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篇】2013-2014学年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一同步练测: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4份,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基础知识篇】2013-2014学年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一同步练测: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4份,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3-08-24 19:48:09

文档简介

章末检测题
建议用时
实际用时
满分
实际得分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共50分)
1. (单选)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裁判眼中可以将正在进行蛙泳比赛的运动员看成质点 B.很小的物体一定可被看成质点 C.正在行进的蚂蚁一定可被看成质点 D.研究地球的公转轨道时可将地球看成质点
2. (单选)在下列所说的物体运动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零 B.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 C.运动的物体在某时刻速度为零,而其加速度不为零 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当物体加速度减小时,它的速度也减小
3. (多选)某质点以20 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运动,其加速度保持不变,经2 s到达最高点,上升高度为20 m,又经过2 s回到出发点时,速度大小仍为20 m/s,关于这一运动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方向竖直向下 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方向竖直向上 C.质点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 m/s D.质点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
4. (多选)以下数据指时刻的是( ) A.某运动员跑百米用时11.70?s B.某学校上午第一节课8:15正式上课 C.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5?s内楼上的小球落到地面
5. (单选)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先保持不变,再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在此过程中( ) A.速度先逐渐变大,然后再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 B.速度先均匀增加,然后增加得越来越慢,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 D.位移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
6. (单选)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匀速向东行驶,甲车的速度是15 m/s,乙车的速度是20 m/s,乙车的司机看甲车,正确的说法是( ) A.以15 m/s的速度向东行驶 B.以20 m/s的速度向东行驶 C.以35 m/s的速度向西行驶 D.以5 m/s的速度向西行驶
7. (单选)如图1所示,A、B两物体从O点开始运动,从A、B两物体的s-t图象可知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A、B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②A物体2 s内发生的位移是10 m? ③B物体发生10 m的位移的时间是2 s? ④A、B两物体同时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 (单选)如图2所示为甲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s-t图象,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间为计时起点,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乙同时出发? B.乙比甲先出发? C.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的前面s0处? D.甲在中途停止了一段时间,而乙没有停止
9. (单选)下列几组物理量中,全部为矢量的是( ) A.位移、时间、速度 B.速度、速率、加速度 C.加速度、速度变化量、速度 D.路程、时间、速率
10.(单选)一物体以6 m/s的速度沿一光滑倾斜木板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 s后,物体仍向上滑行,速度大小为1 m/s,若增大木板倾角,仍使物体以6 m/s的速度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 s后,物体向下滑行,其速度大小变为1 m/s,以沿木板向上为正方向,用a1、a2分别表示物体在前后两种情况下的加速度,则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 a1=-2.5 m/s2,a2=-2.5 m/s2 B.a1=-3.5 m/s2,a2=-3.5 m/s2 C.a1=-2.5 m/s2,a2=-3.5 m/s2 D.a1=3.5 m/s2,a2=-3.5 m/s2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到横线上)
11. 一个皮球从4 m高的地方竖直落下,碰地后反弹跳起1 m,它所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m,位移是_______m,该皮球最终停在地面上,在整个过程中皮球的位移是_______m。
12. 汽车沿一直线单向运动,第一秒内通过5 m,第二秒内通过10 m,第三秒内通过20 m后停下,则前两秒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后两秒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m/s,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_______m/s.
13. 在球赛中,篮球以10 m/s的速度水平撞击篮板后以8 m/s的速度反向弹回,球与篮板接触的时间为0.1 s,则篮球在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32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 (8分)足球运动已成为世界性的运动,在某场国际比赛中,足球以8 m/s的速度飞向运动员.运动员在0.2 s的时间内将足球以12 m/s的速度反向踢出,求足球的加速度大小.
15. (8分)地震波既有纵波也有横波,纵波和横波在地表附近被认为是匀速传播的,传播速度分别是9 100 m/s和3 700 m/s.在一次地震观测站记录的纵波和横波到达该地的时间间隔是8 s,则地震的震源距这个观测站多远?
16. (8分)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在t=0时处于位置x1=-7 m处,在t=20 s时处于位置x2=9 m处.此质点在这20 s内的位移是多少?平均速度多大?
17.(8分)让小球从斜面上滚下(如图3所示),小球在O点的时刻为0.4 s,在A点的时刻为0.5 s,在B点的时刻为0.6 s,在C点的时刻为0.7 s.试粗略计算: (1)小球从O到B的平均速度; (2)小球从A到C的平均速度.
第二章 章末检测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D 解析:判定是否是蛙泳需根据运动员的肢体动作确定,故选项A错误;原子虽然很小,但研究核外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时就不能把原子看成质点,选项B错误;选项C中的问题情形不明确,研究蚂蚁的行进路线时,可把蚂蚁看成质点,但研究蚂蚁的行进姿势时,就不能把蚂蚁看成质点,选项C错误;研究地球的公转轨道时,可忽略地球的大小和形状,选项D正确.
2. D 解析:物体以很大的速度匀速运动时,加速度为零,选项A可能;火箭开始发射时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选项B可能;汽车启动的瞬间,速度为零,而其加速度不为零,选项C可能;物体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选项D不可能,故选D.
3. AD 解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知,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a= m/=-10 m/,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即竖直向下,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由位移的定义知,这段时间内的总位移为零,而路程为40 m,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知,平均速度为零,但平均速率却为??= m/s=10 m/s,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4. BC
5. B 解析:加速度与速度同向,速度应增大,当加速度不变时,速度均匀增加;当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仍增大,但不再是均匀增大,直到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A项错误,B项正确;因质点速度方向不变化,始终是沿同一方向运动,最终匀速运动,所以位移一直在增大,C项和D项均错误.
6. D 解析: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向东行驶,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以5 m/s的速度向西行驶.
7. B 解析: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知,①②④均正确,③中B物体运动10 m的位移所需的时间是4 s,因此错误.选项B正确.
8. B 解析: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知,选项A、C、D均正确.根据图象可得,甲、乙同时出发,因此选项B错误.
9. C 解析:位移、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为矢量,路程、时间、速率为标量.选项C正确.
10. C 解析:以沿倾斜木板向上为正方向,则初速度υ0=6 m/s,木板倾角增大前后情况下,物体在2 s末的速度分别为υ1=1 m/s,υ2=-1 m/s.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可得 a1= m/s2=-2.5 m/s2 a2=m/s2=-3.5 m/s2
二、填空题
11. 5 3 4 解析:皮球从起点落下后,又反弹1 m,在此过程中皮球的路程为4 m+1 m=5 m,位移为3 m.皮球最后停在地面上,在整个过程中,皮球的位移为4 m.
12. 7.5 15 11.7 解析:汽车前两秒内通过的位移为s1=10 m+5 m=15 m,前两秒的平均速度为 = = m/s=7.5 m/s.后两秒内通过的位移为s2=10 m+20 m=30 m,后两秒的平均速度为 = m/s=15m/s.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11.7 m/s.
13. 180 m/s2 解析:篮球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初速度??1=10 m/s,末速度??2=-8 m/s,时间Δt=0.1 s,加速度a= m/s2=-180m/s2, 负号表示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三、计算题
14. 足球加速度大小为100 m/s2 解析:规定足球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对足球:??0=8 m/s,??=-12 m/s a= m/s2=-100 m/s2. 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足球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15. 4 9811 m 解析:设震源距离观测站的距离为s,纵波、横波的传播速度分别为??1=9 100 m/s ,??2=3 700 m/s,时间间隔Δt=8 s,据题意列方程-=Δt,代入数据得s=4 9881 m.
16. 16 m 0.8 m/s 解析:位移大小为s=x2-x1=9 m-(-7 m)=16 m 平均速度 m/s=0.8 m/s
17. (1)0.8 m/s (2)1 m/s 解析:(1) m/s=0.8 m/s (2) m/s=1 m/s
第1节 运动、空间和时间
建议用时
实际用时
满分
实际得分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8分,选对但不全的得4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共48分)
1. (单选)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 ) A.学校每天8:00准时上课 B.每节课45 min C.数学考试9:40结束 D.周末文艺晚会18:40开始
2. (单选)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 A.船和山 B.山和船 C.地面和山 D.河岸和流水
3. (单选)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刻表示时间较短,时间表示时间较长 B.时间表示时间较短,时刻表示时间较长 C.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均表示时刻 D.1 min只能分成60个时刻?
4. (单选)甲虫和蚂蚁在铁丝上爬行,沿铁丝建立一个坐标系,甲虫和蚂蚁某一时刻的位置如图1所示,甲虫和蚂蚁的位置坐标是( )
A.0 m -7 m B.2.0 m -1.5 m C. -1.5 m 2.0 m D.0 m 7 m
5. (单选)在无云的夜晚,我们看到月亮停在天空不动,这时候我们是以天空中的星星为参考系来观察月亮的运动.由于二者之间相对运动的速度很小,所以我们看到月亮停在天空不动;而在有浮云的夜晚,却感到月亮在快速移动.有一首歌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中穿行,晚风送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这时候选取的参考系是( ) A.月亮 B.云 C.地面 D.观察者
6. (单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法国飞行员在飞行时,用手抓住了一颗德军射出的子弹,这个飞行员能很容易的抓住子弹的原因是( ) A.子弹飞行的速度很小 B.飞行员飞行的速度不大 C.子弹相对飞行员的速度很小 D.子弹相对飞行员的速度很大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到横线上)
7. 我国在2013年6月成功地进行了第五次载人航天飞行.下面是“神舟十号”飞船在飞行中所记录的一些数据,指时刻的有____________;指时间的有_______________. 北京时间6月11日17时38分,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点火起飞,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13日13时18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自动交会对接. 6月20日,航天员在天宫一号进行了大约40分钟的太空授课,航天员通过5个基础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并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北京时间2013年6月26日8时7分,“神舟十号”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顺利着陆.“神舟十号”在轨飞行15天,其中12天与天宫一号组成结合体在太空飞行.
8. 坐在美丽的校园里学习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这是因为选取________为参考系的缘故,而“坐地日行八万里”是选取__________为参考系的.
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32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9.(16分)根据表中的数据,列车从广州到长沙、武昌、郑州和北京西站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列车时刻表
T15
站台
T16
18:19
北京西
14:58
00:35
00:41
郑州
08:42
08:36
05:49
05:57
武昌
03:28
03:20
09:15
09:21
长沙
23:59
23:51
16:25
广州
16:52
10. (16分)一物体从O点出发,沿东偏北30°的方向运动10 m至A点,然后又向正南方向运动5 m至B点.(sin 30°=0.5) (1)建立适当坐标系,描述出该物体的运动轨迹; (2)依据建立的坐标系,分别求出A、B两点的坐标.
第1节 运动、空间和时间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解析:时间指的是一段,因此指时间点的选项均不正确.选项B正确.
2. A 解析:看见山动,是以船为参考系.而意识到是船动是以山为参考系.选项A正确.
3. C 解析:时刻和时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时间坐标轴上,时刻对应一点,时间对应一段线段,选项A、B均错误;作息时间表记录了作息的起始或终止时刻,选项C正确;在1 min内有无数个时刻,选项D错误.
4. B 解析: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知,甲虫的位置为2.0 m,蚂蚁的位置为-1.5 m,选项B正确.
5. B 解析:在无云的夜晚,我们是以天空中的星星为参考系来观察月亮的运动.由于二者之间相对运动的速度很小,所以我们看到月亮停在天空不动;而在有浮云的夜晚,我们是以浮云为参考系来观察月亮的运动.由于风吹云动,所以我们感到月亮在快速移动.
6. C 解析:子弹相对地面的速度很大,但是相对飞行员的速度不大,所以飞行员可以很容易的抓住子弹.
二、填空题
7. 记录时刻的有:6月11日17时38分 13日13时18分 6月20日 2013年6月26日8时7分 记录时间的有:40分钟 15天 12天 解析:时刻是指一个点,时间是指一段.
8. 地面 地心 解析:地球每天围绕地轴自转一圈,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0×104 km,即大约为八万里.我们感觉静止不动,是以地面为参考系;如果以地心为参考系,那么地面上的人将随地球一起绕地心转动.
三、计算题
9. 由表中数据可知,广州到长沙、武昌、郑州和北京西站的列车是T16次,分别需要的时间为:6小时59分,10小时28分,15小时44分和22小时零6分. 解析:根据表中内容,用到站时刻减去开车时刻,即可算出列车到各站的时间.
10.(1)坐标系如图2所示,线OAB为运动轨迹. (2),,解析:根据题意建立坐标系如图2所示.由数学知识可得A、B 两点的坐标.
第3节 速度和加速度
建议用时
实际用时
满分
实际得分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共50分)
1. (单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均速度就是瞬时速度的平均值 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火车以速度υ经过某一段路,υ是指瞬时速度 D.子弹以速度υ从枪口射出,υ是平均速度
2. (单选)关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 B.速度变化很快,加速度一定很大 C.加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速度的方向也一定保持不变 D.加速度就是速度的增加量
3. (单选)关于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运动中所需的时间越少,速度就越大 B.通过的位移越长,则速度就越大 C.通过相同的位移所用的时间越多,速度就越小 D.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位移就越大
4. (多选)一个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其运动情况有如下记录,则记录中表示瞬时速度的有(  ) A.质点在前5 s内的速度是8 m/s B.质点在第7 s末的速度是12 m/s C.质点通过某一路标时的速度是15 m/s D.质点通过某一路段的速度为10 m/s
5. (多选)下列描述的运动中,可能存在的是( ) A.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却很小 B.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D.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6. (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公式=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其速度一定越大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跟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
7. (单选)如图1所示,某校学生开展无线电定位“搜狐”比赛,甲、乙两人从O点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A点搜到“狐狸”,两人的搜狐路径已在图中标出,则(  ) A.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B.两人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 C.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 D.甲的路程等于乙的路程
8. (单选)某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0 m处的瞬时速度是6 m/s,16 s末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是7.5 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 A.6 m/s B.6.25 m/s C.6.75 m/s D.7.5 m/s
9. (单选)一物体以6 m/s的速度垂直于墙的方向和墙相撞,以3 m/s的速度弹回,物体与墙壁的作用时间为0.3 s,且相互作用力不变,取碰撞后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那么物体与墙作用过程中,它的加速度为( ) A.10 m/s2 B.-10 m/s2 C.30 m/s2 D.-30 m/s2
10. (单选)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程每隔 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2所示,则小球在图示这段距离内运动的平均速度约是(  )
A.0.25 m/s B.0.2 m/s C.0.17 m/s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到横线上)
11. 一辆汽车在一条直线上行驶,第1 s内通过5 m,第2 s内通过20 m,第3 s内通过20 m,第4 s内通过5 m.则此汽车在最初2 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m/s,中间2 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m/s,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m/s.
12. 图3是s-t图象. AB段表示物体处于______状态;BC段表示物体做________运动,其运动方向与选定的正方向_________,其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_;CD段表示物体做___________运动,其运动方向与选定的正方向__________,其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_.?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6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 (10分)飞机发生故障大部分是发生在起飞、降落阶段,而此时的高度几乎为零高度,此时飞行员脱险十分困难.假设某战斗机在起飞时发生故障,为了脱离危险,飞行员必须在0.1 s的时间内弹射离开飞机,若脱离飞机的速度为20 m/s,则在弹射过程中的加速度为多少?
14.(12分)某同学根据车轮通过两段铁轨交接处所发出的响声来估算火车的速度.他从车轮发出的某一次响声开始计时,并同时计数为1,当他听到第21次响声时,表上显示的时间是15 s.已知每段铁轨长12.5 m.根据这些数据可以估算出火车的速度吗?
15.(14分)某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 (1)若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υ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υ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2)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υ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υ2,全程的平均速度又是多少?
第3节 速度和加速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解析:根据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定义进行判断:平均速度不是瞬时速度的平均值;瞬时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火车以速度υ经过某一段路,υ是指在这段路上的平均速度;子弹以速度υ从枪口射出,是指射出枪口时的瞬时速度.
2. B 解析: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而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即速度的变化率,二者没有直接联系.
3. C 解析:物体速度的大小由位移和时间共同决定.
4. BC 解析: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它与时刻或位置相对应,故选项B、C正确.
5. AD 解析: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而不是变化量,加速度大小跟速度大小、速度变化量大小没有决定性关系,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可能很小,选项A正确.加速度方向跟速度变化量的方向总相同,选项B错误.速度变化越来越快,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大,选项C错误.只要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相同,不管加速度大小怎样变化,速度都会变大,选项D正确.
6. CD 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会变化,随着时间的延伸,位移逐渐增大,其位移跟时间的比值保持不变,是一个恒量,选项A错误,选项D正确;只有在运动位移相等的前提下,才可以说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其速度一定越大,选项B错误.
7. B 解析:甲、乙两人都从O点出发,到达A点,据位移的定义可知,他们的位移相同,选项C错误.两人在此过程中所用时间相同,据得,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从图中给出的运动轨迹看出,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选项D错误.
8. B 解析:== m/s=6.25 m/s.
9. C 解析:已知取碰撞后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初速度??0=-6 m/s,末速度??t=3 m/s,加速度a= m/s2=30 m/s2.
10. C 解析:由题意可知,拍照的时间间隔为T=0.1 s,小球运动位移为s=x2-x1=6 cm-1 cm=5 cm=0.05 m,拍了4次所用的时间为t=3T=0.3 s,所以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m/s≈0.17 m/s,故选项C正确.
二、填空题
11. 12.5 20 12.5 解析:平均速度一定跟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相对应,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因此计算时一定要把握好这种对应关系.
12.静止 匀速直线 相同 8 m/s 匀速直线 相反 4 m/s
三、计算题
13. 200 m/s2 解析:飞行员弹射离开飞机的加速度为a= m/s2=200 m/s2.
14. 16.7 m/s 解析:听到的响声是21次,则意味着火车运动距离是s=20×12.5 m=250 m. 用的时间t=15 s,所以火车的速度为υ== m/s≈16.7 m/s.
15.(1)(υ1+υ2)  (2) 解析:(1)设全程所用的时间为t,则由平均速度的定义知 前一半时间内的位移为s1=υ1· 后一半时间内的位移为s2=υ2· 全程时间t内的位移为s=s1+s2=(υ1+υ2)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υ1+υ2). (2)设全程位移为s,由平均速度定义知 前一半位移所用时间为t1= 后一半位移所用时间为t2=全程所用时间为t=t1+t2=+=s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第2节 质点和位移
建议用时
实际用时
满分
实际得分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8分,选对但不全的得4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共48分)
1. (多选)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就是质量很小的物体 B.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物体 C.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D.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无关紧要的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成质点
2. (多选)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C.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 D.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不等,但位移可能相同????
3. (多选)下列关于矢量和标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30 m,这两个位移不一定相同 B.做直线运动的两物体的位移x甲=3 m,x乙=-5 m,则x甲>x乙 C.温度计读数有正有负,其正负号表示方向 D.温度计读数的正负号表示温度高低,不能说表示方向
4. (单选)如图1所示,某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圆弧由A经B到C.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的位移等于4R,方向向东 B.物体的位移等于2πR C.物体的路程等于4R,方向向东 D.物体的路程等于2π
5. (多选)在研究下列物体或人的运动时,可以把他们看成质点的是( ) A.跳水运动员在跳水比赛中 B.奥运会运动员在万米长跑中的轨迹 C.研究一列火车通过某一路标所用的时间时 D.研究科考船去南极的路线
6. (单选)运动员沿着半径为R的圆形跑道跑了十圈后回到了起跑点,该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最大的位移和最大的路程分别为( ) A.2πR、2πR B.2R、2R C.2R、20πR D.0、20πR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4分,共20分.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到横线上)
7.列车从北京开往上海,求运行时间的时候,列车的长度_________忽略;若求列车经过一根电线杆所用的时间,列车的长度_________忽略.(均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8.中学的垒球场的内场是一个边长为16.77 m的正方形,在它的四个角分别设本垒和一、二、三垒,如图2所示,一位击球员击球后,由本垒经一垒、二垒直跑到三垒.他运动的路程是__________m,位移是_________m,位移的方向__________.
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32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9.(16分)一个小球从距离地面4 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距离地面1 m处被接住.坐标原点定在抛出点正下方2 m处,选向下为坐标轴正方向,求小球的抛出点、落地点、接住点的坐标.
10.(16分)如图3所示,是质点运动的s-t图象,由图可知质点在前3 s内的位移为多少?在第3 s内的位移为多少??

第2节 质点和位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D 解析:根据质点的性质可知,选项C、D正确.
2. BCD 解析: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标量不是矢量,所以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而位移是从物体运动的起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的有向线段,如果物体做的是单向直线运动,路程就和位移的大小相等.如果物体在两位置间沿不同的轨迹运动,它们的位移相同,路程可能不同.如果物体从某位置开始运动,经一段时间后回到起始位置,位移为零,但路程不为零,所以,选项C、D正确.
3. AD 解析:矢量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两个矢量相同,不仅大小相同,方向也应相同.选项A正确.矢量的正负号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选项B错误.标量的正负号表示大小,不表示方向,因此,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4. A 解析:物体位移的方向是从起点指向终点,大小是从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路程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标量,它的大小是从起点到终点所经过的距离.选项C、D错误.
5. BD 解析: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看其大小与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是否可以忽略.跳水比赛中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及身体姿势对运动的影响显然不能忽略,而研究运动员在万米长跑中的轨迹则可以忽略运动员的动作;同样,计算火车通过路标所用时间时,火车的长度是计算过程中的重要参数,而研究科考船去南极的路线,科考船的大小和形状则完全可忽略.
6. C 解析:该运动员的最大位移为2R,最大路程为10×2πR=20πR.选项C正确.
二、填空题
7. 可以 不可以 解析:列车从北京开往上海,求运行时间的时候,可以看成质点.若求列车经过一根电线杆所用的时间,列车的长度则不能忽略,因此不可以看成质点.
8. 50.31 16.77 由本垒指向三垒 解析:路程是从起点到终点经过的距离,位移是从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
三、计算题
9. -2 m 2 m 1 m 解析:本题要抓住向下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和坐标原点所在位置,从这两方面入手,先计算出抛出点、落地点和接住点到原点的距离,然后比较三个位置处于原点的正上方还是正下方.
10. 4.5 m?1.5 m 解析:由s-t图象中可知,质点运动的s-t图象的斜率为,所以前3 s内的位移为,前2 s内的位移为,因此,第3 s内的位移为s=s3-s2=1.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