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4课 《孙权劝学》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4课 《孙权劝学》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18 17:12:49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4课 《孙权劝学》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孙权劝学》选自   ,它是由北宋   (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体通史。
【答案】《资治通鉴》;司马光;编年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家作品及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关键在于熟悉作品内容,熟记文学常识,抓住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识记。《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它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点评】对于课本中所涉及到的课文(现代文和文言文)的文学常识及其大致内容、主题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识记,不能迎合考试,只顾课外而丢掉课内,要明白课内篇目的重要性,同时坚持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即在学习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
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③但当涉猎   
④见往事耳   
⑤自以为大有所益   
⑥及鲁肃过寻阳   
⑦蒙乃始就学   
⑧即更刮目相待   
⑨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答案】当道,当权;推托;粗略地阅读;历史;认为;到,等到;于是,就;重新;知晓事情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要注意“涉猎”的意思是“粗略地阅读”,“更”的意思是“重新”,“见事”的意思是“知晓事情”。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3.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卿言多务,孰若孤
C.士别三日,既更刮目相待 D.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
C既——即。 A、B、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4.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B.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C.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答案】B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通假字
【解析】【分析】“通假”是指某字与另一字相通,或假借某一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有时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
B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A、C、D中不含通假字 。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对通假字的掌握能力,平时注意积累识记。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自以为/大有所益 D.及/鲁肃过寻阳
【答案】A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A “辞以军中多务”是介词结构后置句,“以军中多务”介词结构不能分析。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
6.解释句子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担任要职,执掌权力,不能不学习!”
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我只是让你浏览书籍,从中知道过去发生过的事情。
C.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单独在一个地方读书,会有一定的好处。
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等到鲁肃过寻阳时,与吕蒙谈话,大吃一惊说:“你今天的才干谋略,已经不再是当年吴郡时的吕蒙了!”
【答案】C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同上题一样,要在逐词理解的情况下联系上下文才能作正确的翻译。C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益:好处。 译文: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A、B、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7.选出与例句中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1)例: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A.事与愿违 B.大事渲染 C.无所事事 D.舍身事主
(2)例:蒙乃始就学(  )
A.功成名就 B.一蹴而就 C.一抓就灵 D.到任就职
(3)例:自以为大有所益(  )
A.精益求精 B.受益匪浅 C.延年益寿 D.良师益友
(4)例:及鲁肃过寻阳(  )
A.闻过则喜 B.过犹不及 C.过故人庄 D.文过饰非
【答案】(1)A
(2)D
(3)B
(4)C
【知识点】同义词;多义词;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解析】【分析】(1)例句“事”作事情、事务讲,A项的“事”也作“事情”解,B项“事”同“肆”,C项的“事”是“干”的意思,D项的“事”有“侍奉”的意思。(2)例句“就”是“开始从事”的意思,A项的“就”是“完成、确定”的意思,B项的“就”是“完成”的意思,C项的“就”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就怎么样,D项的“就”是“开始从事”的意思。(3)例句的“益”是“益处”的意思,A项的“益”是“更加”的意思,B项的“益”是“益处”的意思,C项的“益”是“增加”的意思,D项的“益”是“好”的意思。(4)例句的“过”是“到”的意思,A项的“过”是“错误,缺点”,B项的“过”是“过火”的意思,C项的“过”是“到”的意思,D项的“过”是“过失”的意思。
故答案为:(1)A(2)D(3)B(4)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8.与“开卷有益”中“卷”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卷土重来 B.手不释卷 C.读万卷书 D.批改考卷
【答案】B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解析】【分析】题干“开卷有益”中“卷”是书。 A卷土重来:裹挟带动。 B手不释卷:书 。C读万卷书:量词,册。 D批改考卷:考试用的纸。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的能力。
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小说《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台湾女作家。
B.《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
C.《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司马迁,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答案】D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D《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司马光。A、B、C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卿言多务,孰若孤?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答案】(1)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2)你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
(3)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原来吴县的阿蒙了!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辞:推托。 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孰:谁,若:像。 非复:不再是。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二、综合题
11.学完《孙权劝学》一文后,某校七年级(6)班决定开展以“好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下面是某同学在学校贴吧上发的帖子,请你跟帖。(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至少用一个例子加以阐述,60字左右)
某同学的帖子:读书可以养气。“腹有诗书气自华”,宋濂遍观群书,则有儒雅之气;苏轼饱读诗书,则有豪放之气。故多读则气足,气足则文华。
(3)假如你的妈妈平时反对你阅读课外书籍,请你写几句话劝说妈妈。(要求:用上一句读书名言,不超过100字)
【答案】(1)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读好书,读书让学识变得渊博。
(2)读书可以益智。多读书使人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想深刻。郑樵读古今之书,通百家之学,最终成为知识渊博的史学家。
(3)妈妈,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增加我的知识,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今后你还是让我多读点课外书吧!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和仿写的能力。拟写宣传标语,需要紧扣主题,语言简明,句式整齐,富有号召力。“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写读书的意义,示例:读书让学识变得渊博。
(2)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及考生的学以致用。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要注意方法,不仅要学习,还要积累,更重要的是例子要足以支撑自己的观点。如:读书使人丰富睿智,眼界开阔。郑樵读古今之书,通百家之学,终成学识渊博的史学家;毛泽东主席可谓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成为博览群书的一代伟人。
(3)此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由于说话的对象不同,说话的内容也不同。解答此题时,一定要根据情境,明确人物之间的关系及事件的主要内容,以简明的语言表述劝说理由,同时注意字数要求。示例:妈妈。您一直担心我读课外书浪费时间,会影响我的学习,我记得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今后您还是让我多读点课外书吧。
三、文言文阅读
12.(2017七下·徐州月考)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权谓吕蒙曰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④及鲁肃过寻阳   
⑤卿今者才略   ⑥即更刮目相待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孤(古时君对臣的爱称)
B.博士——当时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C.自以为大有所益(增加)
D.士别三日(多日,几天)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卿言多务,孰若孤?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首先指出吕蒙当权掌管事务,阐明“学”的可能性;接着现身说法,阐明“学”的必要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从鲁肃的神态和语言中,可以感受到鲁肃对吕蒙学识大有长进的惊奇和赞叹之意。
D.成语“吴下阿蒙” ,本意指吴县吕蒙,后比喻学识浅薄,文采不足的人。
【答案】(1)对……说;推托;研究;到,等到;才干和谋略;重新
(2)A
(3)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②你说你事务繁多,怎能比得上我事务繁多呢?
(4)A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仔细分析四个解词,A项解释错误,“孤”是古代君王的自称。(3)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但”是只得意思,“见”是了解的意思;“孰”是谁,哪一个的意思,“若”是比的意思。(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文言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A项孙权劝学,首先指出吕蒙当权掌管事务,阐明“学”的必要性;接着现身说法,阐明“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点评】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炳烛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孙权劝学(略)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恐已暮矣。   
②盲臣安敢戏君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③但当涉猎,见往事尔
(3)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4)关于学习、读书的名言有很多,你能写出两句吗?
【答案】(1)迟、晚;怎么
(2)①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②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
③只是应该广泛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3)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
(4)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活到老,学到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要注意“安”的意思是“怎么”。
(2)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涉猎:广泛浏览群书。往事:了解历史。
(3)回答本题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示例:通过孙权劝学,吕蒙学有所成,可知到孙权“善于引导”;吕蒙“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晋平公的“善哉”可知他“热爱学习、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师旷“善于引导”。
(4)根据自己的积累回答即可。
【点评】(1)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2)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14.(2017七下·日照月考)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
【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 烈女传》)
【注】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通“无”,不足。④懿,美好。
(1)下列句子划线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见往事耳(了解)
B.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
C.当日知其所亡(每天)
D.遂七年不返(才)
(2)乙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4)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何异断斯织乎?
【答案】(1)D
(2)B
(3)A
(4)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为由推辞。②同割断这丝织品有什么不同呢?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先要梳理文字,读懂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较判断各项字词释义,辨别正误。D“遂”为“于是”。(2)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3)仔细阅读文段,疏通文意,读懂内容,再分析各项表述的要点,梳理有关语句,比较判断正误。A错,孙权并没有要求吕蒙钻研经书。(4)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辞”“何异”“斯”“织”, 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4课 《孙权劝学》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孙权劝学》选自   ,它是由北宋   (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体通史。
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③但当涉猎   
④见往事耳   
⑤自以为大有所益   
⑥及鲁肃过寻阳   
⑦蒙乃始就学   
⑧即更刮目相待   
⑨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卿言多务,孰若孤
C.士别三日,既更刮目相待 D.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4.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B.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C.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自以为/大有所益 D.及/鲁肃过寻阳
6.解释句子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担任要职,执掌权力,不能不学习!”
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我只是让你浏览书籍,从中知道过去发生过的事情。
C.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单独在一个地方读书,会有一定的好处。
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等到鲁肃过寻阳时,与吕蒙谈话,大吃一惊说:“你今天的才干谋略,已经不再是当年吴郡时的吕蒙了!”
7.选出与例句中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1)例: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A.事与愿违 B.大事渲染 C.无所事事 D.舍身事主
(2)例:蒙乃始就学(  )
A.功成名就 B.一蹴而就 C.一抓就灵 D.到任就职
(3)例:自以为大有所益(  )
A.精益求精 B.受益匪浅 C.延年益寿 D.良师益友
(4)例:及鲁肃过寻阳(  )
A.闻过则喜 B.过犹不及 C.过故人庄 D.文过饰非
8.与“开卷有益”中“卷”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卷土重来 B.手不释卷 C.读万卷书 D.批改考卷
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小说《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台湾女作家。
B.《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
C.《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司马迁,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卿言多务,孰若孤?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二、综合题
11.学完《孙权劝学》一文后,某校七年级(6)班决定开展以“好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下面是某同学在学校贴吧上发的帖子,请你跟帖。(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至少用一个例子加以阐述,60字左右)
某同学的帖子:读书可以养气。“腹有诗书气自华”,宋濂遍观群书,则有儒雅之气;苏轼饱读诗书,则有豪放之气。故多读则气足,气足则文华。
(3)假如你的妈妈平时反对你阅读课外书籍,请你写几句话劝说妈妈。(要求:用上一句读书名言,不超过100字)
三、文言文阅读
12.(2017七下·徐州月考)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权谓吕蒙曰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④及鲁肃过寻阳   
⑤卿今者才略   ⑥即更刮目相待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孤(古时君对臣的爱称)
B.博士——当时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C.自以为大有所益(增加)
D.士别三日(多日,几天)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卿言多务,孰若孤?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首先指出吕蒙当权掌管事务,阐明“学”的可能性;接着现身说法,阐明“学”的必要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从鲁肃的神态和语言中,可以感受到鲁肃对吕蒙学识大有长进的惊奇和赞叹之意。
D.成语“吴下阿蒙” ,本意指吴县吕蒙,后比喻学识浅薄,文采不足的人。
1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炳烛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孙权劝学(略)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恐已暮矣。   
②盲臣安敢戏君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③但当涉猎,见往事尔
(3)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4)关于学习、读书的名言有很多,你能写出两句吗?
14.(2017七下·日照月考)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
【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 烈女传》)
【注】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通“无”,不足。④懿,美好。
(1)下列句子划线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见往事耳(了解)
B.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
C.当日知其所亡(每天)
D.遂七年不返(才)
(2)乙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4)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何异断斯织乎?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资治通鉴》;司马光;编年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家作品及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关键在于熟悉作品内容,熟记文学常识,抓住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识记。《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它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点评】对于课本中所涉及到的课文(现代文和文言文)的文学常识及其大致内容、主题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识记,不能迎合考试,只顾课外而丢掉课内,要明白课内篇目的重要性,同时坚持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即在学习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
2.【答案】当道,当权;推托;粗略地阅读;历史;认为;到,等到;于是,就;重新;知晓事情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要注意“涉猎”的意思是“粗略地阅读”,“更”的意思是“重新”,“见事”的意思是“知晓事情”。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3.【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
C既——即。 A、B、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4.【答案】B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通假字
【解析】【分析】“通假”是指某字与另一字相通,或假借某一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有时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
B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A、C、D中不含通假字 。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对通假字的掌握能力,平时注意积累识记。
5.【答案】A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A “辞以军中多务”是介词结构后置句,“以军中多务”介词结构不能分析。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
6.【答案】C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同上题一样,要在逐词理解的情况下联系上下文才能作正确的翻译。C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益:好处。 译文: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A、B、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7.【答案】(1)A
(2)D
(3)B
(4)C
【知识点】同义词;多义词;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解析】【分析】(1)例句“事”作事情、事务讲,A项的“事”也作“事情”解,B项“事”同“肆”,C项的“事”是“干”的意思,D项的“事”有“侍奉”的意思。(2)例句“就”是“开始从事”的意思,A项的“就”是“完成、确定”的意思,B项的“就”是“完成”的意思,C项的“就”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就怎么样,D项的“就”是“开始从事”的意思。(3)例句的“益”是“益处”的意思,A项的“益”是“更加”的意思,B项的“益”是“益处”的意思,C项的“益”是“增加”的意思,D项的“益”是“好”的意思。(4)例句的“过”是“到”的意思,A项的“过”是“错误,缺点”,B项的“过”是“过火”的意思,C项的“过”是“到”的意思,D项的“过”是“过失”的意思。
故答案为:(1)A(2)D(3)B(4)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8.【答案】B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解析】【分析】题干“开卷有益”中“卷”是书。 A卷土重来:裹挟带动。 B手不释卷:书 。C读万卷书:量词,册。 D批改考卷:考试用的纸。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的能力。
9.【答案】D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D《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司马光。A、B、C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10.【答案】(1)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2)你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
(3)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原来吴县的阿蒙了!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辞:推托。 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孰:谁,若:像。 非复:不再是。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11.【答案】(1)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读好书,读书让学识变得渊博。
(2)读书可以益智。多读书使人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想深刻。郑樵读古今之书,通百家之学,最终成为知识渊博的史学家。
(3)妈妈,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增加我的知识,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今后你还是让我多读点课外书吧!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和仿写的能力。拟写宣传标语,需要紧扣主题,语言简明,句式整齐,富有号召力。“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写读书的意义,示例:读书让学识变得渊博。
(2)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及考生的学以致用。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要注意方法,不仅要学习,还要积累,更重要的是例子要足以支撑自己的观点。如:读书使人丰富睿智,眼界开阔。郑樵读古今之书,通百家之学,终成学识渊博的史学家;毛泽东主席可谓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成为博览群书的一代伟人。
(3)此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由于说话的对象不同,说话的内容也不同。解答此题时,一定要根据情境,明确人物之间的关系及事件的主要内容,以简明的语言表述劝说理由,同时注意字数要求。示例:妈妈。您一直担心我读课外书浪费时间,会影响我的学习,我记得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今后您还是让我多读点课外书吧。
12.【答案】(1)对……说;推托;研究;到,等到;才干和谋略;重新
(2)A
(3)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②你说你事务繁多,怎能比得上我事务繁多呢?
(4)A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仔细分析四个解词,A项解释错误,“孤”是古代君王的自称。(3)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但”是只得意思,“见”是了解的意思;“孰”是谁,哪一个的意思,“若”是比的意思。(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文言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A项孙权劝学,首先指出吕蒙当权掌管事务,阐明“学”的必要性;接着现身说法,阐明“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点评】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3.【答案】(1)迟、晚;怎么
(2)①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②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
③只是应该广泛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3)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
(4)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活到老,学到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要注意“安”的意思是“怎么”。
(2)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涉猎:广泛浏览群书。往事:了解历史。
(3)回答本题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示例:通过孙权劝学,吕蒙学有所成,可知到孙权“善于引导”;吕蒙“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晋平公的“善哉”可知他“热爱学习、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师旷“善于引导”。
(4)根据自己的积累回答即可。
【点评】(1)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2)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14.【答案】(1)D
(2)B
(3)A
(4)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为由推辞。②同割断这丝织品有什么不同呢?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先要梳理文字,读懂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较判断各项字词释义,辨别正误。D“遂”为“于是”。(2)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3)仔细阅读文段,疏通文意,读懂内容,再分析各项表述的要点,梳理有关语句,比较判断正误。A错,孙权并没有要求吕蒙钻研经书。(4)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辞”“何异”“斯”“织”, 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