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九年级上册《沁园春· 雪》(第1课时)课件+素材+教案+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本九年级上册《沁园春· 雪》(第1课时)课件+素材+教案+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7 20:23:0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沁园春·雪》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及诗歌的写作背景,背诵默写诗歌。
2.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3.品味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体会词作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艺术特色。
4.领会词作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情感。
【学习重点】
1.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2.品味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体会词作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艺术特色。
【学习难点】
品味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体会词作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艺术特色。
【学习时间】
2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是一种能引人遐思的精灵。古往今来,白雪飘进多少文人墨客的文字里,你能吟咏几句吗——
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韩愈: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院作飞花。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当一代伟人毛泽东看到北国茫茫的冰雪时,他会有怎样的感受?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
有关资料
1.文题解读
“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也是本词吟咏的主要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沁园春》这个词牌规定114个字,分上下两阕,上阕13句,下阕12句。“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
2.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不但是伟大的缔造者和领导人,而且在文学上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诗词有一种宏伟壮阔的气势,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3.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从陕北出发,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西部。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爱国民主战士柳亚子先生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这首词在《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增强了胜利的信心。
三、预习设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余莽莽( ) 分( )外妖娆( ) 稍逊( )风骚( ) 成吉思汗( )数( )风流人物 还( )看今朝( )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⑴莽莽:
⑵红装素裹:
⑶妖娆:
⑷折腰:
⑸风骚:
⑹一代天骄:
⑺数风流人物:
四、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
要求⑴听读——正字音,知停顿。⑵自由读——注意重音、情感等,找出韵脚。⑶个人展示读、男女混合读。
停顿与重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韵脚:飘、滔、高、娆、娇、腰、骚、雕、朝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歌的大意。
五、合作探究
1.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2.词的下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4.哪些句子是对雪景的具体描写?由哪个字领起?
5.“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三句诗写景的角度是什么?从哪个字可以看出?这三句诗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6.“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7.词的下阕又是如何评论历史英雄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
六、课堂检测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妖娆(  ) 分外(  ) 折腰(  ) 风sāo(  ) 天jiāo(  ) 上què( ) 红装素guǒ(  )
2.根据原文填空。
⑴望长城内外,______________;大河上下,______________。
⑵须晴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⑷俱往矣,______________,还看今朝。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C.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D.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富有文采。
B.下雪的时候,雪花覆盖了大地,到处红装素裹,风景异常美好。
C.他在老师眼里是好学生,在父母眼里是好孩子他觉得自己就是备受宠爱的一代天骄,事事顺心如意。
D.他的作文写得很风骚,特别是在遣词造句方面堪称一绝。
5.关于《沁园春·雪》,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题目,“雪”是词牌名。
B.在这首词中,作者描写了自己当时亲眼见到的冰封雪飘和雪后天晴两种美景。
C.从“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自己是当今唯一的英雄人物。
D.“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两句写出了黄河一下子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了天地之寒冷,河水结冰之迅速。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掌握生字词;
2.背诵默写课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
部编本九年级语文上册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是一种能引人遐思的精灵。古往今来,白雪飘进多少文人墨客的文字里,你能吟咏几句吗——
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韩愈: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院作飞花。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当一代伟人毛泽东看到北国茫茫的冰雪时,他会有怎样的感受?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及诗歌的写作背景,背诵默写诗歌。
2.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3.品味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体会词作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艺术特色。
4.领会词作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2.品味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体会词作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品味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体会词作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艺术特色。
“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也是本词吟咏的主要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沁园春》这个词牌规定114个字,分上下两阕,上阕13句,下阕12句。“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
1.文题解读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不但是伟大的缔造者和领导人,而且在文学上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诗词有一种宏伟壮阔的气势,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2.作者介绍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从陕北出发,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西部。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爱国民主战士柳亚子先生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这首词在《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增强了胜利的信心。
3.写作背景
1.给加点字注音
惟余莽莽( ) 分( )外妖娆( ) 稍逊( )风骚( ) 成吉思汗( ) 数( )风流人物 还( )看今朝( )
mǎng
ráo
xùn
sāo
hán
fèn
zhāo
shǔ
hái
⑴莽莽:
⑵红装素裹:
⑶妖娆:
⑷折腰:
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大地。
娇艳美好。
弯腰行礼,这里是倾倒的意思。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⑸风骚:
⑹一代天骄:
⑺数风流人物:
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指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子,天之骄子。
称得上是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数,点数,数得着,称得上。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1.朗读诗歌
要求⑴听读——正字音,知停顿。⑵自由读——注意重音、情感等,找出韵脚。⑶个人展示读、男女混合读。
停顿与重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韵脚:飘、滔、高、娆、娇、腰、骚、雕、朝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歌的大意。
北方的风光 ,千里万里冰封冻雪花飘。远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1.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2.词的下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描写北国雪景。赞美了祖国大好河山,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议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今英雄,表达了作者作为人民革命领袖的自信。
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4.哪些句子是对雪景的具体描写?由哪个字领起?
总写北国雪景。“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由“望”字领起。
5.“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三句诗写景的角度是什么?从哪个字可以看出?这三句诗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6.“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虚写;从“须”字可以看出;预示着等到革命成功了,再看祖国的河山,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这象征祖国前途的光明灿烂。
起过渡作用,前句承上,总括上阕写景,后句启下,总领下文抒情。
7.词的下阕又是如何评论历史英雄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
用一个“惜”字,委婉批评了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今朝的风流人物在武功与文治两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妖娆(  ) 分外(  )
折腰(  ) 风sāo(  )
天jiāo(  ) 上què( )
红装素guǒ(  )
fèn

ráo



zhé
2.根据原文填空。
⑴望长城内外,______________;大河上下,______________。
⑵须晴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⑷俱往矣,______________,还看今朝。
惟馀莽莽
顿失滔滔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数风流人物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C.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D.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富有文采。
B.下雪的时候,雪花覆盖了大地,到处红装素裹,风景异常美好。
C.他在老师眼里是好学生,在父母眼里是好孩子他觉得自己就是备受宠爱的一代天骄,事事顺心如意。
D.他的作文写得很风骚,特别是在遣词造句方面堪称一绝。
A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与原句语境不符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用在一个学生身上显然不妥
“风骚”指文学才华,是名词,不能用作形容词来形容文章写得好
5.关于《沁园春·雪》,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题目,“雪”是词牌名。
B.在这首词中,作者描写了自己当时亲眼见到的冰封雪飘和雪后天晴两种美景。
C.从“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自己是当今唯一的英雄人物。
D.“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两句写出了黄河一下子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了天地之寒冷,河水结冰之迅速。
D
“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作者描写了自己当时亲眼见到的冰封雪飘的美景,想象了雪后天晴的美景
作者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众才是当今唯一的英雄人物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掌握生字词;
2.背诵默写课文。
再 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沁园春·雪》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及诗歌的写作背景,背诵默写诗歌。
2.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3.品味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体会词作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艺术特色。
4.领会词作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情感。
【学习重点】
1.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2.品味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体会词作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艺术特色。
【学习难点】
品味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体会词作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艺术特色。
【学习时间】
2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是一种能引人遐思的精灵。古往今来,白雪飘进多少文人墨客的文字里,你能吟咏几句吗——
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韩愈: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院作飞花。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当一代伟人毛泽东看到北国茫茫的冰雪时,他会有怎样的感受?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
有关资料
1.文题解读
“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也是本词吟咏的主要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沁园春》这个词牌规定114个字,分上下两阕,上阕13句,下阕12句。“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
2.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不但是伟大的缔造者和领导人,而且在文学上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诗词有一种宏伟壮阔的气势,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3.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从陕北出发,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西部。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爱国民主战士柳亚子先生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这首词在《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增强了胜利的信心。
三、预习设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余莽莽( ) 分( )外妖娆( ) 稍逊( )风骚( ) 成吉思汗( )数( )风流人物 还( )看今朝( )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⑴莽莽:
⑵红装素裹:
⑶妖娆:
⑷折腰:
⑸风骚:
⑹一代天骄:
⑺数风流人物:
四、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
要求⑴听读——正字音,知停顿。⑵自由读——注意重音、情感等,找出韵脚。⑶个人展示读、男女混合读。
停顿与重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韵脚:飘、滔、高、娆、娇、腰、骚、雕、朝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歌的大意。
五、合作探究
1.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2.词的下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4.哪些句子是对雪景的具体描写?由哪个字领起?
5.“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三句诗写景的角度是什么?从哪个字可以看出?这三句诗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6.“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7.词的下阕又是如何评论历史英雄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
六、课堂检测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妖娆(  ) 分外(  ) 折腰(  ) 风sāo(  ) 天jiāo(  ) 上què( ) 红装素guǒ(  )
2.根据原文填空。
⑴望长城内外,______________;大河上下,______________。
⑵须晴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⑷俱往矣,______________,还看今朝。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C.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D.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富有文采。
B.下雪的时候,雪花覆盖了大地,到处红装素裹,风景异常美好。
C.他在老师眼里是好学生,在父母眼里是好孩子他觉得自己就是备受宠爱的一代天骄,事事顺心如意。
D.他的作文写得很风骚,特别是在遣词造句方面堪称一绝。
5.关于《沁园春·雪》,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题目,“雪”是词牌名。
B.在这首词中,作者描写了自己当时亲眼见到的冰封雪飘和雪后天晴两种美景。
C.从“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自己是当今唯一的英雄人物。
D.“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两句写出了黄河一下子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了天地之寒冷,河水结冰之迅速。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掌握生字词;
2.背诵默写课文。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三、1.mǎng fèn ráo xùn sāo hán shǔ hái zhāo
2.⑴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⑵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大地。⑶娇艳美好。⑷弯腰行礼,这里是倾倒的意思。⑸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⑹指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子,天之骄子。⑺称得上是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数,点数,数得着,称得上。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四、1.略
2.北方的风光 ,千里万里冰封冻雪花飘。
远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五、1.描写北国雪景。赞美了祖国大好河山,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议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今英雄,表达了作者作为人民革命领袖的自信。
3.总写北国雪景。“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4.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由“望”字领起。
5.虚写;从“须”字可以看出;预示着等到革命成功了,再看祖国的河山,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这象征祖国前途的光明灿烂。
6.起过渡作用,前句承上,总括上阕写景,后句启下,总领下文抒情。
7.用一个“惜”字,委婉批评了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今朝的风流人物在武功与文治两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
六、1.ráo fèn zhé 骚 骄 阙 裹
2.⑴惟馀莽莽 顿失滔滔⑵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⑶江山如此多娇⑷数风流人物
3.D(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4.A(B.“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与原句语境不符;C.“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用在一个学生身上显然不妥;D.“风骚”指文学才华,是名词,不能用作形容词来形容文章写得好。)
5.D(A.“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B.作者描写了自己当时亲眼见到的冰封雪飘的美景,想象了雪后天晴的美景;C.作者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众才是当今唯一的英雄人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沁园春·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及诗歌的写作背景,背诵默写诗歌。
2.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3.品味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体会词作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艺术特色。
4.领会词作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2.品味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体会词作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品味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体会词作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艺术特色。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是一种能引人遐思的精灵。古往今来,白雪飘进多少文人墨客的文字里,你能吟咏几句吗——
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韩愈: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院作飞花。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当一代伟人毛泽东看到北国茫茫的冰雪时,他会有怎样的感受?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
有关资料
1.文题解读
“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也是本词吟咏的主要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沁园春》这个词牌规定114个字,分上下两阕,上阕13句,下阕12句。“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
2.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不但是伟大的缔造者和领导人,而且在文学上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诗词有一种宏伟壮阔的气势,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3.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从陕北出发,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西部。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爱国民主战士柳亚子先生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这首词在《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增强了胜利的信心。
三、预习设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余莽莽( ) 分( )外妖娆( ) 稍逊( )风骚( ) 成吉思汗( )数( )风流人物 还( )看今朝( )
答案:mǎng fèn ráo xùn sāo hán shǔ hái zhāo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⑴莽莽:
⑵红装素裹:
⑶妖娆:
⑷折腰:
⑸风骚:
⑹一代天骄:
⑺数风流人物:
答案:⑴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⑵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大地。⑶娇艳美好。⑷弯腰行礼,这里是倾倒的意思。⑸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⑹指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子,天之骄子。⑺称得上是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数,点数,数得着,称得上。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四、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
要求⑴听读——正字音,知停顿。⑵自由读——注意重音、情感等,找出韵脚。⑶个人展示读、男女混合读。
停顿与重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韵脚:飘、滔、高、娆、娇、腰、骚、雕、朝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歌的大意。
北方的风光 ,千里万里冰封冻雪花飘。
远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五、合作探究
1.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描写北国雪景。赞美了祖国大好河山,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词的下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议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今英雄,表达了作者作为人民革命领袖的自信。
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总写北国雪景。“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4.哪些句子是对雪景的具体描写?由哪个字领起?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由“望”字领起。
5.“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三句诗写景的角度是什么?从哪个字可以看出?这三句诗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虚写;从“须”字可以看出;预示着等到革命成功了,再看祖国的河山,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这象征祖国前途的光明灿烂。
6.“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起过渡作用,前句承上,总括上阕写景,后句启下,总领下文抒情。
7.词的下阕又是如何评论历史英雄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
用一个“惜”字,委婉批评了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今朝的风流人物在武功与文治两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
六、课堂检测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妖娆(  ) 分外(  ) 折腰(  ) 风sāo(  ) 天jiāo(  ) 上què( ) 红装素guǒ(  )
答案:ráo fèn zhé 骚 骄 阙 裹
2.根据原文填空。
⑴望长城内外,______________;大河上下,______________。
⑵须晴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⑷俱往矣,______________,还看今朝。
答案:⑴惟馀莽莽 顿失滔滔⑵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⑶江山如此多娇⑷数风流人物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C.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D.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答案:D(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富有文采。
B.下雪的时候,雪花覆盖了大地,到处红装素裹,风景异常美好。
C.他在老师眼里是好学生,在父母眼里是好孩子他觉得自己就是备受宠爱的一代天骄,事事顺心如意。
D.他的作文写得很风骚,特别是在遣词造句方面堪称一绝。
答案:A(B.“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与原句语境不符;C.“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用在一个学生身上显然不妥;D.“风骚”指文学才华,是名词,不能用作形容词来形容文章写得好。)
5.关于《沁园春·雪》,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题目,“雪”是词牌名。
B.在这首词中,作者描写了自己当时亲眼见到的冰封雪飘和雪后天晴两种美景。
C.从“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自己是当今唯一的英雄人物。
D.“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两句写出了黄河一下子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了天地之寒冷,河水结冰之迅速。
答案:D(A.“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B.作者描写了自己当时亲眼见到的冰封雪飘的美景,想象了雪后天晴的美景;C.作者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众才是当今唯一的英雄人物。)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掌握生字词;
2.背诵默写课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