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生号 座号
?? ??????????????????????????????????????????
牛哥的小弟原创,2 1 世£纪\教だ育$网*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牛哥的小弟原创,2 1 世£纪\教だ育$网*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牛哥的小弟原创,2 1 世£纪\教だ育$网*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2012-2013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地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学校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共51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规模小,且波动较大”这一特征发生在人口增长历程的
A.原始低增长阶段 B.高增长阶段
C.增长减缓阶段 D.现代低增长阶段
2. 下图为四个国家的轮廓图(比例尺不同),请判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低-低-低”型的是
预计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读表1,完成3~4题。
表1:世界各大洲2010年和2050年人口数量表(单位:亿人)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拉丁美洲
大洋洲
2010年
38.7
7.25
8.69
3.29
5.51
0.33
2050年
52.17
6.53
19.37
4.38
7.83
0.48
3.表中所示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A.亚洲 B.非洲 C.拉丁美洲 D.大洋洲
4.下列问题,由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是
A.教育压力增大 B.社会需求不旺,影响经济增长
C.就业压力增大 D.造成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
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图1),完成5~6题。
5.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近年来,造成中东叙利亚和非洲利比亚等国家大量难民潮的原因是
A.① B.②
C.④ D.⑤
图2中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读图2回答7~8题。
7.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已开发地区向未开发地区
C.人口主要由甲、丙迁往乙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8.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A.经济收入 B.军事
C.工程建设 D.新区开发
读“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图3),回答9~10题。
9.A表示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则A代表的是
A.科技水平 B.资源基础
C.受教育水平 D.消费水平
10.E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则E代表的因素是
A.经济发达程度 B.对外开放程度
C.资源丰富程度 D.人均消费水平
图4四条折线示意中国、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4完成11~12题。
11.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2.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C.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13. 图5中住宅区的范围应该在
A.E─G
B.E─H
C.F─H
D.F─I
读某种农事安排示意图(图6),回答14~15题。
14.该种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①雨热同期②生产规模大③机械化水平高④人口稠密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15.下列地区中可安排该农事活动的是
①东北平原 ②河套平原 ③鄱阳湖平原 ④成都平原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 7),回答16~17题。
16.该地所在农业生产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混合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17.限制该地农业生产基地发展的重大生态问题是
A.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
B.干旱缺水和低洼易涝
C.水土流失和土壤酸化
D.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
图8为我国某自然村四种农产品产值百分比的扇面示意图。读图8回答18~19题。
18.该自然村可能位于
A.杭州市附近 B.长春市附近
C.昆明市附近 D.成都市附近
19.影响该村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
A.科技 B.市场 C.劳动力 D.气候
读下面某工业地域生产示意图(图9),回答20~22题。
20.下列工业区位因素中,在图9中没有直接体现出的是
A.动力因素
B.交通因素
C.市场因素
D.技术因素
21.导致众多工业部门在该工业地域集聚的主要原因是
A.各企业之间存在生产联系 B.企业经营者的个人因素
C.当地政府的行政规划 D.区域内雄厚的科技力量
22.该地域工业生产联系的突出优点是
A.增加产品产量,提高产品质量
B.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降耗减排
C.减少劳动力数量,降低劳动成本
D.减轻运输压力,节约运输费用
23.如图10所示,我国东部季风区内某地拟在郊区县征地建一以化学工业为主要部门的工业区,若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应在何县征地较为合适
A.甲县 B.乙县
C.丙县 D.丁县
24.下图是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短表示影响程度大小。下列情况与甲、乙、丙、丁四图相符的是
A.甘蔗制糖、制鞋、微电子、啤酒
B.甘蔗制糖、微电子、制鞋、啤酒
C.甘蔗制糖、制鞋、啤酒、微电子
D.甘蔗制糖、啤酒、微电子、制鞋
读“工业部门产品成本比例”示意图(图11),完成25~27题。
25.在我国,发展甲类工业最具优势的地区是
A.闽南三角地带
B.长江三角洲
C.山东半岛
D.辽东半岛
26.下列工厂布局与乙类工业的区位要求相符的是
A.在广州建棉纺厂
B.在上海建钢铁厂
C.在南京建石化工厂
D.在舟山建水产品加工厂
27.20世纪下半叶,丙类产业在东亚转移的先后顺序是
A.日本→中国沿海→韩国→中国内地 B.中国内地→中国沿海→韩国→日本
C.日本→韩国→中国沿海→中国内地 D.韩国→日本→中国沿海→中国内地
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中,交通问题一直困扰着城市的发展。近20年来,许多大城市建设了高架路、地铁、轻轨、磁悬浮列车等新的交通设施,缓解了交通拥挤的状况。据此回答28~29题。
28.有些城市高架公路的一些路段两侧架设了近2米高的屏障,其目的是
A.防止车辆冲出公路 B.隔音、减轻噪声污染
C.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D.美化城市环境
29.为减轻城市交通压力,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①错开休息日和上下班时间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③大力鼓励私人买车,解决乘车难问题④发展高层建设,腾出地块拓宽马路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30.图12所示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内河航运和公路运输的发展 B.工业生产和金融贸易的发展
C.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D.城市管理方式和环保的要求
读某聚落分布示意图(图13),完成31~32题。
31.图中四地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2.促使该商业中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崎岖,交通运输方式单一
B.人口稀少,资源丰富
C.交通便捷,人口众多
D.交通干线,过往车辆多
下面四幅城市形态图是在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下形成的。请据图回答33~34题。
33.图中所示形成最早的城市形态是
A.① B.③ C.② D.④
34.有关上述四幅图所处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火车—电车时期 B.③是汽车时期
C.②是高速公路时期 D.④是步行—马车时期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9分)
35. (13分)读下列图表回答:
(1)图14、图15和表2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和 。(3分)
(2)由表2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 。(1分)
(3)解释图15人口集中分布在0—200米的原因是
,但在非洲和南美洲的赤道附近平原地区,却是人口稀少,其主要原因是该类区域 ,而赤道附近1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却是人口稠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5分)
(4)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人文因素主要有 。(4分)
A.经济状况 B.交通条件 C.历史文化 D.政策法规
36. (13分)图16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16,回答下列问题。?
(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目前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属于________________。在M、P、Q中,_______处是高级住宅区。该处发展成高级住宅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________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2分)
37. (13分)读“影响农业的主要因素图”(图17),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是: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_____E_________。(5分)
(2)如对A、B因素利用不当,容易产生哪些生态环境问题?(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D、E因素中,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_________。(1分)
(4)分析回答形成下列各地农业类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__________________;东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一年一熟,华北
平原大都是二年三熟:_______________;我国南方红壤地区种植茶树:_______________;
新疆地区的绿洲农业______________。(4分)
38. (10分)在图18中,①是电子工业区,周围有众多的高等院校,②是石油化工区。读图18,完成下列各题。
(1)电子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许多与石油化工企业有生产联系的厂家纷纷集聚在石油化工区,其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若在图中③处布局钢铁厂,是否合理?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若在图中④处建自来水厂,是否合理?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为了保护城市环境,处于石油化工区与主城区间的P带宜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牛哥的小弟原创,2 1 世£纪\教だ育$网*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牛哥的小弟原创,2 1 世£纪\教だ育$网*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牛哥的小弟原创,2 1 世£纪\教だ育$网*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