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建议用时
实际用时
满分
实际得分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8分,选对但不全的得4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 )
A.质点就是质量很小的物体?????????????
B.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物体
C.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D.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无关紧要的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成质点
2.在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当作质点的是(??? )
A.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的多少
B.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地球上不同区域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C.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D.正在进行花样溜冰的运动员
3.在研究下列物体或人的运动时,可以把他们看作质点是(?? )
A.跳水冠军郭晶晶在跳水比赛中
B.奥运会冠军邢慧娜在万米长跑中
C.研究一列火车通过某一路标所用的时间时
D.我国科学考察在南极途中
4.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
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
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
分别是(??? )
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 D.河岸和流水
5.在无云的夜晚,我们看到月亮停在天空不动,这时候我们是以天空中的星星为参考系来观察月亮的运动.由于二者之间相对运动的速度很小.所以我们看到月亮停在天空不动;而在有浮云的夜晚,却感到月亮在很快移动有一首歌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中穿行,晚风送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这时候选取的参考系是(? ??)
A.月亮???B.云?????C.地面???? D.观察者
6.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
是( )
A.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停在空中
B.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上升
C.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V乙
D.以上说法均不对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到横线上)
7.列车从北京开往上海,求运行时间的时候,列车的长度_________忽略;若求列车经过一根电线杆所用的时间,列车的长度_________忽略.(填“可以”或者“不可以”)
8.坐在美丽的校园里学习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这是因为选取??????? 作为参考系的缘故,而
“坐地日行八万里”是选取??????? 作为参考系的.
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8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9. (14分)一个小球从距离地面4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距离地面1m处被接住.坐标原点定在抛出点正下方2m处,选向下为坐标轴正方向,求小球的抛出点、落地点、接住点的坐标.
10. (14分)一物体从O点出发,沿东偏北30度的方向运动10 m至A点,然后又向正南方向运动5 m至B点.(sin30°=0.5)
(1)建立适当坐标系,描述出该物体的运动轨迹;
(2)依据建立的坐标系,分别求出A、B两点的坐标.
?
第一节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得分: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二、填空题
7. 8.
三、计算题
9.
10.
第一节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D 解析:根据质点的性质可知,选项C、D正确.
2.? A 解析: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的多少,可以把地球的大小和形状忽略,把地球看做一个点,满足质点的性质.选项A正确.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地球上不同区域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研究的是地球本身,因此,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选项B错误.选项C、D也是研究物体本身的性质,它的大小和形状都不能忽略.选项C、D均错误.
3. BD 解析:一个物体能否看做质点要看其大小与形状对运动的影响是否可以忽略,跳水比赛中远动员的技术动作及身体姿势对运动的影响显然不能忽略.而万米长跑则不然同样,计算火车通过路标所用时间时,火车的长度是计算过程中的重要参数.而在去南极的途中,科考船的大小和形状则完全可忽略.
4. A 解析:看见山动,是以船为参考系.而意识到是船动是以山为参考系.选项A正确.
5.? B 解析:在无云的夜晚,我们是以天空中的星星为参考系来观察月亮的运动.由于二者之间相对运动的速度很小,所以我们看到月亮停在天空不动;而在有浮云的夜晚,我们是以浮云为参考系来观察月亮的运动.由于风吹云动,所以我们感到月亮在很快地移动.
6. AB 解析:甲、乙、丙三人在观察其他物体的运动时,是以自已所乘的热气球为参孝系的.楼房和地面连为一体,是同一个参考系,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说明甲相对于地面匀速下降;乙看到甲匀速上升,说明乙相对于地面也在匀速下降,且乙下降的速度大于甲下降的速度;甲看到丙匀速上升,则丙的运动有三种可能:1.丙静止;2.丙匀速上升;3.丙匀速下降,但.在这三种可能的情况下,丙看到乙一定是匀速下降,则A、B符合题意.故选项AB正确.
二、填空题
7.? 可以 不可以 解析:列车从北京开往上海,求运行时间的时候,根据质点的性质,可以看做质点.若求列车经过一根电线杆所用的时间,列车的长度则不能忽略,因此不可以看做质点.
8.? 地面 地心 解析:地球每天围绕地轴自转一圈,地球赤道周长s=4.0×104Km,即大约为八万里,我们感觉静止不动,是以地面作为参考系;如果以地心为参考系,那么地面上的人将随地球一起绕地心转动,同时夜间会看到大量的天体..
三、计算题
9.-2m 2m 1m?解析: 本题要抓住向下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和坐标原点所在位置,从这两方面入手,先计算出抛出点、落地点和接住点到原点的距离,然后比较三个位置处于原点的正上方还是正下方.
10.(1)坐标系如图1所示,线OAB为运动轨迹
(2),?,?,
解析:根据题意建立坐标系如图1所示.由数学知识可得A、B
两点的坐标.
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建议用时
实际用时
满分
实际得分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共4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均速度就是瞬时速度的平均值
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瞬时速度
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v是平均速度
2.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C.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它是矢量
D.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平均速度大小的仪器
3.对于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运动中所需的时间越少,速度就越大
B.通过的位移越长,则速度就越大
C.通过相同的位移所用的时间越多,速度就越小
D.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位移就越大
4.一个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其运动情况有如下记录,则记录中表示瞬时速度的有( )
A.质点在前5 s内的速度是8 m/s
B.质点在第7 s末的速度是12 m/s
C.质点通过某一路标时的速度是15 m/s
D.质点通过某一路段的速度为10 m/s
5.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则可知 ( )
A.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
B.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
C.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运动的方向
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公式v=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其速度一定越大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跟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
7.如图1所示,某校学生开展无线电定位“搜狐”比赛,甲、乙两人从O点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A点搜到狐狸,两人的搜狐路径已在图中标出,则( )
A.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
均速度
B.两人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
C.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
D.甲的路程等于乙的路程
8.某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0 m处的瞬时速度是6 m/s,16 s末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是7.5 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
A.6 m/s B.6.25 m/s
C.6.75 m/s D.7.5 m/s
9.小明从家中出发,沿平直的公路以一定的速率走到邮局.发信之后,沿原路以相同的速率返回.设出发时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图2中能正确描述小明运动情况的v-t图象是( )
10.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
动的路程每隔 s拍一次照,
得到的照片如图3所示,则小球在图示这段距离内运动的平均速度约是( )
A.0.25 m/s B.0.2 m/s
C.0.17 m/s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 ,共16分.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到横线上)
11.一辆汽车在一条直线上行驶,第1 s内通过5 m, 第2 s内通过20 m,第3 s内通过20 m,第4 s内 通过5 m.则此汽车在最初2 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m/s,中间2 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m/s,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m/s.
12.如图4示的图象表示的是______图象.AB段表示物体处于______状态.BC段表示物体做______运动,其运动方向与选定的正方向______.CD段表示物体做______运动,其运动方向与选定的正方向______.?
三、计算题(本题共4题,共44 分,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0分)某同学根据车轮通过两段铁轨交接处所发出的响声来估算火车的速度.他从车轮发出的某一次响声开始计时,并同时计算出车轮发出响声的次数,当他算到21次时,表上显示的时间是15 s.已知每段铁轨长12.5 m.根据这些数据可以估算出火车的速度吗?
14.(10分)“大洋一号”配备有一种声呐探测系统,用它可以测量海水的深度.其原理是:用超声波发生器垂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超声波在海底会反射回来,若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波速,通过测量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到反射波的时间,就可以推算出船所在位置的海水深度.现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波速为1 500 m/s,船静止时,测量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到反射波的时间为8 s,试计算该船所在位置的海水深度.
15.(12分)北京体育大学青年教师张健2000年8月8日8时整,从旅顺老铁山南岬角准时下水,于8月10日22时抵达蓬莱阁东沙滩,游程123.58 km,直线距离109 km,不借助任何漂浮物横渡了渤海海峡,创造了男子横渡海峡最长距离的世界纪录.试求:在这次横渡中,张健游泳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6.(12分)某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
(1)若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2)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2,全程的平均速度又是多少?
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得分: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填空题
11. 12.
三、计算题
13.
14.
15.
16.
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根据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定义进行判断:平均速度不是瞬时速度的平均值;瞬时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在这段路上的平均速度;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是指射出枪口时的瞬时速度.
2.AC 解析:速度和平均速度都是矢量,A选项对,B选项错.瞬时速度是某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是矢量,选项C正确.速度计是显示瞬时速度的,选项D错.
3.C 解析:物体速度的大小由位移和时间共同决定.
4.BC 解析: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它与时刻或位置相对应,故B、C正确.
5. ACD 解析:速度是矢量,其正负号只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速率是标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故A、C正确,B错;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运动,从同一点分别前进了20 m和40 m,故此时两者相距60 m,D正确.
6. CD 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会变化,随着时间的延伸,位移逐渐增大,其位移跟时间的比值保持不变,是一个恒量,A错,D对;只有在运动位移相等的前提下,才可以说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其速度一定越大,B错.
7. B 解析:甲、乙两人都从O点出发,到达A点,据位移的定义可知,他们的位移相同,C错.两人在此过程中所用时间相同,据v=得,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A错、B对.从图中给出的运动轨迹看出,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D错.
8. B 解析: v== m/s=6.25 m/s.
9.B 解析:规定出发时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返回时速度方向为负方向,C错误;由于速率不变,所以D错误;A图表示两个物体的运动,A错;B图中说明该同学在邮局停留一段时间,再以原速率返回,故B正确.
10. C 解析:由题意可知,拍照的时间间隔为T=0.1 s,小球运动位移为x=6 cm-1 cm=5 cm=0.05 m,所用的时间为t=3T=0.3 s,所以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m/s≈0.17 m/s,故C正确.
二、填空题
11.12.5 20 12.5 解析:平均速度一定跟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相对应,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相同,因此计算时一定要把握好这种对应关系.
12.s-t 静止 匀速直线 相同 匀速直线 相反
三、计算题
13.16.7 m/s 解析:听到的响声是21次,则意味着火车运动距离是s=20×12.5 m=250 m
用的时间t=15 s?所以火车的速度为?v=s/t=250 m/(15 s)=16.7 m/s.
14.6×103 m 解析:波传播的距离s=vt=1 500×8 m=1.2×104 m
海水深度为波传播距离的一半,则船所在位置海水的深度为h=s/2=6×103 m.
15.平均速度=0.49 m/s 平均速率′=0.55 m/s 解析:平均速度是位移跟时间的比值,位移的大小是直线距离,所以= m/s=0.49 m/s,而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则有′=m/s=0.55 m/s.
16. (1)(v1+v2) (2) 解析:(1)设全程所用的时间为t,则由平均速度的定义知
前一半时间内的位移为x1=v1· 后一半时间内的位移为x2=v2·
全程时间t内的位移为x=x1+x2=(v1+v2)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
(2)设全程位移为x,由平均速度定义知
前一半位移所用时间为t1=/v1= 后一半位移所用时间为t2=/v2=
全程所用时间为t=t1+t2=+=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第二节 时间和位移
建议用时
实际用时
满分
实际得分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8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共48分)
1.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 (???? )
A、学校每天7:30准时上课?
B、每节课45 min
C、数学考试9:40结束
D、周末文艺晚会18:40开始
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C、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
D、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不等,但位移可能相同????
3.下列关于矢量(位移)和标量(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两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30 m,这两个位移不一定相同
B、做直线运动的两物体的位移X甲=3 m,X乙=-5 m,则X甲>X乙
C、温度计读数有正有负,其正负号表示方向
D、温度计读数的正负号表示温度高低,不能说表示方向
4.如图1所示,某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圆弧由A经B到C.下列结论正确是( )
A.物体的位移等于4R,方向 向
东
B.物体的位移等于2πR
C.物体的路程等于4R,方向向东
D.物体的路程等于2π
5.如图2所示,A、B二物体从O点开始运动,从
AB二物体的s-t图象可知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A物体2 s内发生的位移是10 m?
B物体发生10 m的位移的时间是2 s?
A、B二物体同时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6.如图3所示为甲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s—t图,
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间为记时起点,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图3
A.甲乙同时出发?
B.乙比甲先出发?
C.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的前面s0处?
D.甲在中途中停止了一段时间,而乙没有停止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到横线上)
7.我国在2003年10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下面是“神州5号”飞船在飞行中所记录的一
些数据,是指时刻的有____________;是指时间的
有_______________
15日09时0分“神州5号”飞船点火,经9小时40分50秒,在15日18时40分50秒我国宇航员杨利伟在太空中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国旗,再经11小时42分10秒,于16日06时23分飞船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8.中学的垒球场的内场是一个边长为16.77 m的正方形,在它的四个角分别设本垒和一、二、三垒,如图4所示..一位击球员击球后,由本垒经一垒、二垒直跑到三垒..他运动的路程是?????? ?m,位移是???? m,
位移的方向????????? .
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8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9.(14分)根据表中的数据,列车从广州到长沙、武昌、郑州和北京西站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列车时刻表
T15
站台
T16
18:19
北京西
14:58
0.35
0.41
郑州
08:42
08:36
05:49
05:57
武昌
03:28
03:20
09:15
09:21
长沙
23:59
23:51
16:25
广州
16:52
10.(14分)如图5所示,是质点运动的s-t图象,由图可知质点在前3 s内的位移为多少?在第3 s内的位移为多少??
第二节 时间和位移
得分: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二、填空题
7. 8.
三、计算题
9.
10.
第二节 时间和位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解析:时间间隔指的是一段时间,因此指时间点的选项均不正确..选项B正确.
2. BCD 解析:?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不能说这个标量就是这个矢量,所以A错,B正确..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而位移是从物体运动的起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的有向线段,如果物体做的是单向直线运动,路程就和位移的大小相等..如果物体在两位置间沿不同的轨迹运动,它们的位移相同,路程可能不同.如果物体从某位置开始运动,经一段时间后回到起始位置,位移为零,但路程不为零,所以,CD正确.
3. AD 解析:矢量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两个矢量相同,不仅大小相同,方向也应相同选项A正确矢量的正负号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选项B错误.标量的正负号表示大小,不表示方向,因此,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4.A 解析:物体位移的方向是从起点指向终点,大小是从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路程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标量,它的大小是从起点到终点所经过的距离..选项C、D错误.
5.B 解析: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可知,①②④均正确,③中B物体运动10m的位移所需的时间是4s,因此错误..选项B正确.
6.B 解析: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知,选项A、C、D均正确,根据图象可得,甲乙同时出发,因此选项B错误.
二、填空题
7.记录时刻的有:15日09时0分???15日18时40分50秒 16日06时23分 记录时间的有:9小时40分50秒 11小时42分10秒 解析:时刻是指一个时间点,时间是指一段时间..
8.50.31? 16.77? 由本垒指向三垒 解析:路程是从起点到终点经过的距离,位移是从起点指向终点的线段,方向是从起点指向终点.
三、计算题
9.由表中数据可知,广州到长沙、武昌、郑州和北京西站分别需要的时间为:6小时59分,10小时28分,15小时44分和22小时零6分. 解析:根据表中内容,由起始时间,减去停车时间即可算出列车到各站的时间.
10.4.5 m?1.5 m 解析:由s-t图中可知,质点运动的s-t图象的斜率为,所以前3s内的位移为,前2s内的位移为,因此,第3s内的位移为.
第五节 速度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建议用时
实际用时
满分
实际得分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共40分)
1.关于加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就是增加出来的速度
B.加速度的大小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大小
C.加速度的大小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
D.加速度的大小反映了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的大小
2.关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
B.速度变化很快,加速度一定很大
C.加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速度的方向也一定保持不变
D.加速度就是速度的增加量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速度改变量大,其加速度一定大
B.物体有加速度时,速度就增大
C.物体的加速度大,速度一定大
D.物体的速度变化率大,加速度一定大
4.由a=Δv/Δt可得( )
A.a与Δv成正比
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由Δv决定
C.a的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
D.Δv/Δt叫速度的变化率,就是加速度
5.下列描述的运动中,可能存在的是( )
A.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却很小
B.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D.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6.如图1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则在0-t1和t1-t2时间内( )
A.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同
B.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
C.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相同
D.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相反
7.物体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 )
A.在任意时间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
2 m/s
B.在任意1 s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
2 m/s
C.在任意1 s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
D.第n s的初速度一定比(n-1) s的末速度大2 m/s
8.根据给出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对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A.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 B.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
C.v0<0,a>0,物体做减速运动 D.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
9.一个质点做运动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的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 )
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
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
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加
D.位移逐渐减小,当减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
10.如图2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关于物体在前4 s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
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C.物体在前2 s内做减速运动
D.物体在前2 s内做加速运动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到横线上)
11.加速度:用来描述速度 的物理量.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的变化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即a= .
12.一子弹用0.02s的时间穿过一木板,穿入时速度为800m/s,穿出时速度为300m/s,则子弹穿过木板的 加速度为 .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44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2分)一辆汽车开始以1 m/s的速度缓慢行驶,后来它的速度提高到25 m/s.如果汽车在匀加速后8 s就能获得这个速度,求汽车的加速度.
14.(14分)有些国家的交管部门为了交通安全,特制定了死亡加速度为500g(取g=10 m/s2)这一数值以警示世人.意思是如果行车加速度超过此值,将有生命危险.这么大的加速度,一般车辆是达不到的,但是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时,将会达到这一数值.试判断:
两辆摩托车以36 km/h的速度相向而撞,碰撞时间为1.2×10-3 s,驾驶员是否有生命危险?
15. (18分)在路况比较平坦的路面上,自行车在失去动力后的运动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试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测出自行车在“滑行”过程中的加速度.
要求:(1)所需人数、器材和方案不限,但要求越简单越好,所选器材最好是生活中容易找到的.
(2)写出所用器材和实测的方法、步骤.
第五节 速度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得分: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填空题
11. 12.
三、计算题
13.
14.
15.
第五节 速度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加速度描述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而不能望文生义,认为是加出来的速度,也不能认为有加速度,物体的速度就一定增加.要领会概念所描述的物理意义.加速度有大小也有方向,其大小反映了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2.B 解析: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而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即速度的变化率,二者没有直接联系.
3.D 解析:加速度是描述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的变化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所以选项A错误,选项D正确.物体有加速度时表明它的速度有变化,就直线运动来说,速度既可增大又可减小,所以选项B错误.加速度大就表明速度变化得快,但速度不一定大,所以选项C错误.
4.CD? 解析:公式a=Δv/Δt是加速度的定义式,a与Δv、Δt无关,决定a大小的物理量是力和质量.但a的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而Δv/Δt叫速度的变化率,就是加速度.
5. AD 解析: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而不是变化量,加速度大小跟速度大小、速度变化量大小没有决定性关系,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可能很小,A选项正确.加速度方向跟速度变化量的方向总相同,B选项错.速度变化越来越快,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大,C选项错.只要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相同,不管加速度大小怎样变化,速度都会变大,D选项正确.
6. B 解析:由于0-t1和t1-t2时间内的速度都在t轴的上方,即都为正值,这表明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由图像可知,加速度等于直线的斜率,故a1为正值,a2为负值.
7. B 解析:匀加速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为2 m/s2,意思是物体每秒钟速度增加2 m/s,选项A错,B对,C错.“n s 的初”与“(n-1) s的末”是同一时刻,速度是一个值,选项D错.
8. BCD 解析:物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方向是任意规定的,但是当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时,做加速运动;方向相反时做减速运动.不能只根据加速度的正负来判断物体是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9. B 解析:因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故速度要增加,只是速度增加变慢一些,最后速度达到最大值.又质点沿直线运动的方向不变,所以位移一直增大,故选项B正确.
10. C 解析:在前2 s内和后2 s内速度的方向相反.因此物体不会始终向同一个方向运动,选项A错.由于直线的斜率为正,因此加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选项B错.在前2 s内,速度的大小是减小的,因此做减速运动,所以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二、填空题
11.变化率 解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得.
12.25 000m/ 解析:初速度,末速度,所以-25 000 m/.负号表示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三、计算题
13.a=3 m/s2,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解析:根据加速度公式a=得a==m/s2=
3 m/s2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14. 有生命危险,因为相碰的加速度大小为830g,超过了死亡加速度 解析:根据两辆摩托车的相碰数据,求出它们的加速度,与死亡加速度对比,便可得出结论.v0=36 km/h=10 m/svt=0,Δt=1.2×10-3 s
故加速度a==m/s2≈-8.3×103 m/s2=-830g
因为830g>500g,所以有生命危险.
15. 见解析 解析:参考方案:(1)从某一点起步,先做几次实验,调整脚的用力,找出近似匀速运动过程和最后停止的大致位置.
(2)甲、乙、丙三位同学合作,让甲、乙站立在匀速运动过程的两个位置上(甲、乙相距不要太远),丙站在自行车可能停止的位置附近,乙和丙各持一块停表.
(3)骑车人从实验点起步,当经过甲时,甲发出手势,乙和丙同时启动停表,当骑车人经过乙时(此时骑车人要停止用力),乙制动停表;当骑车人停在丙所在的位置时(丙要根据情况适当调整自己的位置),丙制动停表,甲、乙、丙各自作好自己的位置标记,读出停表的示数t乙、t丙.
(4)用皮卷尺测出:甲、乙间的距离s甲乙,通过甲、乙的时间t甲乙=t乙-t甲;乙、丙间的距离s乙丙,通过乙、丙的时间t乙丙=t丙-t乙.
(5)用甲、乙间的平均速度近似表示通过乙的瞬时速度(即减速开始时的速度),那么v乙=s甲乙/t甲乙,a=(v乙-0)/t乙丙.
(6)在同一路段重复实验,求出各次所测加速度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同学们可以开动脑筋,设计出其他更好的方案.也可以考虑通过互联网或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出应用现代技术手段的方案.
第四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建议用时
实际用时
满分
实际得分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共50分)
1.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打点计时器应用交流电源,交流电频率为50Hz
B.纸带必须穿过限位孔,并注意把纸带压在复写纸的上面
C.要先通电,后释放纸带,纸带通过后立即切断电源
D.为减小摩擦,每次测量应先将纸带理顺
2.运动物体拉动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直接记录( )
A.物体运动的时间
B.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C.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
D.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
3.手拖动纸带经过打点计时器后,在纸带上留下的点中有6个连续清晰的点,测出这6个点的第1点到第6点的距离为18cm,则( )
A.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03m/s
B.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5m/s
C.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m/s
D.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0m/s
4.在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有时发现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不稳定,其原因可能是( )
A.交流电源的电压不稳定
B.交流电源的频率不稳定
C.永久磁铁的磁性太弱
D.振片的固有频率与交流电源的频率有偏差
5.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好的纸带,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
A.时刻 B.时间 C位置 D.位移
E.平均速度
6.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好的纸带,通过适当的计算可以得到的物理量是( )
A.时刻 B.时间 C位置 D.位移
E.平均速度
7.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关于纸带上的点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关于纸带上的点痕( )
A.点痕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B.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C.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质量和形状
D.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8.某同学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做实验时,在纸带上留下的不是圆点,而是一列短线,这可能是因为( )
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
B.电源频率不稳定
C.打点的振针压得过紧
D.打点的振针压得过松
9. 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 ( )
A.能准确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B.只能粗略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C.能准确地求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D.可以任意地利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
10.如图1所示,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判断哪条纸带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到横线上)
11.美国著名短跑运动员卡尔·刘易斯曾以9.86s跑完100m.在这次赛跑中,从起跑点算起每10m所用时间分别是:1.88s、1.08s、0.92s、0.89s、0.84s、0.84s、0.84s、0.83s,最后20m用了1.74s.从这组数据可以算出,他跑完100m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平均速度最小的是第______个10m,平均速度最大的是第________个10m.
12.某组学生研究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实验,得到如图2所示的纸带,纸带上的计数点用O、A、B、C、D、E表示.根据图上数据,可判断小车做什么运动 .小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是_______cm/s,小车经过D点时的速度是_______cm/s(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4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0分)某次实验用打点计时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纸带的记录如图3所示,图中O点为纸带的第一个点,接下来的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推测纸带的运动是加速还是减速?在打出A、F这两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B点的瞬时速度为多大?
14.(10分)图4是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研究某物体运动规律时得到的一条纸带.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物体在AB段、BC段、CD段和DE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判断物体运动的性质.
位置/m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时刻/s
0
15.(14分)请同学帮忙测量你跑一百米的速度,大致描绘你自己跑一百米的v-s图象.简要步骤:一名同学在起点发令,每隔10m站一名同学计时.发令后,你起跑的同时其他10名同学一起按表计时,在你跑过计时同学的同时,停表.把记录的数据记入下表,再计算你每跑10m内的平均速度.(分小组讨论一下,你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例如同学的分工协作,发令计时的训练等.)
第四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得分: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填空题
11. 12.
三、计算题
13.
14.
15.
第四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D 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应用低压交流电源,选项A错误.纸带应在复写纸的下面,选项B错误.选项C、D的描述均正确.
2.ABD 解析:选项A、B、D均是纸带记录的内容,选项C中的速度需要根据纸带记录的内容进行计算.
3.C 解析:运动的位移为18cm,记录了6个清晰的点,因此所用的时间为0.1s,由计算得选项C正确.
4.B 解析:根据题目所述情景,这是因为交流电的频率不稳定,导致打点时间不固定,从而周期不稳定造成的.选项B正确.
5.ABCD 解析:选项A、B、C、D是纸带记录的内容,而E是通过纸带记录内容计算得来的.
6.E 解析:选项A、B、C、D是纸带记录的内容,而E是通过纸带记录内容计算得来的.
7.ABD 解析:选项A、B都是点痕记录的内容,点痕记录了点的分布情况,它反映的是物体的运动情况,不能反映物体的质量和形状.因此,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8.C 解析: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打点的振针压得过紧导致振针打完点后,不能正常抬起,从而使点变成了短线.
9.BC 解析:根据纸带提供的位移和时间,能准确的求出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只是粗略的认为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前后两段相等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因此,选项B、C正确.
10.B 解析:由题图可知,在相同时间内位移均相等的是选项B中的图,因此选项B正确.
二、填空题
11.10.14m/s 第1个 第8个 解析:因为他以9.86s跑完100m所以他的平均速度是10.14m/s,平均速度最小的是他用时间最长的那个10m,平均速度最大的是他用时最短的那个10m.因此分别是第1个和第8个.
12.加速运动 65cm/s 122.5cm/s
三、计算题
13. 见解析 解析:从A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计数点间只有5个间隔,则计数点间运动的总时间为t=0.02×5s=0.1s,每隔0.1s纸带运动的位移分别是2.15cm、2.89cm、3.74cm、4.32cm、5.15cm,说明纸带作加速运动.
A、F间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B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用AC、AD、AE或AF段的平均速度表示,其中AC段的平均速度最接近B点瞬时速度.
14.物体在AB段、BC段、CD段和DE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是19.0cm/s、60cm/s、60cm/s、59.5cm/s,物体运动的性质是先加速,后匀速. 解析:AB段的平均速度为
BC段的平均速度为
CD段的平均速度为
DE段的平均速度为
在误差范围内,可认为,则物体先加速,后匀速.
15.见解析 解析:设记录的时间为t1、t2、……
位置(m)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时刻(s)
0
t1
t2
…
…
…
…
…
…
…
…
算出每段10m所用的时间和每段的平均速度
第几个10m的位移
1
2
3
……
9
10
10m位移内的时间
t1
t2- t1
t3- t2
……
…
…
每段的平均速度
v1
v2
v3
……
…
…
将每段的平均速度作为此段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确定每点的坐标,
(),(),()……
描点,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