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3.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
聚焦
探索
活动一:了解地震的原因
1、猜测地震的成因?
活动一:了解地震的原因
实验材料:
剪成两半的塑料小盒、保鲜袋、泥土、水、铲子(可用勺子代替)
模拟地震实验
模拟地震实验
拉开
挤压
“板块”受到一定作用力时会相互分离,“板块边缘”附近发生“地面”裂开。
“板块”受到一定作用力时会相互碰撞,“板块边缘”附近发生“地面”隆起。
活动一:了解地震的原因
岩层发生弯曲
岩层断裂、错动
活动一:了解地震的原因
组成岩石圈的板块在不停地运动,它们相互碰撞、彼此分离。在这样的过程中,地壳或岩石圈会发生机械变形、变位,比如褶皱、断裂、地震等。板块边缘构成地球表面的活动带,是地震高发地区。
探索
活动二:地震给地表带来的变化
地震会使地面断裂、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强烈的地震会使一个地区的地形地貌发生巨大的改变。
活动二:地震给地表带来的变化
地震会使地面断裂、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强烈的地震会使一个地区的地形地貌发生巨大的改变。
唐山地震
汶川地震后形成的堰塞湖
地面断裂
地面隆起
山体滑坡
堰塞湖
搜集与地震相关自救与互救知识,并制作成宣传海报。
活动手册
第5页
地震的成因:地壳在不断运动,当地下的岩层发生弯曲、断裂、错动等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小结1《地球的表面》探究记录表
探究目标:观察下列图片,描述地形地貌的特点并猜测形成的主要原因。
图片 地形地貌特点 形成原因
香港地质公园
长白山天池
敦煌雅丹地貌
黄土高原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我的发现 影响地形地貌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2《地球的结构》活动记录单
探究目标 制作并观察地球内部结构模型。
探究过程 一、准备材料 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黏土或者橡皮泥、尺子、小刀。 二、制作方法 1.用红色橡皮泥捏一个直径约三厘米的小球,作为 。 2.用黄色橡皮泥捏一个厚度约2厘米的平面,包裹小球,作为 。 3.最后用一层薄薄的蓝色橡皮泥包裹,作为 。 4.用小刀将制作好的模型对半切开。 三、观察记录 观察模型的剖面并填写各部分的名称。
我的评价 仔细观察我们做的模型,怎样改进模型: 。
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探究记录表
探究目标 通过模拟地震实验,推测地震的成因。
探究过程 1.用保鲜膜将剪成两半的盒子包裹起来; 2.将水、土和成泥,并铺在拼接的盒子中; 图1 图2 3.等到泥土变得有些干燥后,用手拉住小盒的两边,迅速拉开。 我观察到现象: 。 图3 4.同样,用手将另一个盒子向里挤压,我观察到的现象: 。 图4
我的发现 地震的成因: 。
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活动记录单
探究目标 通过模拟火山喷发实验,推测火山喷发的成因。
探究过程 1. 在罐头盒内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在“小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 2. 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适当稀释),然后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 3.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带好护目镜,观察“火山”喷发现象。 【记录现象】可用文字、图画等形式记录看到的现象。
我的发现 根据模拟实验,我发现火山喷发的原因是: 。
5《风的作用》活动记录单
探究目标 认识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探究过程 (一)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 1. 用放大镜观察打磨前的岩石; 2. 用砂纸沿水平方向打磨岩石; 3. 再次用放大镜观察打磨后的岩石,记录实验现象。 打磨前打磨中打磨后岩石的样子
(二)思考题: 根据模拟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推测下图中敦煌地区的地表特点是怎样形成的。
我的发现 风是怎样改变地球表面的: 。
6《水的作用》活动记录单
探究目标 认识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
探究过程 1. 制作一个小山丘模型,并在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 2. 用喷壶中的水喷洒小山丘顶部,观察“雨水”流过小山丘时,土壤和带有颜色的沙子分别怎样移动; 3. 比较“降雨”前后小山丘发生的变化,用图画、文字等形式描绘出土壤前后的样子。 土壤的样子降雨前 降雨后
我的发现 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有: 。
7《总结我们的认识》活动记录单
研究内容 有无植物覆盖会影响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吗?
我的预测 有植物覆盖,侵蚀程度 无植物覆盖,侵蚀程度
我的方法 1. 制作两个相同地形的小山丘,一个有植物覆盖,一个没有植物覆盖; 2. 用喷壶分别对两个小山丘从相同高度喷下同样多的水,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 3.比较两个小山丘降雨后的变化,记录下来。
改变的条件
不变的条件
实验现象 有植物覆盖的土地: 无植物覆盖的土地:
我的结论 有无植物覆盖 影响雨水对土地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