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七下第二章2007~2013浙江省中考试题精选二
一、选择题
1、(2007台14)假如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不沿直线传播,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
A.地球上没有昼夜之分 B.做操时更容易排直队伍
C.阳光下的人影更清晰 D.更容易形成日食和月食
2、(2007宁波21)如图,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橡皮泥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
B平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C橡皮泥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D把橡皮泥面镜时,它的像会远离平面镜
3、(2007湖6)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挖隧道用“激光准直”是利用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B.水中筷子看上去向上弯折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日偏食(在地球上看到太阳表面部分被月球遮掩的现象)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小莲庄的长廊在湖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4、(2007嘉12)人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下面甲图为来自远方物体上的光经某同学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情况示意图。则该同学矫正视力时应配戴的眼镜是下面乙图中( ) D
5、(2007金华3)“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水里了,于是设法把它捞上来。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B.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C.水中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实像
D.天上月亮到水面距离比水中月亮到水面距离大
6、(2007杭6)下列关于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几幅光路图中,错误的是 C ( )
7、(2008衢12)如图所示,某同学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在下列表示视力矫正的光路图中,与上述实验情形一致的是 B ( )
8、(2008杭6)利用平面镜可以 ( )
A.成缩小的像 8.改变光的传播方向C.成倒立的虚像 D.成正立的实像
9、(2008绍10)下面方框中的四个图像,其中一个是福娃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的像,你认为应 B ( )
10、(2008台15)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规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 )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B.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
C.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
D.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
11、(09浙绍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近视眼镜用凸透镜制作
B.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C.从水面上看到水中的鱼是鱼的虚像
D.小孔成像和凸透镜成像均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12、(09宁16)如图所示为用玻璃罩罩着的古石碑,由于玻璃反光,石碑上的字很难看清。小科认为:①用玻璃罩能有效防止酸雨对石碑的侵蚀;②石碑上的字发生 了镜面反射;③罩外的树木通过玻璃表面反射成了虚像;④若罩外的光线再强一点,石碑上的字看起来一定会更清晰;⑤若罩内能给石碑一定的照 明,石碑上的字看起来会更清晰。其中合理的是 ( )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13、(2009浙教杭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B.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因而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总是缩小的
C.无论物体离平面镜远或近,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始终不变
D.凹面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凸面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14、(2010金华13)小明用半圆形玻璃砖研究光的折射。她让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到玻璃砖的圆心后,发现光线最终从玻璃砖射出,回到了空气中。下列哪幅图能正确反映实验时的( C )
15、(2010湖州14)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人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 ( )
A.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
16、(2011义乌5)从水面上看斜插入水中的筷子,水下部分向上弯折了。这是 ( )
A.光的反射现象 B.光的折射现象
C.光的直线传播 D.平面镜成像
17、(2011衢州卷4)下列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
18、(2011台州19)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D ( )
19、(2011杭州13)小王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 ( )
A.将凸透镜往上移 B.将光屏往下移 C.将蜡烛往上移 D.将蜡烛往下移
20、(2012湖州6)如图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
21、(2013杭州-5)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是 ( )
A.声音的音调 B.声音的响度 C.声音的频率 D.传播声音的物质
22、(2013台州-5)下列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C ( )
23、(2013衢州-12) 如图所示,小柯采用透明玻璃板、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时选用的两支蜡烛大小应相同
B. 透明玻璃板摆放应该与纸面垂直
C.若把光屏放在B位置,蜡烛的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
D.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观察效果更好
24、(2013宁波-8)如图所示,水槽的右壁竖直放着一面平面镜。无水时,射灯从S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左壁上会出现一个光点p。往水槽内加水,当水面处于a、 b、c、d四个位置时,左壁上分别出现pa、pb、pc、pd四个光点(不考虑水面对光的反射)。则四个光点在左壁上的排列从下往上依次为( )
A.pa、pb、pc、pd B.pd、pc、pb、pa
C.pc、pd、pa、pb D.pb、pa、pd、pc
25、(2013绍兴8)小敏作发光点S的像S/的光路图,如图。他作图的步骤有:①作反射光线O1A1、O2A2。②作入射光线SO1、SO2,③作法线O1N1、O2N2,④将反射光线O1A1、O2A2反向延长交于S/。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①③② D.②①③④
二、简答题
26、(2008义31)在合适的照明情况下,正常的眼睛观看25cm远的物体时,既清楚又不会感到疲劳,因此把25cm的距离称为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通过专业检测,发现某人眼睛的明视距离小于25 cm,那么他的眼球对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聚焦情况可用如图所示中的图 表示,配戴 制作的眼镜可以得到矫正。
近视眼 凹透镜
27、(09浙金23)观察拍摄于水边的风景照片时,总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暗一些,这是光从空气射到水 面上时,由于光的 (填“反射”或“折射”)一部分光进入了水中的缘故。
折射
28、(09浙义24)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o,则反射角的大小是 ,
(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30o、45o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图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将
(1)20o (2)反射光线与反射面(或镜面)的夹角作为反射角
29、(2010宁波21)今年5月17日中午,我市部分市民看到了太阳
周围出现—个七彩“光环”,如图所示,这就是“日晕”。这种天象形成的
重要原因是阳光通过无数小冰晶后发生了色散,其中各色光按红、橙、
黄、 、蓝、靛、紫的顺序依次排列,说明了阳光是 (填
“单色光”或“复色光”) 绿 复色光
30、(2010衢州26)上海世博会浙江馆内有一只直径8米的“青瓷巨碗”,内装6吨“水”。在灯光下,青瓷碗内碧波荡漾,伴随着悠扬悦耳的丝竹,游客宛若置身如画江南。
游客看到碧波荡漾的“水”面,是因为“水”面对灯光的 ;
反射
31、(2010金华25)如图是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则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 定律。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屏上,称为虚像。
反射
32、(2011嘉舟25)乌镇的许多民居都依水而建,游客乘船游览别有情趣。爱动脑的小华观察右图景色后写出下面两条科学知识,请你帮助填写完整。则房子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 而成的像。
反射
33、(2011宁波26)学习光学知识后,小科对有关实验进行了思考和创新:.
(1)在如图所示的“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科用玻璃
板代替平面镜来完成探究活动,是因为玻璃板有平面镜所不具有的
(填“反光”或“透光”)的特点;
(2)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
(3)小科用凸透镜替换玻璃板,将其放置在AB中点且垂直AB的位置上,移动光屏到B点时,发现光屏上恰好成了一个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1)透光 (3)10
34、(2012金华24)汽车已进入普通家庭,小明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发现,前窗玻璃大多是倾斜的,这是因为前窗玻璃倾斜时,根据 成像特点,夜间车内乘客或其它物体所成的像在玻璃的前上方,避免干扰司机视觉;而汽车前灯安装在离地面较近的车头位置,有利于司机更好看清前方道路状况,这是因为在同一种物质中光是 。
平面镜成像特点 沿直线传播的
35、(2012义乌28)魔术是深受同学们喜爱的节目,其中包含着许多科学原理。图甲是某同学自制的一只魔术箱,表演时他将开口的方形空箱面展示给观众,把纸币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结果纸币“不翼而飞”。原来魔术箱中有一块平面镜(如图乙),它与箱底的夹角为 度,使观众觉得箱子里没有东西。观众不能看见平面镜后面的纸币是因为光具有 性质。
45 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三、探究题
36、(2013温州-32)人从灯下经过,会在地上投下影子.影子是光被不透明物体挡住后,在其背面形成的暗区.当光照强度不同时,影子(暗区)与周围亮区的明暗对比程度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会感觉影子有“浓淡”之别.影子的“浓淡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小明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灯的功率存在一定关系.
猜想二:可能与影子离灯的距离存在一定关系。
猜想三:可能与人离灯的距离存在一定关系。
实脸方法:在水平桌面上竖立一个不透明的白屏,在屏两侧等距离的位置各固定一根同样的木棒,在屏的两侧各点亮一盏灯,通过一定的方法同时观察屏上的木棒形成的影子的“浓淡程度”。调节一盏灯的位置,当两侧屏上的影子“浓淡程度”一样时,记录灯的功率和灯到屏的距离,分析相关数据,寻找规律· 具休实验如下:
步骤一:在屏两侧距屏1 米处各点亮一盏25 瓦灯,观察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相同.
步骤二:将右侧25 瓦灯换成40 瓦灯,观察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不同.
步骤三:保持左侧25 瓦灯的位置不变,移动右侧40 瓦灯,直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一样时,记录相关数据。
步骤四:将右侧的灯依次换成60瓦、100瓦、250 瓦,重复步骤三.实验结果如下:
灯的功率/瓦 灯功率的平方数 屏上影子离灯距离/米 屏上影子离灯距离的平方数
25 625 1 1
40 1600 1.26 1.6
60 3600 1.55 2.4
100 10000 2 4
250 62500 3.16 10
(1) 步骤一、二的结果,可以支持哪个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
(2) 现有一盏200瓦的灯,放在屏右侧距离屏__________米处,屏上的影子“浓淡程度”会与左侧25瓦灯的影子“浓淡程度”相同。(结果精确到0.01)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灯的功率”和“屏上影子离灯距离”哪个因素对影子“浓淡程度”影响更大?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猜想一 (2) 2.83 (3)影子离灯距离影响较大。当影子离灯的距离成倍变化时,灯的功率必须成平方倍变化,才能保持影子浓淡程度相同
四、作图和证明
37、(2012杭州35)自行车的尾部安装一种塑料制成的反光镜,夜间骑车时,在车灯照射下,能把光线按原来方向返回。反光镜结构如右图所示,两手面镜相互垂直,当一条光线AB人射到其中一平面镜,
(l)作出所有反射光线的光路图。
(2)证明经过两次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会逆向射回。
(1)光路图如右图所示
(2)证明:光路图如右图,因为BF与OE都垂直BO,所以BF平行OE,所以∠FBC=∠BCO,又因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所以∠ABC+∠BCD=2(∠FBC+∠BCG)= 2(∠BCO +∠BCG)=180°,所以AB平行CD,因此经过两次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会逆向射回。
透过树林的阳光 镜中的人像 倒映在湖中的桥 看见海面下的冰山
A B C D
A.古镇河面的倒影
B.水杯中折断的笔
C.阳光下树的影子
D.平面镜中小狗的像
(第21题图)
第28题图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