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同步精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8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同步精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7 11:31:3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8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选择题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谴责(qiǎn) 制栽 双重旗号(zhòng) 独一无二
B.绸缎(chóu) 剪影 干干净净(gān) 丰功伟绩
C.琉璃(líu) 劫掠 荡然无存(dàng) 眼花瞭乱
D.惊骇(gāi) 赃物 富丽堂皇(táng) 不可名壮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栽——裁,重chóng;
C.琉liú,瞭——缭;
D.骇hài,壮——状;
故选B。
2.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恍惚 荒谬 地窑 不可名状
B.脏物 琉璃 晨曦 荡然无存
C.匍匐 鞠躬 拂晓 丰功伟迹
D.制裁 赔偿 恳切 永垂不朽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D项正确。ABC三项修改为:A项,地窖;B项,赃物;C项,丰功伟绩。
3.下面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呵护(hē) 杀戮(lù) 纳粹(cuì) 颤巍巍(chàn)
B.瞥见(piē) 给予(gěi) 珐琅(fà) 赤裸裸(luǒ)
C.闪烁(shuò) 肃穆(mù) 鞠躬(jū) 眼花缭乱(liáo)
D.箱箧(qiè) 憧憬(chōng) 瓦砾(lì) 片纸只字(zhī)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ACD三项正确。B项:“给”是多音字,有gěi和jǐ两种读音, “给予”的“给”应读jǐ。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制裁(cái) 恍若(huǎng) 赃物(zāng)
B.琉璃(liúli) 瞥见(piē) 绸缎(chóu)
C.珐琅(fàláng) 给予(gěi) 劫掠(jié)
D.惊骇(hài) 箱箧(qiè) 晨曦(xī)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ABD三项正确。C项修改为: 给予(jǐ)。
5.下面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进入初三,繁冗的作业有时会让我们喘不过气来。但如果你心无旁骛、孜孜不倦地学习,沉浸于知识的海洋之中,化苦为乐,以气冲斗牛之势“披荆斩棘”,那么你一定能够乘长风,破巨浪,迎来美好绚烂的明天。
A.rǒng wù dǒu jí
B.chén máo dòu jì
C.chén máo dǒu cì
D.rǒng wù dòu cí
【答案】A
【解析】
【详解】
繁冗:[fán rǒng];心无旁骛:[xīn wú páng wù];气冲斗牛:[qì chōng dǒu niú];披荆斩棘:[pī jīng zhǎn jí]。结合选项分析,选A。
6.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肃穆 荒谬 地窑 赤裸裸
B.脏物 健忘 晨曦 荡然无存
C.匍匐 制裁 拂晓 丰功伟迹
D.瓦砾 惊骇 恳切 眼花缭乱
【答案】D
【解析】
【详解】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A地窖。B赃物。C丰功伟绩。
7.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雨果曾撰文谴责英法联军劫掠并火烧圆明园。
B.他的行为赢得了人们的崇高敬意,不仅在人格精神上,更在文学上。
C.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绝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
D.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答案】C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修改病句,首先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之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A.成分残缺,可在“圆明园”后加上“的暴行”;B.语序不当,将“人格精神”和“文学”调换位置;D.否定不当,删除“不要”。故选C。
8.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座城堡富丽堂皇,建造十分奢华。
B.他的钱早就花光了,钱包里荡然无存。
C.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缅怀。
D.置身于广州花市,各种各样的鲜花让我眼花缭乱。
【答案】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及运用能力。A.“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华丽雄伟。也形容场面华丽而盛大。此处使用正确。B.“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儿没有留下。此处用来形容钱包的“空”不合语境。C.“丰功伟绩”指伟大的功绩。此处使用正确。D.“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此处使用正确。故选B。
【点睛】
考查对成语的运用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可以从词意、感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到、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9.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这本书共收录了我们文学社成员的150篇大作,是我们三年来的智慧结晶,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
B.生日那天,面对朋友们送来的礼物,王磊感动地说:“既然大家这么真诚,那我只有笑纳了。”
C.你出身贫寒,家慈好不容易把你养育成人,辛苦了一辈子,你现在应该好好孝敬她。
D.报刊记者最后解释说:“因为消息多数来自民间渠道,故难免有不实之处,还望各位海涵。”
【答案】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语言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正确使用语言,尤其要注意正确使用谦敬词语,以符合说话者的身份、场合、情景、情感等方面的要求。A.“大作”是敬辞,一般用于称别人的作品;B.“笑纳”是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C.“家慈”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母亲的谦称。故选D。
1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掠夺 珐琅 脂粉 B.耗费 绸缎 制载
C.赞誊 缀满 赃物 D.分亨 恍若 行窃
【答案】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识记及书写词语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B.“载”应写作“裁”;C.“誊”应写作“誉”;D.“亨”应写作“享”。故选A。
11.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B.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废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C.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D.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答案】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B项书写有误,“耗废”应写作“耗费”。
12.选出没有运用反语的一项(  )
A.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B.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D.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答案】D
【解析】
【详解】
考查对反语的理解。反语是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彩的修辞方法。A反语“赞誉”。B反语“漂亮”。C反语“丰功伟绩”。D项没有反语。
13.下列作品不属于雨果的一项是(  )
A.《九三年》 B.《巴黎圣母院》 C.《复活》 D.《悲惨世界》
【答案】C
【解析】
【详解】
C.《复活》是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后期的一部作品。
14.从感彩变化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B.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C.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D.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丰功伟绩”是伟大的功绩。这里褒义词贬用;
B.“奇迹”仍是原来的感彩,没有发生变化;
C.“战利品”作战时从敌方缴获的武器、装备等。这里是褒义词贬用;
D.“漂亮”这里是褒义词贬用;
故选B。
15.选出没有运用反语的一项( )
A.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B.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D.我希望有朝一日,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对反语的理解。反语是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彩的修辞方法。
A.反语“赞誉”,表达了雨果强烈的愤慨和藐视之情;
B.反语“漂亮”,以巴特农神庙为例子与圆明园作对比体现出了雨果对巴勒上校远征中国的行为感到不满;
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等反语,以强盗的口吻,含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把英法联军刻画成两个强盗的形象,深刻而尖锐地揭露了英法联军的无耻行径;
D.该句为陈述句,没有反语;
故选D。
16.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感彩发生了变化的是( )
A.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B.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C.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D.华盛顿大教堂响起了哀悼死难者的钟声。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学生结合语境分析词的含义。词语的感彩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ACD三项的词语感彩没有变化。B项的“赞誉”是褒义贬用,含讽刺意味。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终于攻克了难关,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
B.这句话撕碎了他虚伪的面具,他那诚实高贵的形象在大家心中荡然无存。
C.青年人都想干一番丰功伟绩的事业。然而,事业的成功需要理想的航标。给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需要意志做武器,给我们开拓前进的道路。
D.各种造型的花灯,分布在街道两侧,让人眼花缭乱。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使用恰当;
B.荡然无存:意思是完全不存在。使用恰当;
C.丰功伟绩:意思是对社会做出突出贡献,创造过巨大业绩。使用不恰当;
D.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使用恰当。
故选C。
【点睛】
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词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18.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
②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③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④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
⑤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A.①③②⑤④ B.④⑤①③② C.②④⑤③① D.③①④⑤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排列句子顺序:这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如何学会排列句子呢?我们按下列方法进行。(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3)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4)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5)按照句意之间内在逻辑排列。这段话中心意思是从想象力角度介绍圆明园,②是中心句,④⑤③①是对②的具体阐述。④⑤③①的顺序要抓住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如“这”指代的内容,两个“幻想”“典范”的关系。故选C。
19.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反语手法的一项是( )
A.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B.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C.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D.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更彻底,更漂亮”是反语;
B.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 是反语;
D.“全部赞誉”是反语;
故选C。
2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作者是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B.《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文章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C.“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风骚”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杰出的文人。
D.《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
风骚: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故C错误,选C。
2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一座园林。为了 圆明园,曾经 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 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A.创造 消费 创建 B.创建 消费 创造
C.创建 耗费 创造 D.创造 耗费 创建
【答案】C
【解析】
【详解】
考查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解答此类题型需了解词句的本意,再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创建:指新建立,创造:首次建立或做出;前者主要指创立一种形体、制度或者体系,后者主要指率先制作一个物体或物品,前者比后者的对象无论在范围或深度上都具有比较广义、普遍的意义。消费:指为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为消耗物质资料,消耗:指逐渐减少,“人的劳动”指人的精力体力,应该是逐渐减少;故选C。
22.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
A.人情练达、开卷有益、天衣无缝、丰功伟绩四个短语结构不相同。
B.“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这个句子的宾语部分是“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
C.”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这个句子是转折复句。
D.“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这句话的主干是“日光强烈”。
【答案】D
【解析】
【详解】
D.有误。“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这句话的主干是“照射强烈”。故选D。
2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熙中依稀可见.
B.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C.将受到历史制栽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D.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煌的破烂拿来展出。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晨熙”改为“晨曦”;
C.“制栽”改为“制裁”;
D.“富丽堂煌”改为“富丽堂皇”;
故选B。
2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 。 。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 ,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①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
②这座打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
③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④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⑤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⑥是要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
A.②④⑤①⑥③ B.①③⑤⑥②④
C.②⑤⑥③④① D.③⑤②①④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排序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读熟文本,养成熟练地语感。做此题就很容易了。也可以结合文段的中心意思分析。中心意思是“圆明园的建造过程和价值所在。”排序过程:“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②“这座”照应上文“圆明园”,然后是修建的原因④,然后写出原因“⑤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用事实证明属于人类“①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连接⑥是要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③“依稀可见”连接“亚洲文明的剪影。”。排序为:②④⑤①⑥③。选A。
2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反语的一项是 ( )
A.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B.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C.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D.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反语修辞的理解和把握。反语是一种修辞格。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这种手法叫做反语。然后结合四个选项分别分析即可。A项,“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运用反语;B没有运用反语;C项,“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运用反语;D项,“全部赞誉”运用反语。
26.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B.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
C.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
D.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的把握。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A项,采用比喻修辞。B项,没有采用修辞方法;C项,采用了排比修辞。D项运用了比喻、设问。
27.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B.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手忙脚乱的洞府。
C.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D.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含义的理解。A项,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使用恰当。B项,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而没有条理,也形容惊慌失措。使用不恰当;C项,富丽堂皇:是形容建筑物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使用恰当;D项,不可名状:解释为无法用言辞形容。使用恰当。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28.下列各项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慢游。
B.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C.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
D.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答案】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字形的识记。A.慢游-漫游;B.弯-湾;C.旁鹜-旁骛;D正确。据此,答案为D。
29.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B.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手忙脚乱的洞府。
C.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D.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答案】B
【解析】
【详解】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彩等。B项的成语使用有误,“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而没有条理,与此处的语境不符。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30.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引用、比喻)
B.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反语)
C.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气力最大?回答纷纭得很,有的说象,有的说狮子,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排比)
D.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对偶)
【答案】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C项中,主要的修辞手法是设问,自问自答。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你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你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你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在你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你很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②既然你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
③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A】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B】请你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因,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④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选自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31.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
32.仔细揣摩下面几句话中的加点词语,综合概括它们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①有一个世界奇迹。
②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③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④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
33.仔细揣摩选文中【A】【B】两处句子,请任选一处作赏析。
答:我选择( )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
34.请结合下面材料,联系选文内容,说说雨果是一位怎样的人?
【材料一】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生于军官家庭。早期诗作《短歌集》将中世纪理想化、歌颂波旁王朝复辟。后受进步思想启发,逐步摆脱保皇党观点。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路易·波拿巴政变后,被迫离开法国。1861-1869年完成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1870年回国,1874年完成长篇小说《九三年》,描写法国革命高潮一年的动人场景。其他作品有诗作《历史传说集》,歌颂历史上人民反对统治者的斗争。还写有政论和演说稿等。
【材料二】
①宁愿贫贱卑微,穷困潦倒,蒙羞含垢,死在绞刑架下,让野狗啃尸,也不愿卑鄙下流……
②一个叛徒或诡计多端的骗子,如果犯下滔天罪行,则任何人——不论地位高低——都有权当面判决他!
(选自雨果《吕意 布拉斯》)
③在上帝创造的万物中,放出最大光明的是人心,不幸的是,制造最深黑暗的也是人心。
(选自雨果《悲惨世界》)
35.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中“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中“赞誉”一词是文章的关键词,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
B.选文是一篇书信式议论文,雨果借给巴特勒上尉回信的机会表明自己的观点:圆明园是一个世界奇迹。
C.选文中雨果对巴特勒上附用了很多敬语,如“多谢”“请”等,这是真正出于对巴特勒上尉的尊重。
D.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有直接描写,也有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此外,写伏尔泰谈圆明园是引用论证。
【答案】31.圆明园是一个世界奇迹。(或赞美圆明园不朽的艺术价值)
32.这些词都从不同角度肯定了圆明园极高的艺术价值,以及她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崇高地位;这些词语用得准确,精当,都是在反复凝练的基础上形成的。
33. 示例:[A]句, 圆明园与巴特农神庙都是人类文明的杰出代表,又都是在法国强盗劫掠下遭受了灭顶之灾,作者将二者对比来写,更加突出英法联军的强盗嘴脸。[B]这段话采用了排比句式,既增强了文章的韵律美、节奏感,又把圆明园描绘的如诗如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圆明园的赞美,同时也暗含对英法联军的无知与野蛮的憎恨与鞭达。
34.雨果是一位具有同情心的人,他对英法联军对中国人民所造成的伤害深表同情;雨果是一位对世界文明艺术成就极其珍视的人,从他对圆明园的细致描写与赞美中,从他对法国人两度破坏世界文明艺术成就的憎恨中可以看出;雨果是一位嫉恶如仇的人,从他对英法联军的辛辣的讽刺与憎恨中可以看出。
35.A
【解析】
31.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从结构布局可以看出,文章的第③段是主体部分。结合其中的“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可概括出主要内容:圆明园是一个世界奇迹。
32.
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①奇迹:极难做到的、不同寻常的事情。句中用于形容圆明园的不同寻常的艺术价值和地位。
②如同:好像。句中指圆明园的艺术地位之高。
③几乎:表示十分接近;差不多。句中用于形容造就圆明园的民族想象力之高。
④如果幻想能有一个的话。 典范:可以作为榜样而起示范作用的人或事物。句中形容圆明园能起示范作用,是东方艺术的代表。
据此可分析出,这些词用得准确,精当,从不同角度表明了圆明园极高的艺术价值,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崇高地位。
33.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首先选定句子,然后加以赏析。
A句:“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二者的艺术地位之高,表明作者对这两个人类文明的杰出代表的赞誉;但它们都是在法国强盗劫掠下遭受了灭顶之灾,更加突出英法联军的强盗嘴脸。
B句:“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句中重复使用相同句式,构成排比,既增强了文章的韵律美、节奏感,又表达出对圆明园艺术的赞美,同时也暗含对英法联军的无知与野蛮的憎恨与鞭达。
34.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文章第③段的“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可以看出,雨果是一位真正懂得世界文明艺术成就的人,他赞美它们,更珍视它们;
结合④段“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材料一中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及材料二的③“在上帝创造的万物中,放出最大光明的是人心,不幸的是,制造最深黑暗的也是人心”可以看出,雨果是一个充满同情心的人:他对破坏世界文明成果的人深恶痛绝,他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对英法联军对中国人民所造成的伤害深表同情,对政府罪恶统治下的人民深表同情;
结合材料二中的①“宁愿贫贱卑微,穷困潦倒,蒙羞含垢,死在绞刑架下,让野狗啃尸,也不愿卑鄙下流……”和②“一个叛徒或诡计多端的骗子,如果犯下滔天罪行,则任何人——不论地位高低——都有权当面判决他!”可以看出,雨果是一个面对罪恶绝不容忍的人,所以他才主动写下了控诉英法联军罪恶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35.
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B.作者意在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是作者的观点,而不是“圆明园是一个世界奇迹”;
C.选文中“多谢”“请”等,这是反语,是雨果对巴特勒的讽刺,而不是“真正出于对巴特勒上尉的尊重”;
D.结合第③段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可以看出,写伏尔泰谈圆明园是举例论证,而不是“引用论证”;
故选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②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
③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④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⑤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额尔金父子是著名的英国殖民主义者。小额尔金曾任英国驻加拿大总督,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之一。老额尔金曾任外交官员,参加毁坏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的行动,并掠走该神庙的精美大理石赠像。)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⑥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⑦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⑧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⑨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节选自《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36.通读全文,说说作者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37.作者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奇迹?
38.说说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36.圆明园不朽的艺术价值堪称世界奇迹。英法联军是强盗。
37.是幻想的典范;创建圆明园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圆明园知名度高,与金字塔、斗兽场、圣母院并提。
38.内容上,由赞美圆明园过渡到下文谴责、抨击英法联军;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的独句段,承上启下。
【解析】
【分析】
36.
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针对题干要求“作者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主要看法”寻找相关语句作答。如结合第③段“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和第⑤段“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可知,作者认为圆明园不朽的艺术价值堪称世界奇迹,英法联军是强盗。
37.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第③段“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可知,圆明园是幻想的典范;结合“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可知,创建圆明园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结合“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理解,圆明园知名度高,与金字塔、斗兽场、圣母院并提。
38.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第④段“这个奇迹”指的是上文中的“世界奇迹——圆明园”,“奇迹已经消失”是因为第⑤段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由此分析,第④段内容上由盛赞圆明园过渡到谴责、抨击英法联军的恶劣行径;结构上,承上启下,是过渡段。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节选)
①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篮。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②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③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④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⑤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⑥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39.下列不属于“材料”的一项是( )
A.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B.法兰西帝国把圆明园的藏品拿出来展出,
C.那儿不仅仅有艺术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D.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40.第⑤段中,作者对“英法联军”的称呼是“________” ,其行为是“___________”,作者的情感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1)概括节选第①段内容。
(2)作者借节选第①段内容要表达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节选的第③段、第④段依次表达了作者的看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43.联系语境,简析加点部分的含义。
【答案】39.D
40. 窃贼 偷窃 鄙视(抗议等)
41.(1)英法联军将堪称“世界奇迹”的圆明园洗劫一空后回到欧洲。(2)英法联军的远征是野蛮的强盗行为
42. 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应该受到制裁 英法联军应该把赃物归还给中国
43.用反语的形式,讽刺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洗劫圆明园的无耻行径,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进行控诉谴责(抨击抗议)
【解析】
39.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判断。
D.“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这是作者的观点,不属于材料;
故选D。
40.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提取能力。从第⑤段“有两名窃贼”可知,作者对“英法联军”的称呼是“窃贼”;“发生了一次偷窃”其行为是“偷窃”;由“偷窃”“窃贼”两个词语可知,作者对英法联军的行为表示鄙视。
41.
(1)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概括能力。一般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加以概括。结合“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可概括为:英法联军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后回到欧洲。
(2)结合文中语句“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可知,作者认为英法联军的远征是野蛮的强盗行为。
42.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从第③段“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可概括出作者的看法是:英法联军的行为应该受到历史的制裁;从第④段“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可概括出作者的看法:英法联军应该把赃物归还给中国。
43.
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解答此题要结合词语意思和语境,综合进行分析。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一句中,“赞誉”的意思是“称赞”,用在这里是反语的修辞,讽刺并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表达了作者对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的强烈谴责。据此分析概括作答。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先生:
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 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额尔金父子是著名的英国殖民主义者。小额尔金曾任英国驻加拿大总督,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之一。老额尔金曾任外交官员,参加毁坏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的行动,并掠走该神庙的精美大理石雕像。)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维克多·雨果
1861年11月25日于高城居
44.“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5.作者是怎样赞美圆明园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6.文章结尾有什么作用?
【答案】44.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以文明和野蛮相对照,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做出了毁灭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蛮行径。表达了作者的愤怒,辛辣地讽刺了英法联军的罪行,使中心更鲜明突出。
45.作者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恍若月宫,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说它属于全人类,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作者饱含深情,极力赞美圆明园,为后文写英法联军破坏圆明园做铺垫,更利于表现作者的愤慨之情,更能激起人们对英法联军的痛恨之情。
46.结构上,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紧密;内容上,再次指出英法联军自诩的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头彻尾的无耻的偷窃,以辛辣的讥讽点明主旨,收束全文。
【解析】
44.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的修辞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对偶、对比等。做此类试题时,先要判断是否是多种修辞混合使用,要求掌握常见修辞的定义及其标志,然后分析句子含义,一般形式是:修辞判断+如何使用该修辞+怎样表现主题。本题句子中以文明和野蛮相对照,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做出了毁灭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蛮行径。运用的是反语的修辞手法。
45.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把握文章写作技巧的能力。阅读文本,筛选题目要求的语句,并进行概括,然后从全篇的角度,理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本题,作者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恍若月宫”,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说它“属于全人类”,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样写,作者饱含深情,极力赞美圆明园,为后文写英法联军破坏圆明园做铺垫,更利于表现作者的愤慨之情,更能激起人们对英法联军的痛恨之情。
4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尾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了解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分析结束语段的特点,可从结构、内容、主旨、情感等方面来分析其作用。本题文章结尾,结构上,“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与“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相照应,文章结构更紧密;内容上,再次指出英法联军自诩的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头彻尾的无耻的偷窃,点明主旨。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8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选择题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谴责(qiǎn) 制栽 双重旗号(zhòng) 独一无二
B.绸缎(chóu) 剪影 干干净净(gān) 丰功伟绩
C.琉璃(líu) 劫掠 荡然无存(dàng) 眼花瞭乱
D.惊骇(gāi) 赃物 富丽堂皇(táng) 不可名壮
2.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恍惚 荒谬 地窑 不可名状
B.脏物 琉璃 晨曦 荡然无存
C.匍匐 鞠躬 拂晓 丰功伟迹
D.制裁 赔偿 恳切 永垂不朽
3.下面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呵护(hē) 杀戮(lù) 纳粹(cuì) 颤巍巍(chàn)
B.瞥见(piē) 给予(gěi) 珐琅(fà) 赤裸裸(luǒ)
C.闪烁(shuò) 肃穆(mù) 鞠躬(jū) 眼花缭乱(liáo)
D.箱箧(qiè) 憧憬(chōng) 瓦砾(lì) 片纸只字(zhī)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制裁(cái) 恍若(huǎng) 赃物(zāng)
B.琉璃(liúli) 瞥见(piē) 绸缎(chóu)
C.珐琅(fàláng) 给予(gěi) 劫掠(jié)
D.惊骇(hài) 箱箧(qiè) 晨曦(xī)
5.下面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进入初三,繁冗的作业有时会让我们喘不过气来。但如果你心无旁骛、孜孜不倦地学习,沉浸于知识的海洋之中,化苦为乐,以气冲斗牛之势“披荆斩棘”,那么你一定能够乘长风,破巨浪,迎来美好绚烂的明天。
A.rǒng wù dǒu jí
B.chén máo dòu jì
C.chén máo dǒu cì
D.rǒng wù dòu cí
6.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肃穆 荒谬 地窑 赤裸裸
B.脏物 健忘 晨曦 荡然无存
C.匍匐 制裁 拂晓 丰功伟迹
D.瓦砾 惊骇 恳切 眼花缭乱
7.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雨果曾撰文谴责英法联军劫掠并火烧圆明园。
B.他的行为赢得了人们的崇高敬意,不仅在人格精神上,更在文学上。
C.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绝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
D.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8.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座城堡富丽堂皇,建造十分奢华。
B.他的钱早就花光了,钱包里荡然无存。
C.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缅怀。
D.置身于广州花市,各种各样的鲜花让我眼花缭乱。
9.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这本书共收录了我们文学社成员的150篇大作,是我们三年来的智慧结晶,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
B.生日那天,面对朋友们送来的礼物,王磊感动地说:“既然大家这么真诚,那我只有笑纳了。”
C.你出身贫寒,家慈好不容易把你养育成人,辛苦了一辈子,你现在应该好好孝敬她。
D.报刊记者最后解释说:“因为消息多数来自民间渠道,故难免有不实之处,还望各位海涵。”
1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掠夺 珐琅 脂粉 B.耗费 绸缎 制载
C.赞誊 缀满 赃物 D.分亨 恍若 行窃
11.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B.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废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C.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D.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12.选出没有运用反语的一项(  )
A.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B.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D.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13.下列作品不属于雨果的一项是(  )
A.《九三年》 B.《巴黎圣母院》 C.《复活》 D.《悲惨世界》
14.从感彩变化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B.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C.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D.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
15.选出没有运用反语的一项( )
A.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B.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D.我希望有朝一日,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16.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感彩发生了变化的是( )
A.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B.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C.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D.华盛顿大教堂响起了哀悼死难者的钟声。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终于攻克了难关,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
B.这句话撕碎了他虚伪的面具,他那诚实高贵的形象在大家心中荡然无存。
C.青年人都想干一番丰功伟绩的事业。然而,事业的成功需要理想的航标。给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需要意志做武器,给我们开拓前进的道路。
D.各种造型的花灯,分布在街道两侧,让人眼花缭乱。
18.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
②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③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④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
⑤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A.①③②⑤④ B.④⑤①③② C.②④⑤③① D.③①④⑤②
19.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反语手法的一项是( )
A.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B.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C.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D.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2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作者是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B.《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文章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C.“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风骚”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杰出的文人。
D.《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一座园林。为了 圆明园,曾经 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 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A.创造 消费 创建 B.创建 消费 创造
C.创建 耗费 创造 D.创造 耗费 创建
22.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
A.人情练达、开卷有益、天衣无缝、丰功伟绩四个短语结构不相同。
B.“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这个句子的宾语部分是“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
C.”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这个句子是转折复句。
D.“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这句话的主干是“日光强烈”。
2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熙中依稀可见.
B.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C.将受到历史制栽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D.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煌的破烂拿来展出。
2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 。 。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 ,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①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
②这座打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
③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④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⑤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⑥是要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
A.②④⑤①⑥③ B.①③⑤⑥②④
C.②⑤⑥③④① D.③⑤②①④⑥
2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反语的一项是 ( )
A.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B.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C.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D.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26.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B.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
C.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
D.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27.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B.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手忙脚乱的洞府。
C.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D.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28.下列各项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慢游。
B.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C.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
D.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29.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B.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手忙脚乱的洞府。
C.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D.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30.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引用、比喻)
B.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反语)
C.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气力最大?回答纷纭得很,有的说象,有的说狮子,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排比)
D.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对偶)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你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你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你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在你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你很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②既然你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
③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A】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B】请你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因,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④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选自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31.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
32.仔细揣摩下面几句话中的加点词语,综合概括它们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①有一个世界奇迹。
②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③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④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
33.仔细揣摩选文中【A】【B】两处句子,请任选一处作赏析。
答:我选择( )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
34.请结合下面材料,联系选文内容,说说雨果是一位怎样的人?
【材料一】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生于军官家庭。早期诗作《短歌集》将中世纪理想化、歌颂波旁王朝复辟。后受进步思想启发,逐步摆脱保皇党观点。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路易·波拿巴政变后,被迫离开法国。1861-1869年完成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1870年回国,1874年完成长篇小说《九三年》,描写法国革命高潮一年的动人场景。其他作品有诗作《历史传说集》,歌颂历史上人民反对统治者的斗争。还写有政论和演说稿等。
【材料二】
①宁愿贫贱卑微,穷困潦倒,蒙羞含垢,死在绞刑架下,让野狗啃尸,也不愿卑鄙下流……
②一个叛徒或诡计多端的骗子,如果犯下滔天罪行,则任何人——不论地位高低——都有权当面判决他!
(选自雨果《吕意 布拉斯》)
③在上帝创造的万物中,放出最大光明的是人心,不幸的是,制造最深黑暗的也是人心。
(选自雨果《悲惨世界》)
35.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中“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中“赞誉”一词是文章的关键词,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
B.选文是一篇书信式议论文,雨果借给巴特勒上尉回信的机会表明自己的观点:圆明园是一个世界奇迹。
C.选文中雨果对巴特勒上附用了很多敬语,如“多谢”“请”等,这是真正出于对巴特勒上尉的尊重。
D.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有直接描写,也有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此外,写伏尔泰谈圆明园是引用论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②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
③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④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⑤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额尔金父子是著名的英国殖民主义者。小额尔金曾任英国驻加拿大总督,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之一。老额尔金曾任外交官员,参加毁坏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的行动,并掠走该神庙的精美大理石赠像。)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⑥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⑦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⑧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⑨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节选自《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36.通读全文,说说作者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37.作者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奇迹?
38.说说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节选)
①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篮。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②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③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④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⑤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⑥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39.下列不属于“材料”的一项是( )
A.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B.法兰西帝国把圆明园的藏品拿出来展出,
C.那儿不仅仅有艺术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D.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40.第⑤段中,作者对“英法联军”的称呼是“________” ,其行为是“___________”,作者的情感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1)概括节选第①段内容。
(2)作者借节选第①段内容要表达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节选的第③段、第④段依次表达了作者的看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43.联系语境,简析加点部分的含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先生:
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 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额尔金父子是著名的英国殖民主义者。小额尔金曾任英国驻加拿大总督,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之一。老额尔金曾任外交官员,参加毁坏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的行动,并掠走该神庙的精美大理石雕像。)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维克多·雨果
1861年11月25日于高城居
44.“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5.作者是怎样赞美圆明园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6.文章结尾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