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建议用时
实际用时
满分
实际得分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我国稀土资源丰富。下列有关稀土元素Sm与Sm的说法正确的是( )
A.Sm与Sm互为同位素
B.Sm与Sm的质量数相同
C.Sm与Sm是同一种核素
D.Sm与Sm的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2
2.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为稳定同位素,稳定同位素如2H、13C、15N、18O、34S等,在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常被用作环境分析指示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18O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6
B.12C32S2比12C34S2更易挥发
C.13C和15N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2
D.2H+的氧化性比1H+的氧化性强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1H、2H、H+都可说成是氢元素的不同微粒
B.16O2和18O2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相同
C.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甲烷的结构式:CH4
4.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
A.CH4 B.BF3
C.CO2 D.PCl5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②电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③两个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④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两种微粒,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⑤所含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的微粒一定是原子
⑥同种元素的原子的质量数必相等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⑥ D.①⑤⑥
6.以下有关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 Ⅰ A族元素铯的两种同位素137Cs 比133Cs 多 4 个电子
B.同周期元素(除 0 族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C.第ⅦA 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
7.如表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c
d
3
a
b
e
f
A.e的氢化物比d的氢化物稳定
B.a、b、e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e>b>a
C.六种元素中,c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
D.c、e、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
8.111号元素Rg所在周期和族是( )
A.第七周期ⅠB族
B.第七周期ⅡB族
C.第六周期ⅠB族
D.第六周期ⅡB族
9.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共有7个周期,16个族
B.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在第2周期
C.第ⅡA族的右边是第ⅢB族,第ⅢA族的左边是第ⅡB族
D.某主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nROm,其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一定为H2m-nR或RH2m-n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
B.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种元素
C.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D.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族的所有元素
11.下列有关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酸性:HCl>H2S,所以,非金属性:Cl>S
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越多,越容易得电子,非金属性越强
C.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简单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
D.同周期ⅡA族与ⅢA族的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不一定为1
12.以下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乙酸的分子式:C2H4O2
C.明矾的化学式:KAlSO4·12H2O
D.氯化钠的电子式:Na?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H4NO3中只含共价键
B.稀有气体分子中不含化学键
C.干冰升华时,分子内共价键会发生断裂
D.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14.下列有关共价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具有较低的熔点、沸点
②不是电解质
③都是由分子构成 ④液态时不导电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④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B.区别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方法是看其水溶液是否能够导电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
D.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共价化合物不能
16.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 )
A.一定是离子键
B.一定是共价键
C.可能是离子键,也可能是共价键
D.可能不形成化学键
17.现有如下各种说法:①在水中氢、氧原子间均以化学键相结合 ②非金属和非金属化合时一定形成共价键 ③离子键是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相互吸引力 ④根据电离方程式HCl===H++Cl-,判断HCl分子里存在离子键 ⑤H2分子和Cl2分子的反应过程是H2、Cl2分子里共价键发生断裂形成H原子、Cl原子、而后H原子、Cl原子形成离子键的过程。上述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⑤ B.都不正确
C.②④⑤ D.①②③
18.在下列变化过程中,既有离子键被破坏又有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将SO2通入水中 B.烧碱溶于水
C.将HCl通入水中 D.硫酸氢钠溶于水
19.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可由石墨剥离而成,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烯与石墨互为同位素
B.0.12 g石墨烯中含6.02×1022个碳原子
C.石墨烯是一种有机物
D.石墨烯中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
20.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NH4Cl的电子式:
C.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O
D.纯碱的化学式为:NaCO3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0分)
21.(6分)通常情况下,微粒A和B为分子,C和E为阳离子,D为阴离子,它们都含有10个电子;B溶于A后所得的物质可电离出C和D;A、B、E三种微粒反应后可得C和一种白色沉淀。请回答:
(1)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4种微粒: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A、B、E三种微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6分) A、B、C、D为常见气态单质。已知:
①A和B可以在放电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其产物还可与B化合生成红棕色气体;
②C分别与A、B反应生成的两种化合物分子中都含有10个电子;
③C和D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易溶于水,在其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请回答:
(1)C和D反应生成的化合物1 mol所含的电子数____________NA。
(2)上述②中化合物的热稳定性______强于______(填写化学式)。
(3)将D通入B、C生成的化合物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C、D所含元素可组成一种离子化合物,该化合物发生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6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主族元素的一部分,短周期元素X的最高正价是+5价,Y单质可在空气中燃烧。
W
X
Y
Z
(1)Z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__,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的最高价氧化物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烧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寻同一族元素性质的一些共同规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下表中列出对H2ZO3各种不同化学性质的推测,举例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编号
性质推测
化学方程式
示例
氧化性
H2ZO3+4HI===Z↓+2I2+3H2O
1
2
24.(6分)下表是ⅥA族部分元素的相关性质。
性质元素
8O
16S
34Se
52Te
单质熔点(℃)
-218.4
113
450
单质沸点(℃)
-183
444.6
685
1 390
主要化合价
-2
-2、+4、+6
-2、+4、+6
原子半径
逐渐增大
单质与H2反应情况
点燃时易化合
加热化合
加热难化合
不能直接化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硒的熔点范围可能是__________。
(2)碲的化合价可能有__________。
(3)硫、硒、碲的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4)氢硒酸有较强的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因此放在空气中易变质,其
可能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工业上Al2Te3可用来制备H2Te,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________Al2Te3+
( )===2Al(OH)3↓+______H2Te↑
(6)氧族元素单质与H2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其中a、b、c、d分别表示氧族中某一元素的单质。则b代表________,d代表________(均写单质名称)。
25.(8分)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四种短周期元素X、Y、Z、W,其中X、Z、W与氢元素可组成XH3、H2Z和HW共价化合物;Y与氧元素可组成Y2O和Y2O2离子化合物。
(1)写出Y2O2的化学式____________;其中含有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_____;
(2)X、Z、W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填写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
(3)XH3、H2Z和HW三种化合物,其中一种与另外两种都能反应的是(填写化学式):
__________,生成物属于__________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
26.(8分)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元素特征信息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特征信息
A
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差为2
B
与E同主族
C
1 mol C单质能与冷水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生成11.2 L H2
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周期序数
E
负一价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Ar原子相同
(1)D和E形成化合物的类型是________(填“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2)B和D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和“>”、“=”或“<”表示)。
(3)A元素能与另外四种元素中的一种元素形成共价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比为
1∶3,相对分子质量为120.5。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参考答案
1. A 解析:Sm与Sm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是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即同位素关系。
2. B 解析:18O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8,A项错误;12C34S2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熔沸点较高,较稳定,B项正确;13C和15N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1,C项错误;根据同位素化学性质相似,2H+的氧化性与1H+的氧化性相同,D项错误。
3. BD 解析:B项,给出的是分子而不是原子,错误,D项,CH4是甲烷的分子式而不是结构式,错误。
4. C 解析:判断分子中各原子是否满足最外层8e-结构可以通过判断该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与该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否等于8来确定,如CO2中C:4+4=8,O:2+6=8,C、O都满足,BF3中,B:3+3=6,F:1+7=8,B原子不满足。
5. B 解析:①质子数相同的“微粒”包括:简单离子和复杂离子,例如,Na+、NH的质子数相同。⑤“微粒”包括离子、原子和分子,如OH-与F-,CH4与HF等。⑥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不同。
6.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A项二者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但中子数相差4;C项第ⅦA 族元素自上而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D项同主族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自上而下熔点降低,同主族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自上而下熔点升高。
7. D 解析:首先需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准确推断出a~f是何种元素,然后再结合元素周期律进行推断。a是Na,b是Mg,c是C,d是O,e是S,f是Cl。H2O比H2S稳定;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所以原子半径:a>b>e;在四种非金属元素中,O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非金属性:Cl>S>C,所以酸性:HClO4>H2SO4>H2CO3。
8. A 解析:氡的原子序数为86,111-86=25,所以Rg在氡下一周期第11(25-14)纵列,即第七周期ⅠB族。
9. D 解析: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C在第2周期ⅣA族;在HnROm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2m-n),则其气态氢化物中R元素的化合价应为-(8-2m+n),因此,其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应为
H8-2m+nR或RH8-2m+n。
10. C 解析:氧元素无最高正价,氟无正价;第6周期有32种元素;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族中除去氢的所有元素。
11. D 解析: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根据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来比较的,而不是根据其无氧酸的酸性来比较的;元素原子的原子半径越小,最外层电子数越多,越容易得电子,非金属性越强;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简单离子中所有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所有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但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第4、5周期由于存在副族,ⅡA族与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11。
12. B 解析:A项,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C项,明矾的化学式:KAl(SO4)2·12H2O;D项,NaCl的电子式: 。
13. B 解析:A项,NH4NO3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B项,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不含化学键;C项,干冰升华时CO2分子未被破坏,即其分子内的共价键未被破坏;D项,活泼金属元素Al与活泼非金属元素Cl形成共价化合物AlCl3。
14. D 解析:在熔融状态或溶于水的条件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如CH3COOH是共价化合物,是电解质。SiO2是共价化合物,由原子构成,熔沸点高,硬度大。
15. D 解析:A项,共价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B项,区别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是看其熔融状态能否导电;C项,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离子键,可能含共价键。
16. C 解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可能为ⅠA族元素,与卤素结合可能形成共价化合物HX(X代表F、Cl、Br、I),也可能为离子化合物NaX等。
17. B 解析:①应为相邻H、O原子间形成化学键;②可能形成离子键;③离子键既包括吸引力也包括排斥力;④HCl分子中只含共价键;⑤H、Cl原子形成HCl时,以共价键结合。
18. D 解析:A项,只破坏共价键;B项,NaOH===Na++OH-,只破坏离子键;C项,HCl===H++Cl-,只破坏共价键;D项,NaHSO4===Na++H++SO,既破坏离子键又破坏共价键。
19. D 解析:A项,石墨烯和石墨互称同素异形体;B项,0.12 g石墨烯中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含6.02×1021个碳原子。
20. C 解析:A.结构示意图是S2-的;B.Cl-的电子式应为[??]-;D.纯碱的化学式为Na2CO3。
21. (1)H2O NH3 NH OH-
(2)Al3++3NH3+3H2O===Al(OH)3↓+3NH
[或Mg2++2NH3+2H2O===Mg(OH)2↓+2NH]
解析:常见的10电子分子有H2O、NH3、CH4、HF等,常见的10电子阳离子有Na+、Mg2+、Al3+、NH,常见的10电子阴离子有F-、OH-,根据“B溶于A后所得的物质可电离出C和D”,可推出A为H2O、B为NH3、C为NH、D为OH-,再根据A、B、E反应后可得C和一种白色沉淀,可推出E为Mg2+或Al3+,从而得出答案。
22. (1)18
(2)H2O NH3
(3)Cl2+H2OHCl+HClO
(4)NH+H2ONH3·H2O+H+
解析: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单质有H2、O2、N2、F2、Cl2。单质A与单质B在放电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其产物与单质B化合生成红棕色气体(NO2)推知:A为N2,B为O2。常见的10电子的化合物分子有CH4、NH4、H2O、HF,所以单质C为H2,C与单质D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化合物,且往其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所以单质D为Cl2。
23. (1)Se
(2)SiO2+2NaOH===Na2SiO3+H2O
(3)
编号
性质推测
化学方程式
1
还原性
H2SeO3+Br2+H2O===H2SeO4+2HBr
2
酸性
H2SeO3+2NaOH===Na2SeO3+2H2O
(或其他合理答案,如“不稳定性”)
解析:X是第ⅤA族元素,Y是第ⅥA族元素,Y能在空气中燃烧,则Y为S,W为Si,X为P,Z为Se。根据同主族元素的性质规律,可知H2SeO3的性质与H2SO3相似。
24. (1)113~450℃
(2)-2、+4、+6
(3)H2Te、H2Se、H2S
(4)还原性 2H2Se+O2===2Se+2H2O
(5)1 6H2O 3
(6)硫 碲
解析:硒单质为分子晶体,其熔点可以根据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来判断,比S单质的高,而比Te单质的低,熔点范围为113~450℃;碲的化合价与硫、硒的相同,为-2、+4、+6;无氧酸的酸性与氢和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强弱有关,键越弱,酸性则越强,所以酸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H2Te、H2Se、H2S;氢硒酸与氢硫酸性质相似,具有强还原性,且比硫化氢的强,反应为2H2Se+O2===2Se+2H2O;配平后的反应为Al2Te3+6H2O===2Al(OH)3↓+3H2Te↑;从能量变化分析,从a到d形成氢化物逐渐困难,所以,a是氧,b是硫,c是硒,d是碲。
25. (1)Na2O2 离子键、共价键
(2)HClO4 (3)NH3 离子
解析:(1)由题意可知X、Y、Z、W分别为N、Na、S、Cl。Na2O2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2)HNO3、H2SO4、HClO4中酸性最强的是HClO4。
(3)NH3是碱性气体,H2S、HCl均为酸性气体,因此NH3可与H2S、HCl都反应生成相应的铵盐,铵盐中含离子键和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26. (1)共价化合物
(2)r(F-)>r(Al3+)
(3)NCl3
解析:由题意可推知E为氯元素,D为铝元素,C为钠元素,B为氟元素,A为氮元素。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一定量的锎(Cf)是有用的中子源,在医学上常用作治疗恶性肿瘤的中子源。下列有关锎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f原子中,中子数为154
B.Cf原子中,质子数为98
C.Cf原子中,电子数为98
D.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2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的I与加碘盐中的I互为同位素
B.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与稀有气体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相同
C.L层上的电子数为奇数的原子一定是主族元素的原子
D.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不一定完全相同
3.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组成HmX分子,在a g Hm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A.(A-N+m) mol
B.(A-N) mol
C.(A-N) mol
D.(A-N+m) mol
4.发射“天宫一号”所用动力燃料之一氢化锂三兄弟——LiH、LiD、LiT。其中Li的质量数为7,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三种物质质子数之比为1∶2∶3
B.三种物质中子数之比为1∶1∶1
C.三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之比为8∶9∶10
D.三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c
d
3
a
b
e
f
A.e的氢化物比d的氢化物稳定
B.a、b、e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e>b>a
C.六种元素中,e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最活泼
D.c、e、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
6.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共有16种,下列对这16种非金属元素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①都是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3
②单质在反应中都只能作氧化剂
③对应的含氧酸都是强酸
④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所以又叫气态氢化物
⑤气态氧化物与水反应都不会再生成气体
A.全部
B.只有①②
C.只有①②③④
D.只有①②④⑤
7.已知短周元素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Z>Y>X
B.X元素属于第2周期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Z
D.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Y>Z>X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主族元素,正化合价等于它的族序数
B.ⅦA族元素的原子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C.ⅠA族、ⅡA族元素的阳离子与同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D.前三周期元素中共有非金属元素12种
9. A、B为短周期元素,二者可以组合成多种中学生所熟知的化合物。在这些化合物中,A与B的原子个数比为A∶B=1∶2。已知A的原子序数为n,B的原子序数是①n+2 ②n+3 ③n+4 ④n+5 ⑤n+8
⑥n-6 ⑦n-7 ⑧n-8中的几种,其中不符合题目要求的是( )
A.①④ B.②⑧
C.③⑤ D.⑥⑦
10.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X与元素Z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的数值等于8
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X>rY>rZ>rW>rQ
C.离子Y2-和Z3+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不相同
D.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Q的强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11.(10分)用A.质子数,B.中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E.电子层数填写下列各空格。
(1)原子种类由________决定。
(2)元素种类由________决定。
(3)元素有无同位素由________决定。
(4)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由________决定。
(5)元素的原子半径由________决定。
12.(14分)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Z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Z位于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
(2)这些元素的氢化物中,水溶液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写化学式);
(3)XW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
(4)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W和Y形成的一种二元化合物具有色温效应,其相对分子质量在170~190之间,且W的质量分数约为70%。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13.(10分)铊的相关信息卡片如图所示:
(1)铊的原子序数为81,铊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
(2)若设铊的质量数为A,则铊原子中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为________。
(3)下列推断正确的是________。
A.单质的还原性:Tl>Al
B.原子半径:Al>Tl
C.碱性:Al(OH)3>Tl(OH)3
D.氧化性:Tl3+>Al3+
(4)铊(Tl)是某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Tl3+与Ag在酸性介质中发生反应:Tl3++2Ag===Tl++2Ag+。下列推断正确的是________。
A.Tl+最外层有1个电子
B.Tl能形成+3价和+1价的化合物
C.Tl3+的氧化性比Ag+弱
D.Tl+的还原性比Ag强
14.(16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④、⑤、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③、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④、⑤、⑧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
(4)由表中两种元素的原子按1∶1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的稀溶液易被催化分解,可使用的催化剂为(填序号)________。
a.MnO2 b.FeCl3
c.Na2SO3 d.KMnO4
(5)由表中元素形成的常见物质X(溶液呈弱酸性)、Y、Z、M、N可发生以下反应:
X溶液与Y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⑥的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温下,为使0.1 mol/L M溶液中由M电离的阴、阳离子浓度相等,应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Y溶液至__________。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参考答案
1. D 解析:锎(Cf)是锎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其质量数为252,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98,中子数=252-98=154。由于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锎元素的各种同位素乘以它们的原子个数百分比的积再求和,而不是由某一核素的质量数来计算得出,故D项错误。
2. B 解析:I与I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A正确;副族元素形成的离子如Fe2+、Fe3+与稀有气体核外电子排布不同,B错误;K层有2个电子,L层为奇数,该元素在第二周期,为主族元素,C正确;同一主族如IA中H与其他元素化学性质不同,但Li→Fr化学性质相似,金属性增强,D正确。
3. A 解析:X中含有的质子数为A-N,HmX中含有的质子数为m+A-N;n(HmX)== mol,所以a g Hm X中质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m+A-N)=(A-N+m) mol。
4. C 解析:同位素原子中的质子数相同,所以三种物质在等物质的量的前提下质子数之比为1∶1∶1;中子数之比为4∶5∶6;同位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同,所以这三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
5. D 解析: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A项错误;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B项错误;a到f六种元素分别为Na、Mg、C、O、S、Cl,其中金属单质Na的化学性质最活泼,非金属单质中Cl2、O2化学性质均比S活泼,C项错误。
6. A 解析:H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故①不正确;除F2外均既可做氧化剂,又可做还原剂,故②不正确;对应的含氧酸有许多是弱酸,如H2SO3、H2CO3等,故③不正确;常温下H2O为液态,故④不正确;NO2与H2O反应可生成NO气体,故⑤不正确。
7. B 解析:由X、Y、Z为短周期元素及三者位置可推测X元素位于第二周期,B正确;原子半径Z>X>Y,A错误;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因非金属性Y>X>Z,则氢化物稳态性Y>X>Z,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X>Z,C、D错。
8. B 解析:主族的非金属元素正化合价数可以很多,如Cl:+1、+3、+5、+7,A错误;ⅦA族元素的原子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B正确;ⅠA族、ⅡA族元素的阳离子与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C错误;前三周期元素中共有非金属元素13种,D错误。
9. C 解析:可用列举法加以排除。原子个数比为1∶2的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有:H2O,Na2O,CO2,SO2,SiO2,MgCl2等。
10. A 解析:根据周期表的结构可推出元素分别为,X:N,Y:O,Z:Al,W:S,Q:Cl;N、Al的最高正化合价分别为+5、+3,A正确;同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依次增大,由此判断,B不正确;离子Y2-(O2-)和Z3+(Al3+)都为10e-微粒,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相同,C不正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是与非金属性一致的,因此酸性HClO4>H2SO4,D不正确。
11. (1)A、B (2)A (3)B (4)A、B (5)A、E
解析:(1)原子的种类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
(2)元素是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元素种类只与质子数有关。
(3)对一确定的元素其同位素中子数不同。
(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相对原子质量取决于原子的质量数。
(5)元素的原子半径与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有关。
12. (1)三 ⅤA (2)NH3
(3)???C??? (4)N2O5 (5)S4N4
解析:由题干先推导出Z为P元素,则X、Y、W分别是C、N、S元素。
(3)CS2的电子式教材中没有,可由二氧化碳的结构类比而来。
(5)N(S)∶N(N)=∶≈1∶1,再由相对分子质量得分子式为S4N4。
13. (1)六 ⅢA (2)A-162 (3)A (4)B
解析:(1)推断Tl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利用各周期的元素种类数(2、8、8、18、18、32)进行分析,81-2-8-8-18-18=27,首先推知该元素位于第六周期,第六周期中镧系有15种元素占一个格,则27-14=13。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第13纵行为第ⅢA族,即Tl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六周期第ⅢA族。
(2)根据A-Z=N,可知铊原子中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为(A-Z)-Z,即A-162。
(3)根据元素周期性的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至下,元素金属性逐渐增强,单质还原性增强,原子半径增大,离子氧化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增强。
(4)铊位于第ⅢA族,说明铊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则Tl+最外层有两个电子,A错;由Tl3++2Ag===Tl++2Ag+知,Tl3+的氧化性比Ag+强,Ag的还原性比Tl+强,C、D错。
14. (1)Na>Al>O (2)HNO3>H2CO3>H2SiO3
(3)
(4)ab
(5)Al3++3NH3·H2O===Al(OH)3↓+3NH
2Al2O3(熔融)4Al+3O2↑
溶液的pH等于7
解析:由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判断①是H,②是C,③是N,④是O,⑤是Na,⑥是Al,⑦是Si,⑧是Cl。
(1)O、Na、Al原子半径由元素周期律可知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a>Al>O。
(2)C、N、Si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是:HNO3>H2CO3>H2SiO3。
(3)H、O、Na、Cl元素中的某些元素形成的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可以是NaOH、NaClO等。
(4)由表中两种元素的原子按1∶1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为H2O2,它可被MnO2或一些重金属离子催化分解,故选a、b。
(5)⑥的单质是Al,由转化关系可推Z是Al(OH)3,N是Al2O3;M是仅含非金属元素的盐,则为铵盐,结合表中元素可推X、Y是铝盐和氨:AlCl3与NH3,M是NH4Cl,要使NH4Cl溶液中NH与Cl-浓度相等,则应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氨水至溶液的pH等于7。
[课时跟踪训练]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下图为江泽民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时的题词,他题词的依据是南昌起义( )
A.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
解析:本题以现实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南昌起义意义的认识。“军旗升起的地方”的含义是人民军队诞生的地方,结合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可以判断。
答案:C[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方针的原因是( )
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②中共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③回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④人民大众同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是在一战期间,八七会议召开于1927年,故①错误。
答案:B
3.在实践上把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城市转入农村的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土地革命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解析: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把队伍带到井冈山,开创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答案:C
4.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
A.采取暴力革命 B.领导工人运动
C.农村包围城市 D.国共两党合作
解析:A、B两项是革命斗争的常见方式,D项由于国民党内部右派叛变革命而失败。排除A、B、D三项。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总战略。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
答案:C
5.“双双草鞋送给红军穿,红球朵朵像呀么像火焰,照到哪里哪里红,星星之火能燎原。”1927年到1930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到十几块,红军达到十万人。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土地革命的开展
C.中国共产党学习俄国的革命道路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题干反映的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这与俄国坚持在城市斗争是不同的,是立足中国国情开创的新的革命道路。
答案:C
6.“三送里格红军……包谷种子,介支个红军种,包谷棒棒咱们穷人掰,紧紧拉着红军手。红军啊!撒下的种子,介支个红了天!”民谣《十送红军》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21世纪教育网
C.奔赴华北战场,抗击侵华日军21世纪教育网
D.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从题干与图片中的关键信息可知是红军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答案:D
7.遵义会议就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并且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多数与会者认为失败的原因在于( )
A.敌我力量悬殊 B.红军尚无作战方针
C.军事指挥严重失误 D.敌军采用碉堡战术
解析:结合遵义会议的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可知答案为C。
答案:C
8.1921年中共的诞生表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党逐步走向成熟。中共历史上的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都( )
A.及时作出了挽救党和革命的决定
B.为长征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C.推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促成了团结抗日局面的实现
解析: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两者的共性即A项。
答案:A
二、非选择题(18分)21世纪教育网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一 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井冈山斗争的星星之火,燎原全国。正是这段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党培育和形成了闪耀着共产主义光芒的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江泽民同志将井冈山精神内涵概括为二十四字: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 《红军过草地图》和毛泽东《长征》诗:
七律·长征21世纪教育网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据材料一,分别举例说明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是如何体现的?(14分)
(2)据材料二,导致这次“远征”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长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原因。
答案:(1)“坚定信念”: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剩余部队进入井冈山,继续革命,对革命充满自信。
“敢闯新路”;抛却城市中心论,开创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革命道路。
“依靠群众”:开展土地革命,调动一切反封建的因素。
(2)“左”倾错误的发展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1世纪教育网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 X、Y、Z、R分别代表四种元素,若aXm+、bYn+、cZn-、dRm-四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m>n,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a-c=m-n
B.b-d=m+n
C.a>b>d>c D.a>b>c>d
2.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
A.已知Ra是第七周期、ⅡA族的元素,故Ra(OH)2的碱性比Mg(OH)2的碱性强
B.已知As是第四周期、ⅤA族的元素,故AsH3的稳定性比NH3的稳定性强
C.已知Cs的原子半径比Na的原子半径大,故Cs与水反应比Na与水反应更剧烈
D.已知Cl的核电荷数比Al的核电荷数大,故Cl的原子半径比Al的原子半径小
3.同一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X>Y>Z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
C.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X>Y>Z
D.阴离子的还原性:Z3->Y2->X-
4.以下有关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 Ⅰ A族元素铯的两种同位素137Cs 比133Cs 多 4 个质子
B.同周期元素(除 0 族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C.第ⅦA 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
5.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①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
②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③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④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ⅡA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在周期表主族元素中,X元素位于第2周期,且分别与Y、Z、W三元素相邻,X、Y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Z的原子序数;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Z>Y>X>W
B.X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3XO4
C.X、Y、Z、W形成的单质最多有6种
D.四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W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
7.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
A.Na、Mg、Al的金属性依次减弱
B.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C.HClO4、H2SO4、H3PO4的酸性依次减弱
D.Li、Na、K分别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依次增强
8.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元素W、X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
B.元素X与氢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
C.元素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
D.元素Z可与元素X形成共价化合物XZ2
9.短周期元素A、B、C,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C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的主族元素中最大,B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A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且A是构成有机物的重要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ⅥA族
B.B离子与C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C离子具有很强的还原性,B离子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D.B、C可以形成BC2型化合物
10.根据表中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54
0.118
0.099
0.102
0.073
主要化合价
+1
+3
+7、-1
+6、-2
-2
A.氢化物的沸点为:H2TB.L和Q形成的化合物中,两种微粒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C.单质的还原性顺序:LD.稳定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L>T>R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11.(14分)X、Y、Z、W是四种短周期元素,X原子M层上的电子数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的2倍;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Z元素的单质为双原子分子,Z的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W元素最高正价是+7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X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2)元素Y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________。
(3)元素Z能与氢元素形成-1价阴离子,该阴离子的电子总数是________,与该离子电子总数相等的Z与氢形成的微粒是________。
(4)元素W的单质与元素X的低价氧化物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ZW3常温下呈液态,可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和一种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X、Y、Z、W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酸的是________(用酸的分子式表示)。
12.(10分)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周期元素,W、X是金属元素,Y、Z是非金属元素。
(1)W、X各自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与Y可形成化合物W2Y,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Y、Z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用分子式表示)。
(4)W、X、Y、Z四种元素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2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阴影部分元素N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根据元素周期律,请你预测,H3AsO4、H3PO4的酸性强弱:H3AsO4________H3PO4(填“>”、“<”或“=”)。
(2)根据NaH的存在,有人提议可把氢元素放在第ⅦA族,那么根据其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又可把氢元素放在周期表中的第________族。
(3)元素甲是第三周期金属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该元素的离子与过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周期表中有10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其中有一种被誉为“生命元素”的主族元素R,对延长人类寿命起着重要作用,已知R元素的原子有4个电子层,其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式为RO3,则R元素的名称为________。
A.硫 B.砷
C.硒 D.硅
(5)羰基硫(COS)分子结构与二氧化碳分子结构相似,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用电子式表示羰基硫分子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4分)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周期元素,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且W、X、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相互反应生成盐和水;Y、Z是非金属元素,Y与W可形成离子化合物W2Y;G在Y的前一周期,其原子最外层比Y原子最外层少1个电子。
(1)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2)工业上制取X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G的气态氢化物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恰好反应生成的正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催化剂作用下,汽车尾气中G的氧化物GO与一氧化碳两种气体能相互反应转化为无污染、能参与大气循环的两种气体,若有33.6 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一氧化碳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 mol。
(4)298K时,Z的最高价氧化物为无色液体,0.25 mol该物质与一定量水混合得到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并放出a 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制备Z的单质时,常用排WZ的饱和溶液法进行收集,其理由是(请结合化学平衡理论简要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参考答案
1. BD 解析:四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说明四种离子间存在如下关系:a-m=b-n=c+n=d+m,从而得出a-c=m+n,b-d=m+n,所以A项不正确,B项正确;四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还说明四种离子的核电荷数中a、b均大于c、d,又m>n,这表明,aXm+与bYn+中a>b,cZn-与dRm-中c>d,故a>b>c>d,所以C项不正确,D项正确。
2. B 解析: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故碱性Ra(OH)2比Mg(OH)2强,A正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稳定性NH3大于AsH3,B错;Na、Cs同主族,Cs原子半径大,金属性强,与水反应更剧烈,C正确;Al、Cl同周期,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原子半径减小,D正确。
3. A 解析:由题目信息可知,X、Y、Z在同一周期中的位置顺序为Z、Y、X,半径大小顺序应为Z>Y>X。利用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B、C、D均对。
4.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A项二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相差4;C项第ⅦA 族元素自上而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D项同主族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自上而下熔点降低,同主族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自上而下熔点升高。
5. C 解析:①中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为P,最高正价为+5;①错;③中的元素为碳元素,碳元素的原子存在多种核素,例如13C的中子数为7,③错。
6. A 解析:由题意可知X、Y、Z、W四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关系如下图,Z比X的原子序数大8,所以Y的原子序数为8,是O元素,所以四种元素的位置只能为下图左(设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代入a-1+a+a+a+1=20验证),所以X、Y、Z、W四种元素依次为:N、O、P、C。代入选项检验,A正确。
W
X
Y
Z
Y
X
W
Z
7. B 解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减弱,故不正确。
8. A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物质结构的推理能力、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能力。首先根据题意,推断出W是Li,X是C,Y是Al,Z是S。A项,LiCl中的Li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A错误;B项,碳元素和氢元素可形成C2H2、C6H6、C8H8等多种化合物;C项,Al为两性金属,与强酸、强碱都能反应放出氢气;D项,碳元素和硫元素能形成CS2。
9. B 解析:C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的主族元素中最大,则C为钠元素;A是构成有机物的重要元素,且B、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A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再根据三者的原子序数大小,可推出A是碳元素,B是氟元素。A项,碳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ⅣA族;B项正确;C项,C离子有较弱的氧化性,B离子有较弱的还原性;D项,B、C可形成NaF。
10. B 解析:根据提供的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可以推测L为Na,M为Al,Q为Cl,R为S,T为O。氢化物的沸点为H2O>H2S,A错;NaCl中两种微粒Na+和Cl-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结构,B正确;单质还原性Na>Al,C错;因离子半径O2->Na+>Al3+,D错。
11. (1) (2)C
(3)10 NH、NH3
(4)Cl2+SO2+2H2O===4H++2Cl-+SO
(5)NCl3+4H2O===3HClO+NH3· H2O
(6)H2CO3
解析:(1)X原子M层上的电子数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的2倍,说明X共有3个电子层,且M层上有6个电子,即,为硫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说明Y只有2个电子层,且最外层有4个电子,Y为碳元素;Z的氢化物水溶液显碱性,中学阶段要求掌握的碱性气体只有NH3,因此Z为氮元素;W的最高正价为+7,而F元素无正价,因此W为氯元素。
(2)碳的放射性同位素C可用于考古。
(3)氮元素与氢元素形成-1价阴离子,由于氮元素显示-3价,氢元素显+1价,因此该阴离子为NH,其电子总数是10,与该离子电子数相等的还有NH3、NH。
(4)Cl2与SO2在水溶液中反应:Cl2+SO2+2H2O===4H++2Cl-+SO。
(5)NCl3与H2O反应生成物中有碱,只能是NH3·H2O,N为-3价,Cl为+1价,酸应为HClO。
(6)H2CO3、HNO3、H2SO4、HClO4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酸的是H2CO3,H2CO3为弱酸。
12. (1)Al(OH)3+OH-===AlO+2H2O
(2)Na+[]2-Na+
(3)HCl H2S (4)S2- Cl- Na+ Al3+
解析:本题以元素周期律为依托考查几种常见元素的性质。解题的突破口为W、X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说明W是钠,X是铝。又W与Y可形成W2Y,说明Y为-2价,应为硫元素,原子序数Y13. (1)二 ⅤA < (2)ⅣA
(3)Al3++3NH3·H2O===Al(OH)3↓+3NH
(4)C
(5) ?
解析:(2)由NaH知,氢元素最低负价为-1价,而氢元素的最高正价为+1价,因此与第ⅣA族元素的化合价特点相似,可将氢元素放在第ⅣA族。
(3)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金属元素是铝,Al3+可与NH3·H2O反应产生Al(OH)3沉淀,且沉淀不溶于氨水。
(4)根据R元素的原子结构(电子层数)和RO3,依据题给元素周期表可推知R元素为硒。
(5)COS分子结构与CO2分子结构相似,据此可知COS的电子式为
。
14. (1)
(2)2Al2O3 (熔融)4Al+3O2↑
(3)c(NH)>c(SO)>c(H+)>c(OH-) 3
(4)Cl2O7(l)+H2O(l)===2HClO4(aq)ΔH=-4a kJ/mol
(5)在氯水中存在如下平衡:Cl2+H2O??H++Cl-+HClO,在饱和NaCl溶液中,c(Cl-)最大,该平衡逆向移动程度最大,Cl2溶解的最少,所以可以用排饱和NaCl溶液法收集Cl2
解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够和Al(OH)3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W为Na元素,Y与W可形成离子化合物W2Y,说明Y显-2价,所以Y为S元素,其最外层有6个电子,G最外层有5个电子,为N元素。Z的原子序数比Y的大,所以Z为Cl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