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课练:第5章 物态变化 自我综合评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课练:第5章 物态变化 自我综合评价(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27 17:5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我综合评价(四)
[测试范围:第五章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
1.体温检测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常用工具有水银体温计和测温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的正常体温是36~37 ℃,所以气温为35 ℃时人会感觉凉快
B.水银温度计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C.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应该用沸水给体温计消毒
D.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要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几下
2.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 ℃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她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图图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
A.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B.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3.户外活动时,为了给食物保鲜,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就制成了一个简易冰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
B.食物保鲜利用了矿泉水结冰放热
C.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小水珠是汽化形成的
D.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小水珠是升华形成的
4.如图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海波的熔点是48 ℃ B.海波在BC段没有吸收热量
C.在第6 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D.海波在CD段是气态
5.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凝固点是50 ℃
B.这种物质是非晶体,其熔点是50 ℃
C.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D.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6.夏天使用电风扇,空气的温度并没有降低,但我们却感到身上很凉爽,这是因为 (  )
A.电风扇吹出的风把人体周围的热空气赶跑,使人体周围的温度降低
B.电风扇吹来的风是凉的
C.电风扇吹来的风把人身体上的热吹掉了
D.电风扇吹来的风使人体周围空气流动加快,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而蒸发吸热使人体表面温度降低
7.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
A.同时沸腾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8.下列物态变化事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
A.湿衣服晒后不久变干 B.灯丝用久了变细
C.清晨树叶上的露珠 D.冬天窗户上的霜
9.下列发生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
A.洒在地板上的水不见了 B.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
C.加在饮料中的冰块越来越小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10.如图图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
11.下列是我国北方冬季发生的一些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水蒸气在树枝上凝华成冰晶,形成雾凇
B.屋顶的积雪会熔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锥
C.邻居家孩子堆的雪人因发生升华会逐渐变小
D.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由于水蒸气液化,眼镜片上会起雾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2.如图图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图中体温计的分度值为    ℃,其示数是    ℃,体温计在构造上有一设计精巧的缩口,使得它    (选填“能”或“不能”)离开人体读数。
13.如图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甲在第6 min时的状态是       ,由图像可知,    是非晶体,晶体的熔点是     ℃。
14.如图图所示用注射器吸入少许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先向外拉动活塞,观察到针筒里的乙醚液体逐渐消失,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再向里推压活塞,会观察到针筒里的    乙醚再次出现。实验表明在一定的温度下,采用      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15.干冰(固态CO2)的制取是将气态的CO2加压低温处理变成固态CO2,该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干冰暴露在常温下时,它会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用干冰在舞台上产生的淡淡白雾,是由于干冰        ,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小液滴。
16.为了验证“装在密封试管里的固态碘在受热时能直接变成气态”,小华同学直接把密封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如图图甲所示;小明同学将密封试管浸入装有沸水的烧杯中,如图图图乙所示,结果两根试管都出现了碘蒸气。已知:碘的熔点是114 ℃、沸点是184.5 ℃;水的沸点是100 ℃;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800 ℃。由于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 ℃,碘达不到    ,所以图乙中的碘不会熔化,因此图    (选填“甲”或“乙”)方案更好一些。
三、实验探究题(共28分)
17.(6分)小萌用三个温度计探究影响蒸发吸热情况的实验,他将b、c温度计的玻璃泡蘸上酒精,温度计的示数情况如图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蒸发时会从温度计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比较b和c温度计的示数,可以得出:蒸发的快慢与液体          有关。
(3)该同学用水代替酒精多次实验,发现在相同温度但天气不同的情况下,三个温度计示数有时差别不大,有时差别却很大。他猜想水的蒸发情况可能与天气有关,若示数差别不大,天气可能是    (选填“潮湿的”或“干燥的”)。
18.(8分)某实践活动小组利用如图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装置甲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 。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该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图图乙所示。由图可知,当加热到15 min时,该物质所处的物态是    态,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图图丙所示。则试管中          
(选填“水的质量增加”“冰的质量增加”或“冰与水的质量均不变”)。
19.(14分)如图图甲所示是小萌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4 min后停止记录。
(1)如图图图甲所示,装置中硬纸板的作用是      ,从而缩短把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
(2)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3)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图    。
(4)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    ℃,由此可知当地的大气压强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由图中的A、B两个图像可知,    的质量大一些。
(5)水在沸腾时,杯口附近会出现大量“白气”,这是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四、简答题(共11分)
20.(5分)夏天很多同学喜欢喝奶茶,往往在奶茶里面加冰块,当冰块还没有熔化完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多少摄氏度 吃了奶茶中的冰块后为什么感觉特别凉快 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21.(6分)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往手上喷洒酒精杀菌时,为什么手上感到凉爽 很多同学自备了酒精湿巾,酒精湿巾要装在密封袋里,还要置于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样做的原因
答案
1.D  人的正常体温是36~37 ℃,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5 ℃左右,故A错误。
水银体温计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故B错误。
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体温计不能放在沸水中消毒,故C错误。
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直管中的水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内,所以使用体温计之前应先甩一甩使水银回到玻璃泡内,故D正确。
2.A  “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是由液态的水凝固成固态的冰,凝固需要放热。
3.A  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冰吸收热量,熔化成水,使得食物温度降低,不易变质,故A正确,B错误;刚从“简易冰箱”中取出的食物,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在食物的外包装上液化成为小水珠,故C、D错误。
4.A  由图像可知:BC段为晶体的熔化过程,由图像知对应温度为48 ℃,即海波的熔点为48 ℃,故A正确。图中BC段为晶体的熔化过程,在这段过程中,海波温度不变,但仍要吸收热量,故B错误。第6 min时固态海波的温度刚升高到熔点,开始熔化,故C错误。海波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态,C点时刻海波刚全部熔化完,在CD段是液态,故D错误。
5.A  从图像上看,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50 ℃不变,所以此物质为晶体,并且凝固点为50 ℃,故A正确,B错误;AB段物质还没有凝固,应是液态,故C错误;BC段为晶体的凝固过程,物质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态,故D错误。
6.D 
7.C  锅里的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会沸腾,但温度不再改变,所以碗内水的温度等于水的沸点,但碗内的水不能继续吸热,不会沸腾,故C正确。
8.C  湿衣服晒后不久变干,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A错误。
灯丝用久了变细,灯丝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B错误。
清晨树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C正确。
冬天窗户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9.D  升华指的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洒在地板上的水不见了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是因为冷库外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冻肉表面,使冻肉总质量变大,B不符合题意;加在饮料中的冰块越来越小是因为冰块由固态熔化成为水,C不符合题意;樟脑丸变小是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D符合题意。
10.D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A错误;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B错误;霜是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C错误;冰消融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D正确。
11.D  雾凇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的,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故A正确。
积雪会熔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锤,故B正确。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雪人因发生升华会逐渐变小,故C正确。
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到室内,室内水蒸气遇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沾在镜片上,故D不正确。
12.0.1 37.8 能  (1)体温计的一个大格表示1 ℃,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0.1 ℃;体温计的读数:37 ℃+0.8 ℃=37.8 ℃。(2)由于体温计的特殊结构(有缩口),它能离开被测人体读数。
13.固液共存态 乙 48
由图像知:乙在整个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是非晶体;甲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 ℃不变,所以甲是晶体,熔点为48 ℃;甲物质从第4 min到第8 min处于熔化过程,是固液共存态,故第6 min甲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14.汽化 液态 压缩体积  将活塞向外拉,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变成了气态,这是汽化现象;然后推动活塞,使气态乙醚的体积被压缩,分子间的距离拉近,体积变小,又变成了液态,这表明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15.凝华 升华吸热 液化  (1)将气态的CO2加压低温处理变成固态CO2,是由气态变为固态,即发生凝华现象。
(2)用干冰在舞台上产生的淡淡白雾,是由于干冰升华为气态时吸热,降低了周围的气温;水蒸气则会遇冷液化为小水滴,即白雾。
16.熔点 乙
17.(1)吸收 (2)表面的空气流速 (3)潮湿的
(1)液体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所以酒精蒸发时会从温度计吸收热量,导致温度计的示数降低。
(2)通过b、c温度计的示数可以看出,c的示数低,b、c温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同,因此可得出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
(3)该同学用水代替酒精多次实验,若三个温度计示数差别不大,即水的蒸发快慢差别不大,则说明空气湿度大,水不易蒸发,天气可能是潮湿的;若温度计的示数差别很大,则说明空气湿度较小,天气可能是干燥的。
18.(1)使物质均匀受热 
(2)固液共存 晶体 (3)冰的质量增加
(1)采用水浴法加热,使物体受热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由图乙知,在10~20 min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故该物质为晶体;当加热到15 min时,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物质为固液共存态。
(3)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时,该物质熔点是-2 ℃,由于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为0 ℃,则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符合凝固结冰的条件,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即冰的质量将变大,但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不变。
19.(1)减少热散失 (2)96 (3)A
(4)98 低于 A (5)液化
20.当奶茶里面的冰块还没有熔化完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吃了奶茶中的冰块,冰块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人感觉特别凉快。
21.(1)往手上喷洒酒精杀菌时感到凉爽,这是因为酒精汽化时需要吸热。
(2)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面上方的空气流速,因为液体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所以酒精湿巾要装在密封袋里,这样可以减小液面上方的空气流速;置于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可使酒精保持较低的温度,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慢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