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3.汽化和液化 第2课时 液化]
一、选择题
1.[2020·广州] 物质M因发生物态变化放热,M在该物态变化前后都具有流动性,则这种物态变化为 ( )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汽化
2.[2020·株洲] 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斗争中,医务人员所戴的护目镜上经常起一层水雾(如图图所示),影响视线。这些水雾的产生属于下列哪种物理现象 ( )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汽化
3.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会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4.以下实例中液化方法与其他都不同的是 ( )
A.煤气罐中的液体 B.一次性打火机中的液体
C.烧水时锅盖内侧的水滴 D.推压活塞,注射器内重新出现液态乙醚
5.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金属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口腔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给小镜子消毒
B.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
C.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空气液化
D.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凝固
6.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 ℃的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 ( )
A.水蒸气比水的温度高 B.水蒸气液化要吸收大量的热
C.水蒸气比水传热快 D.水蒸气液化要放出大量的热
7.小吃街上出现了一种“冒烟”的冰激凌。只见店员将-196 ℃的液氮倒入容器中,然后放入液体牛奶和五颜六色的爆米花,冰激凌原料瞬间冷冻成型而容器中的液氮发生了肉眼可见的“沸腾”(如图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汽化导致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气”
B.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液氮汽化成的氮气
C.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汽化使容器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的现象
8.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9.夏天,林红同学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冬天,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
B.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C.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
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二、填空题
10.实验表明,所有的气体在温度 时都可以液化;在一定的温度下 ,也可以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的最大好处是 。
11.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夜间温度低,空中的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在此过程中要 热。
12.如图图所示,甲、乙两杯温度不同的水放在桌面上,一会儿发现杯壁上都出现了小水珠,水珠出现的位置分别是:甲杯在 上,乙杯在 上。(均选填“内壁”或“外壁”)
13.如图图所示,林红同学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白气”的实质是 ,“白气”的形成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它是 位置。
14.如图图所示,在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仔细观察瓶内、瓶口上方和瓶口上方倾斜放置的金属盘,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先 ,后 。若金属盘的温度高于水蒸气的温度,金属盘底部 (选填“会”或“不会”)出现小水珠。
15.如图图所示,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喷雾剂使用的材料是氯乙烷,它的装瓶是采用 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使用时,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液态的氯乙烷在皮肤表面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起到镇痛的作用。
16.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 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现象, 很多热量,使 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 现象 热量,使手不会被烫伤。
17.如图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液态制冷剂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 (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放热”),生成的蒸气又被电动压缩机抽走,压入冷凝器,在冷凝器管道内 (填物态变化名称),并在此过程中
(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放热”),把冰箱内的热“搬”到冰箱外。
三、实验探究题
18.如图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烧瓶中的水,水沸腾后,让水蒸气沿玻璃导管通入空试管中(试管竖立在冷水槽中,固定试管和温度计的装置未画出)。
(1)水蒸气通入试管后,可以观察到试管底部有 出现,这是 现象。
(2)实验中还可以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会逐渐 ,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图图所示,此时水槽中水温是 ℃。
(3)这个实验说明了 。
19.如图图所示,甲杯中是热水,乙杯中是常温的水,我们会看到甲杯中的水“冒热气”,而乙杯中的水“不冒热气”,请你回答“冒热气”是什么物理现象 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两杯水“冒热气”和“不冒热气”的原因。
答案
1.C
2.C 水雾是液态的,是医务人员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3.B
4.C 煤气罐中的液体是常温下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得到的;一次性打火机中的液体也是常温下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得到的;烧水时锅盖内侧的水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水蒸气液化的;推压活塞,注射器内重新出现液态乙醚,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态乙醚液化成液态乙醚的。
5.B 牙医是通过观察口腔内的病灶在小镜子里面成的像来确定病情的,当冷的小镜子进入到温暖且水蒸气较多的口腔中时,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吸附在平面镜上,使人看不清楚成像的情况,也就无法确定病情。烧一烧的目的是提高镜子的温度,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使牙医看清楚牙齿的情况。
6.D
7.A
8.B 酷暑的夏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窗户玻璃比室外空气温度低,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小水珠凝结在玻璃外表面。
寒冷的冬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窗玻璃比室内温度低,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小水珠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
9.B 水蒸气是气体,人的眼睛无法看到;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常弥漫着“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
冬天水烧开后壶嘴会喷出“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B正确。
10.降到足够低 压缩体积
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11.液化 放
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
12.外壁 内壁 (1)当杯内放冷水时,杯内温度低,杯外温度高,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烧杯外表面。(2)当杯内放热水时,杯内温度高,杯外温度低,杯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烧杯内表面。
13.小水珠 液化 A
14.汽化 液化 不会
在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烧瓶中的水吸收热量发生汽化变成水蒸气,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金属盘会液化成小水珠,如图图果金属盘的温度高于水蒸气的温度,不会出现液化现象,不会出现小水珠。
15.压缩体积 汽化 吸收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那么要想在常温下让氯乙烷从气态变为液态,我们可采取加压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这一过程要放出热量。当液态的氯乙烷喷出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会迅速汽化为气态,同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起到镇痛的作用。
16.液化 放出 上 汽化 吸收
高温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蒸笼盖,会变成水滴,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气体液化时,要放热,从而使上面的馒头先熟。手沾水后,在遇到高温的馒头时,手上的水要汽化,水汽化时吸热,可以避免手被烫伤。
17.汽化 吸热 液化 放热
液态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由液态变成气态,迅速汽化,从冰箱的内部吸收热量,使冰箱内部的温度降低;电动压缩机将生成的蒸气抽走,再压入冷凝器,在冷凝器管道内液化放热,把冰箱内的热“搬”到冰箱外。
18.(1)小水珠 液化
(2)升高 28
(3)气体液化过程要放热
19.“冒热气”是液化现象。
热水杯中蒸发出的高温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空气,液化成小水珠,就是看到的“热气”。而乙水杯中蒸发出的水蒸气温度与室温相同,不能液化成小水珠,所以“不冒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