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15课 文化遗产:
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课程标准】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目录
一、溯源——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二、观今——看《世界遗产公约》
三、展望——愿文化遗产灿烂辉煌
一、溯源——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结合教材P83和图片思考,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
一、溯源——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故宫的一些宫殿经过几百年的风雨腐蚀早已成了危房。
酸雨,乐山大佛所在的岷江上游仍然有造纸和制药企业排放废气、废水。
圆明园遗址
圆明园复原图
尼泊尔的故宫,拥有超过700年历史。自15世纪末起,就成为加德满都历代马拉王朝国王的正式官邸,是尼泊尔现存历史遗迹中规模最大、收藏最丰富的艺术、宗教和历史博物馆。
工业化、城市化
地震
战争
(1)价值:文化遗产是由各民族在数千年历史进程中创造而来的,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2)现状:一直受到威胁(自然灾害、战争、工业化、城市化·······)
1.原因
一、溯源——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结合教材P83和图片思考,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
6
2.措施
一、溯源——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古代
法国国王收藏的《蒙娜丽莎》
乾隆皇帝收藏的王献之的《中秋贴》
收藏
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大约从19世纪开始)
世界
中国
希腊制定了古迹保护法律
《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
《世界遗产公约》
1906年,清政府颁布《保护古物推广办法》
1930年,设立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公布了《古物保存法》
①建立起专业化的文物保护体系,并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文物普查。
②1961年,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③1982年通过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
根据时间轴,结合教材83-84,整理中国和世界进行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的具体措施
立法
材料一 四川安岳县峰门寺的一尊摩崖造像,被以红黄蓝绿颜色重绘的“浓墨重彩”,瞬间让网友们觉得“眼怀慈悲,神态安静的活佛生生被画成了地主家的胖儿子”。
真实性
材料二 主持人介绍到,法国早在1913年就制定了非常严格、明确的古建筑保护法,例如规定古建筑及其方圆五百米内的景物未经政府允许不得变动。
完整性
思考:你觉得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应遵循哪些原则?
3.原则
某地有一著名的古建筑群,因不注意保护,建筑物已遭极大损坏。当地政府决定将这一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此进行了全面翻修,并加以扩建。这种做法主要违反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哪一原则( )
A.真实性原则
B.普遍性原则
C.突出性原则
D.完整性原则
课堂练习
A
二、观今——看《世界遗产公约》
二、观今——看《世界遗产公约》
根据表格,结合教材84-85,整合《世界遗产公约》的相关知识
时间
宗旨
地位
内容
发展
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通过。
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
①充分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②对于一部分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重点保护③确定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三种类型。
是目前拥有缔约国最多的公约之一。
①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正式提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
②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自然遗产
判断:以下属于哪种遗产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梵净山
布达拉宫
措施
意义
中国践行《世界遗产公约》
①1985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
②2004年8月,中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③2006年,审议通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④2011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①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②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出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
古代文明遗迹(部分代表)
希腊 雅典卫城
埃及
孟菲斯及其墓地
金字塔
意大利 古罗马城
埃及
阿布辛拜勒神庙
古代
《世界遗产公约》下的各国遗产
意大利 佛罗伦萨
文明的辉煌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原爆遗址,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
凡尔赛宫及其园林
近代
中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
你知道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展望——愿文化遗产灿烂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