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课堂检测
选择题
1.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
A. 老子 B. 墨子
C. 韩非 D. 庄子
2.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古人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若要深入研究这种思想,你要查阅( )
A. 《诗经》 B. 《论语》
C. 《道德经》 D. 《韩非子》
3. 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孔子的讨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甲说: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 乙说:他提出了“仁”的学说
C. 丙说:他对古代教育贡献很大
D. 丁说:他著有《论语》一书
4.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落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持过紧日子”。战国时期,下列哪一人物曾经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
A. 墨子 B. 荀子 C. 孟子 D. 庄子
5. 为打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广大医务人员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沿,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体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仁”的理念来源于( )
A. 孔子 B. 孟子 C. 庄子 D. 墨子
6.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请你判断下面的搭配正确的是( )
A. 孟子——法家 B. 庄子——道家
C. 荀子——法家 D. 老子——墨家
7. 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 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 夏桀实行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 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 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8. 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A. 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B. 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
C. 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D.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9. 在百家争鸣的时代,社会影响最大的是儒、墨两家,故有“非儒即墨”之说。然而,秦朝统治者践行的却是法家思想,其原因在于法家( )
A. 主张“兼爱”,反对战争
B. 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 提倡法治,建立中央集权
D. 提倡“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10.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国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
A. 诸侯争霸 B. 王室衰微
C. 变法改革 D. 文化勃兴
11.近些年来,我国掀起了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经典名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以下经典中属于道家经典的是( )
A.《论语》
B.《韩非子》
C.《孟子》
D.《道德经》
12.小明的期中考试考砸了,爸爸却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了,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爸爸的说法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
A.道家
B.法家
C.墨家
D.儒家
13.下面书法作品中的内容是我国历史上某一位思想家提出的观点。他是( )
A.孔子 B.墨子 C.孙子 D.老子
14.以“仁”释“礼”,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自觉,从而铺垫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根基的是(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5.《论语 为政》中记载了某位思想家的言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体现了该思想家主张( )
A.无为而治
B.以德治国
C.有教无类
D.以法治国
16.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以下孔子关于教育教学的主张中旨在改变“学在官府”局面的是( )
A.知之为知之
B.学思结合
C.温故而知新
D.有教无类
17.某校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设计活动,下面明信片设计稿的主题是( )
A.科学技术发达
B.百家争鸣出现
C.地方书院兴起
D.儒家学派形成
18.“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意思是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恰是因为统治者“有为”。这体现的是( )
A.法家的“法治”思想
B.儒家的“仁政”思想
C.道家的“无为”思想
D.墨家的“非攻”思想
19.孟子说,左右亲信都说某人好,不可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好,还是不可轻信;全国的人民都说某人好,经考察发现是真正的贤才,再任用他。这表明孟子主张( )
A.仁者爱人 B.无为而治
C.人性本善 D.重视民意
20.读下表:
人物 主张
老子 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1)
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
墨子 “兼爱”“非攻”(3)
韩非 以德治国(4)
表中对人物“主张”的表述错误的是( )
A.(1) B.(2) C.(3) D.(4)
21.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此时,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他们之间相互批驳又相互影响,这一思想繁荣的局面被称为“百家争鸣”。由此可以看出( )
A.社会变革推动思想繁荣
B.百家争鸣推动社会进步
C.百家争鸣导致时局动荡
D.社会变革导致诸侯混战
22.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仁者爱人”。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可见,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 )
A.全面否定
B.照抄照搬
C.全面超越
D.继承发展
23.对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如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A.一百多名学者在争鸣
B.一百家派别在争鸣
C.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运动
D.一场影响深远的民主政治运动
24.我们国家现在大力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而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这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A.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B.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
C.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D.是人类历史自然发展的产物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关于孔子言论的漫画。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图一、图二反映了孔子的什么观点。
材料二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一生努力不懈。他曾到宋国考察殷礼,到鲁国太庙考察周、鲁的礼仪典章制度,还向齐国乐官学习音乐。他去世前一天,还要求弟子将典籍拿到自己面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其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治学态度。
材料三 截至2018年12月,中国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48所孔子学院和1 193个孔子课堂,汉语、孔子、中国连成一体,把中国的语言、文化,把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把中国的“友好”,传达向全世界各个角落,不分种族,不分国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出现“孔子热”的原因。
26、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进入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孔圣至德】
材料一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材料一是谁的言论?他是什么时候的历史人物?说说他的政治思想、教育成就和他的历史功绩。
【百家争鸣】
材料二
②
(2)请说出材料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并写出他们所代表的派别。
(3)请概括材料二中人物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学习治班】
学习“诸子百家”思想后,围绕班级出现的乱扔纸屑的现象,大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意见不一。
卫生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款5元。”
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变的。”
生活委员:“随他们去吧,无所谓的事情,根本不用管。”
三个人的话蕴含了战国时期三家学派的观点,请分别指出他们的观点属于哪一家学派。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原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曾经说:“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份爱心,从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从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材料二 孔子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去做。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的“爱心”、韩非的“冷眼”各体现在什么地方。
(2)材料二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3)春秋战国时期是战争频繁、硝烟不断的时期。请浅谈墨家(墨子)和儒家(孟子)关于战争的看法、主张。
4)“热爱学校,爱护校园”是每一位学生应尽的义务和应有的美德。但平时在校园内,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花木被折断,桌椅被破坏,门窗玻璃被打破……针对校园内破坏公物的行为,请你分别根据儒家、法家的思想给出解决建议。
答案
1-5ACDAA 6-10BDCCD 11-15DADAB 16-20DBCDD 21-24ADCC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
胸怀大志、勤学好问、注重实地考察、终生学习。
(3)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孔子的儒家学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历久而弥新。
26、(1)孔子。 春秋后期。 政治思想:提出“仁”的学说,反对苛政,主张实行德政。教育成就: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历史功绩:开创了儒家学派,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他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2)①墨子:墨家;②孟子:儒家。
(3)墨子:“兼爱”“非攻”;孟子:“仁政”。
(4)卫生委员:法家;班长:儒家;生活委员:道家。
27、(1)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答出一点即可)韩非:强调以法治国。
(2)因材施教
(3)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儒家(孟子):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4)根据儒家思想建议:应以说服教育为主。根据法家思想建议:根据校规校纪或班规班纪严厉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