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记录色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内容,使学生感受色彩的魅力,了解色彩基本知识,并引导学生学会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大量的图片,感受色彩所传达的不同视觉效果。自主探索用色彩表现情感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艺术家对艺术的真挚感情,提高色彩的感知能力,养成积极观察与运用艺术语言表现美好生活的良好习惯,培养善于想象、大胆表现的学习态度。
学情分析:
对于色彩课,大多学生还是憧憬的。可是对于一种事物该用什么颜色去表现却是一个难题,一般就是简单的运用一两种颜色,学生始终处于色彩世界的边缘而空有热情的心,色彩强调的是感觉,而过度的强化概念与技法理论会使学生更为难以理解,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鉴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本课围绕色彩的基本知识展开,但不过分讲授色彩概念知识,在作品赏析中分析光与色的关系,明晰色彩的几个概念,特别是通过介绍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让学生对色彩产生新的认识,提高审美水平。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深化所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光与色的关系,借助作品赏析探寻记录色彩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不同色彩的组合与搭配进行有主题的表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点出课题,欣赏视频,感受自然界中景物色彩与光的关系。首先与同学们一起欣赏一段异国风情视频《巴厘岛日出日落》,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提示学生注意感受一下因时间不同而产生的景物色彩的变化。
分析:色彩与光的关系。教师提出问题:自然界中的景物在一天中的色彩有什么变化?生:自然界的景物,在不同时间里,因为光照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色彩变化。同一处景色,在早晨、中午、傍晚观看时,物象表面的色彩会给人不同的色彩感受。
教师强调光与色彩的关系并板书,进一步强化学生认识。
(二)认识色相环:师生简要了解色彩知识,分析色彩的冷暖属性。
1.感受季节:出示四幅内容相同色彩不同的图片,通过色彩区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2.感受日光:赏析一组色彩图片,感受因光的缘故而出现的不同自然界的色彩现象。生谈认识。
(三)名作欣赏
1、欣赏《日出·印象》,请学生谈对画面的感受。生谈对画面的分析,师小结。莫奈的作品不是写实绘画,这幅油画表现的是早晨海面被一层薄雾笼罩着,太阳刚刚升起,可以隐隐约约看到画面中间处有很多蓝灰色的朦朦胧胧的船只,好像是一个港口,水面的色彩丰富,好像有无限的光辉,近处有两只深色的小船较为明显。这件作品属于印象主义作品,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它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印象主义绘画特点和画家的特点。
2、认识印象主义印象主义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根据画家自己的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从印象主义开始,欧洲的画家们更多的注意绘画语言本身,而不是对事物如同照片式的描绘。(找学生读)
3、教师结合印象主义的绘画特点,强化学生对写生的认识。
4、以老师穿的衣服为例,分析不同时间段所产生的色彩变化,强化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培养。
5、了解作者莫奈,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莫奈的作品以色彩和光线的精巧运用著称,莫奈最关心的是如何忠实的在画布上记录下自然界那瞬息万变、丰富的光色变化。为了研究自然界中物体的色彩变化规律,莫奈有意识地以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的相同景象为题材作画,如1892-1894年创作"鲁昂大教堂组画"时,莫奈租下了教堂对面的一间房子,从天明开始动笔,根据日光的变化,每隔两个小时改画一幅。在捕捉瞬间的光色效果方面,莫奈取得了惊人的成功。(找学生读)教师对莫奈进一步做出分析。
6、实例赏析:(1)首先出示鲁昂大教堂外景图,使学生感受它的基本色彩,为欣赏作品《鲁昂大教堂》的丰富色彩变化做准备。(2)师生欣赏分析同一写生角度的多幅作品《鲁昂大教堂》,感受画家在不同时间段表现出的事物的不同色彩,引导学生要善于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7、欣赏莫奈另一组作品《干草垛》,先有学生读一下这组作品的写生背景,然后师生共同赏析。
8、通过了解画家莫奈与欣赏他的作品,对自己的绘画有何启发?怎么样将自己的作品画得更好?或者说我们可以从画家莫奈身上吸收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学生谈感受,教师小结。9、了解并欣赏梵高作品,感受色彩表现的魅力。
(四)欣赏部分作品,拓展学生视野,为绘画练习的多样性奠定基础。
欣赏教师作品,教师简要谈谈自己的写生体会,以自身绘画感受感染学生。
(五)尝试创作练习,抒发自身情感根据练习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练习,教师巡视辅导。(六)小结激发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留心观察美好的事物,并积极大胆的去表现。并提示学生下一节课在校园里进行色彩写生。课后作业:在生活中感受大自然的色彩之美,并尝试用色彩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