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五节 物质的溶解 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五节 物质的溶解 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8-22 14:24:30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五节 物质的溶解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溶解度叙述正确的是(  )
A.20℃时,100g水中溶解36g食盐形成饱和溶液,则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
B.60℃时,110g硝酸钾完全溶于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则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
C.20℃时,100克B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20克B,则20℃时,B的溶解度是20克
D.36g NaCl溶于100g水中刚好形成饱和溶液,则NaCl的溶解度为36g
2.使一定温度下、一定压强下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减小压强,降低温度 B.压强不变,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降低温度 D.温度不变,减小压强
3.小欣拉开易拉罐汽水的拉环时,听到“啵”的一声,并有气体自汽水中冲出.下列有关此现象的说明正确的是(  )
A.因压强减小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B.因压强增大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C.因温度升高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D.因温度降低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4.现有10%氯化钠溶液,向其中再加入1克的氯化钠和9克的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A.8% B.9.5% C.10% D.12%
5.可以加快固体溶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的措施有:①加热;②搅拌;③将固体溶质研细;④增加溶剂的量.一般可行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②③
6.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 B.量筒 C.托盘天平 D.漏斗
7.某同学用浓盐酸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A.称量、加水、溶解 B.计算、量取、溶解
C.计算、称量、溶解 D.溶解、计算、量取
8.20℃时,有甲、乙、丙三瓶质量相等的KNO3饱和溶液,若将甲溶液降低温度至10℃;将乙蒸发掉10g水,使之成为高温下的不饱和溶液;从丙中取出一半溶液.此时,甲、乙、丙三瓶溶液的KNO3质量分数的数值关系是(  )
A.丙>乙>甲 B.乙>甲=丙 C.乙>甲>丙 D.乙>丙>甲
9.下列对“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g”的解释正确的是(  )
A.20℃时,36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中
B.20℃时,36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C.20℃时,100g溶液中含氯化钠36g
D.36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10.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到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A.食盐 B.熟石灰 C.蔗糖 D.硝酸铵
11.在手心放一些洗衣粉,滴加一些水,发现有明显的放热感觉.下列是同学们对这种现象作出的猜想,其中正确的是(  )
A.洗衣粉含有少量的生石灰、遇水放热
B.洗衣粉含磷,暴露在空气中发生氧化而放热
C.洗衣粉加了发热剂,溶于水能提高水的温度利于洗净衣物
D.洗衣粉溶解时出现了发热现象
12.往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一定量NaCl溶液中加入一些硝酸钾晶体,搅拌后完全溶解,则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化为(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13.现有一杯2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采取下列方法能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的是(  )
A.加入一定量的固体硝酸钾 B.恒温蒸发部分水
C.将温度升高到60℃ D.加入一定量的水
14.向20℃的饱和澄清石灰水(甲溶液)中投入适量的氧化钙粉末,充分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温度末冷却到20℃时,溶质质量分数比甲溶液大
B.溶液温度末冷却到20℃时,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溶液温度恢复到20℃时,溶液质量比甲溶液小
D.溶液温度恢复到20℃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甲溶液的相等、
二、填空题
15.加快硝酸钾固体在水中溶解的方法有   、   、   .
16.在一定温度下,100mL密度为1.2g/mL的某饱和溶液中含溶质20g,则在此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为   ;此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17.20℃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g,其含义是   .
18.为了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需进行如下操作:①计算;②用托盘天平称量   g 氯化钠;③用   (填“10mL”或“50mL”)量筒量取   mL水;④配液.配制溶液时用到的仪器有   、   、   、   烧杯和药匙.玻璃棒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19.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哪些操作会导致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②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③称量含不溶性杂质的氯化钠来配制溶液;④将配制好的溶液往试剂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溅出.
三、综合题
20.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如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
(1)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图中   区域(填“I”“II”“III”或“IV”);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或   .
(2)生产上要配制5000g%的盐酸来清洗钢材,需38%的盐酸(密度为1.19g/cm3)   mL(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1.60℃时,将36g硝酸钾溶于204g水中,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将此溶液平均分成三等份:
⑴取第一份溶液,将温度升高到90℃,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⑵取第二份溶液,使其溶液中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需加水    g
⑶第三份溶液,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比原来增加一倍,需加入硝酸钾    g;
⑷温度不变,分别为150g和100g的两份食盐饱和溶液,各蒸发掉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则m1   m2(填“>”“<”“=”)
22.小新用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已知实验室里有一种溶液,200g该溶液中含有8g氢氧化钠,计算:
(1)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将200g滤液浓缩制成“叶脉书签”所需要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蒸发水   g.
四、解答题
23.60%的NaOH溶液与10%NaOH溶液混合,配制20%的NaOH溶液150g,求需60%的NaOH溶液和10%的NaOH溶液各多少克?
五、探究题
24.实验室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KNO3溶液.
(1)配制溶液需完成计算,称量和   三个步骤.
(2)下列几种情况会造成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出现偏差:
①硝酸钾中含杂志,则配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选填“>”“=”或“<”,下同)
②称量时使用生锈的砝码,则配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
③称量时KNO3和砝码的位置颠倒,则配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
④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配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
⑤配制完成后称取液体时有部分溅出,则配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
(3)配制该溶液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和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固体的溶解度由四个要点:一定温度、100g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溶质的质量;20℃时,100g水中溶解36g食盐形成饱和溶液,则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正确;60℃时,110g硝酸钾完全溶于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则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错误,应该是60℃时,110g硝酸钾完全溶于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20℃时,100克B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20克B,则20℃时,B的溶解度是20克错误,应该是20℃时,120克B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20克B;36gNaCl溶于100g水中刚好形成饱和溶液,则NaCl的溶解度为36g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
【解答】解:A、20℃时,100g水中溶解36g食盐形成饱和溶液,则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正确;故选项正确;
B、60℃时,110g硝酸钾完全溶于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则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错误,应该是60℃时,110g硝酸钾完全溶于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C、20℃时,100克B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20克B,则20℃时,B的溶解度是20克错误,应该是20℃时,120克B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20克B;故选项错误;
D、36gNaCl溶于100g水中刚好形成饱和溶液,则NaCl的溶解度为36g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答案】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利用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使一定温度下、一定压强下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增大压强、降低温度的方法.
故选:C.
3.【答案】A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压强升高而升高,利用以上知识可解决此题.
【解答】解: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压强升高而升高.
打开易拉罐汽水拉环时罐内压强减小,因压强越小,气体溶解度变小,所以气体会冲出,出现叙述的现象.
故选A.
4.【答案】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向质量分数为10%氯化钠溶液中再加入1克的氯化钠和9克的水,可计算出1g氯化钠溶于9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1克的氯化钠和9克的水所形成的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mathmL#}{#/mathmL#} ×100%=10%.
两种质量分数相等的溶液混合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即所得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
故选:C.
5.【答案】D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只要能改变固体溶质与水的接触机会就能改变固体溶质的溶解速率,只要能想法改变这一条,就能达到改变溶解速度的目的.
【解答】解:搅拌、升温都能加快水分子运动速度,也就能加快食盐与水的接触机会,从而加快了食盐的溶解速率,固体颗粒大小决定了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的大小,也能改变溶解速率,将固体溶质研细能增加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也能加快溶解速率.
故选D.
6.【答案】D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溶解,根据各操作所需要使用的仪器,判断所列仪器是否需要.
【解答】解:A、配制溶液的过程中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该仪器需要,故选项错误;
B、配制溶液的过程中量筒用于准确量取水,该仪器需要,故选项错误;
C、配制溶液的过程中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氯化钠,该仪器需要,故选项错误;
D、漏斗用于溶液的过滤,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B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室中配置溶液的一般步骤来解答,并作出判断.
【解答】解:用浓盐酸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根据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可知:先根据要求结合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来求算出浓盐酸的质量,并转化为体积,然后来量取浓盐酸的体积和水的体积,最后再把量取的浓盐酸和水的体积混合搅拌稀释即可,所以正确的操作步骤是为计算、量取、溶解.
故选:B.
8.【答案】D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本题是无法计算的,但是可以根据溶液的状态进行分析其质量分数变化情况.过程中要考虑硝酸钾的溶解度的变化趋势和溶液的均一性.
【解答】解:20℃时,有甲、乙、丙三瓶质量相等的KNO3饱和溶液,由于温度相同,溶质相同,且状态都是饱和,所以三者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相同,设为a%.
由于丙是取出一半,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则剩余一半或者取走的一半其质量分数均为a%.而乙蒸发掉10g水变成高温下的不饱和溶液,此时没有晶体析出,相对变化前,为浓缩了,所以质量分数大于a%.而甲溶液是降温至10℃,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降温会析出晶体,所以应该是质量分数变小,小于a%.所以此时三瓶溶液的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丙>甲.
故选:D.
9.【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溶解度定义中的四要素:一定温度、100g溶剂、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及单位克.
【解答】解:根据溶解度的概念,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其涵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A、20℃时,36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中,没有指明是否达到饱和状态,故选项说法错误.
B、20℃时,36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20℃时,136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选项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0.【答案】D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到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环境,选择的物质溶于水应吸热使温度降低,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到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环境,选择的物质溶于水应吸热使温度降低.
A、食盐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不能用于自制化学“冰箱”,故选项错误.
B、熟石灰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不能用于自制化学“冰箱”,故选项错误.
C、蔗糖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不能用于自制化学“冰箱”,故选项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能用于自制化学“冰箱”,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1.【答案】D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溶于水放热还是吸热来考虑本题,知道常见放热物质有哪些?常见吸热物质有哪些?并能灵活运用.
【解答】解:在手心放一些洗衣粉,滴加一些水,发现有明显的放热感觉原因是洗衣粉溶解时出现了发热现象,
故选D
12.【答案】B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依据硝酸钾完全溶解后导致溶液的质量增加,而溶液中的氯化钠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因为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所以向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里加入一些硝酸钾粉末并完全溶解后,氯化钠溶液中溶液的质量增加了,而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不变,所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减小;
故选B.
13.【答案】D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是一定温度下得饱和溶液可知,溶质达到溶解的最大极限,则增加溶质或升高温度,溶质和溶剂都不变化,则浓度不变;恒温下蒸发还是饱和溶液,则浓度不变;在该温度下增加溶剂时浓度变化.
【解答】解:A、因是饱和溶液,加入一定量的固体硝酸钾,固体不溶解,质量分数不变,故A错误;
B、恒温下蒸发水,溶质和溶剂都减少,但还是该温度下得饱和溶液,则质量分数不变,故B错误;
C、因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则升高温度,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和溶剂的量没有变化,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
D、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加入水,则溶剂增多,溶质不变,质量分数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A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甲溶液为20℃的饱和澄清石灰水,即氢氧化钙饱和溶液;
乙溶液为温度未恢复到20℃的变化后溶液;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减小,即温度升高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会析出固体氢氧化钙;
氧化钙遇水放出大量热,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向溶液中投入氧化钙粉末,溶液中溶剂减少,溶液温度升高.
【解答】解:A、溶液温度末冷却到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小于20℃的溶解度,故溶质质量分数比甲溶液小,故A错误;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故B正确;
C、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消耗了饱和溶液中的溶剂,使部分氢氧化钙析出,导致溶液质量减小,故C正确;
D、溶液温度恢复到20℃时,仍为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同温下同种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D正确,
故选:A.
15.【答案】搅拌;升温;将固体研细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只要能改变固体与水的接触机会就能改变固体的溶解速率.
【解答】解:搅拌、升温都能加快水分子运动速度,也就能加快食盐与水的接触机会,从而加快了食盐的溶解速率,固体颗粒大小决定了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的大小,也能改变溶解速率,将固体研碎增加了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也就加快了固体的溶解速率.
故答案为:搅拌;升温;将固体研细.
16.【答案】20g;16.7%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计算方法以及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mathmL#}{#/mathmL#} 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一定温度下,100mL密度为1.2g/mL的某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00mL×1.2g/mL=120g,其中溶剂的质量为120g﹣20g=100g,由溶解度的概念可知,该温度下此物质的溶解度为20g.由某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mathmL#}{#/mathmL#} 可知,此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mathmL#}{#/mathmL#} ≈16.7%.
故答案为:20g;16.7%.
17.【答案】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KNO3,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溶解度定义中的四要素:一定温度、100g溶剂、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及单位克.
【解答】解:根据溶解度的概念,20℃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g,其涵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KNO3,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故答案为: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KNO3,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18.【答案】2.5;50mL;47.5;天平;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加速溶解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即可求得蒸馏水的质量和体积;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签.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50g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5%=2.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蒸馏水的质量=50g﹣2.5g=47.5g;水的密度为1g/cm3,则根据V= = =47.5cm3=47.5mL,应选用50mL的量筒.将两者置于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氯化钠溶解.
配制溶液需要的仪器为天平、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烧杯和药匙;故答案为:2.5;50mL;47.5;天平;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加速溶解.
19.【答案】①③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正确.②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错误.③称量含不溶性杂质的氯化钠来配制溶液,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正确.④溶液具有均一性,将配制好的溶液往试剂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①③.
20.【答案】(1)Ⅲ;加入NaCl;蒸发溶剂
(2)1105.7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1)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改变温度,增加溶质和蒸发溶剂.(2)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始终不变.
【解答】解:(1)0.9%的生理盐水因为浓度太小,所以是稀溶液;而且也不是饱和溶液,因为在20℃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100%=26.47%.所以应该属于Ⅲ区域;
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要变为饱和溶液,采用的方法有:①降温,②加入NaCl,③蒸发溶剂.(3)解:设需38%的盐酸的体积为x
5000g×10%=38%×1.19g/cm3 x
x=1105.7mL
故答案为:(1)Ⅲ;加入NaCl;蒸发溶剂(2)1105.7
21.【答案】15%;15%;80g;17.1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若想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要找出相应的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以及饱和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的晶体质量是相等的进行分析.
【解答】解: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100%=15%;(1)取第一份,升温,由于在升温的过程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为:15%;(2)取第三份,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7.5%,可设需加水的质量为y,则
7.5%= ×100%
y=80g(3)取第二份,要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比原来增加一倍,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成30%,可设需要加入的硝酸钾的质量为x
30%= ×100%
x=17.1g(4)温度不变,分别为150g和100g的两份食盐饱和溶液,各蒸发掉10g水,饱和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的晶体质量是相等的,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则m1=m2.
故答案为:15%;(1)15%;(2)80g;(3)17.1g;(4)=.
22.【答案】(1)解: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4%.
答: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
(2)120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解答;(3)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解答.
【解答】(2)设需蒸发水x,
200g×4%=(200g﹣x)×10%
x=120g.
故答案是:120.
23.【答案】解:设需要60%的氢氧化钠溶液为x,则需要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为(150﹣x),
60%×x+(150﹣x)×10%=150×20%
x=30g,
10%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150﹣30=120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保持不变进行分析.
24.【答案】(1)溶解
(2)<;>;<;>;=
(3)烧杯;量筒;玻璃棒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配制溶液需完成计算,称量和溶解三个步骤进行分析;(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质质量分数= ×100%进行分析,判断该操作对溶质、溶剂有何影响,最后得出答案;(3)根据配制该溶液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进行分析.
【解答】解:(1)配制溶液需完成计算,称量和溶解三个步骤;(2)①硝酸钾中含杂质,硝酸钾的质量偏小,导致配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②称量时使用生锈的砝码,称取的硝酸钾质量偏大,配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③称量时KNO3和砝码的位置颠倒,称取的硝酸钾质量偏小,所以配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④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偏小,配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⑤配制完成后称取液体时有部分溅出,不会影响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配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3)配制该溶液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
故答案为:(1)溶解;(2)①<;②>;③<;④>;⑤=;(3)烧杯、量筒、玻璃棒.
1 / 1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五节 物质的溶解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溶解度叙述正确的是(  )
A.20℃时,100g水中溶解36g食盐形成饱和溶液,则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
B.60℃时,110g硝酸钾完全溶于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则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
C.20℃时,100克B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20克B,则20℃时,B的溶解度是20克
D.36g NaCl溶于100g水中刚好形成饱和溶液,则NaCl的溶解度为36g
【答案】A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固体的溶解度由四个要点:一定温度、100g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溶质的质量;20℃时,100g水中溶解36g食盐形成饱和溶液,则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正确;60℃时,110g硝酸钾完全溶于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则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错误,应该是60℃时,110g硝酸钾完全溶于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20℃时,100克B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20克B,则20℃时,B的溶解度是20克错误,应该是20℃时,120克B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20克B;36gNaCl溶于100g水中刚好形成饱和溶液,则NaCl的溶解度为36g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
【解答】解:A、20℃时,100g水中溶解36g食盐形成饱和溶液,则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正确;故选项正确;
B、60℃时,110g硝酸钾完全溶于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则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错误,应该是60℃时,110g硝酸钾完全溶于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C、20℃时,100克B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20克B,则20℃时,B的溶解度是20克错误,应该是20℃时,120克B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20克B;故选项错误;
D、36gNaCl溶于100g水中刚好形成饱和溶液,则NaCl的溶解度为36g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使一定温度下、一定压强下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减小压强,降低温度 B.压强不变,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降低温度 D.温度不变,减小压强
【答案】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利用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使一定温度下、一定压强下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增大压强、降低温度的方法.
故选:C.
3.小欣拉开易拉罐汽水的拉环时,听到“啵”的一声,并有气体自汽水中冲出.下列有关此现象的说明正确的是(  )
A.因压强减小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B.因压强增大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C.因温度升高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D.因温度降低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答案】A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压强升高而升高,利用以上知识可解决此题.
【解答】解: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压强升高而升高.
打开易拉罐汽水拉环时罐内压强减小,因压强越小,气体溶解度变小,所以气体会冲出,出现叙述的现象.
故选A.
4.现有10%氯化钠溶液,向其中再加入1克的氯化钠和9克的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A.8% B.9.5% C.10% D.12%
【答案】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向质量分数为10%氯化钠溶液中再加入1克的氯化钠和9克的水,可计算出1g氯化钠溶于9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1克的氯化钠和9克的水所形成的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mathmL#}{#/mathmL#} ×100%=10%.
两种质量分数相等的溶液混合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即所得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
故选:C.
5.可以加快固体溶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的措施有:①加热;②搅拌;③将固体溶质研细;④增加溶剂的量.一般可行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②③
【答案】D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只要能改变固体溶质与水的接触机会就能改变固体溶质的溶解速率,只要能想法改变这一条,就能达到改变溶解速度的目的.
【解答】解:搅拌、升温都能加快水分子运动速度,也就能加快食盐与水的接触机会,从而加快了食盐的溶解速率,固体颗粒大小决定了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的大小,也能改变溶解速率,将固体溶质研细能增加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也能加快溶解速率.
故选D.
6.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 B.量筒 C.托盘天平 D.漏斗
【答案】D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溶解,根据各操作所需要使用的仪器,判断所列仪器是否需要.
【解答】解:A、配制溶液的过程中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该仪器需要,故选项错误;
B、配制溶液的过程中量筒用于准确量取水,该仪器需要,故选项错误;
C、配制溶液的过程中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氯化钠,该仪器需要,故选项错误;
D、漏斗用于溶液的过滤,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故D正确.
故选:D.
7.某同学用浓盐酸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A.称量、加水、溶解 B.计算、量取、溶解
C.计算、称量、溶解 D.溶解、计算、量取
【答案】B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室中配置溶液的一般步骤来解答,并作出判断.
【解答】解:用浓盐酸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根据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可知:先根据要求结合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来求算出浓盐酸的质量,并转化为体积,然后来量取浓盐酸的体积和水的体积,最后再把量取的浓盐酸和水的体积混合搅拌稀释即可,所以正确的操作步骤是为计算、量取、溶解.
故选:B.
8.20℃时,有甲、乙、丙三瓶质量相等的KNO3饱和溶液,若将甲溶液降低温度至10℃;将乙蒸发掉10g水,使之成为高温下的不饱和溶液;从丙中取出一半溶液.此时,甲、乙、丙三瓶溶液的KNO3质量分数的数值关系是(  )
A.丙>乙>甲 B.乙>甲=丙 C.乙>甲>丙 D.乙>丙>甲
【答案】D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本题是无法计算的,但是可以根据溶液的状态进行分析其质量分数变化情况.过程中要考虑硝酸钾的溶解度的变化趋势和溶液的均一性.
【解答】解:20℃时,有甲、乙、丙三瓶质量相等的KNO3饱和溶液,由于温度相同,溶质相同,且状态都是饱和,所以三者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相同,设为a%.
由于丙是取出一半,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则剩余一半或者取走的一半其质量分数均为a%.而乙蒸发掉10g水变成高温下的不饱和溶液,此时没有晶体析出,相对变化前,为浓缩了,所以质量分数大于a%.而甲溶液是降温至10℃,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降温会析出晶体,所以应该是质量分数变小,小于a%.所以此时三瓶溶液的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丙>甲.
故选:D.
9.下列对“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g”的解释正确的是(  )
A.20℃时,36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中
B.20℃时,36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C.20℃时,100g溶液中含氯化钠36g
D.36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溶解度定义中的四要素:一定温度、100g溶剂、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及单位克.
【解答】解:根据溶解度的概念,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其涵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A、20℃时,36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中,没有指明是否达到饱和状态,故选项说法错误.
B、20℃时,36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20℃时,136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选项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0.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到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A.食盐 B.熟石灰 C.蔗糖 D.硝酸铵
【答案】D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到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环境,选择的物质溶于水应吸热使温度降低,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到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环境,选择的物质溶于水应吸热使温度降低.
A、食盐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不能用于自制化学“冰箱”,故选项错误.
B、熟石灰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不能用于自制化学“冰箱”,故选项错误.
C、蔗糖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不能用于自制化学“冰箱”,故选项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能用于自制化学“冰箱”,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1.在手心放一些洗衣粉,滴加一些水,发现有明显的放热感觉.下列是同学们对这种现象作出的猜想,其中正确的是(  )
A.洗衣粉含有少量的生石灰、遇水放热
B.洗衣粉含磷,暴露在空气中发生氧化而放热
C.洗衣粉加了发热剂,溶于水能提高水的温度利于洗净衣物
D.洗衣粉溶解时出现了发热现象
【答案】D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溶于水放热还是吸热来考虑本题,知道常见放热物质有哪些?常见吸热物质有哪些?并能灵活运用.
【解答】解:在手心放一些洗衣粉,滴加一些水,发现有明显的放热感觉原因是洗衣粉溶解时出现了发热现象,
故选D
12.往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一定量NaCl溶液中加入一些硝酸钾晶体,搅拌后完全溶解,则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化为(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答案】B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依据硝酸钾完全溶解后导致溶液的质量增加,而溶液中的氯化钠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因为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所以向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里加入一些硝酸钾粉末并完全溶解后,氯化钠溶液中溶液的质量增加了,而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不变,所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减小;
故选B.
13.现有一杯2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采取下列方法能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的是(  )
A.加入一定量的固体硝酸钾 B.恒温蒸发部分水
C.将温度升高到60℃ D.加入一定量的水
【答案】D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是一定温度下得饱和溶液可知,溶质达到溶解的最大极限,则增加溶质或升高温度,溶质和溶剂都不变化,则浓度不变;恒温下蒸发还是饱和溶液,则浓度不变;在该温度下增加溶剂时浓度变化.
【解答】解:A、因是饱和溶液,加入一定量的固体硝酸钾,固体不溶解,质量分数不变,故A错误;
B、恒温下蒸发水,溶质和溶剂都减少,但还是该温度下得饱和溶液,则质量分数不变,故B错误;
C、因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则升高温度,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和溶剂的量没有变化,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
D、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加入水,则溶剂增多,溶质不变,质量分数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14.向20℃的饱和澄清石灰水(甲溶液)中投入适量的氧化钙粉末,充分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温度末冷却到20℃时,溶质质量分数比甲溶液大
B.溶液温度末冷却到20℃时,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溶液温度恢复到20℃时,溶液质量比甲溶液小
D.溶液温度恢复到20℃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甲溶液的相等、
【答案】A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甲溶液为20℃的饱和澄清石灰水,即氢氧化钙饱和溶液;
乙溶液为温度未恢复到20℃的变化后溶液;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减小,即温度升高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会析出固体氢氧化钙;
氧化钙遇水放出大量热,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向溶液中投入氧化钙粉末,溶液中溶剂减少,溶液温度升高.
【解答】解:A、溶液温度末冷却到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小于20℃的溶解度,故溶质质量分数比甲溶液小,故A错误;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故B正确;
C、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消耗了饱和溶液中的溶剂,使部分氢氧化钙析出,导致溶液质量减小,故C正确;
D、溶液温度恢复到20℃时,仍为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同温下同种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D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
15.加快硝酸钾固体在水中溶解的方法有   、   、   .
【答案】搅拌;升温;将固体研细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只要能改变固体与水的接触机会就能改变固体的溶解速率.
【解答】解:搅拌、升温都能加快水分子运动速度,也就能加快食盐与水的接触机会,从而加快了食盐的溶解速率,固体颗粒大小决定了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的大小,也能改变溶解速率,将固体研碎增加了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也就加快了固体的溶解速率.
故答案为:搅拌;升温;将固体研细.
16.在一定温度下,100mL密度为1.2g/mL的某饱和溶液中含溶质20g,则在此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为   ;此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20g;16.7%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计算方法以及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mathmL#}{#/mathmL#} 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一定温度下,100mL密度为1.2g/mL的某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00mL×1.2g/mL=120g,其中溶剂的质量为120g﹣20g=100g,由溶解度的概念可知,该温度下此物质的溶解度为20g.由某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mathmL#}{#/mathmL#} 可知,此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mathmL#}{#/mathmL#} ≈16.7%.
故答案为:20g;16.7%.
17.20℃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g,其含义是   .
【答案】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KNO3,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溶解度定义中的四要素:一定温度、100g溶剂、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及单位克.
【解答】解:根据溶解度的概念,20℃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g,其涵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KNO3,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故答案为: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KNO3,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18.为了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需进行如下操作:①计算;②用托盘天平称量   g 氯化钠;③用   (填“10mL”或“50mL”)量筒量取   mL水;④配液.配制溶液时用到的仪器有   、   、   、   烧杯和药匙.玻璃棒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答案】2.5;50mL;47.5;天平;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加速溶解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即可求得蒸馏水的质量和体积;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签.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50g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5%=2.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蒸馏水的质量=50g﹣2.5g=47.5g;水的密度为1g/cm3,则根据V= = =47.5cm3=47.5mL,应选用50mL的量筒.将两者置于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氯化钠溶解.
配制溶液需要的仪器为天平、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烧杯和药匙;故答案为:2.5;50mL;47.5;天平;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加速溶解.
19.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哪些操作会导致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②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③称量含不溶性杂质的氯化钠来配制溶液;④将配制好的溶液往试剂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溅出.
【答案】①③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正确.②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错误.③称量含不溶性杂质的氯化钠来配制溶液,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正确.④溶液具有均一性,将配制好的溶液往试剂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①③.
三、综合题
20.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如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
(1)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图中   区域(填“I”“II”“III”或“IV”);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或   .
(2)生产上要配制5000g%的盐酸来清洗钢材,需38%的盐酸(密度为1.19g/cm3)   mL(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答案】(1)Ⅲ;加入NaCl;蒸发溶剂
(2)1105.7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1)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改变温度,增加溶质和蒸发溶剂.(2)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始终不变.
【解答】解:(1)0.9%的生理盐水因为浓度太小,所以是稀溶液;而且也不是饱和溶液,因为在20℃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100%=26.47%.所以应该属于Ⅲ区域;
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要变为饱和溶液,采用的方法有:①降温,②加入NaCl,③蒸发溶剂.(3)解:设需38%的盐酸的体积为x
5000g×10%=38%×1.19g/cm3 x
x=1105.7mL
故答案为:(1)Ⅲ;加入NaCl;蒸发溶剂(2)1105.7
21.60℃时,将36g硝酸钾溶于204g水中,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将此溶液平均分成三等份:
⑴取第一份溶液,将温度升高到90℃,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⑵取第二份溶液,使其溶液中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需加水    g
⑶第三份溶液,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比原来增加一倍,需加入硝酸钾    g;
⑷温度不变,分别为150g和100g的两份食盐饱和溶液,各蒸发掉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则m1   m2(填“>”“<”“=”)
【答案】15%;15%;80g;17.1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若想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要找出相应的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以及饱和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的晶体质量是相等的进行分析.
【解答】解: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100%=15%;(1)取第一份,升温,由于在升温的过程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为:15%;(2)取第三份,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7.5%,可设需加水的质量为y,则
7.5%= ×100%
y=80g(3)取第二份,要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比原来增加一倍,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成30%,可设需要加入的硝酸钾的质量为x
30%= ×100%
x=17.1g(4)温度不变,分别为150g和100g的两份食盐饱和溶液,各蒸发掉10g水,饱和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的晶体质量是相等的,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则m1=m2.
故答案为:15%;(1)15%;(2)80g;(3)17.1g;(4)=.
22.小新用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已知实验室里有一种溶液,200g该溶液中含有8g氢氧化钠,计算:
(1)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将200g滤液浓缩制成“叶脉书签”所需要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蒸发水   g.
【答案】(1)解: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4%.
答: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
(2)120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解答;(3)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解答.
【解答】(2)设需蒸发水x,
200g×4%=(200g﹣x)×10%
x=120g.
故答案是:120.
四、解答题
23.60%的NaOH溶液与10%NaOH溶液混合,配制20%的NaOH溶液150g,求需60%的NaOH溶液和10%的NaOH溶液各多少克?
【答案】解:设需要60%的氢氧化钠溶液为x,则需要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为(150﹣x),
60%×x+(150﹣x)×10%=150×20%
x=30g,
10%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150﹣30=120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保持不变进行分析.
五、探究题
24.实验室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KNO3溶液.
(1)配制溶液需完成计算,称量和   三个步骤.
(2)下列几种情况会造成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出现偏差:
①硝酸钾中含杂志,则配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选填“>”“=”或“<”,下同)
②称量时使用生锈的砝码,则配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
③称量时KNO3和砝码的位置颠倒,则配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
④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配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
⑤配制完成后称取液体时有部分溅出,则配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
(3)配制该溶液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和   .
【答案】(1)溶解
(2)<;>;<;>;=
(3)烧杯;量筒;玻璃棒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配制溶液需完成计算,称量和溶解三个步骤进行分析;(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质质量分数= ×100%进行分析,判断该操作对溶质、溶剂有何影响,最后得出答案;(3)根据配制该溶液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进行分析.
【解答】解:(1)配制溶液需完成计算,称量和溶解三个步骤;(2)①硝酸钾中含杂质,硝酸钾的质量偏小,导致配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②称量时使用生锈的砝码,称取的硝酸钾质量偏大,配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③称量时KNO3和砝码的位置颠倒,称取的硝酸钾质量偏小,所以配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④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偏小,配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⑤配制完成后称取液体时有部分溅出,不会影响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配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3)配制该溶液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
故答案为:(1)溶解;(2)①<;②>;③<;④>;⑤=;(3)烧杯、量筒、玻璃棒.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