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上册 第4章 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 章节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 第4章 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 章节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27 16:5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章 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
一、选择题
1.下列措施中,没有应用光合作用原理来提高产量的是( )
A.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接受光照
B.增加光照强度,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C.降低夜间温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大棚作物施农家肥,增加原料二氧化碳
2.对果树种植中相关措施的生物学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施有机肥——为植物提供有机物
B.幼苗带土移栽——保护幼根和根毛
C.及时松土——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D.移栽时剪掉部分枝叶——减弱蒸腾作用
3.下列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的做法与其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不相符的是( )
①移栽树木时去掉部分枝叶,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根的快速生长
②夏天将水果放在冰箱保存,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③适时给农作物施化肥,是为了给植物生长提供有机物
④白天给大棚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
⑤给刚移栽的苗木“输液”,是为了促进蒸腾作用的进行
A. ①③⑤ B. ③④⑤ C. ①⑤ D. ②④
4.下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四个视野,在下列结构与功能的表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区域的细胞出现了液泡,是细胞伸长最快的部位
B.②是根尖中吸收无机物最活跃的部位,当根毛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根就从土壤中吸水
C.③区域没有分裂能力,但能对根尖起到保护作用
D.④区域不但具有分裂能力,还能吸收收少量的水分和无机盐
5.某同学以新鲜的马铃薯条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相关推断合理的是( )
A.烧杯里装的是浓盐水,马铃薯条发生了失水
B.烧杯里装的是浓盐水,马铃薯条发生了吸水
C.烧杯里装的是清水,马铃薯条发生了失水
D.烧杯里装的是清水,马铃薯条发生了吸水
6.如图是用天竺葵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步骤图,正确的是( )
A.a 步骤在黑暗中耗尽叶片中的二氧化碳
B.b 步骤用黑纸从上下两面遮住叶片同一部分
C.d 步骤用碘液染色,叶片遮光部分将变蓝色
D.该实验可以验证线粒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7.油菜开花前营养器官旺盛生长期,出现了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的现象。缺少的无机盐是( )
A.含氮的无机盐 B.含磷的无机盐 C.含钾的无机盐 D.含硼的无机盐
二、实验题
8.根据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种庄稼要施肥,养花种草也要施肥。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下表中A和B是分别适用于栽培叶用蔬菜和茎用蔬菜的两种培养液。
A培养液的质量浓度/mg L-1
(适用于栽培叶用蔬菜) B培养液的质量浓度/mg L-1
(适用于栽培茎用蔬菜)
含氮的无机盐 2810 2000
含磷的无机盐 130 250
含钾的无机盐 790 960
为了进一步探究含氮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某生物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将等量的小石子(不能为植物提供无机盐)装入20只容器中,每只容器各栽入一株生长状况相同的番茄幼苗。对其中10株每天只浇自来水,另10株每天除了浇等量的自来水外,还施加适量含氮的无机盐。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结果如图所示。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叶用蔬菜比茎用蔬菜需要更多含氮的无机盐,而茎用蔬菜比叶用蔬菜需要更多含磷的和含______的无机盐。
(2)表中,A培养液不同种类无机盐的含量不同,这说明______。
(3)该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实验变量是______,除该变量外,其他实验条件都应______且适宜。
(4)实验中,如果每组只选用一株番茄幼苗,这样设计科学吗?______。
(5)一段时间后,两株番茄幼苗的大小和颜色有明显的差异,这说明______。
三、简答题
9.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A、B、C三个实验装置,实验在夏天某一晴朗的上午进行,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中午,兴趣小组的同学看到有的塑料袋内壁上有一些小水珠这些小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______;下午,兴趣小组的同学打开袋口,发现有的塑料袋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这些气体来自植物的______;傍晚,兴趣小组的同学再次给植物套上塑料袋,扎紧袋口,第二天天一亮就打开袋口,发现有的塑料袋内的气体可以使燃烧的火柴熄灭,这些气体来自植物的______。(本小题空均要求填生理过程)
(2)若要探究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A、B、C三个实验装置中最合理的是图______。___________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若要证明该结论应选取的实验装置组合是图______。
(3)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是图D中的______,该结构主要分布在叶片的______ 表皮(填“上”或“下”)。
答案和解析
1.C 解析: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A和B增加光照和合理密植都是充分利用光能,能够提高光合效率,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AB不符合题意。晚上降低温度,可以减弱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能增高产量,但与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没有关系,C符合题意。大棚作物施农家肥,农家肥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成二氧化碳、水等无机物,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增加光合作用的原料,也能提高产量,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A 解析:有机肥分解能产生无机盐,施有机肥能为植物提供无机盐,A错误。幼苗带土移栽能保护幼根和根毛,有利于吸收水分,B正确。根的呼吸作用吸收的是土壤颗粒间的氧气,及时松土能促进根的呼吸作用,C正确。移栽时剪掉部分枝叶,能减少蒸腾作用的面积,降低水分的散失,减弱蒸腾作用,D正确。故选A。
3.A 解析:①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去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符合题意。②一些水果夏天可放冰箱保存,因为降低温度、减少氧气含量、减少含水量能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不符合题意。③适时给农作物施化肥是为了给植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无机盐,而不是有机物,符合题意。④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分和二氧化碳,白天给大棚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不符合题意。⑤给刚移栽的苗木“输液”,是为了给树苗适时补充水分,防止树苗因缺水而死亡,同时促进蒸腾作用的进行,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的做法与其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不相符的是①③⑤。故A符合题意。故选A。
4.D 解析:据图可知,①伸长区、②成熟区、③根冠、④分生区。①伸长区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该区域的细胞出现了液泡,A正确。②成熟区,具有大量的根毛,是根尖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最活跃的部位,当根毛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根就从土壤中吸水,B正确。③根冠,该区域没有分裂能力,但能对根尖起到保护作用,C正确。④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D错误。故选D。
5.A 解析:植物细胞吸水还是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浓度的大小。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观察图中马铃薯条的变化,马铃薯条失水了,说明图中烧瓶中溶液的浓度大于马铃薯内细胞液的浓度,因此判断图中盛的是浓盐水。故A符合题意。故选A。
6.B 解析:图示a表示暗处理,b表示选叶遮光照射,c表示酒精脱色,d表示滴加碘液,观察颜色。a步骤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把盆栽的天竺葵放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耗尽叶片中的淀粉。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A错误。b步骤用黑纸从上下两面遮住,实验中的变量是光,因此遮住叶片同一部分,B正确。d步骤用碘液染色,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C错误。本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需要光,不能验证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D错误。故选B。
7.A 解析:氮肥作用能促使植物的茎、叶(营养生长)生长茂盛,叶色浓绿。土壤缺氮时,植株矮小,叶片黄化,花芽分化延迟,花芽数减少;缺磷时,幼芽和根系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色暗绿,无光泽,背面紫色;缺钾时,植物易倒伏,叶片脉间缺绿,且沿叶缘逐渐出现坏死组织,渐呈焦枯状。由上可知,油莱开花前营养器官旺盛生长期,出现了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的现象,是缺少含氮的无机盐。故A符合题意。故选A。
8.(1)钾(2)蔬菜对不同种类的无机盐需求量不同(3)无机盐的种类;相同
(4)不科学,因为数量少,实验的偶然性大,容易造成误差(5)番茄生长需要含氮的无机盐
解析:(1)根据表格信息可知:A培养液中含氮、磷的无机盐比B培养液多,含钾比B培养液少。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钾肥则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因此,叶用蔬菜比茎用蔬菜需要更多含氮的无机盐,而茎用蔬菜比叶用蔬菜需要更多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
(2)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所以表中,A培养液不同种类无机盐的含量不同,这说明蔬菜对不同种类的无机盐需求量不同。
(3)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实验变量是无机盐的不同,除该变量外,其他实验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
(4)实验中,不能用一株番茄幼苗,如果每组只选用一株番茄幼苗,结果具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本实验用多株番茄做实验,可以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5)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段时间后,两株番茄幼苗的大小和颜色有明显的差异,这说明番茄生长需要含氮的无机盐。
9.(1)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2)A; 叶;A和C(3)6气孔;下
解析:(1)晴天的中午,在一株盆栽植物上套一个透明的塑料袋,扎紧袋口,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出来,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蒸腾作用,所以这些小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在光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大量的氧气,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迅速将一根将带火星的木条燃烧伸进袋内,木条复燃了;夜晚无光,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但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使口袋中的氧气减少,同时产生了二氧化碳,所以第二天天亮前打开袋口,迅速将一根燃着的火柴伸进袋内,火柴熄灭了。
(2)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大气中的过程。因此必须选带叶的植物,而B图用塑料袋将植物连同盆土一同罩住,这样塑料袋内壁的水珠是否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就不能确定,故选A图;而我们要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所以探究实验我们设计对照时应有唯一变量——有无叶。同时我们要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如图B用塑料袋将植物连同盆土一同罩住,这样塑料袋内壁的水珠是否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就不能确定,因为把花盆中的土壤也扎在里面,水蒸气有可能来自土壤中的水分。只有A和C可以进行比较最好。
(3)气孔不但是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体内水分散失的“门户”。叶片表皮有两种细胞构成:一种是保卫细胞,一种是表皮细胞。表皮细胞相互嵌合,形状不规则;保卫细胞呈半月形,成对存在,中间有气孔。故6是气孔。由于上表皮直接接受阳光的照射,温度比下表皮相对较高,叶片中的水分比较容易从上表皮的气孔散失。气孔作为蒸腾作用水分出入的门户,如果水分蒸发过多,尤其是炎热的夏季,会让植物萎蔫甚至死亡,所以下表皮气孔多会避免该种现象发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