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人体的呼吸 (第1课时)
1.呼吸道可以对空气进行处理,能够对空气起湿润作用的是( )
A.鼻毛 B.气管上的纤毛 C.毛细血管 D.黏膜分泌的黏液
2.下列结构与温暖、清洁和湿润空气等生理功能无关的是( )
A.鼻腔前部有鼻毛 B.鼻黏膜内有嗅细胞
C.鼻黏膜内有毛细血管 D.鼻黏膜能分泌黏液
3.人的呼吸系统的组成按顺序排列应当是( )
A.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B.鼻、咽、喉、支气管、气管和肺
C.鼻、喉、咽、气管、支气管和肺 D.口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4.气管能保持敞开的原因是( )
A.有“C”形的软骨支架 B.肌肉较松弛 C.气管壁较硬 D.周围有肌肉牵拉
5.边说边大笑吃东西,食物容易误入气管,其原因是( )
A.气流冲击,声门裂开 B.气流冲击,喉腔扩大
C.会厌软骨没能盖住喉口的入口 D.环状软骨扩大
6.如图是呼吸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呼吸系统是由______和图中的[6]______组成。
(2)能让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清洁、湿润的主要是[1]_____内的黏膜和毛细血管的作用。
(3)图中[4]________和[5]支气管的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形成的痰送到咽部。因此,我们不能随地吐痰。
答案和解析
1.D 解析: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起到湿润呼吸道的作用。
2.B 解析:在鼻腔的前部有鼻毛能阻挡吸入的灰尘和细菌,使空气变得清洁,A正确;嗅细胞与人的嗅觉有关,与温暖、清洁和湿润空气等生理功能无关,B错误;鼻腔黏膜内的丰富的毛细血管能预热吸入的冷空气,使空气变得温暖,C正确;鼻黏膜能够分泌黏液还能杀灭一些细菌并能湿润吸入的空气,D正确。
3.A
4.A 解析:呼吸道有“C”型的软骨作支架,这可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气管和支气管的管壁中都排列着一些半环状的软骨。软骨环具有支架作用,且有弹性,使气管腔保持开放状态而管壁不致坍陷,从而保证气流畅通无阻。
5.C 解析: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颚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气管,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将气管口覆盖,令食物进入食道,由此可知,在吞咽那一刻,我们呼吸是暂停的,吞咽完毕,软颚、会厌软骨迅速恢复原位,于是呼吸可照常进行,所以当吃饭时说笑,若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会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6.(1)呼吸道;肺 (2)鼻腔 (3)气管
1第2节 人体的呼吸 (第2课时)
1.吸气结束的瞬间,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的关系是( )
A.小于外界大气压 B.等于外界大气压
C.大于外界大气压 D.无法确定
2.下列关于膈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膈是胸腔的顶部,腹腔的底部
B.膈是胸腔和腹腔的分隔线
C.膈的收缩和舒张可引起胸腔容积的变化
D.膈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的
3.吸气时,人体膈肌和胸腔所处的状态( )
A.膈肌收缩,胸腔变小 B.膈肌舒张,胸腔变小
C.膈肌收缩,胸腔扩大 D.膈肌舒张,胸腔扩大
4.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
A.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氧的含量
B.全是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和氧的含量一样多
D.氧的含量高于二氧化碳的含量
5.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在进行人工呼吸之前为什么先要清除口、鼻内杂物( )
A.因为要保持呼吸道畅通 B.杂物会影响溺水者的健康
C.人工呼吸要在保持卫生 D.杂物造成溺水者呼吸困难
6.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以下关于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肺有两个,左右各一
B.肺位于腹腔
C.肺是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D.肺泡壁由单层细胞构成
7.根据如图(模拟膈肌的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模型此时模拟的状态是 (吸气还是呼气)。
(2)图中A表示 ,图中B表示的是 ,图中C表示的是 ,图中E表示的是 。
(3)用手下拉E,小气球 ,表示 过程,说明 。
。
答案和解析
1.B 解析: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是依靠呼吸运动实现的,吸气时呼吸肌的收缩使肺容量随肺扩张而增大,从而使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进入肺,呼气时由于呼吸肌的舒张,肺容积缩小,使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就排出,而在吸气刚刚停止呼气还没有开始时,肺与外界没有压力差,即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2.A 解析:膈是胸腔的底部,腹腔的顶部,A符合题意;膈是一层肌肉膜,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的,把体腔分成胸腔和腹腔两部分,B不符合题意。膈肌属于呼吸肌,膈的收缩和舒张可引起胸腔容积的变化,C不符合题意。人等哺乳动物的体内有膈,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D不符合题意。
3.C 解析: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或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呼气与之过程大致相反。因此人体吸气时,胸廓容积扩大,膈肌收缩,肋间肌收缩。
4.D 解析:在人体吸入的气体中,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3%,在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大约为16%,二氧化碳的含量约为4.5%,与吸入的空气相比,氧气含量确实下降,二氧化碳含量确实上升了,但是氧的含量却仍然高于二氧化碳的含量。
5.A 解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人工呼吸常用于抢救呼吸暂停的病人,做人工呼吸时,如果口腔内有泥土、血块等,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然后再进行口对口吹气。
6.B 解析:肺在胸腔里,左右各一个,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些结构特点都是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肺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没有软骨支撑。
7.(1)吸气;(2)气管;支气管;肺;膈肌;(3)变大;吸气;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1第2节 人体的呼吸 (第3课时)
1.吸入的氧气会从肺泡内进入血液的过程,其原理是( )
A.呼吸作用 B.扩散作用 C.消化作用 D.呼吸运动
2.外界氧气进入人体细胞的四个过程依次是( )
①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②肺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④血液与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A.④→②→③→①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关于肺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肺泡数量多
B.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C.痰是在肺泡内形成的
D.肺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4.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这有利于( )
A.增加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
B.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C.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D.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5.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呼吸道具有清洁、 及 功能。
(2)既是气体的通道,也是食物的通道的是[2] 。
(3)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是[5] 。
(4)肺从外界吸入的气体,最终到达图B过程中膈肌处于 (收缩或舒张)状态,胸腔 ,(扩大或缩小)肺内的气压 外界气压。
(5)图C中肺泡的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的壁很薄,仅由 上皮细胞构成。6代表的物质是 ,7代表的物质是 。6和7通过 作用进入到毛细血管中。
答案和解析
1.B 解析: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人体经过吸气,肺泡内充满了新鲜的空气,肺泡内氧气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而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血液中的浓度小;因此,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因此吸入的氧气会从肺泡内进入血液的过程,其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
2.D 解析: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外界的氧气进入肺内,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因此空气中的氧气进入人体细胞的正确顺序是:①→②→③→④。
3.C 解析:在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形成的树枝状分支的末端,有许多肺泡。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4.C 解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弹性纤维,增加了肺泡的弹性;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气体交换。
5.(1)温暖;湿润;(2)咽;(3)肺;(4)收缩;扩大;小于;(5)一层;二氧化碳;氧气;气体扩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