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2课《月光曲》同步练习
一、基础达标
1.(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22 月光曲 人教(部编版))看拼音,写词语。
yuè pǔ zhù
míng qín jiàn táo zuì
shà
shí jiān máng rén bō tāo xiōng yǒng
2.(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22 月光曲 人教(部编版))形近字组词。
茵 盲 券 腊
菌 育 卷 蜡
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同步练习)查字典填空。
(1)“罢”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再查音节 ,组词
(2)“券”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再查音节 ,组词
4.(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同步练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小路 的曲子 的烛光 的月光
的浪花 的脸上 的眼睛 的琴声
5.(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同步练习)选词填空。
(1)幽静 恬静 安静
①月光照在盲姑娘 的脸上。
②一天夜晚,贝多芬在 的小路上散步。
③教室里 极了,只能听见孩子们呼吸的声音。
(2)美丽 美好 美妙
④兄妹俩被 的琴声陶醉了。
⑤妈妈在我心中是全世界最 的女人。
⑥ 的未来靠我们自己去创造。
6.(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同步练习)我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月光曲》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 《月光曲》的传说,表现了他 的同情和爱。它告诉我们贝多芬是一位 、 的音乐家, 的音乐往往来自美好心灵所散发出的 。
7.(月光曲)按要求改换句式
一阵风吹灭了蜡烛。
①“把”字句:
②“被”字句:
二、现代文阅读
8.(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22 月光曲 人教(部编版))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________的地方升起来。③________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________轻纱似的微云。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来巨浪。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1)按原文填空。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③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轻纱似的微云。
(2)用横线在文中画出实在事物,用波浪线画出联想的内容。
(3)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① ;② ;③ 。
(4)第②③描写了音乐节奏 ,第④句表现了乐声 ,第⑤⑥句描写表现了乐声 。
A.气势逐渐增强 B.轻柔舒缓 C.高昂激越
9.(月光曲)阅读理解
贝多芬的吻
1985年9月,我在德国萨尔布吕肯市给一批年轻的钢琴家上课时发现,如果我在某个学生的背上嘉许地轻轻拍一下,他就会表现得更出色。我若在全班学生面前对他杰出的演奏给予表扬,那么令人大为惊奇的事情往往接踵而至:他可能马上又超越了自己原有的水平。
我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受表扬曾使我感到何等的幸福和骄傲!当时我才7岁,我的父亲要我在花园里帮忙干些活。我干得很卖力,得到的“报酬”自然也很“丰厚”。父亲当时亲了我一下说:“谢谢你,孩子,你干得很好!”60多年后,他的话仍然在我耳边回响。
16岁时,由于与我的音乐教师发生分歧,我处于某种危机之中。后来,一个著名的钢琴家冯·萨尔——李斯特的最后一个活着的弟子,来到布达佩斯,要求我为他演奏。他专心地听了我弹奏的巴赫的C大调乐曲,然后又要求我弹奏更多的曲子。在弹奏贝多芬的奏鸣曲以及舒曼的钢琴曲时,我把整个身心都倾注进去了。
最后,冯·萨尔起身,在我的前额上吻了一下。“我的孩子,”他说,“在你这么大时,我成了李斯特的学生。在我的第一堂课后,李斯特在我的前额上亲了一下,说好好照料这一个吻——它来自贝多芬。原来,贝多芬在听了幼年李斯特的弹奏后,也曾给过他这样一个吻。贝多芬的吻已经成了一种神圣的遗产,现在我感到你当受得起这一吻。”
在我一生中,没有别的什么可以比得上冯·萨尔的赞扬。贝多芬的吻神奇地把我从危机中解脱出来,帮助我成为今天这样的钢琴家。不久将轮到我把它传给最值得承受这份遗产的人了。
赞扬是一股强劲的力量,是黑暗屋子里的蜡烛。它是一种魔术,我对它的神奇作用总是感到诧异不已。
(1)题目“贝多芬的吻”的含义是
(2)“贝多芬的吻”对作者起的作用是
(3)文章中直接表达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4)朗读文章,找出表现作者受到表扬时幸福、骄傲的心情以及他对表扬的感激之情的句子。用“ ”划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乐谱;著名;琴键;陶醉;霎时间;盲人;波涛汹涌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谱、琴、键、陶、醉、霎、波、涌”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乐谱、著名、琴键、陶醉、霎时间、盲人、波涛汹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绿茵茵;盲人;入场券;腊月;细菌;教育;卷子;蜡笔
【知识点】字形;字义;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故答案为:绿茵茵、盲人、入场券、腊月、细菌、教育、卷子、蜡笔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3.【答案】(1)罒;5;B;bà;罢了
(2)刀;6;Q;quàn;入场券
【知识点】月光曲;汉字查字典
【解析】【分析】此题不仅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同时对汉语拼音、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组词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考查。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
4.【答案】幽静;著名;微弱;清幽;雪亮;恬静;大大;美妙
【知识点】语言表达;月光曲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运用修饰语的能力,在于平时对词语的积累和对课文的掌握。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 横线上应填形容词(或限制词),应注意搭配合理。比如:幽静的小路、著名的曲子、微弱的烛光、清幽的月光、 雪亮的浪花、恬静的脸上、大大的眼睛、美妙的琴声。
【点评】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增加词汇量。
5.【答案】(1)恬静;幽静;安静
(2)美妙;美丽;美好
【知识点】词义;月光曲
【解析】【分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恬静:恬适安静。如①。
幽静:深幽静寂,非常安静。如②。
安静:以用来形容环境不吵杂,或者用来形容人不说话。如③。
美妙:运用范围比“美好”广,它多形容幻想等抽象事物,如④。
美丽:后加有一定形式存在的实名词,如⑤。
美好:后加无一定形式存在的虚名词,如⑥。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6.【答案】谱写钢琴曲;对穷苦人;善良;易感;经久不衰;真情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月光曲
【解析】【分析】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要注意“谱、琴、易、衰”容易写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综合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
7.【答案】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蜡烛被一阵风吹灭了。
【知识点】句式转换;月光曲
【解析】【分析】①将陈述句改成把字句,把字句是用介词“把”构成的表示主动意义的句子,因此句子中要含有“把”这个字,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甲把乙怎么样。根据“甲把乙怎么样”的句式,解答此题即可。故:一阵风吹灭了蜡烛。“把”字句: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②“陈述句”改“被字句”的方法是:读句子,找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并在词下面加上点。在句子开头上加一个“被”字。把动作词后面的全部移到“被”字的前面。如:一阵风吹灭了蜡烛。改为:蜡烛被一阵风吹灭了。
【点评】掌握陈述句改写成把字句、被字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做这道题不难。
8.【答案】(1)水天相接;微波粼粼;一缕一缕
(2)实在事物: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联想事物: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来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3)月亮升起,海面微波粼粼;月亮升高,穿过微云;海面波涛汹涌
(4)B;A;C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阅读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2)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在原有知识、信息的基础上重新创造出一个新形象。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体会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从选项中比较判断。
故答案为:(1)水天相接、微波粼粼、一缕一缕
(2)实在事物:皮鞋匠静静地听着。联想事物: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来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3)月亮升起,海面微波粼粼;月亮升高,穿过微云;海面波涛汹涌。
(4)B、A、C。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体会重要语句的意思,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9.【答案】(1)“贝多芬的吻”是一种神圣的遗产。
(2)激励他更上一层楼。
(3)赞扬是一股强劲的力量,是黑暗屋子里的蜡烛。
(4)略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月光曲
【解析】【分析】(1)考查学生的对题目的理解,题目的作用一般是:①象征意义;②语带双关;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⑤文章线索;⑥文眼;揭示文章中心;⑦吸引读者、新颖。然后结合本文分析。“贝多芬的吻”是一种神圣的遗产。
(2)考查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贝多芬的吻”对作者起的作用是激励他更上一层楼。(3)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 在结尾尾:赞扬是一股强劲的力量,是黑暗屋子里的蜡烛。(4)考查从文中搜索信息的能力,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的对题目的理解能力。(2)此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能力(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4)此题考查从文中搜索信息的能力,
1 / 1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2课《月光曲》同步练习
一、基础达标
1.(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22 月光曲 人教(部编版))看拼音,写词语。
yuè pǔ zhù
míng qín jiàn táo zuì
shà
shí jiān máng rén bō tāo xiōng yǒng
【答案】乐谱;著名;琴键;陶醉;霎时间;盲人;波涛汹涌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谱、琴、键、陶、醉、霎、波、涌”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乐谱、著名、琴键、陶醉、霎时间、盲人、波涛汹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22 月光曲 人教(部编版))形近字组词。
茵 盲 券 腊
菌 育 卷 蜡
【答案】绿茵茵;盲人;入场券;腊月;细菌;教育;卷子;蜡笔
【知识点】字形;字义;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故答案为:绿茵茵、盲人、入场券、腊月、细菌、教育、卷子、蜡笔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同步练习)查字典填空。
(1)“罢”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再查音节 ,组词
(2)“券”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再查音节 ,组词
【答案】(1)罒;5;B;bà;罢了
(2)刀;6;Q;quàn;入场券
【知识点】月光曲;汉字查字典
【解析】【分析】此题不仅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同时对汉语拼音、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组词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考查。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
4.(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同步练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小路 的曲子 的烛光 的月光
的浪花 的脸上 的眼睛 的琴声
【答案】幽静;著名;微弱;清幽;雪亮;恬静;大大;美妙
【知识点】语言表达;月光曲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运用修饰语的能力,在于平时对词语的积累和对课文的掌握。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 横线上应填形容词(或限制词),应注意搭配合理。比如:幽静的小路、著名的曲子、微弱的烛光、清幽的月光、 雪亮的浪花、恬静的脸上、大大的眼睛、美妙的琴声。
【点评】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增加词汇量。
5.(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同步练习)选词填空。
(1)幽静 恬静 安静
①月光照在盲姑娘 的脸上。
②一天夜晚,贝多芬在 的小路上散步。
③教室里 极了,只能听见孩子们呼吸的声音。
(2)美丽 美好 美妙
④兄妹俩被 的琴声陶醉了。
⑤妈妈在我心中是全世界最 的女人。
⑥ 的未来靠我们自己去创造。
【答案】(1)恬静;幽静;安静
(2)美妙;美丽;美好
【知识点】词义;月光曲
【解析】【分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恬静:恬适安静。如①。
幽静:深幽静寂,非常安静。如②。
安静:以用来形容环境不吵杂,或者用来形容人不说话。如③。
美妙:运用范围比“美好”广,它多形容幻想等抽象事物,如④。
美丽:后加有一定形式存在的实名词,如⑤。
美好:后加无一定形式存在的虚名词,如⑥。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6.(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同步练习)我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月光曲》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 《月光曲》的传说,表现了他 的同情和爱。它告诉我们贝多芬是一位 、 的音乐家, 的音乐往往来自美好心灵所散发出的 。
【答案】谱写钢琴曲;对穷苦人;善良;易感;经久不衰;真情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月光曲
【解析】【分析】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要注意“谱、琴、易、衰”容易写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综合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
7.(月光曲)按要求改换句式
一阵风吹灭了蜡烛。
①“把”字句:
②“被”字句:
【答案】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蜡烛被一阵风吹灭了。
【知识点】句式转换;月光曲
【解析】【分析】①将陈述句改成把字句,把字句是用介词“把”构成的表示主动意义的句子,因此句子中要含有“把”这个字,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甲把乙怎么样。根据“甲把乙怎么样”的句式,解答此题即可。故:一阵风吹灭了蜡烛。“把”字句: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②“陈述句”改“被字句”的方法是:读句子,找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并在词下面加上点。在句子开头上加一个“被”字。把动作词后面的全部移到“被”字的前面。如:一阵风吹灭了蜡烛。改为:蜡烛被一阵风吹灭了。
【点评】掌握陈述句改写成把字句、被字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做这道题不难。
二、现代文阅读
8.(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22 月光曲 人教(部编版))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________的地方升起来。③________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________轻纱似的微云。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来巨浪。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1)按原文填空。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③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轻纱似的微云。
(2)用横线在文中画出实在事物,用波浪线画出联想的内容。
(3)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① ;② ;③ 。
(4)第②③描写了音乐节奏 ,第④句表现了乐声 ,第⑤⑥句描写表现了乐声 。
A.气势逐渐增强 B.轻柔舒缓 C.高昂激越
【答案】(1)水天相接;微波粼粼;一缕一缕
(2)实在事物: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联想事物: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来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3)月亮升起,海面微波粼粼;月亮升高,穿过微云;海面波涛汹涌
(4)B;A;C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阅读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2)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在原有知识、信息的基础上重新创造出一个新形象。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体会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从选项中比较判断。
故答案为:(1)水天相接、微波粼粼、一缕一缕
(2)实在事物:皮鞋匠静静地听着。联想事物: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来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3)月亮升起,海面微波粼粼;月亮升高,穿过微云;海面波涛汹涌。
(4)B、A、C。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体会重要语句的意思,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9.(月光曲)阅读理解
贝多芬的吻
1985年9月,我在德国萨尔布吕肯市给一批年轻的钢琴家上课时发现,如果我在某个学生的背上嘉许地轻轻拍一下,他就会表现得更出色。我若在全班学生面前对他杰出的演奏给予表扬,那么令人大为惊奇的事情往往接踵而至:他可能马上又超越了自己原有的水平。
我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受表扬曾使我感到何等的幸福和骄傲!当时我才7岁,我的父亲要我在花园里帮忙干些活。我干得很卖力,得到的“报酬”自然也很“丰厚”。父亲当时亲了我一下说:“谢谢你,孩子,你干得很好!”60多年后,他的话仍然在我耳边回响。
16岁时,由于与我的音乐教师发生分歧,我处于某种危机之中。后来,一个著名的钢琴家冯·萨尔——李斯特的最后一个活着的弟子,来到布达佩斯,要求我为他演奏。他专心地听了我弹奏的巴赫的C大调乐曲,然后又要求我弹奏更多的曲子。在弹奏贝多芬的奏鸣曲以及舒曼的钢琴曲时,我把整个身心都倾注进去了。
最后,冯·萨尔起身,在我的前额上吻了一下。“我的孩子,”他说,“在你这么大时,我成了李斯特的学生。在我的第一堂课后,李斯特在我的前额上亲了一下,说好好照料这一个吻——它来自贝多芬。原来,贝多芬在听了幼年李斯特的弹奏后,也曾给过他这样一个吻。贝多芬的吻已经成了一种神圣的遗产,现在我感到你当受得起这一吻。”
在我一生中,没有别的什么可以比得上冯·萨尔的赞扬。贝多芬的吻神奇地把我从危机中解脱出来,帮助我成为今天这样的钢琴家。不久将轮到我把它传给最值得承受这份遗产的人了。
赞扬是一股强劲的力量,是黑暗屋子里的蜡烛。它是一种魔术,我对它的神奇作用总是感到诧异不已。
(1)题目“贝多芬的吻”的含义是
(2)“贝多芬的吻”对作者起的作用是
(3)文章中直接表达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4)朗读文章,找出表现作者受到表扬时幸福、骄傲的心情以及他对表扬的感激之情的句子。用“ ”划出。
【答案】(1)“贝多芬的吻”是一种神圣的遗产。
(2)激励他更上一层楼。
(3)赞扬是一股强劲的力量,是黑暗屋子里的蜡烛。
(4)略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月光曲
【解析】【分析】(1)考查学生的对题目的理解,题目的作用一般是:①象征意义;②语带双关;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⑤文章线索;⑥文眼;揭示文章中心;⑦吸引读者、新颖。然后结合本文分析。“贝多芬的吻”是一种神圣的遗产。
(2)考查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贝多芬的吻”对作者起的作用是激励他更上一层楼。(3)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 在结尾尾:赞扬是一股强劲的力量,是黑暗屋子里的蜡烛。(4)考查从文中搜索信息的能力,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的对题目的理解能力。(2)此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能力(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4)此题考查从文中搜索信息的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