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03:科学探究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03:科学探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0-21 09:26:53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03:科学探究
一、单选题
1.(2020七上·杭州月考)科研人员按如下步骤实验:①将香菇菌种经无菌操作后,等量接种到两份相同的培养基中;②把接种后的培养基,分别放在两个箱子中,在其中的一个箱子中央放入磁铁,另一个不放磁铁作为对照组;③每天观察测量并记录菌丝的长度。该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  )
A.水分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B.培养基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C.磁场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D.光照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2.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活工作压力加大都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使癌症患者比例逐年升高。在试验某种新药对治疗小白鼠的癌症是否有效时,以下方式将会产生最令人信服的结论的是(  )
A.给多只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药物,并测定其中治愈的数目
B.给同样数目患癌症的大白鼠和小白鼠注射药物,并比较两者治愈的数目
C.给许多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不同剂量的药物,测定每一组中治愈的小白鼠数目
D.给许多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药物,同时给另外相同数目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中恢复健康的小白鼠的数目
3.下列关于科学探究说法正确的是(  )
A.科学探究要研究的问题必须是研究者自己发现并提出的
B.科学探究的实验结果就是所要探究问题的结论
C.探究结果需要反复实验论证
D.实验设计合理会得到预期结果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表所示,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
项目 水质 水量 水温 蛙卵数 孵出的蝌蚪数
甲组 河水 500mL 22℃ 300个 280只
乙组 蒸馏水 500mL 10℃ 300个 90只
A.含有两个变量 B.缺少对照实验
C.蛙卵数过少 D.结果不明显
5.(2020七上·镇海期末)小科在游览宁波植物园时提出了下列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科学问题是(  )
A.为什么有些植物秋冬季节会落叶
B.月季属于哪类植物
C.湖上游船的票价是多少
D.为什么夏季有些植物上方会被罩上黑色网罩
6.(2019七上·新昌期末)每年的7月下旬至9月是吃回山西瓜的最佳时间。我们在购买西瓜时,习惯用手指来弹西瓜,根据发出的声音判断西瓜是否已经成熟,如右图所示。“用手指弹西瓜”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获取事实与证据 D.得出结论
7.(2019七上·奉化期末)小科的同桌看到小科新买的一支钢笔,因其外观呈银白色金属光泽,认为可能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对小科同桌认为“钢笔外壳可能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的”这一描述,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观察 B.假设 C.实验 D.结论
8.(2019七上·越城期末)科学实验设计,需要思考的问题程序有:
①从实际出发,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②查阅收集资料,了解与课题有关的知识和经验;③针对研究的课题,明确实验的目的;④了解现有的仪器设备和可能的实验条件。一般情况下,上述问题程序的合理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③①②④
9.(2020七上·鄞州期末)同学们对体育课投掷的铅球材料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铅做的,有的认为是铁做的。于是他们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观察是否相吸。“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猜想假设 B.设计实验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10.(2020七上·鄞州期末)保存不当的食品表面很容易发霉,霉菌的生活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呢 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实验探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甲 乙 丙
实验处理 将烤干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25℃环境里 将新鲜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25℃环境里 将新鲜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0℃环境里
实验结果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
A.甲与乙两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B.该实验提示我们,低温和干燥有利于食品的储存
C.甲与丙两组实验的结论是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
D.霉菌是一种真菌,所有的真菌对人类生活都是有害的
11.(2019七上·宁波期中)3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下列问题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是(  )
A. 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
B.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C.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
二、填空题
12.如图表示了一种怀孕蜥蜴培养在不同温度下,所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
(1)如果有10只蜥蜴出生于32℃ 的环境中,则雄性的数目最可能是   
(2)根据图示信息,请提出一种合理的推断:   。
13.请你仿照例子,针对现象提出一个恰当的问题。
(1)例:鱼在水中游动。
问题:鱼为什么会在水中游动?
①雨后出现彩虹。
问题:   ?
②秋天,有些树开始落叶了,有些树却终年常绿。
问题:   ?
(2)例:钢铁在潮湿的环境中易生锈。
问题:钢铁在什么条件下易生锈?
①种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易发芽。
问题:   ?
②湿衣服在有风的环境中易干。
问题:   ?
14.(2018七上·台州月考)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 10m、500m 和 1000m 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明显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主要指海拔)和遗传(指不同海拔的植株)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⑴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 500m、1000m 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于 10m 处。
⑵收集数据:要测量第二年秋天   。
⑶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试验结果:
假设一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 10m 处的野菊株高   。
假设二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 10m 处的野菊株高   。
15.(2018七上·丽水月考)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含有黄樟素。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A),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B)。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C)。
(1)上文中 A 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
(2)本实验结果   (填“符合”或“不符合”)假设。
(3)步骤 B 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   方法。
16.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要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变态发育的影响,请你帮他们作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1)提出问题: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变态发育有什么影响?
作出假设:   .
(2)实验材料及用具:15只同种并同时孵化的形状和大小相似的蝌蚪、新鲜水草、3个型号相同的玻璃缸、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抑制剂、提前晾晒了3~4天的自来水.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3个玻璃缸分别编号1号、2号、3号.
第二步:在三个玻璃缸中分别放入   水和新鲜水草,然后在每个缸中各方5只蝌蚪.
第三步:在1号玻璃缸中加入   ,在2号玻璃缸中加入   ,
3号玻璃缸中不加药,作为   .
第四步:向1号、2号玻璃缸连续投药七天,每天药量相同,喂养过程注意换水,喂饭粒少许.
第五步:记录每天观察结果.
实验现象:   号玻璃缸中小蝌蚪最先完成变态发育,   号玻璃缸中小蝌蚪最后完成变态发育,   号玻璃缸中小蝌蚪居于二者之间.
得出结论:   .
三、实验探究题
17.(2020七上·秀洲月考)阅读短文,将问题答案的序号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A.小华和小明中午赤脚在海边玩耍,觉得沙子很烫。
B.小华和小明跳到海水里游泳,感到海水比沙子凉快。
C.小华对小明说,为什么海水会比沙子凉很多
D.小明说,可能是海水的温度比沙子低。
E.傍晚他们俩来到海边,仔细感觉沙子和海水的温度,发现沙子比海水凉。
F.小明说,为什么中午海水比沙子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
G.小华说,可能是海水和沙子吸(放)热的本领不一样。
H.小华和小明取同样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记下相同时间内海水和沙子分别升高的温度值;移去酒精灯,再记下相同时间内它们降低的温度值。
I.小华和小明在笔记本上写道:实验数据表明,海水吸(放)热的本领比沙子强。
短文的叙述中:
(1)属于提出问题的有   ;
(2)属于描述实验过程的有   ;
(3)属于结论的有   。
18.(2020七上·杭州月考)科学探究的方式和过程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但具有一些基本要素,如: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检验假设、报告与交流等。请回答下列有关科学探究的问题。
(1)提出问题:当你搬开花盆看到鼠妇(如图)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以下据此情景提出的几个问题,哪一个不够具体、明确?答: 。
A.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
B.鼠妇为什么会爬走呢?
C.鼠妇爬走是因为搬动花盆对它产生了刺激吗?
(2)提出假设:小明准备骑自行车外出时发现车胎瘪了。他感到很奇怪,昨天还是好好的,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他运用自己对自行车了解的常识和经验想到,也许是车胎破了,也许是   (写出一条即可)。
(3)设计研究方案: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请判断哪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答: 。
A.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B.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
C.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
(4)实施方案:在进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某同学用量筒先量取2毫升唾液倒入试管中,马上再用同一个量筒量取2毫升清水倒入另一只试管中,以形成对照。这种操作方式不够严谨,请加以改正:   。
(5)报告与交流:为探究微量元素铁、锌对白玉蜗牛(如图)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选取体重相近的白玉蜗牛并分成三组,在相同的环境中进行喂养实验,记录结果如下表。
组别 数量(只) 实验开始时平均体重(克/只) 一段时间后平均体重(克/只) 增重(%)
普通饲料 10 25 31.4 25.6%
普通饲料+铁 10 25 32.4 29.6%
普通饲料+锌 10 25 36.5 46.0%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如果选取各一只白玉蜗牛做实验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答:   。为什么?答:   。
19.(2020七上·杭州月考)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杨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在棉花的上面都放入25粒豌豆种子,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如下表,请回答:
装置 甲 乙 丙 丁
场所 日光下 日光下 黑暗中 黑暗中
温度 23℃ 23℃ 23℃ 23℃
棉华干湿状态 潮湿(含一定水分) 干燥 潮湿(含一定水分) 干燥
种子萌发数量 23 0 24 0
(1)跟据杨明同学的实验设计,可以推测,本实验探究了   和光照是否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2)实验甲和乙对照,变量是   ,通过这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根据实验甲和   的实验结果判断,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请说明理由:   。
(4)实验设计中,实验甲和   不能形成对照,原因是有   个变量。
(5)如空气充足,甲实验中有2粒种子没有萌发,其可能的原因是   。
四、解答题
20.同学们为了探究提高栽培植物的产量的方法,做了一个实验:同学们选择大白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种植相同数量、生长状况相似的大白菜幼苗,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
温室 ① ② ③
二氧化碳浓度 5.0% 5.0% 0.2%
温度 20℃ 15℃ 15℃
(1)如果选择①②两组进行对照实验,能研究   (填“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对栽培大白菜产量的影响。
(2)种植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第②组大白菜比第③组长得茂盛,可以说明:在   相同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浓度越   ,栽培大白菜的产量就越   。(填“高”或“低”)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惟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否放入磁铁,即除了是否放入磁铁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该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磁场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选项A、B、D的实验变量分别是水分、培养基、光照均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解答】A、只有实验组,没有对照组,结论不够准确;故A不符合题意;
B、实验对象不同,且没有对照组,结论不够准确;故B不符合题意;
C、药物的剂量不同,且没有对照组,结论不够准确;故C不符合题意;
D、实验对象相同,且有对照组,结论令人信服;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就是人们在研究各类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
【解答】A、科学探究要研究的问题可以是别人发现的问题及各种自然现象;故A错误;
B、科学探究的实验结果不一定符合探究问题的结论;故B错误;
C、探究的结果需要大量的实验来验证;故C正确;
D、实验设计再合理得出的结论与预期结果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4.【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实验变量的理解。
【解答】根据题意需设置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从表格中可以得出两组不同变量,即水质、水温,含有两个变量,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成功的前提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解答】ABD为什么有些植物秋冬季节会落叶,月季属于哪类植物、为什么夏季有些植物上方会被罩上黒色网罩,有科学研究价值,属于科字问题,ABD不符合题意。C湖上游船的票价是多少?没有科学研究价值,不属于科学问题,C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 设计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用手指弹西瓜”,是通过这种弹击的方式,利用听到声音的特点对西瓜是否成熟进行判断,因此属于“获取事实与证据”,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7.【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小科同桌认为“钢笔外壳可能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它对钢笔外壳的材料进行了猜想,应该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假设”,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8.【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分析解答。
【解答】科学实验设计,正确的程序为:
③针对研究的课题,明确实验的目的;
②查阅收集资料,了解与课题有关的知识和经验;
④了解现有的仪器设备和可能的实验条件。
①从实际出发,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即正确顺序为③②④①。
故选B。
9.【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 “吸一下”这一过程是在进行实验手机证据,故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10.【答案】B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控制变量法;真菌
【解析】【分析】(1)当设计多个因素影响的研究方案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 A、甲和乙两组中桔皮含水量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探究的是水分对霉菌生活的影响,霉菌的生长需要水,故说法错误。
B、由甲和乙可得出干燥环境有利于食品的储存 ;由乙和丙可得出环境低温有利于食品的储存 ,故两组实验,对我们保存食品的启示是食品保存时应注意低温、干燥,故说法正确。
C、甲和丙有水分和温度两个变量,不能构成一组对照,故说法错误。
D、真菌种类繁多,已经记载的真菌约有 10万种,如用于酿酒、制作面包的酵母菌,引起食物霉变的霉菌,可食用的蘑菇、香菇、金针菇等食用菌等,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11.【答案】D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惟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解答】A、通过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实验其实就是研究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A不符合题意。
B、由于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通过对比蒙住蝙蝠的眼睛和不蒙住蝙蝠的眼睛,探究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实验结论表明,眼睛对蝙蝠飞行不起作用,B不符合题意。
C、 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 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 通过第一次和第三次的实验对比,可以探究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耳朵对蝙蝠飞行能起作用,C不符合题意。
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不是本实验研究的主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答案】(1)10只
(2)蜥蜴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受温度影响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根据环境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知识解题。
【解答】解:(1)据图可知,当温度为32℃,蜥蜴幼崽全部为雄性;故如果有10只蜥蜴出生于32℃的环境中,则雄性的数目最可能是10只;
(2)据图可知,当温度为25℃时,蜥蜴幼崽中雄性个体占比60%;当温度为30℃时,蜥蜴幼崽中雄性个体占比80%;当温度为32℃时,蜥蜴幼崽中雄性个体占比100%;据此可知,蜥蜴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受温度影响。
故答案为:(1)10只;(2)蜥蜴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受温度影响。
13.【答案】(1)雨后为什么会出现彩虹;秋天,为什么有些树落叶了,有些树却终年常绿
(2)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易发芽;湿衣服在什么条件下易干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提出问题实质上就是思维目的让的一种表现。只有提出问题,才能使思维的目标集中,分清已往解决的和尚未解决的、关键的和非关键的,避开一切思维的干扰因素,排除思维线索转移的可能,防止关键性问题被大量非关键性问题淹没。提出问题还对论题的深入起推动作用。
【解答】(1)针对雨后出现彩虹的问题是:雨后为什么会出现彩虹?或者雨后的彩虹是如何产生的呢?
针对秋天,有些树开始落叶了,有些树却终年常绿的问题:为什么秋天有些树落叶了,而有些树却始终是绿色的
(2)仿照题干的方法提出对应的问题即可;针对种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易发芽的问题:种子在什么条件易发芽?
湿衣服在有风的环境中易干的问题是:湿衣服在什么条件下易干?
故答案为:(1)雨后为什么会出现彩虹秋天;为什么有些树落叶了,有些树却终年常绿;(2)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易发芽?湿衣服在什么条件下易干?
14.【答案】野菊株高;与10米处的野菊高无明显差异;与原海拔处的野菊株高无明显差异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解题。
【解答】解:根据题干可知,本实验主要比较的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植株高度的影响;故收集的数据为野菊植株的高度;假设一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与遗传无关;因为植株都生长在10米处,故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与10米处的野菊高无明显差异;假设二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与环境无关,则同种野菊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长势应该相同,故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与与原海拔处的野菊株高无明显差异;
故答案为:野菊株高、与10米处的野菊高无明显差异、与原海拔处的野菊株高无明显差异。
15.【答案】(1)建立猜想与假设
(2)不符合
(3)对照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进行探究、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1)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是一种猜测,属于作出假设;
(2)在探究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因此当本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
(3)步骤B用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的食物,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对照实验;
故答案为:(1)作出假设;(2)不符合;(3)对照实验。
16.【答案】(1)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变态发育
(2)等量;甲状腺激素;适量的甲状腺抑制剂;对照;1;2;3;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变态发育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探究实验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其中做出的假设是根据提出的问题来提的;科学探究对照实验的变量具有唯一性.
【解答】解:(1)由探究实验的问题“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变态发育有什么影响?”我们可以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假设,即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变态发育或甲状腺激素能抑制蝌蚪的变态发育或甲状腺激素与蝌蚪的变态发育无关.(2)在设计对照实验时,我们应注意实验具有唯一变量﹣﹣甲状腺激素而其它条件要相同,所以第二步:在3个玻璃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水和新鲜水草,第三步:在1号玻璃缸中加入适量的甲状腺激素;在2号玻璃缸中加入适量的甲状腺抑制剂;3号玻璃缸不做处理,作为对照.这样形成两组对照:1和3、2和3,分别探究甲状腺激素增多和减少情况下蝌蚪的变态发育.
实验现象为“1号玻璃缸中的小蝌蚪最先完成变态发育,2号玻璃缸中的小蝌蚪最后进行变态发育,3号玻璃缸中的小蝌蚪发育时间居于二者之间.”我们可得结论: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变态发育.
故答案为:(1)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变态发育;(2)等量;甲状腺激素;适量的甲状腺抑制剂;对照;1;2;3;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变态发育.
17.【答案】(1)C、F
(2)H
(3)I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源自问题的发现,经历 的过程是 :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 检验假设→报告与交流。
【解答】A.小华和小明中午赤脚在海边玩耍,觉得沙子很烫.只是小华和小明对沙子的温度较高的一种感觉体验,应属于对生活的体验;
B.小华和小明跳到海水里游泳,感到海水比沙子凉很好.只是小华和小明对海水和沙子的冷热程度不同的一种感觉,应属于对生活的体验;
C.小华对小明说,为什么海水会比沙子凉很多?这种说法是对海水和沙子的温度的高低作出提问,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提出问题环节;
D.小明说,可能是海水的温度比沙子低.这种说法是对海水和沙子的温度作出猜测,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
E.傍晚她们又来到海边,仔细测试沙子和海水的温度,发现沙子比海水凉.这种说法是对海水和沙子的温度作出实际测量进一步体验了海水和沙子温度的高低的不同,应属于对生活的体验;
F.小明说,为什么中午海水比沙子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这种说法是对海水和沙子不同时间时的温度作出提问,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提出问题环节;
G.小华说,可能是海水和沙子吸(放)热的本领不一样.这种说法是对海水和沙子的吸(放)热的本领作出猜测,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
H.小华和小明取同样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记下相同时间内海水和沙子分别升高的温度值;移去酒精灯,再记下相同时间内降低的温度值。这种说法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对海水和沙子的温度随吸(放)热量的变化而变化作出实验,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过程环节;
I.小华和小明在笔记本上写道:实验数据表明,海水吸(放)热的本领比沙子强.这是通过实验后得出的结论,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环节。
故答案为: (1)C、F ;(2) H (3) I
18.【答案】(1)B
(2)气嘴的螺丝松了或气嘴里的小橡皮管坏了(写出一条即可)
(3)A
(4)量取清水要另取一个量筒(或把量筒洗净后再量取清水;或先量取清水再取唾液)
(5)微量元素锌对白玉蜗牛的生长有显著影响或微量元素铁对白玉蜗牛生长的影响不大(合理即可);不能;样本数量太少,会有偶然性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设计探究实验的认识.实验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是“对照原则”和“惟一变量原则”,据此解答。
【解答】(1)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符合生活实际,才能便于探究;如果问题太大或过于笼统,就无法探究, 因此鼠妇为什么会爬走呢? 不够具体,明确,B符合题意。
(2)针对车胎瘪了的原因切入猜想,也许是气嘴的螺丝松了或气嘴里的小橡皮管坏了。
(3)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都有两个变量无法作对照实验,就无法说明问题, 故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最为合理。
(4)某同学用量筒先量取2毫升唾液倒入试管中,马上再用同一个量筒量取2毫升清水倒入另一只试管中,该操作中会把剩余的唾液带入2升清水中,造成实验结果不准确,故应量取清水要另取一个量筒(或把量筒洗净后再量取清水;或先量取清水再取唾液) 。
(5)喂普通饲料+锌,白玉蜗牛增重46.0%,在三组实验数据中为最高,对比喂养普通饲料和喂养微量元素铁的饲料,白玉蜗牛增重相差不大,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微量元素锌对白玉蜗牛的生长有显著影响或微量元素铁对白玉蜗牛生长的影响不大。 如果选取各一只白玉蜗牛做实验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因为样本数量太少,会有偶然性。
故答案为:(1)B(2) 气嘴的螺丝松了或气嘴里的小橡皮管坏了(写出一条即可) (3)A(4) 量取清水要另取一个量筒(或把量筒洗净后再量取清水;或先量取清水再取唾液) (5)微量元素锌对白玉蜗牛的生长有显著影响或微量元素铁对白玉蜗牛生长的影响不大(合理即可);不能;样本数量太少,会有偶然性
19.【答案】(1)水分
(2)水分;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3)丙;在潮湿和23℃下,有光无光种子都能萌发
(4)实验丁;2
(5)种子的胚已经死亡或不完整或种子处于休眠阶段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本实验采用对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惟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分析图表可知,该小组设置了2组对照实验:甲与乙以水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水是否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丙与丁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光照是否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2)对照实验只能存在一个变量,其余条件应完全相同,潮湿是有水存在造成的,干燥是无水造成的,因此,潮湿和干燥能用来设置对照实验,甲和乙对照这个变量就是水分,由实验数据发现潮湿环境下的种子萌发数量为23颗,干燥环境种子萌发数量为0,对照得出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3)对照实验只能存在一个变量,其余条件应完全相同,黑暗就是没有光照,因此,光照和黑暗能用来设置对照实验,甲和丙对照这个变量就是有无光照,由实验数据发现光照环境下的种子萌发数量为23颗,黑暗环境种子萌发数量为24,对照得出结论是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因为有光无光种子都能萌发。
(4)对照实验只能存在一个变量,其余条件应完全相同,甲和丁有两个变量,一个变量是光照,另一个变量是水分,因此不能形成对照。
(5)种子的胚已经死亡或者不完整,种子处于休眠阶段都是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
故答案为:(1)水分(2)水分;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3)丙;在潮湿和23℃,有光无光都能萌发(4)实验丁;2(5)种子的胚已经死亡或不完整或种子处于休眠阶段
20.【答案】(1)温度
(2)温度;大;高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解题即可。
【解答】解:(1)如果选择①②两组进行对照实验,则唯一的变量为温度的不同,能研究温度对栽培大白菜产量的影响;
(2)通过对②③两组对照实验的分析可知,唯一的变量为二氧化碳浓度;种植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第②组大白菜比第③组长得茂盛,可以说明: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浓度越大,栽培大白菜的产量就越高;
故答案为:(1)温度;(2)温度、大、高。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03:科学探究
一、单选题
1.(2020七上·杭州月考)科研人员按如下步骤实验:①将香菇菌种经无菌操作后,等量接种到两份相同的培养基中;②把接种后的培养基,分别放在两个箱子中,在其中的一个箱子中央放入磁铁,另一个不放磁铁作为对照组;③每天观察测量并记录菌丝的长度。该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  )
A.水分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B.培养基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C.磁场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D.光照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惟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否放入磁铁,即除了是否放入磁铁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该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磁场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选项A、B、D的实验变量分别是水分、培养基、光照均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活工作压力加大都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使癌症患者比例逐年升高。在试验某种新药对治疗小白鼠的癌症是否有效时,以下方式将会产生最令人信服的结论的是(  )
A.给多只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药物,并测定其中治愈的数目
B.给同样数目患癌症的大白鼠和小白鼠注射药物,并比较两者治愈的数目
C.给许多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不同剂量的药物,测定每一组中治愈的小白鼠数目
D.给许多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药物,同时给另外相同数目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中恢复健康的小白鼠的数目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解答】A、只有实验组,没有对照组,结论不够准确;故A不符合题意;
B、实验对象不同,且没有对照组,结论不够准确;故B不符合题意;
C、药物的剂量不同,且没有对照组,结论不够准确;故C不符合题意;
D、实验对象相同,且有对照组,结论令人信服;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下列关于科学探究说法正确的是(  )
A.科学探究要研究的问题必须是研究者自己发现并提出的
B.科学探究的实验结果就是所要探究问题的结论
C.探究结果需要反复实验论证
D.实验设计合理会得到预期结果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就是人们在研究各类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
【解答】A、科学探究要研究的问题可以是别人发现的问题及各种自然现象;故A错误;
B、科学探究的实验结果不一定符合探究问题的结论;故B错误;
C、探究的结果需要大量的实验来验证;故C正确;
D、实验设计再合理得出的结论与预期结果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表所示,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
项目 水质 水量 水温 蛙卵数 孵出的蝌蚪数
甲组 河水 500mL 22℃ 300个 280只
乙组 蒸馏水 500mL 10℃ 300个 90只
A.含有两个变量 B.缺少对照实验
C.蛙卵数过少 D.结果不明显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实验变量的理解。
【解答】根据题意需设置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从表格中可以得出两组不同变量,即水质、水温,含有两个变量,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2020七上·镇海期末)小科在游览宁波植物园时提出了下列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科学问题是(  )
A.为什么有些植物秋冬季节会落叶
B.月季属于哪类植物
C.湖上游船的票价是多少
D.为什么夏季有些植物上方会被罩上黑色网罩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成功的前提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解答】ABD为什么有些植物秋冬季节会落叶,月季属于哪类植物、为什么夏季有些植物上方会被罩上黒色网罩,有科学研究价值,属于科字问题,ABD不符合题意。C湖上游船的票价是多少?没有科学研究价值,不属于科学问题,C符合题意。
故选:C
6.(2019七上·新昌期末)每年的7月下旬至9月是吃回山西瓜的最佳时间。我们在购买西瓜时,习惯用手指来弹西瓜,根据发出的声音判断西瓜是否已经成熟,如右图所示。“用手指弹西瓜”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获取事实与证据 D.得出结论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 设计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用手指弹西瓜”,是通过这种弹击的方式,利用听到声音的特点对西瓜是否成熟进行判断,因此属于“获取事实与证据”,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7.(2019七上·奉化期末)小科的同桌看到小科新买的一支钢笔,因其外观呈银白色金属光泽,认为可能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对小科同桌认为“钢笔外壳可能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的”这一描述,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观察 B.假设 C.实验 D.结论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小科同桌认为“钢笔外壳可能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它对钢笔外壳的材料进行了猜想,应该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假设”,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8.(2019七上·越城期末)科学实验设计,需要思考的问题程序有:
①从实际出发,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②查阅收集资料,了解与课题有关的知识和经验;③针对研究的课题,明确实验的目的;④了解现有的仪器设备和可能的实验条件。一般情况下,上述问题程序的合理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③①②④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分析解答。
【解答】科学实验设计,正确的程序为:
③针对研究的课题,明确实验的目的;
②查阅收集资料,了解与课题有关的知识和经验;
④了解现有的仪器设备和可能的实验条件。
①从实际出发,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即正确顺序为③②④①。
故选B。
9.(2020七上·鄞州期末)同学们对体育课投掷的铅球材料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铅做的,有的认为是铁做的。于是他们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观察是否相吸。“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猜想假设 B.设计实验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 “吸一下”这一过程是在进行实验手机证据,故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10.(2020七上·鄞州期末)保存不当的食品表面很容易发霉,霉菌的生活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呢 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实验探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甲 乙 丙
实验处理 将烤干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25℃环境里 将新鲜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25℃环境里 将新鲜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0℃环境里
实验结果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
A.甲与乙两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B.该实验提示我们,低温和干燥有利于食品的储存
C.甲与丙两组实验的结论是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
D.霉菌是一种真菌,所有的真菌对人类生活都是有害的
【答案】B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控制变量法;真菌
【解析】【分析】(1)当设计多个因素影响的研究方案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 A、甲和乙两组中桔皮含水量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探究的是水分对霉菌生活的影响,霉菌的生长需要水,故说法错误。
B、由甲和乙可得出干燥环境有利于食品的储存 ;由乙和丙可得出环境低温有利于食品的储存 ,故两组实验,对我们保存食品的启示是食品保存时应注意低温、干燥,故说法正确。
C、甲和丙有水分和温度两个变量,不能构成一组对照,故说法错误。
D、真菌种类繁多,已经记载的真菌约有 10万种,如用于酿酒、制作面包的酵母菌,引起食物霉变的霉菌,可食用的蘑菇、香菇、金针菇等食用菌等,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11.(2019七上·宁波期中)3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下列问题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是(  )
A. 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
B.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C.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
【答案】D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惟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解答】A、通过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实验其实就是研究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A不符合题意。
B、由于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通过对比蒙住蝙蝠的眼睛和不蒙住蝙蝠的眼睛,探究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实验结论表明,眼睛对蝙蝠飞行不起作用,B不符合题意。
C、 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 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 通过第一次和第三次的实验对比,可以探究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耳朵对蝙蝠飞行能起作用,C不符合题意。
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不是本实验研究的主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2.如图表示了一种怀孕蜥蜴培养在不同温度下,所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
(1)如果有10只蜥蜴出生于32℃ 的环境中,则雄性的数目最可能是   
(2)根据图示信息,请提出一种合理的推断:   。
【答案】(1)10只
(2)蜥蜴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受温度影响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根据环境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知识解题。
【解答】解:(1)据图可知,当温度为32℃,蜥蜴幼崽全部为雄性;故如果有10只蜥蜴出生于32℃的环境中,则雄性的数目最可能是10只;
(2)据图可知,当温度为25℃时,蜥蜴幼崽中雄性个体占比60%;当温度为30℃时,蜥蜴幼崽中雄性个体占比80%;当温度为32℃时,蜥蜴幼崽中雄性个体占比100%;据此可知,蜥蜴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受温度影响。
故答案为:(1)10只;(2)蜥蜴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受温度影响。
13.请你仿照例子,针对现象提出一个恰当的问题。
(1)例:鱼在水中游动。
问题:鱼为什么会在水中游动?
①雨后出现彩虹。
问题:   ?
②秋天,有些树开始落叶了,有些树却终年常绿。
问题:   ?
(2)例:钢铁在潮湿的环境中易生锈。
问题:钢铁在什么条件下易生锈?
①种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易发芽。
问题:   ?
②湿衣服在有风的环境中易干。
问题:   ?
【答案】(1)雨后为什么会出现彩虹;秋天,为什么有些树落叶了,有些树却终年常绿
(2)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易发芽;湿衣服在什么条件下易干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提出问题实质上就是思维目的让的一种表现。只有提出问题,才能使思维的目标集中,分清已往解决的和尚未解决的、关键的和非关键的,避开一切思维的干扰因素,排除思维线索转移的可能,防止关键性问题被大量非关键性问题淹没。提出问题还对论题的深入起推动作用。
【解答】(1)针对雨后出现彩虹的问题是:雨后为什么会出现彩虹?或者雨后的彩虹是如何产生的呢?
针对秋天,有些树开始落叶了,有些树却终年常绿的问题:为什么秋天有些树落叶了,而有些树却始终是绿色的
(2)仿照题干的方法提出对应的问题即可;针对种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易发芽的问题:种子在什么条件易发芽?
湿衣服在有风的环境中易干的问题是:湿衣服在什么条件下易干?
故答案为:(1)雨后为什么会出现彩虹秋天;为什么有些树落叶了,有些树却终年常绿;(2)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易发芽?湿衣服在什么条件下易干?
14.(2018七上·台州月考)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 10m、500m 和 1000m 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明显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主要指海拔)和遗传(指不同海拔的植株)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⑴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 500m、1000m 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于 10m 处。
⑵收集数据:要测量第二年秋天   。
⑶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试验结果:
假设一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 10m 处的野菊株高   。
假设二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 10m 处的野菊株高   。
【答案】野菊株高;与10米处的野菊高无明显差异;与原海拔处的野菊株高无明显差异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解题。
【解答】解:根据题干可知,本实验主要比较的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植株高度的影响;故收集的数据为野菊植株的高度;假设一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与遗传无关;因为植株都生长在10米处,故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与10米处的野菊高无明显差异;假设二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与环境无关,则同种野菊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长势应该相同,故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与与原海拔处的野菊株高无明显差异;
故答案为:野菊株高、与10米处的野菊高无明显差异、与原海拔处的野菊株高无明显差异。
15.(2018七上·丽水月考)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含有黄樟素。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A),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B)。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C)。
(1)上文中 A 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
(2)本实验结果   (填“符合”或“不符合”)假设。
(3)步骤 B 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   方法。
【答案】(1)建立猜想与假设
(2)不符合
(3)对照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进行探究、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1)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是一种猜测,属于作出假设;
(2)在探究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因此当本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
(3)步骤B用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的食物,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对照实验;
故答案为:(1)作出假设;(2)不符合;(3)对照实验。
16.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要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变态发育的影响,请你帮他们作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1)提出问题: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变态发育有什么影响?
作出假设:   .
(2)实验材料及用具:15只同种并同时孵化的形状和大小相似的蝌蚪、新鲜水草、3个型号相同的玻璃缸、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抑制剂、提前晾晒了3~4天的自来水.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3个玻璃缸分别编号1号、2号、3号.
第二步:在三个玻璃缸中分别放入   水和新鲜水草,然后在每个缸中各方5只蝌蚪.
第三步:在1号玻璃缸中加入   ,在2号玻璃缸中加入   ,
3号玻璃缸中不加药,作为   .
第四步:向1号、2号玻璃缸连续投药七天,每天药量相同,喂养过程注意换水,喂饭粒少许.
第五步:记录每天观察结果.
实验现象:   号玻璃缸中小蝌蚪最先完成变态发育,   号玻璃缸中小蝌蚪最后完成变态发育,   号玻璃缸中小蝌蚪居于二者之间.
得出结论:   .
【答案】(1)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变态发育
(2)等量;甲状腺激素;适量的甲状腺抑制剂;对照;1;2;3;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变态发育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探究实验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其中做出的假设是根据提出的问题来提的;科学探究对照实验的变量具有唯一性.
【解答】解:(1)由探究实验的问题“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变态发育有什么影响?”我们可以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假设,即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变态发育或甲状腺激素能抑制蝌蚪的变态发育或甲状腺激素与蝌蚪的变态发育无关.(2)在设计对照实验时,我们应注意实验具有唯一变量﹣﹣甲状腺激素而其它条件要相同,所以第二步:在3个玻璃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水和新鲜水草,第三步:在1号玻璃缸中加入适量的甲状腺激素;在2号玻璃缸中加入适量的甲状腺抑制剂;3号玻璃缸不做处理,作为对照.这样形成两组对照:1和3、2和3,分别探究甲状腺激素增多和减少情况下蝌蚪的变态发育.
实验现象为“1号玻璃缸中的小蝌蚪最先完成变态发育,2号玻璃缸中的小蝌蚪最后进行变态发育,3号玻璃缸中的小蝌蚪发育时间居于二者之间.”我们可得结论: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变态发育.
故答案为:(1)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变态发育;(2)等量;甲状腺激素;适量的甲状腺抑制剂;对照;1;2;3;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变态发育.
三、实验探究题
17.(2020七上·秀洲月考)阅读短文,将问题答案的序号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A.小华和小明中午赤脚在海边玩耍,觉得沙子很烫。
B.小华和小明跳到海水里游泳,感到海水比沙子凉快。
C.小华对小明说,为什么海水会比沙子凉很多
D.小明说,可能是海水的温度比沙子低。
E.傍晚他们俩来到海边,仔细感觉沙子和海水的温度,发现沙子比海水凉。
F.小明说,为什么中午海水比沙子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
G.小华说,可能是海水和沙子吸(放)热的本领不一样。
H.小华和小明取同样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记下相同时间内海水和沙子分别升高的温度值;移去酒精灯,再记下相同时间内它们降低的温度值。
I.小华和小明在笔记本上写道:实验数据表明,海水吸(放)热的本领比沙子强。
短文的叙述中:
(1)属于提出问题的有   ;
(2)属于描述实验过程的有   ;
(3)属于结论的有   。
【答案】(1)C、F
(2)H
(3)I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源自问题的发现,经历 的过程是 :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 检验假设→报告与交流。
【解答】A.小华和小明中午赤脚在海边玩耍,觉得沙子很烫.只是小华和小明对沙子的温度较高的一种感觉体验,应属于对生活的体验;
B.小华和小明跳到海水里游泳,感到海水比沙子凉很好.只是小华和小明对海水和沙子的冷热程度不同的一种感觉,应属于对生活的体验;
C.小华对小明说,为什么海水会比沙子凉很多?这种说法是对海水和沙子的温度的高低作出提问,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提出问题环节;
D.小明说,可能是海水的温度比沙子低.这种说法是对海水和沙子的温度作出猜测,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
E.傍晚她们又来到海边,仔细测试沙子和海水的温度,发现沙子比海水凉.这种说法是对海水和沙子的温度作出实际测量进一步体验了海水和沙子温度的高低的不同,应属于对生活的体验;
F.小明说,为什么中午海水比沙子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这种说法是对海水和沙子不同时间时的温度作出提问,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提出问题环节;
G.小华说,可能是海水和沙子吸(放)热的本领不一样.这种说法是对海水和沙子的吸(放)热的本领作出猜测,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
H.小华和小明取同样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记下相同时间内海水和沙子分别升高的温度值;移去酒精灯,再记下相同时间内降低的温度值。这种说法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对海水和沙子的温度随吸(放)热量的变化而变化作出实验,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过程环节;
I.小华和小明在笔记本上写道:实验数据表明,海水吸(放)热的本领比沙子强.这是通过实验后得出的结论,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环节。
故答案为: (1)C、F ;(2) H (3) I
18.(2020七上·杭州月考)科学探究的方式和过程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但具有一些基本要素,如: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检验假设、报告与交流等。请回答下列有关科学探究的问题。
(1)提出问题:当你搬开花盆看到鼠妇(如图)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以下据此情景提出的几个问题,哪一个不够具体、明确?答: 。
A.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
B.鼠妇为什么会爬走呢?
C.鼠妇爬走是因为搬动花盆对它产生了刺激吗?
(2)提出假设:小明准备骑自行车外出时发现车胎瘪了。他感到很奇怪,昨天还是好好的,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他运用自己对自行车了解的常识和经验想到,也许是车胎破了,也许是   (写出一条即可)。
(3)设计研究方案: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请判断哪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答: 。
A.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B.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
C.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
(4)实施方案:在进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某同学用量筒先量取2毫升唾液倒入试管中,马上再用同一个量筒量取2毫升清水倒入另一只试管中,以形成对照。这种操作方式不够严谨,请加以改正:   。
(5)报告与交流:为探究微量元素铁、锌对白玉蜗牛(如图)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选取体重相近的白玉蜗牛并分成三组,在相同的环境中进行喂养实验,记录结果如下表。
组别 数量(只) 实验开始时平均体重(克/只) 一段时间后平均体重(克/只) 增重(%)
普通饲料 10 25 31.4 25.6%
普通饲料+铁 10 25 32.4 29.6%
普通饲料+锌 10 25 36.5 46.0%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如果选取各一只白玉蜗牛做实验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答:   。为什么?答:   。
【答案】(1)B
(2)气嘴的螺丝松了或气嘴里的小橡皮管坏了(写出一条即可)
(3)A
(4)量取清水要另取一个量筒(或把量筒洗净后再量取清水;或先量取清水再取唾液)
(5)微量元素锌对白玉蜗牛的生长有显著影响或微量元素铁对白玉蜗牛生长的影响不大(合理即可);不能;样本数量太少,会有偶然性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设计探究实验的认识.实验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是“对照原则”和“惟一变量原则”,据此解答。
【解答】(1)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符合生活实际,才能便于探究;如果问题太大或过于笼统,就无法探究, 因此鼠妇为什么会爬走呢? 不够具体,明确,B符合题意。
(2)针对车胎瘪了的原因切入猜想,也许是气嘴的螺丝松了或气嘴里的小橡皮管坏了。
(3)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都有两个变量无法作对照实验,就无法说明问题, 故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最为合理。
(4)某同学用量筒先量取2毫升唾液倒入试管中,马上再用同一个量筒量取2毫升清水倒入另一只试管中,该操作中会把剩余的唾液带入2升清水中,造成实验结果不准确,故应量取清水要另取一个量筒(或把量筒洗净后再量取清水;或先量取清水再取唾液) 。
(5)喂普通饲料+锌,白玉蜗牛增重46.0%,在三组实验数据中为最高,对比喂养普通饲料和喂养微量元素铁的饲料,白玉蜗牛增重相差不大,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微量元素锌对白玉蜗牛的生长有显著影响或微量元素铁对白玉蜗牛生长的影响不大。 如果选取各一只白玉蜗牛做实验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因为样本数量太少,会有偶然性。
故答案为:(1)B(2) 气嘴的螺丝松了或气嘴里的小橡皮管坏了(写出一条即可) (3)A(4) 量取清水要另取一个量筒(或把量筒洗净后再量取清水;或先量取清水再取唾液) (5)微量元素锌对白玉蜗牛的生长有显著影响或微量元素铁对白玉蜗牛生长的影响不大(合理即可);不能;样本数量太少,会有偶然性
19.(2020七上·杭州月考)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杨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在棉花的上面都放入25粒豌豆种子,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如下表,请回答:
装置 甲 乙 丙 丁
场所 日光下 日光下 黑暗中 黑暗中
温度 23℃ 23℃ 23℃ 23℃
棉华干湿状态 潮湿(含一定水分) 干燥 潮湿(含一定水分) 干燥
种子萌发数量 23 0 24 0
(1)跟据杨明同学的实验设计,可以推测,本实验探究了   和光照是否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2)实验甲和乙对照,变量是   ,通过这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根据实验甲和   的实验结果判断,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请说明理由:   。
(4)实验设计中,实验甲和   不能形成对照,原因是有   个变量。
(5)如空气充足,甲实验中有2粒种子没有萌发,其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1)水分
(2)水分;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3)丙;在潮湿和23℃下,有光无光种子都能萌发
(4)实验丁;2
(5)种子的胚已经死亡或不完整或种子处于休眠阶段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本实验采用对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惟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分析图表可知,该小组设置了2组对照实验:甲与乙以水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水是否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丙与丁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光照是否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2)对照实验只能存在一个变量,其余条件应完全相同,潮湿是有水存在造成的,干燥是无水造成的,因此,潮湿和干燥能用来设置对照实验,甲和乙对照这个变量就是水分,由实验数据发现潮湿环境下的种子萌发数量为23颗,干燥环境种子萌发数量为0,对照得出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3)对照实验只能存在一个变量,其余条件应完全相同,黑暗就是没有光照,因此,光照和黑暗能用来设置对照实验,甲和丙对照这个变量就是有无光照,由实验数据发现光照环境下的种子萌发数量为23颗,黑暗环境种子萌发数量为24,对照得出结论是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因为有光无光种子都能萌发。
(4)对照实验只能存在一个变量,其余条件应完全相同,甲和丁有两个变量,一个变量是光照,另一个变量是水分,因此不能形成对照。
(5)种子的胚已经死亡或者不完整,种子处于休眠阶段都是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
故答案为:(1)水分(2)水分;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3)丙;在潮湿和23℃,有光无光都能萌发(4)实验丁;2(5)种子的胚已经死亡或不完整或种子处于休眠阶段
四、解答题
20.同学们为了探究提高栽培植物的产量的方法,做了一个实验:同学们选择大白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种植相同数量、生长状况相似的大白菜幼苗,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
温室 ① ② ③
二氧化碳浓度 5.0% 5.0% 0.2%
温度 20℃ 15℃ 15℃
(1)如果选择①②两组进行对照实验,能研究   (填“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对栽培大白菜产量的影响。
(2)种植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第②组大白菜比第③组长得茂盛,可以说明:在   相同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浓度越   ,栽培大白菜的产量就越   。(填“高”或“低”)
【答案】(1)温度
(2)温度;大;高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解题即可。
【解答】解:(1)如果选择①②两组进行对照实验,则唯一的变量为温度的不同,能研究温度对栽培大白菜产量的影响;
(2)通过对②③两组对照实验的分析可知,唯一的变量为二氧化碳浓度;种植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第②组大白菜比第③组长得茂盛,可以说明: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浓度越大,栽培大白菜的产量就越高;
故答案为:(1)温度;(2)温度、大、高。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