本知识对于积累科学经验是不够的,与实际生活也要相连,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答案】C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对溶解现象的理解分析判断。
【解答】A.食盐能溶解于水中,从而形成盐水,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用玻璃棒搅拌能加速食盐溶解,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对鸡蛋沉浮可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不必借助工具,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药匙取用食盐,不能用手直接取用,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3.【答案】B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科学研究的对象;
【解答】 我国政府为什么要承认锡金是印度的一个邦呢?,是政治问题不是自然现象,不属于科学研究的对象;
为什么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下降了呢? 是自然现象,是科学探究的对象;
故答案为:B。
14.【答案】D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解答】每个人手指独一无二的地方是指纹不同;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答案】自然现象;原因;观察;实验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字习科学的最基本方法是观察、实验和思考。
故答案为:自然现象;原因;观察;实验
16.【答案】观察;实验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实验法的一般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8)表达与交流等。
【解答】探索自然的奥秘,我们常要用到观察、实验等重要方法。
故答案为:观察;实验
17.【答案】疑问;观察;问题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发现。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是在整理器材时偶然发现电流使磁针发生偏转的现象,从而进行持续研究,最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因此,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熟记课本内容可回答此题。
【解答】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故答案为:疑问;观察;问题
18.【答案】塑料瓶变瘪了瓶内气体;温度降低,气压变小,大气压将瓶压瘪了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气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当瓶内温度较高的气体温度降低时,气体会收缩,瓶内气压减小,大气压会将塑料瓶压瘪。
【解答】动手做一个实验:在一个塑料饮料瓶内倒入少量热水,摇晃后倒出热水并立即拧紧瓶盖。过了一会儿,你看到的现象是塑料瓶变瘪了。做出的解释是:温度降低,瓶内气体收缩,气压变小,大气压将瓶压瘪了。
故答案为:塑料瓶变瘪了;温度降低,瓶内气体收缩,气压变小,大气压将瓶压瘪了
19.【答案】鼓起来(复原);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将瘪进去的部分复原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物体的热胀冷缩,当气体温度升高时气体会膨胀,使里面的气压增大,而使瘪进去的物体重新复原。
【解答】 在装有一只略有凹陷的乒乓球的杯中倒入热水,乒乓球的凹陷部分会 鼓起来(复原),这是因为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将瘪进去的部分复原。
故答案为:鼓起来(复原); 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将瘪进去的部分复原
20.【答案】为什么植物夏季比冬季茂盛 ;三枫的叶子为什么秋天会变红 (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来源于生活,学习科学是对生活现象的解释,通过掌握原理再用于生活。科学的问题要与生活中的现象有联系,要可进行探究的问题。
【解答】由题中信息“ 春天来了,三角枫.柳树长出了绿叶;夏季各种树木都生长得十分茂盛;随着秋季的降临,有的树木叶子开始变黄,三角枫的叶子却逐渐变红,而松柏却四季常青植物园显得绚丽多彩 ”,可提出的科学问题是很多的,可通过比较夏季与冬季植物的生长情况提出: 为什么植物夏季比冬季茂盛 可通过观察枫树叶子在不同季节颜色的变化提出问题: 三角枫的叶子为什么秋天会变红?
故答案为:为什么植物夏季比冬季茂盛 ; 三枫的叶子为什么秋天会变红
21.【答案】利用互联网学习、通信、导航、购物、听音乐、玩游戏等(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已经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吃、穿、住、行、学习、工作,只要想的到的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
【解答】由分析可知, 科学技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利用互联网学习、通信、导航、购物、听音乐、玩游戏等 。
故答案为: 利用互联网学习、通信、导航、购物、听音乐、玩游戏等
22.【答案】大气污染;滥用科技发明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工业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引起了环境污染。汽车使我们出行方便,汽车尾气会造成大气污染。科学用得好可以造福人类,用的不好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
【解答】科学技术在改变我们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如汽车的大量使用会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在利用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必须尽可能地减少滥用科技发明。
故答案为:大气污染;滥用科技发明
23.【答案】酱油、味精;要合理使用食品添力剂,使用时要符合食品安全的法规(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很多,在一些实品的标签上都会有详细的说明。食品添加剂可以使食品色香味俱全,滥用食品添加剂也可对我们人体的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对于食品添加剂应该进行检测,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确保生活的安全与健康。
【解答】在加工食物的过程中,适当加入一些调味品可使之色香味俱全。如食盐、醋就是生活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请你再说出两种食品添加剂的名称:酱油、味精; 要合理使用食品添力剂,使用时要符合食品安全的法规
24.【答案】(1)椭球形;大头
(2)沉下去;浮上来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实验,是指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等物质手段,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的社会实践形式。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它作为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
【解答】(1)直接观察可知,鸡蛋呈椭球形;气囊位于大头的一端;
(2)由实验可知,鸡蛋放入清水中,会沉在水底;而不断的加入食盐后,可以发现鸡蛋会慢慢浮上来;
故答案为:(1)椭球形;大头;(2)沉下去;浮上来。
25.【答案】观察;实验;观察;实验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实验,是指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等物质手段,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的社会实践形式。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它作为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
【解答】探索自然的两种重要方法是观察和实验;通过观察可以获得自然现象的直观信息,然后在实验室中实验来人为的实现自然现象的再现;
故答案为:观察;实验;观察;实验。
26.【答案】(1)硬纸板掉下,水流出(或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
(2)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
(3)硬纸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此探究题主要包含了大气压的知识,七年级学生未学过大气压,学生在作出猜测时会以瓶子与瓶盖的模型来思考这个探究题。
【解答】小题1:大部分学生认为瓶盖与瓶子之间有螺纹能拧紧,而纸板与杯子间没有所以会猜测:硬纸板掉下,水流出;猜测不一定与实验结果一致,也有部分学生会猜测: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两种猜测都是可以的。
小题2:通过操作实验后可以看到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
小题3:实验的现象与绝大部分学生的猜测不一致,将引起这部分学生的思考并提出”硬纸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的疑问。
故答案为:小题1:硬纸板掉下,水流出(或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小题2: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小题3:硬纸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27.【答案】猜想:两张纸被气流吹开。
实际现象:两纸互相靠拢。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两纸之间的空气在流动,空气流速越大,气体的压强越小,外界气压大于纸间气压,故两纸互相靠拢。
【解答】两纸互相靠拢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