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八节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颜色的变化一定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A.指示剂遇酸碱变色 B.小木棒遇浓硫酸变黑
C.活性炭脱色 D.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
2.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医疗 B.氮气用作保护气
C.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 D.木炭用于生火取暖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用铜制导线 B.用石墨制铅笔芯
C.用活性炭净化水 D.天然气用作燃料
4.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金属冶炼 B.雕刻印章 C.高粱酿酒 D.烧制陶器
5.我省有许多历史悠久、闻名中外的传统工艺美术品.下列工艺品在制作过程中有新的物质生成的是( )
A. 黄山罗盘
B. 歙县歙砚
C. 徽州木雕
D. 界首彩陶
6.茶油又名山茶油,美国的卫生研究院营养合作委员会主席称赞我国油茶为“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相关操作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摊晒、剥壳 B.碾碎、压榨
C.久置后闻油是否有异味 D.取油燃烧发出噼啪响声
7.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下列能量利用主要由化学变化而来的是( )
A.利用风力机械装置使火炬旋转 B.运动员维持体温所消耗的能量
C.太能能热水器的能量 D.采用脚踏自行车发电
8.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木料制家具 B.钢铁生锈 C.汽油挥发 D.蜡烛融化
9.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火药爆炸
B. 木头燃烧
C. 面包发霉
D. 湿衣服晾干
10.我们观察到蜡烛有以下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蜡烛是白色的圆柱体
B.切一块石蜡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
C.点燃烛芯,蜡烛可以燃烧
D.蜡烛质地较柔软
11.用电设备发生火灾时,可用装有液态四氯化碳的“灭火弹”扑灭,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不易燃烧 B.能导电
C.不易汽化 D.密度比空气小
12.下列物质的用途仅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B.用氢气作高能燃料
C.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D.用二氧化碳灭火
13.物质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氧化性、可燃性 B.颜色、状态
C.熔点、沸点 D.密度、硬度
14.2016年9月4日,G20峰会期间,中国在杭州西湖岳湖景区内的水上舞台上,第一次了举办大型交响音乐会,以下精彩的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二胡演奏梁祝 B.LED灯光秀
C.动感音乐喷泉 D.焰火表演
二、填空题
1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最本质区别在于 。
16.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以下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小块金属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它在水面上急速的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即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阅读后,归纳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 , , , 。
17.读下列短文,运用你学过的知识,将符合题意的编号填入题后的空格内。
在通常状况下,①氮气是没有颜色;②没有气味的气体;③比空气稍轻;④氮气在1.01×105帕,-195.8℃时,会变成雪状固体;⑤常温下,氮气难溶于水;⑥在雷电的作用下,氮气可与氧气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物质;⑦氮气可用于合成氨;⑧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氮气能与氧气合成氨气。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三、综合题
18.台州某公司通过提取玉米中的某种营养成分,加工成可以承受110 ℃高温的“玉米杯”。玉米杯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的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既安全又环保。玉米杯加工流程如图所示。
(1)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玉米的果实属于 。
(2)如图物质循环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
A.发酵 B.降解 C.加工成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指示剂遇酸碱变色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小木棒遇浓硫酸变黑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活性炭脱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过程中有新物质胆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2.【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氧气能够支持燃烧;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干冰升华吸收热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氧气供给呼吸,属于化学性质.
B、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C、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是利用不同的稀有气体能通过或吸收不同波长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木炭燃烧放出的热量煮饭、取暖,利用了木炭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C.
3.【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铜制导线,是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石墨制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质软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用活性炭净化水,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金属冶炼是利用还原剂与金属矿物反应,还原出金属,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雕刻印章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高粱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烧制陶器是物质与氧气发生了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B.
5.【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解答】解:A、黄山罗盘的制作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歙县歙砚的制作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徽洲木雕只是在木材上雕刻各种图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界首彩陶属于陶瓷,是通过物质的燃烧制作的,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6.【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摊晒、剥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碾碎、压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闻油是否有异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油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7.【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利用风力机械装置使火炬旋转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维持体温消耗能量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太能能热水器的能量产生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采用脚踏自行车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8.【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木料制家具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蜡烛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9.【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火药爆炸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面包发霉生成了菌类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湿衣服晾干是水分蒸发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解:A、蜡烛是白色的圆柱体,为物理性质,故A错误;
B、切一块石蜡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说明密度小,为物理性质,故B错误;
C、点燃烛芯,蜡烛可以燃烧,可燃性为化学性质,故C正确;
D、蜡烛质地较柔软,软硬为物理性质,故D错误.
故选C.
11.【答案】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可以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描述结合灭火的措施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四氯化碳能够用于灭火,说明不支持燃烧,不燃烧,故正确;
B、根据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用电设备火焰上灭火可知,说明四氯化碳不能导电,故B错误;
C、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说明四氯化碳容易汽化,故C错误;
D、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说明四氯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D错误.
故选:A.
12.【答案】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是它们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如汽油易挥发(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如汽油易燃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应用这个差别可以来判别某一性质是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解答】解:A.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B.用氢气作高能燃料是利用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C.用生石灰作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能和水反应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D.用二氧化碳灭火是利用了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故选A.
13.【答案】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氧化性、可燃性、可燃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
【解答】解:A、氧化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熔点、沸点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密度、硬度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4.【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二胡演奏梁祝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LED灯光秀表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动感音乐喷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焰火表演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15.【答案】是否生成其它的物质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最本质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分析】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最本质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若有,则为化学变化,若没有,则为物理变化。
16.【答案】银白色固体;硬度小(软);熔点低;密度比水小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说明该物质为固体且质软;把小块金属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说明密度小;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它在水面上急速的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即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该物质熔点低且颜色为银白色。
【分析】本题考查物理性质的应用,以具体物质的性质描述总结出其物理性质,只要掌握物理性质定义即可。
17.【答案】①②③④⑤;⑥⑦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①氮气是没有颜色是物理性质;②没有气味的气体是物理性质;③比空气稍轻是物理性质;④氮气在1.01×105帕,-195.8℃时,会变成雪状固体是物理性质;⑤常温下,氮气难溶于水是物理性质;⑥在雷电的作用下,氮气可与氧气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物质是化学性质;⑦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氮气能与氧气合成氨气是化学性质。
【分析】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18.【答案】(1)器官
(2)C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细胞是除病毒以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小单位.组织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遇碘液会变蓝;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据此解答.一掌握动植物的结构层次是解题的关键.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1)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成的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结构,玉米粒是由保护组织、营养组织等不同的组织构成的,玉米粒有繁殖的生理功能,所以玉米粒属于器官.(2)发酵和降解生成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加工成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1)器官;(2)C.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八节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颜色的变化一定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A.指示剂遇酸碱变色 B.小木棒遇浓硫酸变黑
C.活性炭脱色 D.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指示剂遇酸碱变色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小木棒遇浓硫酸变黑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活性炭脱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过程中有新物质胆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2.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医疗 B.氮气用作保护气
C.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 D.木炭用于生火取暖
【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氧气能够支持燃烧;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干冰升华吸收热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氧气供给呼吸,属于化学性质.
B、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C、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是利用不同的稀有气体能通过或吸收不同波长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木炭燃烧放出的热量煮饭、取暖,利用了木炭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C.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用铜制导线 B.用石墨制铅笔芯
C.用活性炭净化水 D.天然气用作燃料
【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铜制导线,是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石墨制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质软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用活性炭净化水,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金属冶炼 B.雕刻印章 C.高粱酿酒 D.烧制陶器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金属冶炼是利用还原剂与金属矿物反应,还原出金属,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雕刻印章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高粱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烧制陶器是物质与氧气发生了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B.
5.我省有许多历史悠久、闻名中外的传统工艺美术品.下列工艺品在制作过程中有新的物质生成的是( )
A. 黄山罗盘
B. 歙县歙砚
C. 徽州木雕
D. 界首彩陶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解答】解:A、黄山罗盘的制作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歙县歙砚的制作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徽洲木雕只是在木材上雕刻各种图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界首彩陶属于陶瓷,是通过物质的燃烧制作的,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6.茶油又名山茶油,美国的卫生研究院营养合作委员会主席称赞我国油茶为“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相关操作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摊晒、剥壳 B.碾碎、压榨
C.久置后闻油是否有异味 D.取油燃烧发出噼啪响声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摊晒、剥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碾碎、压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闻油是否有异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油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7.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下列能量利用主要由化学变化而来的是( )
A.利用风力机械装置使火炬旋转 B.运动员维持体温所消耗的能量
C.太能能热水器的能量 D.采用脚踏自行车发电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利用风力机械装置使火炬旋转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维持体温消耗能量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太能能热水器的能量产生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采用脚踏自行车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8.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木料制家具 B.钢铁生锈 C.汽油挥发 D.蜡烛融化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木料制家具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蜡烛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9.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火药爆炸
B. 木头燃烧
C. 面包发霉
D. 湿衣服晾干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火药爆炸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面包发霉生成了菌类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湿衣服晾干是水分蒸发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10.我们观察到蜡烛有以下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蜡烛是白色的圆柱体
B.切一块石蜡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
C.点燃烛芯,蜡烛可以燃烧
D.蜡烛质地较柔软
【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解:A、蜡烛是白色的圆柱体,为物理性质,故A错误;
B、切一块石蜡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说明密度小,为物理性质,故B错误;
C、点燃烛芯,蜡烛可以燃烧,可燃性为化学性质,故C正确;
D、蜡烛质地较柔软,软硬为物理性质,故D错误.
故选C.
11.用电设备发生火灾时,可用装有液态四氯化碳的“灭火弹”扑灭,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不易燃烧 B.能导电
C.不易汽化 D.密度比空气小
【答案】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可以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描述结合灭火的措施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四氯化碳能够用于灭火,说明不支持燃烧,不燃烧,故正确;
B、根据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用电设备火焰上灭火可知,说明四氯化碳不能导电,故B错误;
C、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说明四氯化碳容易汽化,故C错误;
D、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说明四氯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D错误.
故选:A.
12.下列物质的用途仅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B.用氢气作高能燃料
C.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D.用二氧化碳灭火
【答案】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是它们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如汽油易挥发(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如汽油易燃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应用这个差别可以来判别某一性质是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解答】解:A.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B.用氢气作高能燃料是利用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C.用生石灰作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能和水反应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D.用二氧化碳灭火是利用了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故选A.
13.物质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氧化性、可燃性 B.颜色、状态
C.熔点、沸点 D.密度、硬度
【答案】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氧化性、可燃性、可燃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
【解答】解:A、氧化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熔点、沸点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密度、硬度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4.2016年9月4日,G20峰会期间,中国在杭州西湖岳湖景区内的水上舞台上,第一次了举办大型交响音乐会,以下精彩的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二胡演奏梁祝 B.LED灯光秀
C.动感音乐喷泉 D.焰火表演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二胡演奏梁祝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LED灯光秀表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动感音乐喷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焰火表演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二、填空题
1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最本质区别在于 。
【答案】是否生成其它的物质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最本质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分析】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最本质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若有,则为化学变化,若没有,则为物理变化。
16.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以下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小块金属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它在水面上急速的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即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阅读后,归纳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 , , , 。
【答案】银白色固体;硬度小(软);熔点低;密度比水小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说明该物质为固体且质软;把小块金属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说明密度小;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它在水面上急速的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即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该物质熔点低且颜色为银白色。
【分析】本题考查物理性质的应用,以具体物质的性质描述总结出其物理性质,只要掌握物理性质定义即可。
17.读下列短文,运用你学过的知识,将符合题意的编号填入题后的空格内。
在通常状况下,①氮气是没有颜色;②没有气味的气体;③比空气稍轻;④氮气在1.01×105帕,-195.8℃时,会变成雪状固体;⑤常温下,氮气难溶于水;⑥在雷电的作用下,氮气可与氧气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物质;⑦氮气可用于合成氨;⑧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氮气能与氧气合成氨气。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答案】①②③④⑤;⑥⑦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①氮气是没有颜色是物理性质;②没有气味的气体是物理性质;③比空气稍轻是物理性质;④氮气在1.01×105帕,-195.8℃时,会变成雪状固体是物理性质;⑤常温下,氮气难溶于水是物理性质;⑥在雷电的作用下,氮气可与氧气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物质是化学性质;⑦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氮气能与氧气合成氨气是化学性质。
【分析】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三、综合题
18.台州某公司通过提取玉米中的某种营养成分,加工成可以承受110 ℃高温的“玉米杯”。玉米杯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的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既安全又环保。玉米杯加工流程如图所示。
(1)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玉米的果实属于 。
(2)如图物质循环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
A.发酵 B.降解 C.加工成型
【答案】(1)器官
(2)C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细胞是除病毒以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小单位.组织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遇碘液会变蓝;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据此解答.一掌握动植物的结构层次是解题的关键.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1)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成的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结构,玉米粒是由保护组织、营养组织等不同的组织构成的,玉米粒有繁殖的生理功能,所以玉米粒属于器官.(2)发酵和降解生成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加工成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1)器官;(2)C.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