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金色的草地》(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6《金色的草地》(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7 21:5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金色的草地》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了生活在俄罗斯乡下两个小朋友(兄弟俩)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的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注意,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接着写了“我”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中午是金色,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变色的原因。最后总结全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欢乐,给“我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二、教学目标
1.弄清草地变色的原因。
2.通过教师指点,学生朗读感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仔细观察的重要性。
3.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尝试仿写一个片段,进一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初识草地
1.识字导入,初见“蒲公英”
(1)(出示词语:“蒲公英”)学习“蒲”字,强调结构。
(2)观察图片,学习“察”字。
(出示两幅图片:一幅为蒲公英绒球图,另一幅为蒲公英花朵图)提问:你认为哪一幅图是蒲公英,为什么
两幅图片都是蒲公英。谁知道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通过借助资料、观察等方法知道的,借机板书:观察,学写“察”字,理解“察”就是“仔细看”的意思)
教师小结:认真观察的孩子,就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收获!
2.出示草地,引出课题。
(1)出示句子,初步感受。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2)观察组图,感情朗读。
看着这片金色的草地,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有什么想说的 (根据学生回答,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金色草地的美)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出示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完成作业本第4题。
2.交流讨论。
课文描写的哪个场景你觉得最有趣 简单说说你的理由。
(二)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盛开 玩耍 哈欠 钓鱼 观察 合拢 有趣 喜爱 睡觉
  (1)学生开火车带读,正音。
  (2)关注“钓”:与“钩”进行对比,发现异同,分别口头组词。
  (三)交流初读感受:最喜欢课文中描写的哪个场景。
  教师板书: 快乐 有趣
三、抓关键词,感受草地游戏之乐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画出最能表现我快乐的词句,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2.反馈交流。
  3.想象说话: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蒲”、“察”两个生字。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探究秘密
1.了解变色现象。
(1)引入探究,布置任务。
这片草地给作者带来了不少快乐,而一次无意间的发现更是让作者对这片草地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作者的发现,用横线画出来)
(2)交流反馈,说说发现。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作者发现的是草地会变色)
(3)感知变化,习得方法。
草地的颜色都有哪些变化呢 请把表示颜色的词圈一圈。
这些颜色的变化是同一时间出现的吗 请把跟颜色相对应的时间也圈一圈。根据所圈的关键词把草地的变化连起来说一说。
早上,草地 ,________
   中午,草地 ,________
   晚上,草地 ,________
引导学生发现:草地在早、中、晚三个时间颜色发生了变化,从绿色变成金色,再从金色变成绿色。
  板书: 绿色 金色 绿色
教师小结:正是作者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所以才会有这样奇妙的发现。
2.探究变化原因。
(1)激趣设疑。
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 其实作者跟你们产生了一样的疑问,那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预设:仔细观察)
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探寻草地变色的秘密吧!
(2)交流反馈。
请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草地变色的原因,把你的发现用波浪线画出来。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从这段话中你又读懂了什么
评价反馈,借机再次强调作者观察仔细。
(3)模拟演示。
边读边用自己的手掌做一做蒲公英花张开、合拢的样子,加深印象。(引导学生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主要就是因为蒲公英花朵的张开、合拢)
教师小结:你们的观察和作者一样细致,作者通过仔细观察,终于发现了草地变色的秘密。
3.梳理变色规律。
(1)完成练习。
出示课后第二小题:
早上,草地 因为蒲公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午,草地 因为蒲公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傍晚,草地 因为蒲公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汇报交流。
(教师板书关键词,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连起来说说草地的变化及其原因)
4.回顾第3自然段,分层朗读。
  (1)课件出示第3段,朗读感受草地变色的神奇,作者观察的细致。
  (2)藏去草地和蒲公英的变化地词语,引导学生记忆朗读。
  5.品味语言
  (1)替换原文:草地的变化及变化原因,课文第2小题中简单的几句话就讲明白了,把第3自然段替换掉读一读。
  (2)比较朗读:你更喜欢原文的写法还是替换掉的写法。
  小结:虽然意思一样,但是原文的写法读起来更有趣一些,读着读着能让我们想象到当时的情景。
  (3)再读原文。
6.作者为什么能发现这个有趣的现象?
交流:作者能发现这个现象是因为观察细致。(借机板书:细致)
引导学生持续观察: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事物是变化的,如果想深人了解这些事物的变化,你觉得还需要怎样的观察 (预设:持续观察,板书:持续)
7.出示第四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感情
校对作业本第4题
三、交流观察所得,尝试片段描写
(一)交流课外观察所得
1.《搭船的鸟》这节课学习后布置学生去持续观察身边的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看看有没有发现变化,并记录在观察记录单上,先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观察所得,重点评价是否进行持续观察,发现事物的变化。
(二)尝试进行片段描写
1.播放含羞草被触碰后发生变化的视频,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含羞草被轻轻触碰之后叶片慢慢合拢,3至5分钟后叶片慢慢张开,用力触碰含羞草,叶片快速合拢)
2.出示含羞草被触碰之后的变化原因:原来含羞草叶柄里充满了水分,当用手轻轻碰触它时,叶柄水分就立即向上或两边流去,叶柄就下垂,叶子就合拢了。不触碰它时,水分就会慢慢回到叶柄里,叶子就又张开了。
3. 仿写
课件出示片段仿写的提示
  今天,我仔细观察了含羞草。用手轻轻触碰它时,含羞草______。过了3至5分钟,________。________时,含羞草_______。真是________。这是为什么呢?老师告诉我,原来,含羞草的叶柄_________,用手轻轻碰触它时,叶柄_________,叶子________。不触碰它时,水分-_______,叶子________。
4.交流分享仿写片段。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