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复习(五)
物
态
变
化
教材图片 图片解读
、 、 是水的三种状态
观察温度计的 和 ,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感温泡不要碰到 。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熔化 ,凝固 (前两空均选填“吸热”或“放热”);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汽化 、液化 (均选填“吸热”或“放热”)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对错误的说法分析指正。
( )1.0 ℃的水比0 ℃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
分析指正: 。
( )2.任何固态物质都有熔点,任何液态物质都有凝固点。
分析指正: 。
( )3.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0 ℃,那么在0 ℃时,该物质的状态是固态。
分析指正: 。
( )4.温度为0 ℃的室内,将0 ℃的冰放于0 ℃的水中,冰会慢慢熔化。
分析指正: 。
( )5.0 ℃的水不能蒸发。
分析指正: 。
( )6.沸腾和蒸发一样,都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分析指正: 。
( )7.液体沸腾时需要持续吸热,所以温度逐渐升高。
分析指正: 。
( )8.寒冷的冬天,乘车时,经常发现在汽车的车窗内表面会出现水珠。
分析指正: 。
( )9.演出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分析指正: 。
考点●1 温度、温度计的使用
1.[2020·广元] 学校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要求对每名师生进行体温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 ℃
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
C.检测某同学体温是36.8 ℃,该同学体温正常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为0 ℃
2.[2020·常州] 某市中考,要求体温小于37.3 ℃的考生在常规考场考试,体温大于或等于37.3 ℃的考生在备用考场考试。某考生的体温测量结果如图图所示,他应在 考场考试,该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 。
3.[2020·无锡] 如图图所示,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时,为测量试管中碎冰的温度,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碎冰 ,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考点●2 物态变化
4.[2020·柳州] 湿毛巾晾晒后会变干,这是因为湿毛巾上的水发生了 ( )
A.熔化 B.蒸发
C.沸腾 D.升华
5.[2020·泰州] 如图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
6.[2020·十堰] 炎热的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常会看到雪糕周围冒“白气”,随后消失。该现象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依次是 ( )
A.液化、汽化 B.升华、汽化
C.汽化、液化 D.液化、熔化
7.[2020·宁夏] 如图图所示是小明在做“探究物质熔化规律”实验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 ( )
A.该物质在BC段处于液态
B.该物质在BC段不需要吸收热量
C.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约4 min
D.该物质是非晶体
8.[2020·常州] 如图图所示是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已知海波的熔化温度是48 ℃,则( )
A.海波在AB段处于固态
B.海波在BC段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C.海波在BC段放出热量
D.海波在CD段吸收热量
9.[2020·枣庄]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
C.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 D.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
10.[2020·锦州] 下列自然现象涉及的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
A.早春,冰雪消融 B.初夏,晨雾弥漫
C.深秋,树枝凝霜 D.寒冬,海水结冰
11.[2020·张家界] 如图图所示,鸳鸯火锅是特色饮食,煮火锅时观察到红汤先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红汤的沸点比清汤的沸点低
B.红汤液面上有一层油脂,减少了热量散失
C.火锅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仍然在升高
D.火锅上方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12.[2020·沈阳] 关于如图图所示的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发生液化
B.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液态制冷剂流经冷冻室的管子时会放热
13.[2020·朝阳]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
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B.用铁水浇铸工件是凝固现象,要放出热量
C.“窗花”是水在寒冷的玻璃上凝华形成的,要放出热量
D.冰块液化为水,需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14.[2020·扬州] 梅雨季节空气特别潮湿,墙壁瓷砖上有一层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 形成的,开启电风扇,经过一段时间小水珠消失了,这是 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5.[2020·江西] 炎热的夏天,小莹从冰箱拿出一支冰淇淋,剥去包装纸,冰淇淋冒“白气”,这是一种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吃冰淇淋觉得凉爽,是因为冰淇淋熔化时要 热量。
考点●3 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16.[2020·深圳] 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性运用物理知识。对中所蕴含物理知识的解说错误的是 ( )
A.甲:自制简易冰箱利用蒸发吸热来保存食物
B.乙:把鱼埋在冰粒中利用了冰温度较低且熔化吸热来保鲜鱼
C.丙: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凝固吸热来保存蔬菜的
D.丁: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管引水,可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
17.[2020·达州] 午餐前老师向我们的双手喷洒消毒酒精进行消毒,喷洒在我们手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此时酒精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同时双手感觉很凉,表明此物态变化是一个 热过程。
18.[2020·无锡] 如图图所示,用电蒸锅蒸馒头时,电热丝加热使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产生高温水蒸气。水蒸气接触到馒头时液化,同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从而把馒头蒸熟。
19.[2020·济宁] 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某些合金,是不同种金属经过 (填物态变化名称)再冷却后得到的。下面表格中的几种金属,难以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的是 。
金属 铁 铜 银 金 钨 铝
熔点/ ℃ 1525 1083 962 1064 3410 660
沸点/ ℃ 2750 2596 2212 2707 5627 2327
考点●4 重点实验
20.[2020·阜新] 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图甲所示。
(1)组装实验器材时,合理的顺序是 (填序号)。
①温度计 ②石棉网 ③装水的烧杯 ④酒精灯 ⑤装有海波的试管
(2)为了使试管中的海波受热均匀,应选择 (选填“大颗粒”或“小颗粒”)的海波进行实验。
(3)图乙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为 ℃。
(4)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像中的 (选填“AB”或“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
(5)由实验可知,当海波的温度处于48 ℃时,其状态是 。
A.固态
B.固液共存状态
C.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21.[2020·德州] 如图图甲所示是小蕊同学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图甲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 (选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顺序;实验中除了图甲的器材之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图甲装置中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 。
(3)小蕊用质量为m1的水做实验,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出图乙中的a图线,由a图像可知: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
(4)若换用初温相同的质量为m2(m2>m1)的水做实验,得到的图像是图乙中的 (选填“b”“c”或“d”)图线。
答案
【知识梳理】
①冷热程度 ②摄氏度(℃) ③热胀冷缩
④量程 ⑤分度值 ⑥感温泡
⑦容器底或容器壁 ⑧稳定
⑨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⑩上表面 固态
液态 气态 物态变化 固态 液态
液态 固态 吸收 不变 熔点
吸收 逐渐升高 放热 凝固点
相同 液态 气态 气态 液态
吸收 放出 蒸发 沸腾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内部 表面 沸点
物质种类 液面上方气压 高
温度达到沸点 继续吸热 蒸发
制冷 固态 气态 气态 固态
吸收 放出 冰 水 水蒸气
蒸发 降水
【图说教材】
(1)冰 水 水蒸气
(2)量程 分度值 容器底或容器壁 相平
(3)吸热 放热 相同
(4)吸热 放热
【易错辨析】
1.×,温度是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相同的物体冷热程度相同
2.×,晶体有确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
3.×,在0 ℃时,水的状态可能为固态或固液共存态或液态
4.×,冰、水和室内的环境温度均为0 ℃时,冰无法从外界吸热,故冰不会熔化
5.×,在任何温度下,蒸发都能发生
6.×,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7.×,液体沸腾时,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8.√
9.×,“白气”实质是小水珠,干冰升华时迅速从周围环境吸热,使周围温度急速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中考链接】
1.C 体温计测量的范围(量程)是35~42 ℃,分度值是0.1 ℃,故A、B错误。
人的正常体温在37 ℃左右,体温是36.8 ℃,属于正常体温,故C正确。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故D错误。
2.常规 液体的热胀冷缩
体温计的一个大格是1 ℃,一个小格是0.1 ℃,所以示数是37.1 ℃;此时他的体温为37.1 ℃,因此应该在常规考场考试。
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
3.充分接触 -4
4.B 湿毛巾晾晒后会变干,这个过程中,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蒸发)现象。
5.B 冻衣服晾干,冰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符合题意。
湿的衣服被晾干,这是衣服上的水分蒸发了,是汽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是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6.A 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随后“白气”消失,这是小水珠变成了水蒸气,发生了汽化现象。
7.C 由图可知,该物质在2~6 min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熔化过程持续了6 min-2 min=4 min,故C正确,D错误。AB段是熔化前,处于固态;BC段表示熔化过程,物质可能是固态(第2 min),也可能是液态(第6 min)或固液共存态(第2~6 min),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A、B错误。
8.C AB段属于凝固前降温过程,物质处于液态,故B错误;BC段属于凝固过程,物质放热,温度不变,故B错误、C正确;CD段属于凝固后的降温阶段,物质处于固态,放热,故D错误。
9.C 由图像可知,丙放热变为甲,甲放热变为乙,故甲是液态、乙是固态、丙是气态,所以甲到乙是凝固,乙到丙是升华,丙到甲是液化。
10.A 冰雪消融,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A正确。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故B错误。
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C错误。
海水结冰,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
11.B 红汤下面是水、上面是油,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故A错误。
油脂覆盖在水面上,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故B正确。
火锅汤主要是水,水沸腾后,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C错误。
火锅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12.C 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结冰,水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故A错误;
打开冰箱门,能看到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箱内温度较低的空气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
冰箱冷冻室侧壁上的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C正确;
液态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吸热,使冷冻室的管子温度降低,故D错误。
13.B 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A错误。
用铁水浇铸工件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B正确。
“窗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寒冷的玻璃上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C错误。
冰块熔化为水,需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
14.液化 汽化
15.液化 吸收 剥去包装纸,冰淇淋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冰淇淋在熔化时要吸热,所以夏天吃冰淇淋觉得凉爽。
16.C
17.汽化 吸 消毒酒精喷到手上后,会很快变干,是酒精在常温下由液态变为气态,即发生了汽化现象,双手感觉很凉,说明汽化吸热。
18.汽化 放出 用电蒸锅蒸馒头时,电热丝加热使水汽化,产生大量高温水蒸气;水蒸气向上运动过程中,接触到馒头时液化成小水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从而把馒头蒸熟。
19.熔化 钨
20.(1)④②③⑤① (2)小颗粒
(3)42 (4)BC (5)C
21.(1)由下到上 停表
(2)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实验时间
(3)不变
(4)c
(1)在该实验中,先安装下面的器材,再安装上面的器材,便于调节器材间的距离,且便于利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加热时间,因此需要用到停表。
(2)烧杯上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实验时间。
(3)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4)仅改变水的质量,水的沸点不变,只会改变加热的时间,则换用初温相同的质量为m2(m2>m1)的水做实验,得到的图像是图乙中的c图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