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4课 乡愁
【课内知识点总结】
一、字音
【易错读音】一枚(méi) 窄窄(zhǎi) 乡愁(chòu) 大陆(lù)
二、字形
【易错字词】海峡 邮票 坟墓 矮矮
名句积累
体现诗人感情由个人转向国家的语句是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2017),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台湾诗人,散文家。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
2、创作背景
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的聚散离合。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主题识记】
这首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使之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诗人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也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强烈情感。
四、重点讲解
课文重点句子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赏析】
“窄窄的船票”承载了绵远、厚重的乡愁。“这头”“那头”突出一种距离的遥远感,遥远得似乎没有尽头。
课文重点句子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赏析】
“一湾”“浅浅的”用数量词和叠词抒情,看似浅淡,实则反衬出乡愁的难以排遣。在这一节,诗人的乡愁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五、课文赏析
诗歌用四个具体的形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表现诗人的乡愁。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
六、夯实基础
全诗共四节。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
诗人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是单纯、明朗、集中、强烈。它们又是丰富的,即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这四个意象把本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乡愁”物化、具体化,通过“托物寄情”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这些意象和“这”、“那”这两个简单的指示代词联接在一起,巧妙地将彼此隔离的人、物、时间和空间,将愁绪的两端紧密融合。
诗歌在艺术上呈现出结构上的整饬美和韵律上的音乐美。在均匀、整齐的句式中追求一种活泼、生机勃勃的表现形式,在恰当的意象组合中完美地运用语词的音韵,使诗歌具有一种音乐般的节奏,回旋往复,一唱三叹。
《乡愁》有令人瞩目的形式美。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相互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