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嫦娥奔月》说课
静阅美丽的神话《嫦娥奔月》,思绪飘至孩提时代,偎在妈妈怀里听嫦娥奔月的故事。那时觉得,月中女神伫立桂树旁深情凝望后羿,是一种让人想流泪的美,是一种凄凉的美。现在,当我用心灵再次阅读《嫦娥奔月》时,心里流溢的不是同情,而是敬意,一份不竭奔涌的、深深的敬意!女英雄嫦娥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美,是一种旷世持久的美,是一种精神丰满的美。
《嫦娥奔月》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主题是“故事集锦”,其中有成语故事、历史典故、神话故事、寓言故事。课文以素朴而优美、准确而晓畅的语言讲述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仙药升天成仙的故事。内容通俗易懂,情节曲折感人,插图美轮美奂,能丰富学生的阅读感受,是训练学生想象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的好教材。教材的编写意图就是要让学生受到神话故事的浸润,使古代文化经典化作汩汩清泉,进入学生的血液,滋养学生的灵魂,为学生注入一股神奇的生长力。
三维整合说目标
根据学生实际,综合学段特点、单元编排和教材分析,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用自主识字、随文识字等方法.学习5个生字,绿线中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紧扣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品悟嫦娥心地善良、舍已为民的高贵品质。
4.理解课文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神话故事的文体特点。
情节、环境、人物,是神话故事的三大要素,而人物又处于三大要素的核心地位。吸纳文化精髓是优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所以上述目标3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提炼优化说教法
坚持“教为学服务”,坚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我紧密结合课文特点,运用情境教育法、整体感悟法、读写结合法等,让学生入情境、进角色,努力把语文课上到学生的心坎上。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是“依‘标’扣‘本’学语言,读思议练重实践,蕴涵人文重融合”。
螺旋渐进说思路
首先指导学生理清故事发展顺序,整体感知情节;接着师生在情节发展过程的具体语境中走进文字精妙处,感悟人物形象,突破教学重难点;最后入境移情,揭示主旨。
板块推进说流程
基于以上种种分析,《嫦娥奔月》教学时间为二课时,设计为五个板块。
第一板块:创境赏月,吟诗导入。
配乐《思乡曲》,出示中秋月景图,吟诗导人。教师边板书课题边指导写字,强调“奔”的读音(ben)。学生齐读课题。
【创境赏月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唤醒阅读期待的无形之“力”,能使学生的心理与阅读产生契合,为高效课堂打开一扇窗。】
第二板块:初读神话,梳理文序。
通过读课题或课前预习,学生质疑。教师及时点评梳理,提高质疑水平,并借此以学定教。(我预设学生的问题:①嫦娥为何奔月?如何奔月?②人们为什么把八月十五这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③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
教师用课件出示初读要求,学生充分初读,构筑体验。
按照初读要求,先出示词串,检查读词情况,相机正音,指导写字“奸”“丸”;再结合词串构建的语境,进行说话训练,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生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梳理文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现学段特点。字词句段篇教学融会贯通,大大提高了实效性。
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再读课文,试着解疑,再存疑。对学生初读理解的层面不求全求深,重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神话故事的文体特点。
【让初读提效,教学就要做到集“碎”为“整”,让学生在读中质疑,解疑,再存疑,使平实的初读环节蕴藏着巨大的思维张力。】
第三板块:烘云托月,含英咀华。这是教学的主体,分三部分进行。
其一是品味语言.精读第一段。引导质疑,边读边想:这一段主要内容是什么?小组交流,汇报读书收获时,教师顺势而导,采用追问策略,扣读导悟后羿深受敬重的原因。(预设:文中的“苦难”指的是什么?突出“直”“实在”“无法”等词语,想象老百姓遭受的苦难及苦难程度;抓住“登上”“运足”“拉满”“射下”等有关动词,感悟后羿的力大神勇。)
其二是想象融境,细琢第二段。这部分是理解、感悟的重点,情境朗读是突破点的关键。
第一步,学生把“心”放在故事里,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想:逢蒙、嫦娥分别是怎样的人?表现在哪些地方?分别用波浪线和直线画出文中有关语句,并批注。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让学生感受到后羿与嫦娥的感情非常深厚,为帮助学生体会嫦娥抉择时的痛苦、矛盾与坚决作好铺垫。重点是引导学生将嫦娥与逢蒙进行对比,体会反衬的表达效果(将嫦娥置于矛盾之中,更显“至善”“大爱”的美德本色)。同桌对比读,师生人情入境合作读第5自然段。
第二步,运用比较辨析法,体会运用重叠词的妙处是能加强语气。如,课件出示:“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和“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学生读中比较,品味出“碧蓝碧蓝”更能强调夜空的美丽色彩,衬托嫦娥美丽的心灵。配乐朗读第6自然段后,导写:飞天的嫦娥在想些什么呢?适时练笔,写下心灵的文字。
第三步,自读自悟第7自然段,学生从后羿的“连声呼唤”“不顾一切”以及嫦娥的“深情”中,体会夫妻恩爱,品悟其表达效果(从侧面陪衬嫦娥自我牺牲精神的伟大)。学生在读中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及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第三部分是浸润思想,深悟第三段。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人们对嫦娥永远的思念,并追根溯源:乡亲们为什么很想念嫦娥?(深悟美德:美丽、善良、正直、舍己为民)。接着进一步追问:乡亲们对嫦娥的思念说明了什么?这是对课文整体把握的提升,使嫦娥这位女英雄在众人的烘云托月中显得更加迷人。(美丽的嫦娥影单心不孤:后羿对嫦娥的爱恋与不舍,是一种美丽;乡亲们对嫦娥的思念与祝福,是一种幸福。)
【语文学习不仅要“意”“言”兼得,还要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背后的思维方式,在学生心里生成一种积极的力量。】
第四板块:复述课文,总结提升。
指导学生编列提纲或列标题,梳理故事情节,并相机完善板书,为复述课文提供支持。学生通过自由练习、同桌互述、推荐展示等多种形式练习复述课文。随后,学生自主总结学习收获,自我检查学习效果。
第五板块:内外链接,适度延伸,
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教师要用例子激趣,引领学生课内得法,课外实践(阅读优秀的神话故事,完善练笔),拓宽视野,增加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