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唐代诗人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诗中描述: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四月的洛阳花开满城,洛河里野鸭戏水,绿柳斜映水中,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整个洛河可以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
B. 洛河上的野鸭的生殖方式和鱼一样,都是有性生殖且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
C. 洛河里的水草、鱼和野鸭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
D. 如果遭遇水质污染,野鸭体内的有害物质浓度最高
洛阳的美食“牡丹燕菜”,是以白萝卜切细丝经过层层工艺制作而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萝卜丝主要来自萝卜的根,根在生长过程中,长的最快的是伸长区
B. 萝卜在生长过程中,主要靠茎中的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
C. 萝卜叶是由上皮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和分生组织等组成
D. 萝卜经由种子萌发长成新的植株,从开花到结果,必经的生理过程是传粉和受精
“农业芯片”——种子的问题,在两会中广受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保障粮食安全的要素是种子和耕地。人勤春来早,山田放水忙。稳口粮,稳大豆,增玉米,农业供给的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两稳一增”成为春耕生产主旋律。下列有关大豆和玉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大豆、玉米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气等条件
B. 大豆种子最重要的结构是子叶,玉米种子最重要的结构是胚乳
C. 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胚都是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四部分构成
D. 大豆种子萌发时,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2022年央视315晚会上,曝光了湖南插旗菜业有限公司从外收购“土坑酸菜”且不对卫生指标进行检测,引起网友热议。再度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下列有关食品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酸菜食品中,为防止食物腐败可以添加大量防腐剂
B. 我们在购买蔬菜时看菜叶上是否有虫眼,以判断是否有农药残留
C. 野生蘑菇只要晒干并充分煮熟就可以放心食用
D. 酸菜等腌制食品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我们要避免长时间、大量食用
中国滑雪运动员谷爱凌先后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和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技巧两个项目比赛中获得冠军。如图是谷爱凌赛后的倩影,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滑雪动作至少需要两组肌肉相互配合
B. 谷爱凌的滑雪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C. 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如滑雪时能量的供应需要呼吸系统等提供
D. 图中所示,谷爱凌振臂加油的动作中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
某中学生物学老师组织了一次主题为“显微镜与细胞”的自选实验活动。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如下生物材料和实验器具:葫芦藓,洋葱鳞片叶,活的小鱼,人血永久涂片,清水,生理盐水,碘液,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下列观察目的与所选材料不对应的一组是( )
A. 观察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应该选择的生物材料是活的小鱼
B. 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应该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C. 观察细胞中的叶绿体,应选择的生物材料是葫芦藓
D. 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结构时,需要用碘液染色
生物界有许多奇妙的现象值得我们去探索,某社团同学选取了多种生物,对这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有关知识进行了探索,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M表示的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B. 图乙中若D表示受精卵,则家蚕一生的发育过程是D→A→B→C
C. 图丙所示方式成功的关键是1和2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D. 图甲、乙、丙的生殖方式都属于有性生殖
超级细菌是耐药性细菌,能在人身上造成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更可怕的是,多种抗生素对它不起作用,感染后会引起炎症,高烧、痉挛、昏迷直到最后死亡。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下列有关超级细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的白细胞有吞噬超级细菌的能力
B. 在抗生素的使用下,超级细菌的耐药性变异是有利变异
C. 超级细菌比普通细菌的结构复杂,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D. 超级细菌的出现与滥用抗生素有一定的关系
血液、尿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如表为医生对甲、乙、丙、丁四名男生体检时的血常规和尿检的结果统计(其中白细胞正常值为(4-10)×109个/升,血红蛋白正常值为120-160克/升,“-”表示“没有”,“+”表示“有”),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白细胞 血红蛋白 血型 尿液
血细胞 蛋白质
甲 4.8×109 140 A - -
乙 5.2×109 70 B - -
丙 30×109 150 AB ++ +++
丁 4.6×109 130 B - -
A. 参照表中数据,四人中有炎症的应该是丙,患贫血症的是乙
B. 若乙需要输血,甲、丙、丁积极主动,三人中最合适者是丁
C. 丙的尿液中出现了血细胞,是由于肾小球发生病变的缘故
D. 丙的尿液中出现蛋白质,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了障碍
甲、乙两地出产同种葡萄,甲地的葡萄比乙地的葡萄含糖量高。经调查,在葡萄的生长过程中,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温度条件差别较大(如表)。根据题目信息分析推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平均温度(℃) 甲地 乙地
白天 33 33
夜晚 12 25
A. 白天温度相同,甲、乙两地葡萄的光合作用基本相同
B. 昼夜温差对甲、乙两地葡萄的呼吸作用有影响
C. 夜晚乙地葡萄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比甲地的少
D. 大棚种植葡萄时,可通过增大昼夜温差来实现增产
如图表示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之不相符的是( )
Ⅰ Ⅱ Ⅲ
A 染色体 DNA 蛋白质
B 呼吸系统 呼吸道 肺
C 真菌 酵母菌 乳酸菌
D 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 线粒体
A. A B. B C. C D. D
关于“用药和急救,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下列做法和解释,你认同的是( )
A. 处方药可以自己根据病情购买,按说明服用
B. 对因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意外事故突然停止呼吸的病人,可用“口对口吹气法”进行急救
C. 吸烟能兴奋神经系统,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D. 小霞在青春期时期每天都很少吃饭,只吃一些水果,进行减肥
某同学根据“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整理出如图所示概念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可表示捕食关系 B. ②可表示细菌真菌
C. ③可表示二氧化碳 D. ④可表示氧气和水
有关无脊椎动物形态结构和生殖特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水螅的身体呈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
B. 日本血吸虫的成虫在人体内交配、产卵
C. 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是因为卵外有坚韧的外壳保护
D. 蚯蚓的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
信阳市教育体育局每年要对全市参加中考的考生进行体质测试,同学们在参加体质测试的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生理活动。你不认同的说法是( )
A. 考生在测试过程中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组织细胞内的线粒体释放
B. 考生在进行肺活量测试过程中,呼吸肌的变化是先收缩后再舒张
C. 听到裁判的哨声后,考生停止比赛,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D. 最终获胜的同学情绪非常激动,主要是由于胸腺激素的调节
显微镜的使用是初中生必备的技能之一。某同学制作并观察了人口腔上皮细胞、黄瓜表层果肉细胞临时装片。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甲视野中出现了气泡,可能是由于盖盖玻片操作不当引起的
B. 与图乙细胞相比,图甲细胞缺少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等结构
C.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图丙中①与②放大倍数的乘积
D. 为增加视野亮度,把图丙中③转换成平面镜
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转基因工程原理进行的是( )
A. 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超级水稻
B. 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
C. 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南瓜
D. 通过细胞克隆技术培育出克隆牛
多少年来,关于遗传和变异的木质,一直吸引着科学家探索的目光。关于它们的研究人类一直没有停下脚步,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体的所有性状是否表现只与基因有关
B. 饱满粒大的种子种下去,收获的也一定是饱满粒大的
C. 生物体表现出来的性状都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都是隐性性状
D. 变异使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成为可能,没有变异生物就不可能不断进化
人体各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生命活动。如图:甲、乙代表不同的系统,箭头代表生理过程,M代表部位。结合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甲是消化系统,乙是循环系统,M可以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发生部位主要在胃
B. 若甲是循环系统,乙是运动系统,M可以表示氧气的扩散,发生部位主要在毛细血管
C. 若甲是泌尿系统,乙是循环系统,M可以表示重吸收作用,发生部位主要在肾小管
D. 若甲是循环系统,乙是呼吸系统,M可以表示二氧化碳的扩散,发生部位主要在肺泡处
关于人对生物圈影响的说法,不符合的是( )
A. 土地利用不科学,影响生物圈的稳定,必将危害当代贻害后代
B. 掠夺式采伐和过度放牧等,破坏植被会引起水土流失,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发
C. 环境污染必将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生物圈的稳定
D. 人口增长过快,对资源的利用加剧,但对环境影响不大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7.0分)
某对健康夫妇生育了-个患苯丙酮尿症的孩子,该病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苯丙酮尿症患者体内的苯丙氨酸(一种氨基酸,用图一中的a表示)不能转变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如图一),图二表示苯丙氨酸的部分代谢途径。请结合如图分析作答。
(1)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成苯丙氨酸的过程主要发生在消化道的 ______内,图一内苯丙氨酸通过
【______】______过程进入血液。
(2)患者体内积累的苯丙氨酸通过【______】______作用进入肾小囊腔内,此时产生的液体与血浆在组成物质上的最大区别是该液体中没有 ______。
(3)若控制苯丙酮尿症的基因用b表示,则该父亲的基因组成是 ______,该夫妇二胎生育一个健康男孩的可能性是 ______。
河南的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是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几乎全作食用,仅约有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之一。图一是小麦根的示意图,图二中A、B、C分别表示植物体内发生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三为小麦籽粒的结构示意图,图四是小麦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及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根的数量多,总面积大(如图一),能使小麦的幼根能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 ______保证小麦的生长所需。
(2)在图二中,一株正常生长的小麦白天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有 ______(填图中的字母)。
(3)我们日常生活中食用的面粉主要来自于小麦籽粒中 ______(填图三中结构名称)。
(4)经历传粉和受精后,小麦花结构中的 ______发育为小麦籽粒。
(5)图4中的光合作用曲线与呼吸作用曲线出现相交点,说明此时有机物的积累量是0,其原因是 ______。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资料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流行性呼吸道传染病。2020年3月,世卫组织宣告新冠肺炎为全球大流行病。截至北京时间2022年2月21日6时30分,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424738458例,累计死亡病例5905344例。
资料二:“新冠肺炎”在2022年1月波及河南的郑州、许昌商丘等多个地市,为精准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有效控制和降低新冠疫情传播风险,结合近期国内疫情特点,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各地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进入小区、单位等公共场所,人员需测体温,疾病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进行医学观察,健康人平时勤洗手、戴口罩、居家隔离、线上学习,遏制了新冠肺炎疫情扩散。
资料三:我国研发的浙冠病毒疫苗已进入全民三剂接种阶段,政府部门要求所有公民应接必接。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极大增强了我们防控疫情的能力和信心。
(1)新冠病毒与其他生物的结构有很大不同,医务工作者 ______(填“能”或“不能”)使用抗生素治疗新冠肺炎。
(2)科研人员在培养“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时,用活的鸡胚而不用煮熟后冷却的牛肉汤原因是病毒只能寄生在生物的 ______中。
(3)资料三中接种灭活减毒的新冠疫苗,可以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接种的疫苗相当于 ______。
(4)当新冠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脸色发紫,这时医生先要对患者通过常规氧气罩进行氧气供给,氧气最终经过 ______血管,进入心脏,此血管内为 ______血。
(5)小明同学将新冠肺炎流行的基本环节用图中甲、乙、丙表示,病原体用a表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______。
A.甲为易感人群,丙为传染源
B.切断乙能防止丙变成甲
C.a包括所有的细菌和病毒
D.戴口罩属于保护丙的措施
三、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有研究表明,运动不仅能提高身体机能,还能促进海马体神经元的生成,进而改善记忆力。(注:海马体位于大脑底部)
(1)运动能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简称BDNF)的分泌。BDNF可以促进神经元生成,如图所示。a表示细胞的分裂和 ______ 过程。此过程中,细胞吸收的营养物质部分参与细胞的 ______ 作用,释放能量;另一部分转变成组成细胞的物质。
(2)新的神经元主要通过 ______ (填“①”或“②”)与其他神经元建立联系,形成复杂的网络,这个网络是人体内信息传递和处理的结构基础。
(3)运动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______ 。
(4)跑步时如何躲避障碍物呢?障碍物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睛后,物像信息由 ______ 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获得,通过 ______ 传给大脑,大脑下达的指令传到肌肉,肌肉收缩并牵动骨绕 ______ 活动,完成躲避动作。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菖蒲是水草的一种,生长在溪流或水田边。科学研究表明,菖蒲能够有效地净化污水。
为了验证其效果,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
水样 A B C D
化学需氧量(mg/L) 238.1 120.2 160.4 45.7
①从四个不同地点分别取四种不同水样,分别为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混合污水和人工池塘水,依次标号为A、B、C、D。对四种水样进行化学需氧量检测(化学需氧量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化学需氧量越高,表示有机物污染越严重),结果如下:
②将等量的、生长状况相同的菖蒲分别放入装有四种等量水样的透明容器中水培15天。每5天观察一次菖蒲的生长情况。
③在15天后,取等量经菖蒲处理后的四种污水水样进行化学需氧量检测,每个水样重复检测3次,取平均值,并绘制成如图:
④观察到菖蒲在各种水样中的生长状况良好。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
(2)四种水样中,最接近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的为D组人工池塘水,设置D组的目的是 ______。
(3)实验中,每个水样重复检测了3次并取 ______,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4)根据图表中的数据信息可知,实验进行15天后,测得各组水样化学需氧量明显 ______(填“降低”或“升高”),说明菖蒲对污水有净化作用。此外,菖蒲还可以通过 ______作用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5)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针对水污染,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整个洛河既包括了池塘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可以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A正确。
B、洛河的野鸭的生殖方式和鱼一样,都是有性生殖,但是野鸭的生殖和发育离开水的限制,B错误。
C、洛河里的野鸭以鱼为食物,鱼以水草为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水草→鱼→野鸭,C正确。
D、在此生态系统中,如果遭遇水质污染,野鸭的营养级最高,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D正确。
故选:B。
(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
(3)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的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做生物富集。生物链越长,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在这种生物的体内积累的就越多。
解答此题的关键熟知生态系统的组成和食物链的书写以及有毒物质的积累等知识。
2.【答案】C
【解析】解:A、萝卜的食用部分是根,根在生长过程中,长的最快的是伸长区,A正确。
B、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和无机盐,B正确。
C、萝卜叶是由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和分生组织等组成,而上皮组织属于动物组织。C错误。
D、萝卜种子萌发长成新的植株,从开花到结出果实,必经的生理过程是传粉和受精,D正确。
故选:C。
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熟记构成植物体各种组织、器官的形态及生理功能,注意与动物结构层次相比较记忆。
3.【答案】B
【解析】解:A、种子的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等,A正确。
B、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主要结构都是胚,B错误。
C、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胚都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构成,C正确。
D、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包括胚轴、胚芽、胚根、子叶.种皮起保护作用;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子叶储存营养物质;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胚根将来发育成根;D正确。
故选:B。
(1)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分的空气。
(2)种子一般包括种皮(有保护作用)和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子叶)。
(3)在一个完整种子中,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是种子的重要部分,包括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子叶具有储存或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由此看出种子中的胚将来发育成新的植物体,所以胚是植物幼小的生命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玉米种子和大豆种子的结构。
4.【答案】D
【解析】解:A、过量的防腐剂会损害人体健康,A错误。
B、有“虫眼”的水果或是蔬菜,并不是没有农药或是农药含量少,可能是虫子对这种农药产生了抗药性,这种农药对虫子根本不起作用。还可能是水果或是蔬菜被虫子“咬”过后才喷撒的农药。所以有“虫眼”的水果农药含量少是错误的,这是食品食用的一个误区,B错误。
C、在野外采摘的蘑菇有的是有毒的,不能随意的食用,否则容易造成食物中毒,C错误。
D、酸菜等腌制食品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应该避免长时间、大量食用,D正确。
故选:D。
食品安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问题,二是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人为的改变其性质而生产的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是关乎人们健康与否的大事,多以选择题或是材料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
5.【答案】B
【解析】解:A、滑雪动作至少需要两组肌肉的相互配合,A正确。
B、谷爱凌的滑雪行为是在后天的学习生活和经验中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错误。
C、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C正确。
D、图中所示,谷爱凌振臂加油的动作中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D正确。
故选:B。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6.【答案】B
【解析】解:A、观察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我们要观察的是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因此需要选择的生物材料是活的小鱼,A正确。
B、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应该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为了保证细胞的正常形态,B错误。
C、植物细胞绿色见光部位的细胞内才有叶绿体,洋葱内表皮细胞不含有叶绿体,葫芦藓的叶绿素,很薄只有一层细胞,因此可选用葫芦藓来观察叶绿体,C正确。
D、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要用碘液进行染色,便于看清细胞核等结构,D正确。
故选:B。
根据题干和选项内容进行分析解答这道题目。
明确每个实验的操作是解答这道题目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A、据分析可知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家蚕是完全变态发育,青蛙是变态发育,因此三者共同点M为变态发育,A正确;
B、图乙中若D表示受精卵,则家蚕一生的发育过程是D受精卵→A幼虫→B蛹→C成虫,B正确;
C、图丙所示的是植物的嫁接,1是接穗,2是砧木,嫁接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要对齐,C正确;
D、图甲蝗虫、家蚕和青蛙都属于有性生殖;乙图未指明生物,生殖方式不确定;丙图是植物的嫁接过程,无生殖细胞参与,属于无性生殖,D错误。
故选:D。
(1)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发育,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蜻蜓、蝉、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
(3)变态发育指动物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而且改变的形态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种胚后发育叫变态发育,特指昆虫和两栖动物。
(4)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而有性生殖指的是有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参与的生殖过程。
本题考查了昆虫、青蛙、和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知识,根据相关知识解答即可。
8.【答案】C
【解析】解:A、白细胞可以作变形运动,身体某处有病菌时,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A正确。
B、变异包括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在抗生素的使用下,超级细菌的耐药性变异是有利变异,B正确。
C、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属于原核生物,C错误。
D、超级细菌是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滥用抗生素是导致超级细菌产生的主要原因,D正确。
故选:C。
(1)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
(2)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本题以“超级细菌”为题材,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明确“超级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次要求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9.【答案】D
【解析】解:(1)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等。当病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聚集在发炎部位并将病菌吞噬,炎症消失后,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表格中丙的白细胞数值30×109/升超过了正常值[(4-10)×109/升],因此四人中有炎症的应该是丙;贫血是红细胞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少,表格中乙的血红蛋白数值是70克/升小于血红蛋白正常值为[120-160克/升],因此患贫血症的是乙,A正确;
B、输血原则是输同型血,表中乙与丁的血型都是B型,因此“若乙需要输血,甲、丙、丁积极主动”,三人较合适者应为丁。B正确;
C、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丙的尿液中出现了血细胞,是由于肾小球发生病变的缘故,C正确;
D、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丙的尿液中出现蛋白质,是由于肾小球发生病变的缘故,D错误。
故选:D。
(1)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功能如下表:
项目 血细胞类型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形状 面凹的圆饼状 球形 形状不规则
有无细胞核 无(成熟的红细胞) 有 无
大小、数量 较大
男性(5.0×1012/L),女性(4.2×1012/L) 最大
(4.0-10.0)×109个/L 最小
100~300×109个/L
功能 运输氧、二氧化碳 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 止血和加速凝血
(2)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3)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4)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输的时候要慢而少。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O型血的人只能接受O型血。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发炎、贫血的原因、输血的原则以及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10.【答案】C
【解析】解: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因为既是同一种甜瓜,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又基本相同,白天的温度也相同,所以两地的甜瓜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在夜间,乙地的温度高,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多,甲地的温度低,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少,因此甲地的甜瓜积累的有机物比乙地的甜瓜多,含糖量就高,吃起来就甜。
故选:C。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即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呼吸作用的强弱受温度的影响。
造成两地的甜瓜的甜度不同的原因是两地夜间的温度不同:甲地夜间温度低,消耗有机物少,乙地夜间温度高,消耗的有机物多。
11.【答案】C
【解析】解:A、I染色体包括IIDNA和III蛋白质,正确;
B、I呼吸系统包括II呼吸道和III肺,正确;
C、I真菌不包括乳酸菌,III乳酸菌属于细菌,错误;
D、I能量转换器包括II叶绿体和III线粒体,正确。
故选:C。
观图可知三者之间是包含关系,I包含II和IIIC,II和III是并列关系,根据题意分析解答。
熟练掌握生物学知识。
1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用药和急救,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相关内容。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健康的生活方式、急救等措施。
【解答】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A.处方药的使用要遵医嘱,非处方药的使用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服用,A错误;
B.当遇到某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一定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对于因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意外事故突然停止呼吸的病人,同时可用“口对口吹气法”进行急救,B正确;
C.青少年吸烟,呼吸道黏膜易受损,吸烟者易患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疾病;烟雾会导致肺的功能降低;吸烟会损害神经系统,使人记忆力减退,过早衰老,C错误;
D.小霞在青春期时期每天都很少吃饭,只吃一些水果,进行减肥,这样就容易造成营养不良,正确的做法是应该适当加强锻炼;要注意均衡膳食,不要吃太多甜食;一日三餐的比例要适当,D错误。
故选B。
13.【答案】D
【解析】解:大多数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动植物就会丧失生存空间,在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中,细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图中①可表示捕食关系,②腐生细菌、真菌,③表示二氧化碳,④表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因此整理出如图所示概念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选项D。
故选:D。
大多数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图中①可表示捕食关系,②腐生细菌、真菌,③表示二氧化碳,④表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据此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菌真菌在物质循环方面的作用.
14.【答案】A
【解析】解:A、水螅的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属于腔肠动物,错误。
B、当人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时就可能感染血吸虫病。血吸虫成虫在人体内交配、产卵,正确。
C、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主要原因是爬行动物体内受精,在陆地上产卵,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正确。
D、蚯蚓的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属于环节动物,正确。
故选:A。
(1)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2)环节动物的身体呈圆柱形,身体由许多基本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3)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熟记各种动物的种类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D
【解析】解:A、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比赛时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组织细胞的线粒体释放。A正确。
B、进行肺活量测试时,深吸一口气,并尽力呼气。因此,考生在进行肺活量测试过程中,呼吸肌的变化是先收缩后再舒张,B正确。
C、听到裁判的哨声后停止比赛,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属于复杂的反射,C正确。
D、最终获胜的同学情绪非常激动,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促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因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的运输,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D错误。
故选:D。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解答即可。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神经调节和激素体节的关系。
16.【答案】D
【解析】解:A、盖盖玻片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目的是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图甲视野中出现了气泡,是由于盖盖玻片操作不当引起的,A正确。
B、图甲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图乙是黄瓜表层果肉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组成,它们的区别是图甲无细胞壁、液泡、叶绿体,B正确。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图丙中①目镜与②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C正确。
D、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遮光器的小光圈、反光镜的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遮光器的大光圈、反光镜的凹面镜调节。为增加视野亮度,应把图丙中的③反光镜换成凹面镜,D错误。
故选:D。
图甲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视野,视野中黑色的圆圈是气泡;图乙示洋葱内表皮细胞视野;图丙为显微镜:①目镜;②物镜;③反光镜。
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和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B
【解析】解:A、袁隆平院士培育的杂交水稻是利用了不同水稻的基因不同,通过有性生殖过程进行自然的随机的基因重组,然后通过人工选择培育形成的新品种,属于杂交育种,不属于基因工程,A不符合题意;
B、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属于基因工程,B符合题意;
C、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属于改变生物的基因进行育种,C不符合题意;
D、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养出太空牛,属于无性生殖技术,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基因工程技术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工程的概念以及应用。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按照人类的需要进行设计,然后按设计方案创建出具有某种新的性状的生物新品系,并能使之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18.【答案】D
【解析】解:A、生物的性状不仅与该生物体内基因有关,还与环境有关,A错误。
B、可遗传的变异指的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因而能够遗传给后代;不可遗传的变异指的是由于环境因素导致的,没有遗传物质的改变,因而不能遗传给后代。例如花生果实的大小是比较出来的,不光和选种有关,还和生长环境有关,况且还有基因突变的问题。只能说出大花生的概率更大,B错误。
C、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有的是显性性状如双眼皮,有的是隐性性状,如单眼皮,C错误。
D、变异使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成为可能,没有变异生物就不可能不断进化,D正确。
故选:D。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即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此题综合性较强,解答需要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进行解答。
19.【答案】A
【解析】解:A、若甲是消化系统,乙是循环系统,营养物质从消化道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是吸收,因此M可以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据分析(1)可知,人体内营养物质吸收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小肠,A错误。
B、若甲是循环系统,乙是运动系统,M可以表示氧气的扩散,氧气的扩散过程是发生在组织处的气体交换,该过程发生的部位主要在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特点适于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
C、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若甲是泌尿系统,乙是循环系统,M可以表示重吸收作用,发生部位主要在肾小管。C正确。
D、若甲是循环系统,乙是呼吸系统,M可以表示二氧化碳的扩散,该扩散过程是发生在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发生部位主要在肺泡处。D正确。
故选:A。
(1)人体内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如图所示:
(2)人体内血液循环途径如图所示:
熟练掌握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D
【解析】解:A、土地利用不科学,影响生物圈的稳定,必将影响可持续发展,A正确;
B、掠夺式采伐和过度放牧等,破坏生态平衡,引起水土流失,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发,B正确;
C、环境污染必将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生物圈的稳定,C正确;
D、人口增长过快,对资源的利用加剧,带来环境污染,D错误;
故选:D。
人口过多、人口增长过快给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带来的影响有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社会矛盾加剧等。
了解人对生物圈的影响即可解答。
21.【答案】小肠 ① 吸收 ②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 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Bb 37.5%
【解析】解:(1)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成苯丙氨酸的过程主要发生在消化道的小肠内,因为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图一内苯丙氨酸通过①吸收过程进入血液。
(2)患者体内积累的苯丙氨酸通过②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进入肾小囊腔内,此时产生的液体为原尿,与血浆在组成物质上的最大区别是该液体中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3)某对健康夫妇生育了一个患苯丙酮尿症的孩子,该病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若控制苯丙酮尿症的基因用b表示,则患苯丙酮尿症孩子的基因组成为bb,分别来自亲代父母各提供一个基因b。因此,该父亲的基因组成均是Bb,遗传图解如图:
根据遗传图解可知:该夫妇二胎生育一个健康孩子的可能性是75%。又因为生男生女的几率为50%。因此该夫妇二胎生育一个健康男孩的可能性是:75%×50%═37.5%。
故答案为:(1)小肠;①吸收
(2)②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3)Bb;37.5%
(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3)图一表示了人体蛋白质代谢的主要过程,图示的中央部分为血液循环。①表示吸收、②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a表示苯丙氨酸。图二表示苯丙氨酸的部分代谢途径,解答即可。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借助遗传图解来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22.【答案】水分和无机盐 ABC 胚乳 子房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解析】解:(1)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2)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图二中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光合作用、C表示蒸腾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光照的影响,因此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3)小麦属于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
(4)小麦的籽粒属于果实,是由子房发育来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来的,种子由种皮、胚乳和子叶、胚芽、胚轴、胚根构成的。
(5)图四中当种植密度为m7,光合作用曲线与呼吸作用曲线出现相交点,说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此时有机物的积累量是0。
故答案为:(1)水分和无机盐。
(2)ABC。
(3)胚乳。
(4)子房。
(5)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叫光合作用。
(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3)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4)观图可知:图二中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光合作用、C表示蒸腾作用。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才能灵活答题,此题有一定的难度。
23.【答案】不能 活细胞 抗原 肺静脉 动脉 B
【解析】解:(1)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新冠肺炎病毒寄生在人体细胞内,属于动物病毒。抗生素只能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对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无效,所以不能使用抗生素治疗新冠。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因此所有的病毒都是寄生的。
(3)注射的疫苗是抗原。注射的疫苗一般是灭活的病毒,或者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病毒。
(4)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因此血液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氧气随血液由肺静脉(内含动脉血)首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
(5)A、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甲为传染源,乙为传播途径,丙为易感人群,错误。
B、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切断乙能防止丙易感人群变成甲传染源,正确。
C、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a表示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错误。
D、不同传染病应采取不同措施预防,如果是呼吸道传染病,为保护丙易感人群,采取的措施有戴口罩、勤洗手和多锻炼等,如果不是呼吸道传染病,戴口罩就不起作用,错误。
故答案为:
(1)不能。
(2)活细胞。
(3)抗原。
(4)肺静脉;动脉。
(5)B。
(1)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的核心构成。
(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
此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联系实际,灵活作答。
24.【答案】(1)分化;呼吸;
(2)②;
(3)反射;
(4)视网膜;视神经;关节
【解析】解:(1)a表示细胞的数目增多以及细胞的形态改变,是分裂和分化过程。细胞吸收的营养物质,主要用于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新的神经元主要通过②突起与其他神经元建立联系,形成复杂的网络,这个网络是人体内信息传递和处理的结构基础。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
(4)跑步时,障碍物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物象,物象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到传给大脑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大脑下达的指令传到肌肉,肌肉收缩并牵动骨绕关节活动,完成躲避动作。
故答案为:
(1)分化;呼吸;
(2)②;
(3)反射;
(4)视网膜;视神经;关节
25.【答案】菖蒲对污水有净化作用吗 起对照作用 平均值 降低 光合 适当种植对污水具有净化作用的水草
【解析】解:(1)科学研究表明,菖蒲能够有效地净化污水。为了验证其效果,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所以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菖蒲对污水有净化作用吗?
(2)探究实验应设置对照,控制变量唯一。四种水样中,最接近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的为D组人工池塘水,设置D组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3)实验中,每个水样重复检测3次并取平均值,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结论更可靠。
(4)根据图表中的数据信息可知,实验进行15天后,测得各组水样化学需氧量明显降低,说明菖蒲对污水有净化作用。此外,菖蒲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5)根据上述实验结果,针对水污染,我们可以适当种植对污水具有净化作用的水草(如菖蒲),来净化污水。
故答案为:(1)菖蒲对污水有净化作用吗?
(2)起对照作用
(3)平均值
(4)降低;光合
(5)适当种植对污水具有净化作用的水草(如菖蒲)。
1、环境的污染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类的生活和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2、对照实验,应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
掌握对照实验的设计要求是解题的关键。
第22页,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