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课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同步考点梳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5课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同步考点梳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7 11:3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5课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课内知识点总结】
一、字音
轻灵 qīng líng:指动作轻巧灵活,引申为一种轻松、飘逸的心境。
娉婷 pīng tíng:形容女子姿态美好的样子。
鲜妍 xiān yán:鲜艳,形容光彩美艳的样子。
冠冕 guān miǎn: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比喻受人拥戴或出人头地。
呢喃 nínán:形容小声说话,轻声细语。
【易错读音】娉婷(pīng) 冠冕(miǎn) 柔嫩(nèn) 鲜妍(yàn) 喜悦(yuè) 呢喃(nán)
二、字形
【易错字词】轻灵 光艳 洒在 鲜妍 浮动 期待 戴着 月圆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1955),福建闽县人,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同丈夫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
2、创作背景
这首诗发表在1934 年的《学文》上,具体的写作时间不详。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借以表示对挚友的怀念;一说是为儿子梁从诫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喜悦。不过我们完全可以放下这些争论,因为这首诗确实是一篇极为优秀的作品,它的价值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东西来支撑。所以在诗人逝世的时候,金岳霖等好友们共同给诗人题了这样的一副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3、文体介绍
新月派源于新月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社1923年以来以聚餐会形式形成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梁启超、林徽因、闻一多等。1925年由徐志摩编辑《晨报副刊》,增辟《诗镌》《剧刊》,提倡现代格律诗和国剧运动。1927年春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前期偏重于发表新诗,讲究格律,形成一种文学流派,被称为“新月派”。
【主题识记】
这首抒情诗中,诗人使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极力抒写“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表达了对爱的热烈歌颂。
四、重点讲解
课文重点句子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赏析】
拟人:将笑响拟人化,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将“你”的轻灵、
活波,我”的欢快、喜悦写得形象生动。“点亮”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你”笑声的清亮与悦耳,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欣喜。
课文重点句子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一你是爱,
是暖,
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赏析】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直接表明“我”对“你”满怀希望,这爱的呼唤把全诗的感情推向了高潮。“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与诗的开篇遥相呼应,更加强烈地表现出了作者对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五、课文赏析
本诗的美体现在这几个方面,音乐之美:本诗韵脚工整,格律和谐,每小节都压an韵,读来朗朗上口。意象之美:选取大量四月天的景物入诗,色彩柔和,动静相宜,昼夜雨雪都写得极其纯净美好,营造出一个优美的意境;句式之美:“黄昏吹着风的软”“细雨点洒在花前”“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以异于寻常的倒装句式带来一种新奇的阅读美感;情感之美:本诗所抒发的情感,是母爱也好,爱情也好,都不失为一份轻柔、纯美、真挚的动人情感。
六、夯实基础
1.副标题“一句爱的赞颂”有什么作用?
副标题提示了诗歌的写作缘由,即诗人对生命的 赞颂。整首诗究如笼罩在一轮识热的爱的光环之中。
2.以“四月天”为喻,突出了 “你”的哪些 特点?
“你”光艳多变、轻柔妩觸、娉婷鲜妍却又 天真庄严、充满生机、令人期待。
3.作者是如何描绘“风’’这一抽象的意象的?
本处运用诗歌意象分析法。“风”本是抽象的, 却由爱的“笑响”将它“点亮”。从听觉到视觉, 引导读者从各个感官、各种角度去真切体味。所 谓“笑响”是对“爱”的生动描述。它越是“交 舞着变”,就越让人刻骨铭心。
4.诗中这些表示颜色的词,带给你怎样的阅 读感受?
诗歌用这些色彩斑斓、灵动活泼的意象,将雪后鲜艳的鹅黄、初生的绿芽、梦中的白莲,各种鲜、亮、美、静的色彩交汇。加之于“轻灵的风” “柔软的烟” “闪动的星子”“绵綿的细雨”, 将四月里轻风拂面、湖面夕阳、云烟笼纱、雨润 万物、生命喜悦等一系列美好画面用诗的形式跳跃于文字间。
5.诗歌为什么运用第二人称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诗人以第二人称的手法,用美丽的春景来比心中的“你”,通过对春天的点染和描摹,表达了对心中的“你”永不老去的爱。用第二人称“你”,更易直接倾诉内心的情感,把心中的形象置于眼前,面对面地倾诉心中的爱意,亲切感人,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