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西游记》:跳读和精读
关于《西游记》你知道多少呢?
他是谁?
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眉又硬。挺挺身才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尖嘴龇牙弼马温,心高要做齐天圣。
——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他是谁?
初来时,是一条黑胖汉,后来就变做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脑后又有一溜鬃毛,身体粗糙怕人,头脸就象个猪的模样。
——第十八回《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除魔》
他是谁?
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眨眨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
——第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
红孩儿
他是谁?
和孙悟空一般无二,上界、地府、菩萨都不能辨别真假,最后如来将其辨出并降服,而后被孙悟空打死。
六耳猕猴
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走近作者
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传奇历险故事。
主要内容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
文学地位
全书一共_____回。
第一部分:前____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
第二部分第_____回到第____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
第三部分第_____回到第_____回: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全书结构
一百
七
八
十二
十三
一百
谈谈感受:
当你得到老师布置的读《西游记》原著的任务时,或者当你第一次拿到这本厚厚的100回的书,翻开目录,翻开第一页的时候,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呢?
困扰:
“老师,我是个女生,一看《西游记》里那些打来打去的情节就头大,一点都不感兴趣。而且有很多内容看不懂,那么多生字,有些甚至在诗词里。我一个小时才看了三页,没办法完成阅读任务。老师救救我!”
你有没有相类似的困扰?在读《西游记》时有没有读不下去、读不懂或者觉得无聊的时候呢?哪些内容阻碍了你往下读?
什么是跳读
跳读——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
怎样跳读
1.古典小说中的生字词很多,如果不影响阅读,可以跳过;如果影响理解,可以根据上下文猜测意思。有些词不是生词,但是古今异义,也可以照此方法跳读或者猜读。
例:行者见他闭了门,却就弄个手段,拆开衣领,把定风丹噙在ロ中,摇一气变,变作一个蟭蟟虫儿,从他门隙处钻进。只见罗刹叫道:“渴了,渴了!快拿茶来!” 近侍女童,即将香茶一壺,沙沙的满斟一碗,冲起茶沫漕漕。
2.抓住情节主干跳读。
(1)书中一些描写人物外貌、打斗场面或环境气氛的诗词,有“说书人”渲染夸饰的痕迹,大多处于“游离状态”,可以略而不读。
(2)书中少数降妖伏魔故事,套路雷同,情节简单,也可以跳过。
遂别了樵夫,径至芭蕉洞口,但见那两扇门紧闭牢关,洞外风光秀丽。好去处!正是那:
山以石为骨,石作土之精。烟霞含宿润,苔藓助新青。嵯峨势耸欺蓬岛,幽静花香若海瀛。几树乔松栖野鹤,数株衰柳语山莺。诚然是千年古迹,万载仙踪。碧梧鸣彩凤,活水隐苍龙。曲径荜萝垂挂,石梯藤葛攀笼。猿啸翠岩忻月上,鸟啼高树喜晴空。两林竹荫凉如雨,一径花浓没绣绒。时见白云来远岫,略无定体漫随风。
行者上前叫:“牛大哥,开门!开门!”(节选自《西游记》第59回)
什么是精读
精读——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
怎样精读
1.精读就是细读。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想一想:孙悟空借芭蕉扇为什么会遭到拒绝?
原因:孙悟空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降伏了牛魔王与铁扇公主的儿子红孩儿,使其母子俩很少能见面。
细读的作用:理清故事原由。
2. 精读就是精思。
想一想:孙悟空两次借芭蕉扇失败之后,沙僧、猪八戒、唐僧三人关于是否“西行”的对话,变现了各自怎样的心理?
行者丢下扇子道:“不停当!不停当!被那厮哄了!”
三藏听说,止不住两泪交流道:“怎生是好?”
沙僧道:“似这般火盛,无路通西,怎生是好?”
八戒道:“只走无火走便罢。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
三藏又问:“哪方有真经?”
八戒道:“西方有经。”
沙僧道:“有经处有火,无火处无经,诚进退两难!”
沙僧:认为进退两难,深为取经的前途担忧。
猪八戒:拣无火处走。
唐僧:只欲往有经处去,说明了他的坚定不移的取经决心。
精思的作用:有利于了解人物形象。
3.精读就是鉴赏。
想一想:在“孙行者一调芭蕉扇”的过程中,孙悟空和罗刹女的语言各有什么特点?体现了他们怎样的人物性格?
那罗刹出门,高叫道:“孙悟空何在?”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罗刹咄的一声道:“谁是你的嫂嫂!那个要你奉揖!”行者道:“尊府牛魔王,当初曾与老孙结义,乃七兄弟之亲。今闻公主是牛大哥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称之!”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行者佯问道:“令郎是谁?”罗刹道:“我儿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被你倾了。我们正没处寻你报仇,你今上门纳命,我肯绕你!”
细细地品读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深深地思索人物形象的巧妙刻画,个性鲜明。
美美地鉴赏语言修辞的入木三分,真切传神。
精读
请你运用跳读和精读方法阅读,阅读《西游记》第60回 牛魔王罢战赴华筵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完成下面填空。
课堂演练:
悟空到( )地点找到入赘( )谁的牛魔王借扇;牛魔王被请走赴宴。
悟空偷了牛魔王座骑( )名字,变成牛魔王到芭蕉洞,骗得真扇,依罗刹女所教之法将扇变大,却( )怎么样。
作业:
继续阅读《西游记》,找出你喜欢的段落,分析师徒四人性格