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第2章第2节《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单元第2章第2节《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27 18:2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
模式介绍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幼根的生长”,“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都需要对植物的幼根和芽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探究认识。 其中幼根的生长过程,根尖的结构,植株在有无机盐和没有无机盐的环境中的生长状况,都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直接观察到,通过亲眼看到,亲手做到而获得的知识是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的,所以这两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实验来达成的。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不是不能做实验,而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结果,不适宜在课堂上完成,教师可以让学生跟踪观察某一个枝条上芽的变化情况,从而获得相关的知识,但对于芽为什么能发育成枝条,这一内容不太好理解,需要教师多想办法,以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讲解。
教材分析
种子萌发长成幼苗,在合适的条件下,幼苗将继续长大,因此,本节接着“种子的萌发”,继续阐述“植株的生长”。要完整理解种子发芽后是怎样形成植株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因此,本节主要阐述地下部分幼根的生长和地上部分芽怎样发育成枝条,接着还阐述了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植物的根多数长在地下,学生未必清楚植物根系的庞大,因此,教材“想一想,议一议”栏目中安排的内容,就利用黑麦根的数目这一生物学事实材料,引导学生讨论植物根的作用,由此开始这一节的学习。
关于“幼根的生长”,教材先安排了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幼根的外形,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结构,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根尖各部分细胞的形态特点,来推断根尖是如何生长的,同时,了解根的功能。之后,教材再总结幼根是如何生长的。这样,学生能够将根的生长与前面所学过的细胞分裂和生长建立联系,因而可以更好地理解植株生长的内在机理。需要说明的是,实验教材安排的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 ”由于可行性不强,且实验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在教材修订时进行了修改:原实验教材中“根适于吸水的特点”在教材修订时整合到本节,原来本节安排的“观察与思考·观察幼根”的活动,修订时做了扩充,作为现教材中本节的实验。
关于“枝条是中芽发育成的”,教材结合“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示意图,描述了枝条各部分是中芽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的。之后,教材再简明扼要地指出芽的发育与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分化之间的关系。教材在这里还简要描述了顶芽和侧芽的概念。
植株的生长既有纵向的延伸,也有横向的加粗:考虑到植株的根的加粗生长比较复杂,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会比较难以理解,因此教材中没有提到。要对茎的加粗生长做全面的叙述也会占据很多篇幅,而且也不一定是初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因此教材中仅以树干的加粗为例来做说明,且安排为本节课选学内容。
植株的生长离不开营养物质,本节教材接下来就安排了“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在这部分内容里,教材主要阐述了植株的生长需要无机盐,对水分和有机物的需要则只用一句话带过了,因为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植物的生长需要有机物的内容,在后面的章节还要进一步学习。关于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教材先结合种庄稼,养花种草需要饵肥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对此有一个初步认识。然后,教材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结果进一步认识无机盐对植株生长的重要性,之后再总结三大类无机盐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例举了其他微量元素无机盐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运用调查的方法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过程方法】
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搞清楚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2.学生通过看书、观察图片等学习活动,教师给以必要提示,学生逐步明白了枝条是怎样发育成的。
3.学生通过调查“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的活动,了解了无机盐和植物生长的关系,归纳出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三类无机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植株生长过程的学习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在本节教学活动中,安排了一个探究、一个调查和一个课外实践。目的是让全体学生以“小科学家”的身份去探究每一个科学知识,亲自参与科学活动,去实践科学。一改传统的灌输式,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及生物科学素养,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热爱生命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根尖的结构及其发育。
2. 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3. 植株生长需要的无机盐的种类。
【教学难点】
1. 根尖的结构及其发育。
2. 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一周以小组为单位参照课本自己设计方案观察根尖伸长最快的部位,做好观察记录以备交流;通过调查、访谈的形式与他人交流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做好调查记录;课外小组的同学完成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并于课前3~4周分别在甲、乙、丙、丁4个瓶内培育菜豆的幼苗(甲瓶盛不缺肥料的营养液、乙瓶盛缺氮的营养液、丙瓶盛缺磷的营养液、丁瓶盛缺钾的营养液),每天观察,做好记录。
教师:叶芽的结构和枝条的图、根尖的结构图;培养皿;坐标纸。
教学过程
【教师】请学生描述探究的步骤及结果,进行鼓励性评价。指导学生观察、鼓励他们积极动脑,互相质疑,讨论解答。
【学生】课外小组的同学展示并描述两种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本组探究根尖生长的实验方案,包括如何选材和画线、观察记录、结果分析等。
【教师】对有特色的创意,给予肯定。
【学生】演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本组探究根尖生长的实验方案,如何选材和画线,观察记录、结果分析等。
【学生】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向全班展示切去根尖的幼根不向前生长,而未切去根尖的幼根却伸得很长。
【设计意图】从探究活动中,观察到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原理。
【教师】互相质疑,讨论解答。指导学生观察、鼓励他们积极动手
【学生】讨论:(1)各小组的测量数据出现差异的原因?如何处理?(2)如果探究活动只有你一个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够不够?为什么?互相交流,解答疑惑。
【教师】对学生存在的疑惑,组织讨论解答,全班进行交流、归纳总结。
【教师】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帮助分析原因,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
【学生】各小组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各组探究的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各组之间进行评议。评议内容包括:设计是否合理、装置是否简便易行、步骤是否严谨、记录是否详实、结果分析是否科学等。
【设计意图】给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和分享所得,交流经验、分析问题的时间。
【教师】提出观察的提纲,引导学生实验观察后找出根伸长最快的部位。
(建议播放视频资源《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学生】透过培养皿的玻璃,观察餐巾纸下面白色的根及毛茸茸的根毛,根尖顶端发亮的是根冠,再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
【教师】指导学生区分根尖的部分,及各部分之间的变化。
【学生】讨论,分析观察结果,描述根尖生长的特点。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检测学生描述问题的语言表达水平。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观察和探究。
【教师】针对学生不易理解的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出示观察的提纲。
【学生】认真观察枝条上的芽,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并仔细观察,最后概括描述出芽发育成枝条的原理。
(建议使用交互习题《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设计意图】从观察的过程中,能推测芽发育的原理。
【教师】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补充和说明。
【学生】组内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派代表在全班交流,互相补充。并讨论:施肥时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给出“无机盐缺乏”对照实验,引导学生对病因进行分析探究。
【学生】观察甲、乙、丙、丁4瓶中分别培养的菜豆正常叶和缺少氮、磷、钾的叶片,描述现象并诊断病因。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观察,直观的了解植物的缺肥症状。
【教师】描述一下它们的症状。课件展示对照图,帮助学生减轻问题分析的难度。
【学生】缺氮,颜色发黄,植株矮小;缺磷,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植株矮小;缺钾,叶片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渐焦枯,茎秆软弱容易倒伏。
【教师】予以鼓励评价:无机盐,缺少了不行,太多了也不行,如果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而使植物萎蔫,甚至死亡。总之,要想让植物正常生长就需要尊重科学,合理施肥。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加深对无机盐在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的认识。
【教师】展示图片——化肥的施用给环境造成的污染。
【学生】认真观看,提出疑问:不造成污染的肥料有吗?
【教师】展示有机肥和农家肥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有机肥施用的优点有哪些。
【学生】有机肥通过细菌、真菌的分解,把各种无机盐……
【设计意图】了解化肥与有机肥的区别。
【教师】为什么化肥有危害性,人们还要施用呢?
【学生】讨论,分析原因。没有找到答案,提问:为什么呢,老师?
【教师】化肥的残留物虽然有一定的污染性,但是对于农作物有很大的好处,具有肥效快,养分含量高的优点,可以使农作物的长势迅速繁茂。
【学生】原来化肥也是很有用的。
【设计意图】加强对无机盐的了解。
【教师】植物的一生中,在什么时候需水量是最多的呢?我们通过完成课文中 “技能训练”来进一步了解。
【学生】计算“技能训练”中小麦各个发育时期每天的需水量,并以条形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参与讨论,共同分析。
【教师】巡视,指导有疑问的学生。
【学生】得出结果,分享答案,对比和修正条形坐标图。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板书设计
幼根的生长
1.根冠
2.分生区
3.伸长区
4.成熟区
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芽中有分生组织,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
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
教学反思
课堂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的课堂培养好的习惯,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达到较好课堂效果。
导入图片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植物的根,贴近生活,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对导入植物的介绍关键词语语调要重点突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老师在教学新知时要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少费力,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考虑学生的情况,引导要到位,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生物与生活的联系。
存在问题:
不能留有余地的教学,在授课中把自己事先准备的东西一股脑给学生,学生没有足够呼吸的空间,没有空隙去整理吸收这些知识。
课堂氛围还有待加强,师生互动形式单一,局限于一问一答形式,只是把知识层传授给学生,没有进一步挖掘深层次的知识。
在转换内容时衔接的不够自然,语速及普通话标准程度有待加强,语言不够精炼。
改进措施:
可以提前准备显微镜让每个学生都能亲自观察根尖的永久切片,加深对根尖结构的理解;根的结构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前在家试验,这样对知识的理解就更直观。对教材内容深层次挖掘,尽量把知识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示给同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