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夸张的脸》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夸张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手段之一,感悟夸张人物脸部特点带来的美术视觉效果。
2、通过夸张人物脸部五官和表情,创作一幅“夸张的脸”作品。
3、感受“夸张的脸”带来的艺术魅力,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并掌握对人物进行夸张的艺术手法。
2、能够通过联想、夸张的手法表现生动有趣的人脸。
三.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兴趣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木偶奇遇记》的动画片,视频结束与学生交流。
师:视频上是大家熟悉的小木偶匹诺曹,他的长相有什么特征呢?生:长鼻子。
师:那么现实中,如果我们撒谎了,鼻子会这么长吗?生:不会。
师:今天我们不仅要学习匹诺曹的诚实和善良,还要学习一种美术表现手法——夸张。( 板书《夸张的脸》 )。
(此环节的设计既符合新课程标准中,美术应凸显视觉性的特点,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美术教学达到最优化。)
(二)循循善诱授新知
1、师:“夸张”这一表现手法,我想大家并不陌生,哪位同学可以说一下在你们的语文教学中,是如何解释“夸张”的呢?学生回答完,随即PPT展示一组图片。分别对比葛优、姚明、姚晨的漫画形象和真人照片。
师:当你看到葛优的漫画时,首先闯入你视线是什么?生:葛优的大门牙。同样的方法观察大嘴的姚明和姚晨。
教师总结:通过这三幅漫画和真人的对比,大家可以发现,漫画上
总是把个人的某个五官特点更加夸张化。
2、师:那么反过来,我们先来展示几个明星的照片,大家思考如果让你画漫画,你会突出其五官的哪个部分?展示第二组图片。首先展示成龙、李咏、马季的照片,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再展示其漫画作品。
师: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成龙本人的鼻子特别大。我们在画漫画时,就可以把他的鼻子进行夸张,画的更大。同样的方法思考李咏和马季
3、出示学习小提示,对如上进行总结。夸张脸部时,只要突出表现脸上某部分的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或是额头、颧骨、下巴等,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4、以谈话的方式,请同学自由回答,有哪些卡通人物是运用了夸张的表现形式。并出示大耳朵图图和蜡笔小新正在做鬼脸的图片。
师:我们知道,蜡笔小新的眉毛特别浓,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除此,大家看到这张图片,有什么样的视觉感受呢?生:非常搞笑(等类似答案)。
师:当大家看到蜡笔小新在做鬼脸的这张图片时,之所以觉得非常好笑,是因为他的表情很夸张,所以除了五官的夸张之外,大家还可以把人物的表情夸张。欣赏一组做鬼脸的图片,感受人物表情夸张所带来的快乐。(此环节,我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通过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对夸张的表现手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三)教师示范打基础以一幅点彩画为例,讲解创作流程,引导学生注意观察。1、进行构思2、画面主体要饱满,要突出夸张部分。3、用合理的颜色搭配画面。(通过这一环节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了解用点作画的创作流程。)
(四)大胆创作表个性运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头像。
要求: 1. 铅笔起稿黑笔勾线。
2. 大胆夸张脸部某部分(可塑造夸张的五管或夸张的表情)。3. 头像大小与纸张大小协调。4. 上色时,注意色彩的搭配。(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多元评价促发展
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许多优秀的作品如雨后春笋一样呈现出来了,同学们在认真修改一下自己的画,注意一些小细节,然后小组之间互相展示和评价,每组选取一个最好的上台展示!(课堂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当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因此,我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向其他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在自评、互评中,提高他们的交流和欣赏水平。最后,我对学生的作品以及认真细致的态度给予肯定和称赞。)
(六)拓展延伸作小结
师:欣赏了同学们的优秀绘画作品,下面我们展示一组通过夸张创作的泥塑作品。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绘画表现了自己脑海中的夸张人像,课下同学们可以尝试用泥巴或太空泥进行创作表现,放在我们综合活动室的展览柜里,注意每个部分的衔接处要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