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6.3.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B)
一、单选题
1.(2019高一下·天津期末)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
②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③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B
【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解析】【解答】①一个物种包括许多个种群,①错误;
②隔离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②正确;
③物种是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并与其他物种存在有生殖隔离的群体,③正确;
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般是由长期的地理隔离才能导致出现生殖隔离,④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了物种的概念和形成。在解题时要掌握知识的关键所在: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形成生殖隔离;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应该以种群为单位,而不是以个体为单位。
2.(2019高二上·哈尔滨期中)下列关于物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种群的生物可能属于同一个物种
B.一个物种只含有一个生物
C.同一物种具有相似的形态和生理特征
D.自然状态下,能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且后代也有繁殖能力
【答案】B
【知识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所以不同种群的生物可能属于同一物种,A、D正确;一个物种可含有多个生物,B错误;同一物种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表现相似,C正确。
【分析】理清物种的概念:物种是指在自然状态下,能通过有性生殖相互交配并繁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3.(2020高二上·眉山期末)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B.一般情况下,生物进化方向与基因突变方向一致
C.狼与兔的捕食关系导致它们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D.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必不可少的条件
【答案】C
【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解: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A错误;
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B错误;
C、捕食斗争导致狼与兔相互选择,共同进化,从而导致狼与兔两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
D、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素有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迁移。2、生物进化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
4.(2019高二下·银川期末)下列有关个体、种群、物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B.不同种群的个体可能属于同一物种
C.个体与种群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D.物种是所有种群的集合
【答案】D
【知识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种群的特征
【解析】【解答】A、种群是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所以同一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A正确;
B、同一物种的生物在不同的地方可以构成多个种群,B正确;
C、种群是由个体组成的,但种群又具有个体所不具有的一些特征,C正确;
D、不同的种群可能属于不同的物种,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个体,指一个单细胞生物或一个多细胞生物体;
2、种群,是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3、物种,一群可以进行繁殖出可育后代的生物体总称,同种之间的遗传信息差异不太大;相对来说,不同物种之间遗传信息差异大,不可繁育出可育后代,存在生殖隔离。
5.(2019高二下·湖州期末)下列关于种群与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之间必然存在地理隔离
B.不经地理隔离也能形成新物种
C.种群基因库的变化必然导致新物种形成
D.种群是生物分类、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答案】B
【知识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A、种群之间不一定会存在地理隔离,例如生活在同一自然区域的不同种群,A错误;
B、不经地理隔离也能形成新物种,例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获得四倍体西瓜,B正确;
C. 种群基因库的变化一定会引起生物进化,若这种改变仅是量变,不会产生新物种,只有这种改变达到质变,才会形成新物种,C错误;
D. 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种群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物种形成的两种方式(1)异地的物种形成: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2)同地的物种形成:在很短时间内即可形成,如自然界中多倍体的形成。
6.(2019高二上·安阳开学考)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
A.产生新基因 B.形成生殖隔离
C.出现新性状 D.出现地理隔离
【答案】B
【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解: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出现,标志着新物种形成。
故答案为:B
【分析】1、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的现象。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是物种间的真正界限。生殖隔离有三种情况:不能杂交;杂交不活;活而不育。
7.(2019高二上·拉萨期中)对于二倍体西瓜来说,四倍体西瓜是一个新的物种,原因是 ( )
A.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B.产生了生殖隔离
C.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D.出现了新的基因
【答案】B
【知识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解:二倍体西瓜产生的配子中有一个染色体组,四倍体西瓜产生的配子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所以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后代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但由于三倍体西瓜高度不育,即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不能产生可育后代,两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对于二倍体西瓜来说,四倍体西瓜是一个新的物种。故答案为:B。
【分析】物种: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判断标准:①主要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在自然条件下能自由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无生殖隔离);②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8.(2019高三上·杭州月考)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存了上百万年,甲以乙为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
B.若甲是动物,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
C.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
D.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C
【知识点】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解析】【解答】A.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A不符合题意;
B.甲以乙为食,若甲是动物,乙可能是动物,也可能是植物,B不符合题意;
C.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促进物种甲的进化,C符合题意;
D.甲基因频率的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共同进化的实例
9.(2018高三上·上杭月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
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
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答案】A
【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解:A、群体中的近亲携带相同基因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近亲繁殖可以提高后代纯合子的比例,A正确;
B、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大多数是有害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大量的选择材料,B错误;
C、某种群生物产生新基因后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说明生物进化了,而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C错误;
D、虽然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群体数量较少,因此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可能会发生改变,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在理想状态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在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即保持着基因平衡。保持基因平衡的理想状态要满足5个条件:①种群足够大;②种群中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③没有突变发生;④没有新基因加入;⑤没有自然选择。此时各基因频率和各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
10.马(2N=64)和驴(2N=62)杂交形成的骡子是高度不育的,这说明马和驴之间( )
A.染色体不能共存
B.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
C.存在着生殖隔离现象
D.遗传物质有本质的区别
【答案】C
【知识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解:马和驴杂交形成的骡子是高度不育的,这是因为马和驴是不同的物种,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故选:C.
【分析】马和驴杂交后代骡子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紊乱,不能形成生殖细胞,所以高度不育.生殖隔离是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出可育后代.
11.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是( )
A.使种群间的雌雄个体失去交配机会
B.使不同种群各适应于不同的地理环境
C.使种群间的个体互不认识
D.使种群之间停止基因交流,各自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变
【答案】D
【知识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解:A、隔离主要使种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而不是使种群间的雌雄个体失去交配机会,A错误;
B、不同的地理隔离不一定能产生生殖隔离,如华南虎和东北虎,B错误;
C、隔离主要使种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错误;
D、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的现象,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1)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时期,只有地理隔离而不形成生殖隔离,能产生亚种,但绝不可能产生新物种.(2)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是物种间的真正界限.生殖隔离有三种情况:不能杂交;杂交不活;活而不育. ①物种: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②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发生自由交流的现象.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③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起促进性状分离的作用,是生殖隔离必要的先决条件,一般形成亚种.④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的现象.可分为:生态隔离、季节隔离、性别隔离、行为隔离、杂种不育等.
12.下列两种生物属于同一物种的是( )
A.普通小麦和小黑麦 B.黑色人种和白色人种
C.马和驴 D.萝卜和甘蓝
【答案】B
【知识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解:A、普通小麦和小黑麦存在生殖隔离,不是同一物种,A错误;
B、黑色人种和白色人种只是肤色不同,但可以产生可育的后代,是同一物种,B正确;
C、马和驴杂交后可产生不育的骡子,所以它们不是同一物种,C错误;
D、萝卜和甘蓝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是两种物种,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物种包括各个不同地域的同一物种的多个不同种群,范围较大,而种群是一定地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范围较小.判断是否是同一物种,不能只看能否杂交,还要看杂交后代是否可育,如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马和驴等.
13.雌葱柱头上的细胞膜表面有一种糖被,可以使不同种的花粉不能萌发从而不能完成受精作用,这个现象属于( )
①细胞识别 ②抗性 ③生殖隔离 ④变异.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解:①②细胞膜表面上的糖被具有识别作用,①正确;②错误;
③④使不同种的花粉不能萌发从而不能完成受精作用,表现为生殖隔离现象,③正确;④错误.所以①③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结构.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①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贡穿于磷脂双分子层. ②种类:a.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 b.有的起载体作用,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3、特殊结构﹣﹣糖被:①位置:细胞膜的外表.②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③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4、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14.下列不属于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的是( )
A.突变与基因重组 B.自然选择
C.隔离 D.过度繁殖
【答案】D
【知识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解: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故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故选:D.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5.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的描述是( )
A.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
B.种群间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生殖隔离
C.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
D.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答案】B
【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分析】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种群间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地理隔离;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能保留下来,因此这些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故选B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二、综合题
16.(2019高二上·兰州期末)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与生物进化有内在联系,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19世纪中叶前,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种群基因型频率为AA 20%、Aa 60%、aa 20%,则A基因频率为 。
(2)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有黑色型和浅色类型,经过若干年自然选择后,黑色类型桦尺蠖占多数,说明自然选择是 (填“定向的”或“不定向的”),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 (填“基因型”或“表现型”)。
(3)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和 。
【答案】(1)50%
(2)定向的;表现型
(3)自然选择;隔离
【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解:(1)假设19世纪中叶前,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种群基因型频率为AA 20%、Aa 60%、aa 20%,则根据遗传平衡定理,A基因频率=AA%+1/2×AA%=50%。(2)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有黑色型和浅色类型,经过若干年自然选择后,黑色类型桦尺蠖占多数,说明自然选择定向选择黑色类型,使得种群黑色类型的基因频率升高,导致桦尺蠖朝着一定方向不断进化。自然选择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黑色类型)有更多机会产生后代,直接选择的是表现型;种群中控制有利变异基因的频率会不断提高,根本选择的是基因型。(3)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长期的地理隔离形成生殖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所以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分析】“列表法”比较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不同
内容 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
标志 生殖隔离出现 基因频率改变
进化后与原生物关系 属于不同物种 可能属于同一个物种,也可能属于不同的物种
17.(2019高二下·鹤岗月考)加拉帕戈斯群岛由许多互不相连、彼此独立的小岛组成。1835年,达尔文在该群岛发现地雀有13个种,下图表示这13种地雀之间的进化关系。
(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种的地雀都是由 这一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
(2)每一种地雀都有其特定的觅食场所,这些场所分布在不同的小岛上。每一种地雀喙的大小、形状、尺寸等性状存在差异,这是由于各小岛上不同的 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该因素在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 的作用。
(3)由于各小岛彼此独立,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之间存在着 隔离。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分别累积各自的变异,从而彼此之间逐渐形成 隔离,最终形成了地雀新种。
(4)若某个小岛上的地雀均为莺雀,则该小岛上的全部莺雀个体称为 。这是生物进化的 。
(5)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体现了生物的 多样性。
【答案】(1)南美洲地雀
(2)食物;自然选择
(3)地理;生殖
(4)种群;基本单位
(5)物种
【知识点】拉马克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生物的多样性;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解:(1)题图显示:不同种的地雀都是由南美洲地雀这一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2)每一种地雀喙的大小、形状、尺寸等性状存在差异,这是由于各小岛上不同的食物和栖息条件等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该因素在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自然选择的作用。 (3)由于各小岛彼此独立,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分别累积各自的有利变异,从而彼此之间逐渐形成生殖隔离,最终形成了地雀新种。(4)某小岛上的全部莺雀个体称为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5) 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体现了生物的物种多样性。
【分析】物种形成的3个环节: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②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③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8.某种一年生植物种群中AA占25%、Aa占50%,aa占25%,将这种植物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
(1)将这种植物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使该植物形成 ,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传粉,说明已产生了 ,与 和 共同构成了物种形成过程的基本环节.
(2)如图1中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据图2分析.
①由a变为b、c、d体现了 .
②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是曲线 .
【答案】(1)地理隔离;生殖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2)变异的不定向性;d
【知识点】诱变育种;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解:(1)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植物引入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由于地理障碍,种群a、b和c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这种现象叫地理隔离;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属于生殖隔离.物种形成过程的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2)图中由a变为b、c、d体现了变异的不定向性,其中d产量最高,是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
故答案为:(1)地理隔离;生殖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2)①变异的不定向性 ②d
【分析】地理隔离是由于地理障碍使不同种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现象;生殖隔离是因生殖方面的原因使亲缘关系相近的类群间不杂交,或杂交不育,或杂交后产生不育性后代的现象.
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1 / 1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6.3.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B)
一、单选题
1.(2019高一下·天津期末)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
②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③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2019高二上·哈尔滨期中)下列关于物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种群的生物可能属于同一个物种
B.一个物种只含有一个生物
C.同一物种具有相似的形态和生理特征
D.自然状态下,能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且后代也有繁殖能力
3.(2020高二上·眉山期末)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B.一般情况下,生物进化方向与基因突变方向一致
C.狼与兔的捕食关系导致它们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D.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必不可少的条件
4.(2019高二下·银川期末)下列有关个体、种群、物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B.不同种群的个体可能属于同一物种
C.个体与种群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D.物种是所有种群的集合
5.(2019高二下·湖州期末)下列关于种群与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之间必然存在地理隔离
B.不经地理隔离也能形成新物种
C.种群基因库的变化必然导致新物种形成
D.种群是生物分类、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6.(2019高二上·安阳开学考)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
A.产生新基因 B.形成生殖隔离
C.出现新性状 D.出现地理隔离
7.(2019高二上·拉萨期中)对于二倍体西瓜来说,四倍体西瓜是一个新的物种,原因是 ( )
A.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B.产生了生殖隔离
C.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D.出现了新的基因
8.(2019高三上·杭州月考)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存了上百万年,甲以乙为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
B.若甲是动物,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
C.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
D.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
9.(2018高三上·上杭月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
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
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10.马(2N=64)和驴(2N=62)杂交形成的骡子是高度不育的,这说明马和驴之间( )
A.染色体不能共存
B.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
C.存在着生殖隔离现象
D.遗传物质有本质的区别
11.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是( )
A.使种群间的雌雄个体失去交配机会
B.使不同种群各适应于不同的地理环境
C.使种群间的个体互不认识
D.使种群之间停止基因交流,各自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变
12.下列两种生物属于同一物种的是( )
A.普通小麦和小黑麦 B.黑色人种和白色人种
C.马和驴 D.萝卜和甘蓝
13.雌葱柱头上的细胞膜表面有一种糖被,可以使不同种的花粉不能萌发从而不能完成受精作用,这个现象属于( )
①细胞识别 ②抗性 ③生殖隔离 ④变异.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③④
14.下列不属于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的是( )
A.突变与基因重组 B.自然选择
C.隔离 D.过度繁殖
15.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的描述是( )
A.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
B.种群间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生殖隔离
C.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
D.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二、综合题
16.(2019高二上·兰州期末)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与生物进化有内在联系,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19世纪中叶前,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种群基因型频率为AA 20%、Aa 60%、aa 20%,则A基因频率为 。
(2)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有黑色型和浅色类型,经过若干年自然选择后,黑色类型桦尺蠖占多数,说明自然选择是 (填“定向的”或“不定向的”),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 (填“基因型”或“表现型”)。
(3)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和 。
17.(2019高二下·鹤岗月考)加拉帕戈斯群岛由许多互不相连、彼此独立的小岛组成。1835年,达尔文在该群岛发现地雀有13个种,下图表示这13种地雀之间的进化关系。
(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种的地雀都是由 这一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
(2)每一种地雀都有其特定的觅食场所,这些场所分布在不同的小岛上。每一种地雀喙的大小、形状、尺寸等性状存在差异,这是由于各小岛上不同的 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该因素在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 的作用。
(3)由于各小岛彼此独立,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之间存在着 隔离。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分别累积各自的变异,从而彼此之间逐渐形成 隔离,最终形成了地雀新种。
(4)若某个小岛上的地雀均为莺雀,则该小岛上的全部莺雀个体称为 。这是生物进化的 。
(5)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体现了生物的 多样性。
18.某种一年生植物种群中AA占25%、Aa占50%,aa占25%,将这种植物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
(1)将这种植物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使该植物形成 ,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传粉,说明已产生了 ,与 和 共同构成了物种形成过程的基本环节.
(2)如图1中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据图2分析.
①由a变为b、c、d体现了 .
②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是曲线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解析】【解答】①一个物种包括许多个种群,①错误;
②隔离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②正确;
③物种是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并与其他物种存在有生殖隔离的群体,③正确;
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般是由长期的地理隔离才能导致出现生殖隔离,④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了物种的概念和形成。在解题时要掌握知识的关键所在: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形成生殖隔离;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应该以种群为单位,而不是以个体为单位。
2.【答案】B
【知识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所以不同种群的生物可能属于同一物种,A、D正确;一个物种可含有多个生物,B错误;同一物种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表现相似,C正确。
【分析】理清物种的概念:物种是指在自然状态下,能通过有性生殖相互交配并繁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3.【答案】C
【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解: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A错误;
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B错误;
C、捕食斗争导致狼与兔相互选择,共同进化,从而导致狼与兔两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
D、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素有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迁移。2、生物进化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
4.【答案】D
【知识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种群的特征
【解析】【解答】A、种群是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所以同一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A正确;
B、同一物种的生物在不同的地方可以构成多个种群,B正确;
C、种群是由个体组成的,但种群又具有个体所不具有的一些特征,C正确;
D、不同的种群可能属于不同的物种,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个体,指一个单细胞生物或一个多细胞生物体;
2、种群,是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3、物种,一群可以进行繁殖出可育后代的生物体总称,同种之间的遗传信息差异不太大;相对来说,不同物种之间遗传信息差异大,不可繁育出可育后代,存在生殖隔离。
5.【答案】B
【知识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A、种群之间不一定会存在地理隔离,例如生活在同一自然区域的不同种群,A错误;
B、不经地理隔离也能形成新物种,例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获得四倍体西瓜,B正确;
C. 种群基因库的变化一定会引起生物进化,若这种改变仅是量变,不会产生新物种,只有这种改变达到质变,才会形成新物种,C错误;
D. 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种群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物种形成的两种方式(1)异地的物种形成: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2)同地的物种形成:在很短时间内即可形成,如自然界中多倍体的形成。
6.【答案】B
【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解: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出现,标志着新物种形成。
故答案为:B
【分析】1、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的现象。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是物种间的真正界限。生殖隔离有三种情况:不能杂交;杂交不活;活而不育。
7.【答案】B
【知识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解:二倍体西瓜产生的配子中有一个染色体组,四倍体西瓜产生的配子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所以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后代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但由于三倍体西瓜高度不育,即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不能产生可育后代,两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对于二倍体西瓜来说,四倍体西瓜是一个新的物种。故答案为:B。
【分析】物种: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判断标准:①主要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在自然条件下能自由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无生殖隔离);②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8.【答案】C
【知识点】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解析】【解答】A.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A不符合题意;
B.甲以乙为食,若甲是动物,乙可能是动物,也可能是植物,B不符合题意;
C.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促进物种甲的进化,C符合题意;
D.甲基因频率的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共同进化的实例
9.【答案】A
【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解:A、群体中的近亲携带相同基因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近亲繁殖可以提高后代纯合子的比例,A正确;
B、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大多数是有害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大量的选择材料,B错误;
C、某种群生物产生新基因后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说明生物进化了,而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C错误;
D、虽然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群体数量较少,因此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可能会发生改变,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在理想状态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在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即保持着基因平衡。保持基因平衡的理想状态要满足5个条件:①种群足够大;②种群中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③没有突变发生;④没有新基因加入;⑤没有自然选择。此时各基因频率和各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
10.【答案】C
【知识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解:马和驴杂交形成的骡子是高度不育的,这是因为马和驴是不同的物种,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故选:C.
【分析】马和驴杂交后代骡子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紊乱,不能形成生殖细胞,所以高度不育.生殖隔离是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出可育后代.
11.【答案】D
【知识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解:A、隔离主要使种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而不是使种群间的雌雄个体失去交配机会,A错误;
B、不同的地理隔离不一定能产生生殖隔离,如华南虎和东北虎,B错误;
C、隔离主要使种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错误;
D、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的现象,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1)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时期,只有地理隔离而不形成生殖隔离,能产生亚种,但绝不可能产生新物种.(2)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是物种间的真正界限.生殖隔离有三种情况:不能杂交;杂交不活;活而不育. ①物种: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②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发生自由交流的现象.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③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起促进性状分离的作用,是生殖隔离必要的先决条件,一般形成亚种.④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的现象.可分为:生态隔离、季节隔离、性别隔离、行为隔离、杂种不育等.
12.【答案】B
【知识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解:A、普通小麦和小黑麦存在生殖隔离,不是同一物种,A错误;
B、黑色人种和白色人种只是肤色不同,但可以产生可育的后代,是同一物种,B正确;
C、马和驴杂交后可产生不育的骡子,所以它们不是同一物种,C错误;
D、萝卜和甘蓝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是两种物种,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物种包括各个不同地域的同一物种的多个不同种群,范围较大,而种群是一定地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范围较小.判断是否是同一物种,不能只看能否杂交,还要看杂交后代是否可育,如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马和驴等.
13.【答案】C
【知识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解:①②细胞膜表面上的糖被具有识别作用,①正确;②错误;
③④使不同种的花粉不能萌发从而不能完成受精作用,表现为生殖隔离现象,③正确;④错误.所以①③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结构.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①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贡穿于磷脂双分子层. ②种类:a.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 b.有的起载体作用,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3、特殊结构﹣﹣糖被:①位置:细胞膜的外表.②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③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4、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14.【答案】D
【知识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解: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故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故选:D.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5.【答案】B
【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分析】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种群间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地理隔离;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能保留下来,因此这些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故选B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16.【答案】(1)50%
(2)定向的;表现型
(3)自然选择;隔离
【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解:(1)假设19世纪中叶前,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种群基因型频率为AA 20%、Aa 60%、aa 20%,则根据遗传平衡定理,A基因频率=AA%+1/2×AA%=50%。(2)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有黑色型和浅色类型,经过若干年自然选择后,黑色类型桦尺蠖占多数,说明自然选择定向选择黑色类型,使得种群黑色类型的基因频率升高,导致桦尺蠖朝着一定方向不断进化。自然选择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黑色类型)有更多机会产生后代,直接选择的是表现型;种群中控制有利变异基因的频率会不断提高,根本选择的是基因型。(3)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长期的地理隔离形成生殖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所以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分析】“列表法”比较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不同
内容 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
标志 生殖隔离出现 基因频率改变
进化后与原生物关系 属于不同物种 可能属于同一个物种,也可能属于不同的物种
17.【答案】(1)南美洲地雀
(2)食物;自然选择
(3)地理;生殖
(4)种群;基本单位
(5)物种
【知识点】拉马克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生物的多样性;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解:(1)题图显示:不同种的地雀都是由南美洲地雀这一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2)每一种地雀喙的大小、形状、尺寸等性状存在差异,这是由于各小岛上不同的食物和栖息条件等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该因素在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自然选择的作用。 (3)由于各小岛彼此独立,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分别累积各自的有利变异,从而彼此之间逐渐形成生殖隔离,最终形成了地雀新种。(4)某小岛上的全部莺雀个体称为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5) 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体现了生物的物种多样性。
【分析】物种形成的3个环节: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②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③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8.【答案】(1)地理隔离;生殖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2)变异的不定向性;d
【知识点】诱变育种;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解:(1)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植物引入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由于地理障碍,种群a、b和c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这种现象叫地理隔离;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属于生殖隔离.物种形成过程的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2)图中由a变为b、c、d体现了变异的不定向性,其中d产量最高,是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
故答案为:(1)地理隔离;生殖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2)①变异的不定向性 ②d
【分析】地理隔离是由于地理障碍使不同种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现象;生殖隔离是因生殖方面的原因使亲缘关系相近的类群间不杂交,或杂交不育,或杂交后产生不育性后代的现象.
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