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练习之 1.5 物质的溶解
一、单选题
1.(2017八上·乐清月考)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不同溶质的溶液同时蒸发掉10g水,并冷却到T℃时,分别析出2g甲和3g乙物质(均不带结晶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
B.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
C.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乙
D.将析出晶体后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后(甲、乙不反应),溶液仍饱和
2.(2017八上·海宁月考)某同学做“比较蔗糖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实验,他对实验提出的下列要求中,多余的是( )
A.取质量相同的蔗糖和食盐
B.取质量相同的两杯水
C.蔗糖和食盐放入水中后都不能进行搅拌
D.两杯水的温度应当相同
3.(2017八上·乐清期中)下表是固体甲和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0℃时物质的溶解能力大小关系:甲大于乙
B.20℃时100克乙物质加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200克
C.10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晶体后,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D.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4.(2017八上·乐清月考)某物质(仅含一种溶质)的溶液在t℃时,恒温蒸发掉10 g水,析出了2g晶体,再恒温蒸发掉10 g水,又析出了3g晶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溶液在t℃时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原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最后剩余的溶液一定比原溶液稀
D.最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
5.(2017八上·乐清月考)关于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t℃时,100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该溶质18克,则该物质在t℃时溶解度是18克
C.饱和溶液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D.不饱和溶液加溶剂可以变为饱和溶液
6.(2017八上·乐清月考)如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相等
B.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将60℃的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40℃,有晶体析出
D.在30℃~70℃范围内,硫酸钠饱和溶液在40℃时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7.(2017八上·越城期中)在温度不变时,某固态物质的溶液X经如下变化:蒸发5g水,无晶体析出,得到Y溶液;把Y溶液蒸发5g水,析出2g晶体,过滤,得到Z溶液。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Y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B.Z溶液一定是饱和溶
C.Y和Z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D.将Z溶液再蒸发5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2g
8.(2017八上·越城期中)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A.2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1.6%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
C.30℃时,145.8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45.8g溶质
D.将4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9.(2017八上·海宁月考)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
10.(2017八上·乐清月考)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 NaCl
C.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11.(2017八上·海宁月考)如图所示为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目的
A 用剩的食盐放回原试剂瓶 避免浪费
B 天平调平后在左、右托盘各垫一张相同的纸 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
C 用50mL量筒替代天平量取所需的水 更加简便
D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加食盐的溶解能力
A.A B.B C.C D.D
12.(2017八上·海宁月考)某同学要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将天平调到平衡后,该同学将氯化钠晶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当天平重新平衡后,左盘砝码为 3 克,游码在 0.5 克处。该同学将称得的氯化钠晶体溶解于水配成 10 克溶液,则该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
A.35% B.30% C.25% D.20%
13.(2017八上·海宁月考)饱和食盐水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有少量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 )
A.溶液的质量会减少 B.食盐的溶解度会减小
C.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 D.溶液的体积会增大
14.(2017八上·海宁月考)在较高温度下,某溶液所含硝酸钾和氯化钠都已经接近饱和,当其冷却至室温时,析出的晶体经检验几乎不含氯化钠,这是因为 ( )
A.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小 B.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大
C.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小 D.氯化钠的溶解度在室温时更大
15.(2017八上·乐清月考)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作如图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 )
A.溶质质量相同 B.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C.均为不饱和溶液 D.溶剂质量相同
二、填空题
16.(2017八上·乐清期中)如图装置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片刻后,U型管左侧液面将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若加入 固体,现象则相反。
17.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如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
(1)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图中 区域(填“I”“II”“III”或“IV”);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或 .
(2)生产上要配制5000g%的盐酸来清洗钢材,需38%的盐酸(密度为1.19g/cm3) mL(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18.(2017八上·杭州月考)在 20℃时,向 100g 水中加入 40g 氯化钾,充分搅拌,形成 134g 氯化钾溶液。则该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 ;20℃时氯化钾的溶解 度是 g。
19.(2017八上·海宁月考)在一定温度下,向 100g 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 KCl 固体,充分溶解。加入 KCl 的质量与得到相应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实验③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3 次实验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关系 是 。
(2)实验②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填“是”“不是”或者“无法判断”)。
20.(2017八上·海宁月考)下列为氯化钠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氯化铵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氯化钠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1)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是 。
(2)20 ℃时100 g水最多只能溶解氯化钠 g,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 ℃之间。
(3)向烧杯中加入100 g水和50.0 g氯化铵配成50 ℃的溶液,再冷却到20 ℃,烧杯中析出固体为 g。
三、解答题
21.(2017八上·海宁月考)溶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溶液的配制是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的常见操作。
(1)在农业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要配制200kg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多少kg。
(2)化学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用到较稀的硫酸,要把50g上述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密度为1.14g/cm3)的硫酸,稀释后20%硫酸溶液体积为多少mL(计算结果保留至0.1)。
22.(2017八上·乐清月考)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表,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氯化钠溶解度(克) 35.8 36.0 36.3 36.4 37.0 37.3 37.8
硝酸钾溶解度(克)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写出硝酸钾和氯化钠具相同溶解度时的温度范围(限表中相邻两个温度之间) ;
(2)50℃,向100克水中加入9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质量为 ;
(3)计算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四、实验探究题
23. 请你参与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的实验,并进行实验过程的探究:
(1)计算: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所需硝酸钾质量为 g,所需蒸馏水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约为1g/mL).
(2)称量:分别在天平左右两盘放上纸片,调节平衡后,应 (填标号).
A.先在托盘上放置所需的砝码,再添加硝酸钾直至天平平衡.
B.先添加所需的硝酸钾,再添加砝码到所在的托盘直至天平平衡.
(3)【探究一】:在称量过程中,某同学的称量操作如图所示,你认为该操作对本次实验的数据处理的正确性 (填“有”或“没有”)影响,理由是 .
(3)量取:准确量取所需蒸馏水要用到的仪器是 (选填图中的标号).
(4)溶解:将称量好的硝酸钾和蒸馏水混合溶解.
【探究二】:20℃时,将20mL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4%的硝酸钾溶液.从表中找出计算所需的数据为: g/mL.
温度℃ 质量分数% 20 40 60
4 1.023 1.016 1.007
10 1.063 1.054 1.044
24.(2017八上·杭州月考)为了探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
因素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实验温度 20℃ 20℃ 20℃ 20℃ 80℃
加入溶剂种类 水 酒精 水 水 水
加入溶剂质量 20g 20g 10g 10g 10g
加入固体种类 硝酸钾 硝酸钾 硝酸钾 食盐 硝酸钾
加入固体质量 10g 10g 10g 10g 10g
溶解固体质量 6.2g 0g 3.1g 3.6g 10g
(1)分析上表,第一组实验研究的因素是 ;
(2)由上述实验可知,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是 (填序号)
①温度 ②加入溶剂种类 ③加入溶剂质量 ④加入固体种类 ⑤加入固体质量
(3)在第二组实验中,该同学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实验(假设溶液损失不计)
①用电子天平称取 10.0g 硝酸钾,放入烧杯中;
②量取 10.0mL 水,倒入上述烧杯中,称量烧杯、硝酸钾和水的总质量为 m1g;
③搅拌至硝酸钾不再溶解为止;
④过滤,称量所得硝酸钾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m2g;
⑤计算:m1-m2= g(结合第二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将溶质改为食盐,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实验。
由实验可知,20℃时食盐的溶解性 (填“>”“﹦”“<”)硝酸钾的溶解性。
(4)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
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g/100g 水
B.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1%
C.第三组实验中的硝酸钾溶液为 80℃时的饱和溶液
D.20℃的任意一杯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一定相等
25.实验室需要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
(1)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
(2)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B中仪器的名称为 ;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若图A中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为2.5g,则小明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实际为 .
(4)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称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 .
(5)反思:若称取的氯化钠中含有水分,则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 ;若量水时仰视读数,则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3)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3)原溶液是否饱和未知,蒸发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不能用于溶解度比较,且此题中温度也在改变,即使原溶液是饱和的也无法比较溶解度;(4)同种溶剂中不同溶质的溶解能力相互不影响。
【解答】A.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同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以相同,A正确;
B.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无法比较甲与乙的溶解度大小,B错误;
C.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乙,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无法比较甲与乙的溶解度大小,C错误;
D.将析出晶体后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后(甲、乙不反应),溶液仍饱和,两种不同溶质的饱和溶液混合后,溶质互不影响,溶剂对每一种溶质而言增加了,两种溶质都变成了不饱和溶液,D错误。
故答案为:A
2.【答案】C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比较蔗糖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需要控制变量,溶剂质量相同,水的温度相同,蔗糖和食盐的质量相同,溶质为蔗糖和食盐不同。(2)通过蔗糖和食盐溶解的多少确定两者溶解能力的强弱。
【解答】A.取质量相同的蔗糖和食盐,研究蔗糖和食盐的溶解能力两者质量需要相同,A错误;
B.取质量相同的两杯水,研究蔗糖和食盐的溶解能力需要使溶剂质量相同,B错误;
C.蔗糖和食盐放入水中后都不能进行搅拌,搅拌只影响溶解的速度,不影响溶解能力,C选项多余,C正确;
D.两杯水的温度应当相同 ,温度会影响物质的溶解能力,研究蔗糖和食盐的溶解能力时,为消除温度的影响需保证温度相同,D错误。
故答案为:C
3.【答案】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溶解度是指在某一温度下,100克水中最多能够溶解该溶质的质量。大多数固体溶质的溶解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气体和小部分固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解答】A、20摄氏度时,根据表格甲的溶解度小于乙。
B、20摄氏度时,100克水中最多能够溶解31.6克的乙,溶液质量是131.6克。
C、100摄氏度的饱和溶液冷却后析出晶体,说明已经不能继续溶解乙,属于饱和溶液。
D、甲的溶解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温度升高后,溶解度变小会 有晶体析出,溶液仍旧为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C
4.【答案】A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蒸发水析出晶体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不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水先变成饱和溶液,再蒸发水析出晶体,另一种是由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水析出晶体。前一种蒸发的水和析出的晶体不能成饱和溶液,后者蒸发的水和析出的晶体能配成饱和溶液;(2)根据两次蒸发相同的水析出的晶体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可判断出,原来的溶液不是饱和溶液;(3)溶液的浓稀主要由溶解的量的多少决定,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可以是饱和溶液。(4)同温度下同种溶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解答】A.原溶液在t℃时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由两次蒸发水均为10克,第二次析出晶体比第一次多可知,原溶液不是饱和溶液,A正确;
B.原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但也可以是浓溶液,B错误;
C.最后剩余的溶液一定比原溶液稀,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蒸发析出晶体后成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更浓,C错误;
D.最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最后剩余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质量分数比原来的不饱和溶液要大,D错误。
故答案为:A
5.【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不同溶质的溶解能力不同,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稀溶液也可以是饱和溶液;(2)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3)饱和溶液是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4)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换,不饱和到饱和可通过加溶质、蒸发溶剂、降温等方法;饱和到不饱和可通过加溶剂,升温等方法.
【解答】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氢氧化钙溶解度很少,少量溶质就能得到饱和溶液,所以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A错误;
B、t℃时,100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该溶质18克,则该物质在t℃时溶解度是18克,溶解度是在100克溶剂中的溶质,此题中的溶质18克是在82克溶剂中,所以不是溶解度,B错误;
C、饱和溶液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符合饱和溶液的概念,C正确;
D、不饱和溶液加溶剂可以变为饱和溶液,不饱和到饱和应该蒸发溶剂,D错误.
故答案为:C
6.【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溶解度曲线表示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变化情况;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选项.
【解答】A、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相等,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出现了交点,此交点表明两者的溶解度相等,A说法正确,A错误;
B、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氯化铵的溶解曲线随温度增大溶解度也增大,能得出B结论说法正确,B错误
C、将60℃的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40℃,有晶体析出,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中反映出温度从40℃~60℃时溶解度是减小的,所以将60℃的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40℃没有晶体析出,溶液成不饱和溶液,C说法错误,C正确;
D、在30℃~70℃范围内,硫酸钠饱和溶液在40℃时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硫酸钠溶解度曲线随温度上升先增大后减小,其中40℃达到最大,表明在一定溶剂中溶质最多,所以质量分数最大说法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7.【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若溶液中有未溶解的溶质存在,就说明这种溶液在该温度下是饱和的;(2)同温度下的同种溶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均相等
【解答】A.蒸发5g水,无晶体析出,得到Y溶液,所以Y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有可能是饱和溶液,说法正确,A错误;
B.Y溶液蒸发5g水,析出2g晶体,过滤,得到Z溶液,所以Z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说法正确,B错误;
C.如果Y溶液是饱和溶液,而Z溶液也是饱和溶液,且温度相同,所以Y和Z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但Y溶液也有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所以两者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相等,说法正确,C错误;
D.由于Y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蒸发5g水得到了2g晶体,将Z溶液再蒸发5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大于或等于2g,说法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8.【答案】A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可进行判断;(2)观察表中的数据可找出其中的规律,即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根据表中的溶解度可分析145.8g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的成分;(4)根据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溶液中析出晶体的条件,可判断降低温度是否有晶体析出
【解答】A.观察表格,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此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00%≈24%,说法错误,A正确;
B.观察表格,可以找出其中的规律是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法正确,B错误;
C.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可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5.8g,所以此时145.8g溶液中,含有溶质为45.8g,说法正确,C错误;
D.将4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晶体析出的过程是溶液先到饱和,再降温析出晶体。由于硝酸钾溶液没有说是饱和的,所以温度降低溶解度虽然减小但并不一定有晶体析出,说法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A
9.【答案】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实验室溶液的配制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2)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可加快溶解的速率;(3)配制好的溶液要倒入干燥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4)用量筒量取水时原则是:选择一次能量取的量筒;与量取的液体的量最接近的。
【解答】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符合溶液配制的一般步骤,说法正确,A错误;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溶解操作中玻璃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说法正确,B错误;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由于试剂瓶中含有蒸馏水使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浓度减小,所以应倒入干燥的试剂瓶中,说法错误,C正确;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用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可使测量更精确,说法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10.【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是看是否能继续溶解该溶质;(2)溶质质量分数等于溶质质量除以溶液的质量;(3)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解答】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由③中溶液质量大于②中溶液质量可知,②能继续溶解溶质所以②不是饱和溶液,A错误;
B.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 NaCl,由③④数据可知20℃时1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3.6gNaCl,B错误;
C.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③④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C正确;
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①实验将2克NaCl溶解到10克水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6.67%,D错误。
故答案为:C
11.【答案】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实验室中是不能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的;(2)左右放纸时,应该先放纸再调平天平;(3)根据水的密度是1g/cm3,可用量筒量取水的量操作上更加简便;(4)玻璃棒的搅拌只能增加溶解的速度,不影响溶解能力。
【解答】A.不能将用剩的食盐放加原试剂瓶,因为放回试剂瓶会污染整瓶试剂,A错误;
B.应在调平前放上纸片,再调平天平,B错误;
C.因为水的密度是1g/cm3,所以水的质量与体积存在等量的关系,50g水根据密度可以换算成体积是50mL,所以用量筒量取水操作更简单,C正确;
D.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主要是加快溶解的速度,D错误。
故答案为:C
12.【答案】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天平称量物体时,一般是左物右码。如果将砝码放在了天平的左盘,此时计算物体质量时要用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的质量才是物体的质量;
(2)计算出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利用公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可以求出质量分数。
【解答】由题知,天平称量物体时砝码放在了左盘,物体放在了右盘,所以称得的氯化钠晶体质量为:3g-0.5g=2.5g,溶液质量为10g。根据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可知,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5g÷10g)×100%=25%,C选项正确。
故选C
13.【答案】A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饱和食盐水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析出少量晶体,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析出原因应该是水的蒸发引起的;(2)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相等。
【解答】A.溶液的质量会减少,室温下由于水的蒸发有晶体析出,原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都减少所以溶液的质量会减少,A正确;
B.食盐的溶解度会减小,温度不变食盐的溶解度不变,B错误;
C.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都相等,由于析出晶体后仍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错误;
D.溶液的体积会增大,由于溶剂和溶质减少,溶液体积是减小的,D错误。
故答案为:A
14.【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不同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不同,有的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蔗糖等,有的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如氢氧化钙,气体等,有的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变化很小,如食盐等;(2)有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晶体和受温度影响小的晶体的混合溶液,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分离;(3)不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的过程是,先达到饱和,继续降温有晶体析出。
【解答】A.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小,没有规定温度溶解度比较没有意义,且此题中不含氯化钠的原因是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氯化钠随温度变化小,降温时硝酸钾有晶体析出,氯化钠还未饱和无晶体析出,A错误
B.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大,由A选项知B错误;
C.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小,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所以降温时未过饱和,没有晶体析出,C正确;
D.氯化钠的溶解度在室温时更大,溶解度大小与降温晶体析出无关,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关系才是降温析出晶体的原因,D错误。
故答案为:C
15.【答案】A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甲杯溶液的变化是由100mL饱和溶液,分一半给了乙杯变成了50mL的饱和溶液溶液;(2)乙杯溶液是由50mL饱和溶液加入50mL的水后,变成了不饱和溶液,浓度变稀。
【解答】A.溶质质量相同,甲杯将一半的溶液给乙,两者溶质质量相同,乙杯加水后溶质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相同,A正确;
B.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甲杯是室温下的饱和溶液,乙杯是室温下的不饱和溶液两者的质量分数不同,B错误;
C.均为不饱和溶液,由溶液的均一稳定性,甲分出一半溶液后仍是饱和溶液,C错误;
D.溶剂质量相同,因为在乙杯中加入了50mL的水,甲杯的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剂质量乙杯大,D错误。
故答案为:A
16.【答案】下降;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硝酸铵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氯化钠溶解温度变化不明显,硝酸铵溶解吸热,温度降低。
【解答】1、氢氧化南溶解放热,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所以U形管左侧液面下降。
2、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
3、硝酸钠固体溶解吸热,因此现象会相反。
故答案为:1、下降。
2、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
3、硝酸钠
17.【答案】(1)Ⅲ;加入NaCl;蒸发溶剂
(2)1105.7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1)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改变温度,增加溶质和蒸发溶剂.(2)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始终不变.
【解答】解:(1)0.9%的生理盐水因为浓度太小,所以是稀溶液;而且也不是饱和溶液,因为在20℃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100%=26.47%.所以应该属于Ⅲ区域;
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要变为饱和溶液,采用的方法有:①降温,②加入NaCl,③蒸发溶剂.(3)解:设需38%的盐酸的体积为x
5000g×10%=38%×1.19g/cm3 x
x=1105.7mL
故答案为:(1)Ⅲ;加入NaCl;蒸发溶剂(2)1105.7
18.【答案】25.4%;34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知,有部分氯化钾不溶解,有饱和溶液的概念可知,此时的氯化钾饱溶液已经达到饱和;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即可求得该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
【解答】已知溶液的质量为134g,溶剂的质量为100g;则已经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为:134g-100g=34g;则该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100%=25.4%;
由溶解度的概念可知,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某溶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溶质质量。所以溶解度S=134g-100g=34g
故答案为:25.4%;34
19.【答案】(1)28.6%;①<②=③
(2)是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
【解析】【分析】(1)溶液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根据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可以计算出质量分数;
(2)根据在实验②的溶液中继续加入20gKCl,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是否为饱和溶液。
【解答】(1)实验③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40g,溶液总质量为140g,所以质量分数是:(40g÷140g)×100%=28.6%。实验①是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实验②和实验③都已成饱和溶液所以质量分数饱和溶液大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所以质量分数的由小到大的关系是①<②=③
(2)实验②溶液质量为140g,加入20gKCl后,溶液质量仍是140g,判断不能继续溶解KCl,所以此时已经是饱和溶液。答案填“是”
故答案为:(1)28.6%;①<②=③;(2)是
20.【答案】(1)NH4Cl(或氯化铵)
(2)36.0;10~20
(3)12.8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利用表格提供的数据可得到氯化铵和氯化钠随温度变化的情况;(2)从表格中查出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温度较低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溶解度,温度到20℃后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了氯化钠的溶解度所以此段温度中一定有个溶解度相等的温度;(3)查出50 ℃时的氯化铵溶解度,判断此时溶质有多少,再查出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判断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多少,两者比较可得到析出固体的质量。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0 ℃时100 g水最多只能溶解氯化钠36.0g,在10~20℃这段温度间氯化铵的溶解度由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变成了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所以此温度间存在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3)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0.4g所以50.0g氯化铵可以全部溶解到100g水中,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37.2g也就是20℃时100g水中最多只能有37.2g的氯化铵,所以析出的晶体为:50g-37.2g=12.8g
故答案为:(1)氯化铵 (2)36.0;10~20 (3)12.8
21.【答案】(1)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200kg×16%=32kg
(2)设稀释后20%硫酸溶液体积为x,
50×98%=1.14x×20%
x≈214.9cm3=214.9mL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浓硫酸的稀释
【解析】【分析】(1)由公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可求出氯化钠的质量;(2)利用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的等量关系可以列方程计算硫酸溶液的质量。
22.【答案】(1)20℃-30℃
(2)185.5g
(3)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36g/(100g+36g)×100%=26.5%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可分析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得出两者具相同溶解度的温度范围;(2)从溶解度表中查出50℃硝酸钾的溶解度,确定90克硝酸钾中有多少溶解了,溶解的质量加上100克水的质量就是溶液的质量;(3)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溶液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是:A%= (A%表示质量分数,S表示溶解度。
【解答】(1)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氯化钠溶解度在20℃~30℃时,氯化钠溶解度从36克~36.3克,硝酸钾溶解度在20℃~30℃时,硝酸钾溶解度从31.6克~45.8克,硝酸钾溶解度在这段温度中超过了氯化钠,中间的某一温度两者的溶解度是相等的,所以填20℃-30℃;(2)5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克,所以加入的90克硝酸钾只溶解了85.5克,溶液质量为100克+85.5克=185.5克。
故答案为:(1)20℃-30℃;(2)185.5克
23.【答案】(1)5;45
(2)A
(3)没有;称量过程中没有使用游码;BC
(4)1.063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需硝酸钾的质量=50g×10%=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蒸馏水的质量=50g﹣5g=45g;水的密度为1g/mL,则根据V===45mL.故填:5;45;
(2)分别在天平左右两盘放上纸片,调节平衡后,先移动游码到所需位置,再添加硝酸钾直到天平平衡.故填:A;
(3)由图可知,此称量过程中,没有使用游码,那么左盘上砝码的质量与右盘上药品的质量相等,没有影响,故填:没有;称量过程中没有使用游码;
要量取36mL水,应选择50mL规格的量筒;先用倾倒法向量筒内加水到近刻度线,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到刻度线,用到的玻璃仪器是50mL量筒和胶头滴管.故填:BC;
(4)20℃时,将20mL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4%的硝酸钾溶液,要计算需要水的质量还需要知道20mL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的密度;故填:1.063.
【分析】(1)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即可求得蒸馏水的质量;
(2)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是否使用了游码来分析;
(3)根据一定量的液体,先用倾倒法加液到近刻度线,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液到刻度线;
(4)据溶液的质量=该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密度×体积进行选择.
24.【答案】(1)溶剂种类
(2)①②④
(3)6.9;>
(4)A;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1)通过比较表格中各个因素,去除相同因素,不同的因素即为第一组实验探究的内容,可以据此完成解答;(2)通过对表格中实验设计的几组实验的对比,可以得出本实验所探究的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即根据控制变量的探究方法来分析并完成解答;(3)比较第二组数据结合题给的信息可以完成该题的解答,其中注意在本实验中烧杯和水的质量不变,变化的是硝酸钾的质量,从而可以求出m1和m2的差;(4)结合(3)的分析及表格中的数据来完成解答,溶解度的定义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进行分析判断,注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为:在温度和溶剂的量不变的条件下是否能够继续溶解溶质,而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解答】(1)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在第一组实验中只有溶剂不同,其它条件都是相同的,所以第一组实验研究的因素是溶剂种类;
(2)根据(1)的解答可以知道第一组实验研究的因素是溶剂种类对固体溶解性的影响,而第二组只有溶质的种类不同,从而溶解的质量不同,所以第二组研究的是溶质的种类对固体溶解性的影响,比较第二组和第三组的数据可以知道,在不同的温度下相等质量的水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不同,所以可以得出温度也可以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该实验研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是温度、溶剂种类和固体物质的种类即:①②④;
(3)烧杯、硝酸钾和水的总质量为m1g;而过滤后,称量所得硝酸钾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g,由于烧杯的质量和水的质量不会改变,所以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溶解了硝酸钾的质量为3.1g,即没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10g-3.1g=6.9g,从而可以知道m1-m2=6.9g;也就是说在20℃时10g水中溶解了硝酸钾的质量为3.1g;而根据第二组实验数据可以知道,在20℃时10g水中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6g,所以可以判断在20℃时食盐的溶解性要大于硝酸钾的溶解性;
(4)A、根据第二组实验数据可以知道:在20℃时10g水中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6g,所以在20℃时100g水中能够溶解36g氯化钠,A正确;
B、根据第二组实验数据可以知道:在20℃时10g水中溶解了硝酸钾的质量为3.1g,所以此时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23.7%,B不正确;
C、第三组实验中的硝酸钾全部溶解了,所以难以判断是否是饱和溶液,C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在任意的相同温度下的任一杯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一定相等,D正确。
故选AB。
故答案为:(1)溶剂种类;(2)①②④;(3)6.9;>(4)AD
25.【答案】(1)7.5g
(2)AB;量筒;搅拌加速固体溶解
(3)2.5g
(4)继续添加固体
(5)偏小;偏小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可以计算出所需氯化钠的质量解答;(2)根据用托盘天平时应左物右码,量筒读数时应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解答;(3)根据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位置放反,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列等式进行计算;(4)根据用天平称量物质的注意事项考虑;(5)根据氯化钠中含有水分,氯化钠的实际重量偏小,仰视读数,量取的水偏多进行分析;
【解答】解:(1)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 g×15%=7.5 g;(2)使用托盘天平时应左物右码,量筒读数时应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在此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为搅拌,其目的为加速溶解;(3)托盘天平中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因为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所以药品的实际质量为5 g﹣2.5 g=2.5 g;(4)已调节平衡的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右,说明砝码重,也就是药品少,所以要加药品;(5)若称取的氯化钠中含有水分,氯化钠的实际重量偏小,所以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若仰视读数,量取的水偏多,溶质不变,溶液质量增加,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故答案为:(1)7.5g;(2)AB,量筒,搅拌加速固体溶解;(3)2.5g;(4)继续添加固体;(5)偏小,偏小.
1 / 1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练习之 1.5 物质的溶解
一、单选题
1.(2017八上·乐清月考)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不同溶质的溶液同时蒸发掉10g水,并冷却到T℃时,分别析出2g甲和3g乙物质(均不带结晶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
B.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
C.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乙
D.将析出晶体后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后(甲、乙不反应),溶液仍饱和
【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3)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3)原溶液是否饱和未知,蒸发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不能用于溶解度比较,且此题中温度也在改变,即使原溶液是饱和的也无法比较溶解度;(4)同种溶剂中不同溶质的溶解能力相互不影响。
【解答】A.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同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以相同,A正确;
B.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无法比较甲与乙的溶解度大小,B错误;
C.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乙,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无法比较甲与乙的溶解度大小,C错误;
D.将析出晶体后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后(甲、乙不反应),溶液仍饱和,两种不同溶质的饱和溶液混合后,溶质互不影响,溶剂对每一种溶质而言增加了,两种溶质都变成了不饱和溶液,D错误。
故答案为:A
2.(2017八上·海宁月考)某同学做“比较蔗糖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实验,他对实验提出的下列要求中,多余的是( )
A.取质量相同的蔗糖和食盐
B.取质量相同的两杯水
C.蔗糖和食盐放入水中后都不能进行搅拌
D.两杯水的温度应当相同
【答案】C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比较蔗糖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需要控制变量,溶剂质量相同,水的温度相同,蔗糖和食盐的质量相同,溶质为蔗糖和食盐不同。(2)通过蔗糖和食盐溶解的多少确定两者溶解能力的强弱。
【解答】A.取质量相同的蔗糖和食盐,研究蔗糖和食盐的溶解能力两者质量需要相同,A错误;
B.取质量相同的两杯水,研究蔗糖和食盐的溶解能力需要使溶剂质量相同,B错误;
C.蔗糖和食盐放入水中后都不能进行搅拌,搅拌只影响溶解的速度,不影响溶解能力,C选项多余,C正确;
D.两杯水的温度应当相同 ,温度会影响物质的溶解能力,研究蔗糖和食盐的溶解能力时,为消除温度的影响需保证温度相同,D错误。
故答案为:C
3.(2017八上·乐清期中)下表是固体甲和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0℃时物质的溶解能力大小关系:甲大于乙
B.20℃时100克乙物质加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200克
C.10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晶体后,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D.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溶解度是指在某一温度下,100克水中最多能够溶解该溶质的质量。大多数固体溶质的溶解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气体和小部分固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解答】A、20摄氏度时,根据表格甲的溶解度小于乙。
B、20摄氏度时,100克水中最多能够溶解31.6克的乙,溶液质量是131.6克。
C、100摄氏度的饱和溶液冷却后析出晶体,说明已经不能继续溶解乙,属于饱和溶液。
D、甲的溶解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温度升高后,溶解度变小会 有晶体析出,溶液仍旧为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C
4.(2017八上·乐清月考)某物质(仅含一种溶质)的溶液在t℃时,恒温蒸发掉10 g水,析出了2g晶体,再恒温蒸发掉10 g水,又析出了3g晶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溶液在t℃时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原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最后剩余的溶液一定比原溶液稀
D.最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
【答案】A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蒸发水析出晶体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不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水先变成饱和溶液,再蒸发水析出晶体,另一种是由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水析出晶体。前一种蒸发的水和析出的晶体不能成饱和溶液,后者蒸发的水和析出的晶体能配成饱和溶液;(2)根据两次蒸发相同的水析出的晶体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可判断出,原来的溶液不是饱和溶液;(3)溶液的浓稀主要由溶解的量的多少决定,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可以是饱和溶液。(4)同温度下同种溶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解答】A.原溶液在t℃时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由两次蒸发水均为10克,第二次析出晶体比第一次多可知,原溶液不是饱和溶液,A正确;
B.原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但也可以是浓溶液,B错误;
C.最后剩余的溶液一定比原溶液稀,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蒸发析出晶体后成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更浓,C错误;
D.最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最后剩余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质量分数比原来的不饱和溶液要大,D错误。
故答案为:A
5.(2017八上·乐清月考)关于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t℃时,100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该溶质18克,则该物质在t℃时溶解度是18克
C.饱和溶液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D.不饱和溶液加溶剂可以变为饱和溶液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不同溶质的溶解能力不同,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稀溶液也可以是饱和溶液;(2)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3)饱和溶液是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4)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换,不饱和到饱和可通过加溶质、蒸发溶剂、降温等方法;饱和到不饱和可通过加溶剂,升温等方法.
【解答】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氢氧化钙溶解度很少,少量溶质就能得到饱和溶液,所以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A错误;
B、t℃时,100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该溶质18克,则该物质在t℃时溶解度是18克,溶解度是在100克溶剂中的溶质,此题中的溶质18克是在82克溶剂中,所以不是溶解度,B错误;
C、饱和溶液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符合饱和溶液的概念,C正确;
D、不饱和溶液加溶剂可以变为饱和溶液,不饱和到饱和应该蒸发溶剂,D错误.
故答案为:C
6.(2017八上·乐清月考)如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相等
B.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将60℃的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40℃,有晶体析出
D.在30℃~70℃范围内,硫酸钠饱和溶液在40℃时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溶解度曲线表示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变化情况;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选项.
【解答】A、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相等,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出现了交点,此交点表明两者的溶解度相等,A说法正确,A错误;
B、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氯化铵的溶解曲线随温度增大溶解度也增大,能得出B结论说法正确,B错误
C、将60℃的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40℃,有晶体析出,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中反映出温度从40℃~60℃时溶解度是减小的,所以将60℃的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40℃没有晶体析出,溶液成不饱和溶液,C说法错误,C正确;
D、在30℃~70℃范围内,硫酸钠饱和溶液在40℃时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硫酸钠溶解度曲线随温度上升先增大后减小,其中40℃达到最大,表明在一定溶剂中溶质最多,所以质量分数最大说法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7.(2017八上·越城期中)在温度不变时,某固态物质的溶液X经如下变化:蒸发5g水,无晶体析出,得到Y溶液;把Y溶液蒸发5g水,析出2g晶体,过滤,得到Z溶液。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Y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B.Z溶液一定是饱和溶
C.Y和Z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D.将Z溶液再蒸发5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2g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若溶液中有未溶解的溶质存在,就说明这种溶液在该温度下是饱和的;(2)同温度下的同种溶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均相等
【解答】A.蒸发5g水,无晶体析出,得到Y溶液,所以Y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有可能是饱和溶液,说法正确,A错误;
B.Y溶液蒸发5g水,析出2g晶体,过滤,得到Z溶液,所以Z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说法正确,B错误;
C.如果Y溶液是饱和溶液,而Z溶液也是饱和溶液,且温度相同,所以Y和Z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但Y溶液也有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所以两者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相等,说法正确,C错误;
D.由于Y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蒸发5g水得到了2g晶体,将Z溶液再蒸发5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大于或等于2g,说法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8.(2017八上·越城期中)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A.2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1.6%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
C.30℃时,145.8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45.8g溶质
D.将4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答案】A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可进行判断;(2)观察表中的数据可找出其中的规律,即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根据表中的溶解度可分析145.8g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的成分;(4)根据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溶液中析出晶体的条件,可判断降低温度是否有晶体析出
【解答】A.观察表格,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此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00%≈24%,说法错误,A正确;
B.观察表格,可以找出其中的规律是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法正确,B错误;
C.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可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5.8g,所以此时145.8g溶液中,含有溶质为45.8g,说法正确,C错误;
D.将4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晶体析出的过程是溶液先到饱和,再降温析出晶体。由于硝酸钾溶液没有说是饱和的,所以温度降低溶解度虽然减小但并不一定有晶体析出,说法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A
9.(2017八上·海宁月考)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
【答案】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实验室溶液的配制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2)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可加快溶解的速率;(3)配制好的溶液要倒入干燥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4)用量筒量取水时原则是:选择一次能量取的量筒;与量取的液体的量最接近的。
【解答】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符合溶液配制的一般步骤,说法正确,A错误;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溶解操作中玻璃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说法正确,B错误;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由于试剂瓶中含有蒸馏水使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浓度减小,所以应倒入干燥的试剂瓶中,说法错误,C正确;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用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可使测量更精确,说法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10.(2017八上·乐清月考)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 NaCl
C.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是看是否能继续溶解该溶质;(2)溶质质量分数等于溶质质量除以溶液的质量;(3)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解答】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由③中溶液质量大于②中溶液质量可知,②能继续溶解溶质所以②不是饱和溶液,A错误;
B.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 NaCl,由③④数据可知20℃时1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3.6gNaCl,B错误;
C.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③④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C正确;
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①实验将2克NaCl溶解到10克水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6.67%,D错误。
故答案为:C
11.(2017八上·海宁月考)如图所示为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目的
A 用剩的食盐放回原试剂瓶 避免浪费
B 天平调平后在左、右托盘各垫一张相同的纸 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
C 用50mL量筒替代天平量取所需的水 更加简便
D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加食盐的溶解能力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实验室中是不能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的;(2)左右放纸时,应该先放纸再调平天平;(3)根据水的密度是1g/cm3,可用量筒量取水的量操作上更加简便;(4)玻璃棒的搅拌只能增加溶解的速度,不影响溶解能力。
【解答】A.不能将用剩的食盐放加原试剂瓶,因为放回试剂瓶会污染整瓶试剂,A错误;
B.应在调平前放上纸片,再调平天平,B错误;
C.因为水的密度是1g/cm3,所以水的质量与体积存在等量的关系,50g水根据密度可以换算成体积是50mL,所以用量筒量取水操作更简单,C正确;
D.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主要是加快溶解的速度,D错误。
故答案为:C
12.(2017八上·海宁月考)某同学要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将天平调到平衡后,该同学将氯化钠晶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当天平重新平衡后,左盘砝码为 3 克,游码在 0.5 克处。该同学将称得的氯化钠晶体溶解于水配成 10 克溶液,则该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
A.35% B.30% C.25% D.20%
【答案】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天平称量物体时,一般是左物右码。如果将砝码放在了天平的左盘,此时计算物体质量时要用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的质量才是物体的质量;
(2)计算出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利用公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可以求出质量分数。
【解答】由题知,天平称量物体时砝码放在了左盘,物体放在了右盘,所以称得的氯化钠晶体质量为:3g-0.5g=2.5g,溶液质量为10g。根据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可知,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5g÷10g)×100%=25%,C选项正确。
故选C
13.(2017八上·海宁月考)饱和食盐水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有少量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 )
A.溶液的质量会减少 B.食盐的溶解度会减小
C.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 D.溶液的体积会增大
【答案】A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饱和食盐水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析出少量晶体,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析出原因应该是水的蒸发引起的;(2)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相等。
【解答】A.溶液的质量会减少,室温下由于水的蒸发有晶体析出,原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都减少所以溶液的质量会减少,A正确;
B.食盐的溶解度会减小,温度不变食盐的溶解度不变,B错误;
C.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都相等,由于析出晶体后仍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错误;
D.溶液的体积会增大,由于溶剂和溶质减少,溶液体积是减小的,D错误。
故答案为:A
14.(2017八上·海宁月考)在较高温度下,某溶液所含硝酸钾和氯化钠都已经接近饱和,当其冷却至室温时,析出的晶体经检验几乎不含氯化钠,这是因为 ( )
A.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小 B.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大
C.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小 D.氯化钠的溶解度在室温时更大
【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不同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不同,有的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蔗糖等,有的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如氢氧化钙,气体等,有的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变化很小,如食盐等;(2)有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晶体和受温度影响小的晶体的混合溶液,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分离;(3)不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的过程是,先达到饱和,继续降温有晶体析出。
【解答】A.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小,没有规定温度溶解度比较没有意义,且此题中不含氯化钠的原因是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氯化钠随温度变化小,降温时硝酸钾有晶体析出,氯化钠还未饱和无晶体析出,A错误
B.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大,由A选项知B错误;
C.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小,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所以降温时未过饱和,没有晶体析出,C正确;
D.氯化钠的溶解度在室温时更大,溶解度大小与降温晶体析出无关,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关系才是降温析出晶体的原因,D错误。
故答案为:C
15.(2017八上·乐清月考)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作如图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 )
A.溶质质量相同 B.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C.均为不饱和溶液 D.溶剂质量相同
【答案】A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甲杯溶液的变化是由100mL饱和溶液,分一半给了乙杯变成了50mL的饱和溶液溶液;(2)乙杯溶液是由50mL饱和溶液加入50mL的水后,变成了不饱和溶液,浓度变稀。
【解答】A.溶质质量相同,甲杯将一半的溶液给乙,两者溶质质量相同,乙杯加水后溶质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相同,A正确;
B.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甲杯是室温下的饱和溶液,乙杯是室温下的不饱和溶液两者的质量分数不同,B错误;
C.均为不饱和溶液,由溶液的均一稳定性,甲分出一半溶液后仍是饱和溶液,C错误;
D.溶剂质量相同,因为在乙杯中加入了50mL的水,甲杯的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剂质量乙杯大,D错误。
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
16.(2017八上·乐清期中)如图装置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片刻后,U型管左侧液面将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若加入 固体,现象则相反。
【答案】下降;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硝酸铵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氯化钠溶解温度变化不明显,硝酸铵溶解吸热,温度降低。
【解答】1、氢氧化南溶解放热,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所以U形管左侧液面下降。
2、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
3、硝酸钠固体溶解吸热,因此现象会相反。
故答案为:1、下降。
2、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
3、硝酸钠
17.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如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
(1)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图中 区域(填“I”“II”“III”或“IV”);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或 .
(2)生产上要配制5000g%的盐酸来清洗钢材,需38%的盐酸(密度为1.19g/cm3) mL(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答案】(1)Ⅲ;加入NaCl;蒸发溶剂
(2)1105.7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1)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改变温度,增加溶质和蒸发溶剂.(2)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始终不变.
【解答】解:(1)0.9%的生理盐水因为浓度太小,所以是稀溶液;而且也不是饱和溶液,因为在20℃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100%=26.47%.所以应该属于Ⅲ区域;
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要变为饱和溶液,采用的方法有:①降温,②加入NaCl,③蒸发溶剂.(3)解:设需38%的盐酸的体积为x
5000g×10%=38%×1.19g/cm3 x
x=1105.7mL
故答案为:(1)Ⅲ;加入NaCl;蒸发溶剂(2)1105.7
18.(2017八上·杭州月考)在 20℃时,向 100g 水中加入 40g 氯化钾,充分搅拌,形成 134g 氯化钾溶液。则该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 ;20℃时氯化钾的溶解 度是 g。
【答案】25.4%;34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知,有部分氯化钾不溶解,有饱和溶液的概念可知,此时的氯化钾饱溶液已经达到饱和;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即可求得该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
【解答】已知溶液的质量为134g,溶剂的质量为100g;则已经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为:134g-100g=34g;则该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100%=25.4%;
由溶解度的概念可知,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某溶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溶质质量。所以溶解度S=134g-100g=34g
故答案为:25.4%;34
19.(2017八上·海宁月考)在一定温度下,向 100g 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 KCl 固体,充分溶解。加入 KCl 的质量与得到相应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实验③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3 次实验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关系 是 。
(2)实验②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填“是”“不是”或者“无法判断”)。
【答案】(1)28.6%;①<②=③
(2)是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
【解析】【分析】(1)溶液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根据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可以计算出质量分数;
(2)根据在实验②的溶液中继续加入20gKCl,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是否为饱和溶液。
【解答】(1)实验③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40g,溶液总质量为140g,所以质量分数是:(40g÷140g)×100%=28.6%。实验①是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实验②和实验③都已成饱和溶液所以质量分数饱和溶液大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所以质量分数的由小到大的关系是①<②=③
(2)实验②溶液质量为140g,加入20gKCl后,溶液质量仍是140g,判断不能继续溶解KCl,所以此时已经是饱和溶液。答案填“是”
故答案为:(1)28.6%;①<②=③;(2)是
20.(2017八上·海宁月考)下列为氯化钠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氯化铵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氯化钠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1)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是 。
(2)20 ℃时100 g水最多只能溶解氯化钠 g,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 ℃之间。
(3)向烧杯中加入100 g水和50.0 g氯化铵配成50 ℃的溶液,再冷却到20 ℃,烧杯中析出固体为 g。
【答案】(1)NH4Cl(或氯化铵)
(2)36.0;10~20
(3)12.8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利用表格提供的数据可得到氯化铵和氯化钠随温度变化的情况;(2)从表格中查出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温度较低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溶解度,温度到20℃后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了氯化钠的溶解度所以此段温度中一定有个溶解度相等的温度;(3)查出50 ℃时的氯化铵溶解度,判断此时溶质有多少,再查出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判断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多少,两者比较可得到析出固体的质量。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0 ℃时100 g水最多只能溶解氯化钠36.0g,在10~20℃这段温度间氯化铵的溶解度由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变成了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所以此温度间存在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3)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0.4g所以50.0g氯化铵可以全部溶解到100g水中,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37.2g也就是20℃时100g水中最多只能有37.2g的氯化铵,所以析出的晶体为:50g-37.2g=12.8g
故答案为:(1)氯化铵 (2)36.0;10~20 (3)12.8
三、解答题
21.(2017八上·海宁月考)溶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溶液的配制是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的常见操作。
(1)在农业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要配制200kg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多少kg。
(2)化学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用到较稀的硫酸,要把50g上述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密度为1.14g/cm3)的硫酸,稀释后20%硫酸溶液体积为多少mL(计算结果保留至0.1)。
【答案】(1)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200kg×16%=32kg
(2)设稀释后20%硫酸溶液体积为x,
50×98%=1.14x×20%
x≈214.9cm3=214.9mL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浓硫酸的稀释
【解析】【分析】(1)由公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可求出氯化钠的质量;(2)利用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的等量关系可以列方程计算硫酸溶液的质量。
22.(2017八上·乐清月考)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表,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氯化钠溶解度(克) 35.8 36.0 36.3 36.4 37.0 37.3 37.8
硝酸钾溶解度(克)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写出硝酸钾和氯化钠具相同溶解度时的温度范围(限表中相邻两个温度之间) ;
(2)50℃,向100克水中加入9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质量为 ;
(3)计算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20℃-30℃
(2)185.5g
(3)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36g/(100g+36g)×100%=26.5%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可分析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得出两者具相同溶解度的温度范围;(2)从溶解度表中查出50℃硝酸钾的溶解度,确定90克硝酸钾中有多少溶解了,溶解的质量加上100克水的质量就是溶液的质量;(3)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溶液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是:A%= (A%表示质量分数,S表示溶解度。
【解答】(1)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氯化钠溶解度在20℃~30℃时,氯化钠溶解度从36克~36.3克,硝酸钾溶解度在20℃~30℃时,硝酸钾溶解度从31.6克~45.8克,硝酸钾溶解度在这段温度中超过了氯化钠,中间的某一温度两者的溶解度是相等的,所以填20℃-30℃;(2)5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克,所以加入的90克硝酸钾只溶解了85.5克,溶液质量为100克+85.5克=185.5克。
故答案为:(1)20℃-30℃;(2)185.5克
四、实验探究题
23. 请你参与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的实验,并进行实验过程的探究:
(1)计算: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所需硝酸钾质量为 g,所需蒸馏水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约为1g/mL).
(2)称量:分别在天平左右两盘放上纸片,调节平衡后,应 (填标号).
A.先在托盘上放置所需的砝码,再添加硝酸钾直至天平平衡.
B.先添加所需的硝酸钾,再添加砝码到所在的托盘直至天平平衡.
(3)【探究一】:在称量过程中,某同学的称量操作如图所示,你认为该操作对本次实验的数据处理的正确性 (填“有”或“没有”)影响,理由是 .
(3)量取:准确量取所需蒸馏水要用到的仪器是 (选填图中的标号).
(4)溶解:将称量好的硝酸钾和蒸馏水混合溶解.
【探究二】:20℃时,将20mL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4%的硝酸钾溶液.从表中找出计算所需的数据为: g/mL.
温度℃ 质量分数% 20 40 60
4 1.023 1.016 1.007
10 1.063 1.054 1.044
【答案】(1)5;45
(2)A
(3)没有;称量过程中没有使用游码;BC
(4)1.063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需硝酸钾的质量=50g×10%=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蒸馏水的质量=50g﹣5g=45g;水的密度为1g/mL,则根据V===45mL.故填:5;45;
(2)分别在天平左右两盘放上纸片,调节平衡后,先移动游码到所需位置,再添加硝酸钾直到天平平衡.故填:A;
(3)由图可知,此称量过程中,没有使用游码,那么左盘上砝码的质量与右盘上药品的质量相等,没有影响,故填:没有;称量过程中没有使用游码;
要量取36mL水,应选择50mL规格的量筒;先用倾倒法向量筒内加水到近刻度线,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到刻度线,用到的玻璃仪器是50mL量筒和胶头滴管.故填:BC;
(4)20℃时,将20mL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4%的硝酸钾溶液,要计算需要水的质量还需要知道20mL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的密度;故填:1.063.
【分析】(1)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即可求得蒸馏水的质量;
(2)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是否使用了游码来分析;
(3)根据一定量的液体,先用倾倒法加液到近刻度线,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液到刻度线;
(4)据溶液的质量=该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密度×体积进行选择.
24.(2017八上·杭州月考)为了探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
因素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实验温度 20℃ 20℃ 20℃ 20℃ 80℃
加入溶剂种类 水 酒精 水 水 水
加入溶剂质量 20g 20g 10g 10g 10g
加入固体种类 硝酸钾 硝酸钾 硝酸钾 食盐 硝酸钾
加入固体质量 10g 10g 10g 10g 10g
溶解固体质量 6.2g 0g 3.1g 3.6g 10g
(1)分析上表,第一组实验研究的因素是 ;
(2)由上述实验可知,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是 (填序号)
①温度 ②加入溶剂种类 ③加入溶剂质量 ④加入固体种类 ⑤加入固体质量
(3)在第二组实验中,该同学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实验(假设溶液损失不计)
①用电子天平称取 10.0g 硝酸钾,放入烧杯中;
②量取 10.0mL 水,倒入上述烧杯中,称量烧杯、硝酸钾和水的总质量为 m1g;
③搅拌至硝酸钾不再溶解为止;
④过滤,称量所得硝酸钾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m2g;
⑤计算:m1-m2= g(结合第二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将溶质改为食盐,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实验。
由实验可知,20℃时食盐的溶解性 (填“>”“﹦”“<”)硝酸钾的溶解性。
(4)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
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g/100g 水
B.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1%
C.第三组实验中的硝酸钾溶液为 80℃时的饱和溶液
D.20℃的任意一杯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一定相等
【答案】(1)溶剂种类
(2)①②④
(3)6.9;>
(4)A;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1)通过比较表格中各个因素,去除相同因素,不同的因素即为第一组实验探究的内容,可以据此完成解答;(2)通过对表格中实验设计的几组实验的对比,可以得出本实验所探究的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即根据控制变量的探究方法来分析并完成解答;(3)比较第二组数据结合题给的信息可以完成该题的解答,其中注意在本实验中烧杯和水的质量不变,变化的是硝酸钾的质量,从而可以求出m1和m2的差;(4)结合(3)的分析及表格中的数据来完成解答,溶解度的定义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进行分析判断,注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为:在温度和溶剂的量不变的条件下是否能够继续溶解溶质,而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解答】(1)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在第一组实验中只有溶剂不同,其它条件都是相同的,所以第一组实验研究的因素是溶剂种类;
(2)根据(1)的解答可以知道第一组实验研究的因素是溶剂种类对固体溶解性的影响,而第二组只有溶质的种类不同,从而溶解的质量不同,所以第二组研究的是溶质的种类对固体溶解性的影响,比较第二组和第三组的数据可以知道,在不同的温度下相等质量的水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不同,所以可以得出温度也可以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该实验研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是温度、溶剂种类和固体物质的种类即:①②④;
(3)烧杯、硝酸钾和水的总质量为m1g;而过滤后,称量所得硝酸钾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g,由于烧杯的质量和水的质量不会改变,所以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溶解了硝酸钾的质量为3.1g,即没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10g-3.1g=6.9g,从而可以知道m1-m2=6.9g;也就是说在20℃时10g水中溶解了硝酸钾的质量为3.1g;而根据第二组实验数据可以知道,在20℃时10g水中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6g,所以可以判断在20℃时食盐的溶解性要大于硝酸钾的溶解性;
(4)A、根据第二组实验数据可以知道:在20℃时10g水中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6g,所以在20℃时100g水中能够溶解36g氯化钠,A正确;
B、根据第二组实验数据可以知道:在20℃时10g水中溶解了硝酸钾的质量为3.1g,所以此时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23.7%,B不正确;
C、第三组实验中的硝酸钾全部溶解了,所以难以判断是否是饱和溶液,C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在任意的相同温度下的任一杯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一定相等,D正确。
故选AB。
故答案为:(1)溶剂种类;(2)①②④;(3)6.9;>(4)AD
25.实验室需要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
(1)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
(2)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B中仪器的名称为 ;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若图A中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为2.5g,则小明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实际为 .
(4)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称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 .
(5)反思:若称取的氯化钠中含有水分,则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 ;若量水时仰视读数,则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1)7.5g
(2)AB;量筒;搅拌加速固体溶解
(3)2.5g
(4)继续添加固体
(5)偏小;偏小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可以计算出所需氯化钠的质量解答;(2)根据用托盘天平时应左物右码,量筒读数时应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解答;(3)根据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位置放反,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列等式进行计算;(4)根据用天平称量物质的注意事项考虑;(5)根据氯化钠中含有水分,氯化钠的实际重量偏小,仰视读数,量取的水偏多进行分析;
【解答】解:(1)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 g×15%=7.5 g;(2)使用托盘天平时应左物右码,量筒读数时应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在此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为搅拌,其目的为加速溶解;(3)托盘天平中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因为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所以药品的实际质量为5 g﹣2.5 g=2.5 g;(4)已调节平衡的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右,说明砝码重,也就是药品少,所以要加药品;(5)若称取的氯化钠中含有水分,氯化钠的实际重量偏小,所以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若仰视读数,量取的水偏多,溶质不变,溶液质量增加,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故答案为:(1)7.5g;(2)AB,量筒,搅拌加速固体溶解;(3)2.5g;(4)继续添加固体;(5)偏小,偏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