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2节 植物的生长发育 同步测试(word版含答案)(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2节 植物的生长发育 同步测试(word版含答案)(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27 17:46:37

文档简介

第2节 植物的生长发育(第1课时)
1.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都有(  )
A. 种皮和胚乳 B. 种皮和胚
C. 胚和胚乳 D. 种皮、胚、胚乳
2.下列关于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都有种皮和胚 B. 胚根都发育成根
C. 营养都贮存在子叶中 D. 胚都发育成幼苗
3.下列关于种子植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裸子植物的种子无种皮 B.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有胚
C. 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D. 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子叶不同
4.下图是菜豆种子结构示意图,观察图片的结构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的菜豆种子含有 片子叶。
(2)菜豆中起保护作用的结构是 。
(3)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相比,主要区别是没有 。
(4)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贮藏营养物质的结构分别是 和 。
答案和解析
1.B
2.C 解析:玉米种子的结构由种皮和果皮、胚乳和胚构成,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构成,种皮和果皮具有保护作用,胚乳贮存营养物质。菜豆种子的结构由种皮和胚组成,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构成,其中子叶两片,贮存营养物质。综上分析,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结构都有种皮和胚,胚是新生植物的幼体,不同点是菜豆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而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里。C符合题意。
3.A 解析: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种子的结构都包括种皮和胚,种皮起保护作用,胚是新植物的幼体,A错误,BC正确;菜豆属于双子叶植物,有两片子叶;玉米是单子叶植物,只有一片子叶,D正确。故选A。
4.(1)2 (2)种皮 (3)胚乳 (4)子叶 胚乳
1第2节 植物的生长发育(第2课时)
1.现有两粒花生,其中一粒已长芽。各取两粒花生的一半,分别滴加一滴碘液,结果未长芽的花生变蓝,已长芽的没有变化。根据这个实验,对已长芽的花生,能得出的结论是(  )
A.里面的淀粉被分解消耗
B.里面的淀粉、蛋白质被分解消耗
C.里面的淀粉、脂肪被分解消耗
D.里面的淀粉、蛋白质、脂肪被分解消耗
2.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种子萌发必要的环境条件(  )
A.足够的阳光 B.适宜的温度 C.一定的水分 D.充足的空气
3.在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成过程中,能正确反映胚干重变化的是(  )
A. B. C. D.
4.在下列培养皿内分别放入等量的纸巾,再将相同数量的豌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培养皿(组别) 甲 乙 丙 丁
场所 阳光下 阳光下 黑暗中 阳光下
温度(℃) 23 23 23 5
纸巾干湿状态 潮湿 干燥 潮湿 潮湿
发芽率 98% 0 98% 0
(1)如表的实验设计中共包含了______组对照实验。
(2)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可选用甲组和______组构成对照实验。
(3)甲组和丁组的实验结果说明适宜的______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4)每个培养皿中都放入一定数量的种子即不是1粒种子,其目的是______。
(5)几周后萌发的种子能发育成幼苗。在种子中______是新植物体的幼体,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答案和解析
1.A 解析:淀粉遇碘变蓝,滴加碘液主要是检验淀粉的存在,未长芽的花生变蓝,说明里面含有淀粉,淀粉没有被分解;已经长芽的不变蓝,说明在花生萌发的过程中淀粉已经被分解消耗,因此得出的结论是已经长芽的花生,里面的淀粉被分解消耗,A正确;碘液主要是检验淀粉的存在,与蛋白质和脂肪无关,BCD错误。故选A。
2.A 解析: “充足的水”、“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都是种子萌发的所必须的环境条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种子自身,而足够的阳光与种子萌发无关。所以,“阳光”不是种子萌发必要的环境条件。故选A。
3.D 解析:种子在萌发初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则细胞干重不断减少,幼苗形成后叶片形成,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所以有机物开始积累,干重增加。故在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成过程中,能反映胚干重变化的是图D。故选:D
4.(1)3 (2)丙 (3)温度
(4)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因素,减少实验误差 (5)胚
解析:(1)甲组分别与乙、丙、丁组都只有一个变量水分、光照、温度,因此如表的实验设计中共包含了3组对照实验。(2)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照,因此可选用甲组和丙组构成对照实验。(3)甲组和丁组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甲组23℃种子发芽率98%,丁组5℃种子发芽率0。因此甲组和丁组的实验结果说明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4)1粒种子数量太少,会有偶然性,实验误差较大,实验结果不能说明一般性。所用种子的数量要多。因此“每个培养皿中都放入一定数量的种子即不是1粒种子”,其目的是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因素,减少实验误差。(5)在种子中 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1第2节 植物的生长发育(第3课时)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能发育成植物枝叶的是(  )
A.芽 B.根尖 C.胚轴 D.子叶
2.甲、乙图分别表示枝芽(叶芽)的纵剖结构和该植物的一段枝条,甲图相应结构将来发育成乙图相应结构的连线错误的是(  )
A.A   B.B C.C D.D
3.列关于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芽中具有分生组织   B.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来的
C.枝条上的芽可以再发育成新的枝条 D.芽全部发育成枝条
4.如图是菜豆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示意图,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  )
A.图中①是种皮,对幼嫩的胚有保护作用
B.图中②③④组成胚
C.菜豆种子萌发时,图中②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⑧
D.菜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答案和解析
1.A 解析:将来发育成枝条的结构是枝芽。下面是枝芽的结构示意图:
  枝芽的结构中,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可见,枝芽是未发育的枝条。故选A。
2.A 解析:由图可知:A是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A错误;B是幼叶,将来发育成叶,B正确;C是芽轴,将来发育成茎,C正确;D是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D正确。
3.D 解析:生长点属于分生组织,A正确;生长点使芽轴不断伸长,芽轴将来发育成植物的茎。叶原基发育成幼叶,幼叶发育成叶。芽原基发育成侧芽。所以,叶芽将来发育成枝条,B正确;枝条上的芽能不断的继续发育,C正确;芽按将来的发育结果,可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叶芽发育成枝条,花芽发育成花,混合芽发育成叶和花,D错误。故选D。
4.B 解析:甲图种子①是种皮,对内部的胚起保护作用,A正确;图中②③④⑤组成种子的胚,B错误;甲图种子最先萌发的是②胚根,它将发育成乙图中的⑧根,C正确;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是: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D正确。故选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