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2节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同步测试(word版含解析)(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2节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同步测试(word版含解析)(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27 17:40:08

文档简介

第2节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第1课时)
1.将下列实验装置(玻璃瓶左边底部有一台抽气泵)放在阳光下,你认为这些装置可以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所需条件的哪一项(  )
A.二氧化碳 B.水
C.光照 D.叶绿体
2.将新鲜的蔬菜、水果放在冰箱内冷藏可以保鲜,其主要原因是冷藏条件下( )
A.呼吸作用减弱 B.微生物繁殖速度慢
C.微生物被冻死 D.呼吸作用停止
3.贮存水果和蔬菜时,往往在仓库内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其目的是( )
A.降低仓库的温度 B.促进仓库内的气体流动
C.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D.抑制呼吸作用
4.安徽萧县是我国重要的葡萄产地,“萧县葡萄”营养丰富,不仅可以生食,还用来酿酒,加工罐头,深受人们喜爱。请据此回答问题:
(1)葡萄里的糖分是其叶片通过   作用合成的,所用的原料是  和水。
(2)温室大棚种植葡萄时,可通过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来提高产量,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温度降低,    作用减弱,    消耗减少。
5.如图甲是某农场建立的生产反季节蔬菜的现代化温室,图乙是该温室24小时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
(1)由图乙可以看出,从早上6点到傍晚18点,温室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是     。在这段时间内,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会        。
(2)在滴水成冰、日照短暂的冬季,现代化温室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适宜的        、充足的        以及水、无机盐、空气等条件,从而使人们即便在冬天也能吃上鲜嫩的蔬菜。
(3)温室中部分蔬菜常常由于传粉不足而导致结实率低,你建议的解决办法是
            。
6.用金鱼藻按如图的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问题:
(1)将乙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其玻璃管收集的气体可以助燃,这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淀粉等有机物外,还有     。
(2)若将乙装置用钟罩罩住,并放入另一只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后密封,发现产生的气泡逐渐变少,甚至停止,究其原因是钟罩内缺少      ;除此之外光合作用的原料还有       。
(3)甲装置内无气泡产生,这说明    是光合作用所必需的条件。
答案和解析
1.A 解析:本题考查对实验的分析。浓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能检验二氧化碳,实验中可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玻璃瓶内缺少二氧化碳,与瓶外叶片的变量就是二氧化碳,因此,这些装置可以研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2.A 解析:本题考查呼吸作用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冰箱内冷藏,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减弱,降低了有机物的消耗,达到保鲜的目的。易错提醒:冷藏条件下,微生物繁殖速度慢是防止食品腐败的原因。
3.D 解析:本题考查呼吸作用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要想使贮存的水果和蔬菜保存时间长久,就要降低水果、蔬菜的呼吸作用,以降低细胞内有机物的消耗。通入二氧化碳可以抑制呼吸作用,降低有机物的消耗,延长贮存时间。
4.(1)光合 二氧化碳 (2)呼吸 有机物
解析:(1)绿色植物可用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贮存能量。
(2)呼吸作用的强弱受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呼吸作用减弱,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5.(1)逐渐减少 增加 (2)温度 光照(3)在温室中放养蜜蜂(或进行人工授粉)
解析:(1)由图乙可知,从早上6点到傍晚18点,温室内二氧化碳的含量越来越少,是因为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了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在这段时间内,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越来越多。(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光照。现代化温室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光照等。(3)温室内部分蔬菜结实率低是因为昆虫少,传粉不足,要弥补这一不足,应在温室中放养蜜蜂或进行人工授粉。
6.(1)氧气 (2)二氧化碳 水 (3)光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及探究实验的设计:(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2)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密闭的容器中二氧化碳逐渐减少,产生的气泡是氧气,气泡逐渐变少,光合作用变弱,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水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3)甲遮光,乙见光,除此之外都相同,甲无气泡产生,说明不进行光合作用,由此说明,光是光合作用所必需的条件。
1第2节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第2课时)
1.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下列有关植树造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只是为了获取大量的木材 B. 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C. 能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D. 能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
2.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绿水青山”中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氧气,对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B. “绿水青山”中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只有一种产物
C. 光合作用的实质就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将有机物中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
D. “绿水青山”中的绿色植物在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夜晚只进行呼吸作用
3.以下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B. 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
C. 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加剧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D. 植物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4.下列有关植物呼吸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呼吸作用主要发生在植物的叶片
B.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
C. 呼吸作用对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
D. 在一定范围内,环境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
5.下图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回答: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a气体,释放b气体能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请将绿色植物对维持碳–氧平衡发挥作用有关反应式,请补充完整: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吸收的大气中的气体a是________ ,释放的气体b是________。图示中的C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
(3)将a、b气体经过动物的直线上的箭头补充完整。
(4)目前,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导致了温室效应。下列人类活动中,会导致温室效应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③绿色植被被大量破坏
答案和解析
1.A 解析:植树造林具有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的作用,因此植树造林不只是为了获取大量的木材,故A符合题意。树木根系发达,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故B不符合题意。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故C不符合题意。植物能够吸收一定数量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减少空气中放射性物质,树木的枝叶可以阻隔放射性物质和辐射的传播,并且还有过滤和吸收作用,减少空气中的灰尘,树木能够阻挡、过滤和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因此植物能净化空气;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水由液态到气态要吸收热量,因此在此过程中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继而降低环境的温度,故D不符合题意。
2.A 解析:略。
3.B 解析: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所以说,是光合作用维持了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故A说法正确。大气中的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二氧化碳占0.03%,所以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是错误的。工业生产使用大量的化石燃料,燃烧时,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造成二氧化碳排放加剧,故C说法正确。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故D说法正确。
4.D 解析:植物所有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故A错误。呼吸作用的概念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故B错误。光合作用对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故C错误。呼吸要靠呼吸酶,酶是需要适宜条件的,温度过高过低会抑制酶的活性,但过高会使酶失活,过低只是暂时失活。在一定范围内酶的活性会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要要注意范围的起点和终点,起点是低温,终点是最适宜温度,从低温到最适宜温度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故D正确。
5.(1)水 有机物(或淀粉)
补充反应式如:
(2)二氧化碳 氧气 叶绿体
(3)b→动物→a (4)①③
解析:(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来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因此,反应式中左边的括号内是水,右边的括号内是有机物(或淀粉)。补充反应式如:。
(2)光合作用是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因此,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吸收的大气中的气体a是二氧化碳,释放的气体b是氧气。图示中的C过程是光合作用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
(3)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因此,反应式中的a气体是二氧化碳,b气体是氧气。动物不会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a、b气体经过动物的生理过程(呼吸作用)为:b(氧气)→动物→a(二氧化碳)。
(4)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②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会污染环境,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无关;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因此③绿色植被被大量破坏,就会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能大量的被植物吸收,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因此,人类活动中,会导致温室效应的有①③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