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认识地球面貌
1.读经纬网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三点都在西半球 B.①点位于高纬度地区
C.②点所在的纬线最长 D.③点所在的经线最长
2.读半球图,图中B、C两点的经度数,下列书写正确的是( )
A.20°E和160°W B.30°E和150°W C.160°E和20°W D.60°E和120°W
3.某点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以北为北半球,该点位于( )
A.(0°,0°) B.(0°,180°) C.(0°,20°W) D.(0°,60°E)
4.学习了东西经度的划分后,四位同学画图如下,你认为正确的一幅是( )
A. B. C. D.
5.下列关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90°纬线 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
C.赤道以南是北半球 D.赤道以北是南半球
6.关于如图所示的纬线,说法正确的是( )
A.②线是南回归线 B.③线是北回归线 C.纬线度数①>②>③ D.纬线长度①>②>③
7.某中学开展地球仪的制作活动,图为制作地球仪的乒乓球,作为地轴的铁丝从球上穿过的两个点是( )
A.E、F两点 B.G、H两点 C.E、G两点 D.F、H两点
8.假如要给地球买一条皮带,那么所需长度应不小于( )
A.6371千米 B.4万千米 C.4万平方千米 D.6358千米
9.R1和R2分别代表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1=R2 B.R1R2 D.无法确定
10.“南辕北辙”指要到南方去,却驾着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最后不能到达目的地。如果“东辕西辙”,理论上可以到达目的地,解释其原因正确的是( )
①经线等长,纬线不等长
②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③地球自西向东运动
④经线是圆,纬线是半圆
⑤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⑥经线是半圆,纬线是圆
A.①② B.①⑤ C.③④ D.②⑥
11.东西半球以哪一组经线圈划分( )
A.20°E和160°W组成的经线圈 B.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C.0°E和180°组成的经线圈 D.20°和160°组成的经线圈
12.读经纬网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以下两地的经纬度位置:①________;③________。
(2)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__,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靠近极点的是________;靠近本初子午线的是________。
(3)③地位于④地的________方向。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古代人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是倒扣着的一口巨大的锅。随着人们视野的扩大,人们臆想中的大地变成了一只倒扣的盘子,天空像一顶半圆的斗笠。
材料二: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环球航行线路见下图。
材料三:经过科学的测量,地球并不是正球体,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
(1)根据材料一,人们最初对地球形状有什么样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地球是一个球体吗?我们应学习航海家麦哲伦什么精神?
(3)根据材料二、三描述一下地球的形状。
(4)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都可以说明大地不是平面,而是球体,请你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判断,①点坐标为(48°N,140°E),②点坐标为(40°N,150°E),③点坐标为(44°N,160°E)。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东半球的范围是20°W~0°~160°E,西半球的范围是160°E~180°~20°W。同一半球中,纬线圈的长度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经线长度都相等。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所以图中①②两点位于东半球,③点位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①点位于中纬度地区;②点所在的纬线为图中所示区域最长;①②③三点所在的经线长度相等。故选C。
2.答案:B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相差30°,且B、C两条经线度数之和为180°,依据120°E经线位于半球中央的位置及经度的变化规律,可判定B、C两点的经度数分别是30°E和150°W。故选B。
3.答案:C
解析: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故该点位于(0°,20°W),故选C。
4.答案:A
解析:经度的变化规律是以本初子午线为界,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0°经线东侧为东经,西侧为西经;180°经线东侧为西经,西侧为东经。故选A。
5.答案:B
解析:南北纬90°是极点,不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故选B。
6.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②是北回归线,③是北极圈,故A、B错误;所有纬线圈中赤道度数最小,所以纬线度数由大到小依次为③>②>①,故C错误;所有纬线中赤道最长,所以纬线由长到短依次为①>②>③,故D正确。
7.答案:C
解析:地轴穿过北极点和南极点,根据赤道位置可知,图中E是北极点,G是南极点。故选C。
8.答案:B
解析:经过测量,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假如要给地球买一条皮带,那么所需长度应不小于4万千米。故选B。
9.答案:B
解析:图中地球的极半径R1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R2为6378千米,故R1<R2。故选B。
10.答案:D
解析:本题通过成语考查经纬线的特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是半圆,纬线是圆,所以沿着经线一直往北走,最终到达北极点,继续向前的话就会变为往南走。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12.答案:(1)10°N,10°W;50°N,170°E
(2)②;③;④;①②
(3)东南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①地的经纬度是10°N,10°W;②地的经纬度是10°S,10°E;③地的经纬度是50°N,170°E;④地的经纬度是70°N,150°E。
(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据此可判定,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②,位于西半球的是③。极点的纬度为90°,本初子午线的经度为0°,可判定,靠近极点的是④,靠近本初子午线的是①②。
(3)依据经纬网判断方向,③位于④地的东南方向。
13.答案:(1)天圆地方。
(2)是的。不畏艰难的科学探究精神。
(3)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形。
(4)①入港的船,先望见桅杆,后看见船身,出港的船,恰好与此相反;②月食时,地球影子的形状是圆弧形;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1)根据材料一,人们最初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天圆地方。
(2)根据材料二,地球是一个球体,我们应学习航海家麦哲伦不畏艰难的科学探究精神。
(3)根据材料二、三,地球的形状可描述为: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形。
(4)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都可以说明大地不是平面,而是球体,比如:①入港的船,先望见桅杆,后看见船身,出港的船,恰好与此相反;②月食时,地球影子的形状是圆弧形;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