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1.5 科学探究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1.5 科学探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8-15 17:31:0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1.5 科学探究
一、基础题
1.“这滴水中的动物可能是草履虫”属于(  )
A.假设 B.问题 C.结论 D.幻想
2.在探究实验中,提出的问题应当尽量具体、明确.以下问题不符合要求的是(  )
A.蚂蚁是靠触角寻找食物的吗?
B.鱼的尾鳍是鱼前进的动力器官吗?
C.光线强弱会影响昆虫的生活吗?
D.外界因素会影响蚯蚓的个体大小吗?
3.(2017七上·温州月考)小科在家中发现刚加热水的暖水瓶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科思考是什么原因呢?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事实与证据 D.得出结论
4.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的程序有七个步骤,下列关于七个步骤的顺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B.猜想与假设、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C.提出问题、评估、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
D.猜想与假设、评估、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分析与论证、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交流与合作
5.某学校课外兴趣小组在黑暗的实验室里,对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实验一 先后用不同颜色的玻璃对着不同颜色的光进行观察,得到的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透明物体的颜色
照射光的颜色 绿色 红色 红色 绿色 白色
玻璃的颜色 绿色 红色 蓝色 红色 黄色
观察到的颜色 绿色 红色 黑色 黑色 黄色
(1)由表1可以看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
实验二 将不同颜色的光分别照射到不同颜色的纸上,观察纸的颜色,得到的结果如表二所示。
表2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照射光的颜色 绿色 红色 蓝色 红色 白色
纸的颜色 绿色 红色 红色 绿色 黄色
观察到的颜色 绿色 红色 黑色 黑色 黄色
(2)由表2可以得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
(3)请你由上述结论解释,为什么水果店卖西瓜(红瓤)时,总喜欢撑一把红色的遮阳伞?
   
二、中档题
6.小罗在4个容器中各放置一片相同苔藓,然后分别滴入1滴、2滴、3滴、4滴甲醛,盖上盖来研究甲醛对生物的危害.你认为该实验设计不科学的是(  )
A.苔藓面积未经测量 B.苔藓厚度未经测量
C.未设置不加甲醛的对照组 D.只需两个相同容器
7.生物兴趣小组为检验某品牌防晒霜的实际使用效果,四位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最合理的是(  )
实验人员 实验方案
赵龙 一只手背上涂防晒霜,另一只手不涂,一天后,比较两只手背的灼伤程度
钱松 第一天涂防晒霜,第二天不涂,比较这两天被灼伤的程度
孙武 在同学的手背涂防晒霜,自己不涂,比较自己和同学的手背灼伤程度
李光 手心上涂防晒霜,手背上不涂,一天后,比较手心与手背的灼伤程度
A.钱松 B.赵龙 C.孙武 D.李光
8.(2015七下·浙江月考)小明同学要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在设计对照实验时,甲、乙两组实验除一个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不同的条件是(  )
A.甲用20粒种子,乙用10粒种子
B.甲用颗粒饱满的种子,乙用相对干瘪的种子
C.甲始终保持湿润,乙始终保持干燥
D.甲用小麦种子,乙用玉米种子
9.(2018七上·温州期末)紫背天葵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某科学兴趣小组了解到对茎段处理的方法,会影响紫背天葵的成活率,于是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设计要求
① 取20生长状况相近且良好的紫背天葵枝条,将它们剪成相同的茎段: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标为A组与B组; 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
② 将A组的茎段下方切成水平切口;将B组的茎段下方切成斜向切口;将两组的茎段插入同一沙性土壤中,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培养。 控制实验条件
③ 每天定时观察A、B两组的茎段,记录长出新叶的茎段数。 观察和记录
(1)“每天定时观察A、B两组的茎段,记录长出新叶的茎段数”。这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属于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事实证据 D.表达与交流
(2)为判断何种处理方法有利于提高紫背天葵的成活率,本实验采用比较两组长处新叶的茎段总数,而不是采用比较哪组先长出新叶来得出结论,其主要原因是   。
(3)若茎段下方切成斜向切.口更容易成活,预测实验的结果为   。
三、拓展题
10.请根据下面的资料分析作答:
修正液是同学们常用的一种文具,打开盖后,有刺激性的气味.据资料显示,修正液中含有铅、苯、钡等化学物质,如被吸入人体或粘在皮肤上,将引起慢性中毒,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长期使用此类产品,将有可能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更为严重的是可能会导致白血病等并发症.但有些同学在做作业时,经常使用修正液涂改,以致吸入那些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些同学甚至用手去擦拭未干的表面,结果将液体粘在皮肤上.我们不禁要问:修正液对生物体有危害吗?下面是一个同学设计的探究实验,请你按照探究实验的思路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作答.
实验材料:修正液,小白鼠6只,老鼠的食物﹣﹣米饭,水,关小白鼠的笼子等
(1)根据材料,你提出的问题是:   
(2)请联系生活实际作出假设:   
(3)设计方案:
①取食物两份,分别放入甲、乙两个笼子中:其中一份拌有修正液,一份没有拌修正液,这样做的目的是   ,该实验的变量是   .
②将6只小白鼠分成两组,每组3只,分别放入以上的两个笼子中;
请问如果每组只选用一只小白鼠进行实验行不行?为什么?   
③观察甲乙两组老鼠进食的情况.(如果不吃,可以强行将食物喂给小白鼠)
(4)实验现象:吃了拌有修正液食物的小白鼠出现类似中毒的症状,而吃没有拌修正液食物的小白鼠正常.
根据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过程的八个要素: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 ④进行实验 ⑤收集证据 ⑥解释和结论 ⑦反思与评价⑧表达与交流 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根据科学探究过程的八个要素: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 ④进行实验 ⑤收集证据 ⑥解释和结论 ⑦反思与评价⑧表达与交流,
可见“这滴水中的动物可能是草履虫”这句话属猜想假设.
故选:A.
2.【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符合生活实际,才能便于探究;如果问题太大或过于笼统,就无法探究.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A、蚂蚁是靠触角寻找食物的吗?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符合探究实验要求;
B、鱼的尾鳍是鱼前进的动力器官吗?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符合探究实验要求;
C、光线强弱会影响昆虫的生活吗?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符合探究实验要求;
D、外界因素会影响蚯蚓的个体大小吗?外界因素涉及许多问题,提出的问题不具体,没有针对性,不符合探究实验要求.
故选:D
3.【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步骤有,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得出结论、评价和交流,据此可以判断选项。
【解答】“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是小科同学对假设“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了的具体操作检验,属于收集事实与证据环节,C选项正确。
故选C
4.【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5.【答案】透过的光的颜色;反射的光的颜色;阳光照射的伞上时,阳光中的红光透过伞,其他颜色的光被伞吸收,红色的光照在红色的瓜瓤上,红光被反射出来,使瓜瓤看起来更红了。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只透过和它相同的色光,其他色光都被透明物体吸收。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只反射和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其他色光都被不透明物体吸收。
(3)红色半透明的遮阳伞可以通过红光,把其它颜色的光吸收掉,与瓜瓤的颜色相同。
【解答】(1)由表一可以看出:如果透明材料的颜色与照射的色光相同时,观察到的颜色就和照射色光的颜色相同;如果透明材料的颜色与照射的色光不相同时,照射色光的颜色就会被透明材料吸收而呈现黑色,即透明材料通过什么色光,透明材料就是什么颤色,所以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2)由表二可以看出:如果不透明材料的颜色与照射的色光相同时,观察到的颜色就和照射色光的颜色相同;如果不透明材料的颜色与照射的色光不相同时,照射色光的颜色就会被不透明材料吸收而呈现黑色,即不透明材料反射什么色光,不透明材料就是什么颜色,所以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反射的色光决定。
(3)撑一顶红色半透明的遮阳伞,阳光照射在伞上时,阳光中的红光能透过伞而照在西瓜上,瓜瓤看起来是红色的,瓜更好卖。
故答案为:(1)透过的光的颜色;
(2)反射的光的颜色;
(3)阳光照射的伞上时,阳光中的红光透过伞,其他颜色的光被伞吸收,红色的光照在红色的瓜瓤上,红光被反射出来,使瓜瓤看起来更红了。
6.【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对照实验必须要保证变量唯一,在本组实验中的变量是否含有甲醛,在四个容器中都不同程度的滴加甲醛,但没有设置不加甲醛的对照组,所以不科学的地方是没有设置不加甲醛的对照组.
故选:C.
7.【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在科学实验中,当实验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时,必须控制好变量.在进行防晒效果实验中,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中时间因素、个人体质因素、相同部位的皮肤因素等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这些影响因素在对比实验中必须控制一致.
【解答】解:A、由于采不同时间涂抹,会由于时间因素控制不当天气的变化成为对比实验的不同因素,因此,实验结果不具有科学性;故其方案不合理
B、由于采取要两只手背一只涂抹、一只不涂抹防晒霜进行对比实验,对比实验的影响因素基本一致,所获得的实验结果较为科学;故其实验方案最为合理;
C、由于采取不同实验者,会因个人的体质因素不同,而让对比实验因影响因素不同不具有科学性,因此,其方案不合理;
D、由于采取不同部位的皮肤进行对比实验,使对比实验的影响因素不同,而让对比实验因影响因素的不同不具有科学性;故其方案不合理;
故选:B
8.【答案】C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实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解: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注意变量的唯一性,所以要保证两组有唯一变量--水分,其他条件都应相同.小明同学要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水分”,其中水分是变量,而A中是种子B中营养D中是不同的种子都与题意不符.
故选:C
9.【答案】(1)C
(2)排除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3)B组先长出新叶的茎段总数多于A组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1)探究实验过程中要对数据进行记录,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其中数据记录属于探究环节中的收集事实证据;(2)研究的是成活率,只要能长出新叶都属成活,而通过比较谁先长出新叶研究的是成活的速度;(3)根据假设的结论,预测需得到的现象。
【解答】(1)“每天定时观察A、B两组的茎段,记录长出新叶的茎段数”。这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属于收集事实证据,C正确;(2)研究的是成活率,只要能长出新叶都属成活,而通过比较谁先长出新叶研究的是成活的速度。所以其主要原因是:排除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3)若茎段下方切成斜向切.口更容易成活,预测实验的结果为:B组先长出新叶的茎段总数多于A组
故答案为:(1)C;(2)排除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3)B组先长出新叶的茎段总数多于A组
10.【答案】(1)修正液对小白鼠的身体有危害吗?
(2)修正液会对动物(或小白鼠)有伤害
(3)形成对照(或作对照);有无修正液;不行,这样实验具有偶然性(或这样可能使实验结果不准确等)
(4)修正液会危害小白鼠(或动物)的健康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即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表达和交流;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进行.
【解答】解:(1)提出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本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修正液对人体是否有伤害,所使用的材料是小白鼠,因此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修正液会对动物(或小白鼠)有伤害吗?(2)假设不能随便作出,应有一定的依据,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针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本探究可作出下列假设:修正液会对动物有伤害.(3)①两组中有拌修正液的一组为实验组,没有拌修正液的一组为对照组,两组形成对照,有唯一变量﹣﹣有没有拌修正液.②不能用1只小白鼠,如果只用1只小白鼠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如采集的小白鼠生病或受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不足以说明问题.本实验用6只小白鼠做实验,可以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4)由于吃了拌有修正液食物的小白鼠出现类似中毒的症状,而吃没有拌有修正液食物的小白鼠正常.分析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说明修正液会危害小白鼠(或动物)的健康.
故答案为:(1)修正液对生物体有危害吗?(2)修正液中的某些成分对生物体有危害.(3)①形成对照(或作对照),有无修正液②不行,这样实验具有偶然性(或这样可能使实验结果不准确等)(4)修正液会危害小白鼠(或动物)的健康.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1.5 科学探究
一、基础题
1.“这滴水中的动物可能是草履虫”属于(  )
A.假设 B.问题 C.结论 D.幻想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过程的八个要素: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 ④进行实验 ⑤收集证据 ⑥解释和结论 ⑦反思与评价⑧表达与交流 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根据科学探究过程的八个要素: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 ④进行实验 ⑤收集证据 ⑥解释和结论 ⑦反思与评价⑧表达与交流,
可见“这滴水中的动物可能是草履虫”这句话属猜想假设.
故选:A.
2.在探究实验中,提出的问题应当尽量具体、明确.以下问题不符合要求的是(  )
A.蚂蚁是靠触角寻找食物的吗?
B.鱼的尾鳍是鱼前进的动力器官吗?
C.光线强弱会影响昆虫的生活吗?
D.外界因素会影响蚯蚓的个体大小吗?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符合生活实际,才能便于探究;如果问题太大或过于笼统,就无法探究.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A、蚂蚁是靠触角寻找食物的吗?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符合探究实验要求;
B、鱼的尾鳍是鱼前进的动力器官吗?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符合探究实验要求;
C、光线强弱会影响昆虫的生活吗?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符合探究实验要求;
D、外界因素会影响蚯蚓的个体大小吗?外界因素涉及许多问题,提出的问题不具体,没有针对性,不符合探究实验要求.
故选:D
3.(2017七上·温州月考)小科在家中发现刚加热水的暖水瓶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科思考是什么原因呢?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事实与证据 D.得出结论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步骤有,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得出结论、评价和交流,据此可以判断选项。
【解答】“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是小科同学对假设“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了的具体操作检验,属于收集事实与证据环节,C选项正确。
故选C
4.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的程序有七个步骤,下列关于七个步骤的顺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B.猜想与假设、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C.提出问题、评估、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
D.猜想与假设、评估、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分析与论证、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交流与合作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5.某学校课外兴趣小组在黑暗的实验室里,对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实验一 先后用不同颜色的玻璃对着不同颜色的光进行观察,得到的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透明物体的颜色
照射光的颜色 绿色 红色 红色 绿色 白色
玻璃的颜色 绿色 红色 蓝色 红色 黄色
观察到的颜色 绿色 红色 黑色 黑色 黄色
(1)由表1可以看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
实验二 将不同颜色的光分别照射到不同颜色的纸上,观察纸的颜色,得到的结果如表二所示。
表2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照射光的颜色 绿色 红色 蓝色 红色 白色
纸的颜色 绿色 红色 红色 绿色 黄色
观察到的颜色 绿色 红色 黑色 黑色 黄色
(2)由表2可以得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
(3)请你由上述结论解释,为什么水果店卖西瓜(红瓤)时,总喜欢撑一把红色的遮阳伞?
   
【答案】透过的光的颜色;反射的光的颜色;阳光照射的伞上时,阳光中的红光透过伞,其他颜色的光被伞吸收,红色的光照在红色的瓜瓤上,红光被反射出来,使瓜瓤看起来更红了。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只透过和它相同的色光,其他色光都被透明物体吸收。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只反射和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其他色光都被不透明物体吸收。
(3)红色半透明的遮阳伞可以通过红光,把其它颜色的光吸收掉,与瓜瓤的颜色相同。
【解答】(1)由表一可以看出:如果透明材料的颜色与照射的色光相同时,观察到的颜色就和照射色光的颜色相同;如果透明材料的颜色与照射的色光不相同时,照射色光的颜色就会被透明材料吸收而呈现黑色,即透明材料通过什么色光,透明材料就是什么颤色,所以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2)由表二可以看出:如果不透明材料的颜色与照射的色光相同时,观察到的颜色就和照射色光的颜色相同;如果不透明材料的颜色与照射的色光不相同时,照射色光的颜色就会被不透明材料吸收而呈现黑色,即不透明材料反射什么色光,不透明材料就是什么颜色,所以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反射的色光决定。
(3)撑一顶红色半透明的遮阳伞,阳光照射在伞上时,阳光中的红光能透过伞而照在西瓜上,瓜瓤看起来是红色的,瓜更好卖。
故答案为:(1)透过的光的颜色;
(2)反射的光的颜色;
(3)阳光照射的伞上时,阳光中的红光透过伞,其他颜色的光被伞吸收,红色的光照在红色的瓜瓤上,红光被反射出来,使瓜瓤看起来更红了。
二、中档题
6.小罗在4个容器中各放置一片相同苔藓,然后分别滴入1滴、2滴、3滴、4滴甲醛,盖上盖来研究甲醛对生物的危害.你认为该实验设计不科学的是(  )
A.苔藓面积未经测量 B.苔藓厚度未经测量
C.未设置不加甲醛的对照组 D.只需两个相同容器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对照实验必须要保证变量唯一,在本组实验中的变量是否含有甲醛,在四个容器中都不同程度的滴加甲醛,但没有设置不加甲醛的对照组,所以不科学的地方是没有设置不加甲醛的对照组.
故选:C.
7.生物兴趣小组为检验某品牌防晒霜的实际使用效果,四位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最合理的是(  )
实验人员 实验方案
赵龙 一只手背上涂防晒霜,另一只手不涂,一天后,比较两只手背的灼伤程度
钱松 第一天涂防晒霜,第二天不涂,比较这两天被灼伤的程度
孙武 在同学的手背涂防晒霜,自己不涂,比较自己和同学的手背灼伤程度
李光 手心上涂防晒霜,手背上不涂,一天后,比较手心与手背的灼伤程度
A.钱松 B.赵龙 C.孙武 D.李光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在科学实验中,当实验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时,必须控制好变量.在进行防晒效果实验中,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中时间因素、个人体质因素、相同部位的皮肤因素等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这些影响因素在对比实验中必须控制一致.
【解答】解:A、由于采不同时间涂抹,会由于时间因素控制不当天气的变化成为对比实验的不同因素,因此,实验结果不具有科学性;故其方案不合理
B、由于采取要两只手背一只涂抹、一只不涂抹防晒霜进行对比实验,对比实验的影响因素基本一致,所获得的实验结果较为科学;故其实验方案最为合理;
C、由于采取不同实验者,会因个人的体质因素不同,而让对比实验因影响因素不同不具有科学性,因此,其方案不合理;
D、由于采取不同部位的皮肤进行对比实验,使对比实验的影响因素不同,而让对比实验因影响因素的不同不具有科学性;故其方案不合理;
故选:B
8.(2015七下·浙江月考)小明同学要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在设计对照实验时,甲、乙两组实验除一个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不同的条件是(  )
A.甲用20粒种子,乙用10粒种子
B.甲用颗粒饱满的种子,乙用相对干瘪的种子
C.甲始终保持湿润,乙始终保持干燥
D.甲用小麦种子,乙用玉米种子
【答案】C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实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解: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注意变量的唯一性,所以要保证两组有唯一变量--水分,其他条件都应相同.小明同学要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水分”,其中水分是变量,而A中是种子B中营养D中是不同的种子都与题意不符.
故选:C
9.(2018七上·温州期末)紫背天葵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某科学兴趣小组了解到对茎段处理的方法,会影响紫背天葵的成活率,于是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设计要求
① 取20生长状况相近且良好的紫背天葵枝条,将它们剪成相同的茎段: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标为A组与B组; 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
② 将A组的茎段下方切成水平切口;将B组的茎段下方切成斜向切口;将两组的茎段插入同一沙性土壤中,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培养。 控制实验条件
③ 每天定时观察A、B两组的茎段,记录长出新叶的茎段数。 观察和记录
(1)“每天定时观察A、B两组的茎段,记录长出新叶的茎段数”。这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属于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事实证据 D.表达与交流
(2)为判断何种处理方法有利于提高紫背天葵的成活率,本实验采用比较两组长处新叶的茎段总数,而不是采用比较哪组先长出新叶来得出结论,其主要原因是   。
(3)若茎段下方切成斜向切.口更容易成活,预测实验的结果为   。
【答案】(1)C
(2)排除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3)B组先长出新叶的茎段总数多于A组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1)探究实验过程中要对数据进行记录,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其中数据记录属于探究环节中的收集事实证据;(2)研究的是成活率,只要能长出新叶都属成活,而通过比较谁先长出新叶研究的是成活的速度;(3)根据假设的结论,预测需得到的现象。
【解答】(1)“每天定时观察A、B两组的茎段,记录长出新叶的茎段数”。这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属于收集事实证据,C正确;(2)研究的是成活率,只要能长出新叶都属成活,而通过比较谁先长出新叶研究的是成活的速度。所以其主要原因是:排除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3)若茎段下方切成斜向切.口更容易成活,预测实验的结果为:B组先长出新叶的茎段总数多于A组
故答案为:(1)C;(2)排除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3)B组先长出新叶的茎段总数多于A组
三、拓展题
10.请根据下面的资料分析作答:
修正液是同学们常用的一种文具,打开盖后,有刺激性的气味.据资料显示,修正液中含有铅、苯、钡等化学物质,如被吸入人体或粘在皮肤上,将引起慢性中毒,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长期使用此类产品,将有可能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更为严重的是可能会导致白血病等并发症.但有些同学在做作业时,经常使用修正液涂改,以致吸入那些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些同学甚至用手去擦拭未干的表面,结果将液体粘在皮肤上.我们不禁要问:修正液对生物体有危害吗?下面是一个同学设计的探究实验,请你按照探究实验的思路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作答.
实验材料:修正液,小白鼠6只,老鼠的食物﹣﹣米饭,水,关小白鼠的笼子等
(1)根据材料,你提出的问题是:   
(2)请联系生活实际作出假设:   
(3)设计方案:
①取食物两份,分别放入甲、乙两个笼子中:其中一份拌有修正液,一份没有拌修正液,这样做的目的是   ,该实验的变量是   .
②将6只小白鼠分成两组,每组3只,分别放入以上的两个笼子中;
请问如果每组只选用一只小白鼠进行实验行不行?为什么?   
③观察甲乙两组老鼠进食的情况.(如果不吃,可以强行将食物喂给小白鼠)
(4)实验现象:吃了拌有修正液食物的小白鼠出现类似中毒的症状,而吃没有拌修正液食物的小白鼠正常.
根据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修正液对小白鼠的身体有危害吗?
(2)修正液会对动物(或小白鼠)有伤害
(3)形成对照(或作对照);有无修正液;不行,这样实验具有偶然性(或这样可能使实验结果不准确等)
(4)修正液会危害小白鼠(或动物)的健康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即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表达和交流;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进行.
【解答】解:(1)提出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本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修正液对人体是否有伤害,所使用的材料是小白鼠,因此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修正液会对动物(或小白鼠)有伤害吗?(2)假设不能随便作出,应有一定的依据,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针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本探究可作出下列假设:修正液会对动物有伤害.(3)①两组中有拌修正液的一组为实验组,没有拌修正液的一组为对照组,两组形成对照,有唯一变量﹣﹣有没有拌修正液.②不能用1只小白鼠,如果只用1只小白鼠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如采集的小白鼠生病或受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不足以说明问题.本实验用6只小白鼠做实验,可以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4)由于吃了拌有修正液食物的小白鼠出现类似中毒的症状,而吃没有拌有修正液食物的小白鼠正常.分析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说明修正液会危害小白鼠(或动物)的健康.
故答案为:(1)修正液对生物体有危害吗?(2)修正液中的某些成分对生物体有危害.(3)①形成对照(或作对照),有无修正液②不行,这样实验具有偶然性(或这样可能使实验结果不准确等)(4)修正液会危害小白鼠(或动物)的健康.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