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四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 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四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 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8-22 14:24:25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四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溶液一定是(  )
A.无色的 B.混合物 C.化合物 D.单质
2.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 B.
C. D.
3.(2017八上·临海期末)下列与人关系密切的4种液体中,属于溶液的是 (  )
A.“哇哈哈”纯净水 B.“蒙牛”纯牛奶
C.泥浆水 D.血液
4.下列物质分散到足量水里能形成悬浊液的是(  )
A.食用油 B.硝酸镁 C.面粉 D.氢氧化钠
5.调味剂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列调味剂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蔗糖 C.白醋 D.橄榄油
6.下列生活中的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乳浊液的是(  )
A.蔗糖 B.食盐 C.植物油 D.明矾
7.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后的液体和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的液体分别是(  )
A.乳浊液、溶液 B.溶液、乳浊液
C.悬浊液、乳浊液 D.溶液、悬浊液
8.下列几种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溶液 B.胶体 C.悬浊液 D.乳浊液
9.(2017八上·温岭期末)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长时间,溶质也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澄清的、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一种溶液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所含的溶质是不同的
D.溶质和溶剂混合时,开始是混合物,等到溶质全部溶解后,就变成澄清的透明的纯净物了
10.在日常生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汽油的乳化作用,可以把衣物上的油污洗去
B.包装食品的聚乙烯塑料袋可用加热的方法封口
C.冬天室内用煤炉取暖,为防止煤气中毒,在煤炉上放一盆水
D.空气中的其他成分都分离出去,只留下氧气,对人类的生存更有宜
11.溶液这种混合物,之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是因为(  )
A.溶质是固体 B.溶剂是水
C.溶液是液体 D.溶质被离解成分子或离子状态
12.下列各组物质均属于溶液的一组是 (  )
A.食盐水、石灰水、硫酸
B.稀盐酸、石灰乳、牛奶
C.白酒、石灰乳、碘酒
D.浑浊的河水、浑浊的石灰水、医用酒精
13.关于溶液有以下说法:①溶质只能是固体②溶剂一定是水③一种溶液只含有一种溶质④溶液是大量分子和离子的集合体.其中错误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
14.学习化学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更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衣服上沾上了较多的油污时,可用汽油洗去的原因是   ;而油碗上的油能被洗洁精洗去是   现象.
15.从100g 20%某溶液中取出10g,则这10g溶液中该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16.将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加入盛有相同水的①、②号试管中.充分振荡后发发:①号试管的液体中分散着小液滴;②号试管内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①号试管内是   (选填“溶液”或“乳浊液”,下同);②号试管内是   .
17.王强收集了四种物质①钡餐②泥水③牛奶④碘酒
其中是溶液的是   ,属于悬浊液的是   .(填序号)
18.在一支试管内装入3mL水和几滴植物油,观察到   ;振荡后观察到   ;静置一会儿,观察到   ;向试管滴加几滴“餐洗净”,振荡后观察到   ;静置一会儿,观察到   ;“餐洗净”在这里起   作用,它使植物油的   分散到水中形成   的乳浊液.
三、综合题
19.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在100g水中溶解100g硝酸钾晶体,
(1)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当对该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加入10g硝酸钾晶体   .
倒出一半溶液   .
四、解答题
20.生活中洗涤油垢可以用汽油和洗洁精,二者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
【解答】解:
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溶液中含有多种物质,不属于化合物
D、溶液中含有多种物质,不属于单质
故选B.
2.【答案】D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定义来判断本题: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知道溶液的特点,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区别.解本题要充分理解溶液的概念和特性,同时对日常生活的物质要有所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解答】解:A、咖啡放入水中形成的是悬浊液,不稳定,故A错误;
B、牛奶是蛋白质油状液滴分散在水里,不稳定,会分层,是乳浊液,故B错误;
C、纯净水是指不含有任何杂质的纯水,故C错误;
D、雪碧是均一、稳定的,属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概念来判断,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是溶液。
【解答】A、“哇哈哈”纯净水是由水与其它矿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A正确;
B、“蒙牛”纯牛奶不属于溶液,故选项B错误;
C、泥浆水不属于溶液,故选项C错误;
D、血液不属于溶液,故选项D错误;
故选A。
4.【答案】C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解:A、食用油不溶于水,把食用油放到水里是小液滴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选项错误.
B、硝酸镁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面粉难溶于水,把面粉放到水里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
C、白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
D、橄榄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C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解答】解: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植物油不溶于水,把植物油放到水里是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选项正确.
D、明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7.【答案】D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后的液体是生成的氯化锌溶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碳酸钙悬浮在液体中形成悬浊液.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不溶于液体的固体悬浮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
【解答】解:
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后的液体是生成的氯化锌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将少量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碳酸钙悬浮在液体中形成悬浊液.
故选D.
8.【答案】B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属混合物.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浊液不稳定,放置会出现分层或沉淀;胶体是均一、比较稳定的.通常用丁达尔现象来区别胶体和溶液.
【解答】解:当一束平行光通过溶液时,由于溶质微粒太小,光全部通过;当通过悬浊液和乳浊液时,由于浊液的分散质粒子比较大,对光全部反射,所以光不能通过浊液;当通过胶体时会使一部分光通过,一部分反射,也就是所说的散射,所以就看到了一条光亮的“通路”.
所以选B
9.【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来解题。
【解答】A、溶液是稳定的,故选项A正确;
B、没有强调是混合物,如水具有以上特征但不是溶液,故选项B错误;
C、溶液的均一性说明选项C是错误的,故选项C错误;
D、溶液中有溶质和溶剂,最少有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D错误;
故选A。
10.【答案】B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A、根据汽油能溶解油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聚乙烯塑料具有热塑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人类在纯氧中呼吸会造成氧中毒,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汽油钠能溶解油污,可以把衣物上的油污洗去,故选项说法错误.
B、聚乙烯塑料具有热塑性,包装食品的聚乙烯塑料袋可用加热的方法封口,故选项说法正确.
C、冬天室内用煤炉取暖,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D、把空气中的其他成分都分离去,只留下氧气,更对人类有害,因为人类在纯氧中呼吸,会造成氧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1.【答案】D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利用溶解的过程解决问题.
【解答】解:物质的溶解过程是溶质的微粒均匀的分散到溶剂的微粒中,所以溶液才具有均一稳定的特性.
故选D
12.【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结合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食盐水、石灰水、硫酸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正确;
B、稀盐酸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石灰乳属于悬浊液,牛奶属于乳浊液,故B错;
C、白酒和碘酒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石灰乳属于悬浊液,故C错;
D、浑浊的河水、浑浊的石灰水都是悬浊液,不是溶液,医用酒精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A.
13.【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被分散的物质(溶质)以分子或更小的质点分散于另一物质(溶剂)中.溶液是混合物.
【解答】解: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般溶液只是专指液体溶液.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按聚集态不同分类:
气态溶液:气体混合物,简称气体(如空气).
液态溶液:气体或固体在液态中的溶解或液液相溶,简称溶液(如盐水).
固态溶液:彼此呈分子分散的固体混合物,简称固溶体(如合金);
故选B
14.【答案】汽油能溶解油污,是利用了溶解原理;乳化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汽油能溶解油污;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衣服上沾上了较多的油污时,可用汽油洗去,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
洗涤剂中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故用洗洁精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
故答案为:汽油能溶解油污,是利用了溶解原理;乳化.
15.【答案】20%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定义来考虑: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由于溶液是均一的,所以瓶里溶液各部分性质是相同的,所以从100g20%的溶液中取出10g,这10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还是20%.
故答案为20%.
16.【答案】乳浊液;溶液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可以根据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①试管中的液体中分散着小液滴得到的是乳浊液,②试管中得到的是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都不稳定,①试管中小液滴和水分层,溶液具有稳定性②试管中无变化.
故答案为:乳浊液;溶液.
17.【答案】④;①②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进行解答.
【解答】解:碘酒(碘的酒精溶液)均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属于溶液.
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
泥沙、硫酸钡难溶于水,把泥沙、硫酸钡放到水里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
故答案为:④;①②.
18.【答案】植植物油不溶于水,植物油浮于水面,分为上下两层;浑浊的液体;植物油逐渐浮起来,又分为上下两层;得到浑浊的液体;液体不再分层;乳化;大的油滴;稳定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植物油难溶于水,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植物油难溶于水,在一支试管内装入3mL水和几滴植物油,会观察到植物油不溶于水,植物油浮于水面,分为上下两层;振荡后,得到浑浊的液体;静置一会儿,观察到植物油逐渐浮起来,又分为上下两层.
向试管滴加几滴“餐洗净”,餐洗净”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它使植物油的大的油滴分散到水中形成稳定滴的乳浊液;振荡后观察到;静置一会儿,观察到液体不再分层.
故答案为:植植物油不溶于水,植物油浮于水面,分为上下两层;浑浊的液体;植物油逐渐浮起来,又分为上下两层;得到浑浊的液体;液体不再分层;乳化;大的油滴;稳定.
19.【答案】(1)50%
(2)52.4%;50%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质量进行分析解答;此外还熟悉溶液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特点及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
【解答】解:(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在此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100g硝酸钾能形成200g硝酸钾溶液;
根据题意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 ×100%=50%;(2)当往此溶液中加入10g硝酸钾晶体时,根据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此溶液恰好饱和,根据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 ×100%=52.4%;根据溶液的均一性特点,倒出一半的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50%.
故答案为:50%,(1)52.4%,(2)50%.
20.【答案】汽油和洗涤剂都能除去衣物上的油污,二者的原理分别是溶解原理、乳化作用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的溶解现象和乳化作用进行分析解答;洗洁精、洗衣粉等这样的能使乳浊液变成稳定的混合物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解答】解:用汽油洗去衣物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除去衣物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故答案为:汽油和洗涤剂都能除去衣物上的油污,二者的原理分别是溶解原理、乳化作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四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溶液一定是(  )
A.无色的 B.混合物 C.化合物 D.单质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
【解答】解:
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溶液中含有多种物质,不属于化合物
D、溶液中含有多种物质,不属于单质
故选B.
2.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定义来判断本题: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知道溶液的特点,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区别.解本题要充分理解溶液的概念和特性,同时对日常生活的物质要有所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解答】解:A、咖啡放入水中形成的是悬浊液,不稳定,故A错误;
B、牛奶是蛋白质油状液滴分散在水里,不稳定,会分层,是乳浊液,故B错误;
C、纯净水是指不含有任何杂质的纯水,故C错误;
D、雪碧是均一、稳定的,属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3.(2017八上·临海期末)下列与人关系密切的4种液体中,属于溶液的是 (  )
A.“哇哈哈”纯净水 B.“蒙牛”纯牛奶
C.泥浆水 D.血液
【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概念来判断,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是溶液。
【解答】A、“哇哈哈”纯净水是由水与其它矿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A正确;
B、“蒙牛”纯牛奶不属于溶液,故选项B错误;
C、泥浆水不属于溶液,故选项C错误;
D、血液不属于溶液,故选项D错误;
故选A。
4.下列物质分散到足量水里能形成悬浊液的是(  )
A.食用油 B.硝酸镁 C.面粉 D.氢氧化钠
【答案】C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解:A、食用油不溶于水,把食用油放到水里是小液滴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选项错误.
B、硝酸镁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面粉难溶于水,把面粉放到水里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调味剂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列调味剂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蔗糖 C.白醋 D.橄榄油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
C、白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
D、橄榄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D正确.
故选D.
6.下列生活中的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乳浊液的是(  )
A.蔗糖 B.食盐 C.植物油 D.明矾
【答案】C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解答】解: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植物油不溶于水,把植物油放到水里是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选项正确.
D、明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7.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后的液体和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的液体分别是(  )
A.乳浊液、溶液 B.溶液、乳浊液
C.悬浊液、乳浊液 D.溶液、悬浊液
【答案】D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后的液体是生成的氯化锌溶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碳酸钙悬浮在液体中形成悬浊液.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不溶于液体的固体悬浮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
【解答】解:
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后的液体是生成的氯化锌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将少量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碳酸钙悬浮在液体中形成悬浊液.
故选D.
8.下列几种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溶液 B.胶体 C.悬浊液 D.乳浊液
【答案】B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属混合物.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浊液不稳定,放置会出现分层或沉淀;胶体是均一、比较稳定的.通常用丁达尔现象来区别胶体和溶液.
【解答】解:当一束平行光通过溶液时,由于溶质微粒太小,光全部通过;当通过悬浊液和乳浊液时,由于浊液的分散质粒子比较大,对光全部反射,所以光不能通过浊液;当通过胶体时会使一部分光通过,一部分反射,也就是所说的散射,所以就看到了一条光亮的“通路”.
所以选B
9.(2017八上·温岭期末)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长时间,溶质也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澄清的、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一种溶液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所含的溶质是不同的
D.溶质和溶剂混合时,开始是混合物,等到溶质全部溶解后,就变成澄清的透明的纯净物了
【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来解题。
【解答】A、溶液是稳定的,故选项A正确;
B、没有强调是混合物,如水具有以上特征但不是溶液,故选项B错误;
C、溶液的均一性说明选项C是错误的,故选项C错误;
D、溶液中有溶质和溶剂,最少有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D错误;
故选A。
10.在日常生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汽油的乳化作用,可以把衣物上的油污洗去
B.包装食品的聚乙烯塑料袋可用加热的方法封口
C.冬天室内用煤炉取暖,为防止煤气中毒,在煤炉上放一盆水
D.空气中的其他成分都分离出去,只留下氧气,对人类的生存更有宜
【答案】B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A、根据汽油能溶解油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聚乙烯塑料具有热塑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人类在纯氧中呼吸会造成氧中毒,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汽油钠能溶解油污,可以把衣物上的油污洗去,故选项说法错误.
B、聚乙烯塑料具有热塑性,包装食品的聚乙烯塑料袋可用加热的方法封口,故选项说法正确.
C、冬天室内用煤炉取暖,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D、把空气中的其他成分都分离去,只留下氧气,更对人类有害,因为人类在纯氧中呼吸,会造成氧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1.溶液这种混合物,之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是因为(  )
A.溶质是固体 B.溶剂是水
C.溶液是液体 D.溶质被离解成分子或离子状态
【答案】D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利用溶解的过程解决问题.
【解答】解:物质的溶解过程是溶质的微粒均匀的分散到溶剂的微粒中,所以溶液才具有均一稳定的特性.
故选D
12.下列各组物质均属于溶液的一组是 (  )
A.食盐水、石灰水、硫酸
B.稀盐酸、石灰乳、牛奶
C.白酒、石灰乳、碘酒
D.浑浊的河水、浑浊的石灰水、医用酒精
【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结合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食盐水、石灰水、硫酸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正确;
B、稀盐酸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石灰乳属于悬浊液,牛奶属于乳浊液,故B错;
C、白酒和碘酒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石灰乳属于悬浊液,故C错;
D、浑浊的河水、浑浊的石灰水都是悬浊液,不是溶液,医用酒精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A.
13.关于溶液有以下说法:①溶质只能是固体②溶剂一定是水③一种溶液只含有一种溶质④溶液是大量分子和离子的集合体.其中错误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被分散的物质(溶质)以分子或更小的质点分散于另一物质(溶剂)中.溶液是混合物.
【解答】解: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般溶液只是专指液体溶液.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按聚集态不同分类:
气态溶液:气体混合物,简称气体(如空气).
液态溶液:气体或固体在液态中的溶解或液液相溶,简称溶液(如盐水).
固态溶液:彼此呈分子分散的固体混合物,简称固溶体(如合金);
故选B
二、填空题
14.学习化学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更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衣服上沾上了较多的油污时,可用汽油洗去的原因是   ;而油碗上的油能被洗洁精洗去是   现象.
【答案】汽油能溶解油污,是利用了溶解原理;乳化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汽油能溶解油污;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衣服上沾上了较多的油污时,可用汽油洗去,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
洗涤剂中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故用洗洁精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
故答案为:汽油能溶解油污,是利用了溶解原理;乳化.
15.从100g 20%某溶液中取出10g,则这10g溶液中该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答案】20%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定义来考虑: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由于溶液是均一的,所以瓶里溶液各部分性质是相同的,所以从100g20%的溶液中取出10g,这10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还是20%.
故答案为20%.
16.将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加入盛有相同水的①、②号试管中.充分振荡后发发:①号试管的液体中分散着小液滴;②号试管内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①号试管内是   (选填“溶液”或“乳浊液”,下同);②号试管内是   .
【答案】乳浊液;溶液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可以根据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①试管中的液体中分散着小液滴得到的是乳浊液,②试管中得到的是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都不稳定,①试管中小液滴和水分层,溶液具有稳定性②试管中无变化.
故答案为:乳浊液;溶液.
17.王强收集了四种物质①钡餐②泥水③牛奶④碘酒
其中是溶液的是   ,属于悬浊液的是   .(填序号)
【答案】④;①②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进行解答.
【解答】解:碘酒(碘的酒精溶液)均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属于溶液.
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
泥沙、硫酸钡难溶于水,把泥沙、硫酸钡放到水里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
故答案为:④;①②.
18.在一支试管内装入3mL水和几滴植物油,观察到   ;振荡后观察到   ;静置一会儿,观察到   ;向试管滴加几滴“餐洗净”,振荡后观察到   ;静置一会儿,观察到   ;“餐洗净”在这里起   作用,它使植物油的   分散到水中形成   的乳浊液.
【答案】植植物油不溶于水,植物油浮于水面,分为上下两层;浑浊的液体;植物油逐渐浮起来,又分为上下两层;得到浑浊的液体;液体不再分层;乳化;大的油滴;稳定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植物油难溶于水,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植物油难溶于水,在一支试管内装入3mL水和几滴植物油,会观察到植物油不溶于水,植物油浮于水面,分为上下两层;振荡后,得到浑浊的液体;静置一会儿,观察到植物油逐渐浮起来,又分为上下两层.
向试管滴加几滴“餐洗净”,餐洗净”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它使植物油的大的油滴分散到水中形成稳定滴的乳浊液;振荡后观察到;静置一会儿,观察到液体不再分层.
故答案为:植植物油不溶于水,植物油浮于水面,分为上下两层;浑浊的液体;植物油逐渐浮起来,又分为上下两层;得到浑浊的液体;液体不再分层;乳化;大的油滴;稳定.
三、综合题
19.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在100g水中溶解100g硝酸钾晶体,
(1)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当对该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加入10g硝酸钾晶体   .
倒出一半溶液   .
【答案】(1)50%
(2)52.4%;50%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质量进行分析解答;此外还熟悉溶液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特点及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
【解答】解:(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在此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100g硝酸钾能形成200g硝酸钾溶液;
根据题意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 ×100%=50%;(2)当往此溶液中加入10g硝酸钾晶体时,根据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此溶液恰好饱和,根据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 ×100%=52.4%;根据溶液的均一性特点,倒出一半的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50%.
故答案为:50%,(1)52.4%,(2)50%.
四、解答题
20.生活中洗涤油垢可以用汽油和洗洁精,二者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答案】汽油和洗涤剂都能除去衣物上的油污,二者的原理分别是溶解原理、乳化作用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的溶解现象和乳化作用进行分析解答;洗洁精、洗衣粉等这样的能使乳浊液变成稳定的混合物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解答】解:用汽油洗去衣物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除去衣物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故答案为:汽油和洗涤剂都能除去衣物上的油污,二者的原理分别是溶解原理、乳化作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