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8九上·荔湾期末)下列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火焰分为三层
C.吹灭后有一股白烟飘出
D.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最外层先变黑
2.(2018·宝安模拟)关于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不变浑浊,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B.呼出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呼出气体中不含氧气
C.空气不能在干燥玻璃片上形成水雾,说明空气中不含有水蒸气
D.对着干燥玻璃片哈气形成水雾,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增多
3.(2018·大渡口模拟)人体呼出气体与吸入的气体成分相比,明显减少的是( )
A.氮气 B.水蒸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4.(2018九上·漳州期末)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蜡烛的内焰温度最高
B.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C.子火焰中被点燃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5.(2017九上·孝昌期中)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炭化
D.实验4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
6.(2017九上·盐城期中)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相对应的是( )
选项 ① ② ③ ④
方案
结论 比较呼出气体中CO2含量较空气中的多 说明白烟的成分不是二氧化碳 说明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而酚酞分子不运动 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④ B.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7.(2017九上·蚌埠期中)请根据下图回答,(假设装置内空气足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的影响),经数小时后,U 型管A、B两处的液面会( )
A.A、B两处都不变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 D.A处上升,B处下降
二、填空题
8.蜡烛的燃烧
①点燃蜡烛,可以看到 的火焰.在蜡烛上方罩上小烧杯,可以看到烧杯内壁有 ,说明蜡烛燃烧有 生成;小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 ,说明蜡烛燃烧有 生成.
②将玻璃管置于火焰中,从蜡烛火焰中引出一缕 ,说明火焰中存在
着 的蒸汽
③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9.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蜡烛的火焰分为 , , 三个部分.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2s后取出来,可以看到 部分最先变黑,说明 .
10.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是否相同,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其主要操作步骤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回答:
下表是他们的探究方案,请你填写完整:
探究内容 实验方法及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二氧化碳含 量是否相同 分别向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滴入几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多
氧气含量是 否相同 在呼出的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熄灭
水含量是否 相同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A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B符合题意;
C、吹熄蜡烛后,有一缕白烟飘出,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C符合题意;
D、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最外层先变黑,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产生黑烟,放出大量的热,吹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烟解答
2.【答案】D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将空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不变浑浊,是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少(体积分数为0.03%),不能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呼出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是因为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不能说明呼出气体中不含氧气,不符合题意;
C、水蒸气遇冷能凝结成水雾,空气不能在干燥的玻璃片上形成水雾,不能说明空气中不含有水蒸气,不符合题意;
D、水蒸气遇冷能凝结成水雾,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形成水雾,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增多,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人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根据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进行分析。
3.【答案】C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明显减少的气体是氧气,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呼吸作用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进行分析,所以呼出气体中氧气量明显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4.【答案】B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蜡烛的外焰温度最高,A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导气管不能太长,如果导气管太长,由于温度的降低,石蜡蒸汽会在导管中冷凝,不能从导气管的末端导出,使实验不成功,B符合题意
C、在燃着蜡烛火焰的焰心上插一根导管,在另一端导管口点燃产生“子火焰”,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石蜡蒸汽,而不是液态石蜡,C不符合题意;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母火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充分接触燃烧,仍为石蜡蒸汽,该处氧气不充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蜡烛燃烧的火焰解答
B若导管太长,温度降低,蒸汽会冷却,
C根据题意,在燃着蜡烛火焰的焰心上插一根导管,在另一端导管口点燃产生“子火焰”,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石蜡蒸汽,而不是液态石蜡
D根据母火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接触
5.【答案】B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随着蜡烛的燃烧,烧杯内氧气逐渐减少,且二氧化碳逐渐增多,所以蜡烛火焰会逐渐熄灭,所以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由于不能和空气充分接触,蜡烛将发生不完全燃烧,白瓷板将变黑,所以B错误;B符合题意;
C、火焰由三部分组成;内焰、焰心、外焰,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加热时要用外焰,所以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所以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温度达到着火点以及物质和氧气直接接触;酒精灯的火焰由三部分组成;内焰、焰心、外焰,且外焰温度最高.
6.【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①、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呼出气体和空气中,伸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伸入呼出气体的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较空气中的少,检验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的石灰水,故选项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不相对应;
②、用火柴去点燃,会使蜡烛重新燃烧,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说明白烟不是二氧化碳,故选项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相对应;
③、由图可知,一段时间后烧杯内的酚酞试液变红,但是浓氨水和酚酞溶液并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是氨分子的运动造成的,氨分子溶于水形成的氨水能使酚酞变红;浓氨水不变色,只能说明分子的活跃程度,但并不能说明酚酞分子不运动,故选项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不相对应;
④、液态水加热沸腾时生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故选项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相对应。
故答案为:D ;
【分析】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一般采用:澄清的石灰水;熄灭后蜡烛后产生的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氨水具有挥发性,分子的运动活跃,酚酞没有挥发性,分子运动的比较缓慢;液态水加热沸腾时生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要仔细分析,每一个实验的目的,对应正确的结论;
7.【答案】D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根据图示的装置可知:氧气被小白鼠吸入,呼出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钙溶液吸收,导致体系压强变小,A液面升高,B液面降低.
故答案为:D
【分析】小白鼠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二氧化碳被吸收,容器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少,U 型管A上升、B下降。
8.【答案】黄白色;水雾;水蒸气;浑浊;二氧化碳;白烟;石蜡;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解:①点燃蜡烛,可以看到黄白色的火焰;在蜡烛上方罩上小烧杯,可以看到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说明蜡烛燃烧水蒸气生成;小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②将玻璃管置于火焰中,从蜡烛火焰中引出一缕白烟,说明火焰中存在着石蜡的蒸汽.③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故答案为:①黄白色;水雾;水蒸气;浑浊;二氧化碳;②白烟;石蜡;③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9.【答案】外焰;内焰;焰心;a;外焰温度最高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解:蜡烛火焰分三层,按从内到外的顺序依次为:焰心、内焰、外焰,外焰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最大,燃烧最充分,外焰温度最高,a最先碳化.
答案:外焰;内焰、焰心;a;外焰温度最高.
【分析】蜡烛的火焰结构与酒精灯火焰的结构相似;燃烧中最先碳化的部分是燃烧最充分的部分.
10.【答案】呼出气体中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无明显变化;将燃着小木条分别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多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解:由实验目的探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是否相同可知,该实验要进行对比的两实验对象是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分别向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呼出气体中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无明显变化,可知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
将燃着小木条分别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呼出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熄灭,空气中无明显变化,可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多;
对着干燥玻璃片哈气,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可知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多;
故答案为:
呼出气体中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无明显变化
将燃着小木条分别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
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多
【分析】呼吸前后气体成分会有所变化,主要是呼吸后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和水会有所增大.检验的方法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
1 / 12018-2019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8九上·荔湾期末)下列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火焰分为三层
C.吹灭后有一股白烟飘出
D.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最外层先变黑
【答案】A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A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B符合题意;
C、吹熄蜡烛后,有一缕白烟飘出,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C符合题意;
D、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最外层先变黑,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产生黑烟,放出大量的热,吹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烟解答
2.(2018·宝安模拟)关于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不变浑浊,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B.呼出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呼出气体中不含氧气
C.空气不能在干燥玻璃片上形成水雾,说明空气中不含有水蒸气
D.对着干燥玻璃片哈气形成水雾,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增多
【答案】D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将空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不变浑浊,是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少(体积分数为0.03%),不能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呼出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是因为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不能说明呼出气体中不含氧气,不符合题意;
C、水蒸气遇冷能凝结成水雾,空气不能在干燥的玻璃片上形成水雾,不能说明空气中不含有水蒸气,不符合题意;
D、水蒸气遇冷能凝结成水雾,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形成水雾,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增多,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人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根据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进行分析。
3.(2018·大渡口模拟)人体呼出气体与吸入的气体成分相比,明显减少的是( )
A.氮气 B.水蒸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答案】C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明显减少的气体是氧气,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呼吸作用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进行分析,所以呼出气体中氧气量明显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4.(2018九上·漳州期末)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蜡烛的内焰温度最高
B.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C.子火焰中被点燃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答案】B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蜡烛的外焰温度最高,A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导气管不能太长,如果导气管太长,由于温度的降低,石蜡蒸汽会在导管中冷凝,不能从导气管的末端导出,使实验不成功,B符合题意
C、在燃着蜡烛火焰的焰心上插一根导管,在另一端导管口点燃产生“子火焰”,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石蜡蒸汽,而不是液态石蜡,C不符合题意;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母火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充分接触燃烧,仍为石蜡蒸汽,该处氧气不充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蜡烛燃烧的火焰解答
B若导管太长,温度降低,蒸汽会冷却,
C根据题意,在燃着蜡烛火焰的焰心上插一根导管,在另一端导管口点燃产生“子火焰”,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石蜡蒸汽,而不是液态石蜡
D根据母火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接触
5.(2017九上·孝昌期中)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炭化
D.实验4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B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随着蜡烛的燃烧,烧杯内氧气逐渐减少,且二氧化碳逐渐增多,所以蜡烛火焰会逐渐熄灭,所以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由于不能和空气充分接触,蜡烛将发生不完全燃烧,白瓷板将变黑,所以B错误;B符合题意;
C、火焰由三部分组成;内焰、焰心、外焰,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加热时要用外焰,所以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所以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温度达到着火点以及物质和氧气直接接触;酒精灯的火焰由三部分组成;内焰、焰心、外焰,且外焰温度最高.
6.(2017九上·盐城期中)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相对应的是( )
选项 ① ② ③ ④
方案
结论 比较呼出气体中CO2含量较空气中的多 说明白烟的成分不是二氧化碳 说明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而酚酞分子不运动 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④ B.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①、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呼出气体和空气中,伸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伸入呼出气体的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较空气中的少,检验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的石灰水,故选项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不相对应;
②、用火柴去点燃,会使蜡烛重新燃烧,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说明白烟不是二氧化碳,故选项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相对应;
③、由图可知,一段时间后烧杯内的酚酞试液变红,但是浓氨水和酚酞溶液并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是氨分子的运动造成的,氨分子溶于水形成的氨水能使酚酞变红;浓氨水不变色,只能说明分子的活跃程度,但并不能说明酚酞分子不运动,故选项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不相对应;
④、液态水加热沸腾时生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故选项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相对应。
故答案为:D ;
【分析】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一般采用:澄清的石灰水;熄灭后蜡烛后产生的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氨水具有挥发性,分子的运动活跃,酚酞没有挥发性,分子运动的比较缓慢;液态水加热沸腾时生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要仔细分析,每一个实验的目的,对应正确的结论;
7.(2017九上·蚌埠期中)请根据下图回答,(假设装置内空气足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的影响),经数小时后,U 型管A、B两处的液面会( )
A.A、B两处都不变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 D.A处上升,B处下降
【答案】D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根据图示的装置可知:氧气被小白鼠吸入,呼出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钙溶液吸收,导致体系压强变小,A液面升高,B液面降低.
故答案为:D
【分析】小白鼠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二氧化碳被吸收,容器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少,U 型管A上升、B下降。
二、填空题
8.蜡烛的燃烧
①点燃蜡烛,可以看到 的火焰.在蜡烛上方罩上小烧杯,可以看到烧杯内壁有 ,说明蜡烛燃烧有 生成;小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 ,说明蜡烛燃烧有 生成.
②将玻璃管置于火焰中,从蜡烛火焰中引出一缕 ,说明火焰中存在
着 的蒸汽
③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答案】黄白色;水雾;水蒸气;浑浊;二氧化碳;白烟;石蜡;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解:①点燃蜡烛,可以看到黄白色的火焰;在蜡烛上方罩上小烧杯,可以看到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说明蜡烛燃烧水蒸气生成;小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②将玻璃管置于火焰中,从蜡烛火焰中引出一缕白烟,说明火焰中存在着石蜡的蒸汽.③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故答案为:①黄白色;水雾;水蒸气;浑浊;二氧化碳;②白烟;石蜡;③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9.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蜡烛的火焰分为 , , 三个部分.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2s后取出来,可以看到 部分最先变黑,说明 .
【答案】外焰;内焰;焰心;a;外焰温度最高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解:蜡烛火焰分三层,按从内到外的顺序依次为:焰心、内焰、外焰,外焰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最大,燃烧最充分,外焰温度最高,a最先碳化.
答案:外焰;内焰、焰心;a;外焰温度最高.
【分析】蜡烛的火焰结构与酒精灯火焰的结构相似;燃烧中最先碳化的部分是燃烧最充分的部分.
10.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是否相同,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其主要操作步骤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回答:
下表是他们的探究方案,请你填写完整:
探究内容 实验方法及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二氧化碳含 量是否相同 分别向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滴入几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多
氧气含量是 否相同 在呼出的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熄灭
水含量是否 相同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
【答案】呼出气体中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无明显变化;将燃着小木条分别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多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解:由实验目的探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是否相同可知,该实验要进行对比的两实验对象是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分别向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呼出气体中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无明显变化,可知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
将燃着小木条分别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呼出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熄灭,空气中无明显变化,可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多;
对着干燥玻璃片哈气,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可知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多;
故答案为:
呼出气体中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无明显变化
将燃着小木条分别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
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多
【分析】呼吸前后气体成分会有所变化,主要是呼吸后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和水会有所增大.检验的方法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