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月迹》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月迹》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7 11:1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写月亮的诗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月 迹
24
五年级上册
贾平凹 原名贾平娃,1952年生,陕西省丹凤人。当代著名作家,被誉为“鬼才”。代表作有《秦腔》《高兴》《心迹》《爱的踪迹》《浮躁》等,曾多次获文学大奖。
作者简介
月迹
“月迹”指月亮的足迹、印迹。
指足迹、印迹。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画批注,找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读完后,小组合作交流。
自学提示
悄没声儿 累累 面面相觑 倏忽袅袅 嫦 娥  嫉妒 瓷  锨刃儿 噢 掬着
léi
niǎo
chánɡ
é



qiǎo
悄没声儿 累累 面面相觑 倏忽 袅袅 嫦 娥  嫉妒 瓷 锨刃儿 噢 掬着
读一读
字词识记

(悄无声息)
(静悄悄)
例:夜晚,月儿悄( )无声息地爬上了枝头,田野里静悄( )悄的。
多音字
qiǎo
qiāo
qiǎo
qiāo

(累计)
(劳累)
例:果园里果实累累( ),劳累( )了一年的果农心里乐开了花,他心想:今年的收成累( )计起来又有不少了!
(积累)
lěi
lèi
léi
lèi
lěi
(果实累累)
léi
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
中堂赏月
院中寻月
河边探月
朗读导读提示,思考:导读中提示我们做什么呢?
a.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
b. 把有趣的地方找出来,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c.有感情地读给同学听。
默读课文,划出有趣的地方,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并做批注,写写有趣的理由,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说明月光像玉一样润泽,像银一样灿烂。使用叠词,写出了月光亮而柔美的特点,读起来琅琅上口。
对比
读这些有趣语句让你想象到了怎样有趣的画面?有什么感受?
画面:作者对月亮静态描写,仿佛让我看到一幅静谧的画面,院子里亮堂堂的,月光倾泻下来像一层薄纱罩着整个院子,显得很神秘,月亮又像一个恬静柔美的姑娘。院子中有一棵桂树,叶子虽然稀疏,但却开满了花骨朵儿,满院子都飘着桂花的香气,闻一闻,太舒服了。
感受:这样生动描写的语言特别有趣,读对月光、桂树的描写,感觉自己也到了院子中,仿佛能感觉到玉玉的月光也照在我的身上一样。
看到如此恬静柔美的月亮,听到奶奶的话,我有了怎样细腻的感受?
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月里了,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拟人
月亮升起的过程。
月亮升起时形状的变化。
这是对月亮动态的描写,写出了月亮的调皮、可爱的特点。
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无处不在,希望无处不在。“它就有了哩”富含童真童趣。
如何理解这句话?
强调月亮是属于每个人的,说明人人都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权力,人人也都能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
“月亮是每个人的。”
“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
本文记叙了中秋夜几个孩童从屋里到院子、从院子到河边寻找月亮的过程,以儿童化的语言描绘了皎洁的月光和月光下的夜色,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充满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