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7 18:5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富、饶”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参”,会写“富、优”等12个生字,会写“群岛、位于”等2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句子的语气。能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三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能发现第五自然段是围绕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来写的。
3.能选择一幅画,写几句话描述图上的景观。
4.领会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领略祖国山河的美丽富饶,激发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句子的语气。能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三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能发现第五自然段是围绕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来写的。
2. 能选择一幅画,写几句话描述图上的景观。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句子的语气。能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三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能发现第五自然段是围绕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来写的。
2.领会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领略祖国山河的美丽富饶,激发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绘画《海底美景》。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旧知,拓展导入
1.课件展示:祖国地图。
回顾:上一节课我们跟随古人领略了安徽省天门山的雄奇秀丽、浙江省西湖的水光潋滟以及湖北省洞庭湖的湖光秋月。今天我们一路向南,去往我国的最南端,看一看西沙群岛又有什么特点。
2课件展示:西沙群岛地图。
拓展:西沙群岛处于中国大陆、东沙群岛与海南岛及中沙、南沙群岛之间的中心环节。我国最早在秦朝以前就开始了对南海岛屿的管理,到了唐朝672年(学生可以算一算)正式确立了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法国、日本、越南曾先后入侵过西沙群岛。
3.听完老师的介绍,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西沙群岛,你会用什么词?为什么呢?
(预设:重要、历史悠久、富饶、远)
4.出示板书:富饶的西沙群岛。学生齐读课题。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理解词语的方法,谁来说说富饶是什么意思?“富饶“指财富充足;物产丰富。为什么作者会用这个词来形容西沙群岛?同学们翻开课本76页,我相信同学们自己一定能找出答案。但是,在学习课文前我们先认识生字,了解具有新鲜感的词语的意思,这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现在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我看看哪一组的同学预习工作做得最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
二、辨音认字,夯实基础
1.教师强调字音:注意读好平舌音“错”,翘舌音“设、数、饶”,前鼻音“岩、粪、浅”,后鼻音“挺,缨”。“瑰丽”的“瑰”应读作“guī”,不要读成“guì”。“海参”的“参”是多音字,课文中应读作“shēn”,不要读成“cān”。“划动”的“划”是多音字,课文中应读作“huá”,不要读成“huà”。
2. 识记生字。教师提问:你有什么办法识记这些生字?谁起来说说?(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形声字结构规律:优、瑰、虾、饶。形近字辨析:没一设、措一错、金一宝。组词扩展:数学、宝贵、鸟粪、祖辈、威武、划过来。
3.指导书写。谁来当当小老师,提醒其他同学把生字写好?(预设:“优”“错”“挺”“浅”要写得左窄右宽,“虾”“鼓”“数”要写得左右均衡。)课文中还有几个上下结构的字,教师提醒学生写“岩”的时候,“山”“要变扁,“山”写在横中线的上方;“石”要变短,写在横中线的下方。“贵”字的上半部分要写得扁长些,最后一横也要长。
4.解释词语意思,课件展示:
物产:出产的物品。
交错:交叉错杂。
瑰丽:奇特并且美丽。
红缨:用红线或绳等做的装饰品。
蠕动:意思是指爬行的昆虫,泛指像虫类爬行一样地动。
成群结队:众多的人或动物结成一群群、一队队。形容人或动物很多,自然地聚集在一起,后来也比喻团结一致。
  三、探究交流,整体感知
1.探寻西沙群岛,我们要先找到它的位置。请同学们阅读第一自然段,完成黑板上的任务。
图示:南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标注方向。
图示:旧版教科书《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自然段。学生找出差异,教师拓展知识——三沙市的成立时间。
填空:西沙群岛的特点: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2.既然课文一开始就告诉了我们西沙群岛的特点,那么课文中肯定有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西沙群岛的风景到底有多美,物产有多丰富。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的特点。【课件展示回答格式。我从第( )段看出了西沙群岛……因为通过这段话,我感受到……】
3.课文中这么多地方都在描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都在说明西沙群岛的可爱。我们现在按照课文自然段的顺序来汇总同学们的答案。一起来看大屏幕。
【第一自然段:点明西沙群岛位置,总说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好地方。
第二自然段:描写海水。
第三、四自然段:描写海底生物。
第五自然段:描写海岛上的鸟多。
第六自然段:呼应开头,西沙群岛会变得更美丽、富饶。】
4.仔细看看,是不是这篇课文都在围绕着“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句话来写的?(预设:是。)那么课文围绕着一句话来写,这句话就是课文的——中心句。
5.课件展示:【中心句。中心:事物的主要部分。中心句:最能表现文章内容的句子。中心句是文章中的关键句子。】
6.课文详细说明了西沙群岛的特点,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它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按照地点变换顺序,依次描写海水、海底、海岛,表现出西沙群岛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初步感受了西沙群岛的魅力,但是似乎西沙群岛到底有多富饶,有多美丽,同学们还不太能说得出来。下一节课,老师带你们走进西沙群岛,领略它独特而迷人的风光!
作业:根据第三、四自然段,画一幅属于你的海底美景,再配上说明的文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整体感知
1. 上周我们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老师今天就是一位导游,用声音、画面带领你们去往千里之外的西沙群岛。同学们要跟着老师一起通过朗读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争取回家之后,自己也成为一个小导游,给家里人介绍西沙群岛!
2.要成为好导游,我们就要熟悉西沙群岛。看看大屏幕上的问题,谁来代表全班同学挑战一下?【课件出示:课文全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描写西沙群岛?】
3.同学们记得非常清楚,真是太棒了!我们今天旅游也按照这个顺序进行,一起来看看有哪些项目吧!【课件展示:远望海面、海底潜水、登陆海岛。】
4.现在我们就开始西沙之旅吧!请同学们翻到课本76页,做好准备。我们马上出发!
二、深入感知,美文朗读
1.乘坐客船,我们正站在甲板上。听到海浪声了吗?我们就要前往西沙群岛了,我们从哪里开始游览西沙群岛呢?一起看看地图吧!我们的船只将停在七连屿,在那里大家一起来欣赏西沙群岛的海面。
【课件展示:视频七连屿。】
西沙群岛的海水有什么特点?请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课件展示: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那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海水的特点的呢?(学生回答)( 预设: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同学们答得非常正确。现在我提一个难一点的问题,注意:如果把五光十色用一个我们学过的意思相近的词换掉,你们会用哪个词?两个词语有什么不一样?
“五光十色”是指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颜色光彩鲜艳多色。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蓝绿青黄,色彩繁多,深浅不一,十分艳丽,因此用“五光十色”来形容是十分恰当的。
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水这么独特,你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吗?(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课件展示:海底地貌。】
我们看到了西沙群岛的海水,也知道了为什么海水的颜色这么多。我们要怎么通过朗读表现西沙群岛海水的特点呢?这一自然段老师先读,同学们认真听,听的时候可以拿起铅笔勾一勾、画一画,看看老师怎么读轻重音以及句子的停顿、快慢?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这么读。等会儿,我请同学们为老师的朗读打分。(学生评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朗读时通过轻重音、节奏变化处理好关键词句。)
同学们真是严格的评论家!现在,你们同桌之间试着读一读,给对方相互打分吧!记住,不管读得好不好,我们只要张嘴朗读就是最棒的!
声音非常响亮,但是有的同学好像还是不好意思开口。现在全班一起来朗读一遍,记住不是读得声音大就是朗读好,我们还要注意声音的变化!
西沙群岛的风景太美了,全班同学在看过七连屿后都读出了西沙海水的美!值得表扬!(学生自我鼓掌)
2.欣赏完了水面,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海底潜水)这一次,我们换一种方法。同学们先静下心来,完成任务,等会老师再带你们到海底去!
【课件出示: 2分钟任务
看一看:第1、2组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第3、4组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
画一画:用直线画出景物的名称,用圆圈画出表示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
想一想:选择一个你最喜欢海底生物,想想你要怎么读出它的特点。】
时间到。现在同学们放下笔,看向大屏幕。一边说出自己的答案,一边对照一下,自己有没有勾画正确。
课件出示: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的蠕动着。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景物:珊瑚、海参、大龙虾。特点:各种各样、到处都是、蠕动、全身披甲、威武。)
【课件展示:动图,珊瑚、海参、大龙虾。】
现在观察过图片之后,你能通过朗读把景物特点表现出来么?自己挑选一种景物,你可以配上适当的动作,就像在表演一样。(预设:读得好;读得不好)
来,现在跟着老师一起再来一遍。我们放松肩膀,想象自己就是海参,在海里懒洋洋地晒太阳。老师读上句,你们读下句。好,现在我们又变成大龙虾了,想象自己是个披着铠甲的将军,挺起胸膛,三二一,大龙虾预备起——。
同学们真棒,现在你们就像小小朗读家了。我们现在加快节奏,看向大屏幕,继续探索西沙群岛。【课件展示:鱼。】
和老师展示的图片一样,第四自然段只说了一种景物,就是——鱼。它的特点是什么?谁起来说说你勾的词语?成群结队、好看极了、各种各样——数量多、品种多、样子美。【课件出示: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刚才我们找的是关键词语,但有时在阅读时我们还要注意关键的句子。同学们再看看第四自然段,这里有一种句式是我们经常遇见的。它的特征是句子中的某些部分不断重复,这是——排比句。通过使用排比句作者把海底的鱼描绘了出来。今天呢,老师还要介绍一种在这一自然段出现的新的修辞手法。我们以前就遇见过。请听一听。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现实生活中事物的特征放大或者缩小。举例: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课文中哪里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是为了说明什么?(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鱼多。)
了解了景物的特点,现在我们分组读一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哪一组同学朗读得最好!
完成了这么多任务,我们终于要潜水欣赏美景了。同学们可以放松一分钟,现在老师带你们看看西沙群岛七连屿的海底风光!我们经过七连屿最后抵达珊瑚岛。那里有着茂密的树林。同学们请看——。
【课件展示:西沙海景。】
3.我们抵达了珊瑚岛,也即将完成我们的西沙之旅。在海岛上,我们看到了茂密的树林和成群的海鸟。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了,因为有了树林所以——鸟多。因为鸟多所以——鸟蛋多、鸟粪多。现在我们看看西沙群岛到底有多少鸟?
4.现在我们就要和西沙群岛说再见了。西沙群岛是我们的领土,我们了解了西沙群岛的历史。几千年前中华儿女就生活在这里。当然,西沙群岛现在的美丽与富饶也离不开辛勤的西沙人民的劳动。同学们,拥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西沙群岛,你们自不自豪?那最后,我们用富有激情的声音去赞美西沙群岛。富饶的西沙群岛——预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