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七节 升华与凝华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四幅图中由升华形成的自然现象是( )
A.冰雪消融 B.清晨的露珠
C.寒冬冰雕变小 D.树枝上的雾凇
2.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激光橡皮”,用它发出的激光照射显示字迹的黑色碳粉,可让字迹消失,这是由于黑色碳粉发生了( )
A.熔化 B.汽化 C.升华 D.凝固
3. 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
B.洒在地面上的水过一会儿变干了
C.秋天的早晨,树叶上出现了小水珠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变小了
4. 下列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B.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的饮料罐“出汗”
C.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
D.严冬,湖水结成冰
5. 如图所示的自然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 )
A.铁丝网上的白霜 B.屋檐下的冰凌
C.冰冻的衣服晾干 D.草叶上的露珠
6.人们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干冰被“喷”入冷空气后,升华吸收大量热量,冷空气层中的水蒸气便会变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下落,在下落中遇到暖气流就会熔化形成雨,水蒸气变成小冰晶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凝华 C.液化 D.凝固
7.如图,舞台上常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 )
A.二氧化碳 B.小水滴 C.空气 D.水蒸气
8.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气温是﹣25℃,如图所示,一天企鹅妈妈与小企鹅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他们的部分说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小企鹅:妈妈,这么冷,我都没温度了
B.企鹅妈妈:不对,是没有内能
C.小企鹅:冰天雪地的,可能连水蒸气都没有吧
D.企鹅妈妈:呵呵,水蒸气倒肯定有,因为冰是可以升华的呀
9.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B.夏天使用电风扇时人感觉凉爽,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C.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
D.盛夏,冰棒冒出的“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10.下列各图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 )
A.甲、乙 B.乙、丁 C.甲、丙 D.丙、丁
11.如图所示,分别表示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结构图,则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从甲到乙的过程叫熔化,需要放热
B.从甲直接到丙的过程叫升华,需要放热
C.从乙到丙的过程叫液化,需要放热
D.从丙直接到甲的过程叫凝华,需要放热
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夏天,舔刚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时,舌头会被“粘”住,这是水的凝固现象
B.用久了的电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C.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D.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二、填空题
13.校园的公布栏上张贴了这样一则公告:由于气候较冷,各班早上暂停拖地.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发生 (填物态变化),避免使同学们摔倒受伤.小林在家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 (吸收/放出)热量.
14.如图所示的冬捕场景中,被捕上来的鱼过一会儿表面上会结出一层薄薄的冰,这一现象称为 .捕鱼人的发须上会出现白白的粉末,这一现象称为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5.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 ;属于升华的是 ;其中⑤中的冰花是形成在窗户的 (填“外”或“内”)表面上.
①凉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
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
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
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⑤严冬的深夜,教室窗户玻璃上有一层冰花
⑥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
16.下年全国平均气温为近28年同期最低,我市许多地方出现了冻雨、冰挂.如图所示是屋檐上结起的冰挂.冰挂的形成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冻雨是过冷水滴(温度低于0℃)落到温度 0℃(填“高于”、“等于”或“低于”)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
17.将下列各现象中所属的物态变化的名称填入相应的空格内.初春“冰雪消融”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上出现“雾气” ;秋天的早晨常常发生“日出雾散” ;冬天的早晨户外草地上积有白色的霜: .
三、综合题
18.华北大地四季分明,初春阳光普照,冰雪融化,我们仍感到“春寒料峭,咋暖还寒”冬季大地封冻,雪花飞舞,人们常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下雪不冷,化雪冷”等谚语。请你回答
(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的是经过多日的寒冷才会结成厚厚的冰,结冰是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 热;
(2)初春“乍暖还寒”的原因是
(3)“下雪不冷”是因为雪的形成是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 热,“化雪冷”则是因为化雪是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 热。
19. 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
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 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 形成的
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地面、海洋、湖面、植物表面、土壤里的水分,每时每刻都在挥发,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层.含有水蒸汽的湿空气,由于某种原因向上升起.在上升过程中,由于周围空气越来越稀薄,气压越来越低,上升空气体积就要膨胀.膨胀的时候要消耗自身的热量,因此,上升空气的温度要降低.温度降低了,容纳水汽的本领越来越小,上升空气里的水汽很快达到饱和状态,温度再降低,多余的水蒸气就附在空气里悬浮的凝结核上,成为小水滴。如果温度比0℃低,多余的水蒸气就变成为冰晶.它们集中在一起,受上升气流的支托,飘浮在空中,成为我们能见到的云。全国各地多次采用人工降雨的方法解决旱情。
人工降雨的方法多种多样,有高射炮、火箭、气球播撤催化剂法、有飞机播撒催化剂法。其中飞机播撒催化剂法就是用飞机在厚度比较大的云雾中播散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和催化剂(碘化银),从而达到降雨目的.干冰的作用是当干冰变成气体时,使周围的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就附在空气里悬浮的凝结核(碘化银)上,成为小水滴,或者有些水蒸气就变成成为冰晶.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就会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变成水,跟原来的水混在一起,便产生了降雨。
请指出题目中相关语句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和个别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
(1)水分,每时每刻都在挥发,变成水蒸气; ;
(2)水蒸气就附在空气里悬浮的凝结核上,成为小水滴: ,这个过程要 热;
(3)如果温度比0℃低,多余的水蒸气就变成为冰晶: ;
(4)干冰的作用是当干冰变成气体: ,这个过程要 热。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解答】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选项A错误;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选项B错误;冰雕变小,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选项C正确;雾凇是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选项D错误;故选C。
【分析】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2.【答案】C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解答】激光照射显示字迹的黑色碳粉,可让字迹消失.这是由于固态的黑色碳粉直接升华为气态.故C正确;故选C。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3.【答案】D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解答】解:
A、烧开水时,壶嘴处喷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为小水滴,就是我们看得到“白气”.不符合题意;
B、洒在地面上的水吸收热量,由液态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中的蒸发现象.不符合题意;
C、秋天的早晨,树叶上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是固态的,过一段时间变小了,是由固态直接升华成为气态进入空气中了.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升华是吸热过程.
4.【答案】C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解答】解:A、冰雪融化,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熔化现象,故A错误;
B、冰箱里面拿出的饮料罐“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的液化现象,故B错误;
C、草地上的霜是固态小冰晶,是水蒸气液快速放热后由气态变为固态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
D、湖水结冰,水液态水变为固态冰的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态变化的名称,物质从气态变直接变成固态称为凝华.
5.【答案】A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解答】解:
A、铁丝网上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符合题意;
B、屋檐下的冰凌是水凝固形成的冰瘤.不符合题意;
C、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冰升华成为水蒸气.不符合题意;
D、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对外界放热;
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它需要从外界吸热;
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它需要向外界放热.
6.【答案】B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解答】将干冰撒在云层里,干冰会直接升华为气态,在升华的过程中,吸收热量,从而起到降温作用;当气温骤降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直接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会熔化为小水滴,实现人工降雨.
故选B.
【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做凝华.
7.【答案】B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解答】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极易升华,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了白雾,以渲染气氛。
故选B
【分析】白雾是水珠,白气是固体颗粒。
8.【答案】D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不管多么冷,总会有温度的,故A错误;
不管温度的高低,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B错误;
在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慢慢变干,主要是冰升华成了水蒸气, 所以寒冷的冬天,空气中还是有水蒸气存在的,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水蒸气一直存在,不管温度如何低,在任何温度下问题都具有内能。
9.【答案】B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
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故A正确;
B、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加快了人体表面的空气流动,促进了汗液的蒸发,且蒸发是吸热的,所以人感到凉爽,故B错误;
C、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故C正确;
D、冰棒冒出的“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故D正确.
故选B.
10.【答案】A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及升华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甲:屋檐上的冰凌正在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
乙: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固态冰变为气态水蒸气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
丙:冬天外人呼出的“白气”,是呼出的气体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丁:雾凇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因此需要吸热的是甲和乙.
故选A.
11.【答案】D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首先要明确甲乙丙分别表示物质的三种状态,然后再根据:(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解:A、从甲到乙的过程是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故A错误;
B、从甲直接到丙的过程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故B错误;
C、从乙到丙的过程是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故C错误;
D、从丙直接到甲的过程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D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六种物态变化: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解答】解:A、夏天,舔刚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时,舌头会被“粘”住,这是水变为固态的凝固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灯泡灯丝变细,是由固态变为气态的升华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液体温度计时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所测温度不能高于内部液体的沸点,不能低于凝固点,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雾”是液态小水滴,“雾”散去是由液体变为气态的汽化现象.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D.
13.【答案】凝固;凝华;放出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凝固是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
【解答】解:在低温下拖地后,地面上的水会变成固态的冰,属于凝固现象;冰箱中冷冻室侧壁上的霜是由气态的水蒸气遇到很低的温度直接变成固态的冰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凝华过程中水蒸气需要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凝固;凝华;放出.
14.【答案】凝固;凝华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解答】解:(1)被捕上来的鱼过一会儿表面上会结出一层薄薄的冰,是水变成冰的过程,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2)捕鱼人的发须上会出现白白的粉末,是气态的水蒸气变成固态的冰,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过程.
故答案为:凝固;凝华.
15.【答案】③;④;内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物体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解答】解:①凉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过程,属于汽化现象;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是液态水凝固形成的;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⑤严冬的深夜,教室窗户玻璃上有一层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⑥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窗户上的冰花是凝华形成的,寒冷的冬天,屋内较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窗玻璃放出热量直接变成固态的冰花,附着在玻璃的内侧.
故答案为:③;④;内.
16.【答案】凝固;低于;升华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固,凝固放热;(2)晶体凝固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温度达到凝固点,二是不断放热.(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吸热.
【解答】解:(1)水滴从屋檐留下来的过程中遇冷变成了冰挂,这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2)冻雨是过冷水滴落到温度更低的物体上,就会由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层,也是凝固现象.(3)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很快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过程,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
故答案为:凝固;低于;升华.
17.【答案】熔化;液化;汽化;凝华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
【解答】解:(1)初春“冰雪消融”,冰变成水,是熔化过程.(2)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上出现“雾气”,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镜片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过程.(3)秋天的早晨常常发生“日出雾散”,雾散是小水珠变成水蒸气,是汽化过程.(4)冬天的早晨户外草地上积有白色的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
故答案为:熔化;液化;汽化;凝华.
18.【答案】(1)凝固;放
(2)冰熔化吸热,使外界温度降低
(3)凝华;放;熔化;吸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解答】(1)结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放出热量;(2)初春“乍暖还寒”的原因是冰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使外界温度降低,所以会“乍暖还寒”;(3)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出热量发生凝华变为固态小冰晶而形成的;化雪是固态的雪吸收热量发生熔化变为液态水的过程。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变化是凝固,物质凝固时要放出热量;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变化是熔化,熔化需要吸收热量;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变化是凝华,凝华需要放出热量。
19.【答案】(1)升华
(2)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
(3)干冰吸热升华;水蒸气遇冷液化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解答】解:(1)试管中的固态碘在热水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过程;
(2)由数据知,水的沸点是100℃,而碘的熔点是113.5℃,所以碘在100℃的沸水中不可能熔化;
(3)干冰在温水中迅速由固态升华成为气态,同时吸收热量;二氧化碳气体使水面上方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雾.
故答案为:(1)升华;(2)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3)干冰吸热升华;水蒸气遇冷液化
【分析】(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需要吸收热量;
(2)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吸收热量;
(3)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0.【答案】(1)汽化
(2)液化;放
(3)凝华
(4)升华;吸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解答】(1)水分挥发,由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2)当水蒸气附在空气里悬浮的凝结核上时,物质由液态变为液态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这个过程要放热;(3)如果温度比0℃低,多余的水蒸气就直接从气态凝华成为冰晶;(4)固态的干冰直接变成气体,属于升华现象,这个过程要吸热。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是放热过程;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是吸热过程。
1 / 1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七节 升华与凝华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四幅图中由升华形成的自然现象是( )
A.冰雪消融 B.清晨的露珠
C.寒冬冰雕变小 D.树枝上的雾凇
【答案】C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解答】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选项A错误;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选项B错误;冰雕变小,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选项C正确;雾凇是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选项D错误;故选C。
【分析】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2.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激光橡皮”,用它发出的激光照射显示字迹的黑色碳粉,可让字迹消失,这是由于黑色碳粉发生了( )
A.熔化 B.汽化 C.升华 D.凝固
【答案】C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解答】激光照射显示字迹的黑色碳粉,可让字迹消失.这是由于固态的黑色碳粉直接升华为气态.故C正确;故选C。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3. 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
B.洒在地面上的水过一会儿变干了
C.秋天的早晨,树叶上出现了小水珠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变小了
【答案】D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解答】解:
A、烧开水时,壶嘴处喷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为小水滴,就是我们看得到“白气”.不符合题意;
B、洒在地面上的水吸收热量,由液态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中的蒸发现象.不符合题意;
C、秋天的早晨,树叶上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是固态的,过一段时间变小了,是由固态直接升华成为气态进入空气中了.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升华是吸热过程.
4. 下列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B.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的饮料罐“出汗”
C.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
D.严冬,湖水结成冰
【答案】C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解答】解:A、冰雪融化,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熔化现象,故A错误;
B、冰箱里面拿出的饮料罐“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的液化现象,故B错误;
C、草地上的霜是固态小冰晶,是水蒸气液快速放热后由气态变为固态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
D、湖水结冰,水液态水变为固态冰的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态变化的名称,物质从气态变直接变成固态称为凝华.
5. 如图所示的自然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 )
A.铁丝网上的白霜 B.屋檐下的冰凌
C.冰冻的衣服晾干 D.草叶上的露珠
【答案】A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解答】解:
A、铁丝网上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符合题意;
B、屋檐下的冰凌是水凝固形成的冰瘤.不符合题意;
C、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冰升华成为水蒸气.不符合题意;
D、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对外界放热;
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它需要从外界吸热;
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它需要向外界放热.
6.人们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干冰被“喷”入冷空气后,升华吸收大量热量,冷空气层中的水蒸气便会变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下落,在下落中遇到暖气流就会熔化形成雨,水蒸气变成小冰晶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凝华 C.液化 D.凝固
【答案】B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解答】将干冰撒在云层里,干冰会直接升华为气态,在升华的过程中,吸收热量,从而起到降温作用;当气温骤降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直接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会熔化为小水滴,实现人工降雨.
故选B.
【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做凝华.
7.如图,舞台上常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 )
A.二氧化碳 B.小水滴 C.空气 D.水蒸气
【答案】B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解答】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极易升华,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了白雾,以渲染气氛。
故选B
【分析】白雾是水珠,白气是固体颗粒。
8.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气温是﹣25℃,如图所示,一天企鹅妈妈与小企鹅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他们的部分说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小企鹅:妈妈,这么冷,我都没温度了
B.企鹅妈妈:不对,是没有内能
C.小企鹅:冰天雪地的,可能连水蒸气都没有吧
D.企鹅妈妈:呵呵,水蒸气倒肯定有,因为冰是可以升华的呀
【答案】D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不管多么冷,总会有温度的,故A错误;
不管温度的高低,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B错误;
在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慢慢变干,主要是冰升华成了水蒸气, 所以寒冷的冬天,空气中还是有水蒸气存在的,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水蒸气一直存在,不管温度如何低,在任何温度下问题都具有内能。
9.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B.夏天使用电风扇时人感觉凉爽,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C.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
D.盛夏,冰棒冒出的“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答案】B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
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故A正确;
B、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加快了人体表面的空气流动,促进了汗液的蒸发,且蒸发是吸热的,所以人感到凉爽,故B错误;
C、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故C正确;
D、冰棒冒出的“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故D正确.
故选B.
10.下列各图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 )
A.甲、乙 B.乙、丁 C.甲、丙 D.丙、丁
【答案】A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及升华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甲:屋檐上的冰凌正在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
乙: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固态冰变为气态水蒸气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
丙:冬天外人呼出的“白气”,是呼出的气体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丁:雾凇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因此需要吸热的是甲和乙.
故选A.
11.如图所示,分别表示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结构图,则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从甲到乙的过程叫熔化,需要放热
B.从甲直接到丙的过程叫升华,需要放热
C.从乙到丙的过程叫液化,需要放热
D.从丙直接到甲的过程叫凝华,需要放热
【答案】D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首先要明确甲乙丙分别表示物质的三种状态,然后再根据:(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解:A、从甲到乙的过程是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故A错误;
B、从甲直接到丙的过程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故B错误;
C、从乙到丙的过程是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故C错误;
D、从丙直接到甲的过程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夏天,舔刚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时,舌头会被“粘”住,这是水的凝固现象
B.用久了的电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C.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D.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答案】D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六种物态变化: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解答】解:A、夏天,舔刚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时,舌头会被“粘”住,这是水变为固态的凝固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灯泡灯丝变细,是由固态变为气态的升华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液体温度计时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所测温度不能高于内部液体的沸点,不能低于凝固点,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雾”是液态小水滴,“雾”散去是由液体变为气态的汽化现象.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D.
二、填空题
13.校园的公布栏上张贴了这样一则公告:由于气候较冷,各班早上暂停拖地.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发生 (填物态变化),避免使同学们摔倒受伤.小林在家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 (吸收/放出)热量.
【答案】凝固;凝华;放出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凝固是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
【解答】解:在低温下拖地后,地面上的水会变成固态的冰,属于凝固现象;冰箱中冷冻室侧壁上的霜是由气态的水蒸气遇到很低的温度直接变成固态的冰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凝华过程中水蒸气需要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凝固;凝华;放出.
14.如图所示的冬捕场景中,被捕上来的鱼过一会儿表面上会结出一层薄薄的冰,这一现象称为 .捕鱼人的发须上会出现白白的粉末,这一现象称为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凝固;凝华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解答】解:(1)被捕上来的鱼过一会儿表面上会结出一层薄薄的冰,是水变成冰的过程,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2)捕鱼人的发须上会出现白白的粉末,是气态的水蒸气变成固态的冰,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过程.
故答案为:凝固;凝华.
15.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 ;属于升华的是 ;其中⑤中的冰花是形成在窗户的 (填“外”或“内”)表面上.
①凉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
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
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
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⑤严冬的深夜,教室窗户玻璃上有一层冰花
⑥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
【答案】③;④;内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物体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解答】解:①凉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过程,属于汽化现象;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是液态水凝固形成的;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⑤严冬的深夜,教室窗户玻璃上有一层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⑥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窗户上的冰花是凝华形成的,寒冷的冬天,屋内较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窗玻璃放出热量直接变成固态的冰花,附着在玻璃的内侧.
故答案为:③;④;内.
16.下年全国平均气温为近28年同期最低,我市许多地方出现了冻雨、冰挂.如图所示是屋檐上结起的冰挂.冰挂的形成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冻雨是过冷水滴(温度低于0℃)落到温度 0℃(填“高于”、“等于”或“低于”)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
【答案】凝固;低于;升华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固,凝固放热;(2)晶体凝固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温度达到凝固点,二是不断放热.(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吸热.
【解答】解:(1)水滴从屋檐留下来的过程中遇冷变成了冰挂,这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2)冻雨是过冷水滴落到温度更低的物体上,就会由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层,也是凝固现象.(3)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很快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过程,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
故答案为:凝固;低于;升华.
17.将下列各现象中所属的物态变化的名称填入相应的空格内.初春“冰雪消融”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上出现“雾气” ;秋天的早晨常常发生“日出雾散” ;冬天的早晨户外草地上积有白色的霜: .
【答案】熔化;液化;汽化;凝华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
【解答】解:(1)初春“冰雪消融”,冰变成水,是熔化过程.(2)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上出现“雾气”,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镜片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过程.(3)秋天的早晨常常发生“日出雾散”,雾散是小水珠变成水蒸气,是汽化过程.(4)冬天的早晨户外草地上积有白色的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
故答案为:熔化;液化;汽化;凝华.
三、综合题
18.华北大地四季分明,初春阳光普照,冰雪融化,我们仍感到“春寒料峭,咋暖还寒”冬季大地封冻,雪花飞舞,人们常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下雪不冷,化雪冷”等谚语。请你回答
(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的是经过多日的寒冷才会结成厚厚的冰,结冰是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 热;
(2)初春“乍暖还寒”的原因是
(3)“下雪不冷”是因为雪的形成是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 热,“化雪冷”则是因为化雪是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 热。
【答案】(1)凝固;放
(2)冰熔化吸热,使外界温度降低
(3)凝华;放;熔化;吸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解答】(1)结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放出热量;(2)初春“乍暖还寒”的原因是冰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使外界温度降低,所以会“乍暖还寒”;(3)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出热量发生凝华变为固态小冰晶而形成的;化雪是固态的雪吸收热量发生熔化变为液态水的过程。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变化是凝固,物质凝固时要放出热量;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变化是熔化,熔化需要吸收热量;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变化是凝华,凝华需要放出热量。
19. 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
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 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 形成的
【答案】(1)升华
(2)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
(3)干冰吸热升华;水蒸气遇冷液化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解答】解:(1)试管中的固态碘在热水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过程;
(2)由数据知,水的沸点是100℃,而碘的熔点是113.5℃,所以碘在100℃的沸水中不可能熔化;
(3)干冰在温水中迅速由固态升华成为气态,同时吸收热量;二氧化碳气体使水面上方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雾.
故答案为:(1)升华;(2)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3)干冰吸热升华;水蒸气遇冷液化
【分析】(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需要吸收热量;
(2)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吸收热量;
(3)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地面、海洋、湖面、植物表面、土壤里的水分,每时每刻都在挥发,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层.含有水蒸汽的湿空气,由于某种原因向上升起.在上升过程中,由于周围空气越来越稀薄,气压越来越低,上升空气体积就要膨胀.膨胀的时候要消耗自身的热量,因此,上升空气的温度要降低.温度降低了,容纳水汽的本领越来越小,上升空气里的水汽很快达到饱和状态,温度再降低,多余的水蒸气就附在空气里悬浮的凝结核上,成为小水滴。如果温度比0℃低,多余的水蒸气就变成为冰晶.它们集中在一起,受上升气流的支托,飘浮在空中,成为我们能见到的云。全国各地多次采用人工降雨的方法解决旱情。
人工降雨的方法多种多样,有高射炮、火箭、气球播撤催化剂法、有飞机播撒催化剂法。其中飞机播撒催化剂法就是用飞机在厚度比较大的云雾中播散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和催化剂(碘化银),从而达到降雨目的.干冰的作用是当干冰变成气体时,使周围的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就附在空气里悬浮的凝结核(碘化银)上,成为小水滴,或者有些水蒸气就变成成为冰晶.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就会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变成水,跟原来的水混在一起,便产生了降雨。
请指出题目中相关语句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和个别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
(1)水分,每时每刻都在挥发,变成水蒸气; ;
(2)水蒸气就附在空气里悬浮的凝结核上,成为小水滴: ,这个过程要 热;
(3)如果温度比0℃低,多余的水蒸气就变成为冰晶: ;
(4)干冰的作用是当干冰变成气体: ,这个过程要 热。
【答案】(1)汽化
(2)液化;放
(3)凝华
(4)升华;吸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解答】(1)水分挥发,由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2)当水蒸气附在空气里悬浮的凝结核上时,物质由液态变为液态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这个过程要放热;(3)如果温度比0℃低,多余的水蒸气就直接从气态凝华成为冰晶;(4)固态的干冰直接变成气体,属于升华现象,这个过程要吸热。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是放热过程;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是吸热过程。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