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第1章第2节《种子植物》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单元第1章第2节《种子植物》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27 18:2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种子植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相比,能产生种子是种子植物的基本特征,而种子的生命力远比孢子顽强。
关于“种子的结构”,教材先安排了一个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让学生通过观察菜豆,玉米等种子,获得关于种子结构的直接经验。菜豆种子的结构比较容易观察,而玉米种子的结构则不太容易区分,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最好事先准备一个能比较清楚地展示玉米种子各部分结构的观察材料,为学生在观察遇到困难时提供实物参考。
关于“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教材抓住它们的根本区别是否能形成真正的果实这一关键问题,先让学生观察几种果实和松的球果,比较它们的种子着生位点的差别,由此得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概念。随后,教材再阐述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结构和适应性这一部分,教材重点介绍了被子植物的适应性。然后,教材列举了几种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图文结合,阐述它们的形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教材列举的裸子植物中,苏铁银杏,红豆杉,水杉都是孑遗植物,圆柏和侧柏都是常见的裸子植物。教材列举的被子植物中,考虑了我国南方,北方的常见植物,考虑了粮食水果等植物。所列举的植物,都是我国常见的,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植物。之后,教材再总结了被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材正文后面安排的“技能训练·比较”,以白网纹草和银线鸟巢凤梨的叶脉为素材,引导学生训练比较的技能,同时对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形态特征的差别做了一定的补充。
教材在本节后面安排的栏目“生物学与文学·寄予植物的情怀”,是引导学生领悟生物学与文学的关系,甚至是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的一扇窗口,提醒学生学好生物学,对文学创作也大有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
2.说出种子植物比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高等的原因。
3.说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区别,学会区别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表格,列表比较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认同绿色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解剖并观察单、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认识种子的结构。
【教学难点】
玉米种子的解剖和观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收集多种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并对种子加以浸泡;观察种子结构所需要的各种用具;种子结构的多媒体课件;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图片;种子传播方式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多种植物的种子和果实(松树的球果)。在不破坏校园环境的前提下,收集校园内各种植物的枝条叶片,花,果实,种子的实物标本(校园植物的照片)。
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游戏] 随机展示收集的果实和种子4~5组(每3个一组,任意搭配)。
【学生】说出展示的植物名称。
【教师】[引言]这些大小,形态,颜色各不相同的种子都能长成具有根、茎、叶的植物体,这是否与它们的内部结构有关呢?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分发各种不同的种子。组织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将种子剖开,引导学生边操作边提出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建议播放视频资源《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
【学生】4人一组,集思广益,制订小组探究方案。按照探究方案,将手中的种子剖开并分别放好;比较不同种子结构的异同点,设想每一部分最后会变成植物体的哪一部分。
【设计意图】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动手愿望,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师】[讲解]
1.观察的顺序:由表及里,由上至下,先形态后结构,先宏观后微观。
2.注意事项:不要急于切开种子;不要急于分开两个豆瓣,要感受两个豆瓣相连的部位是哪里;注意玉米切开的方向,仔细观察子叶,果皮和种皮;仔细观察玉米切面滴加稀碘液后的颜色变化。
【学生】完成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观察(可以将一根手指伸进两个豆瓣之间来感受胚轴的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个别学生的错误操作,特别是对玉米种子的解剖和观察。
【学生】说出种子各部分结构的名称,总结出单双子叶植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学会科学观察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板图]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图,指导学生比较结构上的异同点。
【学生】跟随教师简单勾画种子的结构图,并分析、归纳异同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课件和动手绘图,将形象思维转化成抽象思维,认识种子的结构,了解种子的功能。
【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把最初自主探究中解剖开的种子与解剖后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进行比较,你会发现什么?
【学生】观察其他种子,总结出种子结构的共同点:都有种皮和胚;胚包括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绘图和分析回答问题,加强了对种子基本结构及功能的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主操作中的错误(或不规范)之处,对实验情况进行简短总结。
【学生】回顾实验,总结经验教训。
【设计意图】明确科学观察的步骤和方法。
【教师】[提出问题]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如何繁殖后代的?为什么它们的种类数量和分布都比不上种子植物?
【学生】回忆、阅读教材正文,比较孢子和种子的生命力,讨论并明确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的原因。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师】[总结]1.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操作,有哪些收获?2.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
【学生】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梳理知识,达成目标。
【教师】[复习提问]识图作答: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
【学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前后联系,融会贯通。
【教师】[组织游戏]种子在哪里?
【学生】找出手中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师】[提出问题]果皮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果皮的作用。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感受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
【教师】[游戏]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抢答。
【学生】识别,抢答大屏幕上出现的植物,在说出植物名称的同时,指出该植物属于裸子植物还是被子植物。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
【教师】[提出问题]你能说出刚才展示的植物种子是如何传播的吗?
【设计意图】明确种子植物在自然界中是广泛分布的,为后续学习绿色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打基础。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教师】从本节课开始,根据以后每节课的内容,以<种子漫游记>为题,用拟人的手法,以某种植物种子从“成熟,传播,萌发,长成植物体,再次形成种子”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困难为线索,撰写系列小文章。
【学生】学生根据能力自愿完成,难度分层。
【设计意图】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符合课程标准倡导的探究与合作性学习理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自主”体验,感悟和发现。课前寻找种子,体验和谐而富有生机的大自然;课上让学生先自主操作(解剖手头上的种子),为认识和解剖玉米种子及菜豆种子做好技能和知识上的铺垫;模仿教材操作,体验科学的观察方法。教学环节清晰自然流畅。
课堂上,学生活动设计要多样化,本节涉及动手实验,观察比较,提出设想等探究技能的训练,综合运用绘图游戏,竞赛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究。
结合本节的教学设计,我感觉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学会科学探究基本方法的同时,还应注重探究过程的描述和探究技能的训练。要根据教学内容尽量为学生提供“做”的机会,在“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