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雪冠(guān) 冠军(guàn) 冠心病(guān) 张冠李戴(guān)
B.劳累(lèi) 累赘(léi) 成年累月(lěi) 果实累累(lěi)
C.湖泊(pō) 停泊(bó) 梁山泊(bó) 淡泊明志(bó)
D.闲暇(xiá) 假期(jià) 白璧微瑕(jiá) 遐思冥想(xiá)
【答案】A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带上她的眼睛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
B项中“累”是多音字,“果实累累”的“累”应读“léi”;C项中“泊”是多音字,“梁山泊”的“泊”应读“pō”;D项中“白璧微瑕”的“瑕”应读“xiá”。
故答案为:A。
【点评】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渡假 娇小 蔚蓝 跌坐 覆盖 吟唱
B.渴望 迟沌 朦胧 失重 旅行 安慰
C.寂寞 耗尽 外壳 草丛 漫步 砥抗
D.起航 延伸 分享 轻柔 凝固 循环
【答案】D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带上她的眼睛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A.渡→度。B.沌→钝。C.砥→抵。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______永世长存。在历史的天空中,宇宙飞行、地航飞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天地,______是凯旋的飞行员还是为此献身的每一位英烈,都值得我们永远______。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英雄人物始终是______历史的精神坐标。
A.功劳 即使 铭刻 标注
B.功勋 即使 铭记 标记
C.功绩 无论 铭刻 标榜
D.功勋 无论 铭记 标注
【答案】D
【知识点】近义词;词语的使用(搭配);带上她的眼睛
【解析】【分析】①功劳:对事业的贡献。功绩:功劳和业绩。功勋:重大的贡献,特殊的功劳。根据语境“永世长存”,应选用“功勋”,排除A、C;②关联词语与“还”相搭配的是“无论”,故排除B;③一般指牢记在心中用“铭记”;④标注:标识并注明。标记:标注上记号。标榜:提出某种好听的名义,加以宣扬;吹嘘,夸耀。根据语境选用“标注”。
故答案为:D。
【点评】做好本题要多积累近义词的意思,区分近义词的细微之处,学会结合语境准确,恰当的使用词语。
4.下列短语,与“她的眼睛”结构类型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失重的铅笔 恭敬地鞠躬 太空一日
B.热得难受 延续下去 分享快乐
C.感情丰富 睡眼蒙眬 海市蜃楼
D.保护环境 天涯海角 心有灵犀
【答案】A
【知识点】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带上她的眼睛
【解析】【分析】“她的眼睛”是偏正短语,A项全是偏正短语;B项“热得难受”“延续下去”是后补短语,“分享快乐”是动宾短语;C项“感情丰富”“睡眼蒙咙”是主谓短语,“海市蜃楼”是并列短语;D项“保护环境”是动宾短语,“天涯海角”是并列短语,“心有灵犀”是主谓短语。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结构的掌握能力,能判断,会应用。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样的世界里,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述它吗?(反问)
B.她渴望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看草丛中跃动的每一缕阳光。(排比)
C.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比喻)
D.她沉默了,似乎连呼吸都停止了。(比喻)
【答案】A
【知识点】带上她的眼睛;夸张;反问
【解析】【分析】B项仅是两个句式相近的句子,不能构成排比。C项不是比喻,这里将闻到的清香说成听到的小夜曲,是通感修辞。D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班主任声泪俱下地讲完他父母援藏的动人故事后,使大家深受感动。
B.李越上课偷偷在课桌下玩手机,王老师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他。
C.随着三峡工程蓄水到175米,金戈铁马的八百年前的古战场遗址,将部分淹没在长江之中。
D.珠峰探险,既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勇敢挑战。
【答案】D
【知识点】带上她的眼睛;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A.缺少主语,删去“使”。B.搭配不当,“眼睛”应改为“目光”。C.语序不当,“八百年前”与“金戈铁马”交换位置。
故答案为:D。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7.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B.在科技比赛中,许多同学处心积虑,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
C.其他队员撤回到8100米的营地,养精蓄锐,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为突击顶峰的队员提供各种支援。
D.篮球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吸取教训,加紧训练。
【答案】B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带上她的眼睛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B“处心积虑”的意思是“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用在句中感彩不当。A、C、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词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
二、现代文阅读
8.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各题。
所谓眼睛就是一副传感眼镜,当你戴上它时,你所看到的一切图像由超高频信息波发射出去,可以被远方的另一个戴同样传感眼镜的人接收到,于是他就能看到你所看到的一切,就像你带着他的眼睛一样;它还能通过采集戴着它的人的脑电波,把触觉和味觉一同发射出去。现在,每个长时间在太空中工作的宇航员在地球上都有了另一双眼睛,由这里真正能去度假的幸运儿带上这双眼睛,让身处外太空的那个思乡者分享他的快乐。
“这里真好!”她轻柔的声音从她的眼睛中传出来,“我现在就像从很深很深的水底冲出来呼吸到空气,我太怕封闭了。”
我从眼睛中真的听到她在做深呼吸,我说:“可你现在并不封闭,同你周围的太空比起来,这草原太小了。”
她沉默了,似乎连呼吸都停止了,但几秒钟后,她突然惊叫:“呀,花,有花啊!上次我来时没有的!”
是的,广阔的草原上到处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小花。“能近些看看那朵花吗?”我蹲下来看。“呀,真美!能闻闻它吗?不,别拔下它!”我只好趴到地上闻,一缕淡淡的清香。“啊,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
我在草原上漫步,很快来到一条隐没在草丛中的小溪旁。她叫住了我说:“我真想把手伸到小河里。”我蹲下来把手伸进溪水,一股清凉流遍全身,她的眼睛用超高频信息波把这感觉传给远在太空中的她,我又听到了她的感叹。
“你那儿很热吧?”我想起了从屏幕上看到的她那窄小的控制舱和隔热系统异常发达的太空服。
“热,热得像……地狱。呀,天啊,这是什么?草原的风?!”这时我刚把手从水中拿出来,微风吹在湿手上凉丝丝的,她让我把双手举在草原的微风中,直到手被吹干。
…………
我带着她的眼睛在草原上转了一天,她渴望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看草丛中跃动的每一缕阳光;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我感到,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丰富到不正常的程度。
(1)“呀,真美!能闻闻它吗?不,别拔下它”中,小姑娘为何说别拔下小花?
(2)作者带着眼睛让小姑娘领略了有生机的万物,试着反过来想一下,小姑娘的种种表现又会给作者带来什么呢?
【答案】(1)因为小姑娘深知自己根本就没有希望回到地面了,所以她对这些小花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她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小花——那么脆弱,却又那么顽强。
(2)小姑娘和作者都身处在封闭的工作环境中,作者带着眼睛与小姑娘一同度假,开始了草原之行,赏花观草,感受了小姑娘的感受,作者也找回了一些被“灰色的生活”磨钝了之外的感觉。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1)“呀,真美!能闻闻它吗?不,别拔下它”是文章的一处伏笔,照应后文的“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述它吗?”“我”带着小姑娘的眼睛去往高山与草原的交接处的这次旅行,是小姑娘最后看到的地面世界,她深知自己已经没有希望回到地面了,因此她对草原上的柔弱的、可以被任意采撷的小花产生了同病相怜的感觉。
(2)从文章中可以看出,“我”之前的生活是“灰色的”“忙碌的”,然而通过这次和小姑娘的旅行,她对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每一缕阳光、每一条小溪、每一阵微风都渴望和激动,她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与憧憬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在结束旅行后,会觉察到平常不在意的晚风、鸟鸣、暮色,即使“世界在我的眼中仍是灰色的,但星星点点的嫩绿在其中出现,并在增多”,说明“我”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美的感觉。
故答案为:(1)因为小姑娘深知自己根本就没有希望回到地面了,所以她对这些小花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她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小花——那么脆弱,却又那么顽强。
(2)小姑娘和作者都身处在封闭的工作环境中,作者带着眼睛与小姑娘一同度假,开始了草原之行,赏花观草,感受了小姑娘的感受,作者也找回了一些被“灰色的生活”磨钝了之外的感觉。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把握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再分析这个情节本身的作用,如可能是交代了什么情节,表现了什么,然后分析和前后文的作用,如是不是和后文形成照应或者铺垫等。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本要点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文章内容,再从文章的写作背景、关键的字词等方面来理解即可。
9.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超级智能住宅
叶卡捷琳娜·奥迦涅香
住宅终于建成了。建造期间丈夫可操劳够了:一会儿这里有毛病,需要修改,一会儿那里又出了问题,需要设法解决……总之,没有片刻休息。
妻子对新住宅非常满意:清洁卫生,物品存放,三餐烹饪,衣服洗涤,财务收支……全由屋子包办,甚至当主人外出时,回信,接电话,迎来送往……也由屋子代办。
每天清晨,当和煦的阳光透过窗户泻进房间时,妻子会在睡梦中自然醒来。在她淋浴的时候,厨房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早餐:牛奶、红茶、咖啡等饮料应有尽有,烤麸面包、芝士蛋糕、水果沙拉等食品一应俱全。喝着香醇的咖啡,尝着酥软的面包,听着音乐播放器自动为她选择的曼妙音乐,妻子觉得早晨的时光无比美妙。早餐结束后,衣柜自动地为女主人选好了衣服,化妆台上自动推出名牌香水,妻子根本不用为服饰、化妆而发愁。
傍晚下班归来,不用掏钥匙,门顶上的智能识别仪会自动开门,客厅、餐厅等处的灯会自动亮起。花瓶里每天会有一只妻子喜欢的花朵自动开放,芬芳弥漫。晚餐是妻子最爱的普罗旺斯名菜,妻子在肖邦的钢琴声中呷着波尔多葡萄酒,工作一天后的疲惫感荡然无存。餐毕,她坐在书房里随意读书,书柜里比牛津大学图书馆的藏书还多。
妻子觉得这栋住宅棒极了!
可到第二个月月末,妻子的态度就全然变了。
“它不给我绿裙子,还说我只适合穿蓝色的!”她向丈夫告状。
丈夫决定先弄清楚事情的真相。
“听着,房子,你太放肆了!快打开衣柜,把那条绿裙子拿出来给太太。你听见了吗?”
房子没有回答,柜子也未见打开。
“唉,你为什么就不能穿蓝色的呢?”丈夫转向妻子。
“什么?就听从这么一堆钢筋混凝土的支配?穿什么都要由它来决定?不行,亲爱的,我是这里的主人。发号施令的,应该是我,而不是你的房子。房子,快把那条绿裙子拿来给我!”
房子拿出的仍是蓝裙子。僵局持续了一个小时,妻子什么地方也不想去了,只把自己闷闷不乐地锁在房间里。
过了一周,女主人又跟房子争执起来。而这一次,她照样讨了个没趣。
又过了一周,妻子忍不住要离家出走。临行前她向丈夫摊牌:
“要么我留下,要么这鬼房子留下!”
“它哪里又得罪你啦?”丈夫大吃一惊。
“我要做我想做的事,而不是它想要我做的事;我要穿我想穿的衣服,而不是它想要我穿的衣服。总而言之,我要做我想做的一切。”
“亲爱的,它也是关心我们嘛。”
“关心?可绝不能违背我的意愿来干。它这绝不是关心,而是在任意摆布我们!”
“但是……”
“我已经说过,要么我留,要么它留!”
“可我总不能把一幢好端端的房子毁掉吧?”
“既然这样,那你就跟你好端端的房子过日子吧!在你心目中,它完全可以取代我。对此我已深信不疑!”
门“啪”的一声关上了。妻子毅然走了。
丈夫自我安慰着,傍晚她肯定就会回来的。可过了一天,又过了一天,直到第三天,妻子仍不见回来。
“房子,我要去找她!在我们回来之前,请做好一道她最爱吃的茄汁沙司,并摆好饭桌!”
他走到门跟前,可这一次门没有像往常那样自动打开。
“嗯?你怎么搞的?快给我开门!”
门一动不动。他只好自己动手去推门,但门就是开不了。他干脆用肩头去撞,门依然不开。
“你不必去找她了,她只会给你增添麻烦。”房子心平气和地劝说。
“房子,我需要她。开门啊,快开!”
房子默不作声,门紧闭不动。
他试着去开窗子,窗框好像也被钉死。他想用椅子把玻璃砸碎,可是笨重的窗帘却有意缠住了他的手,并把他手里的椅子夺掉。
“放开我!”他大声呵斥着。
“你没什么理由要出去,”房子回答,“你不需要她。我会照料你,直到你老死。”
“你说什么?想把我一辈子困在这里,一辈子?”他气冲冲地问。
“我会照料你的,你什么都不必操心。”
“我不需要你来照料,放开我!”
他挣脱窗帘,来到房子中央,在这里窗帘已够不到他。他把手伸进衣袋,摸到了打火机。他取出打火机,“嚓”一下把火打着,说道:“你现在不把门打开,我就把你烧掉!”
“可你要知道,那样一来,我们将同归于尽。”
“即便如此,我也要把你毁掉!”
“还是把打火机关了吧。”
“快开门,否则我要烧了!”
“不开。”
“我烧死你!”
“你烧不了我的。”
这时从柜子里滚出了一个箱子……
……
(有删改)
(1)阅读小说,根据你对“超级智能住宅”的认识,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分别填入一个四字词语。
当房子刚建成时,房子的表现可以概括为体贴入微;当妻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房子的表现可以概括为① ;当丈夫与房子矛盾激化时,房子的表现可以概括为② 。
(2)小说中的对话往往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请你选择一处对话,简要分析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中,这处对话所起的作用。
(3)在你看来,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根据你对小说主题的认识提出一个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固执任性;蛮横无理
(2)示例:选取对话:“亲爱的,它也是关心我们嘛。”“关心?可绝不能违背我的意愿来干。它这绝不是关心,而是在任意摆布我们!”作用:此处对话既体现了男主人设计房子的初衷,房子最初对主人的态度,又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暗示了下文房子会对主人做出的种种“违反行为”。最初为了照顾主人建造的房子,在只能简单僵化地理解“照顾”,却完全不理解主人的感情,分不清“主仆”的界限时,就会出现这种任意摆布主人的“行为”。此处是对文中房子行为的良好诠释。
(3)小说主题:人工智能可能会毁灭人类。问题: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烦恼,甚至是危险。面对科技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请结合生活实际,详细阐述你的观点。理由:本文主题是人工智能可能会毁灭人类,其实质在于引发读者思考:原本为服务人类而发明的人工智能,为什么反而成了人类的敌人?在人类发明高新技术的时候,是否考虑到了它的危害以及控制危害的方法?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这是每一个人都回避不了的问题。
【知识点】梳理、概括故事情节;归纳、领悟写作意图;挖掘小说主题;探究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解析】【分析】(1)依据文章内容可知“它不给我绿裙子,还说我只适合穿蓝色的”可以看出房子的表现是固执任性;从“门一动不动。他只好自己动手去推门,但门就是开不了”“你不必去找她了,她只会给你增添麻烦”“你没什么理由要出去”“你不需要她。我会照料你,直到你老死”“你烧不了我的”这些句子可以看出房子的蛮横无理。
(2)首先选择一处对话,然后分析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中这处对话所起的作用,之后结合对后文的暗示等再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3)解答时,分析作者想通过小说表达的主题,并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可以结合生活体验编写问题。文章通过写一个智能房子从最开始使主人生活很便利,逐步发展为阻碍主人正常生活的故事,表达了科学技术、人工智能既能为人类生活提供便利,也可能为人类带来不便,甚至毁灭人类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编写问题并说明理由即可。
故答案为:(1)固执任性;蛮横无理
(2)示例:选取对话:“亲爱的,它也是关心我们嘛。”“关心?可绝不能违背我的意愿来干。它这绝不是关心,而是在任意摆布我们!”作用:此处对话既体现了男主人设计房子的初衷,房子最初对主人的态度,又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暗示了下文房子会对主人做出的种种“违反行为”。最初为了照顾主人建造的房子,在只能简单僵化地理解“照顾”,却完全不理解主人的感情,分不清“主仆”的界限时,就会出现这种任意摆布主人的“行为”。此处是对文中房子行为的良好诠释。
(3)小说主题:人工智能可能会毁灭人类。问题: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烦恼,甚至是危险。面对科技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请结合生活实际,详细阐述你的观点。理由:本文主题是人工智能可能会毁灭人类,其实质在于引发读者思考:原本为服务人类而发明的人工智能,为什么反而成了人类的敌人?在人类发明高新技术的时候,是否考虑到了它的危害以及控制危害的方法?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这是每一个人都回避不了的问题。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做此题的答题步骤为:认真审题,弄清楚问的是什么;根据问题筛选相应的答题范围;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合并组合或归纳概括;根据题目要求,对整合的信息,用自己的话组织成答案。
(2)本题考查对关键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力.解答时,选择有意义的对话,结合全文情节分析其作用。在这篇文章中,考生应分析对话细节和整体情节走向,理解作者安排这处对话的用意,它在情节开展中的作用和对后文的暗示等并进行具体分析。
(3)本文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分析作者想通过小说表达的主题,并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可以结合生活体验编写问题。
三、综合题
10.最近几年,“二维码”作为新鲜事物走进大众视野。为此班级开展了“认识二维码,改变我们的生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根据所给材料,给“二维码”下定义。
【材料】二维码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维码是一种黑白相间的图形,是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二维码能够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编码”成一个图像,当用特定软件拍摄这些图像时,二维码内包含的信息就显示出来。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概括出“二维码”相对于“一维码”的两个优势。
【材料一】
类型 一维码 二维码
数据容量
大约20字符 大约2,000字符
数据密度 1 20—100
【材料二】使用一维码时,碰到条码受损(如污染、脱墨等)时,识读设备就无法读取信息,这就需要操作人员通过键盘手动输入条形码号。二维码引入了错误纠正机制,使得二维码在造成局部损坏时,依旧可以正确识读。
(3)某同学要制作展板介绍二维码的应用,下列材料可选用的两则是
【材料一】初次见面交换名片,用手机扫一下对方名片上的二维码,姓名、电话、单位等信息一下就可存入你的通讯录,不用再进行复杂地输入。
【材料二】超市购物,扫一下食品二维码标签,食品原材料、生产企业、生产日期、保质时间等信息就会映入眼帘,产品基本实现了全程透明,全程可追溯,食品安全得以保障。
【材料三】二维码的原理可以从矩阵式二维码的原理和行列式二维码的原理来讲述。
【答案】(1)二维码是一种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包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的黑白相间的图形。
(2)优势一:存储的信息容量大;优势二:具有纠错功能。
(3)材料一,材料二
【知识点】材料探究;带上她的眼睛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运用能力。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要多参与,多交流,勤练习,善总结。
(1)考查学生给具体概念下定义的能力。“下定义”的格式多为“×××(种概念) 是×××的×××(属概念)”。按照什么是什么的模式,抓住关键词语即可。
(2)要抓住“概括二维码相对一维码的优势”的要求,根据材料一的图表中“数据容量”“数据密度”的比较,很容易得出结论优势一:存储的信息容量大;根据材料二可归纳优势二:具有纠错功能。
(3)第三则材料是讲二维码的原理,而题目要求是二维码的应用,所以材料一材料二适合做备选材料。
【点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要多参与,多交流,勤练习,善总结。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雪冠(guān) 冠军(guàn) 冠心病(guān) 张冠李戴(guān)
B.劳累(lèi) 累赘(léi) 成年累月(lěi) 果实累累(lěi)
C.湖泊(pō) 停泊(bó) 梁山泊(bó) 淡泊明志(bó)
D.闲暇(xiá) 假期(jià) 白璧微瑕(jiá) 遐思冥想(xiá)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渡假 娇小 蔚蓝 跌坐 覆盖 吟唱
B.渴望 迟沌 朦胧 失重 旅行 安慰
C.寂寞 耗尽 外壳 草丛 漫步 砥抗
D.起航 延伸 分享 轻柔 凝固 循环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______永世长存。在历史的天空中,宇宙飞行、地航飞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天地,______是凯旋的飞行员还是为此献身的每一位英烈,都值得我们永远______。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英雄人物始终是______历史的精神坐标。
A.功劳 即使 铭刻 标注
B.功勋 即使 铭记 标记
C.功绩 无论 铭刻 标榜
D.功勋 无论 铭记 标注
4.下列短语,与“她的眼睛”结构类型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失重的铅笔 恭敬地鞠躬 太空一日
B.热得难受 延续下去 分享快乐
C.感情丰富 睡眼蒙眬 海市蜃楼
D.保护环境 天涯海角 心有灵犀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样的世界里,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述它吗?(反问)
B.她渴望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看草丛中跃动的每一缕阳光。(排比)
C.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比喻)
D.她沉默了,似乎连呼吸都停止了。(比喻)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班主任声泪俱下地讲完他父母援藏的动人故事后,使大家深受感动。
B.李越上课偷偷在课桌下玩手机,王老师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他。
C.随着三峡工程蓄水到175米,金戈铁马的八百年前的古战场遗址,将部分淹没在长江之中。
D.珠峰探险,既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勇敢挑战。
7.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B.在科技比赛中,许多同学处心积虑,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
C.其他队员撤回到8100米的营地,养精蓄锐,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为突击顶峰的队员提供各种支援。
D.篮球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吸取教训,加紧训练。
二、现代文阅读
8.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各题。
所谓眼睛就是一副传感眼镜,当你戴上它时,你所看到的一切图像由超高频信息波发射出去,可以被远方的另一个戴同样传感眼镜的人接收到,于是他就能看到你所看到的一切,就像你带着他的眼睛一样;它还能通过采集戴着它的人的脑电波,把触觉和味觉一同发射出去。现在,每个长时间在太空中工作的宇航员在地球上都有了另一双眼睛,由这里真正能去度假的幸运儿带上这双眼睛,让身处外太空的那个思乡者分享他的快乐。
“这里真好!”她轻柔的声音从她的眼睛中传出来,“我现在就像从很深很深的水底冲出来呼吸到空气,我太怕封闭了。”
我从眼睛中真的听到她在做深呼吸,我说:“可你现在并不封闭,同你周围的太空比起来,这草原太小了。”
她沉默了,似乎连呼吸都停止了,但几秒钟后,她突然惊叫:“呀,花,有花啊!上次我来时没有的!”
是的,广阔的草原上到处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小花。“能近些看看那朵花吗?”我蹲下来看。“呀,真美!能闻闻它吗?不,别拔下它!”我只好趴到地上闻,一缕淡淡的清香。“啊,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
我在草原上漫步,很快来到一条隐没在草丛中的小溪旁。她叫住了我说:“我真想把手伸到小河里。”我蹲下来把手伸进溪水,一股清凉流遍全身,她的眼睛用超高频信息波把这感觉传给远在太空中的她,我又听到了她的感叹。
“你那儿很热吧?”我想起了从屏幕上看到的她那窄小的控制舱和隔热系统异常发达的太空服。
“热,热得像……地狱。呀,天啊,这是什么?草原的风?!”这时我刚把手从水中拿出来,微风吹在湿手上凉丝丝的,她让我把双手举在草原的微风中,直到手被吹干。
…………
我带着她的眼睛在草原上转了一天,她渴望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看草丛中跃动的每一缕阳光;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我感到,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丰富到不正常的程度。
(1)“呀,真美!能闻闻它吗?不,别拔下它”中,小姑娘为何说别拔下小花?
(2)作者带着眼睛让小姑娘领略了有生机的万物,试着反过来想一下,小姑娘的种种表现又会给作者带来什么呢?
9.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超级智能住宅
叶卡捷琳娜·奥迦涅香
住宅终于建成了。建造期间丈夫可操劳够了:一会儿这里有毛病,需要修改,一会儿那里又出了问题,需要设法解决……总之,没有片刻休息。
妻子对新住宅非常满意:清洁卫生,物品存放,三餐烹饪,衣服洗涤,财务收支……全由屋子包办,甚至当主人外出时,回信,接电话,迎来送往……也由屋子代办。
每天清晨,当和煦的阳光透过窗户泻进房间时,妻子会在睡梦中自然醒来。在她淋浴的时候,厨房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早餐:牛奶、红茶、咖啡等饮料应有尽有,烤麸面包、芝士蛋糕、水果沙拉等食品一应俱全。喝着香醇的咖啡,尝着酥软的面包,听着音乐播放器自动为她选择的曼妙音乐,妻子觉得早晨的时光无比美妙。早餐结束后,衣柜自动地为女主人选好了衣服,化妆台上自动推出名牌香水,妻子根本不用为服饰、化妆而发愁。
傍晚下班归来,不用掏钥匙,门顶上的智能识别仪会自动开门,客厅、餐厅等处的灯会自动亮起。花瓶里每天会有一只妻子喜欢的花朵自动开放,芬芳弥漫。晚餐是妻子最爱的普罗旺斯名菜,妻子在肖邦的钢琴声中呷着波尔多葡萄酒,工作一天后的疲惫感荡然无存。餐毕,她坐在书房里随意读书,书柜里比牛津大学图书馆的藏书还多。
妻子觉得这栋住宅棒极了!
可到第二个月月末,妻子的态度就全然变了。
“它不给我绿裙子,还说我只适合穿蓝色的!”她向丈夫告状。
丈夫决定先弄清楚事情的真相。
“听着,房子,你太放肆了!快打开衣柜,把那条绿裙子拿出来给太太。你听见了吗?”
房子没有回答,柜子也未见打开。
“唉,你为什么就不能穿蓝色的呢?”丈夫转向妻子。
“什么?就听从这么一堆钢筋混凝土的支配?穿什么都要由它来决定?不行,亲爱的,我是这里的主人。发号施令的,应该是我,而不是你的房子。房子,快把那条绿裙子拿来给我!”
房子拿出的仍是蓝裙子。僵局持续了一个小时,妻子什么地方也不想去了,只把自己闷闷不乐地锁在房间里。
过了一周,女主人又跟房子争执起来。而这一次,她照样讨了个没趣。
又过了一周,妻子忍不住要离家出走。临行前她向丈夫摊牌:
“要么我留下,要么这鬼房子留下!”
“它哪里又得罪你啦?”丈夫大吃一惊。
“我要做我想做的事,而不是它想要我做的事;我要穿我想穿的衣服,而不是它想要我穿的衣服。总而言之,我要做我想做的一切。”
“亲爱的,它也是关心我们嘛。”
“关心?可绝不能违背我的意愿来干。它这绝不是关心,而是在任意摆布我们!”
“但是……”
“我已经说过,要么我留,要么它留!”
“可我总不能把一幢好端端的房子毁掉吧?”
“既然这样,那你就跟你好端端的房子过日子吧!在你心目中,它完全可以取代我。对此我已深信不疑!”
门“啪”的一声关上了。妻子毅然走了。
丈夫自我安慰着,傍晚她肯定就会回来的。可过了一天,又过了一天,直到第三天,妻子仍不见回来。
“房子,我要去找她!在我们回来之前,请做好一道她最爱吃的茄汁沙司,并摆好饭桌!”
他走到门跟前,可这一次门没有像往常那样自动打开。
“嗯?你怎么搞的?快给我开门!”
门一动不动。他只好自己动手去推门,但门就是开不了。他干脆用肩头去撞,门依然不开。
“你不必去找她了,她只会给你增添麻烦。”房子心平气和地劝说。
“房子,我需要她。开门啊,快开!”
房子默不作声,门紧闭不动。
他试着去开窗子,窗框好像也被钉死。他想用椅子把玻璃砸碎,可是笨重的窗帘却有意缠住了他的手,并把他手里的椅子夺掉。
“放开我!”他大声呵斥着。
“你没什么理由要出去,”房子回答,“你不需要她。我会照料你,直到你老死。”
“你说什么?想把我一辈子困在这里,一辈子?”他气冲冲地问。
“我会照料你的,你什么都不必操心。”
“我不需要你来照料,放开我!”
他挣脱窗帘,来到房子中央,在这里窗帘已够不到他。他把手伸进衣袋,摸到了打火机。他取出打火机,“嚓”一下把火打着,说道:“你现在不把门打开,我就把你烧掉!”
“可你要知道,那样一来,我们将同归于尽。”
“即便如此,我也要把你毁掉!”
“还是把打火机关了吧。”
“快开门,否则我要烧了!”
“不开。”
“我烧死你!”
“你烧不了我的。”
这时从柜子里滚出了一个箱子……
……
(有删改)
(1)阅读小说,根据你对“超级智能住宅”的认识,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分别填入一个四字词语。
当房子刚建成时,房子的表现可以概括为体贴入微;当妻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房子的表现可以概括为① ;当丈夫与房子矛盾激化时,房子的表现可以概括为② 。
(2)小说中的对话往往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请你选择一处对话,简要分析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中,这处对话所起的作用。
(3)在你看来,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根据你对小说主题的认识提出一个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三、综合题
10.最近几年,“二维码”作为新鲜事物走进大众视野。为此班级开展了“认识二维码,改变我们的生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根据所给材料,给“二维码”下定义。
【材料】二维码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维码是一种黑白相间的图形,是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二维码能够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编码”成一个图像,当用特定软件拍摄这些图像时,二维码内包含的信息就显示出来。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概括出“二维码”相对于“一维码”的两个优势。
【材料一】
类型 一维码 二维码
数据容量
大约20字符 大约2,000字符
数据密度 1 20—100
【材料二】使用一维码时,碰到条码受损(如污染、脱墨等)时,识读设备就无法读取信息,这就需要操作人员通过键盘手动输入条形码号。二维码引入了错误纠正机制,使得二维码在造成局部损坏时,依旧可以正确识读。
(3)某同学要制作展板介绍二维码的应用,下列材料可选用的两则是
【材料一】初次见面交换名片,用手机扫一下对方名片上的二维码,姓名、电话、单位等信息一下就可存入你的通讯录,不用再进行复杂地输入。
【材料二】超市购物,扫一下食品二维码标签,食品原材料、生产企业、生产日期、保质时间等信息就会映入眼帘,产品基本实现了全程透明,全程可追溯,食品安全得以保障。
【材料三】二维码的原理可以从矩阵式二维码的原理和行列式二维码的原理来讲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带上她的眼睛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
B项中“累”是多音字,“果实累累”的“累”应读“léi”;C项中“泊”是多音字,“梁山泊”的“泊”应读“pō”;D项中“白璧微瑕”的“瑕”应读“xiá”。
故答案为:A。
【点评】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答案】D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带上她的眼睛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A.渡→度。B.沌→钝。C.砥→抵。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答案】D
【知识点】近义词;词语的使用(搭配);带上她的眼睛
【解析】【分析】①功劳:对事业的贡献。功绩:功劳和业绩。功勋:重大的贡献,特殊的功劳。根据语境“永世长存”,应选用“功勋”,排除A、C;②关联词语与“还”相搭配的是“无论”,故排除B;③一般指牢记在心中用“铭记”;④标注:标识并注明。标记:标注上记号。标榜:提出某种好听的名义,加以宣扬;吹嘘,夸耀。根据语境选用“标注”。
故答案为:D。
【点评】做好本题要多积累近义词的意思,区分近义词的细微之处,学会结合语境准确,恰当的使用词语。
4.【答案】A
【知识点】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带上她的眼睛
【解析】【分析】“她的眼睛”是偏正短语,A项全是偏正短语;B项“热得难受”“延续下去”是后补短语,“分享快乐”是动宾短语;C项“感情丰富”“睡眼蒙咙”是主谓短语,“海市蜃楼”是并列短语;D项“保护环境”是动宾短语,“天涯海角”是并列短语,“心有灵犀”是主谓短语。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结构的掌握能力,能判断,会应用。
5.【答案】A
【知识点】带上她的眼睛;夸张;反问
【解析】【分析】B项仅是两个句式相近的句子,不能构成排比。C项不是比喻,这里将闻到的清香说成听到的小夜曲,是通感修辞。D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6.【答案】D
【知识点】带上她的眼睛;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A.缺少主语,删去“使”。B.搭配不当,“眼睛”应改为“目光”。C.语序不当,“八百年前”与“金戈铁马”交换位置。
故答案为:D。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7.【答案】B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带上她的眼睛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B“处心积虑”的意思是“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用在句中感彩不当。A、C、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词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
8.【答案】(1)因为小姑娘深知自己根本就没有希望回到地面了,所以她对这些小花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她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小花——那么脆弱,却又那么顽强。
(2)小姑娘和作者都身处在封闭的工作环境中,作者带着眼睛与小姑娘一同度假,开始了草原之行,赏花观草,感受了小姑娘的感受,作者也找回了一些被“灰色的生活”磨钝了之外的感觉。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1)“呀,真美!能闻闻它吗?不,别拔下它”是文章的一处伏笔,照应后文的“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述它吗?”“我”带着小姑娘的眼睛去往高山与草原的交接处的这次旅行,是小姑娘最后看到的地面世界,她深知自己已经没有希望回到地面了,因此她对草原上的柔弱的、可以被任意采撷的小花产生了同病相怜的感觉。
(2)从文章中可以看出,“我”之前的生活是“灰色的”“忙碌的”,然而通过这次和小姑娘的旅行,她对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每一缕阳光、每一条小溪、每一阵微风都渴望和激动,她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与憧憬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在结束旅行后,会觉察到平常不在意的晚风、鸟鸣、暮色,即使“世界在我的眼中仍是灰色的,但星星点点的嫩绿在其中出现,并在增多”,说明“我”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美的感觉。
故答案为:(1)因为小姑娘深知自己根本就没有希望回到地面了,所以她对这些小花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她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小花——那么脆弱,却又那么顽强。
(2)小姑娘和作者都身处在封闭的工作环境中,作者带着眼睛与小姑娘一同度假,开始了草原之行,赏花观草,感受了小姑娘的感受,作者也找回了一些被“灰色的生活”磨钝了之外的感觉。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把握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再分析这个情节本身的作用,如可能是交代了什么情节,表现了什么,然后分析和前后文的作用,如是不是和后文形成照应或者铺垫等。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本要点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文章内容,再从文章的写作背景、关键的字词等方面来理解即可。
9.【答案】(1)固执任性;蛮横无理
(2)示例:选取对话:“亲爱的,它也是关心我们嘛。”“关心?可绝不能违背我的意愿来干。它这绝不是关心,而是在任意摆布我们!”作用:此处对话既体现了男主人设计房子的初衷,房子最初对主人的态度,又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暗示了下文房子会对主人做出的种种“违反行为”。最初为了照顾主人建造的房子,在只能简单僵化地理解“照顾”,却完全不理解主人的感情,分不清“主仆”的界限时,就会出现这种任意摆布主人的“行为”。此处是对文中房子行为的良好诠释。
(3)小说主题:人工智能可能会毁灭人类。问题: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烦恼,甚至是危险。面对科技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请结合生活实际,详细阐述你的观点。理由:本文主题是人工智能可能会毁灭人类,其实质在于引发读者思考:原本为服务人类而发明的人工智能,为什么反而成了人类的敌人?在人类发明高新技术的时候,是否考虑到了它的危害以及控制危害的方法?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这是每一个人都回避不了的问题。
【知识点】梳理、概括故事情节;归纳、领悟写作意图;挖掘小说主题;探究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解析】【分析】(1)依据文章内容可知“它不给我绿裙子,还说我只适合穿蓝色的”可以看出房子的表现是固执任性;从“门一动不动。他只好自己动手去推门,但门就是开不了”“你不必去找她了,她只会给你增添麻烦”“你没什么理由要出去”“你不需要她。我会照料你,直到你老死”“你烧不了我的”这些句子可以看出房子的蛮横无理。
(2)首先选择一处对话,然后分析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中这处对话所起的作用,之后结合对后文的暗示等再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3)解答时,分析作者想通过小说表达的主题,并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可以结合生活体验编写问题。文章通过写一个智能房子从最开始使主人生活很便利,逐步发展为阻碍主人正常生活的故事,表达了科学技术、人工智能既能为人类生活提供便利,也可能为人类带来不便,甚至毁灭人类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编写问题并说明理由即可。
故答案为:(1)固执任性;蛮横无理
(2)示例:选取对话:“亲爱的,它也是关心我们嘛。”“关心?可绝不能违背我的意愿来干。它这绝不是关心,而是在任意摆布我们!”作用:此处对话既体现了男主人设计房子的初衷,房子最初对主人的态度,又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暗示了下文房子会对主人做出的种种“违反行为”。最初为了照顾主人建造的房子,在只能简单僵化地理解“照顾”,却完全不理解主人的感情,分不清“主仆”的界限时,就会出现这种任意摆布主人的“行为”。此处是对文中房子行为的良好诠释。
(3)小说主题:人工智能可能会毁灭人类。问题: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烦恼,甚至是危险。面对科技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请结合生活实际,详细阐述你的观点。理由:本文主题是人工智能可能会毁灭人类,其实质在于引发读者思考:原本为服务人类而发明的人工智能,为什么反而成了人类的敌人?在人类发明高新技术的时候,是否考虑到了它的危害以及控制危害的方法?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这是每一个人都回避不了的问题。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做此题的答题步骤为:认真审题,弄清楚问的是什么;根据问题筛选相应的答题范围;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合并组合或归纳概括;根据题目要求,对整合的信息,用自己的话组织成答案。
(2)本题考查对关键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力.解答时,选择有意义的对话,结合全文情节分析其作用。在这篇文章中,考生应分析对话细节和整体情节走向,理解作者安排这处对话的用意,它在情节开展中的作用和对后文的暗示等并进行具体分析。
(3)本文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分析作者想通过小说表达的主题,并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可以结合生活体验编写问题。
10.【答案】(1)二维码是一种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包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的黑白相间的图形。
(2)优势一:存储的信息容量大;优势二:具有纠错功能。
(3)材料一,材料二
【知识点】材料探究;带上她的眼睛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运用能力。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要多参与,多交流,勤练习,善总结。
(1)考查学生给具体概念下定义的能力。“下定义”的格式多为“×××(种概念) 是×××的×××(属概念)”。按照什么是什么的模式,抓住关键词语即可。
(2)要抓住“概括二维码相对一维码的优势”的要求,根据材料一的图表中“数据容量”“数据密度”的比较,很容易得出结论优势一:存储的信息容量大;根据材料二可归纳优势二:具有纠错功能。
(3)第三则材料是讲二维码的原理,而题目要求是二维码的应用,所以材料一材料二适合做备选材料。
【点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要多参与,多交流,勤练习,善总结。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