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1.5科学探究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七上·婺城期末)小虹家有一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今年却开出了紫色的花,小虹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她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设是不符合的。对此,小虹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修改假设,重新实验
B.修改实验结果,使其与假设相符
C.宣告失败,停止实验
D.继续重复实验,直到与假设相符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意义应尊重实验事实,当实验结果与原来的猜想不符时,说明猜想是错的,应改变自己的猜想,重新实验进行验证。
【解答】当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不符时,应重复试验,应尊重实验结论(实验事实),猜想有可能是错误的,不能为了猜想而修改过程和实验结果。
故选A。
2.(2022七上·滨江期末)为了解滨江区降低青少年近视率以及“美好教育”近视防控措施的开展和实施效果,学校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检查视力” 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收集事实与证据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一收集事实与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解答】学校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检查视力这个过程属于探究环节中的收集事实与证据,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1七上·温州期末)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以下是小明观察校园生物时提出的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含羞草什么环境中叶片会合拢 B.校园中哪种植物最具观赏性
C.麻雀的哪些身体结构适于飞行 D.蜻蜓在下雨前为什么会低飞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问题是指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解答】选项A、C、D的问题具有研究价值,并能作出相应的假设,而B选项校园中哪种植物最具观赏性无研究价值,而只是自己的一种观点想法.
故选B。
4.(2021七上·天台期末)在智能手环中装上计步APP,只要把手环带在手上,就能显示出相应时间内运动的总步数。手环是如何计步的呢?小科认为:可能是手环中有感受水平位置变化的传感器,只要水平位置发生变化,计步器就能自动计数。小科提出这种观点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证据 D.做出解释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包括收集证据、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交流评价等。
【解答】小科认为:可能是手环中有感受水平位置变化的传感器,只要水平位置发生变化,计步器就能自动计数。提出这种观点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建立假设。
故选B。
5.(2021七上·镇海期末)面对一些突发流行性疾病,研发新药常常远水难救近火,老药新用成为更实际的操作。研究人员对多种老药进行试验,将病毒株培养在不同药物稀释液里,观察随时间推移,病毒株的存活率。横线上的 句子所描述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交流和讨论7个方面。
【解答】由题意可知“将病毒株培养在不同现有药物的稀释液里,观察随时间推移,病毒袜的存活率”描述的过程属于进行实验收集证据环节。
故选C。
6.(2021七上·普陀期末)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植等量的水稻苗和水花生、鸭舌草、狐尾草3中杂草(均为1株/米 ),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即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水稻对福寿螺生长的影响
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的种类
C.分析下图得知福寿螺对狐尾草的去除效果最差
D.该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福寿螺→水稻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实验为引入新的品种的福寿螺于不同的小区,控制福寿螺的密度,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在各个小区中对稻田的密度增长率,实验中的变量为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实验中水稻苗中高密度的福寿螺使水稻日均负向增长率小于中密度的福寿螺小于低密度的福寿螺;实验中水花生中高密度的福寿螺使水花生日均增长率小于中密度的福寿螺小于低密度的福寿螺小于对照组;实验中鸭舌草中高密度的福寿螺使鸭舌草日均增长率等于中密度的福寿螺小于低密度的福寿螺小于对照组;实验中狐尾草中高密度的福寿螺使狐尾草日均增长率等于中密度的福寿螺等于低密度的福寿螺等于对照组,最后福寿螺正常的日增长率与密度无关。
【解答】A本实验研究的问题为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对水稻苗、鸭舌草、狐尾草、水花生的生长影响,A错误;
B本实验变量为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和植物的种类;
C由于不同密度的福寿螺放入狐尾草稻田中和空白对照小组日均增长率一样,说明无明显去除效果,C正确;
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水稻→福寿螺,D错误。
故答案为:C。
7.(2021七上·普陀期末)为探究环境温度和光照时长对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小外设计并开展了实验,得到如图所示曲线图。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百合种子萌发率随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降低
B.温度相同时,一定的光照时间有利于百合种子的萌发
C.最适合百合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一定是24小时光照、20℃
D.20℃时,继续延长光照时间一定能提升百合种子的萌发率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实验为研究环境温度和光照时长对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如图可知:20℃时种子的萌发率随着光照时间增大到一定时间后不改变,整体20℃萌发率大于10℃和30℃;10℃时,种子萌发率刚开始随光照时间增大而增大幅度大,超过一定光照时,萌发率稍微会减小一些,达到一定时萌发率不变;30℃萌发率随光照时间增大而增大,光照12小时之前比10摄氏度萌发率大,之后萌发率小于10℃。
【解答】A百合种子萌发率不是随温度升高后下降,相同光照时间时,30℃的萌发率小于20℃,A错误;
B温度相同时,一定光照时间内萌发率都是随光照时间增加而增加,有利于种子的萌发,正确;
C达到一定光照强度后种子萌发率不改变,20℃时种子的萌发率大于10℃和30℃,故最适合的萌发环境为12小时,20℃,C错误;
D20℃时,当光照强度达到12小时以后,种子的萌发率不改变,故无法提升,D错误。
故答案为:B。
8.(2018七上·嘉兴期中)小科在学校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的第一个课题顺利完成,正当高兴时却发现自己家的月季花死了,什么原因呢?她想起妈妈说过前几天不小心往花盆里倒了大量的食盐水,于是小科将土壤带到实验室里与老师一起实验研究,发现土壤中含的食盐浓度过高,最后经老师的分析知道当根生长的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反而会失水枯死。对文中的划线部分你觉得应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部分 (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就是人们在研究各类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小科与老师对土壤进行实验研究,是为了得到月季花死亡的原因,所以小科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故C符合;
故答案为:C。
9.(2021七上·杭州期中)“你这瓜保熟吗?”,面对顾客的疑问,瓜摊老板习惯用手来“拍打西瓜”,然后根据发出的声音来判断西瓜是否已经成熟。就“拍打西瓜”这个环节,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事实证据 D.得出结论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环节为:提出问题→建立猜想或假设→制定探究方案→收集事实证据→得出结论→评价与交流。
【解答】题中“你这瓜保熟吗?”是在提出问题,“拍打西瓜”是在收集事实证据,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2021七上·杭州期中)一位护士在忙碌中用已甩过的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人的体温都是39.5℃
B.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D.乙、丙两人的体温都高于39.5℃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体温计中的示数只能往上涨,示数会增加,不会自行回落。
【解答】甲的体温等于39.5℃,因为甲测体温前用的是甩好的体温计,所以,结果准确。给乙和丙测量时没甩体温计,结果不一定准确,可能等于、也可能小于39.5℃。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2021七上·杭州期中)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关于太空,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太空中哪颗星星最美?
B.带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长?
C.新型材料在太空中会表现出什么性质?
D.太空回收的植物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家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知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
【解答】】A.太空中哪颗星星最美 属于审美,不属于科学问题,故A不正确;
B.带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长 ,探究生物生长规律,属于科学问题,故B正确;
C.新型材料在太空中会表现出什么性质 探究材料性质,属于科学问题,故C正确;
D.太空回收的植物是否发生改变 探究植物的变化,属于科学问题,故D正确。
故选A。
12.(2021七上·长兴期中)当有人宣称通过实验获得一项重要发现时,判断此发现是否可信的最好理由是( )
A.该领域其他专家的意见
B.作者是否为这一领域的权威
C.撰写的实验报告有无纰漏
D.他人能否重复其实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应考虑增加重复次数,反复验证实验结果。如果该实验能够重复出现,并与其结果相同,则说明这项发现是真实可信的,否则不可信;无论专家多么的权威、报告多么的详细都无济于事。
【解答】正确的结论是经得住实践检验的。为了验证科学家的发现是否科学,需要重复其实验过程:控制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多次实验,重复实验,反复探索,看能否取得相同的实验结果。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13.(2021七上·瑞安月考)某同学在校园里发现了一只潮虫。他和同学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他们记录了找到潮虫的地点与数量,如右表所示。根据探索结果,可推测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地点 潮虫只数
篮球场上 0
水槽下 26
湿花盆下 19
干草地中 3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接收图表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潮虫喜阴暗、潮湿的环境,一般栖息于朽木、腐叶、石块等下面,有时也会出现在房屋(茅草屋)、庭院内。
【解答】从表格中看出,水槽下潮虫26只,数量最多。所以,“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阴暗潮湿”。
故选B。
14.(2021七上·椒江期中)作出假设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步骤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自然现象,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就是作出假设
B.若探究方法不够科学完善,可能会作出不正确的假设
C.假设是凭已有知识或经验对问题作出的设想,故假设都是正确的
D.按探究方案进行多次实验,发现结论与假设不符,则假设可能是错误的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提出问题:在问题的思考上,进行初始化的提问,力求问题得到最原始的提问。
猜想与假设:对于一个未知事物进行理论性上的猜想,以便于接下来进行情景的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符合一定科学依据的基础上,进行猜想与假设的实施,帮助这些猜想得到证明。
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严谨的进行实验,并且在过程中记录足够的数据,来完成最终论证的可靠性。
分析与论证: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科学性的讨论,帮助证明自己的假设。
评估:对自己实验中的不足,进行一定的误差分析,判断自己的数据是不是可以严谨的验证猜想。
交流与合作:把这份实验的结果进行大众交流,让更多人来分析自己的猜想与论证。
【解答】A.观察自然现象,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知识或经验作出假设,A错误。
B.若探究方法不够科学完善,可能会作出不正确的结论,B错误。
C.作出假设是对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及其原因或规律的某种推测,假设不一定都是正确的,C错误。
D.当实验的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时,可能是假设不正确,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也可能是实验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那么就需要重新进行实验,D正确。
故选D。
15.(2021七上·龙湾期中)为了研究人的脚印长度与身高的关系,小海先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了班内同学脚的长度和身高,然后分析测量的数据并得出结论。其中“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了班内同学脚的长度和身高”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说、收集证据、获得结论、反思评价。
【解答】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了班内同学脚的长度和身高,将搜集到的测量信息记录在表格,方便探究 人的脚印长度与身高的关系,因此属于收集证据,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6.(2021七上·青田期末)小青在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误把生理盐水当做清水滴加了。在观察装片时,他发现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膜以内部分与细胞壁逐渐分离;他立刻又向装片上滴加了清水,一段时间后,他发现细胞又恢复成原来的状态。请教老师后,得知:具有活性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这种“分离”和“复原”的现象。兴趣小组为进一步研究,设计并开展了以下实验,请回答:
溶液种类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葡萄糖溶液 25%的氯化钠溶液 25%的硝酸钾溶液
制作临时装片 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观察质壁“分离”现象,记录质壁“分离”的起止时间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
60秒 65秒 25秒 57秒
观察复原现象 在载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
能 能 不能 能
(1)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现象与 的关系;
(2)通过实验可知,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最短的溶液是 ;
(3)上述实验中,有一组细胞不能复原,其原因是 ;
(4)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 。
A.四种溶液引起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的速度相同
B.四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表皮细胞发生“分离”现象
C.清水都能使已发生“分离”现象的植物细胞复原
【答案】(1)溶液种类
(2)25%的氯化钠溶液
(3)细胞已经失去活性
(4)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 具有活性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这种“分离”和“复原”的现象,实验分为四组,变量为不同种类的同浓度的溶液,实验的变量为溶液种类,25%的蔗糖溶液 ; 25%的葡萄糖溶液 ;
25%的氯化钠溶液 ; 25%的硝酸钾溶液 ;实验需要记录分离的时间,观察复原的现象,最后得出实验的结论。
【解答】(1)实验由于改变的是溶液的种类,故是与溶液的种类有关;
(2)25%的蔗糖溶液用的时间是60s,25%的葡萄糖溶液是65s,25%的氯化钠溶液是25s,25%的硝酸钾溶液是57s,故25%的氯化钠溶液时间最短;
(3)第三组实验中25%的氯化钠溶液没有办法复原,溶液的浓度达到一定时细胞完全失去活性;
(4)实验中都可以看到细胞发生分离的现象,需要的时间不同,分离的速度也不同,第三组实验细胞无法复原,故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1)溶液种类;(2)25%的氯化钠溶液;(3)细胞已经失去活性;(4)B。
17.(2021七上·江北期末)金鱼是大家熟悉的小动物,饲养金鱼时,控制好水温是很重要的。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想通过观察不同温度下金鱼的呼吸频率来探究温度对金鱼生活的影响,实施如下探究。
(1)作出假设: 会影响金鱼的呼吸频率。
(2)制定并实施计划:饲养1条金鱼,用7个同样的鱼缸,分别加入等量的不同温度的水,然后依次将该金鱼放置在不同水温的鱼缸内,10分钟后数其每分钟鳃盖张合的次数,连数3次,求平均值。
实验结果如下:
水温(℃) 5 10 15 20 25 30 35
鳃盖张合次数(次/分) 10 40 60 110 150 180 200
得出结论: 。
(3)评价实验方案:本实验设计中有一项明显的不足,请指出: 。
(4)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的同学想将金鱼带回家喂养,下图中最适合金鱼生活的环境是 。
【答案】(1)水温变化
(2)水温变化会影响金鱼的呼吸频率
(3)1条金鱼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
(4)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六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一实施计划一得出结论一表达和交流。
【解答】(1)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想通过观察不同温度下金鱼的呼吸频率来探究温度对金鱼生活的影响,则可提出的问题是:水温变化会影响金鱼的呼吸频率
(2)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水温升高,金鱼的呼吸次数会增多。
实验结论:水温变化会影响金鱼的呼吸频率。
(3)实验设计中有一项明显的不足是:1条金鱼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如实验用的金鱼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
(4)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的同学想将金鱼带回家喂养,最适合金鱼生活的环境是有光照,有植物,有河泥,故选C。
18.(2020七上·下城期中)以下是某同学开展探究活动的几个步骤,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明发现池水中有小白点在浮动,仔细看了很久。 ②他想这事什么生物呢?
③是取出一滴池水,做成破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 ④原来是草履虫。
以上叙述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 ,属于进行试验的是 。
【答案】②;③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很多,像观察、调查、实验、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等都属于科学探究常有的方法。
【解答】从题干的叙述中,可以看出,①是观察,②是提出的问题, ③ 是设计实验并实施实验,④是结论。
19.(2020七上·江北期中)小明同学所用的计算器开关打开时,没有发现有数字显示出来,不能用了,请你提出两种可能的原因:① ;② 。
针对你提出的可能原因,请你分别说明应采取的解决办法:① ;② 。
【答案】没电了;计算器坏了;换电池;送去修理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计算器是相对比较精密的仪器,需要用电池对其供电才能正常使用。所以计算器不能工作有其内部元件出现问题或对其供电的电池出现了问题。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提出可能的原因,根据提出的原因采取解决的办法。
【解答】由分析可知,提出两种可能的原因:没电了或计算器坏了。解决办法换电池或送去修理。
故答案为:没电了;计算器坏了;换电池;送去修理
20.(1.5科学探究 )以下是某同学开展探究活动的几个步骤,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某同学发现池水中有小白点在浮动,仔细看了很久。
②他想这是什么生物呢?
③于是取出一滴池水,做成坡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
④原来是草履虫。
以上叙述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 ,属于进行实验的是 。
【答案】②;③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①某同学发现池水中有小白点在浮动,仔细看了很久,通过观察提出自己的想法,于是猜想这是什么生物呢?③于是取出一滴池水,做成坡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属于实验操作。
故答案为:②;③
21.(1.5科学探究 )阅读材料,将问题答案的字母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A.暑假,甲和乙两位同学在海滩上玩耍,白天觉得沙子很烫而海水较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
B.甲说,为什么中午海水比沙子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
C.乙说,可能是海水和沙子吸(放)热的本领不一样。
D.甲与乙分别取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子,用相同的杯子、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分别记下相同时间内海水和沙子升高的温度;移去加热器,分别记下相同时间内它们降低的温度。
E.甲与乙在笔记本上写道:实验数据表明海水吸(放)热的本领比沙子强。
以上叙述中:
(1)属于提出问题的是: 。
(2)属于建立假设的是: 。
(3)属于描述科学实验过程的是:
。
(4)属于得出结论的是: 。
【答案】(1)B
(2)C
(3)D
(4)E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1)由于暑假在海滩上玩耍,白天觉得沙子很烫而海水较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故甲对所观察的现象提出疑问:为什么中午海水比沙子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
(2)提出问题后乙提出了假设:可能是海水和沙子吸(放)热的本领不一样。
(3)提出假设后,进行实验操作:甲与乙分别取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子,用相同的杯子、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分别记下相同时间内海水和沙子升高的温度;移去加热器,分别记下相同时间内它们降低的温度。(4)根据实验操作之后得出实验结论为:实验数据表明海水吸(放)热的本领比沙子强。
故答案为:(1)B(2)C(3)D(4)E
22.(2.3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一))人的指甲是在不断长长的,但到底是由指甲的哪一部位长长的呢?某同学对此提出假设:指甲长长可能是由指甲的根部不断长长而形成的。为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在指甲的中轴线上,按图所示涂上指甲油(指甲油较难擦去,可以在指甲上保留较长时间);②半个月后,观察、测量并分析。
(1)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应观察到AB间的距离 (选填“增大”“不变”或“缩短")。
(2)对于指甲的生长,你还想研究的问题是:
。
【答案】(1)增大
(2)指甲为什么有时很软 指甲会不会横向生长 指甲的生长状况与身体健康有关吗 指甲前部为什么会分层 灰指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等等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指甲是皮肤的衍生物,由真皮增厚而成,指甲的真皮为甲床,指甲根部的表层生发层是指甲生长点,围绕指甲根部及其侧缘的皮肤皱壁称甲廊。
【解答】(1)根据假设指甲长长可能是由指甲的根部不断长长而形成的。如果该假设是正确的,则应观察到AB间的距离增大。
(2)对于指甲的生长,还想研究的问题是:指甲为什么有时很软?指甲会不会横向生长?指甲的生长状况与身体健康有关吗?指甲前部为什么会分层?灰指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等等。
故答案为:(1)增大 (2) 指甲为什么有时很软?指甲会不会横向生长 指甲的生长状况与身体健康有关吗?指甲前部为什么会分层?灰指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等等
2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1.1 艳丽多姿的生物(第2课时))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
(1)用手触摸蚯蚓的腹部,会有凹凸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腹部有许多小突起,这些小突起就是 。
(2)在实验过程中,应该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这是因为蚯蚓是靠 呼吸。
(3)实验后应该如何处理蚯蚓? 。
【答案】(1)刚毛
(2)温湿的体壁
(3)放回适合它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由体节构成,靠刚毛运动,靠湿润的体壁呼吸,据此解答。
【解答】(1)用手触摸蚯蚓近腹面处,有粗糙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发现有许多突起,这是刚毛,它能协助蚯蚓运动。
(2)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土壤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的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3)蚯蚓是动物,实验完成后,不要虐待它,让它回归自己生长的自然环境中。
故答案为:(1)刚毛(2)温湿的体壁(3) 放回适合它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24.(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2什么是科学探究同步测试)科学探究需要不断地 、 ,需要通过多种途径 ,还需要不断地 ,用科学原理 。
【答案】发现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寻求证据;思考和评价;解释现象和结论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任何一个科学难题的攻克,往往都需要科学家经过不断地、反复地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得出结论。
【解答】科学探究需要不断地发现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寻求证据,还需要不断地思考和评价,用科学原理解释现象和结论。
故答案为:发现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寻求证据;思考和评价;解释现象和结论
25.(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走近科学 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先在杯子中装满水(如图甲),再盖上硬纸板(如图乙),然后用手压着硬纸板将它倒置过来,放手后(如图丙),你猜测将会发生什么现象?经过操作后,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对此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将它记录在下面横线上。
(1)你的猜想: 。
(2)亲自动手实验后,你看到的现象: 。
(3)你想提的问题是 ?
【答案】(1)纸板会掉下,水会流出(或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
(2)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
(3)为什么纸板不会掉下,是什么东西顶住了纸板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就是人们在研究各类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问题时所zhi采取的方法.
【解答】(1)由实验现象可知,用纸盖盖住烧杯,并倒置过来,所以该实验是为了探究倒置后纸板是否会掉落;所以猜测是两种:一是纸板会掉落;一是纸板不会掉下;
(2)经过操作后可知,纸板并没有掉落,且烧杯中的水也没有流出;
(3)针对实验现象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纸板不会掉落,是什么让纸板无法掉落?
故答案为:(1) 纸板会掉下,水会流出(或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 ;(2)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3) 为什么纸板不会掉下,是什么东西顶住了纸板。
三、实验探究题
26.(2021七上·天台期末)被称为“雁山五珍”的天台香鱼,背部有一脂肪腔、能散发出阵阵清香,天台山泳溪是仅有的原产地。同学们就此作出猜想并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香鱼卵孵化率影响”的探究活动:采集一定数量的香鱼受精卵随机分组,以化肥、洗涤剂作为污染物,在鱼缸中进行实验观察,见下表。
组号 受精卵数量(粒) 模拟环境
1 100 A
2 100 一定量化肥和1000mL清水
3 100 一定量洗涤剂和1000mL清水
(1)他们作出的实验猜想是:各种污染物会降低香鱼受精卵孵化率。
实验组1中,A应是 。
(2)若上表作为数据记录表,还缺少的记录内容是 。
(3)影响香鱼卵孵化率的因素很多,除了香鱼卵自身以外,还有水质、水温等外部条件。请设计一个“水温对香鱼卵孵化率影响”的实验方案(用文字、图表表示均可)。
【答案】(1)1000mL清水
(2)香鱼卵孵化的数量(香鱼卵的孵化率)
(3)采集300粒香鱼受精卵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0粒,分别放在5℃、25℃、45℃(合理即可)的环境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观察香卵的孵化数量,比较数据得出结论。或
序号 受精卵数量(粒) 温度(℃) 孵化数量
1 100 5
2 100 20
3 100 25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照实验和控制变量相关知识。
对照实验指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的实验。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单因素的多个问题,每次只改变其中某一个因素,而保证其它因素不改变,从而研究被改变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再综合,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解答】(1)实验组1是对照组,故A应是1000mL清水。
(2)若上表作为数据记录表,还缺少的记录内容是香鱼卵孵化的数量(香鱼卵的孵化率)。
(3)实验方案一:
采集300粒香鱼受精卵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0粒,分别放在5℃、25℃、45℃(合理即可)的环境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观察香卵的孵化数量,比较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方案二:
序号 受精卵数量(粒) 温度(℃) 孵化数量
1 100 5
2 100 20
3 100 25
27.(2021七上·普陀期末)为了探究温度对蟑螂呼吸快慢的影响,小明提出了自己的假设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把一只健壮的蟑螂放入30℃的密闭容器内(如图甲),利用传感器测定10分钟内容器中温度值和氧气含量的变化情况;10分钟后,将冰袋放置在容器两侧,使容器内的温度逐渐降低,并测定随后20分钟内各个时间点的数据。多次重复实验。
(1)小明对该实验提出的假设:
(2)该实验通过 反映蟑螂呼吸的快慢。
(3)根据乙图所得数据,小明得出了实验结论为:
【答案】(1)温度越高,蟑螂呼吸越快
(2)容器中氧气的含量
(3)温度越高,蟑螂呼吸越快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 探究温度对蟑螂呼吸快慢的影响 ,甲图中温度30℃,放入冰袋,温度逐渐降低,乙图中温度随时间降低而降低,氧气含量随着时间增加氧气含量下降,说明呼吸变慢。
【解答】(1)实验研究蟑螂呼吸与温度的关系,变量控制温度,提出的猜想为温度高,蟑螂呼吸越快
(2)实验中是通过测量密闭容器内氧气的含量,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反映蟑螂呼吸的快慢;
(3)0-10分钟内氧气含量下降的比10分钟后要快,由于温度降低,氧气含量也下降的慢,说明温度越高,蟑螂的呼吸越快。
故答案为:(1)温度越高,蟑螂呼吸越快;(2)容器中氧气的含量;(3)温度越高,蟑螂呼吸越快。
28.(2021七上·吴兴期末)探究甲醛对动物的毒性,可以为甲醛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研究提供基础。某科研小组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将若干果蝇受精卵分成三份,分别放入三管培养基中,置于25℃环境中培养。观察测量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培养基 1号 2号 3号
甲醛浓度 0 0.25% 0.5%
平均发育时长(天) 11.0 15.6 18.3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
(2)在每管培养基中放入果蝇受精卵的数量有何要求?并说说你的理由 。
(3)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实验结论: 。
【答案】(1)甲醛浓度
(2)数量多且相同
(3)甲醛浓度越高,果蝇发育越慢(甲醛浓度越高,对果蝇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1)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2)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解答】(1)该小组研究的目的是:不同浓度甲醛对果蝇不同发育阶段体重和发育时长的影响,该实验的变量是浓度不同的甲醛。
(2) 果蝇受精卵的数量多且相同 ,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 甲醛浓度越高,果蝇发育越慢(甲醛浓度越高,对果蝇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
29.(2021七上·吴兴期末)新疆长绒棉具有纤维柔长、整齐度佳、强度高等优良性状。为比较新疆棉和普通棉的保温效果,某实验探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小组分别取相同质量的新疆棉和普通棉两种保温材料用作填充物,并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倒入等量热水,放入两个相同的硬纸外壳,放置在相同的恒温环境中,如图甲乙所示。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20 40 60 … 120 140
甲组水温(℃) 95 74 56 41 … 27 25
乙组水温(℃) 95 65 ? 35 … 25 25
(1)本实验的环境温度(即室温)为 ℃。
(2)利用表格数据,本实验可以通过观察 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3)小科同学通过实验得出:新疆棉的保温效果更好,则他的实验过程中 (选填“甲”或“乙”)装置中的保温材料为新疆棉。
(4)根据本实验过程中水温下降的特点,请你分析时间为40min时,乙组的水温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
A.45℃ B.50℃ C.55℃ D.60℃
【答案】(1)25
(2)相同时间内水温下降量(热水温度将至室温所需时间)
(3)甲
(4)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权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结合题目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由表格可知,甲乙两组最后温度都停留在25 ℃。 故本实验的环境温度(即室温)为 25℃。
(2)利用表格数据,本实验可以通过观察 相同时间内水温下降量(热水温度将至室温所需时间) 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3)小科同学通过实验得出:新疆棉的保温效果更好,则降温比较慢,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 甲组水温 降的比较慢,则他的实验过程中甲装置中的保温材料为新疆棉。
(4) 乙组的水温 刚开始下降的比较快,慢慢减慢,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 时间为40min时 , 乙组的水温可能 45℃。
四、解答题
30.(2022七上·奉化期末)
镇海棘螈是浙江省宁波市独有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前它的数量只有350多尾,比大熊猫还稀少,已濒临灭绝。
(1)镇海棘螈在陆上产卵,卵孵化后,幼体再进入水中继续进行个体发育,成体则在陆上生活.它和大鲵同属于 类动物.
(2)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是否与其产卵习性有关?科学家设计了如下试验:他们将收集到60颗镇海棘螈受精卵平均分成6组,在适宜温度下,分别将它们放在陆地上、池水下深1厘米、5厘米、10厘米、15厘米和20厘米处,一段时间后,比较它们的孵化率.科学家设计的实验可以研究两个问题:
①受精卵在陆上与水中的孵化率是否有差异?
②受精卵子啊水中的孵化率是否与 有关?
(3)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的原因,除了可能于陆上产卵习性有关外,还可能与其生存环境的变化有关,如气候异常、 等.
【答案】(1)两栖
(2)光照
(3)栖息地遭到破坏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两栖动物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体外受精,幼体生活在水中,由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的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这是两栖动物不能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根本原因.蝶螈、蟾蜍、大鲵等其他两栖类动物和蛙一样,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是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镇海棘螈是两栖类。
【解答】(1)镇海棘螈在陆上产卵,卵孵化后,幼体再进入水中继续进行个体发育,成体则在陆上生活。它和大鲵同属于两栖类动物。
(2)②受精卵子啊水中的孵化率是否与光照有关?
(3)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所以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的原因有气候异常、栖息地遭到破坏等。
31.(2021七上·长兴期中)国庆节前后,很多学校举行了秋季运动会,运动会里涉及了很多科学知识。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裁判员在测量铅球成绩时将皮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将会偏 (填“大”或“小”)。
(2)百米赛跑前,参赛者感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肌肉紧绷,这主要是在 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调节下,使得运动系统 系统和呼吸系统加速运转所致。
(3)某同学在参加百米赛跑时不慎摔倒,擦破了皮肤,流了些血,并感到有点疼痛。当皮肤流血的时候,说明已经伤到了 部位(填“表皮"或“真皮"),其中的血液属于 组织。
(4)如果要开展一次“昆虫运动会”,下列哪位“选手”身份不符合要求 。
A.蜗牛 B.蝗虫 C.蜻蜓 D.螳螂
【答案】(1)小
(2)神经;循环
(3)真皮;结缔
(4)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1)皮尺有弹性,当拉得太紧时,皮尺的每一格刻度都会变大,但在读数时仍是按原来的值读取,所以读数是偏小的。
(2)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调节下,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3)人体皮肤的真皮层中有血管,当伤到真皮部位时会流血。器官是指由多种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4)昆虫的特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头上有一对触角、复眼和口器,腹部有气孔。
【解答 (1)裁判员在测量实心球成绩时将皮尺拉得太紧,使每一小格的刻度都增大了,所以测量值将会偏小。
(2)百米赛跑前,参赛者感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肌肉紧绷,这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调节下,使得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加速运转所致。
(3)皮肤真皮部分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当真皮部位受伤时会出现流血,所以填真皮。
其中血液是结缔组织。
(4)根据昆虫的特点可知, B蝗虫、C蜻蜓、D螳螂都是昆虫。A蜗牛为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肺螺亚纲,蜗牛科。
故选A。
32.(2021七上·杭州期中)小曹与小宛为了探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的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 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 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 150 180
泡沫塑料组水温/℃ 80 64 55 50 41 … 21 20
棉絮组水温/℃ 80 56 43 28 … 20 20
(1)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环境因素相同、水的质量相同和水的初始温度 相同,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初始温度为 ℃
(2)按照计划操作,小曹与小宛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记录在上表中。
分析两组水在第 150min 到 180min 水温的变化可以知道他们做实验时,室内的温度是 ℃。经过 40min 后,泡沫塑料包的水温度降低了 ℃。你能看出,在这两种材料中, 保温效果比较好的是 。
(3)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水在降温时是有规律的,根据水在降温时的规律,时间为30min时,棉絮组的水温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A.46℃ B.43℃ C.39℃ D.35℃
(4)小曹与小宛是采用“在相同时间内比较水温下降了多少”的方法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你还可以采用 方法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5)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你认为小曹同学在测量温度的时候,选择是 温度计。(水银或酒精)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答案】(1)80
(2)20;39;泡沫塑料
(3)D
(4)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所用的时间
(5)水银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 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通过控制变量来探究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的好坏,通过设置初始的水温相同,随着时间的变化记录泡沫塑料和棉絮的水温度,通过相同时间时去对比温度的变化从而得到泡沫塑料和棉絮保温性能的好坏。
【解答】 (1) 从表格在可以看出,时间为0min时泡沫塑料组水温和棉絮组水温都为80℃,故初始温度为80℃;
(2) 两组水在第 150min 到 180min 水温不再发生变化了,说明水温降到与室内的温度一致,所以室温为20℃;通过表格可知,40min时泡沫塑料组水温为41℃,起始温度是80℃,故变化了:80℃-41℃=39℃,而棉絮组的水温为28℃,也变化了:80℃-28℃=52℃,而在相同的时间内,棉絮组的水温降低的比泡沫塑料组水温降低的更低,所以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更好些;
(3) 通过表格分析:棉絮组的水温在0min~10min内降温24℃,10min~20min内降温13℃,由此可知水温开始下降的快,所以30min对应的温度应该低于43℃,故A、B错误,而若为39℃时,20min~30min时降低的温度为:43℃-39℃=4℃,30min~40min时,降低温度为:39℃-28℃=7℃,反而降低的比20min~30min时快,不符合题意,所以D更符合题意;
(4)在相同时间内比较水温下降了多少 ,通过温度变化的方法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反而可以通过降低相同温度所用时间的来比较 ;
(5) 由于实验过程中水温的变化为:80℃~29℃之间,而酒精的最高沸点为78℃,到达78℃酒精就会发生汽化,故不合适测量超过78℃的水温,则选择水银即可。
故答案为: (1)80 ; (2) 20,39,泡沫塑料; (3) D; (4)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所用的时间 ; (5) 水银。
1 / 1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1.5科学探究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七上·婺城期末)小虹家有一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今年却开出了紫色的花,小虹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她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设是不符合的。对此,小虹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修改假设,重新实验
B.修改实验结果,使其与假设相符
C.宣告失败,停止实验
D.继续重复实验,直到与假设相符
2.(2022七上·滨江期末)为了解滨江区降低青少年近视率以及“美好教育”近视防控措施的开展和实施效果,学校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检查视力” 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收集事实与证据
3.(2021七上·温州期末)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以下是小明观察校园生物时提出的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含羞草什么环境中叶片会合拢 B.校园中哪种植物最具观赏性
C.麻雀的哪些身体结构适于飞行 D.蜻蜓在下雨前为什么会低飞
4.(2021七上·天台期末)在智能手环中装上计步APP,只要把手环带在手上,就能显示出相应时间内运动的总步数。手环是如何计步的呢?小科认为:可能是手环中有感受水平位置变化的传感器,只要水平位置发生变化,计步器就能自动计数。小科提出这种观点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证据 D.做出解释
5.(2021七上·镇海期末)面对一些突发流行性疾病,研发新药常常远水难救近火,老药新用成为更实际的操作。研究人员对多种老药进行试验,将病毒株培养在不同药物稀释液里,观察随时间推移,病毒株的存活率。横线上的 句子所描述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6.(2021七上·普陀期末)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植等量的水稻苗和水花生、鸭舌草、狐尾草3中杂草(均为1株/米 ),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即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水稻对福寿螺生长的影响
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的种类
C.分析下图得知福寿螺对狐尾草的去除效果最差
D.该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福寿螺→水稻
7.(2021七上·普陀期末)为探究环境温度和光照时长对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小外设计并开展了实验,得到如图所示曲线图。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百合种子萌发率随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降低
B.温度相同时,一定的光照时间有利于百合种子的萌发
C.最适合百合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一定是24小时光照、20℃
D.20℃时,继续延长光照时间一定能提升百合种子的萌发率
8.(2018七上·嘉兴期中)小科在学校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的第一个课题顺利完成,正当高兴时却发现自己家的月季花死了,什么原因呢?她想起妈妈说过前几天不小心往花盆里倒了大量的食盐水,于是小科将土壤带到实验室里与老师一起实验研究,发现土壤中含的食盐浓度过高,最后经老师的分析知道当根生长的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反而会失水枯死。对文中的划线部分你觉得应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部分 (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9.(2021七上·杭州期中)“你这瓜保熟吗?”,面对顾客的疑问,瓜摊老板习惯用手来“拍打西瓜”,然后根据发出的声音来判断西瓜是否已经成熟。就“拍打西瓜”这个环节,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事实证据 D.得出结论
10.(2021七上·杭州期中)一位护士在忙碌中用已甩过的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人的体温都是39.5℃
B.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D.乙、丙两人的体温都高于39.5℃
11.(2021七上·杭州期中)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关于太空,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太空中哪颗星星最美?
B.带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长?
C.新型材料在太空中会表现出什么性质?
D.太空回收的植物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
12.(2021七上·长兴期中)当有人宣称通过实验获得一项重要发现时,判断此发现是否可信的最好理由是( )
A.该领域其他专家的意见
B.作者是否为这一领域的权威
C.撰写的实验报告有无纰漏
D.他人能否重复其实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
13.(2021七上·瑞安月考)某同学在校园里发现了一只潮虫。他和同学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他们记录了找到潮虫的地点与数量,如右表所示。根据探索结果,可推测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地点 潮虫只数
篮球场上 0
水槽下 26
湿花盆下 19
干草地中 3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
14.(2021七上·椒江期中)作出假设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步骤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自然现象,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就是作出假设
B.若探究方法不够科学完善,可能会作出不正确的假设
C.假设是凭已有知识或经验对问题作出的设想,故假设都是正确的
D.按探究方案进行多次实验,发现结论与假设不符,则假设可能是错误的
15.(2021七上·龙湾期中)为了研究人的脚印长度与身高的关系,小海先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了班内同学脚的长度和身高,然后分析测量的数据并得出结论。其中“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了班内同学脚的长度和身高”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二、填空题
16.(2021七上·青田期末)小青在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误把生理盐水当做清水滴加了。在观察装片时,他发现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膜以内部分与细胞壁逐渐分离;他立刻又向装片上滴加了清水,一段时间后,他发现细胞又恢复成原来的状态。请教老师后,得知:具有活性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这种“分离”和“复原”的现象。兴趣小组为进一步研究,设计并开展了以下实验,请回答:
溶液种类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葡萄糖溶液 25%的氯化钠溶液 25%的硝酸钾溶液
制作临时装片 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观察质壁“分离”现象,记录质壁“分离”的起止时间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
60秒 65秒 25秒 57秒
观察复原现象 在载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
能 能 不能 能
(1)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现象与 的关系;
(2)通过实验可知,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最短的溶液是 ;
(3)上述实验中,有一组细胞不能复原,其原因是 ;
(4)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 。
A.四种溶液引起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的速度相同
B.四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表皮细胞发生“分离”现象
C.清水都能使已发生“分离”现象的植物细胞复原
17.(2021七上·江北期末)金鱼是大家熟悉的小动物,饲养金鱼时,控制好水温是很重要的。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想通过观察不同温度下金鱼的呼吸频率来探究温度对金鱼生活的影响,实施如下探究。
(1)作出假设: 会影响金鱼的呼吸频率。
(2)制定并实施计划:饲养1条金鱼,用7个同样的鱼缸,分别加入等量的不同温度的水,然后依次将该金鱼放置在不同水温的鱼缸内,10分钟后数其每分钟鳃盖张合的次数,连数3次,求平均值。
实验结果如下:
水温(℃) 5 10 15 20 25 30 35
鳃盖张合次数(次/分) 10 40 60 110 150 180 200
得出结论: 。
(3)评价实验方案:本实验设计中有一项明显的不足,请指出: 。
(4)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的同学想将金鱼带回家喂养,下图中最适合金鱼生活的环境是 。
18.(2020七上·下城期中)以下是某同学开展探究活动的几个步骤,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明发现池水中有小白点在浮动,仔细看了很久。 ②他想这事什么生物呢?
③是取出一滴池水,做成破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 ④原来是草履虫。
以上叙述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 ,属于进行试验的是 。
19.(2020七上·江北期中)小明同学所用的计算器开关打开时,没有发现有数字显示出来,不能用了,请你提出两种可能的原因:① ;② 。
针对你提出的可能原因,请你分别说明应采取的解决办法:① ;② 。
20.(1.5科学探究 )以下是某同学开展探究活动的几个步骤,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某同学发现池水中有小白点在浮动,仔细看了很久。
②他想这是什么生物呢?
③于是取出一滴池水,做成坡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
④原来是草履虫。
以上叙述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 ,属于进行实验的是 。
21.(1.5科学探究 )阅读材料,将问题答案的字母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A.暑假,甲和乙两位同学在海滩上玩耍,白天觉得沙子很烫而海水较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
B.甲说,为什么中午海水比沙子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
C.乙说,可能是海水和沙子吸(放)热的本领不一样。
D.甲与乙分别取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子,用相同的杯子、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分别记下相同时间内海水和沙子升高的温度;移去加热器,分别记下相同时间内它们降低的温度。
E.甲与乙在笔记本上写道:实验数据表明海水吸(放)热的本领比沙子强。
以上叙述中:
(1)属于提出问题的是: 。
(2)属于建立假设的是: 。
(3)属于描述科学实验过程的是:
。
(4)属于得出结论的是: 。
22.(2.3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一))人的指甲是在不断长长的,但到底是由指甲的哪一部位长长的呢?某同学对此提出假设:指甲长长可能是由指甲的根部不断长长而形成的。为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在指甲的中轴线上,按图所示涂上指甲油(指甲油较难擦去,可以在指甲上保留较长时间);②半个月后,观察、测量并分析。
(1)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应观察到AB间的距离 (选填“增大”“不变”或“缩短")。
(2)对于指甲的生长,你还想研究的问题是:
。
2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1.1 艳丽多姿的生物(第2课时))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
(1)用手触摸蚯蚓的腹部,会有凹凸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腹部有许多小突起,这些小突起就是 。
(2)在实验过程中,应该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这是因为蚯蚓是靠 呼吸。
(3)实验后应该如何处理蚯蚓? 。
24.(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2什么是科学探究同步测试)科学探究需要不断地 、 ,需要通过多种途径 ,还需要不断地 ,用科学原理 。
25.(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走近科学 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先在杯子中装满水(如图甲),再盖上硬纸板(如图乙),然后用手压着硬纸板将它倒置过来,放手后(如图丙),你猜测将会发生什么现象?经过操作后,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对此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将它记录在下面横线上。
(1)你的猜想: 。
(2)亲自动手实验后,你看到的现象: 。
(3)你想提的问题是 ?
三、实验探究题
26.(2021七上·天台期末)被称为“雁山五珍”的天台香鱼,背部有一脂肪腔、能散发出阵阵清香,天台山泳溪是仅有的原产地。同学们就此作出猜想并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香鱼卵孵化率影响”的探究活动:采集一定数量的香鱼受精卵随机分组,以化肥、洗涤剂作为污染物,在鱼缸中进行实验观察,见下表。
组号 受精卵数量(粒) 模拟环境
1 100 A
2 100 一定量化肥和1000mL清水
3 100 一定量洗涤剂和1000mL清水
(1)他们作出的实验猜想是:各种污染物会降低香鱼受精卵孵化率。
实验组1中,A应是 。
(2)若上表作为数据记录表,还缺少的记录内容是 。
(3)影响香鱼卵孵化率的因素很多,除了香鱼卵自身以外,还有水质、水温等外部条件。请设计一个“水温对香鱼卵孵化率影响”的实验方案(用文字、图表表示均可)。
27.(2021七上·普陀期末)为了探究温度对蟑螂呼吸快慢的影响,小明提出了自己的假设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把一只健壮的蟑螂放入30℃的密闭容器内(如图甲),利用传感器测定10分钟内容器中温度值和氧气含量的变化情况;10分钟后,将冰袋放置在容器两侧,使容器内的温度逐渐降低,并测定随后20分钟内各个时间点的数据。多次重复实验。
(1)小明对该实验提出的假设:
(2)该实验通过 反映蟑螂呼吸的快慢。
(3)根据乙图所得数据,小明得出了实验结论为:
28.(2021七上·吴兴期末)探究甲醛对动物的毒性,可以为甲醛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研究提供基础。某科研小组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将若干果蝇受精卵分成三份,分别放入三管培养基中,置于25℃环境中培养。观察测量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培养基 1号 2号 3号
甲醛浓度 0 0.25% 0.5%
平均发育时长(天) 11.0 15.6 18.3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
(2)在每管培养基中放入果蝇受精卵的数量有何要求?并说说你的理由 。
(3)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实验结论: 。
29.(2021七上·吴兴期末)新疆长绒棉具有纤维柔长、整齐度佳、强度高等优良性状。为比较新疆棉和普通棉的保温效果,某实验探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小组分别取相同质量的新疆棉和普通棉两种保温材料用作填充物,并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倒入等量热水,放入两个相同的硬纸外壳,放置在相同的恒温环境中,如图甲乙所示。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20 40 60 … 120 140
甲组水温(℃) 95 74 56 41 … 27 25
乙组水温(℃) 95 65 ? 35 … 25 25
(1)本实验的环境温度(即室温)为 ℃。
(2)利用表格数据,本实验可以通过观察 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3)小科同学通过实验得出:新疆棉的保温效果更好,则他的实验过程中 (选填“甲”或“乙”)装置中的保温材料为新疆棉。
(4)根据本实验过程中水温下降的特点,请你分析时间为40min时,乙组的水温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
A.45℃ B.50℃ C.55℃ D.60℃
四、解答题
30.(2022七上·奉化期末)
镇海棘螈是浙江省宁波市独有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前它的数量只有350多尾,比大熊猫还稀少,已濒临灭绝。
(1)镇海棘螈在陆上产卵,卵孵化后,幼体再进入水中继续进行个体发育,成体则在陆上生活.它和大鲵同属于 类动物.
(2)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是否与其产卵习性有关?科学家设计了如下试验:他们将收集到60颗镇海棘螈受精卵平均分成6组,在适宜温度下,分别将它们放在陆地上、池水下深1厘米、5厘米、10厘米、15厘米和20厘米处,一段时间后,比较它们的孵化率.科学家设计的实验可以研究两个问题:
①受精卵在陆上与水中的孵化率是否有差异?
②受精卵子啊水中的孵化率是否与 有关?
(3)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的原因,除了可能于陆上产卵习性有关外,还可能与其生存环境的变化有关,如气候异常、 等.
31.(2021七上·长兴期中)国庆节前后,很多学校举行了秋季运动会,运动会里涉及了很多科学知识。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裁判员在测量铅球成绩时将皮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将会偏 (填“大”或“小”)。
(2)百米赛跑前,参赛者感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肌肉紧绷,这主要是在 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调节下,使得运动系统 系统和呼吸系统加速运转所致。
(3)某同学在参加百米赛跑时不慎摔倒,擦破了皮肤,流了些血,并感到有点疼痛。当皮肤流血的时候,说明已经伤到了 部位(填“表皮"或“真皮"),其中的血液属于 组织。
(4)如果要开展一次“昆虫运动会”,下列哪位“选手”身份不符合要求 。
A.蜗牛 B.蝗虫 C.蜻蜓 D.螳螂
32.(2021七上·杭州期中)小曹与小宛为了探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的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 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 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 150 180
泡沫塑料组水温/℃ 80 64 55 50 41 … 21 20
棉絮组水温/℃ 80 56 43 28 … 20 20
(1)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环境因素相同、水的质量相同和水的初始温度 相同,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初始温度为 ℃
(2)按照计划操作,小曹与小宛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记录在上表中。
分析两组水在第 150min 到 180min 水温的变化可以知道他们做实验时,室内的温度是 ℃。经过 40min 后,泡沫塑料包的水温度降低了 ℃。你能看出,在这两种材料中, 保温效果比较好的是 。
(3)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水在降温时是有规律的,根据水在降温时的规律,时间为30min时,棉絮组的水温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A.46℃ B.43℃ C.39℃ D.35℃
(4)小曹与小宛是采用“在相同时间内比较水温下降了多少”的方法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你还可以采用 方法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5)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你认为小曹同学在测量温度的时候,选择是 温度计。(水银或酒精)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意义应尊重实验事实,当实验结果与原来的猜想不符时,说明猜想是错的,应改变自己的猜想,重新实验进行验证。
【解答】当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不符时,应重复试验,应尊重实验结论(实验事实),猜想有可能是错误的,不能为了猜想而修改过程和实验结果。
故选A。
2.【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一收集事实与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解答】学校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检查视力这个过程属于探究环节中的收集事实与证据,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问题是指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解答】选项A、C、D的问题具有研究价值,并能作出相应的假设,而B选项校园中哪种植物最具观赏性无研究价值,而只是自己的一种观点想法.
故选B。
4.【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包括收集证据、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交流评价等。
【解答】小科认为:可能是手环中有感受水平位置变化的传感器,只要水平位置发生变化,计步器就能自动计数。提出这种观点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建立假设。
故选B。
5.【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交流和讨论7个方面。
【解答】由题意可知“将病毒株培养在不同现有药物的稀释液里,观察随时间推移,病毒袜的存活率”描述的过程属于进行实验收集证据环节。
故选C。
6.【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实验为引入新的品种的福寿螺于不同的小区,控制福寿螺的密度,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在各个小区中对稻田的密度增长率,实验中的变量为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实验中水稻苗中高密度的福寿螺使水稻日均负向增长率小于中密度的福寿螺小于低密度的福寿螺;实验中水花生中高密度的福寿螺使水花生日均增长率小于中密度的福寿螺小于低密度的福寿螺小于对照组;实验中鸭舌草中高密度的福寿螺使鸭舌草日均增长率等于中密度的福寿螺小于低密度的福寿螺小于对照组;实验中狐尾草中高密度的福寿螺使狐尾草日均增长率等于中密度的福寿螺等于低密度的福寿螺等于对照组,最后福寿螺正常的日增长率与密度无关。
【解答】A本实验研究的问题为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对水稻苗、鸭舌草、狐尾草、水花生的生长影响,A错误;
B本实验变量为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和植物的种类;
C由于不同密度的福寿螺放入狐尾草稻田中和空白对照小组日均增长率一样,说明无明显去除效果,C正确;
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水稻→福寿螺,D错误。
故答案为:C。
7.【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实验为研究环境温度和光照时长对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如图可知:20℃时种子的萌发率随着光照时间增大到一定时间后不改变,整体20℃萌发率大于10℃和30℃;10℃时,种子萌发率刚开始随光照时间增大而增大幅度大,超过一定光照时,萌发率稍微会减小一些,达到一定时萌发率不变;30℃萌发率随光照时间增大而增大,光照12小时之前比10摄氏度萌发率大,之后萌发率小于10℃。
【解答】A百合种子萌发率不是随温度升高后下降,相同光照时间时,30℃的萌发率小于20℃,A错误;
B温度相同时,一定光照时间内萌发率都是随光照时间增加而增加,有利于种子的萌发,正确;
C达到一定光照强度后种子萌发率不改变,20℃时种子的萌发率大于10℃和30℃,故最适合的萌发环境为12小时,20℃,C错误;
D20℃时,当光照强度达到12小时以后,种子的萌发率不改变,故无法提升,D错误。
故答案为:B。
8.【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就是人们在研究各类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小科与老师对土壤进行实验研究,是为了得到月季花死亡的原因,所以小科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故C符合;
故答案为:C。
9.【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环节为:提出问题→建立猜想或假设→制定探究方案→收集事实证据→得出结论→评价与交流。
【解答】题中“你这瓜保熟吗?”是在提出问题,“拍打西瓜”是在收集事实证据,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体温计中的示数只能往上涨,示数会增加,不会自行回落。
【解答】甲的体温等于39.5℃,因为甲测体温前用的是甩好的体温计,所以,结果准确。给乙和丙测量时没甩体温计,结果不一定准确,可能等于、也可能小于39.5℃。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家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知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
【解答】】A.太空中哪颗星星最美 属于审美,不属于科学问题,故A不正确;
B.带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长 ,探究生物生长规律,属于科学问题,故B正确;
C.新型材料在太空中会表现出什么性质 探究材料性质,属于科学问题,故C正确;
D.太空回收的植物是否发生改变 探究植物的变化,属于科学问题,故D正确。
故选A。
12.【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应考虑增加重复次数,反复验证实验结果。如果该实验能够重复出现,并与其结果相同,则说明这项发现是真实可信的,否则不可信;无论专家多么的权威、报告多么的详细都无济于事。
【解答】正确的结论是经得住实践检验的。为了验证科学家的发现是否科学,需要重复其实验过程:控制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多次实验,重复实验,反复探索,看能否取得相同的实验结果。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接收图表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潮虫喜阴暗、潮湿的环境,一般栖息于朽木、腐叶、石块等下面,有时也会出现在房屋(茅草屋)、庭院内。
【解答】从表格中看出,水槽下潮虫26只,数量最多。所以,“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阴暗潮湿”。
故选B。
14.【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提出问题:在问题的思考上,进行初始化的提问,力求问题得到最原始的提问。
猜想与假设:对于一个未知事物进行理论性上的猜想,以便于接下来进行情景的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符合一定科学依据的基础上,进行猜想与假设的实施,帮助这些猜想得到证明。
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严谨的进行实验,并且在过程中记录足够的数据,来完成最终论证的可靠性。
分析与论证: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科学性的讨论,帮助证明自己的假设。
评估:对自己实验中的不足,进行一定的误差分析,判断自己的数据是不是可以严谨的验证猜想。
交流与合作:把这份实验的结果进行大众交流,让更多人来分析自己的猜想与论证。
【解答】A.观察自然现象,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知识或经验作出假设,A错误。
B.若探究方法不够科学完善,可能会作出不正确的结论,B错误。
C.作出假设是对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及其原因或规律的某种推测,假设不一定都是正确的,C错误。
D.当实验的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时,可能是假设不正确,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也可能是实验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那么就需要重新进行实验,D正确。
故选D。
15.【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说、收集证据、获得结论、反思评价。
【解答】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了班内同学脚的长度和身高,将搜集到的测量信息记录在表格,方便探究 人的脚印长度与身高的关系,因此属于收集证据,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答案】(1)溶液种类
(2)25%的氯化钠溶液
(3)细胞已经失去活性
(4)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 具有活性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这种“分离”和“复原”的现象,实验分为四组,变量为不同种类的同浓度的溶液,实验的变量为溶液种类,25%的蔗糖溶液 ; 25%的葡萄糖溶液 ;
25%的氯化钠溶液 ; 25%的硝酸钾溶液 ;实验需要记录分离的时间,观察复原的现象,最后得出实验的结论。
【解答】(1)实验由于改变的是溶液的种类,故是与溶液的种类有关;
(2)25%的蔗糖溶液用的时间是60s,25%的葡萄糖溶液是65s,25%的氯化钠溶液是25s,25%的硝酸钾溶液是57s,故25%的氯化钠溶液时间最短;
(3)第三组实验中25%的氯化钠溶液没有办法复原,溶液的浓度达到一定时细胞完全失去活性;
(4)实验中都可以看到细胞发生分离的现象,需要的时间不同,分离的速度也不同,第三组实验细胞无法复原,故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1)溶液种类;(2)25%的氯化钠溶液;(3)细胞已经失去活性;(4)B。
17.【答案】(1)水温变化
(2)水温变化会影响金鱼的呼吸频率
(3)1条金鱼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
(4)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六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一实施计划一得出结论一表达和交流。
【解答】(1)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想通过观察不同温度下金鱼的呼吸频率来探究温度对金鱼生活的影响,则可提出的问题是:水温变化会影响金鱼的呼吸频率
(2)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水温升高,金鱼的呼吸次数会增多。
实验结论:水温变化会影响金鱼的呼吸频率。
(3)实验设计中有一项明显的不足是:1条金鱼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如实验用的金鱼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
(4)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的同学想将金鱼带回家喂养,最适合金鱼生活的环境是有光照,有植物,有河泥,故选C。
18.【答案】②;③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很多,像观察、调查、实验、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等都属于科学探究常有的方法。
【解答】从题干的叙述中,可以看出,①是观察,②是提出的问题, ③ 是设计实验并实施实验,④是结论。
19.【答案】没电了;计算器坏了;换电池;送去修理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计算器是相对比较精密的仪器,需要用电池对其供电才能正常使用。所以计算器不能工作有其内部元件出现问题或对其供电的电池出现了问题。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提出可能的原因,根据提出的原因采取解决的办法。
【解答】由分析可知,提出两种可能的原因:没电了或计算器坏了。解决办法换电池或送去修理。
故答案为:没电了;计算器坏了;换电池;送去修理
20.【答案】②;③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①某同学发现池水中有小白点在浮动,仔细看了很久,通过观察提出自己的想法,于是猜想这是什么生物呢?③于是取出一滴池水,做成坡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属于实验操作。
故答案为:②;③
21.【答案】(1)B
(2)C
(3)D
(4)E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1)由于暑假在海滩上玩耍,白天觉得沙子很烫而海水较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故甲对所观察的现象提出疑问:为什么中午海水比沙子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
(2)提出问题后乙提出了假设:可能是海水和沙子吸(放)热的本领不一样。
(3)提出假设后,进行实验操作:甲与乙分别取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子,用相同的杯子、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分别记下相同时间内海水和沙子升高的温度;移去加热器,分别记下相同时间内它们降低的温度。(4)根据实验操作之后得出实验结论为:实验数据表明海水吸(放)热的本领比沙子强。
故答案为:(1)B(2)C(3)D(4)E
22.【答案】(1)增大
(2)指甲为什么有时很软 指甲会不会横向生长 指甲的生长状况与身体健康有关吗 指甲前部为什么会分层 灰指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等等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指甲是皮肤的衍生物,由真皮增厚而成,指甲的真皮为甲床,指甲根部的表层生发层是指甲生长点,围绕指甲根部及其侧缘的皮肤皱壁称甲廊。
【解答】(1)根据假设指甲长长可能是由指甲的根部不断长长而形成的。如果该假设是正确的,则应观察到AB间的距离增大。
(2)对于指甲的生长,还想研究的问题是:指甲为什么有时很软?指甲会不会横向生长?指甲的生长状况与身体健康有关吗?指甲前部为什么会分层?灰指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等等。
故答案为:(1)增大 (2) 指甲为什么有时很软?指甲会不会横向生长 指甲的生长状况与身体健康有关吗?指甲前部为什么会分层?灰指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等等
23.【答案】(1)刚毛
(2)温湿的体壁
(3)放回适合它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由体节构成,靠刚毛运动,靠湿润的体壁呼吸,据此解答。
【解答】(1)用手触摸蚯蚓近腹面处,有粗糙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发现有许多突起,这是刚毛,它能协助蚯蚓运动。
(2)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土壤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的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3)蚯蚓是动物,实验完成后,不要虐待它,让它回归自己生长的自然环境中。
故答案为:(1)刚毛(2)温湿的体壁(3) 放回适合它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24.【答案】发现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寻求证据;思考和评价;解释现象和结论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任何一个科学难题的攻克,往往都需要科学家经过不断地、反复地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得出结论。
【解答】科学探究需要不断地发现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寻求证据,还需要不断地思考和评价,用科学原理解释现象和结论。
故答案为:发现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寻求证据;思考和评价;解释现象和结论
25.【答案】(1)纸板会掉下,水会流出(或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
(2)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
(3)为什么纸板不会掉下,是什么东西顶住了纸板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就是人们在研究各类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问题时所zhi采取的方法.
【解答】(1)由实验现象可知,用纸盖盖住烧杯,并倒置过来,所以该实验是为了探究倒置后纸板是否会掉落;所以猜测是两种:一是纸板会掉落;一是纸板不会掉下;
(2)经过操作后可知,纸板并没有掉落,且烧杯中的水也没有流出;
(3)针对实验现象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纸板不会掉落,是什么让纸板无法掉落?
故答案为:(1) 纸板会掉下,水会流出(或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 ;(2)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3) 为什么纸板不会掉下,是什么东西顶住了纸板。
26.【答案】(1)1000mL清水
(2)香鱼卵孵化的数量(香鱼卵的孵化率)
(3)采集300粒香鱼受精卵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0粒,分别放在5℃、25℃、45℃(合理即可)的环境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观察香卵的孵化数量,比较数据得出结论。或
序号 受精卵数量(粒) 温度(℃) 孵化数量
1 100 5
2 100 20
3 100 25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照实验和控制变量相关知识。
对照实验指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的实验。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单因素的多个问题,每次只改变其中某一个因素,而保证其它因素不改变,从而研究被改变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再综合,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解答】(1)实验组1是对照组,故A应是1000mL清水。
(2)若上表作为数据记录表,还缺少的记录内容是香鱼卵孵化的数量(香鱼卵的孵化率)。
(3)实验方案一:
采集300粒香鱼受精卵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0粒,分别放在5℃、25℃、45℃(合理即可)的环境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观察香卵的孵化数量,比较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方案二:
序号 受精卵数量(粒) 温度(℃) 孵化数量
1 100 5
2 100 20
3 100 25
27.【答案】(1)温度越高,蟑螂呼吸越快
(2)容器中氧气的含量
(3)温度越高,蟑螂呼吸越快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 探究温度对蟑螂呼吸快慢的影响 ,甲图中温度30℃,放入冰袋,温度逐渐降低,乙图中温度随时间降低而降低,氧气含量随着时间增加氧气含量下降,说明呼吸变慢。
【解答】(1)实验研究蟑螂呼吸与温度的关系,变量控制温度,提出的猜想为温度高,蟑螂呼吸越快
(2)实验中是通过测量密闭容器内氧气的含量,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反映蟑螂呼吸的快慢;
(3)0-10分钟内氧气含量下降的比10分钟后要快,由于温度降低,氧气含量也下降的慢,说明温度越高,蟑螂的呼吸越快。
故答案为:(1)温度越高,蟑螂呼吸越快;(2)容器中氧气的含量;(3)温度越高,蟑螂呼吸越快。
28.【答案】(1)甲醛浓度
(2)数量多且相同
(3)甲醛浓度越高,果蝇发育越慢(甲醛浓度越高,对果蝇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1)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2)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解答】(1)该小组研究的目的是:不同浓度甲醛对果蝇不同发育阶段体重和发育时长的影响,该实验的变量是浓度不同的甲醛。
(2) 果蝇受精卵的数量多且相同 ,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 甲醛浓度越高,果蝇发育越慢(甲醛浓度越高,对果蝇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
29.【答案】(1)25
(2)相同时间内水温下降量(热水温度将至室温所需时间)
(3)甲
(4)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权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结合题目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由表格可知,甲乙两组最后温度都停留在25 ℃。 故本实验的环境温度(即室温)为 25℃。
(2)利用表格数据,本实验可以通过观察 相同时间内水温下降量(热水温度将至室温所需时间) 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3)小科同学通过实验得出:新疆棉的保温效果更好,则降温比较慢,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 甲组水温 降的比较慢,则他的实验过程中甲装置中的保温材料为新疆棉。
(4) 乙组的水温 刚开始下降的比较快,慢慢减慢,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 时间为40min时 , 乙组的水温可能 45℃。
30.【答案】(1)两栖
(2)光照
(3)栖息地遭到破坏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两栖动物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体外受精,幼体生活在水中,由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的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这是两栖动物不能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根本原因.蝶螈、蟾蜍、大鲵等其他两栖类动物和蛙一样,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是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镇海棘螈是两栖类。
【解答】(1)镇海棘螈在陆上产卵,卵孵化后,幼体再进入水中继续进行个体发育,成体则在陆上生活。它和大鲵同属于两栖类动物。
(2)②受精卵子啊水中的孵化率是否与光照有关?
(3)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所以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的原因有气候异常、栖息地遭到破坏等。
31.【答案】(1)小
(2)神经;循环
(3)真皮;结缔
(4)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1)皮尺有弹性,当拉得太紧时,皮尺的每一格刻度都会变大,但在读数时仍是按原来的值读取,所以读数是偏小的。
(2)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调节下,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3)人体皮肤的真皮层中有血管,当伤到真皮部位时会流血。器官是指由多种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4)昆虫的特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头上有一对触角、复眼和口器,腹部有气孔。
【解答 (1)裁判员在测量实心球成绩时将皮尺拉得太紧,使每一小格的刻度都增大了,所以测量值将会偏小。
(2)百米赛跑前,参赛者感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肌肉紧绷,这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调节下,使得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加速运转所致。
(3)皮肤真皮部分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当真皮部位受伤时会出现流血,所以填真皮。
其中血液是结缔组织。
(4)根据昆虫的特点可知, B蝗虫、C蜻蜓、D螳螂都是昆虫。A蜗牛为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肺螺亚纲,蜗牛科。
故选A。
32.【答案】(1)80
(2)20;39;泡沫塑料
(3)D
(4)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所用的时间
(5)水银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 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通过控制变量来探究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的好坏,通过设置初始的水温相同,随着时间的变化记录泡沫塑料和棉絮的水温度,通过相同时间时去对比温度的变化从而得到泡沫塑料和棉絮保温性能的好坏。
【解答】 (1) 从表格在可以看出,时间为0min时泡沫塑料组水温和棉絮组水温都为80℃,故初始温度为80℃;
(2) 两组水在第 150min 到 180min 水温不再发生变化了,说明水温降到与室内的温度一致,所以室温为20℃;通过表格可知,40min时泡沫塑料组水温为41℃,起始温度是80℃,故变化了:80℃-41℃=39℃,而棉絮组的水温为28℃,也变化了:80℃-28℃=52℃,而在相同的时间内,棉絮组的水温降低的比泡沫塑料组水温降低的更低,所以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更好些;
(3) 通过表格分析:棉絮组的水温在0min~10min内降温24℃,10min~20min内降温13℃,由此可知水温开始下降的快,所以30min对应的温度应该低于43℃,故A、B错误,而若为39℃时,20min~30min时降低的温度为:43℃-39℃=4℃,30min~40min时,降低温度为:39℃-28℃=7℃,反而降低的比20min~30min时快,不符合题意,所以D更符合题意;
(4)在相同时间内比较水温下降了多少 ,通过温度变化的方法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反而可以通过降低相同温度所用时间的来比较 ;
(5) 由于实验过程中水温的变化为:80℃~29℃之间,而酒精的最高沸点为78℃,到达78℃酒精就会发生汽化,故不合适测量超过78℃的水温,则选择水银即可。
故答案为: (1)80 ; (2) 20,39,泡沫塑料; (3) D; (4)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所用的时间 ; (5) 水银。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